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ICD-10:K80.3)。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ICD-9-CM-3: 51.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及局部腹膜炎征象,肝区有叩击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检查,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急诊手术:并发急性胆管炎的,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术。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的,可择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术或内镜下取石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3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腹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CA19-9、CEA);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

(3)ERCP,上腹部CT或MRCP/MRA。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曲松钠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g/次,一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

史者慎用。

(3)推荐头孢哌酮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g-2g/次,一日2次;严重感染可增至4g/次,一日2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推荐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g-2g/次,一日2次;严重感染可增至4g/次,一日2次。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30ml/min者,每日2次,每次1 g -2g;肌酐清除率16-30ml/min患者,每次1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5ml/min患者,每次0.5g,一日2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4.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3天。

1.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3-1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淀粉酶。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经T管胆管造影、腹部B超等。

3.术后用药:根据患者病情可能使用抗菌药物、制酸剂、改善心功能及静脉营养等。

4.各种管道处理:视具体情况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

5.T管处理(一般原则):拔管时间须在术后2周以上,拔管前试夹T管24-48小时无异常,T管造影显示胆管下段通畅,无狭窄,无胆管内残余结石;T管窦道造影提示窦道形成完整(必要时)。

6.康复情况评估: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有无胰腺炎、胆道感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并做相应处理。观察切口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伤口无感染、引流管拔除。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胆总管造影,肝内外胆管通畅。

4.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及麻醉意外者)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2.合并胆道狭窄、占位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3.合并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ICD-10: K80.3)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ICD-9-CM-3: 51.4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16天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 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 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 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 诊拆线。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精编版

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及其病种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参与,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医疗工具。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等多个相关学科研究者针对某个 ICD对应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 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规范医 疗服务行为、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路径病种: 卫生部于2009年末出台22个专业112个临床路径病种,随后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又先后推出临床路径病种,截止2013年2月一共345个临床路径病种。 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肺血栓栓塞症 2.社区获得性肺炎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支气管扩张症 5.支气管哮喘 6.自发性气胸 7.肺脓肿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结核性胸膜炎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慢性支气管炎 12.特发性肺纤维化 13.胸膜间皮瘤 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胆总管结石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大肠息肉

6.反流食管炎 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上消化道出血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14个临床路径病种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 3.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多发性硬化 5.癫痫 6.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肌萎缩侧索硬化 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颈动脉狭窄 12.颅内静脉窦血栓 13.视神经脊髓炎 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8.房性心动过速 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 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1/K80.200) 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2008年,第7版)。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0.200胆囊结石。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前普查八项; (3)肝胆彩超;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CEA、CA199);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 (3)肝胆CT平扫或MRCP。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 K80.1/K81.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或CT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1.1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消化肿瘤标志物(CEA、CA199)、MRCP或上腹部CT、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考虑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分册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1 《临床路径释义》主编工作会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1病种的学科分类按国家卫计委1010个病种目录中的出现顺序整理。 ▲标注的病种都是2016年发布的对已有病种的修订版。

目录 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4) 2.呼吸病分册(共计26个,其中2016年发布9个) (5) 3.消化病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27个) (6) 4.血液病分册(共计42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7) 5.肾脏病分册(共计31个,其中2016年发布21个) (8) 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9) 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10) 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 (11) 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 (12) 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 (13) 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15) 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 (16) 13.心血管外科分册(共计20个,其中2016年发布5个) (17) 14.泌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7个) (18) 15.骨外科分册(共计109个,其中2016年发布72个) (19) 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 (21) 17.小儿内科分册(共计48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2) 18.小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3个) (23) 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24)

内科临床路径

目录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5)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7)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0) 一、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0) 二、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表单 (12)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4)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4) 二、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 (17)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20)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0) 二、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23)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26) 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26) 二、肺血栓栓塞症(低危、中低危)临床路径表单 (28) 三、肺血栓栓塞症(中高危、高危)临床路径表单 (31)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33)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3)

二、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36)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39)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9)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42)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44) 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4) 二、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47)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49) 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9) 二、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51) 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55)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5) 二、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57)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60)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0) 二、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表单 (63) 肝脓肿临床路径 (66)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6) 二、临床路径表单 (68) 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73) 一、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73) 二、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75)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 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 2.无明确手术禁忌证;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 3.腹部超声;必要时MRCP; 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 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K81.0)。 既往有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病史。 (二)诊断依据。 1.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如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等。 2.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表现:①症状:右上腹痛,可伴有发热。 ②体征:右上腹压痛,Murphy(+),局部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如白分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4.辅助检查如B超、CT、MR等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表现(如胆囊壁毛糙或增厚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胆囊炎,且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2.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本次住院期间不需要处理,也不影响本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如急性胆囊炎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3.拟急诊手术的病例进入路径,而因病情或患者意愿原因导致最终行保守治疗或介入下胆囊引流的病例应排除。

(四)标准住院日。 ≤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C反应蛋白 3.出凝血功能 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输尿管 5.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粪常规及隐血 2.X线:胸片、腹部立卧位平片 3.血气分析 4.心肌标志物 5.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两对半、丙肝、RPR、HIV 6.定血型 7.血培养,胆汁培养 8.有条件者可检测降钙素原 9.有条件者于必要时可行CT和/或MRCP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级以及抗炎支持治疗的反应,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入本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 床路径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 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胆囊结石。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前普查八项; (3)肝胆彩超;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CEA、CA199);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 (3)肝胆CT平扫或MRCP。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93:51.22)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s征(+); 3.辅助检查:B超、或检查,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等。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080.0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注射:

临床路径总结

临床路径总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霸州市第三医院 2013年临床路径小结 我院于2012年5月1日来对临床路径进行试运行,通过对部分病种的具体统计,对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市卫生局《关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实施方案,定期与医院个案管理员沟通、协调工作。 2.确定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卫生局相关通知,及医院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确定病种: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慢性硬膜下血肿、急性左心衰竭、结核性胸膜炎、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干骨折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下面就近3月来我院路径情况进行分析: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织对相关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2 2012年第一季度,全院共入径病例130例,其中腹股沟疝24例、急性阑尾炎52例、下肢静脉曲张4例、卵巢囊肿2例、股骨干骨折6例、子宫平滑肌瘤2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变异8例。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我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历内涵质量,医护人员行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

2020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版)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 痛,墨菲征(+); 3.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 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 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MRCP、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 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 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临床路径 一、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ICD-10:K80.3)。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ICD-9-CM-3: 51.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及局部腹膜炎征象,肝区有叩击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检查,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急诊手术:并发急性胆管炎的,急诊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术。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的,可择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术或内镜下取石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3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腹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CA19-9、CEA);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 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右上腹不适、隐痛,食后上腹部饱胀等、并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 、MRCP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 (八)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操作前应用静脉镇静药、解痉药及口咽部局部麻醉剂。 2.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术中可能使用鼻胆引流管。 4.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明确胆囊结石,网篮和(或)球囊取石。 (九)治疗后住院恢复3天。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检查,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2-3次;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修订版)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203) 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10:K80.1/K80.2/K8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右上腹不适、隐痛,食后上腹部饱胀等、并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203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尿淀粉酶、血型、RH血型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 、MRCP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碘氟醇等)。 (八)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操作前应用静脉镇静药、解痉药及口咽部局部麻醉剂。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汇编

学习-----好资料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的门诊患者。 一、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胀(TCD编码:BNG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ICD-10编码: K80.1/K8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胆郁滞证 肝胆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肝郁脾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胆胀(慢性胆囊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胆胀(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2.慢性胆囊炎伴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无手术指征者,可进入本路径。 3.慢性胆囊炎伴胆囊颈结石嵌顿、急性胆管炎、壶腹部病变及胆胰等恶性肿瘤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5) 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即Charcot三联征:腹痛、黄疸、发热)或胆源性胰腺炎。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并发急性胆管炎的急诊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

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的可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内镜下取石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5胆总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型+RH 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腹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腹部CT 、MRCP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汇编

学习-----好资料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

胆管结石临床路径

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ICD-10:K80.5)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术(ICD-9-CM-3:51.2/51.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可出现腹痛或黄疸。 2.体征:无发作时可无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微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或轻微升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初步判断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否产生急性梗阻、胆管或/和胆囊有无炎症。 2.手术治疗: (1)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择期手术者; (2)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包括胆道镜检查并碎石、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术(为基本术式),适用于: ①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不伴有明显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 ②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但肝功能处于代偿期; (3)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包括胆道镜检查并碎石、取石)+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如胆管狭窄成形+空肠Roux-Y吻合、胆管狭窄成形+游离空肠段吻合、胆管狭窄成形+组织补片修复等术式),适用于结石沿肝内胆管树局限分布于1个或2个肝段内或双侧肝叶胆管内,仅伴有区域性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以及受累肝脏区段主肝管的狭窄,或合并左右肝管或汇合部以下胆管的严重狭窄; (4)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包括胆道镜检查并碎石、取石)+肝部分切除术(以肝段、肝叶为单位作规则性切除方式),适用于萎缩的肝叶或肝段,难以取净的多发性结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