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变色颜料,热敏变色材料-介绍

热敏变色颜料,热敏变色材料-介绍
热敏变色颜料,热敏变色材料-介绍

感温变色粉简介

感温变色材料:均为世界级原料,是一种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材料。

感温变色粉别名

感温变色粉又叫:温度变色粉,热敏变色粉,遇温变色粉,温变粉等。

感温变色材料详细介绍

感温粉主要用途

陶瓷马克杯、印刷、纺织印染、塑料射出、塑料押出、各种礼赠品、广告宣传品、儿童玩具、热转印贴纸、印花产品等。

温变衣服

产品描述

一、原理

是微胶囊包裹着隐形材料、色形成剂及控温剂,籍由不同的控温因子材料选择,可制作成不同温度区间的变色的色料。

二、产品描述

A、变色原则:低温有色而高温无色。

B、可提供的产品范围:-15°C~70°C。温度,可自行调整。

C、基本颜色:各温度可提供15色(70℃仅提供黑色及深蓝色)各色可相互混合,亦可添加其他色料调色。

使用说明

A、产品形态及适用:水乳液主要适用于水性的油墨涂料、微胶囊粉主要适用于油性的油墨涂料、色母粒主要适用于塑胶的射出、押出。

B、感温微胶囊粉(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其粒径为3—10um具有很好的耐溶剂性和分散性,适合用于油墨、涂料及塑胶(可以混入和PE、PP、PS、PV

C、PVA、PET、Nylon一起射出、押出0.5% w/w-0.7% w/w)的射出、押出。,耐温温度最高为230度.

C、感温水乳液:其平均粒径为3—10um,是一种含有微胶囊的水性分散剂,适用于水性的油墨及涂料。储存期间有凝集分层属正常现象。

D、感温色母粒:是含有12-18%的微胶囊材料,不同色系的微胶囊材料色彩强度不同,用于塑胶的射出、押出产品使用比例需要自行调整。分散使用容易,可以直接用于塑胶射出及押出。

E、感温变色油墨:主要适用于印刷、陶瓷、纺织等。

1、干燥方式:(自干、烤干、UV固化),使用时可用相应的稀释剂稀释。(也可定制水性油墨,并用水稀释)印刷背景建议使用白色或浅白色系,可提高颜色变化的差异度。

2、网版选择:网目大小选择在150目~200目之间。

3、适用底材:丝印\胶印\转印\移印\喷涂等,(纸张\布料\金属\玻璃\陶瓷\塑料)。

注意事项:

储存:感温变色油墨应密封储存于密闭、干燥、阴暗处,避免阳光直射。

毒性与安全性:感温变色油墨对皮肤用呼吸道有轻微刺激性,搬运时应密闭,印刷操作时的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油墨完全干燥后,不会有任何异味或刺激性,符合安全玩具和食品包装规格基准。

感温油墨

注意事项

A、材质底色为浅色和透明色较佳(参考色卡)。建议底色颜料为感温粉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底色染料为感温粉的五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

B、在塑胶射出、押出时材质不能太硬,有两大原则:MI值大于25(越大越好),

弯曲弹性系数小于17000(越小越好)。

C、用于塑胶射出、押出时,最好加入光定安剂、抗氧化剂和滑剂等助剂,以增加感温粉的抗热性、抗氧化性和分散性。

D、基材选择心PH质5—7的材质最为适用。

E、注塑和挤出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塑料中不应再同时使用其它填充料或普通颜料(例如:钛白粉,碳酸钙,硫酸钡,碳黑等),否则将会屏蔽变色效果。

F、浇铸、模压、固化成型中使用变色颜料时应先将变色颜料加入不饱和聚脂、有机玻璃或尼龙单体内内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再加入引发剂或固化剂开始聚合或交联反应。因为在予聚后体系粘度急剧升高,此时加入变色颜料会使大量颜料颗粒包裹在一起,难于分散均匀。另外,此时的搅拌操作也会使体系中残留大量气泡。

G、慎重选择交联剂或固化剂:在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固化过程中,其内部有时会产生强大的收缩应力,导致变色颜料微胶囊外壳破裂,其它化学物质进入颜料内部使其失去变色性能。这种情况在环氧树脂固化厚度大于0.2毫米并且使用多胺类固化剂时经常会发生。

H、不能使用密炼机、捏和机、高速分散机,双螺杆挤出机等高剪切设备进行塑料粒子与变色颜料的预混合。这些设备会严重破坏变色颜料表面的保护层,使其失去变色性能。另外,在制备色母料时应避免变色颜料经受反复的挤出造粒操作。

I、在PVC树脂的配方中应避免使用含磷的稳定剂和增塑剂,否则会使变色注塑制品在消色状态时产生严重的残留色。

温变注塑产品

储存方法

保存及期限:需储存于干燥及阴凉处,室温及不受UV光/阳光环境下,产品的保存期限为2年。

可逆感温变色颜料本身是一个不稳定体系(稳定就难于变化),所以其耐光,耐热,耐老化等性能远不及普通颜料,在使用中应加以注意。

1、耐光性: 感温变色颜料的耐光性较差,在强烈阳光下暴晒下会很快褪色失效,因此其只适合在室内使用。应避免强烈阳光和紫外灯光的照射,这样有利于延长变色颜料的使用寿命。

2、耐热性:加工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最高不要超过230℃,并尽量减少物料的受热时间(高温,长时间加热将损害颜料的变色性能)。感温变色颜料在短时间内可耐230℃高温(10分钟左右),可应用于注塑和高温固化。但变色颜料在发色状态和

消色状态时的热稳定性不同,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另外当温度高于80℃时,构成变色体系的有机物也会开始降解。因此变色颜料应避免长期在高于75℃温度下工作。

热致变色油墨又称温变油墨

热敏油墨 热致变色油墨又称温变油墨、示温油墨、热敏油墨。它可以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迅速改变颜色,从而使被着色物体具有动态变化的色彩效果。 热敏(温变)油墨的变色原理:热敏(温变)油墨是指在温度变化(升温或降温)时,所印刷的图文信息能够根据不同的温度而表现出不同颜色效果的油墨。 热敏油墨的主要组分是变色颜料、填料和连结料。其变色功能主要取决于变色颜料,颜料加热前后出现的颜色变化截然不同,并以此作为判断票证真伪的依据。 众所周知,颜料受热发生颜色变化的品种不胜枚举,但作为热敏油墨的颜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对热作用要敏感,在常温下有固定明显的颜色,且达到预定温度时变色迅速; 2 )有明显的变色界限,即变色温度区间要窄,变色前后色差 要大; 3 )受外界环境影响要小,在光照、潮湿气候条件下性能稳定,不分解、不退色; 4)印刷性能好,如颜色、着色力、迅速干燥能力、遮盖力、耐光、耐热、耐酸、耐碱、不渗印等; 5)检验方便,对于热致变色防伪标识,检验时需要热源,常见的有

打火机、火柴、手温、摩擦等,因而变色温度要选择合适。 热敏性油墨的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液晶和白染料性热敏油墨。热敏性油墨比较常用的是液晶型的,目前液晶被应用在很多产品上,包括鱼缸里的温度计、压力测试计、体温计。但是液晶型的油墨生产很难控制,而且还要求很高的专业操手。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一种热敏性油墨—白染料性热敏油墨。白染料性热敏油墨由于改变油墨颜色的方式很独特,它们的应用也很广泛,其中有安全印刷,新型图文标签、产品商标、专用广告以及纺织品。另外它还有很多别的用途,例如用在一些特殊功能印刷上。当糖浆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糖浆的标签就会有特殊的变化。白染料性热敏油墨在正常温度下,它显现的是一种颜色,当被加热以后,它就会变成无色。3~6 ℃改变就会产生一个颜色变化,这样白染料就适合了一些新的项目以及不要求显示精确温度变化数据的产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液晶热敏性油墨而不是白染料性油墨被应用在温度计生产中。一些产品用白染料热敏性油墨印刷会从一个颜色变到另外一种颜色,而不是从有色过渡到无色,通常通过一个由白染料性油墨和不变色的油墨组分组成的油墨就可以达到这 个要求。例如,油墨制造商通过把一个蓝色白染料性油墨加入到黄色油墨中就可以得到绿色油墨。在正常状态下,印刷油墨的表层是绿色的,而当加热时,它就变为黄色了,白染料组分则变成无色了。白染料油墨可以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改变颜色,从-25~66 ℃,而且它呈现颜色的范围也很广泛。 从热力学角度,可将热敏(温变)油墨分为不可逆和可逆2 类。

变色材料的技术普及文章2009-17什么是变色材料很多人都发出

变色材料的技术普及文章 2009-3-17 什么是变色材料?很多人都发出这样的疑问,变色材料就是会变色吗?天啊!太不可思意了,怎么变色的?这些惊讶和疑问没天都在发生。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整理和归纳下什么是变色材料,变色材料都有那些种类和特点: 变色材料是指随着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变色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仪器的热敏记录材料、示温材料、自显照相材料等。变色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也很多,如在光信息存储、非线性光学材料、军事伪装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为了满足现代人们追求新、奇、特的审美观念,腾达印花涂料开始将变色材料用于日常生活的服装、服饰纺织品中,使服装、服饰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特殊的色彩变化,让人耳目一新;军事上利用这种色彩变化制造“变色龙”作训服,使之与环境背景色彩相吻合,达到伪装的目的。 1变色材料的分类 1)光(敏)变色材料、 2)热(敏)变色材料、 3)电变色材料、 4)湿(敏)变色材料, 5)压敏变色材料、 6)溶剂致变色材料等, 1.1光(敏)变色材料 早在19世纪9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某些固体和液体化合物具有光致变色的性能。光变色(photochromic)指在不同的光波诱导下,物种A向其异构体B转化而出现的变色的过程。物种A和B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和能级结构。撤去光源或者改换另一种光源,B再转化成A,颜色又回到初始色泽。这是因为,化合物A在外部光源hγ的刺激下,分子结构或电子能级发生变化,形成了吸收光谱不同于A的化合物B,发生颜色的改变;而B在另一种光源hγ'或热作用下,又返回化合物A,颜色又回到初始色泽。由于两种物质间的吸收光谱发生了变化,当该变化处于可见光区域时,就会产生发色与消色或一种颜色转变成另一种颜色的可逆变化,即光变色现象。 有机光变色材料种类繁多,反应机理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 ①键的断裂,如螺吡喃、螺噁嗪等;

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纺织上的应用研究

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纺织上的应用研究热致变色纺织品是一种可随外界温度变化呈现不同颜色的新型功能性纺织品。它的出现,符合现代人追求时尚、渴望创新的个性化需求。 论文以制备性能优异的可逆热致变色纺织品为目的,首先分析了三组分有机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变色机理,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每种组分对复配物变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三组分间的最佳配比,并使用原位聚合法对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覆处理。通过讨论不同工艺对微胶囊包覆效果的影响,确定变色微胶囊最佳合成工艺,并通过浸轧法和涂层法实现了纯棉机织物的可逆变色。 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于以结晶紫内酯或热敏红为隐色剂,双酚A 为显色剂,十四醇为溶剂的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隐色剂、显色剂、溶剂三者间的最佳配比为1:3:65,变色温度区间为25.8-31.5℃;以十六醇为溶剂时,三组分间的最佳配比为1:4:65,变色温度区间为36.7-43.5℃;以十四醇与十六醇二元混合体系为溶剂,制备出变色温度在20.6-43.1℃之间的系列变色复配物。(2)按照最佳配比制备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为芯材,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为壁材,XP为乳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变色微胶囊。 讨论了乳化时间、乳化速度、反应pH、芯壁比对微胶囊包覆效果、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实验确定变色微胶囊的最佳合成工艺是:乳化速度为10000r/min,乳化时间为10min,反应pH为4.0,芯壁比为3:2,反应时间为2.5h,制备的微胶囊液加入分散剂NNO后再用超声波分散处理。 (3)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的包覆情况和外观形态进行研究,应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分析,利用DSC和分光色差仪对微胶囊的热学性能和变色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粒径

热敏变色颜料,热敏变色材料-介绍

感温变色粉简介 感温变色材料:均为世界级原料,是一种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材料。 感温变色粉别名 感温变色粉又叫:温度变色粉,热敏变色粉,遇温变色粉,温变粉等。 感温变色材料详细介绍 感温粉主要用途 陶瓷马克杯、印刷、纺织印染、塑料射出、塑料押出、各种礼赠品、广告宣传品、儿童玩具、热转印贴纸、印花产品等。 温变衣服 产品描述 一、原理 是微胶囊包裹着隐形材料、色形成剂及控温剂,籍由不同的控温因子材料选择,可制作成不同温度区间的变色的色料。 二、产品描述 A、变色原则:低温有色而高温无色。 B、可提供的产品范围:-15°C~70°C。温度,可自行调整。 C、基本颜色:各温度可提供15色(70℃仅提供黑色及深蓝色)各色可相互混合,亦可添加其他色料调色。 使用说明 A、产品形态及适用:水乳液主要适用于水性的油墨涂料、微胶囊粉主要适用于油性的油墨涂料、色母粒主要适用于塑胶的射出、押出。 B、感温微胶囊粉(俗称:温变颜料,感温粉或温变粉):其粒径为3—10um具有很好的耐溶剂性和分散性,适合用于油墨、涂料及塑胶(可以混入和PE、PP、PS、PV C、PVA、PET、Nylon一起射出、押出0.5% w/w-0.7% w/w)的射出、押出。,耐温温度最高为230度.

C、感温水乳液:其平均粒径为3—10um,是一种含有微胶囊的水性分散剂,适用于水性的油墨及涂料。储存期间有凝集分层属正常现象。 D、感温色母粒:是含有12-18%的微胶囊材料,不同色系的微胶囊材料色彩强度不同,用于塑胶的射出、押出产品使用比例需要自行调整。分散使用容易,可以直接用于塑胶射出及押出。 E、感温变色油墨:主要适用于印刷、陶瓷、纺织等。 1、干燥方式:(自干、烤干、UV固化),使用时可用相应的稀释剂稀释。(也可定制水性油墨,并用水稀释)印刷背景建议使用白色或浅白色系,可提高颜色变化的差异度。 2、网版选择:网目大小选择在150目~200目之间。 3、适用底材:丝印\胶印\转印\移印\喷涂等,(纸张\布料\金属\玻璃\陶瓷\塑料)。 注意事项: 储存:感温变色油墨应密封储存于密闭、干燥、阴暗处,避免阳光直射。 毒性与安全性:感温变色油墨对皮肤用呼吸道有轻微刺激性,搬运时应密闭,印刷操作时的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油墨完全干燥后,不会有任何异味或刺激性,符合安全玩具和食品包装规格基准。 感温油墨 注意事项 A、材质底色为浅色和透明色较佳(参考色卡)。建议底色颜料为感温粉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底色染料为感温粉的五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 B、在塑胶射出、押出时材质不能太硬,有两大原则:MI值大于25(越大越好),

隐色染料的光谱特性及应用研究

隐色染料的光谱特性及应用研究 【摘要】:隐色染料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功能材料,具有压热敏发色的性质,主要用于工程图纸、发票、传真打印等领域。荧烷染料是最重要的一类隐色染料,特点是发色灵敏、色调齐全、稳定性好,是隐色染料的主流品种。近年来,荧烷染料在生化分析、发光探针、基因测序和蛋白组学等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本论文分成四个部分,共七章。论文的第一部分,也是第一章,简述了隐色染料的概念、分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荧烷染料的结构性质及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同时对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做了概括。论文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研究了隐色染料的显色反应、溶剂对其光谱性质的影响,探索隐色染料的应用性能及作为荧光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拓展应用。在论文的第二章中,采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隐色染料ODB-1、KODB-2、B-15、CK-5、CK-16、CVL-S与酸或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并采用红外、核磁和熔点仪对化合物显色反应前后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测定。本章为隐色染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论文的第三章,由于隐色染料分子具有A-π-D结构,可以发生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程,并对溶剂的极性较为敏感,分别用极性参数ET(30)和△f研究了溶剂对三种隐色染料ODB-1、CK-5、CK-37的光谱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溶液极性增加,染料的最大发射波长红移,Stokes位移增加,且染料的荧光可以被强极性溶剂猝灭。因此,隐色染料可以作为敏感的荧光探针用

于检测体系微环境的变化,应用在生物分析中,拓展了隐色染料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在论文的第四章,采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法对隐色染料ODB-1、CK-37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靶分子,研究染料ODB-1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染料ODB-1具有很强的猝灭HSA的固有荧光能力,且该过程属于静态猝灭;疏水作用在染料与HSA的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染料ODB-1与HSA在不同温度下均形成1:1的配合物;染料可与HSA的IIA区的色氨酸残基形成堆积结构。论文的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章)主要研究了隐色染料在书写印刷领域的应用性能。将染料用于配制可褪色教学白板笔墨水;以经选择的该类染料为着色剂,以水溶性高分子为载体,制备出可褪色水性油墨。在论文的第五章,将隐色染料的显色体作为着色剂进行筛选,采用均匀正交实验法配制了红、蓝两色可擦白板笔墨水,并研制了擦剂。书写墨水着色剂分别如下:红色用CK-16;蓝色用CK-7或CVL-S。这部分工作开拓了隐色染料新的应用领域。在论文的第六章,以隐色染料ODB-2、CK-16、CK-37、CVL-S的显色体为主要着色剂,将隐色染料用于合成可褪色水性油墨,并测试了油墨的印刷效果及褪色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油墨印刷效果良好,并具有常温常压下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时迅速褪色的能力。这部分研究拓展了隐色染料的应用领域。第四部分(第七章)总结全文,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关键词】:隐色染料荧烷荧光探针人血清白蛋白油墨

可逆感温材料在电力设备发热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可逆感温材料在电力设备发热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4T09:35:28.0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5期作者:韩建伟邵俊人[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可逆温感变色材料作为一类,可根据不同温度呈现不同的颜色,能够直观的反应物体的温度。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云南昆明 650300)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可逆温感变色材料作为一类,可根据不同温度呈现不同的颜色,能够直观的反应物体的温度。电力设备发热检测是运维人员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文通过分析可逆温感变色材料的特性和电力设备发热机理,探索研究将可逆温感材料与绝缘材料融合,应用于电力设备发热监测中,将设备发热情况直接反馈至颜色的变化,提高人员工作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推动了电力行业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可逆感温材料;电力设备;发热 每一次创新,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撑,新材料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电力行业作为保证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但是在技术手段上不断在创新发展,尤其在监控手段方面。科学、合理的将化工新材料应用在电力设备的制造、监测中,可不断提升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运维人员不必要的重复或体力劳动,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 1 可逆感温材料 感温变色颜料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微胶囊。 可逆感温变色材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机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这种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和“无色→有色”状态的颜色变化。 热敏变色颜料的变色温度可以根据需求在一定范围内设定,包含十几中基本色,使得在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颜料之间可以互配合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一般分为热消色型和热发色型。 图1 热消色型色~温关系曲线 2 电力设备发热 设备发热是导致电力系统日常无法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原因之一,主要包括设备因素和人员因素两个方面: 2.1 设备因素 1)自身损耗。变电站运行中的电气一次设备因电流、电压等影响,将产生3种热故障,如电阻损耗发热、介质损耗发热、铁损耗发热。 2)回路故障。因金属导体具备相应的电阻,对电阻产生极大影响的因素主要包含电阻率、平均温度系数及熔点。增加电流与电阻的情况下,导体热量也会随之增加,超负荷运行极易出现熔化甚至熔断问题。 3)外部故障。在自然环境长期暴露的各类电气裸接头由于接触不良将导致过热故障。 4)绝缘介质故障。绝缘介质劣化,增加接触电阻,导致设备接头严重发热。 2.2 人员因素 1)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引线、接头等位置检查不到位或螺栓养护不当,导致接头的接触面未有效连接,接触电阻过大。 2)设备测温时,未有效检测到真实数据,导致不断恶化。 3 应用分析 可逆感温材料采用在一定温度界限要求下开始变色的感温变色微胶囊及颜料与高分子聚合物混合后进行注塑、挤出、模压、喷涂等的成型工艺制造的产品。根据电力设备不同的场合及场景需要,选择相应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造成不同的管状、带状、卡箍、薄膜、涂料等各种形态、形状的产品安装在需要的部件上进行温变指示。 本次试验采用两种尺寸模型,以验证在电力系统中可显示设备发热情况。

感温变色色母

深圳市变色科技有限公司感温变色色母详细介绍: 感温变色色母 一、可逆感温变色色母的变色原理: 感温变色色母是一种随温度上升或下降而反复改变颜色的母粒。 二、感温变色色母的基本色与变色温度: 目前生产的变色温度有:18℃、22℃、31℃、33℃、45℃、65℃,其它变色温度需定制。 本公司生产的可逆感温变色色母在显色状态有以下15个基本色: 1、感温变色色母之间的互配和拼色: 因为可逆感温变色色母在隐色状态时是无色的,这使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不同系列的变色色母之间可以互配和拼色,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变色效果。 2-1、感温变色色母之间的互配: 将基本色之间按一定比例互配,可以获得许多过渡色无色的变色效果。 例如: 2-2、感温变色色母与普通色母之间拼色: 可以获得色A 色B 的变色效果。 例如:

三、热敏变色色母的类型: 1、热消色型(R系列): 在低温时为有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色从有色变为无色。它的变色温度可根据用户需要在-20~80℃范围内设定:。R系列变色颜料的品种最多,色谱齐全,是最常用的 变色颜料系列。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 1. R系列色~温关系曲线图 2. F系列色~温关系曲线2、热发色型(F系列): 其色~温特性与R系列正相反。在低温时为无色状态,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颜料从无色 变为有色。它的发色温度区间为:60~65℃。其色~温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四、感温变色色母的变色温度 1、感温变色温度 实际上,感温变色色母的变色温度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区间,也就是从变色 开始至变色结束所包含的温度范围(T0~T1)。这个温度区间的宽度一般为4~6℃,有些变色 精度较高的品种(窄区间品种,以“N”表示)其变色温度区间较窄,只有2~3℃。 通常,我们将等速升温过程中,变色基本完成时所对应的温度 T1 定义为该感温变色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