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医患关系

综述医患关系
综述医患关系

摘要

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院这个曾被视为人道圣洁的场所。由于多年来我国医改成效甚微,看病难、看病贵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使得医患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繁发生,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仅有损医护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有损医疗秩序和质量,最终会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一直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心的敏感话题,引起了卫生界、法律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医疗纠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处理医患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解决好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疗就医环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医患关系的相对和谐表征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医患关系紧张制约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医患沟通相对不足、医患关爱互动失衡和医患信任基础弱化是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主要现状。这些现状与医患双方伦理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政府制度正义相对不足、医疗道德规范相对缺失和部分医患道德修养低下密切相关。

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对医患关系问题进行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和谐医患关系的概念阐述与构建意义

三:现状分析及实例调查

四:现状原因分析

五: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患关系医患紧张医患和谐

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国内生命伦理学开创者之一邱宗仁教授认为我国目前医患冲突激烈的原因,是因为我国不完善的医疗政策和制度使得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而导致的。他认为“当让医院可以‘卖药养医’并在医院内实行‘科室包干’时,医生就有可能发生病人利益与自我利益的冲突。身受其害的病人也就不再信任给他看病的医生。这样也就严重破坏了本来应该是信任的医患关系。”【1】

香港大学医学院伦理学教授许志伟认为医护人员的专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优劣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他指出“为病人最大利益着想是医护专业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与责任,亦是医患关系不可缺少的伦理基石。”【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晓安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医患间的信任缺失,他指出“医患关系紧张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重塑良好的医患关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十分复杂,涉及社会、政府、医方、患方等各个相关方面……其中,医患信任是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因素。”【3】

苏州大学陆树程教授指出医患冲突是制约我国医改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瓶颈”,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的政府必须加强服务意识,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陆教授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医患冲突与政府服务意识不强、职能缺失、职责不明确有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政府树立敬畏生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卫生财政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

全相关法律和医疗保障制度,促使政府职责由行政干预转向法制监督,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实现医患双方的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4】

张广森教授指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利于医者真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医学目的,能帮助每一位患者在医学的护佑下成为身心和谐的健康人。他认为“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视域下,医学科研在更深刻的分析基础上趋于整合,医学临床把病人作为整体看待,维护了病人的健康权益,在医学教育中强调了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彰显了医学整合‘以人为本’的终极目的”【5】

马志青副教授指出医师职业精神对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因为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的特殊学科,医患间在专业信息上是绝对失衡的,如果医师背离职业精神,患者的权益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同时他也指出“如果仅靠医师执业者的自律和行业自治,行政部门的道德教化,而忽视社会、体制和法律等外部环境对其影响作用和保障作用,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在政府、社会、法律、医院以及医师共同努力下,医师职业精神才能不断得到弘扬,医患关系才能最终走向和谐。”【6】

2、国外研究

医患矛盾、医患纠纷是一个全球普遍的话题。“美国是世界上医疗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每年仍有4.4-9.9万人死于医疗事故。而日本厚生省对全国82家医院调查显示,在近2年内这82家医院共发生医疗事故15000起。”【7】

但是无论美国还是日本,医患关系都没有演变成医患冲突、医患纠纷。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这些国家较早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伦理思想和理论基础。相关配套制度的相对成熟,社会发展形态和经济水平相对高于我国为社会公民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这些国家的医疗伦理思想和医疗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美国社会学家沃林斯基认为医学人文精神可以帮助当代医学界摆脱道德困惑,有利于为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营造积极情感氛围。他指出导致现代医学道德困惑的原因是“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医学用技术手段而不是人类学的(或整体论的)手段,来治疗完整的人,这是科学的碎片式方式的精致产物”【8】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医患相处时,医者是否具有同情心对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指出“医生除了是冷静的技术者外,同时也必须是深情的、有同情心的朋友”【9】美国学者Gerbert 认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可以促使医者为患者的最大利益服务。他的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121 名医生当中,有68%的人表明他们是因为感到有责任去治疗艾滋病病人,而不是因为出于爱心或慈悲的缘故去治疗艾滋病病人。”【10】

在国外也有学者认为信任是医患关系续存的重要因素。他们相信医者始终应履行把患者的健康当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价值的承诺,他们认为“个体[医疗专业人员在道德上有义务去恪守承诺,是因为他或她有意图地建立了一个传统,此传统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道德基础, 让他人[有权利]去期待个体履行他或她的承诺。背信弃义就是对信任的亵渎。”【11】

和谐医患关系的概念阐述与构建意义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首先要明确医患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医患关系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师为主体的医疗者一方的群体包括护士、医技人员、医务行政管理人员等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一方的群体包括与患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患者家属、亲属、监护人及其所在工作部门、单位等,在医疗活动中所建立的特殊人际关系”。狭义医患关系是“指医师与其所诊治的患者之间特定的医患个体之间的关系”【12】

在临床实践中,医患关系现实地成立并具体展开,体现了三个特点:直接性,紧迫性,暂时性。

对于医患关系的性质,近年来学界是争论纷纷。有人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非典型的契约

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也有人认为医疗卫生是公益福利事业,医方履行的是一种社会公共职务,因而医患关系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许光认为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其性质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医患双方完全可以在医疗合同中就一些具体事项进行约定,如对医疗风险双方进行约定,只要这种约定是建立在自愿、平等、合法的基础之上的,就应当遵守,但也要规制订约时扭曲的自愿。【13】

和谐医患关系是指医师与其所诊治的患者之间特定的医患个体之间保持良好、互信

的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平等尊重,共享权利;理解支持,履行义务;互相信任,精诚合作。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有非凡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有利于建立医患互信

3、有利于提高医院服务水平【13】

医患关系现状分析

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人民医院的医疗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与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救死扶伤、治病就人”一直是医务人员的主要行为准则,实行公费医疗服务,社会医疗卫生费用都由国家负担,医患关系相对较为平静,没有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但随着改革幵放的深入,中国医疗体制也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医疗机构开始自负盈亏,医护人员因为对医疗机构具有依附关系,必须与医疗机构的宗旨保持一致,注重医院的经济收益。这样直接导致了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而随着冲突的一步步加深,医患矛盾逐渐恶化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011年发生的“缝肛门”、“八毛门”、“录音门”等等事件,让医患关系一度降至冰点。医患关系的恶化已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群体的思考与讨论。

1、医患冲突频发

作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医患关系本应是最为和谐的。因为医患双方有着共同的追求,即双方都在为治愈患者病情,早日康复而努力,二者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然而,当社会步入了转型期,医患关系也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医务人员医风医德的弘扬逐渐被社会上各种负面丑闻所取代,医患纠纷越来越多。2003年的时候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的98.47%的医疗卫生机构有发生过医疗纠纷,并且从2002年9月至今,每年医疗纠纷的增长率在22.9%。2005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做的调查显示,在面临医疗纠纷时73.5%的患者会让其不断恶化,会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只有19.8%。近90%的医疗纠纷伴随着患者的围攻、吵闹、拖欠医药费、不肯出院等现象,近半数的医疗机构被打或碰过,三分之一的医护人员曾因医患纠纷而受伤。2006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还对国内的270家医疗机构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医院曾出现过病人或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护人员的事情,60%的医院出现过被病人聚众围攻的情况等等。

医患纠纷越来越多,但是调查却发现大部分的医患纠纷并不是因为医疗技术原因引起的,这一块只占到大约20%左右,还有80%旳医患纠纷是因为行医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态度、语言等主观的非技术性的原因导致的。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的医疗纠纷最后的解决途径是通过协商、调解等方法,通过诉讼解决的只占10%左右。

2、医患之间信任缺失

医生原本应该是患者在遇到生理疾病时最信任的对象,但现在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患者就诊时会对医生抱有较为强烈的防备意识,当医生说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怎么样时,患者会感觉医生在欺骗自己,夸大自己的病情,以谋取更多的利益,开更多更贵的药品,增开不必要的检查等,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已经越来越低。2008年《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白皮书》对3564

份有效样本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目前53. 83%的人对医生的感觉是“基本信任,但有点怀疑态度”,有26. 75%的人对医生的态度是“半信半疑”;仅有8. 85%的人对医生的态度是“完全信任”,这意味着有80%左右的患者是对医生不信任的。另外,有61. 07%的患者表示,为了确诊病情会跑不同医院做检查。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使得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常出现不必要的检查,增加了经济支出和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医患之间关系的不断恶化,“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这句话被网民戏称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潜规则,伴随这种思想,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职业”一一“职业医闹”,他们专门为医患纠纷中的患者去医院“维权”,打砸医院财物甚至殴打医务人员,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医院赔偿的越多,他们从中获取的报酬也越多。

3、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社会效应

(1)对患方的影响

首先,医患关系的恶化可能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医生为了规避责任明哲保身,在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可能不会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方案而是选择对自己最安全的、风险最小的方案,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因为一些有希望治好的疾病丢了自己的性命。其次,医患关系紧张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保守型的治疗方案往往会拉长患者的治疗时间,这肯定会增加经济支出。而医生为了保险起见,可能会让患者“过度治疗”,这也使得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

(2)对医方的影响

首先对医务人员来说,医患关系的恶化给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患者围追堵截医护人员的事情时有发生,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医疗行业已然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据一项调査显示仅有27%的医务人员对眼前工作的环境感到基本满意,而且调查中还发现,医护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并不是与大家通常认为的,越好的医院环境满意度越好,事实上正好相反。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工作负担重压力大造成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现象非常的严重,很多医务人员都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再从事这一行业。

其次对医疗机构来说,患者在医院不停的闹事,一方面有损医院的声誉,另一方面也给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带来了很多问题,这些会使医院或多或少的失去一些病源,还需要支出额外的开支和人员来专门处理这一方面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医院为了息事宁人往往是采用退让的策略,但这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助长一些不良风气。长此以往,也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医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

(3)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方面的重视度已经远远高于以前,医疗方面的问题己经是我国现阶段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民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中有15. 3%的人认为是医疗问题,国家第七次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显示,医疗事故依然是社会问题中受关注度最高的选项。但是受限于于目前医疗技术,还有很多的疾病无法治疗,而且因为个人体质原因,治疗的效果也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患者不管是理智还是心里都很难坦然的接受这一点,总是希望自己的问题能百分百的解决,一旦效果不如自己所预期就容易产生纠纷,再加上媒体的夸张报道和舆论关注,医患纠纷很容易就上升为社会各方的关注点,还可能对社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示范作用导致医患纠纷进一步的恶化升级,对社会的和谐以及稳定产生严重影响。【14】

医患关系紧张现状的原因分析

体制性因素

一、完全市场化医疗体制的缺陷

市场化的医疗体制变革毫无疑问会给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这种变

革为民间经济力量顺利进入医疗卫生体系并发挥巨大作用扫清了障碍,结果使得医疗服务机构、医生、床位等的数量大为增加,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普遍有所提升,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竞争机制的引入、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以及管理体制上的改变都使得医疗服务机构的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需要指出的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能够忽略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这一基本原则。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完全市场化的医疗服务是与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这是因为:首先,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它是个人力量左右不了、营利性市场干不好的,只能由政府来做主导的特殊服务,否则会出现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医疗服务是面向全社会的服务,具有普遍服务性质,必须能够及时满足每位病者的需求,这种性质决定医疗服务体系需要具有较多的层次和较为合理的布局。完全市场化的医疗服务方式不仅使得这种多层次、合理化的布局难以实现,反而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层次和地域的不合理分配。最后,在完全市场化的医疗服务体制之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医务人员以盈利为目标,以自身利益为追求,市场化的医疗服务方式使得医疗卫生事业以较低医疗投入实现较好的全民健康的目标化为泡影。

二、社会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首先,基本医疗保险普及率低,覆盖面窄,保险水平低。近几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广大农民,基本的医疗服务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例如,日本民众每人每月只需缴纳折合人民币70元左右的医疗保险金,在看病时就只需支付15%的医药费,【15】这在目前的中国尚未实现。其次,基本医疗保险与市场医疗保险界限模糊。所谓基本医疗保险即为一种以法定或是强制形式执行、人人都应享有的医疗保险。这是一种全民性设计,充分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公益性,并会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而市场医疗保险更加强调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市场自身的机制运作,虽更具灵活性,但却与公民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密切相联。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体制仍是基本医疗保险与市场医疗保险的混合体,这样就会导致医疗保险分配的不均,有钱人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则无力得到应有水平的医疗服务。

三、政府投入不足、监管不够到位

首先,据统计,2010年我国教育、卫生、保障三项占GDP的10%左右,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6】较低的投入使得政府在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中难找发挥其主导作用。有关资料显示,在医院的运行经费中,政府投入的只占10%左右,其余的要医院自筹,这就直接导致医院迫切追求经济利益,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间接导致医院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对医院的收费普遍不满,“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成为城乡居民的第二大压力源,因医疗费用高而放弃治疗的现象出现频率增加。【17】其次,有关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不到位。当前,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医疗服务机构的规模、各种仪器购买以及高新技术的槽运和引进都没有较为有效的监管方法,加上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使得部分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严重滞后,对民众的看病就医造成了严重影响。一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16】

社会性因素

一、现代医学发展与现实医疗服务水平间的矛盾

20世纪以来,现代医学在基因、克隆分子医学等多种领域都有着长足的突破和进步。但是人体奥秘是非常神奇的,现代医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人体疾病的精确诊断仍然困难,我国的医疗确诊率也不足七成,有较多的误诊存在。而随着经济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病患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有着较高的期待。但是,任何医疗机构或是医生都不能够承诺包治百病,现实的医疗活动都潜在着成功和失败

两种结果,医疗机构能做的只是尽量提高成功率。但是多数治疗失败的患者不会对这种客观事实进行理性思考,对医学科学更是没有足够的认识,更谈不上与医生换位思考,当治疗结果不满意时,只是一味责怪医方。

二、看病难、看病贵是根本原因

“看病难”缘于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我国的医疗资源七成以上分布在大中型城市,这其中超过八成的资源分布在大医院。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本应是全国民众,而现实中如此集中的医疗资源怎能不导致“看病难”的困境?“看病贵”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不够以及过度市场化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看病难,看病贵”根源就在于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国家对于医疗卫生行业投入不足的缺陷,其必然导致医患矛盾尖锐化。

三、市场经济环境对个人价值观的冲击

首先,市场经济环境使得医务人员的道德标准发生了偏移。一些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低下且服务态度较差,造成了很差的社会影响。其次,市场经济环境使患者的维权意识大大提升,再加上医疗费用的大幅上涨,许多患者为寻求医治无效的后路,纷纷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纳入考虑中,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再就是社会舆论的过激反应。新闻媒体在报道医患矛盾时,由于对于医疗知识的缺乏以及其对医疗风险和医疗水平局限的认识不够,报道具有片面性,大多对医疗机构及医患纠纷的阴暗面予以更多的笔墨描述,抱着同情弱者的心理站在病患的立场发声,对患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此,一些患者会以不恰当的方式解决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医患不和谐因素也就“潜伏”于整个医冶活动中。

医方、患方因素

一、医患双方信任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当市场经济行为渗入到医疗卫生系统时,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信任也出现缺失。原本正常的诊疗可能会被患者误认为是医务人员多收费或诱导性消费,医生为保证自己在法律层面的据理性,往往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程序。这一切都在加剧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不信任。

二、医患沟通有壁垒,沟通方式需调整

在现实的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开放程度将会决定整个医患关系系统的开放程度,更将会决定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否。作为医务人员,对于当下社会需求的了解程度,对于外界先进医疗技术核心知识的接受,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能从相关医疗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是开放自己的先决条件。由于患者处于医疗知识的相对弱势,在现实的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处于主动而患者却处于被动,因而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要求医方做到更大程度的开放。但是部分医生的趋利性使得其想方设法赚取患者的钱,信任不存,何谈进一步敞开心扉。【18】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建议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2)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3)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4)完善医疗法规

二、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1)健全组织,及时化解医疗纠纷

(2)流程再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严抓质量管理,确保医疗运行安全

(4)医者“仁心良术”、弘扬中西传统医学美德

三、推行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即ADR这一概念源于美国,指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机制。对医疗机构而言,第三方调解机制有助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化解医疗纠纷,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帮助医疗机构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帮助医疗机构改进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医务人员而言,“第三方”把医务人员从医疗纠纷中解脱出来,减轻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和负担,保护医生的自主诊断权及人身安全,鼓励医生积极进行医学实践和医学探索。对患者而言,能够获得“第三方”详尽的医师咨询及术前风险提示,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患者明明白白就医;同时能够获得“第三方”提供的医疗、法律、保险服务,改变患者在传统就医模式下对医疗服务束手无策的局面,为患者提供就医期间意外伤害索赔、纠纷处理服务,使患者就医无忧。建立第三方调解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定位

2. 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3. 调解机构工作人员的构成

4. 建立调解机构的资金来源

5.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结构的设想

6. 调解模式

7. 注重科学调解、定赔不定责【13】

加强医疗风险分担制度建设,依法、合理、及时分担医疗风险对于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和促进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同时,有利于缓解医疗纠纷、维护正常的医疗经营秩序;有利于维护多方合法权益,促进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四、倡导患者的理解与包容

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高技术行业。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看护,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摇摆性、主观性和试探性。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理解这一点。有的患者认为:家属生病送到医院,医院、医务人员就一定要将患者的病医治好,要不然就是不称职,就是对患者和家属不负责;若患者出现些不理想的情况,就要找医院、医务人员理论;倘若患者在医院不治身亡,家属就会愤怒,对医务人员进行人身攻击,对医院的财物进行破坏,对医疗秩序进行干扰,这是在不正确的观念指导下发生的非理性行为。

患者对医生有信赖感是开展治疗的第一步。患者应当多从医方的角度考虑,给予医生更多的尊重,多多沟通以增进相互理解、化解不必要的矛盾,矛盾发生后应通过正当渠道解决,不可采用过激行为。患者应提高自身文化道德修养,了解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仍有其局限性,是不完美的。如果患者因治疗效果不满意而殴打医护人员,则属于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患者能够给医务人员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只要大家相互信任、共同努力,肯定会获得最好的医疗效果。

五、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媒体的正向引导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医患矛盾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要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

尤其是新闻媒体应多发挥正面效应,以公正全面的立场,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价,从而成为沟通医务人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新闻舆论具有透明的特征和广

泛的影响力,可以对医疗机构和人员行为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当然媒体应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事件,对医护人员的辛苦忘我工作、奉献精神也应予以真实地关注、报道。引导患者及公众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医疗服务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增强人们对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支持,为医疗卫生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只有在一种客观、公允、常态化的执业舆论环境下,医务人员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医疗过程当成一种荣誉,把治好病人当成一种责任,而不是“前怕狼后怕虎”地采用最保守的、最不会出事故的方案去治疗病人。

社会传媒和卫生界均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扶正压邪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知道医生与患者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互损互荣的。

六、树立敬畏生命伦理思想

敬畏生命更是一种生命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是对生命认知的一种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敬畏生命“表达了传统社会中人们视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伦理观念。”敬畏生命传承了生命神圣论中强调生命的至高无上性、不可侵犯,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具有价值的,并主张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保全、延长生命,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符合伦理的。然而单纯停留在对生命的顶礼膜拜是具有局限性的。随着现代医学和生命科技的迅猛发展,想要依靠医学科技维持生命“活着的”体征状态已不是科学幻想。

当代社会对生命的敬畏,体现在强调生命价值目的和归宿。随着医学科技和人们意识形态的进步,人们对生命质的意义的追求不再局限于活得长、活得有质量,转而在此基础上追求生命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正如康德所说,人不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目的。因此无论政府制定何种医疗规范,医者采取何种诊疗方案,患者如何面对自身的疾病和健康,都应在秉持敬畏生命的基点上,去实现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和意义。以敬畏生命为基点去实现生命价值的目的和归宿,从人类共同的利益出发,有利于转型期社会不同伦理思想达成差异共识,形成伦理共同体。【19】

作为道德价值判断依据。凡是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及其品德就是符合道德目的的,就应秉持和继承,反之则应批判和抛弃。敬畏生命的生命价值观是医患伦理共同体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以这一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为依据,可以让医患双方在相互对话、交流、沟通过程中,逐步达成道德共识,形成相互认同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从而使得医患双方形成和谐的交往关系。医患双方本质上有着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利益。医患共同利益的存在是医患共同体各主体间达成共同规则、共同目标、共同制度的基础和保障。敬畏生命的生命价值观是医患双方追求共同利益、遵循共同规则的产物。医方因患方而存在,患方离不开医方,医患双方要实现自身利益必须通过交往与合作同时实现对方的利益。医患交往中个人利益必须适度让渡共同利益,双方只有同时追求共同的利益才能保证自身利益的实现。这一让渡是个体美德和社会要求的统一。医患双方以敬畏生命为基础伦理思想,围绕共同利益形成生命伦理共同体,是解决目前医患冲突的可能路径之一。

七、提升公民道德理性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赖于医患双方注重自身的道德理性的培养,提高面对各种纷繁复杂医患矛盾时通过理性思考做出合道德的行为抉择。

当代社会的信任更是公民不可或缺的一种美德。医患双方只有相互尊重,把对方看做与自己一样重要,有一样的尊严,医患双方才会全心全意的善待对方。相互信任、善待对方不只是公民个体素养的体现,更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医患间的信任产生于诊疗过程的伦理实践中,其基础是共同的维护健康、攻克疾病,以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支持。信任是患者应

有的就医态度,早在宋代著名的医药大家寇宗奭就提出“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招祸。”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患者不信任医者就很有可能导致医者不能准确诊病,最后误人误己。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期,医患交往过程中只有加强相互的信任,才能排除医患间的隔阂,建立起一种长远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医学模式。目前我国医患出现的信任匮乏正是传统信任正在发生转化,但由于信任本身不能自动成为社会之善,因而特别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公民深入了解信任的价值内涵,从而把信任引向美德和社会之善。【19】

加强公民的道德理性,可以帮助公民敬畏生命,维护自身健康状态。世间万事万物皆有融通之处,道德理性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帮助人们辨别善恶是非,提高理性抉择能力,这些都是以健康生命的存在为基础的。敬畏生命、把生命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是公民应该具有的生命态度。具备了这一生命态度,公民就会自觉、积极的维护自身健康,在诊疗时积极配合治疗,调节性情、规律生活,促进和维护自身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邱仁宗·利益冲突[J], 医学与哲学,2001 ,12: 21

【2】许志伟·医患关系的本质:医生的专业视角及其伦理意蕴[J], 医学与哲学2005 ,2:5

【3】王晓安·医患关系紧张的信任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医院院长论坛2008, 5:19

【4】陆树程,刘萍·和谐社会与医患冲突——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看[J]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 4:57

【5】张广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整合的学术范式[J] ,医学与哲学, 2009 ,9 :8

【6】马志青,陈骊骊·医师职业精神的外环境建设[J], 医学与哲学, 2009 ,10 : 23

【7】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研究: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专题研究报告(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 261

【8】[美]Fredric D. Wolinsky·《健康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8

【9】[英]A.J.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荀春生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97

【10】BARBARA GERBERT, BRYANTM, THOMAS BLEECKER, et al.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and AIDS[J ] .JAMA, 1991,266 (20):2839

【11】FRIED C. Contract as promise ·A theory of contractual obligation (1981) p.16 cited in Capron , Alexander M.,Containing health care cost : Ethical and legal implications of changes in the methods of paying physicians[J ] .Case Western Reserve Law Review. 1986, 36:737

【12】江平·民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3】许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2

【14】唐平平·《社会工作视角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研究》,南京大学,2013

【15】张明旺、徐如祥·现代神经外科高新技术与人文关怀[J],医学与哲学,2002 ( 07 ) 【16】朱庆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 ( 02 ) 【17】中国社科院·2006年中国社会心态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 (01)

【18】周莎·《和谐视阈下的医患关系研究——以长沙市某公立医院为案例》,湖南师范大学,2012

【19】徐嘉·《医患关系的伦理传统及其当代审视》,苏州大学,2012

医患沟通综述

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医患纠纷有增加趋势,医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医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医患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反思,提出要与患者之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确保医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权日益看重,对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权也日益重视,这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发生很多的极端事件。全国各地多家医院频繁发生轰动社会的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全国的医疗纠纷数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医患矛盾有明显激化的趋势。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国内医院管理的一个难点,有些医疗纠纷甚至已经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运作。而据一份不完全的医疗投诉资料分析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这说明发部分的以了解分案件都是可以通过改善医患沟通而避免的。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当前医院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 1、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1社会方面的原因 1.1.1改革开放引起医患观念的冲突。随着30年的经济大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大部分医务人员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形成了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与此同时,患者和潜在患者仍然以“义”作为医患理念,于是当医疗事故发生时,社会总是谴责医务人员的不是,而医院方面为了早点结束此事,总是选择沉默,大事化小,使得一部分人钻了空子,明目张胆去医闹,由此导致医患沟通矛盾的凸显和医患关系的紧张。 1.1.2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随着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研究生课程论文《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名赖志远 学号1611403003 专业机械工程 任课教师朱银端 开课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赖志远 摘要:近年来,关于医疗纠纷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医闹”现象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学者们就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成果。本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医患关系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对近年来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从国内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医患关系文献综述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 要界定医患关系的性质,首先要弄清医患关系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因审视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医学角度看,医患关系是医方与患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广义上,医方包括医疗机构、医疗者和护士;患方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患者家属以外的监护人。由此可见,医患关系是一个涉及六方面当事人,由诊断、治疗、护理三方面结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李运华认为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商品货币性质。目前,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为本国民提供医疗健康保障,免除或是减轻医疗经济负担已经成为普遍的政策方针,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由此可见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这是存在于医疗机构与国家,特别是患者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存在于医院与患者之间。所以说,这种福利性只是给医患关系的商品货币交换关系披上了一层独特的外衣,即使医患之间的货币交换采取一种特别的方式。其中的奥秘在于,医疗机构的服务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拨款,而这拨款实际上来自于政府对全民的税收,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享受的福利可以看做是国家或者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发放于患者手中,这便是所谓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是如果把政府从这三者中抽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便是不折不扣的商品货币交换的关系。1 陈运来则强调医患关系中的合同性质,认为合同性质才能真正揭示医患关系的本质。其总的看法是医患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且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主要使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持合同关系的理由主要由以下五点:一、医患关系是由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一种社会关系;二、医患关系是一种以人身权和财产权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三、医患关系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四、医患关系具有平等和等价有偿的特点。五、医患关系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要约和承诺的过程。2畅春霞则提出医患关系是一种合同性质与经济性质互相杂糅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医疗服务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需求的,医疗服务所涉及的关系完全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适用于商品、服务两类消费关系的规定要求,双方之间是一种生活消费关系。明确医患关系的这一性质,有利于明确患者作为消费者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在明确医患关系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同时,不能否认其民事合同性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能解决的法律关系应适用民事法律,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事性质的法律在这一领 1李运华. 论医患关系的经济本质与法律性质[J]. 医学与社会,2002,04:42-44. 2陈运来. 医患关系的性质辨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66-68.

医患关系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的论题为《医患事件对卫生事业管理的思考》,近年来医患纠纷频繁出现,中国医师协会2006年针对全国的114家医院进行了一个普遍的调查,最后得出了如下结果:三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患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的事件6起。而且,每次医患纠纷出现的时候,在当地都会引起非常大的反响。医患矛盾已成为制约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瓶颈。本论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本人对之进行了全面、深刻探讨,以期对解决医患纠纷有所裨益。 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医患关系构建的各种研究成果,借鉴他们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将研究理论应用到实际医院应用中。这些文献对本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参考依据国内外学者在调查医患关系现状与评价、构建医患关系模式、治理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的文献期刊。 一、医患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原因 医学的对象——患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个自然人,但并非单个的自然人,而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们的卫生体制也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医院先后被定位为服务行业,大部分医院的资金需求来自自己提供服务的患者,而患者支付的钱得到医疗照顾。持续和全面的医疗改革和制度的医疗和健康保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享受“以比较低廉的费用,得到比较实惠的服务。”然而,由于改革是激进变革的过程旧观念,病人医疗期望值过高,这是一个医患关系加剧重要的社会原因。 2. 医疗技术的局限性 医疗技术局限性已经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医学是一门重要的经验科学,在医患纠纷中,由于技术原因出现的误诊及误治的比例也高过64%以上;

医患关系论文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卫生经济学 医患关系论文 (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年级:12级 专业:临床医学

影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摘要: 新的医学模式确定后,医患沟通成为实现医学人文思想的重要支撑点。在 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中,可以了解患者的感受与体验、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通道,然而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又受到多方面 的影响,使许多的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可以很好的沟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具备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构成医生临床能力的要素之一。本 文将对影响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解决的对策,使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的深入、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 关键词:医患沟通、现代医学、医患沟通能力、影响因素、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医患沟通的内涵 1.医患关系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 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 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 疗机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多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医患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 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改 善医患关系,维护医疗服务行业秩序,已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而是 全民的责任,因为医患关系是社会问题,需要全民群策群力! 2.医患沟通的内涵:狭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诊疗的过 程中,与患者以及家属就病情诊断、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健康教育、医 疗费用等内容进行的易患言语的交流过程。它是医患沟通的主题形式,它 的目的是保证医疗哥程序顺利的进行,医护人员能有效的开展治疗等工作,并能正确引导患者积极的参与治疗,对医院和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医患 冲突、有着重要的意义。广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各类医疗卫士机构的医务工 作者、卫生管理人员、医学教育工作者等,围绕医疗和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服务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以非诊疗服务的方式与社会 各界进行的沟通交流,如制定新的医疗卫生政策、修订医疗技术与服务标准、公开处理个案、健康教育等等。它是在侠义医患沟通的基础上衍生出 来的,由许多未处理好且社会影响较大的医患沟通关系个案所引发的。但 广义的医患沟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长久的现实意义是巨大的,它不仅利于

紧张的医患关系原因综述

医 患 关 系 紧 张 的 原 因 综 述 作者:蒋璋基础医学院2014级13班 学号201450436

目录 中英文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4) 正文 .................................................................... 体制因素.. (4) 医方因素 (5) 患方因素 (5) 政府执法及管理因素 (6) 媒体因素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综述 作者:蒋璋基础医学院2014级13班学号 201450436 摘要: 医患关系与纠纷属于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医患关系是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狭义的医患关系指医生和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指以医务人员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医疗服务有关的一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患者健康利益一直接关系的一方所构成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我国医患关系的主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和谐的主流中也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现象。医患关系如同其他社会人际关系一样,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是正常的,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严重的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冲突。那么,医患冲突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我们固然可以归于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但这是社会普遍现象,并非存在于医患之间。除了道德因素,还有更深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 经过笔者的调研以及搜集相关资料,大概总结出来,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体制因素、患方因素、政府执法及管理因素和媒体因素。 Summary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medical dispute are important content of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They are part of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y are obbligato.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a import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narrow term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efers to the connection of doctor and patient.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a broad sense refers to the medical staff of the center include all and medical service a concerned party, and take the patient as the center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health of the patients with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roup and group. At present, we Chine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harmonious generally. This is our country`s mainstream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owever, we also need to realize clearly that a little discordant phenomenon is also existent. As othe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t is normal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a little discordant phenomenon. But some places appear conflic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even fight. In that way, where does root of conflic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Of course, faith crisis and moral landslide are its reasons. But they are common social scene.There is no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addition to moral factors, there are deeper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ed relevant information, probably summed up, caus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nervous reasons are as follows: system factor, patient factor, government law enforcement and

医患关系类论文

学校代码:10226 大庆校区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所在系部:人文社会科学系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方向) 年级: 2008级 学号: 0817210121 姓名:张春阳 指导教师:邓玉霞杨秋菊 实习单位:北京友谊医院 起止日期: 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4 月 2012年 5月 20日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文献综述 (3)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3)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3) 1.3 研究现状 (3) 2. 前言 (4) 3. 医患关系及其现状 (5) 3.1 医患关系的概念 (5) 3.2 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 (5) 4.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5) 4.1 体制因素 (5) 4.2 患方因素 (6) 4.3 医方因素 (7) 4.4 媒体导向 (8) 5.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8) 5.1 增加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8) 5.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9) 5.3 强化医院管理服务 (9) 5.4 建立医疗保险制度 (10) 5.5 加强医德建设 (10) 5.6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 (10) 5.7 建立健全的监督激励机制 (11) 6.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浅谈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中文摘要 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原因包括体制因素、患方因素、医方因素、媒体导向等等。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立法、医院推进改革、媒体发挥正面作用、以及全社会的监督等多方主体,齐心协力,和谐医患关系才有可能实现。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措施;因素

专业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7547479.html, 专业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专业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将外文医学期刊引入专业医学外语教学的可行性及收益分析. 《山西科技》.2013年4期.孙羽佳.所玛. [2].重庆市某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吸烟和尝试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重庆医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2期.雷春萍.熊鸿燕. [5].医学院校医学类非医学类专业公共选修课现状与需求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13期.童渐.张亮.都文霞.郝铭慧.李志伟.马莹.陈香.秦璐. [6].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与研究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3年8期.罗萍.沈华杰.李树香.陆国芳.徐香兰.孙津民. [7].非医专业医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刍议. 《中医教育》.2014年6期.姜姗.闫永红.林燕.翟双庆.彭莲. [8].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疗卫生装备》.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11期.王能河.但汉久.吴基良. [10].民办高职康复治疗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整合性改革. 《卫生职业教育》.2015年14期.李娜.陈志强.马素好.陈容. 二、专业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语域及其元语言功能的体现——医学案例报告的对比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赵志梅.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东北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 [2].诈病症状定式访谈量表中文版信效度研究. 作者:刘畅.临床医学中南大学2013(学位年度) [3].医学专业学术会议营销模式研究:基于NH公司中国实践的总结. 作者:肖海群.工商管理江西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病人满意度研究进展

42 中国护理管理 Chinese N ursing M anagement Vol.8, No. 6 June.15, 2008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西方学者从营销学角度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用顾客满意程度作为评价服务质量的标准。自从1985年顾客满意度的理论由美国学者提出以后,在国外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1988的美国营销学家BerryParasuraman和Zeithaml提出了“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1],他们认为,服务质量的评价要依靠用户对提供服务的知觉与效用和用户对服务的预见期望来衡量,随后建立了相关评价模型,并被国外医疗界引入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专业化评测组织,开发出一系列有效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国外开发和利用病人满意度信息,改进医疗服务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早期开发阶段、以市场理论为指导的开展阶段、用病人满意度信息改进医院工作阶段[2]。 近年来,随着顾客满意度被发达国家的医院广为引入其经营战略并取得显著业绩后,我国医院对以“顾客为中心”所包含的真谛重新开始进行认识和研究,但顾客满意度测评刚刚步入借鉴与试验阶段。虽起步较晚,但其重要性却早已得到共识。政府部门在各行业评比中都将顾客满意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不定期公布结果。在卫生系统中,除了接受社会评价外,行业内部也积极开展满意度自测和互评,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测量已成为医疗服务效果评价中最直接、应用最广泛的 病人满意度研究进展 ◆陈锋 张国庆 宋金霞 陈涛 刘爱民 基金项目:山东省卫生厅立项课题(2005HW025)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区业务部,266003 山东省作者简介:陈锋,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评价内容之一。目前,医院实施顾客满意的战略受到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该战略也被认为是促进质量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北京市优质医院标准10条中,其中一条要求满意率门诊85%,病房90%,而这一条所涵盖的方法,即满意度调查是医院管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3]。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满意度调查的方式与内容存在局限性,有待于深入研究。新一轮的医院评审工作改变了常规的满意度调查方式,由第三方在病人出院后采用邮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病人的期望与需求。医院只有以顾客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查测量和分析顾客对自己技术或服务的满意度,并据此不断改进和完善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组织文化,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度与医院效益倍增的“双赢”。 满意度是评价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了病人就医的主观感受,同时病人满意度也和其他的医疗服务产生紧密联系,如医疗投诉、病人回头率等[4-10]。病人的满意情况在提高医院社会声誉和增加经济收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病人满意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人满意度的测量 1.1 病人满意度测量类型[11] 依据医院工作人员职责不同,分为病人对医生的满意度调查、对护 士的满意度调查、对生活服务人员的满意度调查等。依据病人年龄可分为老年病人满意度调查、中年病人满意度调查、儿童病人满意度调查等。依据不同时期分为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出院后病人满意度调查。另外可依据专科、某种疾病、某项工作等进行调查。 1.2 病人满意度量表形式[12-13] 病人满意度量表一般有3种形式,即半封闭式问卷、封闭式问卷、开放式问卷。目前国内多采用封闭式问卷,多用于进行资料统计和处理。但其缺陷表现在信息量、设计选择项难度太大,半封闭式问卷多在预试验中使用。 1.3 病人满意度测评指标因素[13-17] 现有的国外研制的住院病人满意度量表一般涉及病人总满意度、治疗、护理、设施、等待时间、检查服务、登记、食物供应、信息提供和费用等,并指出指标因素的设置应考虑到一般人群对健康概念的理解、病人接受医疗服务的经验,结合特定的社会及医疗服务体系的价值观,以及每个因素都应体现改善医疗服务的目标。国内满意度指标因素的确定往往具有一些随意性,从调查者的主观愿望出发,从而影响其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1.4 调查实施者 (1)由独立的咨询公司或研究机构,即由第三方进行满意度测量。目 Review 综 述

浅析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浅析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 学院法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苏华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浅析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 前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至今已有多年,它在充分保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该法已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实施可谓医疗侵权立法上的又一次进步。 〈1〉我国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有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2〉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实施,其中明文确立了在医疗事故案件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为今后处理医疗事故案件指明了方向。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查看相关的论文文献,我认为主要争论的焦点是《侵权责任法》的实施是否意味着取消在医疗纠纷案件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今后医疗事故纠纷证明责任分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还有医疗纠纷案件是否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主题 冷冰. 浅谈举证责任倒置对我国民事诉讼的影响—以医疗纠纷诉讼为例 冷文中认为医疗纠纷案件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理由如下: 一、举证责任倒置符合自然公正的要求; 二、实施举证责任倒置是缓和医患矛盾的有效措施; 三、外国立法经验的借鉴① 晏妮、马德宾.关于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分析 晏文中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取消在医疗纠纷案件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因为:该法虽然规定受害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医务人员是有过错的, 才能要求其赔偿。但考虑到医患之间信息完全不对等,也规定了3种需由医疗机构举证的情形。该法通过列举法大大限制了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范围, 在客观上为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松了绑, 但并不是对举证责任倒置的全盘否定。② 晏文中认为今后医疗事故纠纷证明责任分配的发展方向是:举证责任倒置这一例外的规则有日益弱化的趋势。因为: 举证责任倒置本是医患关系的强弱对比极不平衡的现状之下, 一个过渡性的策略。患者的知情权、监督权等在法律上落实得越好, 实施举证责任倒置的理由就越少。③ 李果锐、浅析医疗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李文中认为医疗纠纷案件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但应加以限制。理由如下: 一、医疗行为引起的诉讼中, 施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法理依据, 主要是医患双方地位不平等和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患方举证困难; 二、医学科学是一门仍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的科学, 其自身仍然存在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 加之患者自身客观或主观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我国现今医疗行业的客观情况, 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增 ①冷冰. 浅谈举证责任倒置对我国民事诉讼的影响—以医疗纠纷诉讼为例[J].科技信息,2010(33) ②晏妮、马德宾.关于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分析[J].重庆医学,2009(17) ③晏妮、马德宾.关于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分析[J].重庆医学,2009(17)

医患关系研究进展

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关于我国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从社会、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及媒体等方面剖析其成因,并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医患关系现状原因建议 近几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医疗事件升级,进而演化为医疗暴力。医患关系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患者就诊心存疑虑,医生行医如履薄冰,医患双方诚信的缺失,使医患矛盾更加尖锐。这严重冲击着医院这个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人道圣洁的场所。传统医患关系的处理方法受到极大的挑战,而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患关系的本质与现状 1.1 医患关系的本质 医与患的关系是由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医者能够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服务所形成的,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对医疗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医患关系是否和谐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并且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然而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程度日益升级,而医疗纠纷则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最直接体现。 1.2 医患关系的变化 有调查报告显示,人群中有52.6%的人认为医患之间本质上是一种“一般诊疗关系”,有7.7%的人认为医患之间是“利益对立关系”,还有16.3%的人认为是“消费者与商家关系。在被调查人群中有近1/3的人选择“利益对立关系”和“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这说明这种亘古绵长的医患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浪潮的冲击,使医患之间的诊疗关系横亘着行政化体制熏陶出来的冷漠、医学科技发展带来的“物化”以及商业化体制激发出来的对金钱的热衷,它使医患关系在“物化”中发生了某种扭曲。就医患关系的变化来说:(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到医院挂号或住院后,医患之间就构成契约、合同和法律关系。依照这种关系,医生一旦违反了规章制度,发生了医疗差错或事故,医院可以对医生进行批评处分,患者可以依法状告医院或医生,执法部门可以追究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对使用不合格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及因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相关规范或常规造成患者人身伤害,医院要承担民事责任及经济赔偿。正是因此,医务人员的职责既需自觉遵守,又带有强制性。(2)医疗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演变为一种消费,医院是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患者因生活需要即生病接受服务,就是消费者。这与购买、使用商品消费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并无实质差异。因此,它具有普通消费的共性,病人演变为特殊的消费者。(3)患者角色本质的改变是从“求医”到“选医”的改变,更成为了医方的经济支柱。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迅速

医学读书报告怎么写

关于医患关系的思考 前言随着社会的一步步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健康的概念也重新被人们审视,定期的体检逐渐得以普及,有病了就要尽早就医这个意识也逐渐得以强化。医生和患者,一个治病救人,一个康复而归,本来应该是和和乐乐的事情,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却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医患关系”这个越来越敏感的话题。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医生患者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求医行为与行医行为的互动。美国医学史学家西格里斯认为:“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句话指出了医患关系的“狭义”和“广义”两种情形。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的群体(医疗者一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就医者一方)在治疗或者缓解患者疾病过程中所建立的相互关系。医患关系是诚信为基础的具有法律强制性的信托关系,它体现了医患关系双方的价值追求。 1医患关系的模式 关于医患关系的模式,萨斯霍轮德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医患关系模式,即:主动——被动模式,知道指导——合作模式,共同参与模式。在休克昏迷患者、精神病患者、急性创伤者或难以表述主观意识的患者,医生是主动的,患者是被动的,属于主动——被动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求医时病情并不如上述情况那般严重,求医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了解及减轻如食欲不振和头痛发热之类的疾病,此种情况下,患者求医是因为医生可以提供必需的照顾,医生通过诊断、分析和治疗,指导患者和医生关系;而患者则为医生的指导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症状和病史),并依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合作。而共同参与模式是针对慢性疾病及有一定医学技术知识的患者设计的一种技术模式,患者不仅主动配合协调,而且进一步参与,而医生则是“帮助患者自助”,如糖尿病患者逐日按照医生所开的处方进行循序渐进的治疗、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 2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2.1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 服务态度的好坏对医患关系影响极大,一直是患者不满和和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 [1]。目前很多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服务意识薄弱,认为患者来就诊就是有求于己,对患者的态度生硬,语言冷淡,无视患者的疑问和痛苦。加上医护人员的收入不高,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心情紧张郁闷买家具了心里的不平衡,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态度不好,使患者产生反感和不信任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 2.2收费方面 周亮等[2]的研究结果显示非医疗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加上医疗制度的改革、医院的经营和职工的效益直接挂钩,有些医生出于个人的利益,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同时由于医院的关了问题,导致多收费和重复收费的问题,成为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线。 2.3医患之间的差异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生和患者的分工、专业知识、医疗信息的掌握及其各自的权益不同,从而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和态度存在差异,对医疗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就出现了冲突[3]。 2.4患者的心理情况 在医疗工作中,患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医患之间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4]。患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患者想快速减轻症状、换证多了解自己的病情等问题会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其心理负担过重,当这些要求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日期:

研究生课程论文《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名赖志远 学号1611403003 专业机械工程 任课教师朱银端 开课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评阅日期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赖志远 摘要:近年来,关于医疗纠纷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医闹”现象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学者们就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成果。本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医患关系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对近年来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从国内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医患关系文献综述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 要界定医患关系的性质,首先要弄清医患关系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因审视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医学角度看,医患关系是医方与患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广义上,医方包括医疗机构、医疗者和护士;患方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患者家属以外的监护人。由此可见,医患关系是一个涉及六方面当事人,由诊断、治疗、护理三方面结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李运华认为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商品货币性质。目前,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为本国民提供医疗健康保障,免除或是减轻医疗经济负担已经成为普遍的政策方针,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由此可见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这是存在于医疗机构与国家,特别是患者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存在于医院与患者之间。所以说,这种福利性只是给医患关系的商品货币交换关系披上了一层独特的外衣,即使医患之间的货币交换采取一种特别的方式。其中的奥秘在于,医疗机构的服务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拨款,而这拨款实际上来自于政府对全民的税收,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享受的福利可以看做是国家或者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发放于患者手中,这便是所谓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是如果把政府从这三者中抽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便是不折不扣的商品货币交换的关系。1 陈运来则强调医患关系中的合同性质,认为合同性质才能真正揭示医患关系的本质。其总的看法是医患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且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主要使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持合同关系的理由主要由以下五点:一、医患关系是由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一种社会关系;二、医患关系是一种以人身权和财产权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三、医患关系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四、医患关系具有平 1李运华. 论医患关系的经济本质与法律性质[J]. 医学与社会,2002,04:42-44.

医患关系 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设计的论题为《关键和谐医患关系对策综述》,已有调查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患关系呈日趋紧张之势,医疗纠纷数目不断攀升。而近期频现媒体的天价医疗费事件、一天25小时收费等现象,为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加重了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信任危机。医患矛盾已成为制约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本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 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医患关系构建的各种研究成果,借鉴他们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将研究理论应用到实际医院应用中。这些文献对本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参考依据国内外学者在调查医患关系现状与评价、构建医患关系模式、治理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的文献期刊。 一、医患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原因医学的对象——患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个自然人,但并非单个的自然人,而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进行了很大的变革;医院已经定位为服务行业,许多医院运转的大部分经费需自行从给病人提供服务中收取,而患者付出钱,得到医疗服务。目前正在进行和完善的医疗保险改革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得到比较实惠的服务。”但由于改革是一个彻底变革旧观念的过程,是陌生的,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这是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重要的社会原因。 2. 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医疗技术局限性已经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医学是一门重要的经验科学,在医患纠纷中,由于技术原因出现的误诊及误治的比例也高过64%以上;在所有医疗纠纷中,技术性事故平均占有18%以上。很多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对医疗风险却不认知,不能正确对待医学的失败,以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治不好病就是医生的错,动辄发生过激行为。其实,尽管人类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人体的极端复杂性,仍有一大批疾病尚未被攻克,即使是对于很多常见病,在治也会因个体差异而发生意外。可以说,一部医学史,就是无数失败演绎的历史。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有代价的。目前世界上还有许多疾病都没有找到发病的根源,更没有研究出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有些病症即使能够治愈,也不能做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当患者的疾病和治疗要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患者在失望之余就会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甚至过激行为。 3.医务人员的态度医务人员的态度不好,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如某些医疗机构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等;有些医务人员只注重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用语不当,造成患者误解。医院重程序服务轻人文关怀据有关调查,医患关系紧张,以至引发医疗纠纷,40%以上原因与医务人员的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有关。医生面对病人,重医疗程序服务,注重病人躯体上的疾病的治疗,忽视心理疾病的治疗,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导致出现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时,病人就认定的问题。但据介绍,大型医院医生门诊接待量都在40人以上,远高于平均每个医生接诊4.5个病人的全国水平。在这种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再要求医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或许有些苛责。 4. 医疗管理不完善医疗工作是高风险的行业,但并不象国外发国家,高风险的同时能带来高收入。医务工作者的个人收入与其所负担的风险并不成比例,受市场经济影响,因而个别医务人员寻求不正常的、甚至是违规的途径来提高医院及个人的收益,诸如故意夸大疗效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从中收取更多的费用等。医院管理对此缺乏完善的监管措施。另一方面,医疗事故处理方法并不很健全的情况下,出现医疗事故时,院方的推诿、漠然,使医疗纠纷的控制和处理的最佳时机丧失。据了解,对医疗纠纷,有些医院能躲就躲,躲不了就私了赔钱了事,这是当前许多医院采取的一致做法。因为不见面、不沟通、不协商,患者方怨气愈积愈深,最终导致纠纷的进一步升级和恶化。 5. 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关于毕淑敏小说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关于毕淑敏小说的研究 近年来学界对毕淑敏小说创作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集中在对她小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研究上。具体情况如下: 关于毕淑敏小说的主题研究,贾丽萍在《向死而生一毕淑敏小说的死亡主题透析》[1]中肯定了毕淑敏借死亡来升华人格、强调人生价值的努力。贾丽萍也发现毕淑敏早期对死亡的透视并没有摆脱传统的社会意义、人生意义的制约。《昆仑殇》、《阿里》等一系列军旅题材的小说的死亡描写的作用仅仅在于强化作品的主题意蕴,让读者在英雄人物的毁灭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震撼力量,品尝到由此而折射出来的崇高的美学价值。而不具备作家对死亡之本体意义的思索,也缺少对生命作为个体存在的独到感悟。段旭宏在《论毕淑敏小说创作中死亡主题的逐步深化》[2]补充了对毕淑敏生死主题的进一步研究。段旭宏将毕淑敏军旅题材小说和医患关系题材小说对比起来研究,发现了毕淑敏在小说创作中死亡主题的逐步深化。毕淑敏先以军旅题材小说中悲壮和崇高的死亡震撼人们,惊醒人们,引发人们对死亡命题关注和思考,再以《红处方》、《拯救乳房》等医患关系题材小说中对死亡的超越,对生命的存在形式和价值意义进行了终极的追问。 施津菊的《毕淑敏文本中死亡意境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建构》[3]则从美学的角度对毕淑敏的死亡主题进行了探讨。施津菊认为毕淑敏的死亡主题有审美死亡和有价值死亡、无价值死亡二方面。军人中的英雄烈士之死是有价值死亡,被毒品异化的生命是无价值死亡,毕淑敏在建构各种死亡时都添加了意境美,这是审美的死亡。高丽华的《快乐地生,尊严地死一试论毕淑敏的生死观》[4]形象地概括出毕淑敏对生命的思考。盛英在《毕淑敏小说与生命文化》[5]中指出毕淑敏小说有深刻的生命意识,有不同与中国传统生死观的独特性。熊欣的《回归生命的死亡——毕淑敏的生命哲学》[6],沈艺虹的《生命的献祭一一毕淑敏小说创作漫谈》[7],肖飞生的《试论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8],沈嘉达的《毕淑敏.执着于人的关怀》[9]以及蔡安延和赵华的《论毕淑敏小说中死亡意象的精神蕴涵》[10],这些论作都注意到了毕淑敏小说的生死主题,并思考毕淑敏在这类主题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关怀思想。 在毕淑敏小说的人物形象研究上,研究者的目光集中在毕淑敏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多聚焦在女性意识、生育和母爱的主题上。张喜田的《关注底层女性的力作一论毕淑敏的<女工>》[11]就专

医患关系论文

医患关系论文 篇一:医患关系类论文 学校代码:10226 大庆校区毕业论文 论文 题目: 所在系部: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习单位: 起止日期: 人文社会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方向)2021级0817221 张春阳邓玉霞杨秋菊北京友谊医院 2021 年1 月至 2021 年 4 月 2021年 5月 20日 目录 中文摘 要 (1)

英文摘 要 (2) 1. 文献综 述 (3)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 义 (3) 1.2 研究方法和内 容 (3) 1.3 研究现状 (3) 2. 前 言 (4) 3. 医患关系及其现 状 (5) 3.1 医患关系的概 念 (5) 3.2 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 状 (5) 4.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 因 (5)

4.1 体制因素 (5) 4.2 患方因 素 (6) 4.3 医方因素 (7) 4.4 媒体导向 (8) 5.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 系 (8) 5.1 增加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 入 (8) 5.2 健全相关法律法 规 (9) 5.3 强化医院管理服 务 (9) 5.4 建立医疗保险制 度 (10) 5.5 加强医德建 设 (10) 5.6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 应 (10)

5.7 建立健全的监督激励机 制 (11) 6. 结 论 ...................................................... 12 致 谢 ...................................................... . (13) 参考文 献 ...................................................... 14 浅谈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中文摘要 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原因包括体制因素、患方因素、医方因素、媒体导向等等。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立法、医院推进改革、媒体发挥正面作用、以及全社会的监督等多方主体,齐心协力,和谐医患关系才有可能实现。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措施;因素 Abstract Ten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bee a social problem can not be ignored. The reasons inclu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