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

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
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

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

翻译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英语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也许有的人都觉得这个题型没什么,或者非常有自信。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在英语中人名的翻译技巧

名字翻译的第一条建议是,不能望文生音,遇到不熟悉的名字一定要查证读音再翻译。

如今的译者大部分都熟悉英文拼读规则,所以面对“规范的”英文单词,多半可以读个89不离十。然而不是所有单词都是“规范的”,尤其是直接从其他语言中“照抄”过来的单词和用英文“模拟发音”的单词,往往都不能直接按照英文拼读规则来发音。“拿破仑·波拿巴”的“波拿巴”写作Bonaparte,不能望文生音读作“波拿巴特”;“戴高乐”写作de Gaulle,不能望文生音读作“德盖勒”。还有一些名字看起来很熟悉,其实只是拼写相同,在不同语言中发音是有差别的,如Louis普通翻译为“路易斯”,但如果是法国名字则应当翻译为“路易”,因为法语的Louis发音与英语不同。

名字翻译的第二条建议是,名字的翻译必须遵循惯例。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公认名字的中文翻译与英文原文相差不少,最典型的是国家名:Deutsch翻译为“德意志”,

France翻译为“法兰西”,Europe翻译为“欧罗巴”,American翻译为“美利坚”。这些名字虽然都是音译,但当时中文的发音不同于今天的普通话,而是类似今天闽粤某地的方言(大致如此,没见到特别可靠的详细考证),从久远的年代流传下来,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译名。如今的译者如果要别出心裁,重新翻译德国、法国、欧洲、美国的名字,即便更“准确”,还是会给读者造成不少困惑。估计这样做的译者不多,但不理会约定俗成的译名,翻译时“别开天地”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比如Hume公认翻译为“休谟”,有人却翻译为“胡姆”;Bentham公认翻译为“边泌”,有人却翻译为“贝瑟姆”;Fabian公认翻译为“费边”,有人却翻译为“法比恩”;Buick 公认翻译为“别克”,有人却翻译为“布依克”。凡此种种,经常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伟大哲学家胡姆的学说”,到底是什么呢?“美国人买布依克轿车是爱国的表现”,又是为什么呢?

名字翻译的第三条建议是,人名不宜多变。

与中文人名不同,外国人名经常分好几部分,而且不必姓名一起念,经常是分开来念的。比如叶利钦的全名就是“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马克思的全名就是“卡尔·马克思”。按照中文的习惯,大家记忆“叶利钦”、“马克思”之类的名字更明确也更容易。然而在英文中,对同一个人称呼却是可能变化的,有时候用“鲍里斯”来称呼叶利钦,有时候用“卡尔”来称呼马克思。也许外国的读者更容易记忆全名,所以看到“鲍里斯”马上知道这是叶

利钦,看到“卡尔”也立刻明白这是马克思,但中文读者通常没有这么敏捷,有许多人需要认真想想,甚至翻翻前文才能知道,还有些人则根本闹不清楚。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原文中变换的称呼没有特别的含义,则译文中保持人名的一致性是不错的选择。否则,可以遵循原文变化称呼,但最好用译注的方式告知读者,如“卡尔(这里称马克思为卡尔,是表示亲昵)”。另外,外国许多名字有简称,如Jeffrey(杰弗瑞)简称为Jeff(杰夫),Catherine(凯瑟琳)简称为Cathy(凯茜),轮换出现同样会导致读者的困惑,所以在翻译时建议也按照上面的原则来处理。

名字翻译的第四条建议是,如果代词较多,应尽量具体化。

英文里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有he, she, it三种,无论是从读音还是拼写上都有很大不同,绝对不会混淆。然而中文的“他”、“她”、“它”不但形似,发音更是完全一致。结果,英文中无比清楚的句子“John might never see Marys family member again, nor she his parents”,翻译为中文就成了“约翰可能再也见不到玛丽的家人了,她对他的父母也是如此”。如果读者能看到文字,或许还可以仔细分辨意思,若是只能仅从声音判断,几乎一定会满头雾水。这种情况下,译者应该果断将代词具体化,把“他”和“她”准确还原为指代对象——“约翰可能再也见不到玛丽的家人了,玛丽也可能不会再遇到约翰的父母”,就毫无混淆的可能了。

2020年翻译资格考试笔译二级测试题:西游记

片刻之后,一位仙童打开洞门走出来,对猴王说:“师父说有人来访,是你吗?”猴王随仙童进洞,见一位白发白须老人端坐在高台之上,两旁站立着数十位弟子。猴王急忙下跪,连磕响头。

仙人问:“你来自何方?”“我来自花果山”猴王答道。“报上名来。”“我无父无母,亦无姓名。”“莫非你是树上长出来的?”“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仙人笑到:“唤你孙悟空如何?”猴王满心欢喜地答应。从此,悟空开始努力修行,并念念不忘长生不老之术。

祖师明白他的心意,亦知悟空聪慧过人。一日,祖师在众人面前假装生气在悟空头上连敲三下,然后背着手离开,并关上房门。

众徒弟皆以为师傅发怒不敢言语。唯有悟空明白:连敲三下是指三更,把门关上暗指叫他从后门进去。于是,当晚他悄悄从半掩的后门进去,跪在祖师床前等他醒来。

A moment later, a boy opened the door, came out and asked: “Master said we have a visitor. Is that you?” Following the boy into the cave, Monkey King saw the master serene, white-haired, white-bearded and seated on a high dais. On his sides were standing tens of disciples. Monkey King hurriedly knelt down and kowtowedcontinually.

Master asked: “ Where are you from?” “I come from Hua Guo Shan” answered the monkey. “What is your name?” “I have no parents and no name.” “If you have no parents, were you grown on a tree?” “From a rock!”Master laughed and said : “How a bout I call you Sun Wukong? ”Monkey King accepted it with ecstasy. From then on, Sun worked really hard while thinking aboutthe immortal magic.

Master knew his mind and also his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ce. One day, Master feigned anger and knocked on Sun’s head three times. Then he put his hands behind the back, le山and closed the door.

While others thought Master was angry Sun knew this was telling him to see Master at three o’clock by going through the back door. So that night he went into Master’s ro om secretly through the unlocked back door, knelt down at his bed andwaited for him to wake up.

不久,祖师醒来,问道:“你在此作甚?”悟空答:“白日里师父出的哑谜,我猜想是叫我三更时分到您这儿来,因此便来了。请师父授我不老法术吧!”祖师大悦,心想悟空果真聪明。于是开始教他长生不老的法术。悟空大喜,苦练三年,从未间断。

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学翻译过程”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英语句子成分的省略及汉译” “文学翻译中隐喻的传译” 一、选题范围 1、翻译与文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宏观方面,一般从翻译在目的 语社会文化中的生产、接受、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讨论, 可以从社会、文化、历史、交际的视角切入。阐述为什么有那样的译文?如严复的翻译,林纾的翻译,傅东华翻译《漂》时为什么使用归化的手段,鲁迅翻译的策略,翻译材料的选择等等。微观方面,可以讨论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如 何在翻译中表达,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 2、翻译与语言学理论:可以从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如喊韩礼德的系统功 能理论等),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考虑选题。如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中讨论的衔接与连贯及其翻译,也可以讨论他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别入手,进一步讨论他们在翻译中的处理,主位、述位的推进极其在翻译中的体现。英语汉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等等。 3、翻译与语文学。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文学翻译中的问题。 4、应用翻译:主要从特殊用途英语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方面 讨论在这些特殊领域中涉及的翻译问题如何处理。如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等。 5、译文对比: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不同的译者在同以时期或不同时 期进行的翻译做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个译者对同一篇文章或书在不同时期的翻 译的对比;可以是翻译技巧等微观层面的对比,也可以是宏观曾面的对比,以探索为什么在不同时期译者回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哪些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 意识形态的原因? 6、翻译及评论:首先选择一篇长文,一般是文学作品且没有人翻译过,进行 翻译,翻译完后,从上述五个方面选择一个理论视角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评论。 7、译者风格。 8、翻译与美学。 二、选题方法: 上述各个方面均可写出几本甚至几十本专著,因此大家从上述方面可以选出一个写作的范围。缩小选题范围:首先是广泛浏览上述各有关方面翻译研究资料,以确定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且有话可说,这是缩小范围的第一步。然后在自己感兴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编码:TA0B28 开设时间:第5学期课时数:72学时 ?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传授翻译理论知识及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英汉翻译任务。课程是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典型翻译例文向学生传递实用的翻译技巧,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通过实际的翻译任务锻炼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课程设计从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结合基本的翻译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外贸业务对英汉翻译的专业知识需要,在比较全面的介绍英汉翻译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补充了大量实际有用的专业翻译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不仅对英汉互译有进一步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翻译技巧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灵活运用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把实践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翻译任务独立完成等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熟悉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 (2)掌握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3)熟悉各种商务文体翻译的过程。 (4)了解译者的工作原则和职业操守。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够处理对外贸易企业的日常涉外文件翻译。 (2)能够对外贸企业各种函电进行专业翻译。 (3)能够做到对外贸易工作过程中的陪同口译。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词法、被动结构的译法和正反、反正的译法。 (2)掌握各种名词性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和直译、意译法。 (3)能够熟悉掌握商业名片的翻译、标识的翻译、公司介绍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商业广告的翻译、商务函电的翻译、外贸单证的翻译等各种实用商务文体的英汉互译。 (4)熟悉各种实用文体的翻译技巧和典型句型,能够在词典的帮助下独立翻译各种基本实用商务文体。

外国人名的构成情况

外国人名的构成情况和排列次序相当复杂。有的有姓有名,有的有名无姓;有的姓前名后,有的名前姓后,情况不一。这里据《科技翻译工作手册》,节选对英美人、法国人、德国人、等的姓名予以简单介绍,供参考。 一、英美人姓名 ( 1 )英美人的姓名排列次序为名在前,姓在后。如Herbert George Wells(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第一、第二两个词是名,末一词是姓。 〔 2 )英美习俗,通常在婴儿受洗礼时,由教士或父母亲朋起名字,献为教名,排列在姓名的最前面。此外,长辈或本人也可起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这就是英美人常常有两个甚至更多名字的原因。名字可以来自许多方面。有人因其母系属于名门望族或有其他特殊荣誉,把母姓作为子女的第二个名字。也有借用名人或亲属或与家庭有密切交往者的姓为名的。有时,子孙完全袭用父辈名字,这时需在姓名后加Junior(略作Jr.或Jun.)一词或加罗马数字,以示区别。如John Ford Jr.(小约翰·福特)。Thomas Daly Ⅲ(托马斯·戴利三世) ( 3 )英语名字,数达几千个。有些用来作姓,但也有也可用来作名的,如Henry。为了书写或口语方便,往往将本名缩短,如Frederick 缩为Fred。Margaret 缩为Maggy等。亲友之间,常用昵称,以示亲切。昵称一般比本名短,但也有比本名长的,如Johnny 是John 的昵称。一个名字的省略形式和昵称有时不止一种,如William 可以分别为Bill、Billy、Willy 等。 ( 4 )英国人在历史上一个很长时期内,只有名,没有姓。约到十一世纪,一些贵族家庭用宅邸的名称来称呼一家之长,后又传诸子孙,世代相袭,形成了姓。姓的使用首先兴起于伦敦等城市。其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表明血统关系:有的在父名后加s、son 等词尾,以表明系某某之子,例如父名Adam ,子以Adams 为姓,父名Jack ,子以Jackson 为姓;有的在父名前冠以Fits、O’、Mac、Mc。(均有“之子”、“的”等表示从属关系之意)等词头,如父名Gerald , 子以Fitsgerald 为姓,父名Brian,子以0'Brian 为姓,MacDonald,意为Donald之子,而McMahon,则为Mahon 之子。 ②起源于出生或居住地名:有的直接以地为姓,如London(伦敦)、cleveland(克利夫兰),有的以ton、ham(含有村庄、部落之意)等为词尾,如Washington、Needham 等,还有些姓的词尾是brook(小溪)、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翻译实践类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 Report on the Translation of … --Reflections based on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对……的翻译报告:基于动态等值理论的思考 by Zhang Zehao Supervised by Prof. Zhu Qifeng A senior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JUNE, 2014

Declaration of Authorship

ABSTRACT This report is on the t ranslation of … . It is the author’s translation reflections and discussions based on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Three case studies are offered … The present report shows that … This report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Key words: 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有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有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在商务英语中有些单词需要翻译成一些商务术语和专有名词,你需要做的就是知道这些单词对应的商务术语和专有名词是什么,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商务英语,有时间的可以阅读和借鉴 商务英语 1.准确严谨 由于国际商务合同的专业性和兼容性越来越强,因此,合同的内容也就日趋精确和完备。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把“准确严谨”作为首要标准,尤其是合同中的法律术语和关键词语的翻译更应予以特别重视,仅仅忠实原文远远不够,而应严格贴近合同所涉及的专业性内容。以“offer”一词为例,将它翻译为“提供、提议”是正确的,但在国际商务合同种,offer一般只能译为“要约、报盘”。此外,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有些词语的翻译必须保持同一种译法,尤其是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和关键词语都有着严格的法律涵义,翻译时一定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内容要求,准确完整地传达合同文件的精神实质。以“exclusive”为例,exclusive territory应译为“独占区域”,表示许可方不得再把同样内容的技术许可协议授予该地域内的任何第三方。但是,exclusive contract则译为“专销合同”,表示制造商与转卖商之间签订的专销协议,规定转卖商不得同时经销竞争对手的产

品。 2.规范通顺 所谓“规范通顺”,就是把理解了的东西,用规范通顺的、合乎合同语言要求的文字(中文)表达出来。因此,要使合同语言“规范通顺”,译者就要特别注意合同的词语运用规范,符合合同文体中约定俗成的含义。例如,将“documentarybillatsight”译为“即期付有单据的票据”,虽然表达的意思符合原文要求,但概念并不清晰,因为“票据”本身的涵义是广义的,在国际商务合同中的票据主要指汇票,因此,应译为“跟单汇票”。此外,国际商务合同的译文不仅要符合合同语言的要求和规律,还应做到通顺,着重体现在条理清晰上。国际商务合同的条款往往比较繁复,翻译时应首先弄清全文的条例,对各条款间的制约关系和逻辑关系须仔细琢磨,注意译文语言的语句结构,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结构和句法框框的限制。 1.功能性归化 国际商务英语合同自身的文体特征和鲜明的“告知”与“规定”功能,决定了这类文本翻译的特殊要求和目的,即:遣词用字、行文布局必须符合译文的形式和规范,在翻译技巧上毫无例外地一律采用归化的方法。因而,它的翻译不可能也无必要遵循原文的语言形式,原文仅仅提供信息,语言表达必须顺从译文形式,追求的完全是一种原文与译文功能上的对等。以合同翻译的准则为指导,功能性归化在国际商务英语合同中译过程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点:顺应译文—突出语域特征;严禁精确—避免歧义误解;力求详尽

中文名字的英文写法精

中文名字的英文写法精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文名字最标准的英文写法就是直接翻译成汉语拼音: Li Leyang或 Lee Yeyang 西方人的习惯是名字在前,姓在后,二者间如果有中间名(Middle name),Middle name一般用简写,中国人如果有英文名字,在正式的场合可以参照这种格式。比如,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的英文名字就写成:Charles CY. Zhang. 搜狐所有英文正式文件中张朝阳的名字都是这样写的。 如果没有英文名字,那么应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姓在前名字在后)直接把中文名字翻译成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写法!很典型的例子,奥运会上,所有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在运动衣上都是这样翻译的(以前不是,后来国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解释到《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文人名地名唯一标准后,统一改过来了),所以,中国人名字的英文写法,就是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大写! 两个字的是:比如:张三就应该写:Zhang San 三个字的是:1.单姓,比如:李小言就应该写:Li Xiaoyan 2.复姓,比如:诸葛亮就应该写:Zhuge Liang 四个字的是:1.单姓,比如:李雨中生就应该写:Li Yuzhongsheng 2.复姓,比如:司马相如就应该写:Sima Xiangru 1.?Last?Name就是姓,First?Name就是名,请勿混淆。 2.?"国语罗马拼音对照表"?乃外交部护照科所采用的中英文姓名翻译原则,为了保持所有文 ?件的统一,建议同学根据此表来翻译姓名及地址。 3.?同学的英文姓名,应由中文姓名音译,并与大学英文毕业证书、英文成绩单、TOEFL?/ ?GRE?/?GMAT考试及申请学校、办理护照及签证时所用的英文姓名完全一致,如姓名不 ?一致,将造成申请学校、办护照、签证时身份的困扰,徒增麻烦。 4.?如果有英文别名?(如John、Mary...等),可以将别名当做Middle?Name。 ?[例]?王甫平有一个英文别名STEVE,其英文姓名可以下列方式列出: ?WANG FUPING S ?Last?Name First?Name . 5.?如果没有英文别名,M.I.?处不要填。 6.?如非必要,英文别名最好不要用,只用中文姓名的英译最为单纯。 7.?在国外使用英文姓名的建议:外国人习惯将名放在前面,姓放在後;而中国人的姓名, ?则是姓在前名在後,有时在国外填写资料时常会搞错,建议在打履历表、印名片或处理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摘要:提高中专学生的听力水平,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提出影响中专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两大因素:知识性障碍与非知识性障碍。笔者在分析这两大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听力的基础上,得出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途径,主要从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进行说明。 关键词: 中专英语教育越来越侧重培养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而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那么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影响中专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 一般而言,影响中专学生听力的因素很多,对这些因素归类整理,主要分为两类: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 (一)知识性障碍包括语言知识性障碍和文化背景障碍。 1.语言障碍包括语音、语速、词汇、语法、语言思维等环节存在问题。 (1)发音不标准导致语音的辨别能力低。学生掌握不好英语标准发音,在听的过程中即使是自己认识的单词,会由于发音不同也难以听辨出来。此外英语中发音相似仅有微小差别的单词很多,于是由于发音不标准很容易使单词混淆。 (2)语速连贯能力弱,导致辨音能力差。英语单词有弱读、重读、连读、爆破、语气、语调的升降等,在连贯的语流中该词的发音会发生变化。学生缺乏辨识这些单词的能力,同时英文正常速度比中文正常速度快10倍,因此学生平时能正确发音的单词也不能正确分辨出来。 (3)词汇量的大小,对词汇的熟练掌握程度会影响听力的效果。大多数单词在字典上有多种意思,单词在不同的环境中词义会不同。学生对单词的掌握不够全面,只是知晓某单词的部分意思,他们听的过程中只能根据自己熟悉的词义去理解,往往与听力内容不相符,会误解了听到的句子意思。 (4)语法的掌握程度影响听力理解。学生对句子的结构,英语中的进行时、完成时等没

人名的翻译

许多人认为,人名属于专有名词,翻译起来很简单,照音直译就行了。然而,“照音直译”只是一个笼统的原则,实际做起来远非这么简单。 一、英文名字中译 1.同其他类型的专有名词一样,英文名字译成汉语一般采用音译。如: Smith 译成“史密斯”,不译成“铁匠”;Hunter 译成“亨特”, 不译成“猎人”;Mr. Green 译成“格林先生”, 而不译成“绿先生”。 但是英文的发音与汉语完全不同,找发音近似的汉字来表达,并非易事。我们现在流行的许多译名,其实并不十分准确,或者说至少用的不是与其原英文名字发音最接近的汉字,比如:Edward 译成汉语是“爱德华”, 其实“爱德瓦”似乎更接近;著名侦探小说中的人物Holmes 译成“福尔摩斯”,其实“霍姆斯”似乎更佳。再如英国大诗人Samuel C.T. Coleridge, 那个姓不该译为“柯勒瑞基”, 因为中间的 e 是不发音的,所以应该译为“柯尔律治”。但是这些译名已经约定俗成,不必再改了。由此可见,人名音译时, 用什么汉字来表述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许多英汉词典都附录有常用的人名,包括姓(family name)、名(given name) 和中间名(middle name)。另外,《世界人名翻译大词典》、《世界人名译名手册》、《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词典》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可供查阅。 音译时除了表音的汉字是约定俗成之外,音译的方法也如此。比如,英国剧作家George Bernard Shaw, 按习惯译成“萧伯纳”,不但把他的姓移到了前面,而且其中的Bernard 也没有按标准音译作“伯纳德”。意大利航海家Christopher Columbus 译作“哥伦布”,也没有完全按照标准音译。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明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越来越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有些外国人也起有中国名字。比如,著名的来华传教士、参加翻译《几何原理》的Mattbien Ricci, 中文名字叫利玛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美国女作家Pearl Buck,中文名字叫赛珍珠。美籍华人也常有英、汉两种名字,如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英文名字是Samuel Chao-chung Ding;著名的羽西化妆品公司的总裁靳羽西女士,英文名字是Yue Sai Kan。这些名字在英汉互译时都应谨慎处理。 二、中文名字英译 中文名字英译一般采用汉语拼音,姓译成一个词,名译成一个词,双名的两个字的英译中间不加连字符,如Mao Zedong, Zhou Enlai, Jiang Zemin, Hu Jintao。但有些仍沿用习惯的拼法,如孙中山译为Sun Yat-sen, 蒋介石译为Chiang Kai-shek。少数民族的人名不能按照所用汉字的发音,而是要根据原来的民族文字,如司马义·艾买提是Ismail Amat。香港的人名英译时不能按普通话读音译,如董建华按广东话发音译作Dong Chee Hwa。有些人取了英文名字,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霍英东的英文名字除了写作Ying Dong Fok 外,又作Henry Fok;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是Bruce Lee; 成龙的英文名字Jacky Chan;周润发的英文名字是Chow Yun-fat;周杰伦的英文名字是Jay Chou。由于汉语同音字太多,而且音译后不标出四种声调,因此将中国人的名字译成英文后再回译成汉语,除了知名人士外, 几乎很难准确。 有些英文名字在用作人名和商标名称时译法不一样。比如:McDonald 是一个常见的姓氏,

有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有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商务英语 1.准确严谨 由于国际商务合同的专业性和兼容性越来越强,因此,合同的内容也就日趋精确和完备。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把“准确严谨” 作为首要标准,尤其是合同中的法律术语和关键词语的翻译更应予 以特别重视,仅仅忠实原文远远不够,而应严格贴近合同所涉及的 专业性内容。以“offer”一词为例,将它翻译为“提供、提议”是 正确的,但在国际商务合同种,offer一般只能译为“要约、报盘”。此外,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有些词语的翻译必须保持同一种 译法,尤其是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和关键词语都有着严格的法律涵义,翻译时一定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内容要求,准确完整地传达合同文件 的精神实质。以“exclusive”为例,exclusiveterritory应译为“独占区域”,表示许可方不得再把同样内容的技术许可协议授予 该地域内的任何第三方。但是,exclusivecontract则译为“专销 合同”,表示制造商与转卖商之间签订的专销协议,规定转卖商不 得同时经销竞争对手的产品。 2.规范通顺 所谓“规范通顺”,就是把理解了的东西,用规范通顺的、合乎合同语言要求的文字(中文)表达出来。因此,要使合同语言“规范 通顺”,译者就要特别注意合同的词语运用规范,符合合同文体中 约定俗成的含义。例如,将“documentarybillatsight”译为“即 期付有单据的票据”,虽然表达的意思符合原文要求,但概念并不 清晰,因为“票据”本身的涵义是广义的,在国际商务合同中的票 据主要指汇票,因此,应译为“跟单汇票”。此外,国际商务合同 的译文不仅要符合合同语言的要求和规律,还应做到通顺,着重体 现在条理清晰上。国际商务合同的条款往往比较繁复,翻译时应首

英语人名地名的翻译

英语人名地名的翻译 英语人名、地名,有工具书可查,全国统一,读者方便。我国出版的《新英汉词典》《英华大词典》正文中都列有英美等国家的重要地名。《新英汉词典》附录里有常见英美姓名表;近年出版的《辞海》后面附有“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此外,有辛华编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法语姓名译名手册》以及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罗马尼亚语、日语等姓名译名手册。如仍然查不到,可以借用上述工具书中含有相同音节的词条中的汉词拼组。 如Spoited Tail这个人名,《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中没有列入,但倒有包含相同音节(或音素)的词。Spotted Tail一词,可参考SpOtts(斯波茨)与Olmste以奥姆斯特德)取前者的首音节与后者的尾音节,组成“斯波特德”。Tail一词可参照Tailor(泰勒)译为“泰尔”,全名可译为“斯波特德·泰尔”。 假如必须自译,有几点要注意: (1)要用我国出版物沿用已久的名词,不要另起炉灶,人名如“罗斯福”,“伊丽莎白”等,地名如“泰晤土河”,“洛杉矶”等。 (2)用音译,慎用意译及以音谐意,如人名Wall,sleep,译成“沃尔”与“斯利普"不可译成“墙(墙壁)”与“睡(睡眠)”。地名Longbridge,Pleasant Hill,译成“朗布里奇”,“普莱曾特希尔”,不译成“长桥”,“令人愉快的山”。 (3)人名中姓和名(及教名)之间,用圆点间隔,如John Thomas Smith“约翰·托马斯·史密斯”。姓氏前有Jr译成“小”以示与其祖父相区别,地名若有两个词,则不间隔,如Las Animas “拉斯阿尼马斯”。 (4)具有较明显的外来民族特征的姓名,按原民族语言译音,如Skolovski“斯克沃夫斯基”(波兰语发音),其余按英语发音习惯处理,如Skolovsky “斯科路夫斯基”(英语发音)。 (5)用我国普通话发音,用规范的、通俗的汉字。 1

中英地名翻译规则

中文地址翻译原则 中文地址的排列顺序是由大到小,如:X国X省X市X区X路X号,而英文地址则刚好相反,是由小到大。如上例写成英文就是:X号,X路,X区,X市,X省,X国。掌握了这个原则,翻译起来就容易多了! X室RoomX X号No.X X单元UnitX X号楼Building No.X X街XStreet X路XRoad X区XDistrict X县XCounty X镇XTown X市XCity X省XProvince 请注意:翻译人名、路名、街道名等,最好用拼音。 中文地址翻译范例: 宝山区示范新村37号403室 Room 403, No. 37, SiFang Residential Quarter, BaoShan District 虹口区西康南路125弄34号201室 Room 201, No. 34, Lane 125, XiKang Road(South), HongKou District 473004河南省南阳市中州路42号李有财 Li Youcai Room 42 Zhongzhou Road, Nanyang City Henan Prov. China 473004 434000湖北省荆州市红苑大酒店李有财 Li Youcai Hongyuan Hotel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 China 434000 473000河南南阳市八一路272号特钢公司李有财 Li Youcai Special Steel Corp. No. 272, Bayi Road, Nanyang City Henan Prov. China 473000 528400广东中山市东区亨达花园7栋702 李有财 Li Youcai Room 702, 7th Building Hengda Garden, East District Zhongshan, China 528400 361012福建省厦门市莲花五村龙昌里34号601室李有财 Li Youcai Room 601, No. 34 Long Chang Li

中英文论文对照格式

英文论文APA格式 英文论文一些格式要求与国内期刊有所不同。从学术的角度讲,它更加严谨和科学,并且方便电子系统检索和存档。 版面格式

表格 表格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靠左边,位于表格的上部。题目前加Table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表格。 表格主体居中,边框粗细采用0.5磅;表格内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0磅。 举例: Table 1. The capitals, assets and revenue in listed banks

图表和图片 图表和图片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位于图表和图片的下部。题目前加Figure 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图表。图表及题目都居中。只允许使用黑白图片和表格。 举例: Figure 1.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注:Figure与Table都不要缩写。 引用格式与参考文献 1. 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插入作者、年份和页数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作者和年份插入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Smith, 1958, pp.20-25)。文中插入的引用应该与文末参考文献相对应。 举例:Frankly speaking, it is just a simulating on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or a fake competition, directly speaking. (Gao, 2003, p.220). 2. 在文末参考文献中,姓前名后,姓与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如有两个作者,以and连接;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前面的作者以逗号分隔,最后一个作者以and连接。 3. 参考文献中各项目以“点”分隔,最后以“点”结束。 4. 文末参考文献请按照以下格式:

中文名字的英文写法

中文名字最标准的英文写法就是直接翻译成汉语拼音:Li Leyang或Lee Yeyang 西方人的习惯是名字在前,姓在后,二者间如果有中间名(Middle name),Middle name一般用简写,中国人如果有英文名字,在正式的场合可以参照这种格式。比如,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的英文名字就写成:Charles CY. Zhang. 搜狐所有英文正式文件中张朝阳的名字都是这样写的。 如果没有英文名字,那么应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姓在前名字在后)直接把中文名字翻译成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写法!很典型的例子,奥运会上,所有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在运动衣上都是这样翻译的(以前不是,后来国家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解释到《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文人名地名唯一标准后,统一改过来了),所以,中国人名字的英文写法,就是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大写! 两个字的是:比如:张三就应该写:Zhang San 三个字的是:1.单姓,比如:李小言就应该写:Li Xiaoyan 2.复姓,比如:诸葛亮就应该写:Zhuge Liang 四个字的是:1.单姓,比如:李雨中生就应该写:Li Yuzhongsheng 2.复姓,比如:司马相如就应该写:Sima Xiangru 1. Last Name就是姓,First Name就是名,請勿混淆。 2. "國語羅馬拼音對照表" 乃外交部護照科所採用的中英文姓名翻譯原則,為了保持所有文 件的統一,建議同學根據此表來翻譯姓名及地址。 3. 同學的英文姓名,應由中文姓名音譯,並與大學英文畢業證書、英文成績單、TOEFL / GRE / GMAT考試及申請學校、辦理護照及簽證時所用的英文姓名完全一致,如姓名不 一致,將造成申請學校、辦護照、簽證時身份的困擾,徒增麻煩。 4. 如果有英文別名 (如John、Mary...等),可以將別名當做Middle Name。 [例] 王甫平有一個英文別名STEVE,其英文姓名可以下列方式列出: WANG FUPING S Last Name First Name M.I. 5. 如果沒有英文別名,M.I. 處不要填。 6. 如非必要,英文別名最好不要用,只用中文姓名的英譯最為單純。 7. 在國外使用英文姓名的建議:外國人習慣將名放在前面,姓放在後;而中國人的姓名, 則是姓在前名在後,有時在國外填寫資料時常會搞錯,建議在打履歷表、印名片或處理 資料時,如果填寫姓名的地方沒有註明Last Name時,英文姓名正確表達方法可以如: Fuping Wang 或 Wang, Fuping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排版格式

英文翻译说明 1. 英文翻译文章输成word,5号新罗马(New Times Roman)字体,1.5倍行间距,将来方便打印和一起装订;英文中的图表要重新画,禁止截图。 2. 整篇论文1.5倍行间距,打印时,用B5纸,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左装订)。 3. 论文翻译后的摘要用五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和数字用新罗马(New Times Roman)12、参考文献的内容用五号字体。图和表头用五号字体加粗并居中,图和表中的内容用五号字体。论文翻译的作者用五号字体加粗。 论文大标题………小三号黑体、加黑、居中 第二层次的题序和标题………小四号黑体、加黑、居中 第三层次的题序和标题………小四号宋体、加黑、居中 正文……………………………小四号宋体、英文用新罗马12 页码……………………………小五号居中,页码两边不加修饰符 4. 论文中参考文献严格按照下述排版。 专著格式:序号.编著者.书名[M].出版地: 出版社, 年代, 起止页码 期刊论文格式:序号.作者.论文名称[J]. 期刊名称, 年度, 卷(期):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学位论文名称[D]. 发表地: 学位授予单位, 年度 例子: (1).胡千庭, 邹银辉, 文光才等. 瓦斯含量法预测突出危险新技术[J]. 煤炭学报, 2007.32(3): 276-280. (2). 胡千庭. 煤与瓦斯突出的力学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7. (3). 程伟.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及防治技术[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外国人名翻译原则

戴問天:再谈外国人名(及地名)翻译问题 作者:戴問天来源:中华读书报 几年前我曾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英语姓名词典》,写过一篇《英语姓名词典与外国人名翻译问题》,发表在2002年第12期《博览群书》杂志上。近读景德祥先生《从“默克尔”谈起——小议德语人名的音译》的文章(《中华读书报·学林》2006年4月26日),觉得似乎还有必要再谈谈这个问题,并且连带涉及地名翻译,因为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常都采用音译的办法,很少采用意译。原因很简单,人名和地名,即令意思很清楚,也是不宜意译的。地名还有少数可以意译,例如“牛津”、“好望角”,人名则几乎无例外都应该音译。例如英语姓“Snow”不能意译为“雪”,只能音译为“斯诺”;德语姓“Faβbinder”不能意译为“箍桶匠”,只能音译为“法斯宾德”;俄语姓“Молотов”不能意译为“锤子”,只能音译为“莫洛托夫”——尽管原名斯克里亚宾(Скриабин)的那位革命者当初取这个假名就来自俄语“молот”(锤子)。 语音有差别,音译难准确 景德祥先生认为现在一些德语人名音译不恰当,举了许多例子,但是他所建议的一些译法也未必就恰当。例如他说“Nietzsche”译为“尼采”不准确,准确的音译应该是“尼切”、“尼策”或“尼秋”。然而读者很容易发现切、策、秋这三个汉字读音相差何其大也,可以用它们中的一个来译“-tzsche”,不正说明译得都不准确吗?德汉两种语言语音不尽相同,这是音译很难都准确的根本原因。例如,德语变元音ü与汉语韵母“ü”类似,但覿和觟在汉语里都没有相同或相近的音,这样有覿和觟的德语人名(像景先生举到的例子Vller)要音译成汉语就不可能准确。德语又多有辅音连缀的现象,像上面所说“Nietzsche”里的“-tzsche”便是典型例子。古汉语曾经有过类似情况,例如“笔”字现在的声母是“b”,古代曾经是双声母“bl”。双声母在汉语里早已消失,遇到德语(以及其他语言)的辅音连缀就不大好译。辅音连缀“Sch”在“Schüssel”里与“ü”相拼还不难翻译,在“Schmidt”和“Schr觟der”里它都不与元音相拼,翻译起来就不容易了。把不与元音相拼的“Sch”译作“施”,大概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译法,“Schleicher”、“Schlendorf”、“Schneider”、“Schwarz”都是这样。实际上德语“Sch”发音与汉语“施”、“许”都不大一样,译成哪一个都很难算得上准确。两位当总理期间为中国人民熟悉的德国人施密特和施罗德,还有以演“茜茜公主”为我们喜欢的奥地利电影明星罗米·施奈德(Romy Schneider),都姓“施”,如果让他们改姓“许”,许多中国人恐怕会感到陌生。 德语如此,其他许多语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各种语言的语音有一些是相同或者相近的,音译起来不困难,但遇到那些差别大、或者一种语言里有而另一种语言里无的语音,就不好办了。法语发鼻化音的字母组合“gn”(例如二战著名战场、比利时法语区的Bastogne),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都有而又不太一样的颤音,都是汉语没有的,音译起来都不可能准确。对于汉语,还存在一个有其音而无其字的问题。例如,法语姓“Dubois”里的辅音“d”与汉语拼音声母“d”类似,“u”则接近汉语拼音韵母“ü”(与德语变元音“ü”类似而不同于元音“u”),按说应该容易翻译了吧,然而汉语没有读“dü”的字,只好用读“du”的字代替。那样的字倒很多(都、读、堵、杜等),于是音译为“杜布瓦”。德国地名“Düsseldorf”译作“杜塞尔多夫”,也是同样原因。音译欠准确,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约定俗成的译名不准确的不在少数,可以小调,不宜大动 我在《英语姓名词典与外国人名翻译问题》一文中曾经建议,凡已有约定俗成译法的应该一律从“俗”,即令原来的译法不大合适,也不要轻易更改。人们熟悉的许多约定俗成的译名,实际上都存在与景先生所说阿登纳、俾斯麦、毛奇那样音译不准确的问题,译自英语的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和杜鲁门(Harry S.Truman),译自法语的戴高乐(Charlesde Gaulle)和大小两“仲马”(Alexander Dumaspère和Alexander Dumasfils)都是这样。二战苏联名将朱可夫(Г.К.Жуков)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但俄罗斯诗人В.А.Жуковский(1783-1852)却约定俗成地译作“茹可夫斯基”。应该说“Жу”音译为“茹”比“朱”准确,但如果把朱可夫改成“茹可夫”,恐怕许多对那场战争的历史很熟悉的人也会问:“他是谁?”民族名、地名、国名音译不准的例子就更多了,“俄罗斯”或“俄国”俄文是“Россия”,

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范文

注: 1、学生可自定选题,但须根据所选方向对照学院所提供的题目,不能重复选题; 2、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个题目; 3、可能提供的题目中也存在重复,为尽量避免重复,论文题目选定后可以在导师的指导 下进行微调,但选题方向不可更改。 一、翻译方向选题(编号为FY+序号) (预计导师16人,约可指导90人) 1.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2.O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Numera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3.On the 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4.Remark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et-Phrase 5.On Translating the Passive Voice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English into Chinese 6.The Application of Semiotic Approach in Translation 7.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and Brand Name 8.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Dialogues in Films 9.On Cultural Impact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 10.The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or Death 11.On Translating English Negative Sentence into Chinese 12.A Study on Anim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3.On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14.An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Poetic Image 15.A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itles of English Films 16.On Culture Translation under Foreignization 17.On Fidelity and Expressiveness in Translation 18.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19.On Transformation between Parts of Speech in E-C Translation 20.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llusions 21.On Translation of Humor in Pride and Prejudice 22.On Cultural Discrepancies in Translation 23.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un into Chinese 24.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from Cultural Perceptives 25.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for Color Words 26.Lexical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27.Social-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Translator’s Choice Words ——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28.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Classic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rthur Waley’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NALECTS 29.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0.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Translating Tourist Material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英语论文提纲范文.pdf

Idiom Translation under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Class XXX Number XXX Name XXX Abstract:Nida, a famous translator, says, "For truly successful translation, it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familiarize two cultures than master two languages, because words are assigned meanings in its particular cultures."(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is is to say, trans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ot only languages but also cultures. Studies of the cultural distinction in idiom translation are still relatively weak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Exclusiv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is still incomplete.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idiom translation has mostly emphasized the level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ut cultural differences were rarely involved in it.(Identify problem)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then studies English-Chinese\Chinese-English idiom translation methods(Research subject)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Method)and points out some warnings concerning idiom translation: pay attention to context and choose the right version in line with the style and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passage(Results); culture is a whole way of life, when new culture emerges, new idioms also appear, therefore idiom translation should develop with the time.(Conclusion) Key Words: idioms; culture; translation 论英汉文化背景下的习语翻译 摘要:著名翻译学家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也就是说,翻译不仅与语言有关也和文化有关。习语翻译 中对文化差异的研究在中国的翻译领域中仍然较弱,专门对中英习语翻译的研究还不很完善。近20年来,习语翻译大多强调语际的交流,而很少涉及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进而从文化角 度研究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并指出中英习语翻译要注意的问题:联系上下文,选择与原文风格,意思相符的翻译;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在变化,出现新的习语,习语翻译要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