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维度下的拖延研究进展

时间维度下的拖延研究进展
时间维度下的拖延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3), 294-300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2677/ass.2020.93045

Review of Studies on Procrastination

under Time Dimensions

Ningning Wang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Feb. 20th, 2020; accepted: Mar. 9th, 2020; published: Mar. 16th, 2020

Abstract

Procrastination is ubiquitous in modern society whose universality and complexity have attracted researchers’ attention. Procrastination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ime. Based on time dimension, this paper reviews previous research about procrastination and some time variables, such as time perspective, future self-continuity, time management and circadian typology and also summarizes two theoretical models which explain procrastination from time dimension: the Temporal Motiva-tion Theory (TMT) and 2 × 2 time motivation model.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On the one hand, future self-continuity is

a further extension and explanation of time perspective. On the other h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be tak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ulating individual time management and circadian typology.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more explanatory model,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cognitive ability of time.

Keywords

Procrastination, Time Perspective, Self-Continuity

时间维度下的拖延研究进展

王宁宁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2月20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6日

摘要

拖延是一种现代人身上常见的行为,是个体在明知道会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将现在需要完成的任务

王宁宁

搁置未来完成,这种非适应性的行为会引起个体的焦虑情绪,长期下去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拖延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问题,研究者们对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拖延和时间关系密切,时间成分是定义拖延的关键。本文从时间维度出发,分析回顾了拖延与时间洞察力、未来自我连续性、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倾向和昼夜节律类型等心理时间变量的研究现状,总结比较了解释拖延的时间动机理论(TMT)和时间动机的二维模型。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究拖延与时间认知能力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更具有解释力的模型。

关键词

拖延,时间洞察力,自我连续性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英语谚语中曾说:拖延是时间的小偷(procrastination is the thief of the time)。汉语中也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告诫,但现实生活中,拖延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拖延作为一种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研究对象。有些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即在明知道会产生不良后果的情况下,仍有意或自愿去延迟重要的活动[1]。也有一些研究者将拖延看作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失败,是对时间的利用不当,最终有碍于个人去达到他们的目标[2]。从中不难发现,在描述和拖延有关的概念中,“时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变量,每人每天都公平地拥有24个小时,但个体的对时间的主观感知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个体对时间的心理感知也是影响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拖延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时间特性,如果不存在最后的截至日期的限制,也就不会存在拖延,所以拖延是在一定的时间维度上产生的,时间成分是拖延重要的概念界定。目前拖延在时间维度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以及昼夜节律类型这几个方面。在理论方面,对拖延时间维度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拖延的本质;在实践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也对干预拖延行为,让个体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养成健康有效率的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时间洞察力与拖延

时间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 TP)是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3],在结构上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过去积极、过去消极)、现在时间洞察力(现在享乐、现在宿命)和未来时间洞察力[4]。平衡的时间洞察力(balanced TP)最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功能,过分强调某一维度的时间洞察力都有可能会导致不适应行为的产生。

拖延可以看作是一种不平衡的时间洞察力的表现,拖延者常表现出对现在时间的偏好和对未来的考虑不足。大量研究考查了时间洞察力和拖延之间的关系。Specter和Ferrari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决策拖延还是行为拖延,长期拖延和未来时间取向呈负相关,和过去时间取向呈正相关,和现在时间取向无关[5]。也有研究表明,回避型拖延和现在宿命时间取向呈负相关,唤起型拖延和现在享乐时间取向呈正相关和未来时间取向呈负相关[6]。研究表明,拖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呈负相关相关,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呈正相关[7]。其中,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且时间折扣可能起到了中介作用[8]。

时间洞察力对拖延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存在中介变量的作用。Sirois在对时间洞察力和拖延关系的实证

王宁宁

研究做元分析发现,拖延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呈显著正相关,并且拖延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高压力和低积极情绪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拖延者更少关注未来[9]。拖延和时间洞察力的关系,可以反应个体的时间偏好对人格的影响,有利于在时间维度上理解拖延行为的产生。

3. 自我连续性与拖延

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多元且丰富,从时间维度上,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可以分为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10]。我们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整合在一个连续体中的能力来自于我们个体对主观时间统一的感知,而想象自己未来是什么样子和感到与未来的自己的连接程度是不同的心理活动。研究者们发现,未来自我的连续性(future-self-continuity)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适应负性生活事件,比如失业[11];也可以使个体形成更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12]。

未来自我连续性也与拖延密切相关。从时间角度分析,拖延就是现在的自我选择推迟当前的任务,而把这个任务交给未来的自己去做。研究表明,未来自我连续性可以负向预测个体的拖延程度[13],并且在后续的干预研究中发现,心理意象的想象任务可以提高被试的未来自我连续性从而降低拖延程度[14]。

对于拖延者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将未来的自我与现在的自我割裂开,没有用连续的观点去对待自我,而是将未来的自我理想化,从而造成了行动上的拖延。压力和焦虑是伴随拖延产生的情绪问题,当拖延成为一种行为模式,个体会感受到长期的压力和焦虑,所以他的时间焦点会变得更少聚焦于未来,而是更多地聚焦于现在[12]。

目前对于未来自我连续性与拖延的研究尚且不多,但未来自我连续性将自我和时间维度结合起来考虑其对拖延的影响,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此外,其操作性定义与未来情景思考和未来时间洞察力都有相似之处,也可以看作是时间维度上对拖延研究的进一步补充。

4. 时间管理与拖延

时间管理是在当完成目标指向的活动时旨在有效利用时间的行为。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时间评估行为,计划行为和监测行为[15]。时间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特质或能力或技巧,而是一个多维的过程,依赖于学生的策略使用和动机化信念和态度[2]。Macan于1994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模型,包括了三种时间管理行为:设置目标和优先级,时间管理机制(如,列出清单)和组织偏好。通过这些时间管理行为,个体可以获得对时间的控制感,从而缓解工作引起的压力和躯体紧张,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也就是说,时间管理并不会直接起作用,而是通过获得对时间的控制感起作用[16]。

研究发现,特质拖延者的时间管理较非拖延者来说更低,时间的掌控感更弱[17],时间管理训练也可以有效的较少焦虑和拖延[18]。针对拖延的不同形式和类型,时间管理不仅可以很好预测传统意义上的拖延,也可以预测主动拖延,也就是说主动拖延者并没有表现出更好的时间管理技能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2]。

有学者从人格的角度出发,认为擅长时间管理的个体或经常进行时间管理的个体会表现出时间管理方面的人格特质,这种特质就是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19]。在时间管理倾向和拖延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可以负向预测拖延,并且时间管理倾向既可以直接影响拖延,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和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影响拖延[20][21]。

这些研究表明,时间管理不足虽不是拖延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可能是拖延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在对拖延的干预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中小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时间管

王宁宁

理能力,改善其学业拖延的行为[22]。

5. 昼夜节律类型与拖延

作息习惯虽受到职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却反映了个体一定的时间偏好。人们在昼夜节律上表现出的个体差异现象被称为昼夜节律类型(circadian typology)。有人是倾向于早睡早起的清晨型(morningness),有人是倾向于晚睡晚起的夜晚型(eveningness),昼夜节律类型并不会互相对立的,相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两端清晨型和夜晚型,也被形象的称为“百灵鸟”或“猫头鹰”,每个人可能处于连续体中的任何一点,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型[23]。

睡早起一直以来被人为的赋予一些积极的意义,也有研究表明,晚睡晚起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危险因素[23]。清晨型的学生在成就倾向、任务领导能力、抱负心和内倾性上得分更高[24][25]。拖延与昼夜节律类型也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清晨型的个体表现出较少的拖延和较少浪费时间的行为[24][26][27],夜晚型的昼夜节律类型可以有效预测学业拖延,其中神经质人格在其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27]。用一般拖延量表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夜晚型对拖延的预测作用[28]。对于何时开始活动,拖延者和非拖延者也存在差异,比起在早上开始活动,拖延者更喜欢在一天中较晚的时候开始活动[6],这种行为模式可能进一步加重其晚睡的倾向。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晚睡晚起本身也可能是拖延导致的,入寝时间拖延(bedtime procrastination)是指在没有任何外部原因的情况下,比预计时间更晚入睡。研究表明自我调节和睡眠不足有关,入寝时间拖延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29]。清晨型和夜晚型的个体存在一些基因上的差异,但睡眠习惯对后天昼夜节律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拖延与昼夜节律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关注拖延者的昼夜节律可能会对拖延消极影响的干预起到一定作用。

6. 时间取向的拖延行为模型

为了进一步理解拖延与时间取向的关系,一些研究者们建立了用来解释拖延行为的时间取向模型,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时间动机理论(Temporal Motivation Theory, TMT)模型时间和动机取向的双维模型(2 × 2 model of time-related academic behavior)。

6.1. 时间动机理论

Steel等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双曲贴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累积预期理论(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CPT)和需要理论(Need Theory)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间动机理论(Temporal Motivational Theory),用公式表达为utility = (E × V)/ГD[30]。其中,utility是指对活动的偏好和优先;V 表示任务的价值,任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个体的吸引力上,事件对个体的吸引力受情景和个体因素的影响;E表示期望(Expectancy),即个体感知到结果发生的概率,同样受到情景和个体因素的双重影响,一些个体特质,比如归因类型、自我效能感和乐观性都会影响期望;Г表示拖延的敏感性,它与个体的冲动性有关;D表示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任务的价值越大,任务对个体的吸引力越大;个体的冲动性越强,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越多,任务对个体的吸引力就越小。比如,对于学生完成课程论文的这件事而言,假设老师在学期一开始就布置了论文,需要在期末时上交,而学生都喜欢娱乐休闲活动,讨厌写论文却想取得好成绩。在学期开始时,相比于朋友聚会等可以及时满足的事情,这时写论文这件事对个体的吸引力很小,对应的V值也较小。同时,距离需要承担是否写论文的后果的时间也较长,对应的D值较大。由于时间距离的原因,个体对结果发生的概率E感知不强。所以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学生就会选择其他看上去更有吸引力的事情,而搁置写论文;随着期末的接近,虽然写论文这件事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并没有改变(过程痛苦),但它的积极影响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写完论文才能获

王宁宁

得成绩),所以在快到学期末的时候,个体才会产生完成论文的动机。

拖延是TMT理论应用最典型的领域,它从动机的角度出发,在时间进程上对影响个体拖延行为的变量进行了很好地描述和解释,有助于从动态变化的角度理解拖延的发生过程。TMT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拖延,在其他领域比如组织管理、目标管理等方面也有充分的应用。

6.2. 时间取向的双维模型

时间动机理论是从时间折扣的角度出发,解释了拖延发生的进程,这种单一维度的模型,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没有清晰的界定拖延的操作性定义,考虑的维度比较单一,使模型比较简单而理想化。Strunk 等人认为与拖延对应的行为就是及时参与(timely engagement),并建立了一个2 × 2模型,包括时间维度和动机维度,其中时间维度是指和时间有关的学业行为的出现:是拖延还是及时参与;动机取向维度是指为何和时间有关的行为会出现,具体表现为是趋向还是回避,所以该模型在两个维度上分别有四个因素:拖延–趋向(procrastination-approach)、拖延–回避(procrastination-avoidance)、及时参与–趋向(timely engagement-approach)和及时参与–回避(timely engagement-avoidance) [31]。拖延–趋向一般是指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而拖延,与Choi & Moran等人提出的主动拖延(active procrastination)等概念类似,拖延可能只是个体计划完成任务的一个策略[32];拖延–回避则是为了逃避现实,比如不远面对压力、焦虑感而产生的拖延,多是由个体的自我调节失败导致的,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拖延;及时参与–趋向是以及时的行动参与任务,通常完成任务有一定的奖赏;而及时参与–回避是指为了逃避惩罚或避免不良后果而去完成某项任务。

时间取向的双维模型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将拖延划分为了两类,其中拖延–趋向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对于拖延的定义,在实践中,该模型有利于区分主动拖延者和传统拖延者,针对于不同类型的拖延进行干预。同时,将拖延与及时参与作为一条连续体上的两端,而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这也与实际生活比较相符,因为现实中个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并不存在绝对拖延或绝对及时行动的个体。

7. 总结与展望

拖延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行为,其成因和作用机制尚未有清晰的定论。其产生受到个体和情景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者们就与拖延相关的人格特征和任务特征做了大量研究。拖延所体现出的时间特征可以反映出个体的认知特点和人格特质,时间认知和时间人格是影响拖延的独特因素。这些与拖延有关的时间变量并不是割裂分离的,相反,它们是紧密联系甚至是相互影响的。

首先,时间洞察力和时间管理倾向都是一种时间人格[33]。有研究从大五人格的角度对影响拖延的人格变量进行了考查,发现尽责性和神经质是影响拖延行为的人格子维度,同时时间管理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34]。其次,未来自我连续性更进一步地补充说明了时间洞察力对拖延的影响。将自我对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感知联系起来,有利于个体更加“现实”的考虑问题,而不是把责任都寄托在幻想中的自我的身上。最后,时间管理和昼夜节律类型是干预拖延行为有效的变量。一些时间管理策略和技巧可以对拖延起到短期的干预作用,对养成平衡的时间洞察力和时间管理的倾向奠定基础。同时,养成清晨型的昼夜节律有利于个体更好地掌控时间从而减少拖延的发生。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后续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宽时间维度下拖延的研究范畴。首先,可以考察主动拖延与时间管理的关系。Choi和Moran提出了主动拖延的概念,认为主动拖延者和被动拖延者虽然在拖延程度上无显著差异,但他们的人格特征却更倾向于非拖延者[32]。主动拖延者有对时间压力的偏好,有意做出拖延的决策,并且具有赶上截止日期的能力。这与双维时间取向模型中的拖延–取向分类是一致的。根据主动拖延者的以上特点,我们可以假设和传统拖延者相比,时间管理者可能具有更好的时间

王宁宁

管理策略,因此他们可以选择不尽早开始,但却可以按时完成任务。

其次,可以考察未来情景思考(episodic future thinking)与拖延的关系。未来情景思考(episodic future thinking/thought, EFT)是将自我投射到未来提前经历某件事的能力。研究表明,对未来结果的考虑和未来情景思考与拖延有关,拖延者不会去考虑他们现在的行为为潜在未来结果的影响[35]。而未来自我连续性也与拖延密切相关,自我连续性与未来情节思考都是指向未来的时间变量,因此考察未来自我连续性、未来情景思考和拖延的关系,特别是变量之间的中介或调节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Steel, P. (2007)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3, 65-9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37/0033-2909.133.1.65

[2]Wolters, C.A., Won, S. and Hussain, M. (2017) Examining the Relations of Time Management and Procrastination

within a Model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Metacognition & Learning, 2, 1-1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07/s11409-017-9174-1

[3]黄希庭. 论时间洞察力[J]. 心理科学, 2004, 27(1): 5-7.

[4]Zimbardo, P.G. and Boyd, J.N. (1999) Putting Time in Perspective: A Valid, Reliable Individual-Differences Metric.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7, 1271-128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37/0022-3514.77.6.1271

[5]Specter, M.H. and Ferrari, J.R. (2000) Time Orientations of Procrastinators: Focus o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15, 197-202.

[6]Ferrari, J.R., et al. (1997) Exploring the Time Preferences by Procrastinators: Night or Day, Which Is the One? Euro-

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1, 187-19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02/(SICI)1099-0984(199709)11:3<187::AID-PER287>3.0.CO;2-6

[7]Ferrari, J.R. and Díaz-Morales, J.F. (2007) Procrastination: Different Time Orientations Reflect Different Motiv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1,707-71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16/j.jrp.2006.06.006

[8]宋梅歌, 冯廷勇. 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机制: 时间折扣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6):

683-690.

[9]Sirois, F.M. (2014) Out of Sight, Out of Time? A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 of Procrastination and Time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8, 511-52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02/per.1947

[10]Welch-Ross, M. (2001) Personalizing the Temporally Extended Self: Evaluative Self-Aware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In: Moore, C. and Lemmon, K., Eds., The Self in Time: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New York, 97-120.

[11]Sadeh, N. and Karniol, R. (2012) The Sense of Self-Continuity as a Resource in Adaptive Coping with Job Lo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80, 93-9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16/j.jvb.2011.04.009

[12]Blouinhudon, E.M.C., Sirois, F.M. and Pychyl, T.A. (2016) Temporal Views of Procrastination, Health, and

Well-Being.In: Procrastination, Health, and Well-Being,Academic Press, New York, 213-23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16/B978-0-12-802862-9.00010-4

[13]Blouin-Hudon, E.M.C. and Pychyl, T.A. (2015) Experiencing the Temporally Extended Self: Initial Support for the

Role of Affective States, Vivid Mental Imagery, and Future Self-Continuity in the Prediction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86, 50-5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16/j.paid.2015.06.003

[14]Blouin-Hudon, E.M.C. and Pychyl, T.A. (2017) A Mental Imagery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Future Self-Continuity and

Reduce Procrastination. Applied Psychology, 66, 326-35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111/apps.12088

[15]Claessens, B.J.C., et al. (2007) A Review of Time Management Literature. Personnel Review, 36, 255-27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108/00483480710726136

[16]Macan, T.H. (1994) Time Management: Test of a Process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 381-391.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37/0021-9010.79.3.381

[17]Lay, C.H. and Schouwenburg, H.C. (1993) Trait Procrastination, Time Management, and Academic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8, 647-662.

[18]Van, E.W. (2003) Procrastination at Work and Time Management Training.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7, 421-43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80/00223980309600625

[19]黄希庭, 张志杰. 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 心理科学, 2001, 24(5): 516-518.

[20]周永红, 吕催芳, 杨于岑. 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拖延: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王宁宁

2014, 22(3): 533-536.

[21]田芊, 邓士昌. 心理控制源在时间管理倾向影响唤起性、回避性两类拖延行为中的不同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11, 34(2): 348-353.

[22]李杰, 李晓丽, 七十三, 等. 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9):

1355-1357.

[23]宋晶晶, 郑涌. 日周期类型与心理健康[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9): 1446-1455.

[24]张斌, 郝彦利, 荣润国. 清晨型/夜晚型睡眠者的社会心理学特征[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9): 621-624.

[25]Hairston, I.S. and Shpitalni, R. (2016) Procrastination Is Linked with Insomnia Symptom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orningness-Eveningness.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01, 50-5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16/j.paid.2016.05.031

[26]Díazmorales, J.F., Ferrari, J.R. and Cohen, J.R. (2008) Indecision and Avoidant Procrastination: The Role of Mor-

ningness-Eveningness and Time Perspective in Chronic Delay Lifestyles.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35,

228-24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3200/GENP.135.3.228-240

[27]Hess, B., Sherman, M.F. and Goodman, M. (2000) Eveningness Predict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Neuroticism.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15, 61-74.

[28]Abramowski, A. (2018) Is Procrastination All that “Bad”? A Qualitative study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Self-Worth in Postgraduate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Prevention & Intervention in the Community, 46, 158-17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80/10852352.2016.1198168

[29]Kroese, F.M., et al. (2016)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A Self-Regulation Perspective on Sleep Insufficiency in the Gen-

eral Population.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1,853-86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177/1359105314540014

[30]Steel, P. and K?nig, C.J. (2006) Integrating Theories of Motiv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1, 889-91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5465/amr.2006.22527462

[31]Strunk, K.K., et al. (201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2 × 2 Model of Time-Related Academic Behavior: Pro-

crastination and Timely Engagement. Learning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5, 35-4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16/j.lindif.2013.02.007

[32]Choi, J.N. and Moran, S.V. (2009) Why Not Procrastinat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Active Procrastina-

tion Scal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9, 195-21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3200/SOCP.149.2.195-212

[33]陈娟, 郑涌. 时间人格的结构与功能[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6): 896-904.

[34]黄真浩, 白新文, 林琳, 等. 尽责性和神经质影响拖延行为的中介机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1):

140-144.

[35]Rebetez, M.M., et al. (2016) Procrastination, Consideration of Future Consequences, and Episodic Future Thinking.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42,286-29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016/j.concog.2016.04.003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不连续时空观的探讨及发展 翟帅 摘要:目前国内研究的大多是爱因斯坦的四维连续时空,而本文的工作是以圈量子理论为主要依据,并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描述时空特点的完善的理论。为什么时空总是和热力学产生那么多深刻的联系呢,因为能量是时空产生的原因,而热即是能量的一种。 关键词:不连续时空能量芝诺悖论圈量子理论 、、目前时空的理论 1、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时空是四维的弯曲连续时空, 在这个时空,没有直线。引力和电磁力都可以用时空弯曲来解释。毋庸置疑,这是天才的理论,它极其深刻的说明了引力和电磁力,使人类向大统一场迈了一大步。可以把爱因斯坦的时空模型比做一种流体,这样就直观的体现了爱因斯坦时空的特点,大质量的物体会引起超流体的局部变形,变形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每次新的理论的产生,不是完全的否定过去,而是将原来的理论发扬光大。 2、弦理论 20世纪,物理学最恢弘的战斗发生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之间,广义相对论在大的空间尺度、大的质量环境下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而从微观角度,量子力学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为了使这两个理论统一,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微小的弦组成,吸引了大批物理学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弦理论预言的大量新的基本粒子和各种力并没有被观测到。 3、混沌分形理论

有人把混沌论、量子论、相对论称作21世纪最伟大的三个学说,混沌论产生于非线性空气动力学,后来发展到宇宙学领域,它认为空间是破碎的,是不确定的,在这个时空,甚至无法测量线段的长度。分维数的不断迭代产生拉压,折叠,扭曲产生了时间和空间,它指出了时空的不连续特性,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说明时间和空间的本源。 4、圈量子理论 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在那些经过实验检测的结论上,利用自创的数学语言,几位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时空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离散而非连续的,时间和空间是由极小的圈组成,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所谓的自旋网络,也就是说时空很像一堆泡沫。圈量子理论提出后,一些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检验,发现广义相对论在某种上和圈量子理论很相似,此外,圈量子理论还可以很好地解释黑洞的一些现象。 、、这些理论的纰漏 1、无法解决的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最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赛跑,假设开始时乌龟位于前方的100米远处,而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一百倍。当阿基里斯跑了100米时,乌龟移动了1米,而阿基里斯再前进1米时,乌龟前进了1厘米,如此,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尽管有些人号称用无穷积分可以解这个悖论,但事实上积分学本身就避开了这个悖论的逻辑,这个悖论在连续时空的前提下是无解的。 2、狭义相对论前提没有明确 狭义相对论的假设是在飞驰的火车上,而我们知道如果火车的速度没有达到光速,那么它只是在做相对运动,而相对运动可以看做静止,因此在飞驰的火车和静止的火车上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影响火车内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不在于

时间维度表的创建说明

时间维度表的创建 时间维度是数据仓库最常用的维度,时间维度表创建可以用下面的代码。 方法一:使用临时表 /*起始年后的152 年365*151 +37 = 55152 / /*先建好临时表以用作主键编号*/ select top 55152 identity(int,1,1) as iid into #tmp from sysobjects a,sysobjects b,sysobjects c /*写好数据select into 时间维度表*/ select iid as 时间主键, 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时间, year(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年份, month(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月份, day(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日期, datepart(quarter,(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季度, datepart(weekday,(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星期, day(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月的第几天, datepart(week,(dateadd(day,iid-1,'1949-01-01'))) as 年的第几周into tj_web_time_dimension from #tmp

/*设置主键*/ alter table tj_web_time_dimension add constraint addPrimarykey primary key(时间主键) 方法二:使用循环 CREATE TABLE [dbo].[tj_web_time_dimension]( [时间主键] [int] IDENTITY(1,1) NOT NULL PRIMARY KEY CLUSTERED , [时间] [datetime] NULL, [年份] [int] NULL, [月份] [int] NULL, [日期] [int] NULL, [季度] [int] NULL, [星期] [int] NULL, [月的第几天] [int] NULL, [年的第几周] [int] NULL, ) declare @beginDate datetime, @endDate datetime, @tempdate datetime set @beginDate = '2000-1-1' set @endDate = '2010-1-1' set @tempDate = @beginDate while @tempDate <= @endDate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付昱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E-mail: fuyh1945@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 摘要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 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但是,它们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是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参照系。另外,绝对空间是平直的,而相对空间可以是平直 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至于时间和空间的维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讨论的是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绝对空间是三维的,绝对时间是一维的(由三维绝对时间形成的)。对于相对空间,可以有多维空间、分数维空间、复数维空间、变维空间。对于相对时间,可以有与相对空间相对应的多维时间、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变维时间。换句话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针对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根据分形理论关于自相似性和相似性的观点,得出对应于三维空间的三维时间。应用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导出一种特殊情况下三维时间的具体形式,并将其改写为变维分形的形式。文中实例表明,建立多维时间和多维空间等框架,不仅是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分形理论,变维分形,复杂时间,复杂空间 前言 时空理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路。最初由牛顿建立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理论。这种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个刚性的框架,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着的。时间与空间均不受任何物理过程的影响。以后建立的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概念。即任何一个物理事件都对应着四个数字:其中三个表示事件的地点,一个表示事件的时间。爱因斯坦认为大量事件的总体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连续区域,时空的性质与物体运动有关,其中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含义。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的观点。 尽管时空理论在不断发展,但是有一种观点始终未变,即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 时间是一维的观点,令人想起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第五公设: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其平行线。如所周知,只能做一条平行线的观点早已被非欧几何所突破。既然如此,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是否也应该突破呢? 早在1982年,张树润在《潜科学杂志》上讨论了七维时空,提出时间是四维的。笔者在不知张树润工作的情况下,于2002年9月提出三维时间和多维时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和变维时间。 空间的维数同样需要重新考虑。 根据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的概念,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绝对和相对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就不能定义。现在,如果说一个事物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恐怕没有谁会相信。不可能只存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道理,和不可能存在只有优点的事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类似于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只存在于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之中。

时间与空间维度

B 时间与空间维度 任何文化体系总是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人群所创造的。任何文化系统或特质,都不能没有时空参照系。我国古人,春秋时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所谓?时空?也就是?宇宙?——?上下四方渭之宇,古往今来渭之宙?。以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密切联系的四维座标系考察文化系统间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文化学概论》郭齐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2 P250) 所谓文化的时间性,是就文化发展中的持续性、阶段性来说的。文化的时间性的内涵,包括:(1)文化在量上的累积和延续;(2)文化在质上的变异与区分,(3)文化特质在流传过程中的暂时性或长久性。从时间维度上考察,文化体系发生、发展、成熟、衰亡、复兴、重构、再生的过程即是量上的累积(连续性)和质上的变异(阶段性)之矛盾的统一过程;也就是旧特质的衰退与新特质的增加的过程,其间亦不乏由量到质的转化、飞跃,即渐进过程的中断。例如,从人类科技史上看,从常规科学到科学革命,再到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展示了无数的运动过程。从文化特质的绵延与变异来看,有的易于变迁,如服装款式,劳动工具;有的则难于变迁,如宗教信仰,哲学理论。 文化层 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生存、创造、生命、未来、生活等所有方面的认识和追求,并最终形成了不同文化风格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类型。因此,在文化学的研究中,时间对文化的影响往往在诸如文化层等历史文化的凝固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文化层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的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于1904年在柏林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史前学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提交并演讲的论文题目就是《埃塞俄比亚文化圈及文化层》,后来,文化圈与文化层一道在文化界广泛流传开来。什么叫文化层呢?所谓的文化层就是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文化层是文化累积的结果,正如考古发掘一样切开文化历史的横断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层被一层层地覆盖在地下,成为历史的积淀。反映着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 P113) 所以,文化层所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它的重心是指向时间维度。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性概念,文化层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比较、研究、鉴别各个民族文化嗣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时间维度即历时维度 (1)原始时代(人类过着与动物相去不远的生活,一切生活来源皆仰自然赐予)农业时代(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建筑房屋等) 工业时代文化(科技发明史)(陈建宪:《文化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P79)

四大维度之时间维度

四大维度之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是非常重要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之一。从时间维度看问题意味着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要动态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时间维度代表的是一种历史,代表的是一种过程。宏观的时间概念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规范的表述和高频词有:历史与现状、传统与现代等。时间的维度和视角是申论命题和答题中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角度和视角,时间的概念和线索是申论材料中一定会遇到的。如2008年浙江省申论考试的第(一)题要求概述资料2-3提供的主要信息。其中,资料2说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省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省,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外出打工,90年代外出经商办厂,21世纪初走出国门去投资创业;资料3说浙江2005年GDP怎么样,2006年工业总产值怎么样,2005年文化发展怎么样,2006年城乡收入差异怎么样。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上两个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很简单,一句话,就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大家怎么才能一下子就概括出这句话呢?脑子里面必须装着思维,有了清晰的思维,概括题就是非常容易的。 微观的时间概念就是某一件事和工作进行的不同过程,即事前、事中、事后。如截断矛盾链条,可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管理。事前管理主要包括危机监测、预防和准备。危机事前管理的核心是借助舆情监测机制侦测危机讯号,未雨绸缪,做好预警、防范和准备工作,为政府主动公关奠定基础。事中管理主要指危机爆发后的应对管理。事后管理包括危机平息后的总结和恢复管理。再如“××国土资源所从土地信访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入手总结出一些规律性,找出对应的办法,做好土地信访工作。” 四大维度之空间维度 四方上下。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学空间等等,都属空间的范畴。从申论的角度来说,空间即方位和区域。空间的维度可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的空间,就是事物的不同的地点、位置、方位,比如说经常用到的规范表达有:本地、外地;国内、国外;民族、世界等。做申论题目,你会发现几乎每套申论真题里面都会有不同地区的案例和经验,几乎每一套申论题目里面都会有一两个国外的案例。把握物理空间,可以拓宽思维的视野,看得广,看得远。 二是思维的空间。申论考试经常用到的思维是内因和外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就是本,外因就是

从时间维度浅聊经济周期的类型

从时间维度浅聊经济周期的类型 经济周期是指在经济运行中,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周期性交替出现、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学上对经济周期有多种分类,譬如从经济周期的演变来看,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但不管对经济周期自身的研究如何,也不论经济周期的起因是什么,对经济社会造成为影响是什么,经济周期的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就是时间属性,所以,简单来说可以把经济周期按照时间的长短分类如下: (1)短周期 主要是指基钦周期,即英国经济学家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和次要周期两种,除了主要周期即常说的中周期以外,还有次周期,也就是3到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是基钦周期。 (2)中周期 主要是指朱格拉周期,即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根据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为期9到10年的经济中周期。 (3)长周期 主要包括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其中,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指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到60年的经济长周期;库兹涅茨周期是指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平均为20年左右的经济长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根据建筑业的兴衰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叫“建筑周期”。 (4)熊彼特周期

熊彼特周期是既有长周期又有中周期还有短周期的一个周期分类方法,它是经济学家熊彼特根据他的“创新理论”提出的一种周期理论。该理论以重大创新为标志,将经济周期划分成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是蒸汽和刚铁时期,第三个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该理论认为在每个长周期中还有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若干个短周期。

信息的维度与时间

信息的维度与时间 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量;另一类是结构(信息)或是(拓扑),而传统哲学范畴中将自然分为物质和意识,其实物质包含能量和信息,而意识责是基于纯粹的信息,于是就会出现越变析越乱的问题。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将趋于不可利用的状态,我我将这种表述重新修饰,重新表述为,能量趋于摆脱结构的束缚。而结构(信息)趋于重整的越来越复杂。于是时间箭头将是,能量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而结构是从简单到复杂;合起来就是能量趋向于摆脱结构的束缚取得绝对的自由,而结构趋向于聚集。 香农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万能单位是信息。万物最基本的区别均可以表述为其承载信息的区别,因此可以简单的将世间的存在分为两类:信息和能量。而信息即万物的结构本身。 一、信息的定义 1.信息元。我们假设自然界的信息存在基本结构元,即元信息,它是我们将组织成事物结构的某些共有特点从事物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并且世间存在多样的元信息。同时我们认为元信息可以通过复制来组成万物的结构。 2.信息的分层。低一层次的同一元信息通过复制组合或是低一层次的不同元信息通过复制组合可以形成高一层次的结构体,若此结构

体具有不同于已知元信息的特点,我们也称之为元信息。而信息的层次即是信息的维度。 3.信息体。由元信息组织而成的存在结构称之为信息体,而附着能量之后的信息体即现实的事物。 二、信息的维度 能量是信息的载体,能量符合熵定律,趋向于不可利用,摆脱信息的束缚。而信息是永恒的,不因能量的耗散而消失。 1.信息聚合。信息的聚合即不同的信息体通过聚合为一个信息体,摆脱不承载信息结构的多余元信息,多余的不承载必要信息的元信息耗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更高层次信息体形成,因而有可能形成新的元信息,因此信息的聚合促进信息的增长。 2.信息的维度。信息的聚合即是信息提升维度,也即信息升维的过程,因此能量趋向于不可以利用,而信息倾向于聚合为更高维度的信息。这就是信息的时间属性。 信息维度的定义:信息的层次即信息的维度。 某些元信息(无论是单个元信息对等复制或不同的元信息)可以组成一个类,称之为信息的类,其中的信息称之为同一类信息。 某些信息的类(无论是单个类信息对等复制或不同的类信息)可以组成一个集合,称之为信息的域,其中的类称之为同一域信息。 某些信息的域(无论是单个域信息对等复制或不同的域信息)可以组成一个集合,称之为信息的范畴,其中的域称之为同一范畴的信息。

时间维度

菲利普·津巴度:时间维度 By Tony Yet? Aug 27th, 2009 ? Category: TED演讲推介(摘要) 菲利普·津巴度(Philip Zimbardo)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带领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探究人在客观环境改变的前提下,是否会出现行为异常的问题(他也曾在TED大会上提到这一实验)。在2009年的TED演讲上,津巴度教授则主要谈论了时间维度的问题,且看以下细说: 津巴度举证说,自乔治·布什放松对婚前性行为的规管之后一年,有60%的少女发生了性关系。但可以相信,这些年轻人都曾信誓旦旦说,只有到结婚以后才会做那样的事情。 有一个讲孩子吃棉花糖的小故事,也是跟时间尺度相关的。有研究员到幼儿园做实验,把一班孩子叫过来,每人发一颗棉花糖,并且告诉孩子说,要是他们能够再等待半个小时,研究员从外面回来之后再吃棉花糖,他们可以得到两颗。但三分之二的孩子选择马上吃掉棉花糖,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选择等待。这些孩子长大以后,研究员再次回来,发现当年那些坚持等待的孩子的SAT成绩明显高于没有等待的孩子一个层次。 这其实也就是津巴度要说的时间维度(time perspective)的问题。所谓时间维度,就是每个人如何将个人体验划分到不同的时间区域的问题。 津巴度说,时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过去、现在与将来。津巴度教授认为,有三大类的时间维度: 现在导向(present oriented)——行动基于对眼下的事情以及结果的考量 过去导向(past oriented)——行动基于对过去的事情以及结果的考量 将来导向(future oriented)——行动基于对将来的事情以及结果的考量 所谓时间悖论(time paradox),就是说,有某种东西会对于你做任何决定都产生很大影响,但是你却完全不会察觉到其存在,这种东西就是一个人在以下六种时间态度上的偏见: 过去积极主义; 过去消极主义; 现时享乐主义; 现时宿命主义; 人生目的导向主义; 转世主义。 津巴度说,学会根据现实及时调整个人的时间维度,也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 那么,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维度(optimal time perspective)呢?津巴度说,对于未来可以保持积极乐观、对当下保持一定的乐观,而对过去消极主义以及现时宿命主义则应避而远之。概而言之,你从家人、自我认同以及身份等方面寻找到你的根基,并且通过对将来的目标与挑战之把握获得上升的动力。而从现时享乐主义则可以获得能量,用以开拓自我、开拓世界。

时间与空间都是主观存在

时间与空间都是主观存在,宇宙中并不存在一个叫时间或叫空间的绝对实体存在。时间是人的意识为了对看到的像的先后顺序的感觉有一个量度,而给出的定义,时间短,则这种感觉就短,时间长,这种感觉就长;空间是人的意识为了对看到的像的上下左右前后的视野有一个量度,而给出的定义,空间大,则这种视野就广,空间小,则这种视野就窄;本身这两种都是一种感觉,而上下左右前后同样只是人的意识根据自身的站位而定义出来的方位,宇宙中也不存在上下左右前后这么个绝对实体存在。 一切事物都在动,运动,也就是“易”。 空间是三维的就是源于上下左右前后的人的分割而定义出来的三维,时间与空间不分的是由于这两者定义都是源于人的意识。但在完全黑暗的地方,是无法感受到空间的,这是因为没有光就没有了视野,空间的定义失效;同样也是无法感受到时间的,这是由于没有太阳东升西落的参照或墙上时钟的参照,时间的定义也失效。 高速的定义源于物体运动后发出的光映射入人的眼睛组成的像在一个方位到另一个方位变化的频率变化快,就有了速度快的描述,同样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以自己或地球为静止来定义出来的像的变化,要是自己就在高速运动的物体上,那看到的物体就是静止的,是自己的状态决定了物体是高速还是静止,而不是运动的物体本身。 时空只是一种定义,一种概念,不是一个实体存在,因此也是没有维度的,这宇宙里只有以太粒子与以太粒子组成的万物的运动。 时空更不会弯曲,因为它只是一种定义,人们看到的弯曲那只是进入眼睛的光组成的像的弯曲,实体是否弯曲无法验证,要验证就要用光,而用光只能得到像,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物理悖论,它源于人的探知宇宙的手段在于五感,五感产生了电神经脉冲才有了实体与万物的感觉。 时空只要被定义了,就可以测量了,因此是有量度的。标准的时间单位是秒,标准的空间单位是米

_景观设计中时间维度的思考

160 ART PANORAMA2007?08设计平台 关于建筑或景观的空间设计,已经被提得很多了。而我热衷于 对时间维度的关注、感受和思考。“为什么静态的景观被认为是正常的?也许是该改变我们对美的概念的时候了。” (哈格里夫斯)天光的变幻,四季的变迁,气候的流转,岁月的成长,作用在景观材料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常常让人忍不住惊叹和感动。时间的设计,应该成为景观设计体系中一个必要且重要的元素。希望本文能为景观的这个“第四维空间”的设计领域开启一个小小的窗口,吸引更多敏感的眼睛。 其实所谓“时间的设计”,说到具体处就是一个“变”字。太阳光和四季的交织变化使自然处于不断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而设计通过时间性术语来诠释景观的这种演替变化,使人们在其中亲身 感受时刻变化的姿态,使风景更具有进深感。时间手法的运用使景观设计顺应自然的运行,体现了变化中的永恒。 一、 从晨曦到日暮——天光的变幻 白昼和黑夜之间,光和影扮演了运动的精灵,日光和月光、灯光交替上演。设计师的任务是怎样尽善尽美地把握这些转换的轨迹和节奏。 如日本景观大师佐佐木叶二(Sasaki)设计的众议院议员议长官邸庭园,在融合了静与动、和式与洋式风格的同时,巧妙利用了天光变幻对景观的塑造效果。白天,“白沙青松”的月形沙洲与青青的草坪以柔和的“绿色海岸线”相接,一棵枫树在白沙上投下斑驳的圆形影子。随着日光逐渐暗淡,宫殿式建筑窗内的灯光便慢慢明亮起来,在黑暗中,原本默默无闻的场景被灯光变换成充满生机的世界——“在黑暗中,我们将寻找光明”(艾略特)。而在庭园内却并未设计人工照明以尽显自然本色,在蓝色笼罩一切的夜晚, “月形沙洲”借助从建筑物泄漏出来的柔和光线微微地浮出水面,描绘着美丽海岸线的细沙和石子将庭园变成一片大海。日夜交替使庭园的景观效果生动丰富且意蕴悠长。 二、四季轮回——季节的气息 春芽夏花,秋天的落叶,冬日的雪枝,景观的形态和色彩无不随季节而变化。枫叶的凋零或生长彰显出季节的轮回,灰色树皮上布满褶皱,在四季的更迭中呈现出不同的容颜。一年四季中色调发生微妙变化的材料独创了自己的语言和空间,使人能够感受到自然气息的变迁,而时间在持续变化的虚实间找到对话的焦点。 《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主题景观,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充分发挥了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 《扬州画舫录》中李斗曾描写槭槲(秋色叶树种)四季叶色变化时说,“……半山槲叶当窗棂间,碎影动摇,斜晖静照,野色连山,古木色变;春初时青,未几白,白者苍,绿者碧,碧者黄,黄者赤,赤变紫,皆异艳奇彩,不可殚记。”称其室为“珊瑚林”。树木随着季节变化,叶片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园林有了明显季相变化。秋季很多树种叶色绚烂艳丽,观赏效果不亚于姹紫嫣红的花朵。 佐佐木叶二的作品NTT武藏野研究开发中心总部庭园,保留原有的树木和古樱树,通过把水面和草坪配制成两色相间的鲜明的 方格状形式,以几何图形的景观构成自然气息浓厚的校园风景。与水面相间的草坪随着春冬由绿到黄,再从黄变绿。如镜的水面折射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水面上映照着枝叶天空,构成一系列流动的景象,飘舞在水面上的樱花花瓣述说着季节的变迁。 三、气候流转——宏观和微观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夏季的阳光、繁茂的树荫、温差的影响、冬季景观等。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微观气候则包括风向的变化、冷热空气的交替和昼夜的温差。布伦达?科尔文在其著作《土地和景观》中说:“气候因素通常被认为是次要的……但是,植物本身就是设计的素材,仅次于场地的设计。植被和土地都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必须认识到,在所有的景观设计中,气候是一个基本的影响因素。”维克托?奥尔加伊的《设计与气候》也详细论述了气候对设计的影响。 目前某些北方地区的景观设计中一味盲目引进常绿树种,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情况。北方气候变化明显,烈日下需要茂密绿荫为人们遮挡骄阳,而冬季落叶则为暖阳腾出更多位置,落叶树的功能和景观效果都是常绿树无法替代的。太阳、水、土、风等最基本因素,当地的气候对于设计而言至关重要。挪威的奥利?布尔斯广场在景观建筑师英格利德?荷科兰德、阿恩?苏伦和雕塑家亚斯博岩恩?安德森的共同努力下,巧妙利用当地气候创造了景观的时间感。广场所在地伯根是个多雨的城市,因此“在雨天也能 景观设计中时间维度的思考 文/郭恒张 炜 The Time Dimension in Landscape Designs

时间与空间

时间与空间 ——物理与艺术的共同主题 ADV15017陈小华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15级广告系1班) 摘要:时间与空间是物理与艺术的共同主题,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史上都一直在对时间与空间有着穷追不舍的探索,两者看似相互对立却又息息相关。从西方注重视觉感受的绘画到伽利略牛顿的西方科学,我们可以看见绘画和科学研究上不断的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对光线的发现,对宇宙的探索,而宇宙就是时间与空间,我们对宇宙是无穷的探索对时间和空间也是这样。 关键词:时间空间物理艺术探索绘画 物理与艺术就像是硬币的两个面,艺术表现手段是图象和隐喻,物理表现手段是数字和方程,传统上说,艺术抒发情感;物理追求理性,所以,他们在表面上是对立的。但是, 两者均面对同一个自然,均是人类尝试认知真理的手段。我们去追寻物理和艺术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在对宇宙图景认知方式上本质存在的相互关联。科学家就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以人性之浪漫情怀拥抱宇宙之道,艺术家——表现情感真实存在的科学家按宇宙之道表达人性之浪漫情怀,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去看西方的科学和艺术史,也可以看见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知与研究。从古希腊到文艺复习绘画家从用一般线条和没有阴影单调色彩到受到光影学透视原理等的影响开始了绘画历史的全新状态,利用光影来描绘出各自逼真的场景。我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物理还是艺术上,对时间和空间都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对此也有着做不完的研究与探索,这是一个永恒的研究探索话题。 1.认识与发展 1.1认识 在乔托没有发现透视原理之前,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拉斐尔等古希腊哲学家就已经在对时间,空间,光这三者进行无尽的探索了。在伊特鲁里亚墓室壁画《哀悼的妇女》中,画中的妇女排成队列,一个接一个,被一种不变的力量主宰着向前行进,既有空间上的线性意义,也有时间上的线性意义。后来线性化的时间概念也在希腊古典艺术中得到体现,即使黑暗的中世纪充满的黑暗,却也抵不住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好奇与探索。 1.2发展 乔托发现了透视原理奠定了西方美术的基础,就绘画而论,我们的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马萨乔,是他第一次真正使人物脚踏实地。艺术史上有乔托发现透视原理,在物理史上哥白尼在临终前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日心体系。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开拓了人们观察自然的角度和视界,正如乔托的“透视”原则开拓了艺术视野。乔托的眼光超越了平面,哥白尼的心也也飞向了太阳,这已经是人类对时间与空间很大的进步认识了。在这些基础上,后来的物理与艺术都得到许多进步,绘画上阴影和色彩的应用和

《自我管理表》填报说明

附件二:《自我管理表》填报说明 为全面推动员工个人自我管理工作,规范自我管理考核表的填报,现拟定《<自我管理表>填报说明》,请所有员工严格按如下要求填报本岗位的《自我管理表》。具体如下: 各员工在开展自我管理前,应对本岗位的工作进行深度思考,并与直接上级充分沟通,明确本岗位的工作定位,同时,填报时应尽可能覆盖全面且简明扼要。 1.岗位使命:参照年度总公司经营指导思想及所在部门年度经营管理计划,与上级领导沟通,明确本岗位工作指导思想与工作使命。 2.岗位责任:结合岗位说明书及上级领导要求,明确本岗位职责范围,梳理本岗位各项具体工作职责。 3.工作内容:以岗位责任为指引,结合直接上级的工作内容,实现工作的分解,明确本岗位应负责和执行的具体工作事项。工作内容的填报应首先确定主要工作模块,然后根据工作模块划分填报各模块下的各项具体工作内容。 4.工作目标:工作目标的设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明确具体,有明确具体的结果或成果;二是量化阐述,从数量、质量、时间性或成本等角度进行阐述,或是能够通过定性的等级划分进行转化;三是可实现性,既有挑战性又是可实现的。 5.计划完成时间:明确各项工作目标能达成的具体时间,有多个时间节点的工作事项则应明确每个时间节点的计划完成时间。 6.评分标准:结合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明确各项工作的评价维度和评分原则,评价维度主要从时间、数量、质量等角度提出,并在各评价维度提出明确的量化的加减分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①全面综合考虑各项工作的评价维度(包括时间、数量、质量等),设定合理的量化评分机制,使考核人能够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②时间评价维度:根据具体工作事项,时间滞后扣分,提前完成可酌情加分; ③数量评价维度:以数量体现工作成果的,应从数量维度进行评分,可从单位时间的产出成果等角度设定具体的量化评分标准; ④质量评价维度:以具体产出体现工作成果的(如方案、策划类工作),应从质量维度进行评分,结合具体工作,从产出成果的执行情况等角度设定具体的量化评分标准。

时间维度下的拖延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3), 294-300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248106.html,/10.12677/ass.2020.93045 Review of Studies on Procrastination under Time Dimensions Ningning Wang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Feb. 20th, 2020; accepted: Mar. 9th, 2020; published: Mar. 16th, 2020 Abstract Procrastination is ubiquitous in modern society whose universality and complexity have attracted researchers’ attention. Procrastination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ime. Based on time dimension, this paper reviews previous research about procrastination and some time variables, such as time perspective, future self-continuity, time management and circadian typology and also summarizes two theoretical models which explain procrastination from time dimension: the Temporal Motiva-tion Theory (TMT) and 2 × 2 time motivation model.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On the one hand, future self-continuity is a further extension and explanation of time perspective. On the other h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be tak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ulating individual time management and circadian typology.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more explanatory model,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cognitive ability of time. Keywords Procrastination, Time Perspective, Self-Continuity 时间维度下的拖延研究进展 王宁宁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2月20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6日 摘要 拖延是一种现代人身上常见的行为,是个体在明知道会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将现在需要完成的任务

Data Service-创建一个时间维度表

Data Service-创建一个时间维度表 写在前面: 本篇文章介绍利用SAP Data Service 创建一个时间维度表的过程. 准备工作: SAP Data Service(本人使用的是4.2版本) 具体步骤: 步骤一: 建立一个项目及Batch Job 步骤二: 双击步骤一中建立的Batch Job,在右侧界面中新建一个Data Flow组件,新建方式可选择从最右侧组件列表中拖取(第三个),也可选择在右侧界面中直接右键,选择出来列表中的”ADD NEW” ,选择相应的部件即可。新建好后双击新建的Data Flow组件,进入Data Flow 的界面 步骤三: 选择软件界面左下角第五项即Transforms,在Transforms界面中展开第一项“Data Integrator”,选择第二项“Data_Gentration”将其拖动到步骤二中展开的Data Flow界面。

步骤四: 在Data Flow界面中,双击上一步拖来的“Data_Gentration”,进入设置界面,在这一界面可以选择想要创建的时间维度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选择增量。这里我选择的开始时间是2010.01.01,结束时间为2017.06.01,增量选择Daily,即按日期为增量。根据需求还可以选择月份,年等。 步骤五: 与在SAPData Serice抽取数据到HANA一样,在Data Flow中新建一个“Query”组件,

和一个“Template Table”组件,并按图连接 步骤六: 双击“Query”组件,进入设置界面,将左侧的属性选中拖入右侧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可对右侧列表中的属性进行设置,如修改名字,设置为主键等。设置好后,右键本J0b,选 择Excute即可,运行成功后,最简单的时间维度表即可完成。 步骤七: 因在时间维度表中只有一个日期属性一般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一般还需要添加别的属性,例如主键ID,年份,月份,周等。此时,我们可直接在上图右侧选中行上右键,选择New Output Column ,点击后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位置,此时可选位于当前选中行上一行还是下一行。选中后出现下图界面,按照图中要求设置你想要添加的属性名,类型,以及是否设为主键。

时间维度的使用说明

时间维度的使用说明作者:霍琦

目录 1. 定义 (2) 2. 产品演示 (2) 2.1. 创建时间维度 (2) 2.2. 模型说明 (6) 2.3. 使用时间维度 (8) 1.定义 时间维度是指级别表示时间段(如年、季度、月和天)的维度类型,可以包含不同的层次,如适合普通计算的自然年月,适合会计工作的会计年月。时间维度中的级别可提供用于分析和报告的基于时间的粒度级别。时间维度的粒度主要由历史数据的业务和报表需求决定。 2.产品演示 2.1.创建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的创建通过向导实现,向导完成后会生成时间维表和维度模型,下面我会根据向导中每一步的操作及其中属性做出说明。

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时间维表的记录范围。 每周第一天:默认选择星期一,但是在有些场景,每周第一天是星期日,这样在计算“周”这个级别时会有差异。 日期格式:根据事实表中的维度外键的格式类型,以及维度成员展示的格式进行选择。 自动扩展:指时间维表的终止时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变化,比如创建时选择终止时间是2015-12-31,如果现在时间是2016-02-22,则时间维表的终止时间会自动扩展到2016-12-31.

时间属性中包括了备选的六个级别,维表数据会自动根据选中的级别对数据做处理。 这里要做特殊说明的是,“周”级别不能与“半年”,“季度”,“月”级别同时存在,因为它们没有父子关系,“周”的父级别只有“年”,一年有52周。 当选择“周”时,“周显示形式”会变成可用,默认情况是第一周、第二周…第n周,另一种形式是用周的起始和结束天来描述某一周。 “年”作为最高级别,必须选中。

如何判断不同纬度的夏至时间

如何判断不同纬度的夏至时间 【篇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三课时】 章丘一中地理学案 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设计人:张庆军审核:高一地理组时间: 2014-09-17 【学习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自学思考 ①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①的夹角。一天中,太阳原因是什么? 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 度角为③。 2.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④。 阳高度角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3值吗?为什么? ③我国北方的学校操场上正午 旗杆的影子一年中什么时候最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⑦弧长,⑧弧短,则该点昼长夜短;长?什么时候最短? 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⑨;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 ) ④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太阳直射,北半球各纬度昼夜,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夏至日时,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极昼范 围达到 ,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4)二分日前后:太阳直射全球各地均为? ⑤自9月1日开学到本年末,济三、季节更替

1.成因南市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注 意期间是否经过二分二至中的某个节气。其变化是否有明显改变) 2.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 (1)低纬度地区?全年,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2)高纬度地区?。 (3)中纬度地区? 地理学案第1 页 ⑥形成季节更替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⑦地球上哪一纬度地带季节更替最明显?为什么? 互动探究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经线时的太阳高度角,此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材料三济南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地理学案第2 页 探究思考规律方法 (1)材料二中三幅图表示的是“二分二至日不同 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在的全球的变化规律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角变化示意图”,试判断表示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 度角变化的是图________,表示夏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变 化的是图________,表示冬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是 图_____。 (2)据材料二总结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各地正 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何时达到最大值,何时达到最小值? (3)归纳回归线之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夏至日:正午太阳 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中何时达到最大值, 何时达到最小值?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结论:从太阳直 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到直射点距 (4)材料三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阳高度角?其中,决定济南楼间距大小的是 哪一个?②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日达到最大值,日达 (5)济南地区门朝南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到屋内到最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