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姿势控制-祁奇教授

bobath——姿势控制-祁奇教授
bobath——姿势控制-祁奇教授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要根据设计文件、项目专用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要求设置,通过公路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确保建造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工程。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强因素控制,确定特定、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实施公路工程施工的动态管理。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应根据不同管理层次和职能,按以下原则分级设置。 (1)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项目、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2)影响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材料消耗等重要因素的环节。 (3)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环节。 (4)质量信息反馈中缺陷频数较多的项目。 随着施工进度和影响因素的变化,管理点的设置要不断推移和调整。 2.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控制: (1)制定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管理办法。 (2)落实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责任。 (3)开展质量控制关键点QC小组活动。 (4)在质量控制关键点上开展抽检一次合格管理和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三工序”活动。 (5)认真填写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记录。 (6)落实与经济责任相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 3.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文件: (1)质量控制关键点作业流程图。 (2)质量控制关键点明细表。 (3)质量控制关键点(岗位)质量因素分析表。 (4)质量控制关键点作业指导书。 (5)自检、交接检、专业检查记录以及控制图表 (6)工序质量统计与分析。 (7)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的措施与实施记录。 (8)工序质量信息。

4.质量控制关键点实际效果的考察。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实际效果表现在施工管理水平和各项指标的实现情况上。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绘制工程项目总体质量情况分析图表,该图表要反映动态控制过程与施工项日实际质量情况。各阶段质量分析要纳入施工项目方针目标管理。 5.土方路基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 (2)路基原地面处理,按施上技术合同或规范规定要求处理,并认真压实。 (3)使用适宜材料,必须采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适用材料,保证原材料合格,正确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每层的松铺厚度、横坡。 (5)分层压实。控制填土的含水量,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6.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常见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1)基层施工所采用设备组合。 (2)路面基层(底基层)所用结合料(如水泥、石灰)剂量。 (3)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含水量、拌合均匀性、配合比。 (4)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及横坡等。 (5)如采用级配碎(砾)石还需要注意集料的级配和石料的压碎值: 7.水泥棍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1)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 (2)混凝土材料的枪查与试验。 (3)混凝土配合比设汁和试件的试验。 (4)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成型及避免离析。 (5)锯缝时间和养小的掌握。 8.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1)摹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 (2)沥青材料的检查与试验。 (3)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汁和试验 (4)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 (5)沥青混凝土的运输及摊铺温度控制。 (6)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的控制。

SPC统计过程控制实施规范2019

★★★ 质量管理实践 五大工具实施系列之 SPC统计过程控制实施规范 2019-12-23 编制: 周小东 本规范符合最新IATF16949 2016标准要求; 本规范引导企业如何正确实施SPC统计过程控制分析作业。

1.目的 通过实施统计过程控制,评估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供方产品、过程能力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便及时采取对策预防质量不良的发生,同时寻找改进的机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本公司所有的零部件产品的所有过程。 3.术语与定义 3.1工序能力:指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下在加工精度方面的实际 能力,过程能力体现了过程稳定地实现加工质量的范围。 3.2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指工序的分布状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 变化。 3.3 工序加工能力:指工序质量特性的分散(或波动)有多大。 3.4 工序能力指数:即(CP&CPK),产品的公差与工序能力的比较指标值, 它表示该工序能力对产品设计质量要求的保证程度。 3.5 CMK:Machine Capability Index的缩写,称为设备能力指数。 3.6 PPK:Process Performance Index的缩写,过程性能指数。 3.7 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过程能力指数(调 整修正工序能力指数)。 3.8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 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4.引用标准条款

bobath治疗技术

bobath治疗技术 一、概述 bobath技术又称神经发育疗法。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根据英国神经学家jacrson的“运动发育控制理论”,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实践提出来的评定和治疗小儿脑瘫以及成人偏瘫 的方法,这就是众所周知的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这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中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bobath夫妇最早提出这种治疗方法是在19世纪40年代。b.bobath早年在德国接受体操和运动疗法的 专门训练,后来为了免受迫害来到英国并开始对神经科病人进行治疗。在对成年偏瘫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她注意 到有一个患者上臂和大腿是僵直的,而且不能计划和执行正常的运动模式。在训练的过程中b.bobath努力帮助 这个患者以及其他与他情况相似的患者,使他们的患侧肢体重新获得正常的协调模式。经过反复的试验,她发明 了一些能改变中风病人异常肌张力以及可以教会病人患侧重新学会比较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技术。她的这种对成年 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性运动的方法并不是建立在发育顺序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她对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运动分析的 基础之上的。 当这种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后,神经学家k.bobath回顾了神经生理学研究的相文献,对b.bbath的治疗方 法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虽然临床技术首先提出,但bobath夫妇以19世纪40年代相当流行的这种理论为基础,给 这种技术提出了一种科学的基本原理。关于这种技术的第一篇文章于1948年发表。在随后的42年里,他们又发 表了至少70篇补充的文章。1990年,第三版b.bobath的书出版后几个月,她就去世了。 在他们的治疗方法中,他们摒弃了“代偿性训练”这一传统的治疗概念,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概念忽略了偏 瘫侧完成正常功能活动的潜力。他们还认为,诸如被动牵拉,训练单个肌肉等技术对中风病人效果并不好,因为 这些运动并不能解决肌张力异常和协调功能异常等问题。同样,他们不赞同pnf(knott)技术和brunnstrom技术,因为这两种技术增强了异常的反射活动和偏瘫侧的痉挛程度。bobath夫妇强调,所有的中风病人都有重新学会比 较正常的运动模式以及改善偏瘫侧功能性活动的潜力,而这种潜力应当被作为治疗的目的。他们的治疗技术既能 减少痉挛和协调功能异常的不利影响,又能改善患侧躯干四肢的控制。 在Bobath疗法中,主张利用Bobath本人所研究的反射抑制性运动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RIP),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然后通过头、肩胛、骨盆等所谓的关键点(Key point,KP),引出平衡、翻正、 防护等反应,引起运动和巩固RIP的疗效,在痉挛等高肌张力状态消失之后,采用触觉和本体感刺激,以进一步 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运动疗法。 由于在这种方法中,一方面强调按运动正常发育顺序进行训练,另一方,在小儿身上应用时,主张先找出小 儿运动发育停止的点,并从此点出发促进其运动发育,以弥合患儿和正常儿之间的差距,故又称为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 NDT)。 二、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 1.促进、抑制的理论:即抑制异常的模式,促进正常反应,包括张力正常化,正常的姿势反应。 2.运动训练开始时肢体应取的位置的理论。 3.通过外因传入,特别是感觉传入,可以改变大脑皮质中兴奋和抑制的分布的理论:这主要是依据本世纪20年 代Magnus的一些研究提出的,归纳起来有下列两个方面。 (1)在脑瘫等中枢神经疾患的患者身上,传入冲动往往绕过正常通路而优先传到(即短路)少数已发生异常 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的突触链中去,因此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总呈现异常的模式。Bobath认为通过她设计的反射 性抑制模式(RIP),可以关闭通向异常运动神经元的通路,打通通向较正常运动的神经元的通路。 (2)在运动的任何时刻,中枢神经都忠实地是身体肌肉状态的镜子,身体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兴奋和抑 制过程在中枢神经内的分布,而以后这种兴奋和抑制又再传出到周围。Bobath认为,Magnus的理论向我们提供了 一种可以从周围通过传入影响中枢的方法,通过改变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使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在中枢内的分布 变得较为正常,以后其向周围的传出也变得正常,这也是Bobath提倡用RIP修正患儿的异常姿势的理论基础。 三、治疗原则 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Bobath认为运动的感觉可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而获得。反复学习运动的方式及运动可促进患者获得正常运动的感觉。治疗师须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设计训练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诱发有目的性的反应,而且 要充分考虑到是否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同运动重复的机会。只有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才可促进和巩固动作的学习。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作者:高绍维 当前,企业要在世界资本体系中健康有序运行,首先要保障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的发展轨迹发现,建立有效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证企业有序运行,而且可以促进全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经济。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控制水平,不管对企业自身还是整个经济社会的顺利有序运行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企业而言,强化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管理层理顺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经营。企业身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甚至致命影响,企业管理层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才能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风险,提升发展空间、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 其次,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不断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深化管理改革。只有建立健全以风险方法和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深化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唯有通过强化风险管控、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预防和抵御风险,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从而推动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最后,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企业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减少管理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从这个角度讲,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强化内部控制对于保障投资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面对日益融合的世界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外部条件,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企业处于高风险之中。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战略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这些企业内外风险都给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增加了压力,带来了不确定性,处理不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要制定内部控制就要本着防范预防风险的目的去操作。如何把握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成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 总的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面临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内部控制的规划上,应当着重考虑如下情况:企业管理层有没有制订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划,以及制订的规划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是否仅仅将符合法律规定作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不发挥实际效用、没有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的积极意义;是否制订了内部控制年度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践中。这是内部控制在规划方面的关键点和风险点。 2.在内部控制的组织部门和机构方面,要考虑的风险点有:内部控制负责人与公司的主要领导是否为一人,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落实;内控部门人员是否对内部控制法规和制度足够了解和熟悉;相关人员是否对内控工作积极热心、切实负责;内控部门成员是否具有足够代表性。针对此方面,企业应合理设置内控部门,匹配内控人员,由主要领导督促执行。 3.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上,要考虑以下关键点和风险点:单位是否足够重视内部控制作用,是否有意培养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是否将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作为深化企业管理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管理层是否具有强烈的遵纪守法意识;能否实现关键岗位的定期轮流;企业的相关子公司是否也制订内部控制战略规划。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在环境建设方面的关键点。

施工关键点控制

第三章质量管理制度 1、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项目部对在建工程质量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质量大检查由项目经理(副经理)带队,总工、工程部和质检部负责人组成检查组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检查组再次复查。 2、工程质量自纠制度 通过自检发现检验批、分项、分部或单位工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时,施工作业队首先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确定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报项目部。项目部将认为可行的纠正措施交施工作业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跟踪监督、检查;纠正措施完成后,作业队将实施结果报项目部,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 3、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隐蔽工程自检合格后,按规定格式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及附件,隐蔽前24小时通知驻地监理检查,合格签认后方可施工。 检查不合格或与实际不符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达标后重新检查签证。 4、质量教育制度 项目部质检部部长负责对各项目部作业队不定期进行质量事故

案例教育制度,质量教育做好相关记录;质量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意识、质量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和有关业务知识教育。 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教育,对职工进行质量普及教育,加强技术、技能教育,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特殊工序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5、质量分析会制度 项目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扩大会议,由总工程师组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针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6、质量跟踪卡制度 实行挂牌施工,建立质量跟踪卡及施工质量档案,记录施工项目、工序名称及操作、质检人员,项目部和作业队各存一份,以便对施工质量进行跟踪验证。 7、质量奖罚制度 为强化质量管理,提高自身职工分包队伍的积极性,激励各分队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项目部制定《质量惩罚制度》,充分发挥质量经济杠杆作用,确保工程质量目标顺利完成。 ? ? ?

关键点控制

关键点控制 企业是通过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优势,赢得利润的。无疑,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极其有限,人才、资金、物质、信息、企业家的精力、管理者的能力等都不是无限的,而事实上企业对这些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这时就必须有一个前后顺序和轻重缓急之分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将这些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对企业的效益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部分是最有效的,这也是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需求。 控制是企业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企业经营是一个完善而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很多活动环节构成。每个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控制系统,但是受企业资源有限的限制,这些控制不可能都做到完美无缺。同时,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因此企业管理必须选择系统上的关键点来进行控制,以保证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章时代的需求 管理所追求的是“有效”而不是“有效率”。如果人们对“有效”和“有效率”的区别辨不清,他们也就同样区分不清“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正所谓“以极高的效率完成根本不需要做的工作,是最大的无用功”。 一、管理思想的流行语1、ERP(企业资源计划) 二、2、BPR(业务流程再造) 三、这种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过程管理思想和过程再造思想,它强调打破各职能部门的分界线,考虑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以过程而不是以职能部门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对象。 四、BRP因为打破了部门间的界限,改变了员工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使我们传统中的和谐与平衡被打破,大大冲击了原有的价值理念,因此它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企业文化支持。 五、3、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 六、企业的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的使命,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组织目标,依靠企业能力保证目标的落实,并最终实现企业使命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七、知识管理是对一个企业成员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运用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地方。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技的帮助,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八、4、6西格玛 九、5、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管理、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企业的现状 1、三种管理并存,且占较大比重 自己干,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管理方式在我国企业管理中还大量存在。这种管理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行为管理。要想完成某项任务,这是一个有效的、易控制的方法,但它对现代企业有许多弊端。

飞行器姿态控制法综述

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法综述 一.引言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各种飞行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飞机、导弹到火箭、卫星,从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到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这些飞行器能在空中按预定的轨迹运动总离不开它的姿态控制系统,飞行器在空间的运动是十分复杂的。为使问题简单化,总是将一飞行器的空间运动分解为铅锤平面的纵向运动和水平面内的侧向运动,将飞行器在空间的角运动分解成俯仰、偏航和滚动三个角运动。由于角运.动使飞行器的姿态发生变化,所以对角运动的控制就是对飞行器姿态的控制。对于飞行器姿态的控制,不同的飞行器需要不同的策略,本文主要就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作一一论述。 二.姿态控制的数学模型 要控制飞行器的姿态,就是要控制使飞行器三个姿态角发生变化的力矩大小。飞行器的姿态模型可以认为是一类不确定MIMO 仿射非线性系统,如式(1)所示: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tan cos tan x y z y x x x x x z x x x y y y x x y x y z z z x x x z x y z I I I M I I I I M I I I I M I ωωωωωωωωωψ ωθωθ??ωθωθ θωθ?ωωθ?=-+??=-+??=-+??=-??=+?=+-?? (1) 式中,x 、y 、z 下标表示空间飞行器的三个主轴方向;I 表示相对于飞行器质心的惯量矩,设飞行器是主轴对称的,则惯量积可以忽略;ω表示飞行器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角速度;M 表示控制力矩;,,ψ?θ分别是飞行器的欧拉角。控制了M 的大小,就可以控制飞行器按我们期望的轨迹运动。M 由飞行器上的执行机构产生,常见的有空气舵、推力矢量发动机、反作用飞轮、喷气执行机构或由其它环境力执行机构。 三.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法 3.1空气动力控制 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和气体流动时的基本定律,当飞行器在大气中以一定

施工质量工程 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专业建筑资料上传,需要的直接收藏专业建筑资料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勤劳的员工为您提供!

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一、本工程关键点的范围: 1、地基与基础 1)轴线定位、标高 2)边坡支护 3)基础砼浇筑 4)基础回填土方 5)密实度检测 2、主体工程 1)柱、梁、板、墙、楼梯砼工程 2)配合比试配送检3)楼层标高轴线 4)现场砂浆搅拌计量及试块制作5)承重墙砌体与砼结合部位的尺寸、标高 6)商品砼坍落度抽查及试块制作 7)钢材复试取样 8)砼钢筋保护层 3、建筑装修 1)楼地面砼配合比 2)楼地面砼 3)施工安全防护4)饰面工程承重结构节点 5)厨卫间地面防水 6)厨卫间堵洞 4、建筑屋面 1)出水管堵洞 2)屋面找平层 3)屋面防水施工工艺 4)泛水高度 5)淋(闭)水试验 5、给排水、采暖及消防

1)给水管消毒冲洗 2)系统试压 3)下水管连接、坡度 4)下水管通球试验 5)暖气系统试压 6)阀门严密性试验 7)室外下水管道安装 8)灌水试验 6、建筑电气 1)预埋管砼浇筑 2)接地装置施工 3)等电位施工 4)配电箱、变配电设备安装调试 5)材料检查 6)桥架、母线安装、电缆敷设 二、关键点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1、关键点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时必须坚持一条原则、二项重点、三个阶段、四种手段。 1)一条原则: 工程质量控制是整个监理工作的核心,与进度和投资相互制约,出现矛盾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监理机构监督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和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按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施工。2)二项重点: 重要的、关键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如地基工程、主体结构和装饰工程;重要的分项工程,如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屋面防水、设备基础及预埋、避雷针及接地装置、设备试运转等。关键部位: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钢筋焊接、搭接、独立柱混凝土浇筑等。

航天器的姿态与轨道最优控制

航天器的姿态与轨道最优控制 董丽娜唐晓华吴朝俊司渭滨(第八小组)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49) 【摘要】从航天器的轨道运动学方程出发, 运用线性离散系统最优控制理论, 提出了一种用于航天器轨道维持与轨道机动的最优控制方法, 建立了相关的最优控制模型并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算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最优控制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 【关键词】航天器轨道保持轨道机动最佳控制 Optimal Control of Spacecraft State and Orbit Dong LiNa,Tang XiaoHua,Wu ChaoJun,Si WeiBin (EE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Shannxi province, 710049)【Abstract】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optimal control method for orbital maintenance and maneuver ,which begins with the kinetics equation of spacecraft and is based on the linear discret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 establishes the relative optimal control model and gives its solu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iven optimal control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correct and feasible. 【Key word】Spacecraft ,Orbital keeping ,Orbital maneuver ,Optimal control 1 引言 一般地,常见的航天器有: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宇宙飞船、空间站等。宇宙飞船也称太空飞船,它和航天飞机都是往返于地球和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如空间站) 。

bobath控制关键点

控制关键点 定义: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改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和运动质量的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手置于患者偏瘫侧躯干和肢体的特定部位,通过用手控制这些部位可以阻止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和异常运动模式激活或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 作用:1.使身体建立并保持正常的对线关系。2.减轻或消除异常肌张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 3.对患侧躯干和肢体肌群进行正常模式再教育。 4.促使脑卒中患者出现主动地运动模式。 部位:1.头部前屈:屈肌占优势,全身以屈曲模式出现。后伸:伸肌占优势,全身以伸展模式出现。旋转:打破伸肌和屈肌固有模式。(翻身训练) 2.胸椎调整胸椎,调整躯干的平衡能力,也可以调整躯干的张力。 3.肩胛及上肢1)肩胛肩胛带前突肩胛带后退肩胛带内旋肩胛带外旋 2)上肢上肢水平外展,抑制屈肌痉挛(特别是胸部肌群和颈部肌群)上肢上举,可以改变上肢与肩胛带被牵拉向下方的异常模式,可以使脊柱,髋关节及下肢的伸展变得容易。 3)拇指拇指外展,可促通所有手指伸展,注意必须在腕关节伸展状态下进行。 4.躯干当近端躯干控制好,躯干运动和平衡能力提高时,治疗师由近端到远端,远近相结合,训练上下肢运动。躯干前屈:抑制全身伸展模式。躯干后屈:抑制全身屈曲模式。 5.下肢及骨盆(踝背屈和外翻) 远近端关键点:利用远端关键点的控制缓解张力,而近端关键点的控制指在脊髓水平产生较大的抑制,因此比控制肢体的远端关键点有更强的缓解张力的作用,近端与远端相结合,手法缓慢,轻柔,逐渐减少对关键点的控制,最终重获正常的运动模式。 Bobath疗法在偏瘫中的应用 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和治疗计划 恢复阶段患者主要问题训练目标训练计划

IATF16949与五大质量工具(APQP-PPAP-FMEA-SPC-MSA)运用

IATF16949与五大质量工具(APQP-PPAP-FMEA-SPC-MSA)运用 简介:众所周知,AITF16949的五大工具类课程,即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第四版2006)、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第二版2008)、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第四版2008)、测量系统分析(MSA第四版2010)、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二版2005)是IATF所推荐的配套工具类手册。... 广州开课;课程时长:2天;详细会务信息请登陆森涛培训网查看 适合对象: 管理者代表、质量部经理、其它与体系工作相关的人员及有志从事体系工作的人员;供应方与分承包方、品质主管、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工程师、设计部主管、工程部主管、品质管理人员、采购主管、生产主管等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众所周知,AITF16949的五大工具类课程,即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第四版2006)、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第二版2008)、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第四版2008)、测量系统分析(MSA第四版2010)、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二版2005)是IATF所推荐的配套工具类手册。为了在中国推广和借鉴国际汽车工业质量管理先进经验,促进和提高中国汽车行业整体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水平,应广大学员的要求,本公司结合汽车行业多年工作的经验,特推出最新版五大核心工具培训课程,该培训班均由具有丰富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经验的高级咨询师授课,将结合深入浅出的案例阐述工具类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并有针对性的解答学员的疑难问题,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收益】 1、理解APQP的目的、原理、过程和方法;掌握APQP的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开展项目管理,具备担任新产品开发项目组长的能力;明了APQP、项目管理和状态报告的关系,以确保新产品的准时投产;具备应用APQP方法对现有产品和过程实施过程评估的能力,以实现产品和过程的标准化和持续改进。 2、理解PPAP过程和PPAP提交的差别;掌握需要和不需要提交的原则;明确每个提交项目的接受准则;了解主要顾客PPAP的特殊要求;通过案例和练习,获得第一手的PPAP范例和实际经验;具备组织试生产,成功完成PPAP提交的能力。了解掌握PPAP第四版的主要更新及改动。 3、掌握FMEA之根本精神和用意,了解可靠性工程是在设计规划阶段就可以加以规划和改善的,并运用实例,使学员有学以致用的机会,亲自直接领略FMEA之好处,并符合当代质量系统如 AITF16949/QS9000等。 4、理解SPC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了解过程变差及其评价方法,开展过程能力的评估;掌握基础的统计概念和SPC的基本步骤;建立均值、极差图和均值、标准差图,并能对控制图作解释。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作业),DOC教案资料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作业),D O C

第一章 1.简述运动技能的四个特征 (1)指向目标,即动作技能都有操作目标; (2)动作技能的操作具有随意性; (3)动作技能需要身体、头、和/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 (4)为了实现技能的操作目标,需要对动作技能进行学习或再学习; 2.在金泰尔的分类法中,动作技能分类的两个纬度分别是什么? (1)操作的环境背景特征:①调节条件 ②尝试间变化 (2)表征技能的动作功能:①身体定向 ②操纵 3.在金泰尔的分类系统中调节条件是指什么? 调节条件是指技能操作中必然存在并影响操作者运动特征的环境背景。 第二章 1.什么是操作结果测量、操作过程测量?两者的差异?根据两者测量的方法举出三至四个运动教学中运动技能测量的例子。

(1)操作结果测量:指为了说明动作技能操作结果而进行测量。 (2)操作过程测量:为了说明在动作操作过程中运动控制系统某些方面的操作状态而进行的一种动作技能操作测量。 差异: ①操作结果测量没有提供产生操作结果前肢体或身体行为的任何信息; ②没有关于运动过程中参与工作的肌肉系统的活动信息; 举例: 操作结果测量:①一英里跑或打一个字所用的时间; ②从发令枪响到起跑动作开始的时间; ③垂直纵跳的高度; 操作过程测量:①动作过程中肢体经过的高度; ②动作过程中肢体运动速度; ③运动中加速或减速的模式; 2.简述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及区别。 (1)简单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只包含单一刺激并要求被试者做出单一反应动作,这时所测的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2)选择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每个信号需要特定的反应形式,这时测得的反应时为选择反应时。

运动体姿态控制技术

运动体姿态控制技术 学号:20092655 姓名:陈秀阳 班级:自动化0909 授课教师:马宏军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概况 摘要 交会对接技术是进行空间组装、空间平台补给、空间站人员轮换、在轨维修和深空探测等高级空间操作的一项必需技术。完整的交会对接过程包括远距离导引、近距离导引、平移靠拢、对接和撤离等阶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控制目标和约束条件,所面临的轨迹安全问题也不尽相同。本文概述了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以及交会对接技术中的主要应用技术与研究方向,以使人们对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有一定的认识。 关键词:航天器控制交会对接 引言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两个航天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在太空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太空交会对接是实现航天站、航天飞机、太空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的太空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道上服务的先决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光电成像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的发展应用,促使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逐步向着尽量减少航天员的在轨操作,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另一方面是尽量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实现自主交会对接。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在航天领域内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也是一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综合展现。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的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主要介绍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及应用,从而使读者增进对这一技术领域的了解。 正文 航天器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在太空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航天器空间自主交会对接是实现航天器在轨组装、维护、物资交换、补给以及人员访问载人航天器等高级空间操作的前提,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必须技术.为配合我国载人航天、组建空间站和探月等重大工程计划,为我国未来空间自主交会对接任务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

烧结关键点工艺控制要求样本

烧结关键工艺控制要求 一、目的 为进一步梳理烧结区域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程序, 逐步推进烧结生产工艺技术的标准化管理, 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及效率。现对烧结生产各环节工艺控制点进行初步的标准梳理, 编制烧结关键工艺控制点控制标准。 二、标准制定的原则 1.有利于质量稳定、指标改进、成本降低、产能发挥及环保达标。 2.1#、 3#烧结为同机型, 原则上各环节控制标准内容一致, 因具体设备负荷、环保设施差异等影响, 标准制定略有区别。2#烧结因扩容改造, 设备及部分工艺控制参数变动较大, 需逐步对控制标准进行优化。 3.出现因设备、工艺技术改造及原燃料条件变动等影响, 确需对标准进行重新修订或补充的, 由烧结主管工程师组织讨论后, 报技术总工审批。 三、关键工艺控制点标准 1.原料准备 ⑴熔剂( 单位: %) ⑵燃料( 单位: %) 2.烧结配矿及成分控制 ⑴变料频次: 考虑当前含铁料库存控制等因素, 变料频次不超10次/月; 两次变料间隔时间不低于8小时。 ⑵主要成分及工艺参数控制 烧结矿SiO 2含量5.20%~5.80%, ZnO≤0.035%、 PbO≤0.010%、 Na 2 O≤0.05%、 K 2 O

≤0.10%; Al 2O 3 /SiO 2 =0.35~0.40, 碱度不低于1.85, 底限1.80; 原料综合烧损率 8.50%~9.50%。 ⑶变动幅度 变料前后烧结矿SiO 2 含量变动量≤0.20%; 碱度变动量+0.10倍-0.05倍; TFe变动量≤0.50%。 3.配混料 ⑴保证下料准确、稳定控制烧结矿化学成分在要求范围内, 对各种原料计量、粒度检测做到真实记录。 ⑵监督检测各种原料质量情况( 粒度、颜色、成分等) 。规范取、制样, 确保试样具有代表性。 ⑶工艺皮带秤校秤周期: 正常情况下, 含铁料皮带秤校验在计划检修或具有空仓时进行校验; 必要时紧急校验。燃料熔剂计量秤在计划检修时校验。 ⑷各种原料断料时长不得超过3分钟。出现长时间( 大于3分钟) 断料时, 以SiO 2 、CaO含量相近的料种进行相互替代, 即实现熔剂配比微调为原则进行配比调整, 确保烧结矿成分稳定。 ⑸加水点: 1#、 3#烧结以配料石灰消化器加水为主, 一、二混处理粘料加水为辅; 2#烧结根据石灰粉的残渣合理控制消化器加水量, 其余部分从一混加入。 ⑹一混水箱水温≮70℃, 根据原料结构的变化, 气候条件等合理控制混合料水份在合理范围内。圆辊处料温夏季>66℃、冬季>60℃, 水份控制在7.50%~8.50%。( 1#烧结为管网蒸汽的末端, 蒸汽含水量较大, 区域未用管网蒸汽, 导致烧结混合料温度冬季>55℃, 夏季>60℃。) 4.烧结 ⑴点火温度: 1100±50℃, 各烧嘴火焰均匀, 炉膛负压<15Pa。 ⑵布料: 根据机尾断面红矿层均匀程度、布料, 做到料面平整, 严禁出现风洞、拉沟现象。出现风洞及拉沟后, 看火工负责堵漏, 同时做好标记对蓖条进行在线整理, 若无法在线处理, 由值班工长指挥将问题台车更换下线。 ⑶料层厚度: 正常生产情况下1#、 3#烧结料层控制650mm以上、 2#烧结控制600mm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一、概述 (一)定义:Bobath技术是指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性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是神经发育技术方式之一。 (二)目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 (三)途径:1.维持正常姿势控制;2.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3.控制痉挛。(四)特点:1.遵循人体发育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的核心;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反应,增强运动功能;3.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 (五)原则:1.关键点的选择与施用;2.应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控制肢体的张力。 二、Bobath治疗技术 (一)控制关键点 1.定义:该手法指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改变其运动模式质量(阻止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和异常运动模式,激活或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方法。 2.作用 (1)使身体建立并保持正常的对线关系; (2)减轻或消除异常肌张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 (3)对患侧躯干和肢体肌群进行正常模式的再教育; (4)促使脑卒中患者出现主动的运动模式。 3.手法 (1)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治疗师所期望易化的运动模式选择关键点。 (2)近端关键点/远端关键点 (3)弛缓阶段(急性期)关键点的选择 (3)恢复阶段关键点的选择 (二) Bobath抑制技术 1.定义:抑制技术是手法和各种运动模式相结合用以降低肌张力和阻断异常运动模式的治疗技术。 2.分类:抑制技术包括静止性抑制手法(反射抑制性姿势)和动态手法(反射抑制运动模式) 3.手法: (1)纠正异常对线关系具体方法—患者取坐位,治疗师采用近端控制点一手置于胸骨,另一手置于与肩胛骨下角平行的棘突上,利用双手的合力下压,上提同时令患者挺胸坐直。( 2)抑制痉挛导致痉挛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很多,抑制痉挛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3)阻止(或破坏)异常运动模式在正常运动模式出现前必须对异常运动模式进行抑制。具体方法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设计。 (4)自主抑制训练患者通过学习并掌握一些动作要领,用以达到抑制联合反应、痉挛等障碍的目的 (三)易化技术 1.定义:易化技术是通过运用各种手法、运动帮助患者诱发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应及运动模式的治疗技术。 2.作用: (1)直接刺激肌肉使其完成等长、等张性收缩; (2)通过按正确的运动模式(含启动方式和顺序)移动肢体,使患者体会和把握正常的运动感觉; (3)在进行运动练习时维持对线和姿势的稳定性; (4)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再教育;

bobath控制关键点

控制关键点 定义: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改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与运动质量的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手置于患者偏瘫侧躯干与肢体的特定部位,通过用手控制这些部位可以阻止患者的异常肌张力与异常运动模式激活或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 作用:1、使身体建立并保持正常的对线关系。2、减轻或消除异常肌张力与异常的运动模式。3、对患侧躯干与肢体肌群进行正常模式再教育。4、促使脑卒中患者出现主动地运动模式。 部位:1、头部前屈:屈肌占优势,全身以屈曲模式出现。后伸:伸肌占优势,全身以伸展模式出现。旋转:打破伸肌与屈肌固有模式。(翻身训练) 2、胸椎调整胸椎,调整躯干的平衡能力,也可以调整躯干的张力。 3、肩胛及上肢1)肩胛肩胛带前突肩胛带后退肩胛带内旋肩胛带外旋 2)上肢上肢水平外展,抑制屈肌痉挛(特别就是胸部肌群与颈部肌群) 上肢上举,可以改变上肢与肩胛带被牵拉向下方的异常模式,可以使脊柱,髋关节及下肢的伸展变得容易。 3)拇指拇指外展,可促通所有手指伸展,注意必须在腕关节伸展状态下进行。 4、躯干当近端躯干控制好,躯干运动与平衡能力提高时,治疗师由近端到远端,远近相结合,训练上下肢运动。躯干前屈:抑制全身伸展模式。躯干后屈:抑制全身屈曲模式。 5、下肢及骨盆(踝背屈与外翻) 远近端关键点:利用远端关键点的控制缓解张力,而近端关键点的控制指在脊髓水平产生较大的抑制,因此比控制肢体的远端关键点有更强的缓解张力的作用,近端与远端相结合,手法缓慢,轻柔, 逐渐减少对关键点的控制,最终重获正常的运动模式。 Bobath疗法在偏瘫中的应用 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与治疗计划 恢复阶段患者主要问题训练目标训练计划

姿态控制系统

第一章航天器控制的基本概念1.轨道控制 a.轨道确定(导航) 研究如何确定航天器的位置和速度b. 轨道控制(制导) 根据位置、速度、飞行最终目标,对质心施以控制力,以改变运动轨迹的技术轨道机动、轨道保持轨道交会、再入返回控制2.姿态控制a.姿态确定研究航天器相对于某个基准的确定姿态方法;可以是惯性基准或其他基准,如地球;采用姿态敏感器和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确定精度取决于数据处理方法和敏感器精度。b. 姿态控制在规定或预定方向(参考方向)上定向的过程;姿态稳定是指使姿态保持在指定方向;姿态机动是指航天器从一个姿态过渡到另一个姿态的再定向过程。3.姿态稳定 a.特点长期而持续的所需控制力矩较小b.种类定向粗对准精对准4. 姿态机动a.特点短暂过程所需控制力矩较大b.种类再定向捕获跟踪和搜索4. 姿态控制与轨道控制的关系为实现轨道控制,航天器姿态必须符合要求;在某些具体情况或某些飞行过程中,可把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分开考虑;某些应用任务对航天器轨道没有严格要求,而对航天器姿态确有要求;例如:空间环境探测卫星绕地球的运行往往不需要轨道控制,卫星在开普勒轨道上运行就能满足对环境探测的要求。5.姿态控制系统分类 a.根据姿态稳定方式三轴稳定.保持航天器本体三条正交轴线在某一参考空间的方向自旋稳定.绕自旋轴旋转,依靠旋转动量矩在惯性空间的指向b.根据力来源被动控制.不需消耗星上能源,如重力梯度力矩、磁力矩等主动控制.星上自主控制、星-地大回路控制,消耗电能和工质6.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可靠性控制性能a.动量、稳定性b.稳态精度c.动态响应控制系统质量和能源需求附带要求a.经济性b.坚固性c.生产可能性7.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任务a.了解任务参数任务类型、质量、结构、轨道几何参数、任务寿命、精度、机动要求b.推导出控制系统质量和能源需求可靠性及寿命动量要求力矩要求:大小、频率、杠臂限制动态响应精度 能源要求c.具体设计 第二章姿态运动学与动力学1.方向余弦阵的性质及特点方向余弦阵只有三个独立参数方向余弦阵是正交矩阵AA T=E方向余弦阵的行列式为1|A|=1方向余弦阵可作为坐标变换矩阵V a=A Vb相继姿态运动的方向余弦阵具有中间脚标的吸收性质。缺点:不直观,缺乏明显的几何图象概念,使用不方便2.用EulerEuler轴/角描述姿态的理论依据Euler定理:刚体绕固定点的任一位移,可由绕通过此点的某一轴转过一个角度得到。姿态描述可用转轴e和绕此轴的转角φ来描述两个坐标系间的相对姿态。Euler轴/角的形式及特点形式转轴e在参考坐标系中的三个方向余弦(ex, ey, ez)转角φ优点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直观,易于理解;是四元素、Rodrigues参数等其它姿态描述方法的基础。缺点仍具有一个约束条件,不是姿态描述的最小实现;与姿态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常用Euler角3-1-3 ψ, θ, ?自旋卫星绕oZ轴旋转, Rz(ψ)绕oX'轴旋转, Rx(θ)绕oZ"轴旋转Rz(?)3-1-2 ψ, ?, θ三轴稳定卫星绕oZ轴旋转, Rz(ψ)绕oX'轴旋转, Rx(?)绕oY"轴旋转,Ry(θ) 在轨道坐标系内ψ为偏航角?为滚动角θ为俯仰角。3. Euler角的特点优点几何意义直观、明显小角度线性化方便在某些情况下,可直接测量缺点包含三角函数,计算效率低运动学方程有奇点4. 四元数特点与方向余弦阵相比,四元素只包含4个变量和1个约束与Euler轴/角相比,四元素姿态矩阵不含三角函数四元素可看作姿态机动参数。缺点:四元数仍存在一个约束条件,不是姿态描述的最小实现。5.Rodrigues参数的优缺点优点姿态描述的最小实现;简单、直观,计算效率高;由其描述的运动学方程结构简洁,无多余约束。缺点当φ→±180°时,x→±∞,不能有效描述姿态;当φ远小于180°时,才能有效描述姿态。6.重力梯度力矩的性质重力梯度力矩与主惯量差成正比重力梯度力矩与轨道角速度的平方成反比重力梯度力矩与姿态偏差角(小角度假设下)成正比当Izz<1000Km),占优势的是太阳辐射力矩;当轨道降至700Km时,太阳辐射力矩与气动力矩是同数量级的;在中高轨道(1000Km左右),重力梯度力矩、磁力矩较大。第三章自旋航天器姿态确定与控制1.如何测量自旋姿态测量工具:姿态敏感器。姿态信息测量: 不能直接测出自旋姿态只能观测到空间中某些参考体相对卫星的方向测量自旋轴与参考体方向之夹角夹角也不是直接得到的,只能测得与夹角相关的信息。姿态确定参考天体在赤道惯性系中的方向可以精确确定根据夹角和参考天体的方向,确定姿态。2.自旋航天器的原理。利用绕自旋轴旋转的陀螺定轴性,实现自旋轴在惯性空间固定自旋轴一般与轨道平面垂直。自旋航天器的特点: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当受到恒定干扰力矩时,自旋轴以等速漂移,而不是加速漂移可减小推力偏心的影响,静止轨道卫星在远地点点火时通常用自旋稳定。控制系统不需频繁工作,可以采用星-地大回路的工作方式。3.自旋运动稳定条件。a.如果令ωy、ωz是Lyapunov稳定的,必须令Ω2>0;b.Ix>Iy,且Ix>Iz,即星体绕最大惯量轴旋转;c.I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