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学考试-29767基础教育概论-教育通论-自学考试大纲

江苏省自学考试-29767基础教育概论-教育通论-自学考试大纲
江苏省自学考试-29767基础教育概论-教育通论-自学考试大纲

高纲 0742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和内容概述

基础教育概论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教育科学入门和奠定基础的作用。基础教育概论是对教育基本理论进行全面、综合、多维审视的基础学科,着眼于综合贯通地探讨教育的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基本方法,是构建教育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础、是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原理,体现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结构。

本课程自学教材采用郑金洲著的《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全书共十章,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教育的本质和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二是对教育的心理基础、社会基础、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育外部现象和宏观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三是对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教育内部现象和微观教育问题进行论述;四是对教育学的本体和教育科学发展进行的元分析。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应考者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权衡学生的教育理性思维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教育科学的系统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框架,培养学生的综合教育理论素质。

2、形成一定的教育专业理论思维,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提高教育理论的思维水平和分析教育问题的理论能力。

3、能够运用基本的教育理论观点对现实中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反思。

4、引起对现实中教育有关问题的关注,具备基本的教育常识和教育判断力,提高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性。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复杂性;学会用教育的话语方式对教育进行分类的思考

(二)课程内容

1、教育的概念:教育;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2、教育的构成:教育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中介。

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教育机构

4、教育的语言;教育术语;教育隐喻;教育口号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

2、能够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

3、了解教育的语言。

第二章教育的演进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的起源;分析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展望教育的未来。

(二)课程内容

1、教育的起源:教育产生的条件;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2、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学校教育机构;青年之家;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国学;官学、私学;书院;学堂;。

3、学校的未来: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非学校化思潮;普及义务教育与全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正确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

2、能够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

3、思考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中西教育传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中国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理解西方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比较分

析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

(二)课程内容

1、中国教育传统:社会本位;人伦观念;学以致用;人文精神;三教九流;儒家文化;“六艺”;“四书五经”。

2、西方教育传统:个人本位;博雅教育;宗教精神;“七艺”;“骑士七技”。

3、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教育价值取向;师生关系;教学行为。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

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

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第四章教育的心理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讨论教育对心理发展作用。

(二)课程内容

1、心理发展的阶段与教育: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格塞尔的成熟理论;赞科夫的“教育与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智力上的差异;个性心理的差异;因材施教。

3、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会合论;相互作用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各种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理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3、论述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把握教育的社会属性特征;探讨教育受社会制约的表现。

(二)课程内容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对社会的认识;涂尔干对社会的认识;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社会组织;韦伯的科层体制理论;帕森斯的社会体系观点;盖兹尔的班级社会体系模式。

2、教育的社会属性:关于教育的社会属性的争论和各种观点。

3、教育受社会制约:社会形态与教育;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马克思的“社会五型态说”;社会阶级与教育;鲍尔斯和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对应论;伯恩斯坦的“语码理论”。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分析学校组织的科层体制特征;讨论班级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论争;

3、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第六章教育目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讨论教育是否有目的;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把握各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二)课程内容

1、教育有没有目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怀特的《再论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是什么:相关概念的关联与界定;教育目的的特性;教育目的的类型分析;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准;英格尔斯的现代人标准。

3、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伦理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4、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全面发展的学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五育。

5、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2、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

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七章教育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我国现行学制;掌握义务教育的特性;了解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掌握终身教育的思想。

(二)课程内容

1、现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贝尔 -兰卡斯特制;双轨制

与单轨制;美国高等学校的类别;英国中学的类型;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京师同文馆;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 1951 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1958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含义与特性;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终身教育的含义与特性;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终身教育的目的。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

2、分析义务教育的特征与问题;

3、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与实施。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掌握课程的类型;应用各种教学策略。

二)课程内容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含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的类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3、教学策略:赫尔巴特;凯洛夫;提问的策略;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掌握课程的类型及其优劣;

3、教学策略的应用。

第九章教师与学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教师的角色特征;理解教师的素质要求;分析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课程内容

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地位、职业声望;教师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2、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杰克逊的《教室中的生活》与教师的社会形象;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与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冲突。

3、教师的素质要求:道德要求;知识要求;教学技能要求。

4、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非指导性教学;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教师期望。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分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解释教师的角色及其特征;

3、认识师生关系。

第十章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元教育学;掌握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学的

了解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掌握教育科学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1、教育学与元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元教育学的含义。

2、中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布雷岑卡的元教育学;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3、教育科学的类别:教育科学的门类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元教育学的含义;

2、掌握中西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思想;

3、认识教育科学的门类。

四、考试题型与分数分布

1、本课程的命题原则是以指定教科书的书本知识为参照,并结合现实教育问题,重点检查应考者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考查应考者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2、试题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覆盖《教育通论》的全部章节,既有对一些整体性宏观教育问题的论述,也有对一些细节性微观教育知识的掌握。

3、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问题辨析(判断正误,并作简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教育问题分析与评论题。

五、有关说明

1、本考试大纲只突出了教育学基础的核心内容以及考试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对于复习考试只是一个基本的方向,虽然包含了《教育通论》教材的全部章节,但大纲不能取代教材的作用,也不能只阅读指定教材,对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还可以阅读其它相关书籍,体会教育理论的精髓,做到对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会用教育学的眼光分析教育问题。

2、本考试大纲所指定的参考教材是郑金洲著的《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该教材与一般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学术性,在阅读和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把握其整体的结构和内容。

附录题型示例

一、问题辨析(判断正误,并作简要分析)如: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二、名词解释如:义务教育

三、简答题如: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如:试论中国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

五、教育问题分析与评论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

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都应由学生自己决定。

法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

法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瑞海黄晓玲赵薇 一、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 (一)教育管理体制 法国是一个集权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分四级:中央、大区、省和市镇。法国共有22个大区,每个大区辖2-7个省,全国共有96个省,3.6万多个市镇。目前,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主管部门、学区和省教育局三级。教育部是国家主管教育事务的行政领导机构。学区是教育部设在地方一级重要的教育行政管理单位,是教育部派驻地方的直辖机构。省教育局直接归学区领导,是法国地方基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校是法国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最基本单位,小学从属于市镇,初中从属于省,高中从属于大区,但国家仍负责决定教育组织和教学内容,发放教职工工资等。在中小学,均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国家的作用 法国对教育的管理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1982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部分教育权利下放给地方,并采取一系列集中化措施。 法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为国民教育部和高教与科研部,主要负责: (1)制定国家在教育领域里大的方针、政策; (2)执行议会通过的有关教育的各项法律; (3)审核并拨放教育经费等。 (4)此外还设有咨询机构和督导机构。 咨询机构的职责是向部长通报情况并提出建议; 督导机构的职责是在有关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对省、学区和大区及全国的教育进行评估。 2、地方的作用 地方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中小学的教育。具体为市镇负责小学;省负责初中;大区负责高中和一些专科学校。市镇有权决定增设初级学校和班级,但涉及教师编制问题需与国民教育部协商解决。

根据法律规定,建立了地方与中央分级负责中等教育规划的制度:大区负责有关教学质量和数量需求问题,即本区各级各类教育的中期规划问题,需根据拟增设、重建或扩建的学校数量来制定教育投入的规划;省级负责初级中学的修建和装备及运转费用,大区负责高中的上述费用;由国家负责制定教学大纲和学校人员的编制,同时由国家根据地方的建议,确定每年新建学校的数量。地方对中小学的日常管理工作负有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3、尽管实行权力下放,但教育部在两个方面依然集权 (1)教学大纲 法国的任何一个地区,教学大纲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这一制度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整体的平均水平;但弊端是同一教材大纲很难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另外,也造成学科的分科性,物理归物理、化学归化学,不利于学科综合。 (2)教师的任命 主要是指中学和大学的教师。在法国,教师都属于公务员,包括图书馆人员、门卫、清扫工等。教师的任命制度,可以保证各地区教育的相对平等。但现行的教师流动制度,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好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因为每个地区要进教师,首先要有课时数(也就是要有编制数),这样,各个地区要进人员就要考试,巴黎大区的考试分数很高,就使越来越多的好教师流到巴黎学区,而一般贫困的地区,好教师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为了讲平等而对这些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好教师少、生源比较差(大多是移民的子女),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始终上不来。 二、法国教育的学制和课程 (一)法国初等教育 1、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由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构成。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接收2—6岁的儿童,属非强制性免费教育。其中3岁以上儿童入学率达99.6%。幼儿学校通常分小班、中班、大班。教学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着重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为儿童学习读、写、算、表达和交流奠定基础。 (2)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强制性免费教育。凡满6周岁的儿童均应由家长负责送入

2018年自学考试《生物化学及生化技术》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生物化学及生化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固氮 2.氨的同化 3.转氨基作用 4.必需氨基酸 5.尿素循环 6.生酮氨基酸 7.生糖氨基酸 8.脱氨基作用 9.联合脱氨基作用10.非必需氨基酸11.半必需氨基酸12.一碳单位13.蛋白的腐败作用 二、填空题 1.生物固氮是将空气中的( )转化为的( )作用,生物固氮的特点是( )和( )。 2.固氮酶是由( )和( )两种蛋白质组成;固氮酶要求的反应条件是( )和( )。氢代谢是伴随着( )发生的,固氮酶是一种多功能氧化还原酶,除了还原N2外,还能与许多( )作用,还原( )而放个H2。 3.植物吸收硝酸盐后经( )酶和( )酶作用生成( ) 后,植物才能利用 4.氨的同化途径有( )和( )。 5.真核生物细胞的谷氨酸脱氢酶大都存在于( )中,它的辅酶有两种,即( )和( )。 6.生物体内的氨甲酰磷酸是( ) 、( )和( )合成的。 7.由无机态的氨转变为氨基酸,主要是先形成( )氨酸,然后再由它通过( )作用形成其它氨基酸。 8.联合脱氨基作用有两个内容:氨基酸的α-氨基先借助( ) 作用转移到( )分子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 );后者在( )酶的催化下,脱氨基生( ),同时释放出氨。 9.硫酸盐还原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阶段,第一阶段需要( )形成

APS(或PAPS),第二阶段需要( )载体,最终产物是( )。此产物被认为是从( )转变成( )的重要通路。 10.尿素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两种氨基酸( )和( )不参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 11.在尿素循环途径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存在于( )中,精氨酸酶存在于( )中。 12.根据碳架来源不同,氨基酸可分为: ①谷氨酸族,包括( )、( )、( )、( ) ,共同碳架是( ) ; ②天冬氨酸族,包括( )、( )、( )、( ) 、( )、( ),共同碳架是( ); ③丙氨酸族,包括( )、( ) 、( ),碳架来源是( ); ④丝氨酸族,包括( )、( )、( ),碳架来源主要是( ); ⑤芳香族氨基酸,包括( )、( )、( ) ,合成途径叫( )。其碳架物质来自于EMP途径的( )和PPP途径的( )。 ⑥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比较复杂,主要碳架来自于( ) 。 13.氨基酸降解的主要方式有( )作用、( )作用和( ) 作用。 14.由L--Phe生成反式肉桂酸( CH--CH--C~,…)属氨基酸( )降解方式,它由( )酶催化。 15.氨的去路有( )、( ) 、( );酰胺形成的生理作用是( )和( )。 16.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起始于( )、( )和( )途径的中间代谢物。 17.体内氨基酸主要来源于( )和( )。 18.谷氨酸脱羧后生成( ) ,它是脑组织中具有( )作用的神经递质。 19.组氨酸脱羧后生成( ),色氨酸经羟化,脱羧后生成( ) ,它们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及答案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文学精读 单项选择题 牡丹亭》的作者是() B 王实甫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形式是—和— A 汤县祖 C 关汉卿 D 白朴 A 四言 杂言 B 五言 杂言 C 四言 五言 D 杂言 七言 3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 A 长于叙事 B 长于抒情 C 长于描写 D 长于议论 4 被明代钟惺誉为“汉末实录”的诗篇是 A 《七哀诗》 B 《悲愤诗》 C 《蒿里行》 D 《短歌行》 5 曾使洛阳纸贵的《三都赋》是西晋文人—的作品 A 陆机 E 潘岳 C 左思 D 班固 6 《氓》是一首() A 弃妇诗 B 爱情诗 C 离别诗 D 闺怨诗 7 《硕鼠》是一首 A 爱情诗 B 农事诗 C 讽刺诗 D 爱国诗 8 《过秦论》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沈约 C 贾谊 D 枚乘 9 《短歌行》未曾诗人— 的情感 A 向往自由,超脱不羁 B 时光易逝,思念知己 C 时光易逝, 功业未就,渴慕贤才,统一天下 10 《寄王琳》的作者是 A 谢灵运 B 鲍照 C 王褒 D 庾信 11 钟嵘在《诗品》中称誉的“建安之杰”是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D 王粲 12 代表元代文学主流的文体是 A 小说 B 诗歌 C 元曲 D 散文 13 《白沟》诗的作者是 A 许衡 B 刘因 C 虞集 D 王冕 14 《古今奇观》的编者是 A 即空观主人 B 可一居士 C 包翁老人 D 绿天馆主人 15 下列作品中为张岱所作的是 A 《报刘一丈书》 B 《西湖七月半》 C 《满井游记》 D 《项脊轩志》 2 D 渴慕贤才 二 多项选择题 16 下列作品中属于南朝民歌的是() ()()() A 《西洲曲》 B 《子夜歌》 C 《敕勒歌》 D 《琅琊王歌》 E 《东门行》 16 清代笔记本文言短篇小说很发达,下列集子中属于文言短篇小说的有 A 《聊斋志异》 B 《陶庵梦忆》 C 《子不语》 D 《阅微草堂笔记》 E 《荡寇志》 艳》 17 “桐城派”为清代文坛的重要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被称为“同城三祖” ,他们是 A 汪中 B 方苞 C 纪昀 D 刘大櫆 E 刘鹗 姚鼎 F 《平山冷

2015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概述

2015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概述 2015年6月29日,一年一度的ISTE(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特别会议在美国费城召开。新媒体联盟(NMC)和学校网络联盟(CoSN)联合发布了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该报告描述了可能对教与学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技术,主要涉及新兴技术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面临的挑战,以及基础教育未来技术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为:学生需要在新的支持和机会下,从信息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与合作者。 以前的地平线报告主要关注技术的展望,但今年的报告则聚焦在教与学的趋势,以及技术发展对其有什么影响上。为这份基础教育版地平线报告工作的团队成员是来自六大洲、22个国家的56位教育和技术专家。 ●促进基础教育学校采用技术的六大关键趋势 1.远期趋势 重新思考学校的运作――主要关注学校重塑传统课堂 范式和创新安排整所学校的体验,这一趋势主要是由创新学习方法的影响而驱动。例如,基于项目和基于挑战的学习方法,要求学校结构能更灵活地使学生从一个学习活动转移到另一个,解除传统的铃声、时间表的限制。学习方式的改变

也需要转变学校的运作模式,使其变得更加敏捷,乐于尝试新方法。当学习变为学生为中心、学校时间表安排得更灵活时,就促使了学生真正地学习,营造了足够、独立研究的空间。 转向更深度的学习方法――在教室里有更深层次的学 习方法是另一个远期趋势。这是由卓越教育联盟定义的,即以创新的方法传递丰富的核心内容给学生,让他们既能学习,又能学以致用。不管是在教室内或外,基于项目的学习、问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更多的类似方法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经验,且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技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来连接课程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中期趋势 越来越多地使用协作学习方法――教师或学生之间通 过一对一或小组活动进行协作学习在学校中日益重要,这是基于社会建构理论的观点。协作学习活动开展通常围绕着四个原则:①把学习者置于中心;②强调互动和实作;③分组工作;④为真实世界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协作学习模型已经被证明是成功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同伴协作受益,促进他们参与职业发展和跨学科教学的机会。另外,这一趋势越来越聚焦于通过网络的“全球协作”,现在更多的数字工具被采用,使世界各地的教师协同支持课程目标及跨文化理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学试题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自由放任主义 2.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A.斯密和魁奈 B.斯密和李嘉图 C.奥林和赫克歇尔 D.奥林和魁奈 3.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在质疑基础上开辟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新道路的经济学家是() A.斯托尔帕 B.萨谬尔逊 C.里昂惕夫 D.俄林 4.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5.提出雁形模式动态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弗农 B.赤松要 C.小岛青 D.俄林 6.从本质上看,出口补贴( ) A.同时有利于出口品的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 B.有利于出口品的生产者集团,不利于消费者集团 C.不利于出口品的生产者集团,有利于消费者集团 D.同时不利于出口品的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 7.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市场结构特点和政策重点分别是() A.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自由放任政策 B.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自由放任政策

C.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政府干预政策 D.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政府干预政策 8.关税同盟的建立对参加国和世界的福利是有积极影响的,其重要特点是() A.对内开放,对外保护 B.对内、对外均开放 C.对内保护,对外开放 D.对内、对外均保护 9.一般而言,卡特尔的市场占有率越高,其对价格的控制能力越强,因而操纵市场的能力() A.也越弱 B.也越强 C.先强后弱 D.先弱后强 10.高估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表明:外国资本进入国内时折成的本国货币量() A.变少 B.增多 C.不变 D.均不正确 11.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可预见原则 B.贸易自由化原则 C.原产地原则 D.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12.银行即期汇率报价US$1=DM1.7889~1.7899,这期汇水为400~360,则银行远期汇价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6865448.html,$1=DM(1.7889-0.04)-(1.7899-0.036)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6865448.html,$1=DM(1.7889-0.036)-(1.7899-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6865448.html,$1=DM(1.7889-0.4)-(1.7899-0.36)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6865448.html,$1=DM(1.7889-0.36)-(1.7899-0.4) 13.国际收支统计的记帐方法是() A.借贷记帐法 B.复式记帐法 C.收付记帐法 D.流水记帐法 14.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 A.改善一国贸易收支 B.恶化一国收支 C.影响一国贸易收支 D.不能确定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15.根据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论,若对于一开放经济的小国,边际消费倾向c=0.6,储蓄率s=0.3,边际进口倾向m=0.1,如该国出口下降100单位会导致总收入下降() A.500/3 B.250 C.1000/3

2018年自考医学类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医学类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 1.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6、5.0、5.3、 6.7、 7.3。电泳时欲使其中4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D) A.5.0 B.4.0 C.6.0 D.7.0 E.8.0 2.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最先被洗脱的是(B) A.血清清蛋白(分子量68 500) B.马肝过氧化物酶(分子量247 500) C.肌红蛋白(分子量16 900) D.牛胰岛素(分子量5 700) E.牛β乳球蛋白(分子量35000) 3.蛋白质分子引起280nm光吸收的最主要成分是(D) A.肽键 B.半胱氨酸的-SH基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色氨酸的吲哚环 E.组氨酸的咪唑环 4.含芳香环的氨基酸是(B) A.Lys B.Tyr C.Val D.Ile E.Asp 5.下列各类氨基酸中不含必需氨基酸的是(A) A.酸性氨基酸 B.含硫氨基酸 C.支链氨基酸 D.芳香族氨基酸 E.碱性氨基 6.变性蛋白质的特点是(B)

A.黏度下降 B.丧失原有的生物活性 C.颜色反应减弱 D.溶解度增加 E.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B) A.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 B.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 C.辅基的脱落 D.蛋白质水解 E.以上都不是 8.以下哪一种氨基酸不具备不对称碳原子(A) A.甘氨酸 B.丝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E.丙氨酸 9.下列有关蛋白质β折叠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E) A.β折叠结构为二级结构 B.肽单元折叠成锯齿状 C.β折叠结构的肽链较伸展 D.若干肽链骨架平行或反平行排列,链间靠氢键维系 E.以上都正确 10.可用于蛋白质定量的测定方法有(B) A.盐析法 B.紫外吸收法 C.层析法 D.透析法 E.以上都可以 11.镰状红细胞贫血病患者未发生改变的是(E) A.Hb的一级结构 B.Hb的基因 C.Hb的空间结构

江苏自考06092-14-10真题含答案

A126·06092 2014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6092工作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 A.美国工业企业 B.英国工业企业 C.国工业企业 D.德国工业企业 2.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称为() A.职等 B.职级 C.职组 D.职业 3.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的主体是() A.工作分析小组 B.高层领导者 C.工作任职者 D.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 4.工作分析需要高层领导的重视、所有业务部门及员工的大力支持才能成功。这一工作分析原则是() A.系统原则 B.经济原则 C.应用原则 D.参与原则 5.只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较短,工作状态稳定无大起伏的职位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观察法 B.资料分析法 C.工作日志法 D.问卷调查法 6.最早提出非正式组织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管理学家() A.麦考密克 B.梅奥 C.戴维斯 D.泰勒 7.构成业务流程的最基本要素是() A.活动间的逻辑关系 B.活动的执行方式 C.活动的承担者 D.活动 8.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岗位任职人员需要配合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按照一定的原则将组织内性质相同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合并设为一个岗位,最后通过确定组织总的岗位数量来进行定员定编的动态过程称为() A.岗位调查 B.组织架构分析 C.岗位设置 D.组织体系分析 9.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但工作轻重程度相近的岗位群称为( A.岗级 B.岗等 C.岗类 D.岗群 10.在岗位的具体分类中,提出组织的使命规划组织的战略,审批组织管理者的建议、决策与行动等的岗位称为() A.决策岗位 B.管理岗位 C.执行岗位 D.生产岗位 11.在定编定员的方法中,组织根据其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出勤率等因素来计算定编定员人数的方法称为() A.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 B.比例定编定员法 C.职责分工定编定员法 D.效率定编定员法 12.在工作描述的内容中,对工作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协作关系、升迁与调换关系等进行的分析属于() A.职业条件分析 B.工作任务分析 C.工作关系分析 D.工作责权分析 13.在我国的职业分类中,依据工作性质的同一性,并考虑相应的能力水平进行的分类属于() A.大类层次的职业分类 B.中类层次的职业分类 C.小类的职业分类 D.细类的职业分类 14.在工作标识的内容中,工作在实际中的物理位置称为()

学前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研究对象:学前教育概论是研究幼儿教育现象及问题,以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幼儿教育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制的幼儿教育、社会幼儿教育和家庭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只是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 理解学前教育概论应把握以下四点:应有全面的观点,应有整体的观点,应有动态发展的观点,应有开放的观点。 幼儿园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幼儿园以3周岁至入小学前(6周岁或7周岁)年龄段儿童为对象。第二,幼儿园是社会公共教育机构。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是世界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机构。湖北武昌蒙养院,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第三,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既具有教育性质,也具有福利性质。幼儿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福利事业的性质。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实证的方法:对幼儿教育实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观察者对幼儿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长期的感知的方法 (2)调查法: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手段,间接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3)实验法:研究者有意严格控制各种条件,积极干预被研究的幼儿教育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进程,从而揭示幼儿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2历史的方法:通过研究中外教育的历史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一种方法 3理论演绎的方法:即从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演绎和推断出幼儿教育理论的一种方法。

柏拉图:第一个论及幼儿教育重要性的人,也是第一个提出幼儿社会教育主张的人。 英洛克:《教育漫话》英卢梭:《爱弥儿-论教育》法欧文:《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法》,《母亲与儿歌》《幼儿园书信集》他倡导自由。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出生时善的本质已处于萌芽状态。教育可以助长这种发展。他主张儿童发展儿童的感觉器官,主张用直观和游戏的方法教育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生物的目的,即帮助个体自然发展;二是社会的目的,即使个体适应并利用环境。他认为真正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个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 社会生产力与幼儿教育有哪几点: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三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四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适宜发展性教育:称为“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教育要与儿童年龄特征相适宜,二,教育要与每一个儿童的个人特点相适宜 为什么说幼儿教师应树立科学幼儿观:①幼儿是自然人②幼儿是社会③幼儿是完整的个体④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⑤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⑥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⑦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⑧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 制约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遗传因素②环境③幼儿教育④幼儿主观能动性 幼儿发展和幼儿教育的联系: (1)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依据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02634生物化学大纲

02634生物化学大纲 02634生物化学(二)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生物化学(二)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方式,同时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生物化学的先进理论和成就。本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借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在生产实践、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取得物质和能量。人经口摄入体内的含有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水分等)的物料统称为食物或食料。绝大多数的人类食物都是经过加工以后才食用的。经过加工以后的食物称为食品。人是生物体,人类的食物也主要来源于其它生物。食品科学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为主要基础的综合学科。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和适应人体的生理特点,食品资源的开发、加工手段与方法的研究等都必须建立在对人及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体在内、外各种条件下的化学变化规律了解的基础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学科分支越来越多。根据研究的生物对象之不同,可分为动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等。随着生化向纵深发展,学科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常常被作为独立的分科,如蛋白质生化、糖的生化、核酸、酶学、能量代谢、代谢调控等等。按照生物化学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工业生化、农业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应用生物化学之一。概括地说,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就是人及其食品体系的化学及化学过程。食品生物化学不仅涵盖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内容,而且还包括再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与食品营养和感官质量有关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知识。 本课程选用国内最具权威的生化教材(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第三版),全书有40章,教材篇幅很大,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但括号内的内容要求掌握: 第六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抗生素

江苏自考06092-15-10真题含答案

2015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6092工作分析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被称为美国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德鲁克 B.梅奥C,泰勒D.西蒙 2.在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中,若干工作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被称为() A.职位 B.职组 C.职级D职务 3.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是) A.工作分析的主体 B.工作分析的目的.工作分析的客体D.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 4.在对职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某个职位的特征和任职资格,还应分析这个职位在组织中的位置,以及同其他职位的工作联系,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这个职位的全部特征。这一原则属于工作分析原则中的() A.系统原则B.动态原则C.应用原则D.科学原则 5.专门针对管理人员而设计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系统是() A.职位分析问卷法 B.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C.职能工作分析法 D.工作志法 6.将业务流程划分为营运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划分依据是() A.组织活动的性质B,跨越组织的范围C.输入输出对象D.业务流程实现的功能 7.以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信息的过程被称为() A.岗位设置B岗位评价C.岗位调查D.岗位分类 8.工作性质相同的岗位构成() A.岗等B岗群C岗类D岗系 9,在岗位设置中,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工作要求而设置的操作性岗位被称为() A.管理岗位 B.专业岗位 C.生产岗位 D.执行岗位 10.岗位设置原则中,要求岗位设置应基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这一原则被称为() A.有效配合原则 B.一般性原则 C.能级原则D岗位间关系协调原则 11.按照组织中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关系来计算另一类人员的定编定员方法称为() A.比例定编定员法 B.效率定编定员法 C.职责分定编定员法 D.工作岗位定编定员法 12.我国的《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成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四个层次。其中小类有() A.66个 B.166个 C.413个 D.1838个 13在岗位描述分析中,对工作任务、工作内容独立性与多样性程度、工作的程序与方法、设备与材料运用进行的分析被称为() A.、工作任务分析 B.工作责权分析 C.工作关系分析 D.劳动强度分析 14.对工作执行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分析属于任职资格分析中() A.必备心理素质分析 B.必备的身体素质分析 C.必备经验分析 D.必备知识分析 15.在工作描述的基本内容中,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工作的总体性质、中心任务和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被称为 A.工作关系 B.工作概要 C.工作职责 D.工作权限 16.确定绩效标准时应当遵循 SMART原则其中字母M代表() A.具体 B.可实现 C.可量度 D.有时限 17.在海氏的“职务形态构成”类型中,岗位的应负责任比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职务形态被称为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 分析学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创制的”定义,是作者自己所下地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在后面的讨论中,始终表示这种规定的意义。 描述性定义:是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说。 纲领性定义:是说教育应该怎样,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混合。 从广义上说,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的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狭义上说,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函授教育、刊授教育等。 2、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包括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环境) 教育的形态: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组织教育、文化组织教育、社区教育 3、教育的语言主要由三种形式构成:教育术语、教育口号、教育隐喻 教育口号是“主情”的,教育术语是“主知”的,教育隐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教育口号的特点:简约性、情绪化、导向性、明显的价值倾向 教育含义的隐喻举例:塑造、雕琢接生(苏格拉底)、生长(杜威) 第二章 1、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勒图尔诺“生物起源论”,孟禄“心理模仿说”,恩格斯“劳动起源论 ” 教育产生的条件:人类自觉意识的形成、语言的产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在大脑中建立起对一系列事物的联系、集体活动的出现 2、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学校的萌芽——“青年之家”(母系氏族社会) 二、学校的产生(中国夏商时期设立“校”“”“序”,世界范围内最早的是苏美尔学校) 三、学校的发展 (17世纪,文科中学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已经形成,以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为特征,忽视自然学科,18世纪初,与文科中学相对的实科中学出现,它注重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教学,是贫民化的学校。18世纪后,学校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19世纪下半期,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西方基本形成。) 学校应该具备下列条件:1、严格的入学规定;2修业年限的规定;3分年级教学;4、有明确的课程方面的要求;5、有严密的管理制度;6、有较为固定的专职教学人员;7、有较为固定的教学场所. 3、思考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 学习网络:学习资料、设施、设备的网络;有技能的人员相互交流的网络;选择学习伙伴的网络;教育专家的网络 “非学校化理论”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其代表人物是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非学校化以后是什么》、赖默《学校已经死亡》

02634生物化学(二)大纲

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634生物化学(二) 江南大学编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生物化学(二)是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方式,同时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生物化学的先进理论和成就。本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借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在生产实践、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取得物质和能量。人经口摄入体内的含有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水分等)的物料统称为食物或食料。绝大多数的人类食物都是经过加工以后才食用的。经过加工以后的食物称为食品。人是生物体,人类的食物也主要来源于其它生物。食品科学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为主要基础的综合学科。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和适应人体的生理特点,食品资源的开发、加工手段与方法的研究等都必须建立在对人及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体在内、外各种条件下的化学变化规律了解的基础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涉及的X围很广,学科分支越来越多。根据研究的生物对象之不同,可分为动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等。随着生化向纵深发展,学科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常常被作为独立的分科,如蛋白质生化、糖的生化、核酸、酶学、能量代谢、代谢调控等等。按照生物化学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工业生化、农业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应用生物化学之一。概括地说,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与X围就是人及其食品体系的化学及化学过程。食品生物化学不仅涵盖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内容,而且还包括再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与食品营养和感官质量有关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知识。 本课程选用国内最具权威的生化教材(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第三版),全书有40章,教材篇幅很大,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但括号内的内容要求掌握: 第六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抗生素

江苏省自学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

自学考试要有目的的学习,不要盲目的看书!要想有效率的看书,就要有的放矢!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自考是过关性考试,不像高考,今年考过的知识点N年内不会再考,自考的考点,今年会考,明年还会考,研究真题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江苏自考市场营销学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属于市场营销价值让渡流程中传播价值活动的是 A.定价 B.广告 C.产品制造 D.产品开犮 2.强调满足市场中不同顾客需要的营销哲学是 A.生产导向 B.产品导向 C.推销导向 D.顾客导向 3.在过量需求状态下,企业营销管理的任务是 A.拓展新市场 B.降低价格 C.提升价格、开发替代品 D.加大促销力度

4.市场营销调研流程的首要环节是 A.确定营销调研主题 B.制定营销调研方案 C.收集市场信息资料 D.提出营销调研报告 5.某食品公司通过不懈努力,增加了现有市场对现有A产品的购买量,这属于密集型成长战略中的 A.市场渗透 B.产品开发 C.市场开发 D.多角化成长 6.个人收入中扣除各项应缴税款和非税支出后的实际收入是 A.家庭收入 B.个人可支配收入 C.人均国民收入 D.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 7.营销人员根据审美观念的不同开展恰当的营销活动,这种影响其营销决策的宏观环境因素属于 A.自然环境 B.政治与法律环境 C.科学技术环境 D.社会与文化环境 8.MT公司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和形象战略使顾客对其产生差异化的认知,该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途径属于 A.产品差异化 B.服务差异化 C.形象差异化 D.渠道差异化 9.某手机制造商在产品创新方面紧跟市场领导者,但在广告及价格方面又与领导者保持一定的差异,这种市场跟随者战略属于 A.距离跟随 B.紧密跟随 C.选择跟随 D.补缺跟随 10.下列属于无差异营销策略优点的是 A.有利于分散企业的风险 B.降低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C.细小市场的顾客需求得到满足 D.可以获得成本上的经济性 11.某企业按使用程度把消费者分为首次购买者、经常购买者、潜在购买者和非

2017年1月份江苏生物化学自学考试真题(含答案)

D027·02634 2017年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2634 生物化学(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维生素A的缺乏症为() A.软骨病 B.夜盲症 C.口角炎 D.坏血病 2.维持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哪种化学键?() A.离子键 B.氢键 C.疏水键 D.二硫键 3.透析法在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中使() A.不同分子蛋白分开 B.有毒蛋白去除 C.小分子去除 D.大蛋白截留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波长为( ) A.260nm B.280nm C.540nm D.600nm 5.已知RNA中一段序列为5'-AGCUGACU-3',基因中相应片段模板链的序列是() A.5'-AGCTGACT-3' B.5'-TCAGTCGA-3' C.5'-AGTCAGCT-3' D.5-TCGACTGA-3' 6.tRNA的二级结构是( ) A.三叶草形结构 B.倒工.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7.类胡萝卜素可在小肠壁和肝脏氧化转变成(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维生素K 8.诱导契合学说是解释酶的() A.高效性 B.专一性 C.易失活 D.可调节 9.在三浚酸循环中,直接生成草酰乙酸的酶是() A.柠檬酸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顺乌头酸酶 10.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B.UDPG 焦磷酸化酶 C.糖原合成酶 D.磷酸化酶 11.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酰基载体是( A.ACP B.CoA C.生物素 D.TPP 12.下列物质属于解偶联剂的是( A.一氧化碳 B.氯化物 C.鱼藤丽 D.2.4一二硝基苯酚 13.冈崎片段是指( A.DNA 模板上的DNA片段 B.随从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C.前导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D.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 片段 14.逆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是( A.DNA 指导的DNA聚合奇 B.RNA指导DNA聚合酶 C.RNA指导的RNA聚合酶 D.DNA指导的RNA聚合酵 15.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是指() A.一个密码适用于一个以上的氨基酸 B.一个氨基酸可被多个密码编码 C.密码与反密码可以发生不稳定配对 D.密码的阅读不能重复和停顿 16.酶合成的调节不包括() A.转录过程 B.RNA加工过程 C.mRNA 翻译过程 D.酶的激活作用 17.从核糖核酸生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反应发生在( )

2020年上半年自学考试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D)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B)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9.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B) A.日内瓦 B.纽约 C.布鲁塞尔 D.乌拉圭 10.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B)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不确定 1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D) A.双边套汇 B.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 12.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D) A.英镑 B.日元 C.美元 D.人民币 13.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D) A.进出口 B.利息收支 C.直接投资 D.特别提款权变动 14.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D) A.零 B.小于需求弹性 C.大于需求弹性 D.无穷大

02783 家畜病理学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家畜病理学课程代码:02783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阐明疾病的原因、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家畜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从形态和机能两个方面,研究患病动物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从而使考生学会如何认识动物个体及群体所患疾病的本质并运用家畜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疾病做出诊断。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学习本课程以前,要求应考生系统掌握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各门基础课,如动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等;应掌握疾病原因、发生和发展机理及其发生病变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对畜禽各系统器官常见病理变化,应掌握其病因、发生机理、病理变化等内容。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家畜病理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介于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学等专业基础课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家畜中毒及毒物检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等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是:1.动物生理学;2.组织胚胎学。 重点是:1.炎症;2.临床上常见脏器病变的眼观和显微镜下的识别。 难点是:眼观和显微镜下识别病变组织的一致性。 疑点是:从病理学的变化能否对疾病做出诊断。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绪论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 -1-

家畜病理学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 2.掌握: (1)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2)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研究方法 (3)学习家畜病理学应树立的观点 3.熟练掌握: (1)家畜病理学的概念 (2)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家畜病理学在兽医科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学习家畜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尸体剖检及临床病理学研究 2、学习家畜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掌握学习家畜病理学主要树立的几个观点(四)考核要求 1.识记:家畜病理学的概念 2.领会:尸体剖检的常用方法 3.简单应用:学习家畜病理学主要树立的几个观点 4.综合应用:运用树立的观点,解决畜牧生产实际问题 第一篇家畜病理学总论 第1章疾病概述 (一)自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理解:疾病发生的一般经过、一般机制 3.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内因、外因、诱因) 4、熟练掌握:疾病、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疾病转归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疾病概念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