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近50年海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研究X

近50年海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研究Ξ 刘春蓁 刘志雨 谢正辉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北京10005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北京100029) 摘 要 该文用Mann 2K endall 方法对近50年海河流域山区20个子流域的径流及降水的变化趋 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合降水,径流及气温的年代距平值的同步分析以及径流对气候变化 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对近50年海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一个半定量分析的研究思 路和方法。提出影响径流变化的三种类型:以气候暖干化为主,人类活动为辅的径流显著衰 减型;以人类活动为主,气候暖干化为辅的径流显著衰减型;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异都不明显, 径流无显著变化的类型。分析结果展示了气候、人类活动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 作用,给径流的变化趋势分析和成因分析带来了复杂性与困难,也给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 响研究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气候变异 人类活动 径流变化趋势 引 言 近20年来,在海河流域山区出现了径流的锐减。这种锐减不仅反映在时间尺度较长的年代际的变化,也反映在短历时的暴雨洪水过程上。在平原地区出现了河流断流,入海径流锐减。海河流域是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的地区。引起径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于水资源管理采取对策,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河川径流,一般来说,不完全是一个气候变量,除了气候因素外,它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流域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实际观测到的径流量,包含了气候因素和非气候因素两种作用的结果。广义的气候因素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发生的物理及化学过程的变化,它可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直接影响主要来自大气环流变化(包括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时空分布、强度和总量的变化、雨带的迁移以及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的变化等。气候的间接影响主要来自陆面过程。地表反照率、粗糙度、陆2气界面的水热交换和土壤水热特性的变化既影响气候又影响陆地水文过程。广义的人类活动是指人口增加,人类生产活动及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水的变化。它也可分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两种。直接作用主要指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耗损量的增加以及从流域引出的水量和分洪水量等对径流的影响,间接作用主要指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等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例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下垫面条件变化产生的各种额外的蒸发,如水库的蒸发、渗漏、地下水超采引 第15卷4期 2004年8月 应用气象学报JOURNAL OF APPL IED METEOROLO GICAL SCIENCE Vol.15,No.4 August 2004 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开放实验室课题资助。 2003208205收到,2003212224收到修改稿。

中国近十年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环境科学概论 实验报告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学院:_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_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班级:_ 09-1___ 学号:_ 0908100302 __ 学生姓名:__姜伟___ 指导老师:__刘鸿雁__ 20011年12 月8 日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1:前言:水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有生命的物质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随之变的更加严重。在我国的水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缺乏淡水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淡水的缺乏又限制着这一势头的发展,与之产生了矛盾。可利用淡水质的污染加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饮用水的质量,广阔浩渺的海洋水被污染,严重影响到水中的生态平衡,有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健康,为了给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为了我们后代有干净的饮用水,我们有责任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比较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公报,来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在水体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接下来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关键词水水环境水体污染影响责任 2: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水体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 水体污染(water body pollution)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

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2.12001—2010年我国经济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图为我国2001—2010年的GDP的柱状图。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1—2010年间我国GDP呈逐渐增长趋势。2001年我国GDP为11964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2010年我国GDP为585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每年经济增长率为10%左右。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水体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是对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部分。如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

小度写范文长江流域降水径流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降水与径流的关系模板

长江流域降水径流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降水与径流的关系 第15卷增刊湖泊科学 V ol. 15, Suppl 长江流域降水径流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沈浒英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武汉 430010) 提要应用1951-2001年长江流域年、季降水量资料、1885-2001年梅雨量资料以及 一百多年以来长江重要控制站宜昌、汉口、大通年径流量资料,对长江流域降水径流的年代际 变化、气候转折以及降水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反映出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将有更加 集中的趋势,即降水时间更集中、强度趋向于更大,对防洪不利. 据趋势预测,宜昌、汉口径 流量有减少的趋势,大通径流量有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降水径流年代际变化气候趋势长江流域 分类号 P426.614 +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水文气候变化是许多人非常关注的课题之一. 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对降水、径流变化规律的研究,揭示长江流域的水文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异常发生的规律,同时也揭示了长江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变化. 对科学地防汛决策、水利工程调度以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气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据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平均上升0.5℃左右. 不过这个变暖在时间尺度上并不是均匀的. NOAA 环境实验室气候研究组使用了大约5千个测站的资料,提出了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全球陆地平均降水量序列: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15a 降水偏少,以后虽有波动但无明显多雨期.1950年代到1960年代前半期,及1970年代到1980年代初为多雨期. 从长期趋势看,近百年有变湿的倾向,但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并不是均匀的. 这似乎与全球变暖的结论一致,即全球气候变暖—水分循环加强—降水量增加,但进一步分析发现气温与降水年 [1]代际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1.2 中国的气候变化 中国的气温变化与北半球并不完全一致,1920年代到1940年代的变暖是一致的. 但从1940年代到1970年代的降温则激烈的多.1950年代中期及1960年代末期寒冷的程度超过了20世纪初的水平.1980年代虽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近百年均值. 近百年直线增暖的趋势只有0.09℃/100a.实际上1980年代中国北部还是变暖的. 有资料表明,中国东北、华北 及新疆的变暖可能与北半球一致,但长江流域的气温反而有所下降. * 2003-07-10收稿;2003-11-18收修改稿. 沈浒英, 女, 1963年生,硕士,高级工程师,email:. 增刊沈浒英:长江流域降雨径流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91 1920-1940年代是最暖的时期,也是最旱的时期,这与全球趋势相一致.1950年代及1970年代降水偏多也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 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雨水偏多与全球的趋势相反. 其中长江流域的降水与全国的变化又是不一致的. 2长江流域降水的气候趋势 2.1 分析方法 在气候趋势分析中,直线是最常用来表征气候变化的演变趋势的,分析水文气象要素时间序列时,以时间为自变量、以要素为因变量建立一元回归方程,即直线方程. 其直线即为序列的直线变化趋势,在序列变化图上也可以绘出其拟合直线,从图中看出趋势演变是增加还是减少. 其趋势变化也可以用直线的斜率的符号及大小来度量其演变趋势是增加还 [2]是减少的程度.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 李桃英1,殷峻暹2,张丽丽3,赵红莉2(1.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西安710068;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根据1950~2007年汉江上游安康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汉江上游径流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1990年后汉江上游径流量锐减的主要 原因,包括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下垫面变化、耗水增加以及水资源 开发利用等因素。 关键词:汉江; 径流; 演变趋势 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磻冢山,甲河口以上称为汉江上游,集水面积59115km2,本次研究选用汉江上游的安康水文站, 集水面积38625km2,占汉江上游面积的65%,可基本代表汉江上游径流 变化趋势。 1 径流演变趋势 汉江上游流域以山地为主,处于我国西部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有明显的季节性,是南北气候分界的过渡地带,流域内植被良好,降水较为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汉江上游年径流的地区分布和降水量大体一致,汛期径流占年径流80%左右。 1.1 径流年际变化 汉江上游流域位于夏季风活动边缘带,具有东亚季风带一般河流的特点,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逐年间季风形成的降水,其年降水量或降水过程的年际变化均比较大,直接影响汉江上游流域年径流量变化,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并且由于各年之间季风强弱不同,来去的迟早和停留的时间长短不等,逐年降水与径流也不相同,有多水年和少水年之分,最大水年与最小水年相差较大[1]。安康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87.2×108m3,其中最大水年1983年径流量411.0×108m3,最小水年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4A07、2008BAB29B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50721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403404)。 作者简介:李桃英(1963―),女,陕西西安人,高级工程师,学士,“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

2.降水、蒸发、径流基本知识

降水 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阻力,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和降雪,前者为液态降水,后者为固态降水,其他的降水形式还有露、霜、雹等。凡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mm的降水称为暴雨。暴雨又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三个等级。 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为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为0.1-9.9mm降雨。 中雨:12小时内降水量5.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mm的降雨过程。 大雨:12小时内降水量15.0~2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0~49.9mm的降雨过程。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0~6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0~99.9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0~13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0~249.9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140.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250.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一、降水要素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在水文学中一般只讨论降水时空分布的表示方法和降水资料的整理及应用。描述降水的基本物理量(即降水的基本要素)介绍如下: (1)降水量(深)。降水量的概念是时段内(从某一时刻到其后的另一时刻)降落到地面上一定面积上的降水总量。按此定义,降水量应由体积度量,基本单位为m3。但传统上总是用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即平均降水深(或降水深)度量降水量,单位多以mm计,量纲是长度。降水量一般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仪器承接的是雪、雹等固态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也用毫米数记录。但在进行水资源评价等考虑总水量时多用体积度量降水量。 降水多发生在大的面积上,但仪器观测的点位相对面积很微小,常作为几何的点看待,因此又有“面降水量”和“点降

滇池水质时间序列变化分析

滇池水质时间序列变化分析 1 引言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水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滇池作为高原重污染湖泊的典型代表,自1980s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人员也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监测、模拟、规划和控制研究.在长期的研究中,如何评估滇池的水质变化趋势、识别主要水质指标的演替特征与规律,一直是人们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万能等,2007;邹锐等,2011).在国务院发布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全面推进及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为更好地推进“十二五”期间滇池富营养化控制和水质改善,需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水质数据分析,识别滇池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和长期水平,进而区分不同水质指标在滇池污染防治中的优先程度,从而可以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滇池污染防治. 水质变化趋势的识别并非简单的时间变化分析,而要考虑到水质变化过程中固有的周期性和随机性特征,排除干扰误差.在水质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中,统计模型是常用的方法.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采用线性回归或者基于次序统计量的非参数方法,但因其主要基于线性或者单调性假设,不能反映局部变化.而水质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及其他自然因素影响,并不满足线性、单调假设.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STL(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方法被应用于水质评价中,它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法(LOESS)进行拟合,是一种可以处理非线性、局部趋势的非参数统计方法.STL方法最早由Clevel and 等 (1990)提出并应用于对大气CO2浓度和美国失业人口数变化趋势分析上.在水质变化分析中,Qian等(2000)最先采用STL方法对美国加州纽斯河口的氮(N)、磷(P)数据进行了趋势识别.此后,STL方法在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Sellinger等(2008)应用 STL方法分析了密歇根-休伦湖水位的变化趋势;Conrad等(2004)应用 STL方法结合动态线性模型(DLM)分析了美国亚德金河悬沙浓度和水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关系.作为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有效手段,STL方法亦有广泛的应用(Lu et al., 2003; Carslaw et al., 2005; Jong et al., 2012).对于滇池而言,由于人为干扰的强度增大,水质指标变化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和随机性特征.因此,本文拟采用STL方法对水质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剔除干扰因素,从而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各个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但STL方法的缺陷在于无法有效判定趋势变化的显著性,为此,本文采用稳态转换指数(Regime Shift Index,RSI)对趋势的变化进行显著性检验,从统计学意义上确定趋势变化的显著性,以期为进一步的滇池水质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分析对象为滇池外海,选取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在外海的8个常规监测点位(灰湾中、罗家营、观音山西、观音山中、观音山东、白鱼口、滇池南、海口西)为研究对象(图 1).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水温(T)、pH、透明度(SD)、溶解氧(DO)、BOD5、CODMn、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 a)10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时间尺度为1998—2010年,时间分辨率为月.因此,每个监测点位的每个水质指标的数据样本为156个(Chl a时间尺度为1999—2009年,每个监测点位132个数据).数据缺失值比例为2.8%,采用中位数平滑方法进行插值;Q-Q 图(Q-Qplot)显示插值后数据与原始数据具有相同的分布,说明插值效果良好.本文对水质数据的分析均基于R 3.0.1版本(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367080.html,/).

长江流域径流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

文章编号:100428227(2005)0520589206 长江流域径流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 秦年秀1,2,姜 彤1,许崇育3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3.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pp sala University ,Villavagen 16,S 275236Upp sala ,Sweden ) 摘 要:选取长江流域重要控制站宜昌、汉口和大通站,分别应用1882~2000年、1870~2000年和1950~2000年的月平均流量资料,对年代际、月径流、季节性径流的变化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使用非参数 Mann 2Kendall 法来检验径流的趋势变化。趋势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径流呈微弱增加趋势,但不显著 且地区分布不均,中上游减少,下游增加;而季节性夏季和冬季径流增加趋势明显,尤其是7月和1月径流增加最突出;更重要的是90年代汛期径流也呈现出增加趋势,汛期径流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洪灾发生的可能性,这可能是导致洪灾频繁的原因之一。突变分析指出,宜昌和汉口站从1926年开始径流经历了一个明显减少的变化,这与 20世纪20年代初,北半球突然变暖,长江上游地区呈现降温、降水减少趋势一致。 关键词:长江;径流趋势分析;突变分析;1990s 文献标识码:A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全球变暖,降水增加,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发严重,已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本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是近千年来最温暖的10年,也是我国洪涝灾害高发的10年。20世纪11次大洪水中90年代就有5次。因此从各方面研究长江流域洪水形成的机制,分析长江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大洪水,为长江洪水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方案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长江大洪水高频发生,除湖泊围垦造成蓄洪功能减弱等因素外,与全球变暖,降水增加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大降水事件增多。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降水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1],1960~2001年长江流域在较大范围内年暴雨日数和暴雨量也都呈增加趋势,夏季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明显增多[1,2]。全球变暖,区域气候改变,势必导致降水及其分布发生变化,也必然引起流域水资源分配及其径流发生变化。本文目的是通过对能够代表整个长江的宜昌、汉口、大通水文站的径流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揭示近百年 来长江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1 研究数据及方法 本文选取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提供的能代 表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1882~2000年)、汉口(1870~2000年)、大通(1950~2000年)水文站的径流资料。其中宜昌水文站位于长江三峡的东部出口,完整地控制了长江上游100.6×104km 2的广大地区;汉口水文站位于长江中游,控制流域面积148.8×104km 2,流域内除了长江上游地区外,主要包括了洞庭湖和汉水流域;大通站控制流域面积170.548×104km 2,控制了长江流域94.7%的流域面积,流域面积较宜昌站大63.4%。(参照图1)。 主要采用非参数Mann 2Kendall (以下简称M 2K 法)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法、线性趋势分析法以及滑动t 检验法来检测径流的突变。M 2K 法是用来评估气候要素时间序列趋势的检验方法,以适用范围广、人为性少、定量化程度高而著称,其检验统计量公式是: 收稿日期:2004209206;修回日期:2004210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旱涝序列时空格局与风险评价No.402711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 要方向项目(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与减灾对策,KZCX32SW 2331). 作者简介:秦年秀(1976~  ),女,广西省桂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洪水风险分析.第14卷第5期2005年9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 he Yangtze Basin Vol.14No.5 Sep.2005

关于太湖近年来水质变化的分析

环工10-2班詹雪 101324221 关于太湖近年来水质变化的分析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 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亦是整个太湖流域水调节与水生态系统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 流域需水量将持续增长, 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态恶化, 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相当突出。十一五规划以来, 提出了很多治理太湖水质污染的理论与方法( 包括引江济太工程、细菌改善局部水域水质技术等) , 太湖水质整体得到了一些改善。 2011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为Ⅳ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其中,西部沿岸区为Ⅴ类水质,五里湖、梅梁湖、东部沿岸区和湖心区均为Ⅳ类水质。湖体总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营养状态无明显变化。其中,五里湖、梅梁湖、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为轻度富营养状态,西部沿岸区为中度富营养状态。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87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5.6%、56.3%和8.1%。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0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太湖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8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3.0%、33.0%、12.0%和12.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2009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太湖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8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0%、11.4%和19.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2008年太湖水质总体为劣Ⅴ类。湖体21个国控监测点位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14.3%、23.8%和61.9%。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太湖环湖河流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明显好转。 2007年太湖总体为劣Ⅴ类。21个国控监测点位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23.8%、19.0%和57.2%。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劣Ⅴ类水质比例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太湖环湖河流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表1 2007-2011年太湖各类水所占点位 年份Ⅰ~Ⅲ类Ⅳ类Ⅴ类劣Ⅴ 2007 0.0% 23.8% 19.0% 57.2% 2008 0.0% 14.3% 23.8% 61.9% 2009 36.3% 33.0% 11.4% 19.3% 2010 43.0% 33.0% 12.0% 12.0% 2011 35.6% 56.3% 8.1% 0.0%

2013-2015年十堰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第41卷第12期2016年12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l.41No.12Dec.2016收稿日期:2016-06-22 作者简介:蔡敏(1990-),女,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文章编号:1674-6139(2016)12-0130-07 2013-2015年十堰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蔡敏1,王莹2,金安1,李朝1,吴双2,刘刚 1(1.湖北省十堰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十堰442000;2.湖北省十堰市环境保护局,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利用十堰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指数、空气质量指数(A QI )和Sp e a rm a n 秩相关系数 法等评价方法, 研究十堰市2013年-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治理思路。结果表明:2013年-2015年十堰市城区空气质量逐年好转,除PM 10和PM 2.5外,其他因子均达标, 污染物贡献比例中,PM 10和PM 2.5污染负荷占比超过50%,为主要污染物;十堰市城区空气质量整体呈夏季较 好,冬季较差的趋势;全市中开发区铁二处空气质量较好,张湾区刘家沟空气质量较差;结合自然因素和人为因 素, 综合分析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污染源排放和使用清洁能源等多项措施,并注意季节特征和加强预警预报工作,进而改善空气质量。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气象因素;Sp e a rm a n 秩相关系数法 中图分类号:X 51文献标志码:A Th e An a l ys i s o f t h e V a ri a tion T ren d o f Air Qua lit y in Sh i ya n du rin g 2013to 2015 Ca i M in 1,Wa n g Y in g 2,J in An 1,L i Cha o 1,Wu Shua n g 2,L i u Ga n g 1 (1.Environment a l M onitorin g S t a tion o f Sh i ya n ,Sh i ya n 442000,Ch in a ; 2.Sh i Ya n Environment a l P rotection Bu re au ,Sh i ya n 442000,Ch in a ) Abstract :Th e environment a l monitorin g da t a o f a ir p oll u t a nt s in Sh i Ya n f rom 2013to 2015w ere ev a l ua te d by a ir qua lit y com - p re h en s ive in d e x , a ir qua lit y in d e x (A QI )a n d Sp e a rm a n r a n k correl a tion coe ff icient to s t udy t h e v a ri a tion tren d a n d in f l u ence fa c -tor o f a ir qua lit y .Th en p rovi d e d s ome i d e a o f a ir p oll u tion control f or t h e C itie s .Re su lt s sh o w e d t ha t :(1)Th e v a l u e o f com p re -h en s ive p oll u tion in d e x d ecre as e d y e a r by y e a r ,in d ic a tin g t h e a ir qua lit y was im p rove d .E x ce p t PM 10a n d PM 2.5,t h e ot h er s a-c h ieve d t h e s econ da r y s t a n da r d .PM 10a n d PM 2.5w ere p rim a r y p oll u t a nt s .Th e c ha n g e o f environment a l a ir qua lit y was t h e mo s t s e -rio us p oll u tion in w inter a n d t h e li gh te s t in su mmer.Th e a m b ient a ir qua lit y in s t a tion s f rom p oor to g oo d was L i u J i ag o u ,B in g H e x in c u n a n d T i e Erc hu .C om b inin g w it h n a t u r a l fa ctor s a n d hu m a n fa ctor s ,com p re h en s ive a n a l ys i s t h e c ha n g e s in a ir qua lit y ,to im p rove t h e qua lit y o f t h e environment t h ro ugh ad o p tin g a n u m b er o f environment a l p rotection p olicie s su c h as adjus tin g t h e ener gy s tr u ct u re ,control em i ss ion s a n d us in g cle a n ener gy ,wh ic h p l ay e d a cr u ci a l role in im p rovin g t h e a ir qua lit y ,a ttention s e as on a l c ha r a cteri s tic s a n d s tren g t h enin g e a rl y wa rnin g a n d f orec as tin g w or k . Key words :a m b ient a ir qua lit y ;t h e com p re h en s ive in d e x met h o d ;meteorolo g ic a l element ;Sp e a rm a n r a n k correl a tion coe ff icient 201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 防治法》 的修订,明确了新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环保部陈吉宁部长在2016年全国环境保 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中明确提出“十三 五”时期五个环境质量指标要有明显改善,其中就有三个为大气指标,即地级及以上城市PM 2.5浓度下降比例、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重点地区重污染天数减少。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类污染物明显增多,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针对城 市空气质量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1-4]。 ·031·

抚仙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收稿日期:2003-11-05 抚仙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荆春燕,张秀敏,赵祥华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4) 摘 要:介绍了抚仙湖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了抚仙湖污染成因和湖泊主要污染指标的历史变迁,预测了湖泊环境污染趋势。 关键词:水质变化;污染;抚仙湖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947X (2004)增-0110-02 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高原淡水湖,湖水储水量占云南省淡水储量的60%以上,水质清澈、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被誉为“高原明珠”。近年来抚仙湖水质呈缓慢下降趋势,2002年水质综合评为Ⅱ类,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总氮。作为云南省今后最大的饮用水源地,对抚仙湖加大保护和治理力度,将保护目标由Ⅱ类水质提高到Ⅰ类水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1 主要环境问题 ①湖泊有机污染加重,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局部水域受到污染。 抚仙湖作为澄江县和沿湖地区的最终纳污水体,年入湖污水量(含地表径流)468万m 3,每年星云湖出口隔河入流Ⅳ类水4000万m 3。由于大量污染物及营养物输入,在排污口及旅游景点附近水域水质污染趋势加重。该湖水域功能为Ⅰ类,但2002年水质综合评价为Ⅱ类,影响水质的主要指 标是总氮。 ②流域内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汇水区农村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06万t ,人畜粪便排放量60万t ,其污染负荷TP207712t 、T N295818t 。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地层渗漏 有相当部分进入湖泊水体。流域内有耕地0161万hm 2,每年化肥施用总量24038t ,农药总施用量14317t 。这些农药、化肥随地表水、地下水渗透流 入湖内,每年入湖氮肥2478t ,磷肥1000t ,给湖区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 ③围垦、养殖侵占湖滩现象严重。 抚仙湖湖区内法定最高水位(《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规定,抚仙湖最高运行水位黄海高程172210m ,简称“法定最高水位” )以下,有102185hm 2湖滩被侵占,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现象 十分突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高密度的养殖,导致近岸水体污染严重,对湖泊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 ④湖区旅游开发利用缺乏总体计划,湖周环境遭受破坏。 抚仙湖近年旅游事业发展迅速,缺乏总体计划,环境保护工作滞后。建筑侵占湖滨甚至湖面现象严重,沿湖农村建房也是如此。致使湖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湖泊水质受到人为污染,湖泊自然景观受到影响。 ⑤径流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抚仙湖径流区由于盲目垦荒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2711%。区内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有1415hm 2(未含星云湖)。荒山荒地和坡耕地面积占 陆地面积的50%以上。由于森林覆盖率低,加上山高坡陡,土质疏松,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平均每年流入抚仙湖中的泥沙约3416万t 。 ⑥水资源贫乏,水资源供需平衡脆弱。抚仙湖最大储水量为189亿m 3,而陆地入湖量仅为1184亿m 3,海口河平均出流为019572亿m 3,以径流深计,分别为33518mm 和20617mm ;以 人均占有量计约为133mm 和849mm ,这些指标都低于全国、全省和玉溪地区的平均水平。现流域水资源供需得以平衡,主要是靠湖泊调蓄利用回归得以维持。水资源系统的这种供需平衡非常脆弱,很容易被水质污染打破,加剧水资源利用的紧张。 — 011—云南环境科学 第23卷 增刊 2004年4月

卧虎山水库水质变化趋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000年6月 第15卷 第2期 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 niversit y(N atural Science) Jun.2000 Vol.15No.2 卧虎山水库水质变化趋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刘明翠 王 青 李 敏 刘德珍 (济南市自来水公司水质处,250012,济南;第一作者31岁,女,工程师)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已被列入世界12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2760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88位.水情已成为我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水患意识,努力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卧虎山水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区南大约25km处.水库为黄河水系,流域总面积为557km2,总库容为1 164亿m3,平均蓄水量约2500万m3,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0 735亿m3,其地下又多为基岩裂隙含水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自1988年以来,由于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造成历史名泉 趵突泉的断喷,济南市人民政府和济南市自来水公司为了节水保泉,决定调用卧虎山水库的水,用以市民的日常生活,日供水能力可达5万t,可满足济南市南部地区30万人的生活用水.目前该水库已成为济南市南部地区生活饮用水重要的水源基地.但是,自1995年以来,由于卧虎山水库周围环境的变化,造成其水质有恶化趋势,这一变化已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我们实验室与其它单位实验室一起于1996年初开始了对卧虎山水库水质变化的研究工作,并希望该研究资料能为改善该水库水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早在1875年,欧洲人就开始了水质监测工作,对水质演变的研究工作开始也比较早.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从1977年组织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 S/WATER),Meybeck已根据GEMS/WATER计划第一阶段(1979~1990)资料,对全球河流水质演化的趋势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我国对水体水质演化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做为水源地的地表源水水体的检测项目已达30多项.本实验室通过对卧虎山水库中变化比较明显的6项污染指标进行较长时间的监测分析,进一步了解了其水质变化的根源. 1 研究方法 本实验室从1996~1998年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88)的选配分析方法和国家环境保护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中提供的方法,对卧虎山水库的主要污染指标:氨氮(NH3-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耗氧量(COD),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等进行化学监测分析,分析频率为12次/年或更多,其分析结果用奔腾586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其处理结果见图1~6. 2 结果分析 1) 在同一年当中由于各个时期的储水量不同,所测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大致是每年的4~ 7月份的监测数值较高,而1~3月份和8~12月份相对较低,其中最明显的是氨氮、收稿日期:1999-11-03

对近期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的看法

对近期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的看法 近期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隐隐有上升的趋势,某些地方,如上海、西安等地气排名日益靠前,我认为,这与当地政府的重视、相关部门采取的强有力的措施,以及当地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比如上海,经济发达,所需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并不少,但为何环境还能有所改善?政府重视,下令整改那些不合格的企业,迫使它们提高技术、清洁生产。而经济高速发展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的呼声使得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大,人们从自己做起,节能减排,积少成多,共同促进了空气质量,乃至整个环境的改善。 而反观山东,以济南为代表的各地市,空气质量却一直徘徊在下游。济南乃是泉城,作为省会城市又兼旅游场所,却总是难以见到蓝天白云,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在全民重视环保的大环境下,济南是否应该担起责任,为自身的发展做点什么呢?山东是个高消耗高污染的大省,有二十个地市PM2.5都爆表,而这大多数都是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发展造成的,这种只重经济不重环境的做法带来的不仅仅是GDP的急剧增长,还有PM2.5的急剧增长,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过去欠环境的补回来。空气质量指数上下波动,时好时坏,固然与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更多的也是相关部门执行力度不够,时松时紧,不能引起有关企业的重视,再者决心不足,没有真正的想在根本上做出改变。因为决心不足,所以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使企业做出实质性的改变,而且因为没有强硬的政策,企业倦怠,相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虽然有很多政策出台,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改变。使得济南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下降了。 空气质量的下降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上,而且十分影响人们的健康。柴静的《穹顶之下》带给我们极大地震撼,让我们知道了太多太多它的危害,但与此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许多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做好监督者的职务,监督企业,监督政府,共同迎接我们共同的蓝天。 2014级环院 赵梦瑶

2004~2016年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及评价

Ope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 2019, 7(1), 1-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367080.html,/journal/ojswc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367080.html,/10.12677/ojswc.2019.71001 Trend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Main 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2004-2016 Qiyue Zhang Wuhan No. 2 Middle School, Wuhan Hubei Received: Feb. 13th, 2019; accepted: Feb. 28th, 2019; published: Mar. 7th, 2019 Abstract Based on years of water quality data, the STL (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 sea-sonal Mann-Kendal test, Hurst index method and water quality index (WQI)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Yangtze River mainstream water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trends along the mainstream were different. The dissolved oxygen in Panzhi-hua, Chongqing, Yueyang and Jiujiang had a slight downward trend, while Yichang and Nanjing had a slight upward trend. The COD Mn of Panzhihua, Yichang and Yueyang showed a significant down- ward trend, while COD Mn in Chongqing, Jiujiang and Nanjing show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Nanjing ammonia ha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and the remaining points had dropped signifi-cantly. The above single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had smaller variations.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main 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fluctuated between good and very good; the water quality in Nanjing showed a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 trend; while Yueyang ha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rend, the other points were flat and the persistence intensity was strong. As Nanjing is at the most downstream, the decline in water quality may be caus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should be highly valued by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Keywords Water Quality Trends, Water Quality Index, Seasonal Mann-Kendal Test, Hurst Index 2004~2016年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及评价 章启月 武汉市第二中学,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19年2月13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