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本质主义

什么是本质主义
什么是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是什么?对此究竟应当如何认识?

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一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即反本质主义并不构成为一种理论形态,因为它不是建构性的理论,它没有自身理论建构的基点,因此它不可能形成某种理论形态。除此之外,它还能是什么呢?从讨论情况看,大致有以下三种含义。

其一,表现为一种理论立场和态度,即根源于对以往文艺学理论观念和理论体系的不满,从而以反本质主义的姿态,表明其对以往理论的反叛性、批判性、反思性的立场和态度。对于多数主张或者认同反本质主义的学者来说,恐怕主要是这样一种含义。

其二,不只是一种立场和态度,更是一种理论策略,即通过反本质主义的解构策略,以求达到新的理论建构的目的。比如陶东风有时否认自己是反本质主义者,有时又承认自己是反本质主义者。其实他的本意在于,提出反本质主义的命题,并不是真的要否定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而是试图以此打破既已形成的某些文艺学体系的一统格局,彻底解构其理论范式,随之而来,则是要极力推出他的“建构主义”的理论主张取而代之。同样,南帆等人的反本质主义也是这样一种策略,他曾说得明白:“关系主义只不过力图处理本质主义遗留的难题而已……在本质主义收割过的田地里再次耕耘。”这就是说,反本质主义无非是要清理文艺学这块田地里的本质主义遗留物,为推出新的理论清除障碍和开辟道路,以利于他所倡导的“关系主义”理论在这块田地里重新生长。这种以反本质主义的解构开道以求实现新的理论建构的策略不言而喻。

其三,把反本质主义视为一种思维方式或者理论方法。比如,童庆炳就明确提出把“反本质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把它看成一种理论形态。在他看来,本质主义的根本问题是思维方式上的极端化和绝对化,那么反本质主义所针对的当然也是思维方式问题,所以他表示,“我们赞成的是反本质主义求解问题的方式和超越精神,即不能把事物和问题看成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并且要有不断进取精神,超越现成之论,走创新之路。”

也有学者认为:“反本质主义只能是方法、手段或过程,而不是目的,不是结果。”“我们只有把反本质主义提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并放在整个人类思想史的脉络里来详加审视才能真正明白其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对于反本质主义是什么的问题,理论界各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可能未必那样容易形成理论

共识,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各种不同角度的认识理解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 1)积极反应原则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 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 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4)自定步调原则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 5)低调误率原则 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

历史现象与本质试题

透过历史现象说明历史本质专项训练试题 题型分析:此类试题在高考试题尤其是选择题中出现的比率越来越高,如“反映了”、“揭示了”、“说明了”等题型。此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史学认知能力,即通过某个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等知识点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从近几年高考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正确率较低。 概念解释: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现象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按照是否有自然属性来分,现象可分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如月亮东升西落、刮风下雨、苹果落地、太阳是圆的、狗长四条腿、人长两只手、人类的产生与灭亡、人的生死,都是自然现象;如战争、犯罪、起义、资本主义的产生与灭亡、国家的产生与灭亡、贫富分化、通货膨胀,都是社会现象。 表象(representation )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 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 假象是指不符合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解题思路:在解答这类试题时,我们一定要审情题意,明确材料所围绕的中心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结合 历史背景及其特点来分析,从而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和干扰项,透过现象看本质,选出正确的选项。 例如.( 08上海综合能力,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解析:D 。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也适应了王权加强的 要求。“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宗教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说明权力已经有了明确划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应是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08江苏,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8海南历史,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建构主义翻译学的语言学基础.

建构主义翻译学的语言学基础 翻译活动是人类的交际活动,而交际活动是离不开语言的,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词典·语言文学卷》对语言的解释:“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这一解释很全面,它把语言在不同领域中的不同作用阐述的十分清楚,同时也阐明了语言与三个世界(外部实存世界,社会群体世界,个人精神主体世界)的关系,指出语言是联系这三个世界的媒介。 1、结构主义和本体论语言观及其翻译观 翻译活动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活动。作为媒介的语言,无论是在怎样的翻译研究范式中都受到人们的格外重视。可以说人们对语言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对翻译本身的看法,即形成不同的研究范式和产生不同的翻译观。 迄今为止,人们对语言的本质性揭示已有不少理论,如语言的过程说,语言的结构说,语言本体说,语言行为说,等等。本文拟就这几种关于语言的观点来谈一下语言观与翻译观的关系问题。 语言的结构说始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它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因为从索绪尔之后的各派语言学开始用语言分析的方法从语言材料中寻找规律性模式,从而结束了对语言的规定式研究,走上了描写性研究,也从历时性研究走上了共时性研究。由于结构语言学在语言内部规律上的研究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及人们对这些规律性的强调导致了人这一言说主体,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地位日益下降,最后成了陷入语言牢笼之中的存在物,失去了主观能动作用。这一点正如杰姆逊所批评的“结构主义宣布:说话的主体并非控制着语言,语言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我只是语言体系的一部分,是语言说我,而不是我说语言。” 索绪尔把语言学分为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是指语言系统内部的关系网络,而外部语言学是指有主体和语境参与的语言使用情况。他认为只是内部语言学才是有规律的,而外部语言学则带有私人性质,是无规律的。在这种语言观影响下,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观应运而生。这种翻译观首先强调语言的共性与普遍性,认为语言具有普遍的表达力,在翻译中表现为“用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奈达)只是它们的形式各有不同。因此,翻译研究的中心任务就成了探讨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上的转换规律,用奈达的话来说只是把同样的衣服摆放在不同的衣箱里,摆法不同罢了。因此,语义—句法模式就成了主要的研究模式,即通过语言分析,找出表达相同意义的语言形式。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在翻译研究中,一切与语言内部结构无关的因素也被排除在外,或忽略不计,如言说主体被视作价值中立的,语境被设定为理想性的。翻译者的任务只是按语言规律去解码与编码,整个翻译过程被简单化、机械化、程式化了。在这里起作用的只是语言的工具理性,即其规律性。在这种理性的支配下,一种以科学模式建立翻译(科)学的构想随之而来,但是这一构想随着解构主义大潮的到来幻灭了。 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解构也是以语言为突破口的。首先,它否定了意义的确定性,认为意义不是由语言规则预先设定下来的,而是在主体间对话生成的,从而强调了语言之中蕴涵着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解构主义认为由于每个人的前理解结构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对话中所生成的意义是不同的。解构主义的这种意义观来自于它的语言观。解构主义的语言观完全不同于结构主义的语言观,它是站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继承和延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内核,同时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福利思想。新自由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即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政治和经济理念基础上的,可以说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恰是其政治和经济理论的体现。他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性状态。”哈耶克指出,在社会经济领域引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竞争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的主导地位。 哈耶克认为保障有两种,有限度的保障与绝对的保障。他还认为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任何人为的财富分配要求都会导致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平等只能是机会平等,而非财富分配上的平等。对于养老制度,他认为政府因其政策不当造成的通货膨胀对养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来解决。哈耶克区分了失业的不同类型及原因,他认为失业救济制度不仅无济于失业问题的解决,相反倒成为加剧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强烈反对全面的失业救济制度。哈耶克并不完全反对强制性保险。他认为,某些意外事件个人无法防范其后果,政府采取减轻灾祸的公共行动无疑是正当的,它与维护个人自由也无必然冲突。他认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应是为防止出现赤贫而提供适当保障,这种保障应在市场之外提供,竞争要自然进行而不受干扰。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其经济学和社会哲学为基础而产生,而他的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理论又以自由为出发点,倡导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珍视自由和权利。 弗里德曼十分重视自由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政治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强制性的压制,对自由最大的威胁是权利的集中,国家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我们的自由。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政府是必要的,通过政府这一工具,我们可以行使我们的自由,但是,由于权力集中在当权者手中,政府也有可能成为自由的威胁。首先应该限制政府职责的范围,其次必须分散政府权利。他强调指出,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垄断程度和范围的发展。 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建立在他的收入分配主张基础上,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的社会里,收入分配的直接的道德原则是,按照个人和他拥有的工具所生产的东西进行分配。然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弗里德曼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负所得税主张。他认为,实行负所得税具有现行各种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是专门针对贫困问题的;它向个人提供最有用帮助即现金帮助;它具有一般性特点,可以代替现在已经实施的很多特殊措施;它明白地表示出社会所负担的费用;它在市场之外发生作用;如同其他缓和贫困的措施那样,它减少那些被帮助者自助的动机,但是却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动机。 布坎南指出,古典经济学家本来就是把自己的研究称为“政治经济学”,这是一门研究交换的科学,涉及对交换过程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政策问题的研究。 布坎南主张的是一种立足于事前处置社会不平等、而不是事后弥补的福利思想。它是通过建立公正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每一个人在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努力

新自由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目录信息】 绪论 一、什么是政治思潮 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思考题] 第一章自由主义 第一节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现代自由主义的概况 二、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当代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评价 一、自由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自由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保守主义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保守主义的概况 二、保守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保守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保守主义的评价 一、保守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保守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社会民主主义 第一节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况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评价 一、社会民主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社会民主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民族主义 第一节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民族主义的概况 二、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民族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民族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评价 一、民族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民族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 第五章法西斯主义 第六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生态主义 第八章女权主久 第九章后现代主义 参考书目 主要学术词汇、代表人物中英文对照 谈当代思潮之二: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 新保守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批评,认为现在的政府负担已经过重,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让市场经济自己在那里运行。实际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发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原则。他们对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十分崇拜,把它完美化了、神秘化了,认为人们只要服从、顺从这种非人力的市场经济力量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好处。 新保守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重要作用。新保守主义的出现,对英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纷纷采取以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为主的一系列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其结果,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获得了新的发展。 新保守主义在理论上研究了一些重要问题: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在新保守主义看来,新自由主义注重了公平,但失去了自由和效率。它奉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但反过来必然会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竟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

历史学

“史”有二义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39017.html,/albums/94887/94887.html - 0$d048adde9258553ecdbf1ae5 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诞生之前,人们一般从广义上来界定史学,即对史学的定义与对历史的定义 一个词:History,History第一义项即指“历史学”— 去事件;第三义项实际上是从第一义项中引申出来的——对过去事件的系统叙述。可见,“历史学”和“历史”是其本义。在西方历史学家对历史学的定义或解说中,History 一般应视具体的文本语境而定。 性、技艺性的学问。这种认识与西方近代历史学家“历史学是艺术”的界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作为人类过往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与作为一种专门性学问的人们对它进行认识、描述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史学”,最后实现了初步的分离,这是古代历史学家经过数千年探索的结果,亦是他们在史学认识上的最大成就之一。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39017.html,/albums/94887/94887.html - 0$e865a6992a4ac96e6e068c97 苏州大学历史学 “历史”与“史学” 因背出分训、并行分训和同时合训而“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简易)也,变易也,不易也”[3],——“史”因一字多意同时合用亦总有二义,这种情况在近代依然顽固地维持着。因此,近人对史学的定义,并不比古人高明多少,亦往往不能彻底分割克丽欧女神的双面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539017.html,/albums/94887/94887.html - 0$6c63514a8148c24508f7eff0 “一般来讲,所谓历史,不外是以往 可谓各家纷纭,莫衷一是。“活动”说。瞿林东先生在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建筑 代表--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 目录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一些解构主义的建筑师受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构的想法的影响。虽然这个影响的程度仍然对受到怀疑; 而其他人则被重申的俄国人构成主义运动中的几何学不平衡想法所影响。在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运动作另外的参考: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相作用,表现主义, 立体派, 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 在解构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1982年拉维列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的建筑设计竞争(特别德里达和彼得·艾森曼的作品并且柏纳德·楚米的得奖作品), 1988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的解构主义建筑展览, 由菲利普·约翰逊和马克·威格利组织, 还有1989年初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编辑本段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的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当代建筑学中的解构主义是与现代主义的合理性刚好对立。它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是断然并且是相反。虽然后现代主义者和未成熟的解构主义建筑师沿著双方在《对立期刊》(1973–84出版)中出版了一些理论, 那本期刊的内容却标记著两个运动之间一个决裂的开始。对于建筑学和建筑历史,解构采取了对抗的姿态, 想要脱离和拆解建筑学。当后现代主义返回接受了现代主义所避开的历史诱捕, 解构主义拒绝了后现代采纳的折衷性的历史参考和装饰品。这种拒绝顺从著许多现代作品的反历史主义,并且它是作为新运动定义的一部份。 再者《对立期刊》关于解构主义建筑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分离出来的其他文章就是1966年罗伯.文丘里(Robert Venturi)所出版的《建筑学的复杂性与矛盾》。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建筑的要点是复杂性与矛盾,正正与现代的纯洁和简洁相矛盾。自从文章出版以后,功能主义建筑和理性主义建筑,这两个现代主义建筑的分支正受到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建筑的范例所颠覆。后现代主义把范裘力的文章解读为,装饰品和历史暗示能够使建筑更丰富,这是现代主义所放弃。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甚至在经济和细小的建筑上都倾力重新利用装饰品,罗伯·范裘力的"装饰的小屋"概念所恰当地描述的用功地方。设计的理性主义逐渐消失但建筑物的功能主义却某个程度保持不变。这与范裘力的另一个伟大的著作,[2]所说的十分接近,当中认为符号和装饰品可以应用到实用建筑身上,并且逐渐灌输记号学的哲学复杂性。

比较齐全的几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同的表现形态,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物质不依靠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反映。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一般指古代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历史阶段。如中国古代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或气(阴阳、元气、精气),古希腊用原子、水、火,古印度用“四大”(地、水、火、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推动;认识是人直观的机械的反映;人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用。其典型形式是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天不变道亦不变) (没有运动的物质)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A项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是物质,显然不符合题意;B项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是精神,也不是题中所犯的错误;D项是否认物质

和意识的区别,和题干所犯的错误无关。这样将ABD三项排除,正确答案只能是C项。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它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和运动的,同时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和过程,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归结为数量增减、位置变更,把运动看作是外力的推动,否认事物运动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也叫机械论。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直接归结于物质性东西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取消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19世纪50年代流行于德国。有

翻译中的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角李娜

1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1966年,德里达对当时风靡欧陆的结构主义思潮提出质疑,次年德里达《语音与现象》 、《论文自学》、《文字与差异》的出版,解构主义开始出现并在北美产生巨大影响(任淑坤,2004:55),使自柏拉图以来形成的理性中心受到历史以来最大的冲击.在西方翻译理论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语言学派翻译研究让位给了以多元取向为特征的翻译研究学派,如目的论学派,解构学派等,以解构主义思想为核心反思传统翻译研究(吕俊,2001:25).这种形势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翻译学发展大致经历了:语文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解构主义阶段(吕俊,2001:8).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成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得出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简单推论,但却把复杂的语言交际关系看得过于简单化.解构主义把理解活动即人际交往活动看成完全不可能,从而导致一种相对主义或神秘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批判,解构主义的风起云涌却使我国翻译学面临着一种窘境:解构主义破坏了原系统中的一元性与确定性规定,却没有给人带来新的理性观念,造成了翻译主体的无限自由与语言的无限衍义(吕俊,2002:88).针对这种情况,吕俊教授提出了以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翻译学.2 翻译———一种交往活动 托马斯·默伽塞在哈贝马斯的《交往与社会进化》中说,“普遍语用学的立论基础:…有话语中的一定的语用学特征,……还有交往资质,都允许普遍意义上的理性重建”(哈贝马斯,1989:12).普遍语用学确定并重建可能理解的普遍条件,也被称为交往的一般假设前提.哈贝马斯把达到理解为目的的行为看作是最根本的东西,而其他的社会行为是 以达到理解为目标的交往行为的衍生物.而语言作是理解的特殊媒介,所以具有明晰性的言语行为就成为普遍语用学研究的焦点.以奥斯丁、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出发点,哈贝马斯提出:处于交往活动中的人,在实行言语行为时,必须满足若干普遍的有效性要求并假定它们可以被验证或得到兑现.这些要求包括:①说出某种可理解的东西,即:说者选择一个可理解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能够达到相互理解;②提供某种可理解的东西:说者提供一个真实陈述的意向,以便听者能分享说者的知识;③使他自己可被理解:说话者须真诚地表达其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话语(能信任他);④达到与另一个人的默契:说者须选择一种本身是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接受,从而使说者和听者能在以公认的规范为背景的话语中达成认同(哈贝马斯,1989:2-3).总结起来就是:语言的可理解性、 真实性、真诚性、规范性要求.翻译是交往活动的一种,因为它涉及到原作者(原文)、译者和读者的交往关系.伽达默尔在《古典阐释学和哲学阐释学》一文中写道:Hermeneus (诠释)的任务是把陌生的或 难以理解的表达翻译成可理解的语言.翻译的前提是以完全理解陌生的语言以及对被表达事物本义的理解.所以译者须把他人意指的东西重新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转换,从一个陌生的语言到另一个自己的语言的转换(许钧,2003:291-292).由此可见,翻译看作是一种以理解为目的的交往行为,只是它是一种涉及到原作者、读者和译者的特殊交往活动而已.因此,翻译这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也要满足上文提到的语言可理解性和三个有效性要求. 哈贝马斯改造了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侯向群,2003:97)提出,通过语言的中介,译者将他自己界分了出来:①从他作为观察者的态度出发而将自己客观化化的环 翻译中的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 ———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角 李 娜 (蚌埠学院 外语系,安徽蚌埠 233030)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以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及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为基础的建构翻译学,以期通过对吕俊在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批判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建构翻译学的成果与不足的分析,使人们看到哈贝马斯的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巨大指导作用,同时也看到此理论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仍有许多工作要深入进行. 关键词:普遍语用学;解构主义;建构主义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11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蚌埠学院2010年度院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指导的话语权力与话语策略研究”(2010SK24)的成果 Vol.28No.1 Jan.2012 第28卷第1期(下) 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1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地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地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地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地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地实物中寻找世界地本原.如中国古代地五行说,古希腊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地学说.代表性地观点如,荀子讲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张载讲地“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古希腊泰勒斯地“水是万物地始基”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特征是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地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地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地物质性地基础上,用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观点看问题地观点. 这里要特别强调地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地划分. 主观唯心主义地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地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地真实地存在和世界地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地产物.如贝克莱认为,世界上地一切都是“感觉地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儿地“我思故我在”;庄子讲地“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地“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地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地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视为独立自成地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地本原和万物地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地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地影子”、“人为天命所主宰”.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行,理是万物之本”. 两者地主要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概念理念. 年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 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法律概念 行政法: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地社会关系以及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规范地总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行政关系: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地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地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地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法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地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地基本准则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地共同准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在法律规范明示或默示地范围内基于行政目地在合理判断地基础上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佑作为地权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国家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地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地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地机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地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地法律责任地组织.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地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地权能. 行政机构: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地各要素地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职责: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地法定义务. 行政优先权: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享有地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地优先条件. 行政受益权: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地各种物质利益条件. 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地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地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地机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派出机关: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地代表该人民政府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2009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09第21卷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 niversity of Posts and T 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V ol.21 No.2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 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3 靳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268(2009)022******* 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我们在改革之初所预期的那样,国民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在30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刚刚结束的第29届奥运会就是一个充分的体现,最近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七”飞船,更显示了我们的力量。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3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几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应该从理论上来总结这些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规律的认识。把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发展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自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世界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发表了多篇文章探讨这些问题,罗马俱乐部还提出了“增长的极限”,即这种发展已 ? 1 ? 3收稿日期:2008212216 作者简介:靳辉明(19342),男,山西侯马市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科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副组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以及当代社会思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参加教师招聘的考生应该都对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不陌生,两者的观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始终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部分。由于建构主义是从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二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考生在备考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各种的困惑,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 (一)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认为知识客观存在的,学习是个体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不同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建构的认知结构是不同的;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二)建构主义 1.个体建构主义。个体建构主义者关心个人如何建构自己的认知或情绪成分。他们对个人的知识、信念、自我概念感兴趣,所以有时也称他们为心理建构主义者。他们共同强调人的内部心理世界。据此标准,信息加工心理学和皮亚杰的心理建构主义都属于这一阵营。 2.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维果茨基认为,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工具和活动影响个体的发展和学习。通过参与广泛的社会活动,学生体会到(内化)由别人共同工作所产生的成果。有些心理学家把维果茨基归入心理建构主义者阵营,因为他主要关心个体内的发展,但是他的理论主要依据社会相互作用和文化环境来解释学习,所以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归入社会建构主义者阵营。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既是个体建构主义者,又是社会建构主义者。他的理论的优点之一是在社会建构和个人建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例如,他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既鼓励儿童解决问题,又强调成人和其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当成人使用来自文化的工具和习俗(语言、地图、计算机或音乐等)去指引儿童朝着该文化重视的价值目标前进时,文化造就了认知。当成人和儿童共同生成新的习俗和问题答案并使之进入该文化团体的库存中去时,认知创造了文化。 3.社会学建构主义。社会学建构主义者不关心个体的学习。他们关心的是学科(如自然学科、经济学或历史)中的公共知识是怎样建构的。除了这些学术性知识之外,他们也关心常识性观念、日常信念和对世界的共同理解是怎样向社会文化群体中的新成员传递的。在他们看来,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建构的,而重要的是,在决定什么构成这样的知

【2020高考历史】本质实质认识类选择题

训练6 本质实质认识类选择题 1.(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1)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西周() 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 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 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 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 答案 A 解析“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可以得出分封是西周的主要纽带,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西周时期,无“中央集权”这个概念,故B项错误;“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可以得出更多的是血缘纽带的作用,故C项错误;“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无法判断异姓贵族的地位,故D项错误。2.(2019·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27)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徙”“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 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 D.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 答案 B 解析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不是由盛转衰,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矿徙”“山贼”的反抗和踹匠罢工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原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从而遭到政府的镇压,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工人仍是封建社会下的手工业者,不是无产阶级,故D项错误。 3.(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32)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歌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参加集体性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都是雅典() A.社会稳定的反映B.文化繁荣的表现 C.政治制度的产物D.自然环境的折射 答案 C

结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 搜索 丹尼尔·李伯斯金的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是由三个互相交错的弯曲方块所组成。 藤森照信和速水清孝的解构木屋(日本栃木県宇都宫市) 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从19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1]大厦完成后的视觉外观产生的各种解构“样式”以刺激性的不可预测性和可控的混乱为特征。 一些解构主义的建筑师受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构想法的影响。虽然这个影响的程度仍然受到怀疑,而其他人则被重申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中的几何学不平衡想法所影响。在解构主义中,也有参考其它20世纪的运动,譬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相作用,表现主义、立体派、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

在解构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1982年拉维列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的建筑设计比赛(特别德里达和彼得·艾森曼的作品并且柏纳德·楚米的得奖作品),1988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的解构主义建筑展览,由菲利普·约翰逊和马克·威格利组织,还有1989年初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目录 [隐藏] ? 1 历史,内容与影响 o 1.1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o 1.2 解构主义哲学 o 1.3 建构主义建筑与俄罗斯未来主义 o 1.4 当代艺术 o 1.5 1988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 o 1.6 电脑辅助设计 ? 2 业界的批判 ? 3 参见 o 3.1 建筑师 o 3.2 思想与建筑风格 ? 4 参考资料 ? 5 参考文献 ? 6 延伸阅读 ?7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内容与影响 [编辑]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浅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概述 1、新自由主义的起源 自由主义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一种思潮,长期以来,它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又被称为经济自由 主义。西方学者将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 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 济自由主义。在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新自由主义长期 处于非主流地位。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出现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从非主流地 位上升至主流地位。其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为: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 是密尔顿·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 等人;此外还有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 2、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长期 陷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对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 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各种流派已经汇合成一股巨大 的潮流,准备迎接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挑战。伴随着里根和撒切尔的上 台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这一现象叫做“新古典复兴”[2]。其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 凯恩斯主义失灵: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其实质是在资 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目标与微观基础存在着不可克 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型危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就会抬头。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从资 本主义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他认为,“在20 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恩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 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政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 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 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治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经济全球化:如果说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 反映)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内因,那么经济全球化则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外因。两次能源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而要克服这种脆弱性就必须进行 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整合和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 1)积极反应原则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

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 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4)自定步调原则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 5) 低调误率原则 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免错误,无错误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