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异步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第四章异步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第四章异步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第四章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4-1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功率的经济当量

§4-2 电动机无功补偿的分类

§4-3电动机就地补偿的技术经济效益

§4-4绕线型感应电动机的转子进相器

§4-1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功率的经济当量

工矿企业消耗的无功功率异步电动机约占70%。不少电动机负载率很低,经常处在轻载或空载运行,功率因数普遍不高。负载率愈低,则功率因数愈低,无功功率相对于有功功率的百分比更为显著地浪费电能。因此对于异步电动机采用就地无功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减少运行费用以及提高电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网中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关系到供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和电压波动,而且关系到节约用电和整个供电区域的供电质量。但在实际电力系统中异步电动机作为传统的主要负荷使电网产生感性无功电流,这些无功电流都导致电网中产生大量的无功功率。在无功功率传递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有功功率率,由于安装了无功补偿容量,减少了无功功率传输而降低的有功功率损耗值与无功功率减少值的比值,即输送的无功功率减少1 kvar(或增加1 kvar 无功补偿容量)时所减少的有功功率损耗值就是无功功率的经济当量。

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值为:

安装无功补偿容量Q bch 后,有功功率损耗值为:

减少的有功功率损耗为:

无功补偿的经济当量为:

其中C y 为无功功率通过线路时引起的有功功率损耗的单位损耗值;Q bch /Q 为无功功率的相对降低值,称为补偿度。

当补偿度很低,即Q bch <

当补偿容量很大,即Q bch >>Q 时, C bch =C y

说明补偿容量越大,对减小有功损耗的作用越小,并非补偿容量越大越经济。补偿容量的大小需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232232222332210101010L LP LQ

S R P Q P R U U P Q R R U U P P ----?+==?=?+?=+22

'

3322()1010bch L Q Q P P R R U U ---=?+?'32(2)10bch bch L L Q Q Q P P P R U --?=-=?32232(2)10(2)10(2)(2)bch L bch bch bch LQ bch bch y Q Q P C R Q U Q QQ R QU P Q Q C Q Q Q

---?==?-=?=-=-

§4-2 电动机无功补偿的分类

就无功补偿原则方案来讲,电动机的无功补偿属于末端补偿,通常又称为就地补偿。从安装位置和被补偿电动机参数的角度来讲,其又可分为单机就地补偿和分散(组)就地补偿。单台电动机就地补偿,是将补偿电容器安装在电动机附近,且单一给该台电动机进行无功补偿。分散(组)就地补偿,是将补偿电容器安装在多台电动机组附近,对多台电动机进行无功补偿,如接在车间动力箱出线侧母线上。这里讲的分散(组)是相对于总配电房的集中补偿而言。对不需要频繁操作的电容器可用空气断路器操作,而对于需要经常操作的并联电容器,可用专用交流接触器操作。单机就地补偿主要适合用于年运行时间较长的电动机。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等各种因素,不可一概而论,而应和分散(组)补偿及集中补偿的其他方式相配合,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采用电容器补偿电动机无功功率,以中小型电动机为主要对象。考虑到节能(节约)的实际效益,对年利用小时数很小的,经常停用的中小型电动机一般不采用就地补偿方式。另外,为了降低补偿技术的复杂性,对高速电动机,经常反复开停的、点动、堵转电动机(电梯及吊车用电动机)、双向转动或反接制动的电动机以及高压大容量电动机,也都不考虑采用就地补偿。

对于绕线型感应电动机可以采用转子进相器补偿,或者进行同步

化改造。也可以采用电容器就地补偿方式。

§4-3电动机就地补偿的技术经济效益

1.最佳电容器安装容量

在已安装kvar容量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基础上,增加1 kvar容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恰好等于增加这1 kvar容量的成本,则原已安装的kvar容量就是最佳容量。

2.按被补偿电动机空载电流计算补偿容量

先按异步电动机空载电流占额定电流的百分数值计算空载电流,再按空载电流计算补偿容量。

针对不同的机械负荷、容量、不同的工作制式,补偿容量往往是不一样的,如长期稳定运行的风机类负荷的电动机补偿容量计算公式

式中0.95—修正系数;

Kdu一电动机端电压正常变化系数,取值为0.81-1;

KD为电源频率变化系数,取值为0.98-1.02。

如电动机容量在7.35 kW 以下时补偿容量计算公式

Q >0.68Pn

电动机容量大于7.35 kW 时补偿容量计算公式

对于频繁起停的电动机,补偿容量计算比较复杂。一般以测试统

计为准,也有采用动态补偿方式的案例。

总之,就地补偿应全面掌握电动机的铭牌参数、负荷性质、负载水平、运行操作情况及安装位置,选择出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对求得的初步容量进行技术分析,对照并联电容器规格.再确定最终安装容量。

3.电动机无功补偿必须注意的技术问题

1 、防止产生自励磁

为防止被补偿电动机产生自励磁的情况发生,就地补偿的电容器容量选用应尽量不过补。

2 、防止产生谐振

在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上.应该防止RLC电路发生谐振。一般可以用调整电容器容量的办法避免谐振发生。为进一步避免进行无功补偿时发生并联谐振。在电容器组接入电网时,应校核产生并联谐振条件的临界容量。加装串联电抗器亦可防止谐振产生。

3、防止过电压

电动机采用无功就地补偿后,将会引起电容器安装处的电压升高,当补偿容量过大时,电网电压升高较多,甚至达到不能允许的程度。国家标准规定,并联电容器工频长期过电压值最多不超过1.1倍额定电压。

4 、防止维持电压时间过长

对于需自动投切的电动机,或可逆运行的电动机,从正转状态到反转

状态的过渡时间内,电容器的端电压必须降到额定峰值(初始值)电压的10%以下,否则由于自励磁的增加,电动机的端电压将升高到不能允许的程度。当采用自动投切时,投、切时间间隔的时限t应大于或等于电容放电时间。

5、限制投切涌流。

§4-4绕线型感应电动机的转子进相器

一、概述

一种是带整流子的旋转式进相器,一种是智能化转子静止进相器,两者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但后者是用于取代前者感应式旋转进相器的新型进相装置。它克服了旋转进相器“整流子”结构特别怕尘埃、使用寿命短、维修频繁、费用高、规格少、难以与电动机达到最佳匹配等缺点,是一种用于提高大中型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功率因数的新型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它可使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提高到接近于1,使电机定子电流减少20%左右。其性能优于传统的电容补偿和旋转式进相器。

电机定子侧并联电容器补偿,只是在电机之外的电网上对电机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无法改善电机本身的运行状态。而在电机转子侧串接进相器进相之后,电机定子侧的电流可大幅度下降,功率因数显著提高,电机温升降低,效率和过载能力也相应提高。因此进相器补偿与电机定子侧并联电容器就地补偿有本质的区别。

静止式进相器是九十年代机电一体化的产物,采用交流变频和微

机控制技术开发而成,具有参数调节容易,不怕尘埃,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费用低,没有转动的部件,没有换向器,不会产生火花,不怕灰尘,而且带有自诊断和自修复等智能化技术,安全可靠等特点。还具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能适用于恶劣环境等一系列优点。可适配所有高低压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适用于水泥、冶金、轧钢、造纸、制药、化工、矿山等行业,能显著降低电动机和电力线路上损耗,节约电能,改善电网供电质量,降低电动机温升,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工作原理

本装置的接线如图1:

图1:智能化静止进相器系统图

智能化静止进相器通过检测电机转子回路电流的变化,经过控制器的智能化处理,能自动跟踪电机转速的变化,控制变频器把50Hz的交流市电转变成与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电流频率相同的电势EF,施加

到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上,以改变电机的转子和定子电流的相位。使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cos 明显提高(如图2所示),从电网吸取的无功功率大大减少,定子电流大幅度降低。

a.不接进相器

b.接入进相器

图2:异步电动机电流相量图

三、补偿特性

智能化静止进相器的补偿特性如图3示:

随着补偿电压的逐步升高,定子侧的无功功率逐渐减小,功率因数逐步上升,定子电流逐渐减小。当补偿电压高到一定值后,定子侧的无功功率减小到接近于零,功率因数上升到近似于1,而电机的输出功率维持不变。

图3:智能化静止进相器补偿特性

四、技术特点

1、结构形式为无触点,参数容易调节,因而不怕灰尘,很容易与电动机达到最佳配合,克服了旋转式进相器的两大缺点;

2、能使电动机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降低定子电流15~20%左右,即能有效地减少电动机供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及电力损耗,节约有功功率;

3、采用交-交变频与微机控制技术真正做到无环流系统,使设备本身的能耗降低到最小;

4、采用智能化技术,能自动进相与自动退相,具有故障自动诊断与自动修复功能;

5、全部采用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维护费用极低;

6、采用的接线方式可以保证安装与调试或者维护过程中不会影响到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

五、应用示例(缺)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无功补偿装置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分为固定电容器组、分组投切电容器组、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SVC和SVG。下面介绍下各种补偿装置的特点。 1)固定电容器组。其特点是价格便宜,运行方式简单,投切间隔时间长。但它对于补偿变化的无功功率效果不好,因为它只能选择全部无功补偿投入或全部无功补偿切出,从而可能造成从补偿不足直接补偿到过补偿,且投切间隔时间长无法满足对电压稳定的要求。而由于光照强度是不停变化的,利用光伏发电的光伏场发出的电能也跟着光伏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固定电容器组不适应光伏场的要求,不建议光伏项目中的无功补偿选用固定电容器组。 2)分组投切电容器组。分组投切电容器组和固定电容器组的区别主要是将电容器组分为几组,在需要时逐组投入或切出电容器。但它仍然存在投切间隔时间长的问题,且分的组数较少,一般为2~3组(分的组数多了,投资和占地太大),仍有过补偿的可能。因此分组投切电容器组适用于电力系统较坚强、对相应速度要求较低的场所。 3)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和固定电容器组的区别主要是在电容器组前加上了一台有载调压主变。根据公式Q=2πfCU2可知,电容器组产生的无功功率和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故调节电容器组端电压可以调节电容器组产生的无功功率。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的投切间隔时间大大缩短,由原来的几分钟缩短为几秒钟。且有载调压主变档位较多,一般为8~10档,每档的补偿无功功率不大,过补偿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分组投切电容器组适用于电力系统对光伏场要求一般的场所。

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第三章 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广东省唯美建筑陶瓷有限公司 刘建川 3.1 负荷曲线与计算负荷 负荷曲线(load curve )是指用于表达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函数曲线。在直角坐标糸中,纵坐标表示负荷(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值,横坐标表示对应的时间(一般以小时为单位) 日负荷曲线 年负荷曲线 年每日最大负荷曲线 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3.1.2 计算负荷 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一个假定负荷,其物理量含义是计算负荷所产生的恒定温升等于实际变化负荷所产生的最高温升。通常将以半小时平均负荷依据所绘制的负荷曲线上的“最大负荷”称为计算负荷,并把它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依据。 3.2 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的确定 3.2.1 用电设备的一作方式 (1)连续工作方式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连续运行,设备任何部份温升不超过最高允许值,负荷比较稳定。 (2)短时运行工作制 (3)断续工作制 用电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进行工作,其工作时间与停歇时间相互交替。取一个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称为暂载率,即 *100%%100%0 t t T t t ε==+ 暂载率亦称为负荷持续率或接电率。根据国家技术标准规定,重复短暂负荷下电气设备的额定工作周期为10min 。吊车电动机的标准暂载率为15%、25%、40%、60%四种,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为50%、65%、75%、100%,其中草药100%为自动焊机的暂载率。 3.2.2 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的计算 (1)长期工作和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 等于其铭牌一的额定功率,在实际的计算中,少量的短时工作制负荷可忽略不计。 (2)重复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 ○ 1吊车机组用电动机的设备容量统一换算到暂载率为ε=25%时的额定功 率,若不等于25%,要进行换算,公式为:2Pe Pn ==Pe 为换算到ε=25%时的电动机的设备容量 εN 为铭牌暂载率

无功补偿及功率因数知识

交流电在通过纯电阻的时候,电能都转成了热能,而在通过纯容性或者纯感性负载的时候,并不做功。也就是说没有消耗电能,即为无功功率。当然实际负载,不可能为纯容性负载或者纯感性负载,一般都是混合性负载,这样电流在通过它们的时候,就有部分电能不做功,就是无功功率,此时的功率因数小于1,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就要进行无功补偿。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电抗,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等容性设备以后,可以供给感性电抗消耗的部分无功功率小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无功功率。也即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输电线路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改善电网的运行条件。这种做法称为无功补偿。 配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有哪些? 无功补偿可以改善电压质量,提高功率因数,是电网采用的节能措施之一。配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为:在系统的部分变、配电所中,在各个用户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在高低压配电线路中分散安装并联电容机组;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和车间配电屏间安装并联电容器以及在单台电动机附近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集中或分散的就地补偿。 1、就地补偿 对于大型电机或者大功率用电设备宜装设就地补偿装置。就地补偿是最经济、最简单以及最见效的补偿方式。在就地补偿方式中,把电容器直接接在用电设备上,中间只加串熔断器保护,用电设备投入时电容器跟着一起投入,切除时一块切除,实现了最方便的无功自动补偿,切除时用电设备的线圈就是电容器的放电线圈。 2、分散补偿 当各用户终端距主变较远时,宜在供电末端装设分散补偿装置,结合用户端的低压补偿,可以使线损大大降低,同时可以兼顾提升末端电压的作用。 3、集中补偿 变电站内的无功补偿,主要是补偿主变对无功容量的需求,结合考虑供电压区内的无功潮流及配电线路和用户的无功补偿水平来确定无功补偿容量。35KV变电站一般按主变容量的10%-15%来确定;110KV变电站可按15%-20%来确定。 4、调容方式的选择 (1)长期变动的负荷 对于建站初期负荷较小,以后负荷逐渐增大的情况,组装设无载可调容电容器组。户外安装时可选用可调容集合式电容器;户内安装时可选用可调容柜式电容器装

第四章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doc

第四章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4-1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功率的经济当量 §4-2 电动机无功补偿的分类 §4-3电动机就地补偿的技术经济效益 §4-4绕线型感应电动机的转子进相器 §4-1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与无功功率的经济当量 工矿企业消耗的无功功率异步电动机约占70%。不少电动机负载率很低,经常处在轻载或空载运行,功率因数普遍不高。负载率愈低,则功率因数愈低,无功功率相对于有功功率的百分比更为显著地浪费电能。因此对于异步电动机采用就地无功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减少运行费用以及提高电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网中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关系到供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和电压波动,而且关系到节约用电和整个供电区域的供电质量。但在实际电力系统中异步电动机作为传统的主要负荷使电网产生感性无功电流,这些无功电流都导致电网中产生大量的无功功率。在无功功率传递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有功功率率,由于安装了无功补偿容量,减少了无功功率传输而降低的有功功率损耗值与无功功率减少值的比值,即输送的无功功率减少1 kvar(或增加1 kvar 无功补偿容量)时所减少的有功功率损耗值就是无功功率的经济当量。 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值为:

安装无功补偿容量Q bch 后,有功功率损耗值为: 减少的有功功率损耗为: 无功补偿的经济当量为: 其中C y 为无功功率通过线路时引起的有功功率损耗的单位损耗值;Q bch /Q 为无功功率的相对降低值,称为补偿度。 当补偿度很低,即Q bch <>Q 时, C bch =C y 说明补偿容量越大,对减小有功损耗的作用越小,并非补偿容量越大越经济。补偿容量的大小需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232232222332210101010L LP LQ S R P Q P R U U P Q R R U U P P ----?+==?=?+?=+22 ' 3322()1010bch L Q Q P P R R U U ---=?+?'32(2)10bch bch L L Q Q Q P P P R U --?=-=?32232(2)10(2)10(2)(2)bch L bch bch bch LQ bch bch y Q Q P C R Q U Q QQ R QU P Q Q C Q Q Q ---?==?-=?=-=-

无功补偿及电能计算

北极星主页 | 旧版 | 电力运营 | 电信运营 | 工业控制 | 电子技术 | 仪器仪表 | 大学院校 | 科研院所 | 协会学会新闻中心| 技术天地| 企业搜索| 产品中心| 商务信息| 人才招聘| 期刊媒体| 行业展会| 热点专题| 论坛| 博客| 高级搜索 帐号 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企业免费注册 能源工程 ENERGY ENGINEERING 2003年第1卷第1期 工矿企业无功补偿技术及其管理要求 方云翔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 313000)

摘要:分析了工矿企业采用无功补偿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无功补偿方式的确定及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并论述了加强无功补偿装置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无功补偿;技术管理;工矿企业 1 前言 供电部门在向用电单位(以下简称用户)输送的三相交流功率中,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部分。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热能、光能等那一部分功率叫有功功率,用户应按期向供电部门交纳所用有功电度的电费;无功功率为建立磁场而存在并未做功,所以供电部门不能向用户收取无功电度电费,但无功功率在输变电过程中要造成大量线路损耗和电压损失,占用输变电设备的容量,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因此,供电部门对输送给用户的无功功率实行限制,制订了功率因数标准,采用经济手段———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对用户进行考核。用户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标准,调整电费是正值,用户除了交纳正常电费之外,还要增加支付调整电费(功率因数罚款);用户功率因数高于考核标准,调整电费是负值,用户可以从正常电费中减去调整电费(功率因数奖励)。 用电设备如变压器、交流电动机、荧光灯电感式镇流器等均是电感性负荷,绝大多数用户的自然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标准,都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无功补偿来提高功率因数。安装移相电力电容器是广大用户无功补偿的首选方案。 2 无功补偿的经济意义 2.1 提高输变电设备的利用率 有功功率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功率因数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 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 电能占企业成本的5%~30%,有些企业占得更高。因此如何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保证电能质量,是企业节能提效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企业是用电动机作为机械的原动机,而电动机是感性负载,功率因数并不高,因此企业的能源消耗中无功能源消耗占了很大成份。尽可能的减少无功能量的消耗,是企业节能的头等大事。对于企业而言,供电损耗主要是电动机损耗、低压线路损耗、高压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后功率因数提高,线路电流会下降,这样线路损耗降低,变压器的有功损失也会降低。电动机损耗(即效率)是电动机本身固有的,目前Y系列的电动机的效率一般都在85%~95%。但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将影响整个电网的效率。用电系统装设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对于企业的降损节电、用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异步电动机所耗用的无功功率是由其空载时的无 功功率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功率增加值两部分所组成,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 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变压器消耗无功的主要成 份是它的空载无功功率,它和负载率的大小无关。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 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其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供电电压。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 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工厂的无功 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 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3.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⑴提高功率因数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由于有功功率:P=UI COSφ,当U和I为定值时,P∞COSφ,这就是说在电源 提供同样的视在功率UI情况下,有功功率P与功率因数COSφ的大小成正比。 我们知道,电源设备的容量都是根据额定电压UN和额定电流IN确定的,因 此其额定视在功率为SN=UN IN。它表示该设备允许输出的最大有功功率,换句话 说,假如负载COSφ=1,P=UN IN COSφ=UN IN=SN,此时电源的容量全部转换成有

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发表时间:2009-11-25T11:02:58.35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7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刘志军[导读] 功率因数是衡量企业供电系统电能利用程度及电气设备使用状况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刘志军(河南巩义中孚实业有限公司博奥分公司电气项目部)摘要:企业电力系统中感性负荷居多,它们增加了系统中的无功吸收,减少了系统容量的有效利用,我们可以利用电容器组来补偿系统的无 功吸收,提高功率因数,合理利用系统设备容量。关键词: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有功功率 0 引言 功率因数是衡量企业供电系统电能利用程度及电气设备使用状况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使用cosφ表示,我们可以用以下几项来介绍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企业的用电设备大部分都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的,比如:变压器、电焊机、电磁感应式电动机等等,它们都是靠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再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来实现的能量转换,这样,用电设备就必须从电网上吸收两种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做功,即前边提到得机械能或热能,这部分能量大部分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称为有功功率。另一部分能量用来产生交变磁场,它是变压器、电焊机或电感线圈形成能量转换和传输的介质,没有了磁场,就没有了传输能量的介质,从而使能量只能在电源或用电设备内部消耗,而不能对外传输,不能对外做功,这部分功率叫做无功功率。无功,顾名思义就是无用功,其实它并不是没有用,没有它,任何能量都只能自己消耗,不能传输,然而它确实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没有转换成其它能量,所以叫作无功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是电能运用所必须的,若有功功率不足,就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需要,会将电网电压拉低,系统发电机的转速变慢,发电频率降低,影响用电质量,威胁发电厂和各用电设备的安全。若无功功率不足,系统电压也会降低,电流将会升高,电机过流过热,会导致用电设备绝缘破坏,甚至烧毁。 2 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衡量企业供电系统电能利用程度及电气设备使用状况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使用cosφ表示。一个供电设备的供电容量通常是用视在功率表示,字面意思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功率,即表见功率,但不是真实功率,它的真实功率是由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乘积决定的。所以说功率因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供电指标,而视在功率是由有功功率的平方与无功功率的平方和,开跟号得到的。视在功率确定后,有功功率分量高就称为功率因数高,有功功率分量低就称为功率因数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是靠发电机发出的,然而用电设备所需要的功率会因设备的感性和容性不同而不同,当用电设备是感性时,用电设备的电压会超前电流90°;当用电设备是容性时,电流超前电压90°,两个分量将在一条直线上,但方向相反,用电设备中感性的居多,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容性的负荷进行无功补偿了。 3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三角关系 上述讲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关系来描述: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一个表示有功功率,一个表示无功功率,它们的斜边就是视在功率,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间的夹角就是功率因数角,功率因数角的余弦值就是功率因数。无功功率越少,功率因数角就越小,它的余弦值就越大,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越接近,也就是说,能量的转换效率也就越高。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减少发电机的无功输出?或者说怎样减少感性负何的无功吸收? 4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由上述3可以看出,要使发电厂和供电所更有效利用资源进行电能的转换和传输,就必须合理的进行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分配,在无功功率配置合理的情况下,尽量的多发有功,减少无功功率的输出。那就要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当供电系统中输送的有功功率维持恒定的情况下,无功功率增大即功率因数的降低,就会引起:①系统中输送的总电流增大,使电气元件,如变压器、电抗器、导线等容量增大,从而扩大了企业投资;②由于无功功率增大,造成输电电流增大,从而也会增大供电设备的有功损耗;③因为系统中的总电流增大,所以电压损失增大,造成调压困难;④对发电机来说,转子温度升高,发电机达不到预期出力;⑤由于系统电流增大,系统电压降低,会造成其他设备不能正常出力。所以,我们必须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5 提高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 企业的感性负荷大部分是异步电动机,运行时要消耗一定的无功功率,使得电动机和输电线路的电流增大,如果给电动机增加就地补偿电容,不但可以使线路及配电装置的输送电流减小,而且还可以减少有功损耗,减少初期的投资容量。下面给出异步电动机的无功补偿计算公式,以供大家参考:设补偿前电动机的无功功率为Q1,补偿电容器后的无功功率为Q2,则补偿电容器的无功功率为: Qc=Q1-Q2=P1(tanφ1-tanφ2)= 式中:P1、P2为电动机运行时输入/输出的有功功率,η为电动机运行时的效率,φ1、φ2为电容器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角。 补偿前的功率因数:cosφ1=(cosφe)1/k ,式中:cosφe为电动机额定负载时的功率因数,可从产品目录中查得,k为电机定子电流负载率,k=I1/Ie,其中I1为电机运行时的实测定子电流(A),Ie为电机的额定电流(A)。 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一般是0.95左右,如果再高,投入的成本太大,不经济,确定了所需补偿的无功功率Qc之后,那么补偿电容量C= 式中:f为电源频率(Hz),Ue为电机额定电压(V),Qc为电容补偿的无功功率(Var)。 注意:个别补偿的电容容量应根据电动机的功率、负载率及电网情况适当考虑,避免过补偿或欠补偿状态的出现。 6 补偿方式 工业企业中常用的电容器补偿方式大概有三种: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和单个补偿。企业电力系统的补偿方式的选择,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从无功就地平衡来说,单个补偿的效果最好(单个补偿应用于大容量、长期运行、无功功率需要较大的设备,或者输电线路较长的设备,不便于实现分组补偿的场合,这种方式可以减少配线电流,导线截面,配电设备的容量),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补偿方式,补偿电容必须选择适当,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7结束语

无功补偿节电计算案例中英文版

Plans for saving electricity 节电方案计划 Today's companies face a wide range of competition, and constantly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to reduce costs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ir own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reduce emissions 当今企业面临广泛的竞争,不断降低电力能耗不仅是长期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自身为降低排放作贡献的有效手段。 The way of energy saving of enterprises 企业电力节能的途径 First, because of the power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ic power sector, the improvement of power factor can make no work penalty. 一是由于电力部门考核的电力效能,即功率因素提高方面,可使无功罚款转变为无功奖励。 Second,The energy saving effect can be about 8 ~ 15% of the compensation of the load on the side of the load 二是自身负载侧的无功修正及线损补偿,其节能效果可以达到8~15%左右。 Third,Electric power special aspects: such as load management, may reduce power load peak power 5 ~ 30%, for a lot of electricity companies such as steel mills, a year can save electricity cost millions 三是电力能源的特殊方面:比如负荷管理,可能使电力负荷高峰功率降低5~30%,对一个大量用电企业如钢厂,每年可节约用电费用几百万之巨! Fourth,Clean energy saving on electricity, with a focus on the possible power grid harmonic filter,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energy saving effect, improve skills 3 ~ 50%, especially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四是着力于电力清洁节能,重点是滤除可能存在的电网谐波,可在常规节能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技能率3~50%,特别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Fifth,Comprehensive energy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electricity, water and gas can increase comprehensive energy efficiency to about 10-20% 五是综合性的能源管理,对电、水、气等实行综合、科学、高效的管理,可将综合能源利用率提高到10~20%左右。 The enterprise is reactive power and harm 企业无功功率及危害 The reverse of the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the current hysteresis of a transformer,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与无功补偿的实效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与无功补偿的实效 工作效率,达到降低损耗、节约电能目的。 1 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耗用无功功率的设备大量使用,变压器无功功率消耗,变压器变压过程是由电磁感应来完成,由无功功率建立和维持磁场进行能量转换。没有无功功率,变压器无法变压和输送电能。变压器消耗无功功率主要部分是它的空载无功功率,为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长期空载运行。 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影响,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10%,受磁路饱和影响,无功功率增长很快,据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110%时,一般工厂无功功率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应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2 提高功率因数: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 提高功率因数的途径主要在于如何减少电力系统中各个部分所需无功功率,使电力系统在输送一定有功功率时,可降低其中通过的无功电流。提高功率因数,最经济、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与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当电感和电容并联接在同一电路时,电感吸收功率时正好电容放出能量,电感放出能量时正好电容吸收功率,能量在它们之间相互交换,即感性负荷所需无功功率,可由电容器的无功输出得到补偿,这就是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作用。并联电容器C与供电设备(如变压器)或负荷(如电动机)并联,则供电设备或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全部或部分由并联电容器供给,即并联电容器发出的容性无功,可以补偿负荷所消耗的感性

无功。 3 应用实效 我厂动力车间有110kV變电站、35kV区域变电站和自备电站各一座。110kV变电站为电力调度中心,全面协调、监控我厂高压用电情况,35kV区域变电站和自备电站对高压供电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掌控这三个站发、配电情况,对全厂电力系统经济、安全供电起到关键作用。为提高电压质量、节约电能、完成电力部门规定的功率因数指标(大于0.95),电力调度中心在保障全厂供电安全情况下,根据系统电压和功率因数的变化情况、及时投、切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电容组,调节自备电站发电机的无功负荷,基本上把功率因数控制在0.95-0.98之间。 4 节能效益计算 通过无功补偿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提高了电压质量,减少线路功率损耗,节省大量电能。具体计算过程:无功功率经济当量表示电力系统每减少1kvar无功功率,相当于电力系统所减少的有功功率损耗kW数,其符号为Kq。Kq值与电力系统的容量、结构及计算点与电源的相对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 工厂变配电中,无功功率经济当量:Kq=0.02~0.15(平均取Kq=0.1);发电机电压直配工厂:Kq=0.02~0.04;两级变压工厂:Kq=0.05~0.08;三级及以上变压工厂:Kq=0.1~0.15。我厂9月份节约有功功率为: E=Qc总*Kq*h总=(2670+2670+1780+2670+1035+1085)*0.1*720=857520(kWh)。Qc总-110kV站、35kV站、自备电站无功补偿总量;E-计算期内的有功功率;Kq-取0.1;h总-9月份机组运行时间。 我厂9月份无功补偿情况,110kV站、35kV站、自备电站无功补偿量见下表。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单方面从无功功率经济当量考虑,通过计算得知9月份通过无功补偿节约电量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原理

分相补偿装置可以补偿不平衡的无功电流,但是对于不平衡的有功电流无能为力。实际上,经过恰当设计的无功补偿装置,不但可以将三相的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而且可以将三相间的不平衡有功电流调整至平衡。 1,怎样调整不平衡电流 在很久以前,电学奇才斯坦因梅茨(C.P.Steinmetz)就已经找到了利用无功补偿来平衡三相电流的解决办法。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一书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 斯坦因梅茨的办法有两个缺点:其一是计算过程比较繁复,读者很难从计算过程中领会这种调整不平衡电流方法的物理意义。其二是只能适用于三相三线系统,当应用于三相四线系统时,如果零线电流不为零,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笔者在多年研究无功补偿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简明易懂的调整不平衡电流理论与计算方法,下面就进行介绍。 2,调整不平衡电流的基本原理 要了解首调整不平衡电流的基本原理,首先要了解wangs定理,读者可以参见本博客中的Wangs定理一文。 在了解wangs定理的前提下,这里具体介绍一下怎样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 设有一个电阻连接在A相与B相两端,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平衡负荷,调整不平衡电流的目标就是将这个电阻的电流平均分配到三相当中去,具体的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利用wangs定理的基本概念,在A相与C相之间接入一个适当的电感L将A相有功电流的1/3转移到C相,这时电感L在A相产生的感性无功电流恰好将电阻在A相产生的容性无功电流抵消掉。在B相与C相之间接入一个适当的电容C将B相有功电流的1/3转移到C相,这时电容C在B相产生的容性无功电流恰好将电阻在B相产生的感性无功电流抵消掉。电感L在C相产生的感性无功电流恰好将电容C 在C相产生的容性无功电流抵消掉。这样三相电流完全平衡,并且三相的功率因数全等于1。 设有一个电阻连接在A相与零线之间,这是另一个典型的不平衡负荷,调整不平衡电流的目标就是将这个电阻的电流平均分配到三相当中去,具体的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无功补偿不节电

一、无功补偿原理 在交流电路中,由电源供给负载率有两种:一种是有功功率,一种是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比如:5.5千瓦的电动机就是把5.5千瓦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水泵抽水或脱粒机脱粒;各种照明设备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照明。有功功率的符号用P表示,单位有瓦(W)、千瓦(KW)、兆瓦(MW)。 无功功率比较抽象,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比如40瓦的日光灯,除需40多瓦有功功率(镇流器也需消耗一部分有功功率)来发光外,还需80乏左右的无功功率供镇流器的线圈建立交变磁场用。由于它不对外做功,才被称之为“无功”。无功功率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为乏(Var)或千乏(kVar)。 无功功率决不是无用功率,它的用处很大。电动机的转子磁场就是靠从电源取得无用功率建立的。变压器也同样需要无功功率,才能使变压器的一次线圈产生磁场,在二次线圈感应出电压。因此,没有无功功率,电动机就不会转动,变压器也不能变压,交流接触器不会吸合。为了形象地说明问题,现举一个例子:农村修水利需要挖土方运土,运土时用竹筐装满土,挑走的土好比是有功功率,挑土竹筐就好比是无功功率,竹筐并不是没用,没有竹筐泥土怎么运到堤上呢?

在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不但要从电源取得有功功率,同时还需要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供不应求,用电设备就没有足够的无功功率来建立正常的电磁场,那么,这些用点设备就不能维持在额定情况下工作,用电设备的端电压就要下降,从而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无功补偿作用 无功功率对供、用电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降低发电机有功功率的输出。 (2)降低输、变压设备的供电能力。 (3)造成线路电压损失增大和电能损耗的增加。 (4)造成功率因数运行和电压下降,使电气设备容量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发电机和高压电线供给的无功功率,远远满足不了负荷的需要,所以在电网中要设置一些无功补偿装置来补充无功功率,以保证用户对无功功率的需要,这样用电设备才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这就是电网需要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的道理。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无功补偿可以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挖掘发供电设备潜力、无功补偿减少用户电费支出,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快的节能措施。 提高功率因数后,线损率也下降了.减少设计容量,减少投资,增

浅谈电网中功率因数及无功补偿

浅谈电网中功率因数及无功补偿 摘要:介绍电力系统中影响电网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以及无功补偿的方法。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关键字:电网、功率因数、无功补偿、节能 前言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许多设备大多都是感性负载,在运行中不仅要消耗有功功率,设备本身也消耗无功功率,从而使功率因数降低。功率因数的提高直接影响电网供电质量的好坏。如果功率因数过低,将使有功功率输出减少,无功功率增加,导致电能损耗加大、利用率降低。关系到节约电能和供电质量。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因此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1、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功率因数是怎么产生的,在正弦的交流电路中,用电设备在正常的工作中,消耗功率分为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当有功消耗为一定时,无功功率消耗的减少,就提高功率因数。当无功功率消耗为0时,那么功率因数就为1,使得电能利用率达到100%。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数分为以下几种: 1.1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是消耗无功的主要设备 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是决定异步电动机需要较多无功的主要因数。而异步电动机所耗用的无功功率是其空载时的无功功率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功率两部分组成。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空载运行。变压器消耗的无功主要成份是它的空载运行,因此提高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就需要变压器不能空载运行或者低负荷运行。 同时工厂中由于有大量的电焊机、电弧炉及气体放电灯等感性负荷,同样也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从而使功率因数降低。 1.2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影响 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是,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增长的很快。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他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分析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功率因数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 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 电能占企业成本的5%~30%,有些企业占得更高。因此如何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保证电能质量,是企业节能提效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企业是用电动机作为机械的原动机,而电动机是感性负载,功率因数并不高,因此企业的能源消耗中无功能源消耗占了很大成份。尽可能的减少无功能量的消耗,是企业节能的头等大事。对于企业而言,供电损耗主要是电动机损耗、低压线路损耗、高压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后功率因数提高,线路电流会下降,这样线路损耗降低,变压器的有功损失也会降低。电动机损耗(即效率)是电动机本身固有的,目前Y系列的电动机的效率一般都在85%~95%。但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将影响整个电网的效率。用电系统装设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对于企业的降损节电、用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异步电动机所耗用的无功功率是由其空载时的无功 功率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功率增加值两部分所组成,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 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变压器消耗无功的主要成份是它 的空载无功功率,它和负载率的大小无关。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 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其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供电电压。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 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工厂的无功 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 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3.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⑴提高功率因数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由于有功功率:P=UI COSφ,当U和I为定值时,P∞COSφ,这就是说在电源 提供同样的视在功率UI情况下,有功功率P与功率因数COSφ的大小成正比。 我们知道,电源设备的容量都是根据额定电压UN和额定电流IN确定的,因此 其额定视在功率为SN=UN IN。它表示该设备允许输出的最大有功功率,换句话说, 假如负载COSφ=1,P=UN IN COSφ=UN IN=SN,此时电源的容量全部转换成有功功 率,因而电源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如果COSφ< 1则电源能提供的功率为P=UN IN

无功补偿对低压电网功率因数的影响(一)

无功补偿对低压电网功率因数的影响(一) 摘要:依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可测算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通过现场技术改造,可使低于标准要求的功率因数达标,实现节电目的。本文分析了无功补偿的作用和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着重论述了低压电网和异步电动机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结合应用实例说明采用无功补偿技术,提高低压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已成为节电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节电技术功率因数无功补偿 0引言 无功补偿,就其概念而言早为人所知,它就是借助于无功补偿设备提供必要的无功功率,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能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无功补偿的合理配置原则:①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以局部为主。②电力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在配电网络中,用户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50%~60%,其余的无功功率消耗在配电网中。因此,为了减少无功功率在网络中的输送,要尽可能地实现就地补偿,就地平衡,所以必须由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进行补偿。③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集中补偿,是在变电所集中装设较大容量的补偿电容器。分散补偿,指在配电网络中分散的负荷区,如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的用电设备等进行的无功补偿。集中补偿,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以及减少变电所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但不能降低配电网络的无功损耗。因为用户需要的无功通过变电所以下的配电线路向负荷端输送。所以为了有效地降低线损,必须做到无功功率在哪里发生,就应在哪里补偿。所以,中、低压配电网应以分散补偿为主。④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 1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1.1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是耗用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是决定异步电动机需要较多无功的主要因素。而异步电动机所耗用的无功功率是由其空载时的无功功率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功率增加值两部分所组成。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变压器消耗无功的主要成份是它的空载无功功率,它和负载率的大小无关。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其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1.2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影响当供电电压高于额定值的10%时,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无功功率将增长得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供电电压为额定值的110%时,一般工厂的无功将增加35%左右。当供电电压低于额定值时,无功功率也相应减少而使它们的功率因数有所提高。但供电电压降低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使电力系统的供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1.3电网频率的波动也会对异步电机和变压器的磁化无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1.4以上论述了影响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一些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能够使低压电力网功率因数提高的一些实用方法,使低压网能够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达到降损节能的效果。 2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低压无功补偿技术,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随机补偿、随器补偿、跟踪补偿。 2.1随机补偿随机补偿就是将低压电容器组与电动机并接,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同时投切。随机补偿适用于补偿电动机的无功消耗,以补励磁无功为主,此种方式可较好地限制用电单位无功负荷。随机补偿的优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补偿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而且不需频繁调整补偿容量。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 2.2随器补偿随器补偿是指将低压电容器通过低压保险接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以补偿配电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课件.doc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 《电力系统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中的『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及无功补偿设备的管理』 第十二条规定:《用户在当地供电局规定的电网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达到下列规定: 高压供电的工业用户和高压供电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电力用户功率因数为0.9 及以上;其他100kVA 及以上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功率因数为0.85 及以上;销售和 农业用户功率因数为0.80 及以上。凡功率因数未达到上述规定的新用户,供电局可拒绝供 电。第十四条规定:《为调动用户改善电压,管好无功设备的积极性,对电力负荷不满足第 十二条规定的电力用户,按国家批准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功率因数 考核和电费调整。以0.9 为标准值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如下: 功率因数0.89 0.88 0.87 0.86 0.85 0.84 0.83 0.82 0.81 0.80 0.79 0.78 0.77 0.76 电费增加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 ) 增收电 费功率因数0.75 0.74 0.73 0.72 0.71 0.70 0.69 0.68 0.67 0.66 0.65 功率因数自0.64 以下电费增加每降低0.01 电费增加 7.5 8.0 8.5 9.0 9.5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 ) 2% 功率因数0.9 0.91 0.92 0.93 0.94 0.95--1.00 减收电 费 电费减少 (% ) 0.0 0.15 0.30 0.45 0.60 0.75 以0.85 为标准值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如下: 功率因 0.84 0.83 0.82 0.81 0.80 0.79 0.78 0.77 0.76 0.75 0.74 数 电费增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加(%) 功率因 0.73 0.72 0.71 0.70 0.69 0.68 0.67 0.66 0.65 0.64 0.63 增收数 电费电费增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1.0 12.0 加(%) 功率因 0.62 0.61 0.60 功率因数自0.59 及以下,每降低0.01 电费增加2% 数 电费增 13.0 14.0 15.0 加(%) 功率因 0.85 0.86 0.87 0.88 0.89 0.90 0.91 0.92 0.93 0.94 ~1.00 减收数 电费电费减 0.0 0.1 0.2 0.3 0.4 0.5 0.65 0.80 0.95 1.10 少(%)

无功补偿常用计算方法

按照不同的补偿对象,无功补偿容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按照功率因数的提高计算 对需要补偿的负载,补偿前后的电压、负载从电网取用的电流矢量关系图如图3.7所示: I 2r I 1 补偿前功率因数1cos ?,补偿后功率因数2cos ?,补偿前后的平均有功功率为 P ,则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容量 )t a n (t a n 21? ?-=P Q 补偿 (3.1) 由于负载功率因数的增加,会使电网给负载供电的线路上的损耗下降, 线损的下降率 %100)cos (3)cos (3)cos ( 3%21 122 2211?-= ?R I R I R I P a a a ???线损 %100)c o s c o s (1221??? ? ???-=?? (3.2) 式中R 为负载侧等值系统阻抗的电阻值。 (2)按母线运行电压的提高计算 ①高压侧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装置直接在高压侧母线补偿,系统等值示意图如图3.8所示: 图3.7 电流矢量图

P+jQ 补偿 图中, S U、U分别是系统电压和负载侧电压;jX R+是系统等值阻抗(不 含主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阻抗);jQ P+是负载功率, 补偿 jQ是高压侧无功补偿容 量; 1 U、 2 U分别是补偿装置投入前后的母线电压。 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前后,系统电压、母线电压的量值存在如下关系: 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前 1 1U QX PR U U S + + ≈ 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后 2 2 ) ( U X Q Q PR U U S 补偿 - + + ≈ 所以 2 1 2U X Q U U补偿 ≈ -(3.3) 所以母线高压侧无功补偿容量 ) ( 1 2 2U U X U Q- = 补偿 (3.4) ②主变压器低压侧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装置在主变压器的低压侧进行无功补偿,系统等值示意图如图3.9所示: P+jQ 补偿 图3.8 系统等值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