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传染致病的机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特异性防治措施等,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和与微生物有关的免疫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

1. 近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70年代,计算机和数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微生物编码鉴定技术,进而创造出了半自动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使微生物学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技术进入了自动化和电脑化的时代。

80年代,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微生物领域渗透,使各种免疫标记和分析技术从传统的酶、荧光和放射免疫测定发展为时间分辨荧光、电化学发光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免疫分析的敏感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和多肤抗原合成技术,大大提高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自动免疫分析仪的诞生,为感染性疾病的血清诊断提供了许多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新手段。

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限制性内切酶、DNA杂交、测序和扩增技术的应用,使基因技术用于诊断由某些不能培养或需很长时间和特殊条件培养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成为可能。

新世纪十年来,临床微生学特别是在及时正确鉴定和控制耐药菌株传播及新发和再发的传染病的及时诊断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微生物的检测创造了新的机遇。

2. 我国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

上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我国医学微生物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细菌和病毒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成绩更为显著。

2.1 细菌学研究

(1)分子生物学

基因研究:主要为病原菌致病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如白喉毒素基因、绿脓杆菌外毒素A 的I区基因、百日咳杆菌亚毒素基因,以及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启动子对外源基因在分枝杆菌中表达的影响等。

抗原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外膜抗原成分分析及特定成分的提取,如B群脑膜炎双球菌LOS抗原研究、霍乱弧菌0139菌毛的提取、钩端螺旋体蛋白的纯化及免疫生物学研究等。

(2)致病及免疫

细菌粘附与转移:研究了肺炎球菌表面蛋白在细菌体外粘附中的介导作用,及幽门螺杆菌对胎儿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等,并取得进展,采用活体内细菌移位示踪方法,研究了肠道菌透肠向腹腔转移的途径,证实了肝衰竭时可导致肠道菌群上移及易位等。

毒素:霍乱毒素对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与致病发生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免疫:抗细菌核心糖脂域单克隆抗体,对LPS体外诱导细胞释放I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明确了结核杆菌主要蛋白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反应,证实了由幽

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愈合前后,胃窦粘膜血管活性肠肤等活性物质的变化。

(3)细菌耐药

近几年,在测定细菌耐药图谱的基础上结合耐药质粒分型,又在对球菌进行的耐药机理探索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利用稀有酶切位点对细菌染色体组酶切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是近年发展的比较理想的感染流行监测手段,具有稳定性好、分辨力高的特点,国内已有开展此项研究的报道。

(4)快速检测方法学

PCR技术在细菌鉴定、细菌耐药基因、产毒基因监测等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一些新PCR方法如LCR、LS-PCR(低严谨性PCR),ED-PCR(酶检测PCR)等亦在细菌学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理论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细菌学检测方法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如建立了肠杆菌科细菌微机鉴定系统、用菌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法鉴定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用微量热法研究细菌生长规律等。

2.2 病毒学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炎病毒(特别是HBV和HCV3)、出血热病毒、疤疹病毒方面,近年来艾滋病毒、乳头瘤病毒等也成为研究热点。

(1)肝炎病毒

上海医科大学对HBV结构基因的致病性研究证实,HBVα决定簇的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有一定关系,HBV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抗原过剩条件下,可以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打破免疫耐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的研究阐明了我国大陆地区丙型、丁型、戊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并证明了庚型肝炎在我国的存在,对庚型肝炎病毒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序列测定;证实了我国丁型肝炎病毒抗原编码区基因的异质性,及不同地区民族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的差异与HBsAg亚型无关。

(2)艾滋病毒(HIV)

病毒所从国内艾滋病患者中成功分离出多株HI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云南、新疆等地的HIV感染者进行病毒gp120基因C2-V3区的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建立了一些新的艾滋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如胶体金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斑点法等已初步应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分别在昆虫细胞和大肠杆菌中表达了HIV-1核蛋白p24。

(3)病毒疫苗及治疗制剂

疫苗研制:口服重组腺病毒乙肝疫苗、甲肝病毒重组痘苗病毒活疫苗、麻疹病毒重组痘苗病毒活疫苗、EB病毒重组痘苗病毒活疫苗等,都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出血热灭活疫苗已在较大范围内应用,其确切效果正在观察之中;出血热病毒重组痘苗病毒活疫苗也正在研制之中。

特异性治疗:采用抗乙脑病毒的单抗对感染小鼠、幼羊和恒河猴进行的实验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该单抗制剂已被国家卫生部批准进入I、亚期临床试验,成为我国第一种进入临床验证的治疗用鼠源性单抗制剂,抗出血热病毒单抗治疗制剂也在加紧研制之中。

3. 新时期的挑战

(1)新传染病出现(Emerging InfectiousDiseases)

近20年来临床微生物学受到的挑战之一,是出现了许多新的病原体及其引起的新传染病。由于对新传染病的认识和准备不足,缺乏有效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治疗施施,致使人群中无法形成免疫力。这些疾病来势凶、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往往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新的传染病包括非典(SARS)、禽流感(H1N9)、0157出血性肠炎、疯牛病、0139霍乱、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新型病毒性肝炎、埃立克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莱姆病、肠病毒71手足口病等多达30多种。

(2)多重耐药细菌出现(Emergence ofMultiresistant Bacteria)

近20年来临床微生物学受到的挑战之二,是出现了许多多重耐药的细菌。当前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耐苯唑西林并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和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PRP);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艾希菌;持续高产染色体I型酶的阴沟、产气肠杆菌和弗劳地枸酸杆菌等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由于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导致了抗感染治疗失败,造成患者治疗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和死亡率的上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4.医学微生物学问题与对策

(1)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传统的细菌涂片染色、分离培养仍是不可缺少的“金标准”,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细菌学技术。我们对新技术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引进,努力学习,不断研究,并要对这些新技术所起的作用作出正确评价。

(2)掌握现代感染类型的变化趋势

现代感染的特征是,由条件致病菌影响免疫力低下的机体,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感染。现代感染类型的变化趋势,体现在病原体种类的变迁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敏感菌—耐药菌)和机体易感性的变化(正常人—免疫力低下机体)。

(3)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目前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趋严重,应准确做好常规抗生素敏感试验,并保存有关的菌种和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包括耐药趋势的统计分析、耐药机制的检测和研究、重点耐药菌株(如MRSA、VRE和ESBL等)的监测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等。

(4)做好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

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关系到学科的发展和梯队建设,并与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和水平密切相关。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帮助青年专业工作者掌握本学科的新动向〔现代感染的病系体和耐药性变化趋势)、新知识(新病原体、新的细菌分类和命名)和新技能(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提高外语和计算机的水平;要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定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并以此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实行实验室操作人员资格认证做好准备。

5.对新时期的展望

计算机全球网络化和数码信息革命,标志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生命科学领域中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分子克隆技术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使人类生命和疾病本质的揭示已为时不远。自动化、电脑数码化、DNA直接测序和比对(DNA芯片)等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时作出准确的病原学诊断、从而控制和消灭某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郭积勇. 新发现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M] . 北京: 中国协和疾病控制杂志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1-17, 345-406.

[2] 张湘燕,郭晓奎.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26( 2) :10- 12.

[3] 曲芬, 李秀丽, 汤一苇. 新世纪的临床微生物学[J].传染病信息2009年第22卷第1期.

[4] 钟志宏,田红.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发展概况[J].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10月第8卷第5期.

医患沟通综述

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医患纠纷有增加趋势,医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医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医患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反思,提出要与患者之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确保医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权日益看重,对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权也日益重视,这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发生很多的极端事件。全国各地多家医院频繁发生轰动社会的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全国的医疗纠纷数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医患矛盾有明显激化的趋势。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国内医院管理的一个难点,有些医疗纠纷甚至已经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运作。而据一份不完全的医疗投诉资料分析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这说明发部分的以了解分案件都是可以通过改善医患沟通而避免的。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当前医院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 1、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1社会方面的原因 1.1.1改革开放引起医患观念的冲突。随着30年的经济大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大部分医务人员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形成了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与此同时,患者和潜在患者仍然以“义”作为医患理念,于是当医疗事故发生时,社会总是谴责医务人员的不是,而医院方面为了早点结束此事,总是选择沉默,大事化小,使得一部分人钻了空子,明目张胆去医闹,由此导致医患沟通矛盾的凸显和医患关系的紧张。 1.1.2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随着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研究生课程论文《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名赖志远 学号1611403003 专业机械工程 任课教师朱银端 开课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赖志远 摘要:近年来,关于医疗纠纷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医闹”现象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学者们就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成果。本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医患关系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对近年来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从国内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医患关系文献综述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 要界定医患关系的性质,首先要弄清医患关系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因审视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医学角度看,医患关系是医方与患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广义上,医方包括医疗机构、医疗者和护士;患方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患者家属以外的监护人。由此可见,医患关系是一个涉及六方面当事人,由诊断、治疗、护理三方面结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李运华认为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商品货币性质。目前,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为本国民提供医疗健康保障,免除或是减轻医疗经济负担已经成为普遍的政策方针,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由此可见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这是存在于医疗机构与国家,特别是患者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存在于医院与患者之间。所以说,这种福利性只是给医患关系的商品货币交换关系披上了一层独特的外衣,即使医患之间的货币交换采取一种特别的方式。其中的奥秘在于,医疗机构的服务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拨款,而这拨款实际上来自于政府对全民的税收,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享受的福利可以看做是国家或者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发放于患者手中,这便是所谓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是如果把政府从这三者中抽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便是不折不扣的商品货币交换的关系。1 陈运来则强调医患关系中的合同性质,认为合同性质才能真正揭示医患关系的本质。其总的看法是医患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且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主要使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持合同关系的理由主要由以下五点:一、医患关系是由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一种社会关系;二、医患关系是一种以人身权和财产权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三、医患关系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四、医患关系具有平等和等价有偿的特点。五、医患关系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要约和承诺的过程。2畅春霞则提出医患关系是一种合同性质与经济性质互相杂糅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医疗服务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需求的,医疗服务所涉及的关系完全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适用于商品、服务两类消费关系的规定要求,双方之间是一种生活消费关系。明确医患关系的这一性质,有利于明确患者作为消费者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在明确医患关系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同时,不能否认其民事合同性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能解决的法律关系应适用民事法律,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事性质的法律在这一领 1李运华. 论医患关系的经济本质与法律性质[J]. 医学与社会,2002,04:42-44. 2陈运来. 医患关系的性质辨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66-68.

石斑鱼饲养饲料营养技术知识

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 海洋与渔业信息 石斑鱼种类较多,全世界约100多种,属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栖息于潮流缓慢、透明度不大的岩礁和珊瑚丛海区,为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国内石斑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五省区的沿海。 目前,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较多,但配合饲料的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养殖石斑鱼主要是投喂冰鲜小杂鱼,也有个别饲料厂在尝试石斑鱼饲料的生产和推广,但基本上并不能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使用配合饲料,这与养殖观念有关,更重要的是配合饲料本身存在着营养的全面性、诱食性、促生长及抗病防病能力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现有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资料,希望能为解决目前海水养殖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问题,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及其对海水养殖区域环境污染,促进海水养殖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 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研究在鱼类营养学和人工配合饲料设计上有着重要意义。张本等分析了花点石斑鱼E.maculatus、青石斑鱼(E.awoara)、鲑点石斑鱼E.fario、蜂巢石斑鱼E.merra、黑边石斑鱼E.fasci

atus和巨石斑鱼E.tauvina的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石斑鱼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组成与种间和分布海域间的差异不大,但存在月际及随体长的增长而变化的现象。天然与养殖石斑鱼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差异。石斑鱼必需氨基酸含量间的比值相对稳定,综合得出了石斑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并将此组成模式作为石斑鱼配合饲料氨基酸平衡的依据,应用于其所配制的配合饲料,进行E.maculatus的喂养实验,初步显示了一定的效果。陈学豪等报道了养殖的赤点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33.5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26.4mg/g,均低于野生鱼。 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 庄建隆和刘擎华报道了投喂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成的6组不同蛋白质的饲料,体重1.5g的E.salmonides以蛋白质含量最高(54.06%)组饲料的生长速度及饲料效率最好。虽然各组饲料间的生长率差异并不明显,但蛋白质含量过低或投喂量不足时,会引起互相残杀,从而导致存活率下降。网箱养殖的E.salmonides,其蛋白质最适需求量为40%~50%。 陈学豪等探讨了投喂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对赤点石斑鱼生长的影响,得出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9.52%时增重率、体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 BlueGuy(金币+3)不错,谢谢!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在完成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和水稻(Oryza sativa) 等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后,植物生物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已经把目光从基因的测序转移到了基因的功能研究。在研究DNA 的基因组学、mRNA 的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的蛋白组学后,接踵而来的是研究代谢物的代谢组学(Hall et al.,2002)。代谢组学的概念来源于代谢组,代谢组是指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的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代谢组学则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Goodacre,2004)。它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代谢物是细胞调控过程的终产物,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被视为生物系统对基因或环境变化的最终响应(Fiehn,2002)。植物内源代谢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Pichersky and Gang,2000)。植物中代谢物超过20万种,有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初生代谢物;还有利用初生代谢物生成的与植物抗病和抗逆关系密切的次生代谢物,所以对植物代谢物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由于植物代谢物在时间和空间都具有高度的动态性(stitt and Fernie,2003)。尤其是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结构迥异,且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难于进行分离分析,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强大的检测分析工具。在代谢物分析领域,人们已经提出了目标分析、代谢产物指纹分析、代谢产物轮廓分析和代谢表型分析、代谢组学分析等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Sauter 等(1991)首先将代谢组分析引入植物系统诊断,此后关于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逐年增多。随着拟南芥等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完成以及代谢物分析手段的改进和提高,今后几年进入此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将越来越多。 1研究方法 代谢组学分析流程包括样品制备、代谢物成分分析鉴定和数据分析与解释。由于植物中代谢物的种类繁多,而目前可用的成分检测和数据分析方法又多种多样,所以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采用的样品制备、分离鉴定手段及数据分析方法各不相同。 1.1样品制备 植物代谢物样品制备分为组织取样、匀浆、抽提、保存和样品预处理等步骤(Weckwerth and Fiehn,2002)。代谢产物通常用水或有机溶剂(如甲醇和己烷等)分别提取,获得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从而把非极性的亲脂相和极性相分开。分析之前,通常先用固相微萃取、固相萃取和亲和色谱等方法进行预处理(邱德有和黄璐琦,2004)。然而植物代谢物千差万别,其中很多物质稍受干扰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且对其分析鉴定所采用的设备也不同。目前还没有适合所有代谢物的抽提方法,通常只能根据所要分析的代谢物特性及使用的鉴定手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而抽提时间、温度、溶剂成分和质量及实验者的技巧等诸多因素也将影响样品制备的水平。

医患关系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的论题为《医患事件对卫生事业管理的思考》,近年来医患纠纷频繁出现,中国医师协会2006年针对全国的114家医院进行了一个普遍的调查,最后得出了如下结果:三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患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的事件6起。而且,每次医患纠纷出现的时候,在当地都会引起非常大的反响。医患矛盾已成为制约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瓶颈。本论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本人对之进行了全面、深刻探讨,以期对解决医患纠纷有所裨益。 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医患关系构建的各种研究成果,借鉴他们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将研究理论应用到实际医院应用中。这些文献对本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参考依据国内外学者在调查医患关系现状与评价、构建医患关系模式、治理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的文献期刊。 一、医患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原因 医学的对象——患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个自然人,但并非单个的自然人,而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们的卫生体制也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医院先后被定位为服务行业,大部分医院的资金需求来自自己提供服务的患者,而患者支付的钱得到医疗照顾。持续和全面的医疗改革和制度的医疗和健康保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享受“以比较低廉的费用,得到比较实惠的服务。”然而,由于改革是激进变革的过程旧观念,病人医疗期望值过高,这是一个医患关系加剧重要的社会原因。 2. 医疗技术的局限性 医疗技术局限性已经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医学是一门重要的经验科学,在医患纠纷中,由于技术原因出现的误诊及误治的比例也高过64%以上;

代谢组学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6, 5(1), 26-3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8338534.html,/journal/br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8338534.html,/10.12677/br.2016.51005 Application of Metabolomics in Plant Research Guixiao La1, Xi Hao1, Xiangyang Li1, Mingyi Ou2, Tiegang Yang1* 1Industri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Henan 2China Tobacco Guizhou Industrial Co. Ltd.,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Dec. 10th, 2015; accepted: Dec. 25th, 2015; published: Dec. 30th, 2015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833853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Metabolomics is an emerging omics technology after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which can qualify and quantify all small molecular weight metabolites in an organism or cells in a short time. With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LC-MS)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 (CE-M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ata process method and presented huge advantages, plant metabolomics has been used in multiple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functional genomics, metabolism pathway, crop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 in plant metabolomics and the put-ative problem in this research field. Moreover,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plant metabolom-ics were also forecasted. Keywords Metabolomics, Plant, Advance, Prospect 代谢组学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腊贵晓1,郝西1,理向阳1,欧明毅2,杨铁钢1?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 2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通讯作者。

医患关系论文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卫生经济学 医患关系论文 (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年级:12级 专业:临床医学

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摘要: 新的医学模式确定后,医患沟通成为实现医学人文思想的重要支撑点。在 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中,可以了解患者的感受与体验、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通道,然而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又受到多方面 的影响,使许多的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可以很好的沟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具备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构成医生临床能力的要素之一。本 文将对影响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解决的对策,使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的深入、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 关键词:医患沟通、现代医学、医患沟通能力、影响因素、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医患沟通的内涵 1.医患关系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 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 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 疗机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多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医患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 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改 善医患关系,维护医疗服务行业秩序,已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而是 全民的责任,因为医患关系是社会问题,需要全民群策群力! 2.医患沟通的内涵:狭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诊疗的过 程中,与患者以及家属就病情诊断、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健康教育、医 疗费用等内容进行的易患言语的交流过程。它是医患沟通的主题形式,它 的目的是保证医疗哥程序顺利的进行,医护人员能有效的开展治疗等工作,并能正确引导患者积极的参与治疗,对医院和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医患 冲突、有着重要的意义。广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各类医疗卫士机构的医务工 作者、卫生管理人员、医学教育工作者等,围绕医疗和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服务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以非诊疗服务的方式与社会 各界进行的沟通交流,如制定新的医疗卫生政策、修订医疗技术与服务标准、公开处理个案、健康教育等等。它是在侠义医患沟通的基础上衍生出 来的,由许多未处理好且社会影响较大的医患沟通关系个案所引发的。但 广义的医患沟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长久的现实意义是巨大的,它不仅利于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一、学习指导 1.学习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掌握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 2.熟悉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手段 3.了解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4.了解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5.了解代谢组学发展趋势 二、正文 基因组功能解析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基因功能的复杂性和生物系统的完整性,必然要从“整体”层面上来理解构成生物体系的各个模块功能。随着新的测量技术、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先进的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新理论的发展,加上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生物信息的大量积累,使得在系统水平上研究由分子生物学发现的组件所构成的生命体系成为可能[1]。系统生物学家们认为,将生命科学上升为“综合”科学的时机已经成熟,生命科学再次回到整合性研究的新高度,逐步由分子生物学时代进入到系统生物学时代[2]。系统生物学不同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注个别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通过整合各组成成分的信息,以数学方法建立模型描述系统结构[3,4]。 (一)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组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代谢组学术语在国际上有两个英文名,即metabolomics 和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Fiehn等通过对植物代谢物研究提出来的,认为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单个细胞或单一类型细胞的代谢调控和代谢流中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从而监测机体或活细胞中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5]。英国Nicholson研究小组从毒理学角度分析大鼠尿液成份时提出了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概念,认为代谢组学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扰动或刺激后(如某个特定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6]。国内的代谢组学研究小组基本用metabonomics一词来表示“代谢组学”。严格地说,代谢组学所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生物系统中所有的代谢产物。但由于实际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只对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物质(MW<1Kd)进行测定和分析。 (二)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可以更好地反映体系表型生物机体是一个动态的、多因素综合调控的复杂体系,在从基因到性状的生物信息传递链中,机体需通过不断调节自身复杂的代谢网络来维持系统内部以及与外界环境的正常动态平衡[7]。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综述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探讨 姓名:郭欣欣学号:22009283 导师:刘慧荣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 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关于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 其代谢产物(内源代谢物质) 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官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是检测和量化一个生物整体代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代谢整体的变化轨迹,反映某种病理(生理) 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事件。 1 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 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期的样品制备,中期的代谢产物检测、分析与鉴定以及后期的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前期代谢组学研究常用的检测技术,一般不需要对标本行特别的分离、纯化等。但离体条件下,细胞或组织内的代谢状态可迅速改变,代谢物的质与量亦随之变化,为正确反映在体的真实信息,须立即阻断内在酶的活性。最为常用的是冰冻/液氮降温法及冷冻、干燥的保存技术,尽管如此,细胞间仍始终有一低水平的代谢活动,需尽量避免氧化等活化因素。 中期代谢产物的检测、分析与鉴定是代谢组学技术的核心部分,最常用的是NMR及质谱(MS)两种。 核磁共振技术是利用高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技术,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是氢谱( 1H NMR ) 、碳谱(13C NMR)及磷谱(31P NMR)三种。可用于体液或组织提取液和活体分析两大类。 NMR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如下优点: ①无损伤性,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②可在一定的温度和缓冲范围内进行生理条件或接近生理条件的实验; ③与外界特定干预相结合,研究动态系统中机体化学交换、运动等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 ④实验方法灵活多样。但仪器价格及维护费用昂贵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质谱技术是将离子化的原子、分子或是分子碎片按质量或是质荷比(m/e)大小顺序排列成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无机物、有机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新的离子化技术则使质谱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NMR技术与MS技术相比,各有其优缺点,需要在研究中灵活选用。总体而言,NMR技术应用的更为广泛。此外,根据代谢组学的研究需要,还常用于其他的一些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GC)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它们往往与NMR或MS技术联用,进一步增加其灵敏性。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分析手段更新,敏感性及分辨率提高,“假阳性”的概率也就越大,可能是仪器技术方法固有的,亦或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产生的。 后期代谢组学研究的后期需借助于生物信息学平台。它往往借助于一定的软件,联合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将多维、分散的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及判别分析,发现数据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解读数据中蕴藏的生物学意义,阐述其与机体代谢的关系。如果说分析技术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门”,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建立便是“找到宝藏”的钥匙。 主成分分析法( PCA) 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将分散于一组变量上的信息集中于几个综合指标(PC)上,如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利用主成分描述机体代谢的变化情况,发挥了降维分析的作用,避免淹没于大量数据中。其他的模式识别技术,如聚类分析、辨别式功能分析、最小二乘法投影法等在代谢组学研究中亦有其重要的地位。 现实情况下,代谢组学的数据更为复杂,特别是NMR对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将代谢物的表达谱与时间相联系,分析时更加困难,需要借助复杂的模型或是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在应用

光唇鱼的综述

文献综述 (2015届本科)题目: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 学院:专业:班级:水产与生命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11级水族1班 学号:1118119 姓名:王乐乐 指导教师:孙大川 二O一五年五月

光唇鱼的研究进展综述 1.前言 光唇鱼,俗称“石斑鱼”,是山区重要的野生渔业资源,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大众喜爱。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其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对保持自然水域生物资源多样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为实现光唇鱼的人工保护与开发,各地纷纷开展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和人工增殖放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调查杭州地区光唇鱼种群分布、自然生长特性、资源现状等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亲鱼培育、流水诱导自然产卵、人工催产授精、人工孵化、苗种培育和池塘流水式养殖等技术研究,经多年实践努力,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杭州山区溪涧开展光唇鱼人工繁养殖技术,制定了杭州市地方标准《光唇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1]。 光唇鱼作为山区渔业的优质品种,人工养殖效益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修复与维护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促进本地区光唇鱼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打造生态渔业起到积极作用。 光唇鱼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养殖品种,即适合在库叉、溪流或河道放养,也适于在山塘及养鳗场等人工养殖,也可作为游钓、观赏鱼开发,是一种非常有开发前景的经济鱼类。据相关资料阁报道,目前光唇鱼属已知种和亚种共有21个。在系统分类方面,吴秀鸿等于1981年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鉴定出光唇鱼的新种;赵俊等嘲通过形态学特征、解剖学及同工酶表型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厚唇光唇鱼A.1abiatus和侧条光唇鱼A.p0rallens的差别,发现地理隔离是这两种光唇鱼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后赵俊等于1997年在湖南吉首采集得到鲤科鱼类1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吉首光唇鱼.ishouensis sp.nOV王莉等同利用线粒体ND4基因序列研究了光唇鱼的系统发育特征。唐安华等对云南光唇鱼的胚胎及胚后发育做了细致的研究。此外,张玉明等对光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迄今为止,对光唇鱼详细的药物耐受性致死实验药物指标的实验鲜有报道[2]。 2.光唇鱼的品种及介绍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技术步骤、分析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当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功能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代谢物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项技术[1],它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药用植物代谢组学主要研究外界因素变化对植物所造成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营养胁迫、生物胁迫,以及基因的突变和重组等引起的微小变化,是物种表型分析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在现代中药研究中,代谢组学在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资源和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另外,在对模式植物突变体文库或转基因文库进行分析之前,代谢组学往往是首先考虑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目前,国外已有成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拟南芥突变株进行大规模基因筛选的例子,这为与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功能的阐明和选育可供商业化利用的转基因作物奠定了基础 目前,还有许多经济作物的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尚未完成,由于代谢组学研究并不要求对基因组信息的了解,所以在与这些作物有关的研究领域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其与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相比的优势之一。代谢组学研究涉及与生物技术、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计量学和信息学相关的大量知识,Fiehn[2]对代谢组学有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见表1)。 1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步骤 代谢组学研究涉及的技术步骤主要包括植物栽培、样本制备、衍生化、分离纯化和数据分析5个方面(见图2)。 1.1植物栽培 对研究对象进行培育的目的是为了对样本的稳定性进行控制,相对于微生物和动物而言,植物的人工栽培需要考 表1代谢组学的分类及定义略 虑更多的问题,如中药材在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以及光照、水肥、耕作等环境因素的微小差异都可引起生理状态的变化,而这些非可控及可控双重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影响药用植物代谢组研究的重复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推荐使用大容量的培养箱[3],定时更换培养箱中栽培对象的位置,以及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等,Fukusaki E[4]利用无土栽培系统将水和养分直接引入植物根部,并且对供给量进行精确地控制,大大提高了实验的重复性。 1.2样本制备 为了获得稳定的实验结果,样本制备需要考虑样本的生长、取样的时间和地点、取样量以及样本的处理方法等问题,并根据分析对象的分子结构、溶解性、极性等理化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大小对提取和分离的方法进行选择,逐一优化试验方案。Maharjan RP等[5]用6种方法分别对大肠杆菌中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发现用-40℃甲醇进行提取的效果最好。现阶段代谢组学的分析对象主要集中在亲水性小分子,尤其是初级代谢产物,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 MS)和毛细管电泳 质谱(CE MS)联用都是分析亲水小分子的重要技术。Fiehn O等[6]使用GC MS 对拟南芥叶片中的亲水小分子进行了分析,发现酒石酸半缩醛、柠苹酸、别苏氨酸、羟基乙酸等15种植物代谢物。 1.3衍生化处理 对目标代谢产物的衍生化处理取决于所使用的分析设备,GC MS系统只适

紧张的医患关系原因综述

医 患 关 系 紧 张 的 原 因 综 述 作者:蒋璋基础医学院2014级13班 学号201450436

目录 中英文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4) 正文 .................................................................... 体制因素.. (4) 医方因素 (5) 患方因素 (5) 政府执法及管理因素 (6) 媒体因素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综述 作者:蒋璋基础医学院2014级13班学号 201450436 摘要: 医患关系与纠纷属于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医患关系是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狭义的医患关系指医生和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指以医务人员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医疗服务有关的一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患者健康利益一直接关系的一方所构成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我国医患关系的主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和谐的主流中也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现象。医患关系如同其他社会人际关系一样,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是正常的,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严重的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冲突。那么,医患冲突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我们固然可以归于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但这是社会普遍现象,并非存在于医患之间。除了道德因素,还有更深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 经过笔者的调研以及搜集相关资料,大概总结出来,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体制因素、患方因素、政府执法及管理因素和媒体因素。 Summary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medical dispute are important content of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They are part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y are obbligato.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a import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narrow term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efers to the connection of doctor and patient.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a broad sense refers to the medical staff of the center include all and medical service a concerned party, and take the patient as the center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health of the patients with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roup and group. At present, we Chine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harmonious generally. This is our country`s mainstream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owever, we also need to realize clearly that a little discordant phenomenon is also existent. As oth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t is normal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a little discordant phenomenon. But some places appear conflic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even fight. In that way, where does root of conflic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Of course, faith crisis and moral landslide are its reasons. But they are common social scene.There is no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addition to moral factors, there are deeper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ed relevant information, probably summed up, caus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nervous reasons are as follows: system factor, patient factor, government law enforcement and

医患关系类论文

学校代码:10226 大庆校区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所在系部:人文社会科学系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方向) 年级: 2008级 学号: 0817210121 姓名:张春阳 指导教师:邓玉霞杨秋菊 实习单位:北京友谊医院 起止日期: 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4 月 2012年 5月 20日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文献综述 (3)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3)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3) 1.3 研究现状 (3) 2. 前言 (4) 3. 医患关系及其现状 (5) 3.1 医患关系的概念 (5) 3.2 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 (5) 4.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5) 4.1 体制因素 (5) 4.2 患方因素 (6) 4.3 医方因素 (7) 4.4 媒体导向 (8) 5.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8) 5.1 增加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8) 5.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9) 5.3 强化医院管理服务 (9) 5.4 建立医疗保险制度 (10) 5.5 加强医德建设 (10) 5.6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 (10) 5.7 建立健全的监督激励机制 (11) 6.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浅谈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中文摘要 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原因包括体制因素、患方因素、医方因素、媒体导向等等。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立法、医院推进改革、媒体发挥正面作用、以及全社会的监督等多方主体,齐心协力,和谐医患关系才有可能实现。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措施;因素

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现状_雷从改

第23卷第3期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3No.3 2005年9月NATURAL SCIENCE JOU 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Sep.2005文章编号:1004-1729(2005)03-0288-05 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雷从改,尹绍武,陈国华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就石斑鱼繁殖生物学特征以及人工繁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当前人工繁 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石斑鱼;繁殖;人工育苗 中图分类号:S965.334文献标识码:A 石斑鱼(Epinephel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鱼旨科(Serranidae).石斑鱼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如肉质鲜美、体色好、适合活体运输等,一些种类因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强,适合人工养殖.随着石斑鱼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养殖石斑鱼越来越受到重视.近10多年来,我国南方沿海的石斑鱼养殖发展很快,苗种供应渐显不足,为了解决苗种不足的问题,许多学者竞相开展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因而石斑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也倍受关注. 1繁殖生物学研究 1.1雌雄区别和性转变石斑鱼与许多鱼旨科鱼类一样,属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雌性先熟(Protogyny)型,从发生性分化开始,先表现为雌性性别,长到一定大小即发生性转变,成为雄性.并且,不同种类发生性转变的年龄不同.福建沿海的赤点石斑鱼(E.akaara)初次性成熟年龄多数为3龄,体长231~295m m,体质量(体重)245~685g,个别为2龄(体长181~235mm);从雌性转变为雄性的性转变年龄一般为6龄(雄鱼占57.5%),体长340~400mm,体质量960~1700 g,个别为5龄(雄鱼只占7.2%),体长312~355m m[1~3].浙江北部沿海青石斑鱼(E.awoara)体长250~340mm时,雄鱼仅占总个体数的6%~23%,350m m时,雄鱼占50%左右,370mm 时,雄鱼占85%以上,420mm以上者几乎全是雄鱼[4].南海巨石斑鱼(E.tauvina)成熟雌鱼最小体长为450~540mm,而有成熟精巢的雄鱼最小体长是740mm;体质量11kg以上,体长660 ~720mm者性腺在转变之中,同时具有卵巢和精巢组织[5].香港的赤点石斑鱼体质量500g者为成熟雌鱼,1000g以上者为雄鱼[6].海南海水网箱养殖的点带石斑鱼E.malabaricus(Bloch& Schneider)3~4龄绝大多数为雌性,极少见到自然转性的雄鱼[7]. 雌雄性石斑鱼的识别,可从肛门、生殖孔和排尿孔的形态变化来区别.雌鱼腹部有3个孔,从前至后依次为肛门、生殖孔和排尿孔,雄鱼只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2个孔.另外还可以从个体大小加以区别.南海巨石斑鱼成熟雌鱼最小体长为450~540mm,而有成熟精巢的雄鱼最小体长是740mm[5].鞍带石斑鱼在产卵前1个月,雄鱼的体侧背面转变成黑褐色,腹部发白,呈深 收稿日期:2005-01-0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2EFN214601172)和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411) 作者简介:雷从改(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海南大学海洋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

代谢组学综述

代谢组学综述 摘要: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含义、代谢组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分析技术、数据解析方法,综述了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疾病诊断、植物和中药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代谢组学研究技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学项目的实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 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0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分别从调控生命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 探讨生命的本质, 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组学手段加上生物信息学, 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必须的。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 代谢组学正好可以进行弥补。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命个体对外源性物质(药物或毒物)的刺激、环境变化或遗传修饰所做出的所有代谢应答, 并且检测这种应答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代谢组学方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 代谢组学最初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 icholson教授提出的, 他认为代谢组学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来研究, 并且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 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 但是与N icholson提出的代谢组学不同, 他是将代谢组学定位为一个静态的过程, 也可以称为/代谢物组学, 即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