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全球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口在使用互联网,人们的生活、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业务场景越来越复杂,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系统架构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原来使用的单体架构已经不能满足工作场景需求。此时Martin Fowler提出来了微服务架构,一个分布式系统架构,按业务领域划分为独立的服务单元,满足越来越复杂的业务需求,并且可以自动化运维、容错、快速演进。微服务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一种设计思想和理念。

一、技术架构的前生今世

1、单体架构

单体架构将系统中的所有功能、模块耦合在一个应用中的架构方式。如MVC架构,表示层(View) + 中间业务逻辑层(Controller) + 数据库层(Model)。代表技术Spring mvc、Struts2等。该架构具有以下特点:

1.1、复杂性高、项目包含的模块非常多、模块的边界模糊、依赖关系不清晰,随着业务复杂度的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可读性在降低。

1.2、可靠性差、某个模块的问题(内存溢出)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Java分布式架构

介绍 1. 项目核心代码结构截图 jeesz-utils jeesz-config jeesz-framework jeesz-core-cms jeesz-core-gen jeesz-core-bookmark

jeesz-core-act jeesz-core-oa jeesz-core-test jeesz-core-scheduler jeesz-core-task jeesz-web-admin jeesz-web-service jeesz-web-scheduler jeesz-web-task jeesz-web-bookmark jeesz-facade-bookmark jeesz-service-bookmark jeesz-facade-task jeesz-service-task jeesz-web-mq-task 特别提醒:开发人员在开发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业务REST服务化或者Dubbo服务化 2. 项目依赖介绍

基于SpringCloud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1.微服务本质 微服务架构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分布式架构,与其说是一种新架构,不如说是一种微服务架构风格。 简单来说,微服务架构风格是要开发一种由多个小服务组成的应用。每个服务运行于独立的进程,并且采用轻量级交互。多数情况下是一个HTTP的资源API。这些服务具备独立业务能力并可以通过自动化部署方式独立部署。这种风格使最小化集中管理,从而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存储技术。 对于微服务架构系统,由于其服务粒度小,模块化清晰,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对系统整体进行功能、服务规划,优先考虑如何在交付过程中,从工程实践出发,组织好代码结构、配置、测试、部署、运维、监控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体现微服务的独立性与可部署性。 本文将从微服务系统的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部署阶段进行综合阐述。 理解微服务架构和理念是核心。 2.系统环境

3.微服务架构的挑战 可靠性: 由于采用远程调用的方式,任何一个节点、网络出现问题,都将使得服务调用失败, 随着微服务数量的增多,潜在故障点也将增多。 也就是没有充分的保障机制,则单点故障会大量增加。 运维要求高: 系统监控、高可用性、自动化技术 分布式复杂性: 网络延迟、系统容错、分布式事务 部署依赖性强: 服务依赖、多版本问题 性能(服务间通讯成本高): 无状态性、进程间调用、跨网络调用 数据一致性: 分布式事务管理需要跨越多个节点来保证数据的瞬时一致性,因此比起传统的单体架构的事务,成本要高得多。另外,在分布式系统中,通常会考虑通过数据的最终一致性来解决数据瞬时一致带来的系统不可用。 重复开发: 微服务理念崇尚每个微服务作为一个产品看待,有自己的团队开发,甚至可以有自己完全不同的技术、框架,那么与其他微服务团队的技术共享就产生了矛盾,重复开发的工作即产生了。

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总体设计分析

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总体设计分析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较为迅速,软件开发也发生较多改变,传统软件开发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对软件生产的需求。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软件行业必须由传统体系向面向服务架构转变。随着软件应用范围不断增大,难度逐渐上升,需要通过成本手段,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通过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可提高软件行业应对敏捷性,实现软件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流水线化。 1 软件危机的表现 1.1 软件成本越来越高 计算机最初主要用作军事领域,其软件开发主要由国家相关部分扶持,因此无需考虑软件开发成本。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软件开发大多面向民用,因此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开发成本,且计算机硬件成本出现跳水现象,由此导致软件开发成本比例不断提升。 1.2 开发进度难以控制 软件属于一种智力虚拟产品,软件与其他产品最大不同是其存在前提为内在逻辑关系。相较于计算机硬件粗生产情况,传统工作中的加班及倒班无法应用到软件开发中,提升软件开发进度无法通过传统生产方法实现。且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因素,影响软件开发流程,导致软件开发未按照预期计划展开。由此可见不仅软件项目开发难度不断增加,软件系统复杂复杂性也不断提升,即使增加

开发人手也未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1.3 软件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软件开发另一常见问题就是在软件开发周期内将产品开发出来,但软件本身表现出的性能却未达到预期目标,难以满足用户多方位需求。该问题属于软件行业开发通病,当软件程序出现故障时会导致巨大损失。在此过程中软件开发缺乏有效引导,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往往立足于自身想法展开软件开发,因此软件开发具有较强主观性,与客户想法不一致,因此导致软件产品质量难以让客户满意。 1.4 软件维护成本较高 与硬件设施一样,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维护。软件被开发出来后首先进行公测,发现其软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重新编辑提升软件性能,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其次软件需要定时更新,若程序员在开发过程中并未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会导致其缺乏技术性文档,提升软件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难度。另外在新增或更新软件过程中可能导致出现新的问题,影响软件正常使用,并可能造成新的问题。由此可见软件开发成功后仍旧需要花费较高成本进行软件维护。 2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原理 2.1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定义 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从本质上是一种应用体系架构,体系所有功能均是一种独立服务,所有服务均通过自己的可调用接口与程序相连,因此可通过服务理论实现相关服务的调动。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一种服务,是服务方通过一系列操作后满足被服务方需求的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设计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设计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传统的单体架构进而解释微服务架构以及分布式环境下四层架构,详细分析了迁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服务间通信机制、数据最终一致性等;然后分析了分布式系统核心问题和DevOps基本原则,以此为设计依据提出微服务架构基础设施总体设计,并且对其关键组件如服务注册与发现、持续交付平台、服务网关的实施提出具体方案;最后针对微服务架构基础设施在运维管理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探讨,说明了微服务架构设计思想优于单体架构设计思想。 关键词:软件工程;微服务;服务注册与发现;持续交付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 6970.2016.05.023 本文著录格式:蒋勇.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设计卟软件,2016,37(5):93-97 0.引言 理论上任何业务系统如果长期存在的话,随着此系统业务变更、功能增加必然会不断演变,在一个更大的分布式环境中,这种改变尤其明显,那么就需要架构分析设计时更多的考虑系统所处的生态环境建设,这样才能使得整个系统不

断进化。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以及docker容器实践逐渐完善,微服务架构的设计思想逐渐浮出水面,形成分布式环境下新的最重要的设计思想。文献对分布式环境下资源及应用平台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应用自身依赖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讨论。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基于微服务架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与分析。 1.从分布式单体架构到微服务架构迁移 1.1分布式单体架构 分布式单体架构指的是在分布式环境下直接部署运行 一个整体开发的应用,由整体应用来提供系统所需的服务,它在技术上通常采用分层实现,大致分为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它有天然的优势:它是模块独立无关的,各层之间是技术分离的;它有统一的技术栈和开发标准;它通常在一个进程中运行,模块相互之间协同消耗极小。 但是,在分布式环境下,随着系统功能的增加,系统越来越复杂,单体架构存在一些必然的缺陷:首先,由于整个系统是一个完整整体,必须重复部署多个才能提高系统性能,而往往系统瓶颈仅仅由于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功能过载产生,这就极大浪费了运行环境资源;其次,由于系统功能的变更和演变,某一个功能的变化可能影响其它功能的正常结果,也带来重新部署和运维管理的复杂性,持续集成变得极为困难;最后,由于整个系统采用统一的技术栈和开发标准,必

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高并发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下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架构蓝图,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的模块各有不同。此架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数据存储和读取,基础服务,应用层(APP/业务/Proxy),日志监控等,下面对这些主要的问题提供具体的各项针对性技术方案。 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分布式系统应该根据应用对数据不同的一致性、可用性等要求和数据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和读取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可选方案: 1)内存型数据库。内存型的数据库,以高并发高性能为目标,在事务性方面没那么严格, 适合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读取。例如开源nosql数据库mongodb、redis等。 2)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在满足并发性能的同时,也需要满足事务性,可通过 读写分离,分库分表来应对高并发大数据量的情况。例如Oracle,Mysql等。 3)分布式数据库。对于数据的高并发的访问,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提供读写分离的方案, 但是带来的确实数据的一致性问题提供的数据切分的方案;对于越来越多的海量数据,传统的数据库采用的是分库分表,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后期要不断的进行迁移维护;对

于高可用和伸缩方面,传统数据采用的是主备、主从、多主的方案,但是本身扩展性比较差,增加节点和宕机需要进行数据的迁移。对于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分布式数据库HBase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适用于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取的要求。 基础服务 基础服务主要是指数据层之上的数据路由,Cache,搜索等服务。 1)路由Router。对于数据库切分方案中的分库分表问题,需要解决在请求对应的数据时 定位需要访问的位置,可根据一致性Hash,维护路由表至内存数据库等方案解决。 2)Cache。对于高并发的系统来讲,使用Cache可以减轻对后端系统的压力,所有Cache 可承担大部分热数据的读操作。当前用的比较多的是redis和memcache,redis比memcache有丰富的数据操作的API,redis对数据进行了持久化,而memcache没有这个功能,因此memcache更加适合在关系型数据库之上的数据的缓存。 3)搜索。搜索可以支持应用系统的按照关键词的检索,搜索提示,搜索排序等功能。开源 开源的企业级搜索引擎主要有lucene, sphinx,选择搜索引擎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a)搜索引擎是否支持分布式的索引和搜索,来应对海量的数据,支持读写分离,提高 可用性 b)索引的实时性 c)搜索引擎的性能 Solr是基于Lucene开发的高性能的全文搜索服务器,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而且目前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括面向用户的应用,网站、APP等,还包括相关的业务处理的运算等。 1)负载均衡-反向代理。一个大型的平台包括很多个业务域,不同的业务域有不同的集群, 可以用DNS做域名解析的分发或轮询,DNS方式实现简单。但是因存在cache而缺乏灵活性;一般基于商用的硬件F5、NetScaler或者开源的软负载lvs在做分发,当然会采用做冗余(比如lvs+keepalived)的考虑,采取主备方式。Nginx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异步非阻塞的架构、支持多进程的高并发的负载均衡器/反向代理软件,可用作反向代理的工具。

微服务架构设计V1

微服务架构设计

目录 一、微服务架构介绍 (3) 二、微服务出现和发展 (3) 三、传统开发模式和微服务的区别 (4) 四、微服务的具体特征 (7) 五、SOA和微服务的区别 (9) 六、怎么具体实践微服务 (11) 七、常见的设计模式和应用 (17) 八、优点和缺点 (23) 九、思考:意识的转变 (26)

一、微服务架构介绍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是一种架构概念,旨在通过将功能分解到各个离散的服务中以实现对解决方案的解耦。你可以将其看作是在架构层次而非获取服务的 类上应用很多SOLID原则。微服务架构是个很有趣的概念,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功能分解到离散的各个服务当中,从而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并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支持。 概念:把一个大型的单个应用程序和服务拆分为数个甚至数十个的支持微服务,它可扩展单个组件而不是整个的应用程序堆栈,从而满足服务等级协议。 定义:围绕业务领域组件来创建应用,这些应用可独立地进行开发、管理和迭代。在分散的组件中使用云架构和平台式部署、管理和服务功能,使产品交付变得更加简单。 本质:用一些功能比较明确、业务比较精练的服务去解决更大、更实际的问题。 二、微服务出现和发展 微服务(Microservice)这个概念是2012年出现的,作为加快Web和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进程的一种方法,2014年开始受到各方的关注,而2015年,可以说是微服务的元年; 越来越多的论坛、社区、blog以及互联网行业巨头开始对微服务进行讨论、实践,可以说这样更近一步推动了微服务的发展和创新。而微服务的流行,Martin Fowler功不可没。 这老头是个奇人,特别擅长抽象归纳和制造概念。特别是微服务这种新生的名词,都有一个特点:一解释就懂,一问就不知,一讨论就打架。

云计算资源池平台架构设计

云计算资源池平台架构设计

目录 第1章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4) 第2章资源池总体设计 (5) 2.1 X86计算资源池设计 (6) 2.1.1 计算资源池设计 (6) 2.1.2 资源池主机容量规划设计 (8) 2.1.3 高可用保障 (9) 2.1.4 性能状态监控 (12) 2.2 PowerVM计算资源池设计 (14) 2.2.1 IBM Power小型机虚拟化技术介绍 (14) 2.2.2 H3Cloud云平台支持Power小型机虚拟化 (16) 2.2.3 示例 (18) 2.3物理服务器计算资源池设计 (19) 2.4网络资源池设计 (20) 2.4.1 网络虚拟化 (20) 2.4.2 网络功能虚拟化 (34) 2.4.3 安全虚拟化 (36) 2.5存储资源池设计 (37) 2.5.1 分布式存储技术方案 (37) 2.6资源安全设计 (46) 2.6.1安全体系 (46) 2.6.2 架构安全 (47) 2.6.3 云安全 (52) 2.6.4 安全管理 (59)

2.6.5 防病毒 (62)

第1章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基于当前IT基础架构的现状,未来云平台架构必将朝着开放、融合的方向演进,因此,云平台建议采用开放架构的产品。目前,越来越多的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引入Openstack,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研发自己的openstack版本,如VMware、华三等,各厂商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平台其逻辑架构都基本相同,具体参考如下: 图2-1:云平台逻辑架构图 从上面的云平台的逻辑架构图中可以看出,云平台大概分为三层,即物理资源池、虚拟抽象层、云服务层。 1、物理资源层 物理层包括运行云所需的云数据中心机房运行环境,以及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设备。 2、虚拟抽象层 资源抽象与控制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负责对底层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对底层硬件故障进行屏蔽,统一调度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池。 3、云服务层 云服务层是通过云平台Portal提供IAAS服务的逻辑层,用户可以按需申请

分布式云计算平台

产品彩页 分布式云计算系统 产品概述 ? 数梦飞天云平台是数梦工场基于阿里云平台为行业客户量身定制的专有云平台,数梦飞天云平台完全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先后获85项国家技术专利,获得国家发改委的云计算专项资金支持。 ? 数梦飞天云致力于打造云计算的服务能力平台,注重为政府、教育、医疗、金融、企业等行业客户提供大规模、低成本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数梦飞天的目标是通过构建支持多种不同业务类型的行业专有云平台,帮助行业用户简单快速建立自己业务系统,帮助用从关注运维向关注开发转变,将网络经济模式带入政府、行业客户,构建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全新生态链。 ? 数梦工场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化云服务交付,真正体现计算能力的规模效益,致力于大数据的价值挖掘,让数据增值,辅助政府决策,助力经济产业升级,服务公众。让最卓越的数据技术,去实现人类最美好的梦想! 数梦飞天云业务全景图 简单高效的弹性计算服务(ECS ) ? 稳定,云磁盘数据可靠性不低于99.999%,自动宕机迁移、数据备份和回滚,系统性能报警。 ? 安全,支持防DDos 攻击、安全组自动划分访问权限,多租户安全隔离,支持防密码暴力破解。 ? 弹性,10分钟内可创建和释放上百台云服务器,分钟级升级CPU 和内存。 ? 性能,随即IOPS 达到1.2万,300MB/s 的磁盘性能,高性价比,节约成本。 ? 运维,提供简单自动化的运维界面,支持通过工具实现自动化备份和自定义镜像,实现云服务器的快速扩展、复制。

产品彩页海量存储服务(OSS) ?空间无限:海量的存储空间,随用户使用量的增加,空间弹性增长,无需担心数据容量的限制。并同时支持高并发、大容量的读写服务。 ?压缩存储:对存储在开放存储服务上的图片,支持缩略、裁剪、水印、压缩和格式转换等图片处理功能。 ?安全可靠:服务可用性高达99.9%,系统规模自动扩展,不影响对外服务,数据三重备份,可靠性达到99.99999999%。安全稳定的数据库服务(RDS) ?数据库是应用的核心,数据库的安全、可伸缩是系统稳定的第一保证,数梦飞天提供一种即开即用、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数据库服务。具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和完善的性能监控体系,并提供专业的数据库备份、恢复及优化方案,使您能专注于应用开发和业务发展,具体特点如下: 专业备份机制:每台RDS拥有两个物理节点进行主从热备,主节点发生故障,秒级切换至备节点,服务可用性高达99.95%,保证数据安全。 安全迁移:自定义访问IP白名单,防DDoS攻击,SQL注入告警控制平面的多级保护及安全性。完全兼容MySQL,SQL Server协议一键式数据迁移。 性能优化:提供直观的慢SQL分析报告和完整的SQL运行报告,并提供如主键检查、索引检查等多种优化建议。 简单运维:专有的数据库管理平台,使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安全、方便的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可随时进行数据备份,能够根据备份文件将数据库恢复至7日内任意时刻;近20种性能资源监控视图,可对部分资源项设臵阈 值报警,并提供WEB操作、SQL审计等多种日志。 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 海量计算:采用分布式集群架构,跨集群技术突破,机群规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扩展至5000台,彻底无极限解决大数据存储与运算瓶颈,使您专心于数据分析和挖掘,最大化发挥数据价值。 数据安全:多层次数据存储和访问安全机制,保护您的数据:不丢失、不泄露、不被窃取;并且自动存储容错机制,所有计算在沙箱中运行,保障数据高安全性、高可靠性。 简单易用:无需关心集群的搭建和运维,仅需简单的几步操作,即可开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任务,全面支持基于SQL的数据处理。 高可用的安全防护(SLB + 云盾) SLB采用全冗余设计,无单点,支持同城容灾和跨REGION容灾,可用性高达99.99%。 根据应用负载进行弹性扩容,在流量波动情况下不中断对外服务。 与传统硬件负载均衡系统高投入相比成本能下降60%,私网类型实例免费使用,无需一次性采购昂贵的负载均衡设备,无需运维投入。 SLB结合云盾提供防DDoS攻击能力,包括:CC、SYN flood等DDoS攻击方式。 完善的第三方开放接口 数梦飞天云平台提供了完整的开放接口,通过此接口可快速实现对应用、资源和数据进行更灵活的部署、更快速的操作、更精确的使用、更及时的监控。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本文作者Kate Matsudaira是一位美丽的女工程副总裁,曾在Sun Microsystems、微软、亚马逊这些一流的IT公司任职。她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当过程序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以及人事经理。专注于构建和操作大型Web应用程序/网站,目前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程序和云计算(如大家所说的大数据)。 本文是作者在AOSA一书介绍如何构建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里的内容,在此翻译并分享给大家。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许多大型网站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这些网站的逐步壮大,他们的网站架构和一些指导原则也开放在开发者们的面前,给予大家切实有用的指导和帮助。 这篇文章主要侧重于Web系统,并且也适用于其他分布式系统。 Web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原则 构建并运营一个可伸缩的Web站点或应用程序到底是指什么?在最初,仅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用户和访问远程资源。 和大多数事情一样,当构建一个Web服务时,需要提前抽出时间进行规划。了解大型网站创建背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学会权衡,会给你带来更加明智的决策。下面是设计大型Web系统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核心原则: ?可用性 ?性能 ?可靠性 ?可扩展 ?易管理 ?成本 上面的这些原则给设计分布式Web架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指导。然而,它们也可能彼此相左,例如实现这个目标的代价是牺牲成本。一个简单的例子:选择地址容量,仅通过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可伸缩性),这个可能以易管理(你不得不操作额外的服务器)和成本作为代价(服务器价格)。 无论你想设计哪种类型的Web应用程序,这些原则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这些原则之间也会互相羁绊,做好它们之间的权衡也非常重要。 基础

云计算环境下安全分布式存储架构与容错技术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安全分布式存储架构与容错技术研究 摘要当前网络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比较成熟,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一种新型的数据处理与储存技术云计算运营而成,同时基于云计算的各类储存技术的开发成为时下的一种主流趋势,尤其是分布式存储架构受到了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而且其中容错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大大提升提供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云计算;分布式存储架构;容错技术 1 云计算环境下安全分布式存储架构分析 数据中心是保障云计算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其主要涉及两个部分: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其中在数据中心中软件设施主要起到提供服务与安装程序的作用;而硬件设施是促进数据中心有效运行的基础保障,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计算机设备、支撑系统。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与数据中心节点结构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为此将数据中心内不同的路由转发功能节点类型进行分類,基于云计算的安全分布式存储架构主要有以下三类。 1.1 服务器为核心的结构 以服务器为主的系统架构主要是通过网线将服务器中的设置的所有网卡进行关联的结构。在此结构中服务器不仅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的处理和保存,还要对数据包的转发提供有效的支持。基于服务器之上的系统架构在线路的连接与架构组成上极为的简便快捷,无须交换机等硬件设施,促使服务器与底层网络进行良好的交互,从而能够为路由算法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应用。然而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链路纷繁复杂,服务器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提供支持,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不断上升,必然会降低服务器的整体计算效率,如此就会促使成本的升高、性能的降低等问题。 1.2 交换机为核心的结构 以往的数据存储基本都离不开交换机的支持,在云计算技术还没有得到完全普及的时候,部分用户还是利用交换机来发挥数据中心的作用,换而言之交换机就是用户连接网络系统与数据中心的桥梁。如此基于交换机之上的架构存储技术均为树形结构,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聚合层、边缘层和核心层。树形结构相对而言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不仅具备高效的方法、简易的链接、较强的拓展性等。但是以交换机为基础的架构也有着一定的不足,例如:有限的存储空间、陈旧的存储技术等。然而在数据存储过程中,可数据处理与储存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促使操作过程更加的灵活、高效。 1.3 服务器与交换机相结合的结构

企业架构与面向服务架构

企业架构与面向服务架构 SOA可以帮助企业带来新的动力和在现有的系统上创造新的价值,SOA促进模块化业务服务的开发,而且这些服务可以轻松地被整合和重用,创建一个真正敏捷、灵活和具有强适应性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 全球领先的企业正在利用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来降低其遗留系统、创新应用、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复杂性。SOA可以帮助企业带来新的动力和在现有的系统上创造新的价值,SOA促进模块化业务服务的开发,而且这些服务可以轻松地被整合和重用,创建一个真正敏捷、灵活和具有强适应性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 SOA是一种企业架构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EA),因此它是从企业的需求开始的。但SOA和其它企业架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SOA提供的业务敏捷性。业务敏捷性是指企业对变更快速和有效地进行响应,并且利用变更来得到竞争优势的能力。对架构设计师来说,创建一个业务敏捷的架构意味着创建一个信息技术(IT)架构,以满足当前和未知的业务需求及不断的变更。 在抽象层次上,服务位于业务和技术中间。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师一方面必须理解在业务需求和可以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动态关系,另一方面,同样要理解服务与提供这些服务的底层技术之间的关系。从硬件系统而上的整个架构都必须满足业务敏捷的需求,因为,在SOA 中任何的瓶颈都会影响到整个IT环境的灵活性。IT环境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面向服务架构设计师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 SOA可以使服务的注册、发布、申请和重用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其主要益处为: *缩短开发时间和降低成本—重用SOA服务并快速地将其组合为新的粗粒度服务 *降低维护成本—可重用服务降低了IT服务的数量和复杂性 *提高服务质量—SOA提升了服务的可重用性,通过不同服务使用者的多个测试周期创建高质量的服务 *降低整合成本—标准化的服务通过协同工作,使分散的服务能够快速、轻松地连接起来 *降低风险—集中注册的可重用服务简化了公司治理和IT治理,并提供了更强的控制,降低不合规行为的总体风险 SOA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例如某组织将其IT架构抽象出来,将其功能以粗粒度的服务形式表示出来,每种服务都清晰地表示其业务价值。那么这些服务的顾客(可能在公司内部,也可能是公司的某个业务伙伴)就可以得到这些服务,而不必考虑其后台实现的具体技术。如果顾客能够发现并绑定可用的服务,透过服务注册层的关注分离,这些服务背后的IT系统能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但是要得到种强大和灵活性,需要有一种实现架构的新方法,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企业架构设计师必须要变成“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师”,不仅要理解SOA及企业架构,还要理解SOA的实践。在架构实践和最后得到的架构结果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也非常关键。

分布式服务框架Dubbo及相关组件集成

1.D ubbo介绍 1.1.简介 Dubbo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RPC远程服务调用方案,是阿里巴巴SOA服务化治理方案的核心框架,每天为2,000+个服务提供3,000,000,000+次访问量支持,并被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各成员站点。 Dubbo最大的特点是按照分层的方式来架构,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各个层之间解耦合(或者最大限度地松耦合)。从服务模型的角度来看,Dubbo采用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模型,要么是提供方提供服务,要么是消费方消费服务,所以基于这一点可以抽象出服务提供方(Provider)和服务消费方(Consumer)两个角色。 上图中,蓝色方块表示与业务有交互,绿色方块表示只对Dubbo内部交互。上述图所描述的调用流程如下: 1)服务提供方发布服务到服务注册中心; 2)服务消费方从服务注册中心订阅服务; 3)服务消费方调用已经注册的可用服务; 1.2.核心功能 远程通讯: 提供对多种基于长连接的NIO框架抽象封装,包括多种线程模型,序列化,以及“请求-响应”模式的信息交换方式。 集群容错: 提供基于接口方法的透明远程过程调用,包括多协议支持,以及软负载均衡,失败容错,地址路由,动态配置等集群支持。 自动发现: 基于注册中心目录服务,使服务消费方能动态的查找服务提供方,使地址透明,使服务提供方可以平滑增加或减少机器。 1.3.Dubbo能做什么? 透明化的远程方法调用:就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方法,只需简单配置,没有任何API 侵入。 软负载均衡及容错机制:可在内网替代F5等硬件负载均衡器,降低成本,减少单点。 服务自动注册与发现:不再需要写死服务提供方地址,注册中心基于接口名查询服务提供者的IP地址,并且能够平滑添加或删除服务提供者。

微服务架构,单体架构,面向服务的架构的区别

“微服务架构提供了一系列技术优势,有助于提高软件项目的开发速度和产品质量,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整体业务灵活性” - MARK EMEIS,软件技术高级总监,CA技术 自从该术语成立以来,微服务一直在软件开发中获得成功。微服务(又称微服务架构)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的变体,用于开发大型应用程序,其中服务按照业务域分为多个块。它提供了复杂应用程序的持续交付/部署,使应用程序更易于理解,开发,测试,并且对架构侵蚀更具弹性。微服务架构提供了一种以新颖方式编织现有系统的新方法,以便快速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由于其提供模块化,可扩展性,可用性的能力,成为软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许多企业软件开发公司都热衷于采用它。 但是,微服务究竟是什么?它能改善组织的文化,技能和需求吗? 为了深入理解微服务,让我们首先理解相反方法单片架构的要点。 关于单体软件的一切 维基百科说:“单片应用程序描述了一个单层软件应用程序,其中用户界面和数据访 问代码从单一平台组合成一个程序。” ![ 单片软件使用三层架构,即 表示层 - 它是应用程序的最顶层,描述了用户界面。主要功能是将任务和结果转换为用户可以理解的内容。用户界面代码使用HTML,JavaScript和CSS等客户端技术编写。 业务层 - 该层做出逻辑决策并执行计算。它处理两层之间的数据,并使用像Spring这样的技术。 数据访问层 - 这里存储信息并从数据库中检索信息。信息将传递到业务层,最终传递给用户。它使用像Hibernate这样的ORM工具来处理信息。 这里,Web应用程序客户端发送请求;层执行业务逻辑,数据库存储应用程序特定数据,UI将特定数据显示给用户。但是,由于它们共享相同的代码库,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RSF 分布式服务框架设计

是时候设计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了。我先将它定名为Hasor-RSF,“RSF”为Remote Service Framework 的缩写。 RSF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高效的远程服务访问方式,例如“A机器访问在B机器上的一个服务”。当然首先它是运行在Java上的,但是我并不希望Java 成为RSF的唯一平台。 它应该是分布式的,就是说服务 A 可能会分布在若干台机器内。当我的应用打算调用这个服务时我应该可以在这若干服务提供的机器上随机调用。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高并发、高访问、高可用。 RSF 的本质其实就是RPC 那么我们可以先对比一下RPC 里都有什么可以被我们拿来选用。下面列出来的只是其中一些我相信聪明的朋友们会列举出更多的解决方案,我也敢保证你们知道的比我还多。 1.Java原生的 RMI。 2.Hessian 3.WebServices 4.Restful 5.HTTP Request 6.RTMP/AMF 7.淘宝的HSF、Dubbo

RMI,这个Java 原生的东东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被人们所看好,究其原因是速度太慢。但是它的好处是Java原生,使用RMI 不需要引入其它任何第三方软件包。不过挑剔的同学们似乎不太看好这个优点。 Hessian,原则上说Hessian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远程服务框架范畴的东西。我更觉 得 Hessian 是一种数据交互格式。就像是JSON,XML-RPC,AMF,Kryo 一类的东西。Hessian 的优点是大量的兼容平台例如:“IOS、Java、.net、C++、Python、Flash、Ruby、PHP”,其次它的第二个有点是二进制格式。在大对象序列化上会占有很大的优势。 WebServices,一个老牌技术解决方案。在我印象中WebServices 是跟随着SOA 这个东西一起出名的,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防火墙穿透。毕竟人家是靠80 端口吃饭的,牛叉的很。不过话说回来WebServices的最大要害就是,Xml传输格式。把一个对象序列化成为一个Xml数据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反序列化成本似乎是很高。再加上SOAP 协议本身是建立在XML 形式上,这就使得Web Service 奇慢无比了。当然因素还有很多我就不多说了。 Restful,其实restful 我更觉得它是一种API 表述规范。但在社区论坛中讨论看来,restful 的应用似乎也延伸到远程服务的领域。所以有必要说明一下。restful 最初是出现在web 上,究其本质是还是HTTP。例如对于:“http://xxxxx/xxxx”这个资源的访问可以利用HTTP 的“GET、PUT、DELETE”等方法对资源操作加以描述说明。我个人觉得这东西用在RPC 上并不合适。 HTTP,这是我用过最多的一种远程交互方式。远离很见dna,服务发布者将服务发布成为一个http资源。调用者请求这个http资源。数据传输格式完全程序双方自行协商。这种方法简单除暴行之有效。不过缺点是我们要自己补充通信协议,例如请求参数和响应数据格式。常规的交互格式有JSON、XML。

应用服务平台-分布式微服务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分布式微服务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1.1建设背景 世界正处于重大的技术变革之中,数字化正在主导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市场营销领域,数字消费者也日渐成熟,他们对于服务、速度和个性化的期待有了巨大转变,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互联网还在进化,万物相连已经不再停留在口上。 “互联网+”推动企业开始变革其产品、商业模式以及所有支持流程。企业需要开发新的IT系统,需要与其他伙伴协作互联的跨系统工作方式。需要实现IT系统支撑企业业务快速变化,需要支撑互联网应用特有的业务突发性、高并发、大容量。所以企业需要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提升IT系统的技术能力,帮助企业构建一个可以支撑企业业务快速交付、持续迭代、的基础业务PaaS平台,通过互联网微服务架构的共享服务建设模式,使业务数据积累和沉淀并形成资产,让数据说话成为可能,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企业应用架构已经从SOA结构演进到微服务架构,倡导服务的细粒度、分布式、扩展性和治理能力。微服务在降低开发难度和提高系统扩展性的同时,往往也面临着工程管理、系统集成、服务治理以及部署运维等多方面的交付挑战。所以大家希望引入一个技术平台可以承载IaaS层所没有解决的微服务自动化管理问题。同时提供丰富的基础开发组件如:规则引擎、工作流、投递中心,以及企业外部的互联网能力如:消息推送、在线支付、邮件、短信、第三方平台等,可以在各个应用中复用和锤炼,以获得更高效的开发、更稳定的质量、更好业务契合度和更高的性能。 1.2建设目标 应用服务平台提供从开发、交付、运维监控一站式的平台解决方案,具体的建设目标如下: 1)构建完整的开发交付部署运维体系 应用服务平台以智能化和自动化为理念,通过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自动化部署和

面向服务的架构标准SOA

面向服务的架构标准领先技术不意味厂商锁定XML和Web服务正在作为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平台来出现,它既可用于企业内部通信,也可用于企业间通信。作为第一个既支持SOA编写,也支持SOA 利用的Java集成开发环境(IDE),WebLogic Workshop天生就带上了专有创新的印记。从那时起,BEA通过多种机制,从开放标准到开放源代码,已经实现了对这些创新进行投资保护的承诺,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充分利用BEA的尖端生产率和集成特性,而不必担心锁定在某一厂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Workshop中基于SOA的关键创新,以及在每种情况下是如何保护投资的。 什么是SOA? XML和Web服务是当今的热门技术,因为它们在实现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上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独立的、而且通常是相互孤立的应用程序,制约了业务服务的共享,SOA则正在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给单个业务操作进行定义或在表层加上“服务访问点”,IT组织能够: ?使IT资源与其业务功能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以下方法的最佳组合和匹配,建立更加动态、更有效地利用成本的系统 ?购买和自建 ?自制和外包

?更迅速地发布“组合”应用程序(想想“Web流(Web flows)”和“工作流(work flows)”),提供统一的、面向任务的跨业务视图 ?通过更加细致的增量管理需求和变化,在应用程序生命周期上获得更高的灵活性 ?用提供“业务透明性”的基础架构替换不透明的、“黑盒子”系统更容易—这种基础架构根据流经应用程序的总体信息,提供实时的业务智能。 对象和组件已经成功地在应用内提供了重用性(应用程序的定义是:以单元形式开发和部署的代码)。但是,SOA依赖的是在应用程序之间实现重用。用SOA把不同的应用程序互连起来,这根本不是什么新东西—想想以前定义分布式的、应用间通信架构的一些努力(不用费力想什么新的首字母缩略词):?同步的(面向RPC):CICS分布式程序链接(DPL)、分布式计算环境(DCE)、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IIOP、Java 远程方法调用(RMI)、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存储过程,等等。 ?异步的(面向消息的):CICS临时数据队列(TDQ)、Tuxedo ATM、IBM MQSeries、Tibco Rendezvous、Microsoft消息队列(MSMQ)、Java消息服务(JMS),等等。 是什么使得应用的集成如何困难呢(而且,由此推出,为什么我们作为一个行业,还必须要实现一个统一的SOA)?这是因为,应用程序是由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地点建立的,而且根据不同的计划部署的。任何方法,只要它

云计算平台构架

云计算平台构架 经典云计算架构包括IaaS、PaaS、SaaS三层服务。云计算平台架构细分为硬件层、虚拟层、软件平台层、能力层、应用平台以及软件服务层。 云平台的云计算架构虽然分了多个层次,但是每个层次之间都是松耦合关系,在一个具体的案例中也不是每个层次的服务都使用到,而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搭建相应的云计算架构。 SDPaaS 图3.1 云计算构架 (1)硬件层和虚拟层对应IaaS层 主要提供基本架构的服务,比如提供基本的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计算服务是提供用户一个计算环境,用户可以在上面开发和运行自己的应用,此环境一般是包含约定CPU、内存和基本存储空间的虚拟机环境,也可以是一台物理服务器,但是对用户是透明的。 存储资源是提供用户一个存储空间,根据用户需求不同可以提供块存储服务,文件存储服务,记录存储服务,对象存储服务。 网络服务是提供用户一个网络方案,可以让用户可以维护自己的计算环境和存储空间,并可以利用计算环境和存储空间对外提供服务。 (2)软件平台层、能力层、应用平台组成PaaS层 软件平台层主要提供公共的平台技术,比如统一支撑操作系统,包括使用到的运行平台,对应用屏蔽了运行环境差异,应用只要关心业务逻辑即可;也包括统一计费、统一配置、统一报表等后台支撑,各种应用利用相应的框架进行开

发后,即可做到对外统一界面、统一运维管理、统一报表展示等;也包括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等通用技术,上层应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相应的API就可以使用到这些通用技术。 能力层主要提供基本业务能力,比如传统电信服务中的短信、彩信、wappush 等,互联网服务中的图片、地图、天气预报等,随着IMS兴起,也提供IMS 中的彩铃/彩像、IVR等能力。 应用平台层是通过API或者自己的接入能力,将能力层的服务进行封装,抽象成一个个原子服务,对上层应用提供服务,从而简化了上层服务的开发。(3)软件服务层对应SaaS层 软件服务层主要是对用户提供具体的服务,比如SNS社区、移动U盘、企业移动IM等。

关于分布式服务框架Dubbo的调研报告

关于分布式服务框架Dubbo的调研报告 在接触过的项目中由于功能比较少,数据访问量并不是很大,在项目设计架构的时候总是优先考虑如何使代码简化,抽象相似方法。因此会引入诸如面向接口编程,面向切面编程,以及设计模式的考量。此时,ORM(Object/Relation Mapping)的数据访问框架,这种对象关系映射解决了面向对象与关系数据库存在的互不匹配的问题,也成了中小型项目基本的服务框架。其中,我了解的比较多的是显示层的struts2,数据持久层的Hibernate,以及业务逻辑层的Spring,三者通力配合可以大大简化应用服务的代码编程数量,可以让程序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优先考量功能需求,而不必为冗余的操作代码而浪费时间,其中我深有体会的有像将服务放入Spring,自动完成事物操作。还有关于CDUR的操作,数据存储与取得,只要进行简单的Hibernate配置就可以直接实现关系对象的转化。 当然以上ORM框架的核心以及它所完成的任务决定了一个项目分层架构是一种垂直纵向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经典的MVC模式,我们需要实体层,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显示层。持久层,业务逻辑层,显示层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从上往下传递数据对象,因而考量设计的重点在于高内聚,低耦合。层与层之间要相互依赖,又要相互独立。这样的设计在进行功能量适中,访问服务数量不多的情况能够应对自如,但是当访问服务数量激增,系统功能变得复杂的时候这种基于ORM的服务架构就会显得笨重,并且不利于测试。 当垂直应用越来越多,应用之间交互不可避免,将核心业务抽取出来,作为独立的服务,逐渐形成稳定的服务中心,使前端应用能更快速的响应多变得市场需求。那么,提高业务复用及整合的分布式服务框架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就成了关键。 这种抽取核心功能的方式非常类似于MVC模型下模板方法模式,即抽取公共方法为抽象基类,而在此处就将相似服务功能抽取出来形成注册服务中心来统一调配资源。 Duboo就是这种分布式服务框架,它主要针对的是一种SOA方案,我们知道面向对象模型是紧耦合的,而SOA指得就是一种面向服务体系,实际上就是我们都认知的面向接口编程,这也是分布式核心思想,尽量用接口定义公共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