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 必修 音乐鉴赏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人音版音乐 必修 音乐鉴赏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人音版音乐 必修 音乐鉴赏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一.教学目标

1、聆听《王大娘钉缸》、《沂蒙山小调》,学唱《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对中原民歌产生学习兴趣。

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结构方法。

3、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鉴赏民歌《王大娘钉缸》、《沂蒙山小调》,学唱《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中原民歌的音乐特点;

2、通过比较欣赏相应的作品,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

学习难点:

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的结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3分钟)

导入:首先播放蒙古、新疆、河南三个地方的民歌片段,请学生猜一猜哪个是中原地区的民歌?然后以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中原武林人物,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语导入中原到底是指哪些地区,这时,教师再出示本课要讲的《醇厚的中原韵》大致都包括的那几个省份(主要指音乐文化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PPT),学生就很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中原民歌是哪里的。

(教师采用谈话与视图结合法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非常清晰直观的了解中原地区所属区域,直接导入本节课要讲的中原民歌课题。)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15分钟)

根据音乐学科的学科特殊性的特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应将教材与学习指导书有机结合起来,边聆听每首民歌,边标注并独立思考疑点问题。

1、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略讲)

导语:刚才大家说的河南的大部分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等部分地区是广义的中原,那么狭义的“中原”则专指河南。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原汁原味的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设计:

(1)初次聆听《王大娘钉缸》

A级:1.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幽默诙谐、轻快活泼……)

2.这首歌体现出来的地方特色有哪些?

(这首歌的歌词包含了好多我们河南的方言。譬如:第五段里“唯有三姑娘长得好,起名就叫看不俗”)

(作为本节课略讲的内容,设置的A级问题也比较简单,只需要让学生关注河南民歌的特色即可。)

(2)请学生按照河南方言的语调来念歌词,让学生体验河南方言的语调与歌曲的旋律有什么联系。

(这首歌的曲调和咱们河南方言的语调非常接近,只要大家会用河南方言把这首歌按节奏念出来,那么这首歌学起来就非常的简单了。这也更加突出了民歌的地方特色。)

(3)再次欣赏并跟唱《王大娘钉缸》。

B级:1、《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

2、将两首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有什么样的区别?

(旨在让学生了解《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认识到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2、《沂蒙山小调》(精讲)

导语:欣赏完一首河南民歌,让我们走进山东,感受一下山东民歌的韵味:请大家欣赏由著名的老一辈歌唱家王世惠老师演唱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多媒体展示谱例,初次聆听并引导学生观察乐谱的结构特征,思考一下问题。

问题设计:

A级:1、由几个乐句构成?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采用乐谱接龙的形式,请四个小组按次序分别跟琴来把这四个乐句的乐谱轻声唱一下,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2、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

(在文学创作中叫做“顶真”。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3、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

(淳厚,朴实;这首歌也表现了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B级: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由王世慧的演唱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活动3【活动】交流研讨(3分钟)

两个环节:

1、小组讨论(1分钟)

2、自主提问(2分钟)

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并解决疑点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出了一些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

活动4【讲授】教师精讲(7分钟)

结合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从而讲授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音乐知识。

1、“鱼咬尾”的结构方法;

2、中原民歌的音乐特点;

3、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活动5【测试】自我测评(7分钟)

学唱《沂蒙山小调》

可分为齐唱、男女对唱、分组演唱等多种形式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4分钟)

用”鱼咬尾”的结构方法编创一首短曲。

(分小组展示)

活动7【作业】课堂小结(1分钟)

总结本节课讲授的中原民歌的重点知识,包括《王大娘钉缸》、《沂蒙山小调》、“鱼咬尾”、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活动8【作业】课后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南方民歌的资料,各小组准备一首南方民歌,为下节课《飘逸的南国风》做准

备。

试讲题目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试讲题目如下: 高中语文题目 再别康桥(高一册,第2课) 我与地坛(高一册,第7课) 我若为王(高二册,第6课) 过秦论(高二册,第17课) 荷花淀(高二册,第3课) 声声慢(李清照)(高三册,第8课)游褒禅山记(高三册,第18课) 陈奂生上城(高四册,第3课) 人是什么(高五册,第2课) 将进酒(高五册,第15课)

数学 试讲题目: 1. 函数y=Asin(ωx+y)的图象(第一册·下)2.反函数(第一册·上)3.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一册·上)4.平移(第一册·下)5.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二册·上)6.曲线与方程(第二册·上)7.球的体积(第二册·下)8.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第二册·下)9.距离(第二册·下)10.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第二册·下)注:所用教材为人教版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

英语 试讲题目: 1. SEFC Book1A Unit4 Reading “The Rescue” P24 2.SEFC Book1A Unit12 Speaking P79 3.SEFC Book1B Unit20 Grammar P54 4.SEFC Book1B Unit16 Integrating skill“Animal Experiments” P27 5.SEFC Book2A Unit4 Reading: “English Poetry” P27 6.SEFC Book2B Unit20 Grammar P78 所用教材为人教版

历史试讲题目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 第一章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2. 第五章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第二章第二节洋务运动 4.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5. 第一章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6. 第五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7 第二章第四节启蒙运动 8. 第三章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9. 第二章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0.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及答案修改后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及答 案修改后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音乐鉴赏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三一律"是欧洲( )戏剧的创作法则。 A.文艺复兴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广东音乐是我国丝竹乐中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一个乐种。下列关于广东音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B.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 C.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是高胡和扬琴。 D.代表曲目《中花六板》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 3、“大地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走我的情,天上星星一点点,思念到永远……”20世纪80年代,着名作曲家解承强创作的那首《信天游》在全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歌中所唱到“带走我的情”的信天游有可能是以下哪首奏歌曲() A.《上去高山望平川》 B.《沂蒙山小调》 C.《黄土高坡》 D.《赶牲灵》 4、被人们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的是 ( ) A.《马太受难曲》 B.《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C.《b小调弥撒曲》 D.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5、春秋战国时期,古琴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早已深人人心。伯牙所奏琴曲为 ( ) A.《广陵散》 B.《流水》 C.《阳关三叠》 D.《扬州慢》 6、民歌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下列形式中流行于青海的山歌是 ( )

最新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导学案

醇厚的中原韵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感受民歌魅力,掌握起承转合及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聆听中原地区民歌,感受中原地区民歌特点,总结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拓展探究,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喜爱和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学唱《沂蒙山小调》,总结其创作方法 三、课前自习知识 1、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等三个省份的区域。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区之一,这里的音乐具有粗犷的气质、醇厚的情感,诙谐的格调,爽朗的热情。 2、《沂蒙山小调》 这首歌又名《沂蒙山好风光》,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唱红了沂蒙山区,飞遍大江南北,被定为临沂市市歌。 《沂蒙山小调》的前身《反对黄沙会》诞生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临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破坏

抗日根据地。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我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员做下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 1940年6月上旬,根据上级命令,抗大一分校于山东临沂地区的垛庄南山一带参加了反顽战役。校文工团的编审股长李林和团员阮若珊受主任袁成隆之命,在费县白石屋村借助当地的花鼓调编写了歌曲《反对黄沙会》(《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此歌在反顽战役的政治攻势阶段,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我军斗志的重大作用,受到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李广宗(副团长)、王印泉(研究组组长)、李锐云(乐队队长),因应本团演出工作的需要,将一首他们搜集的民间传唱的无名民歌,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美好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传遍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此歌首唱人是彭丽媛的老师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王音旋,在山东引起了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山东民歌”已响彻国内外。 3、鱼咬尾创作手法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 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

音乐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1 下列哪位作曲家希望听众按照他的表现意图去理解音乐( )(分)分 A、 柴可夫斯基 B、 理查·斯特劳迪 C、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D、 巴赫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2 关于《忐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 分 A、 歌唱者是龚琳娜 B、 在这首歌曲中,人声是作为乐器出现的 C、 歌曲节奏变化多端,表演夸张,歌词神秘 D、 这首歌有确定的歌词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我们在演奏“激情型”乐句时必须拿下“制高点”的原因是:()(分)分 A、 规律因素 B、 惯性因素 C、 客观因素 D、 主观感受因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审美能力中的能力要素:()(分) 分 A、 直觉能力 B、 注意能力 C、 记忆能力 D、 知觉能力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音乐的再现认知:()(分) 分 A、 变化主题再现 B、 变化音色再现 C、 变化速度再现 D、 变化力度再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下列哪个演奏家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K331》最具有丰富性( )(分)分 A、 Kraus,L B、 Schiff,A C、 Gould,G D、

Cortot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7 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是下列哪一部:()(分) 分 A、 《大江东去》 B、 《乐话》 C、 《我住长江头》 D、 《清歌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下列哪位演奏家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最为精准的传达了内心感受( )(分)分 A、 李斯特 B、 格伦古尔德 C、 卡琴

醇厚的中原韵

醇厚的中原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 (3)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聆听、演唱、分析了解作品的情绪、风格和不同的创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运用鱼咬尾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相关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歌唱二小放牛郎》导入河北民歌。引出中原地区。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刚才这首歌曲唱的故事发生在哪里?(河北) 幻灯醇厚的中原韵 2、师:武侠小说常提到到中原武林人士这个词,那么中原到底指哪些地区呢? 幻灯中国地图 师: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河北省,我们看看还有哪几个省? 生:(河北、河南、山东) 地理位置与气候: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这里的人性格爽朗,淳朴。 领略中原风光幻灯 师:中原相当于一块腹地,这样的地理条件,孕育了怎样的音乐文化?我们首先一起来欣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1)简介《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属于山东省,它与井冈山、延安都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这首《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优美动听的歌曲唱红了沂蒙山区,飞遍大江南北,并与著名山东民歌蜚声国内外,被定为临沂市市歌。 (2)聆听作品(由王世慧演唱)提问:这首民歌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和情绪? 答:描写了沂蒙山的秀丽风景,表达了对沂蒙山的赞美喜爱之情。 (3)哼唱歌谱,分析作品 ①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音乐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9分) 民间音乐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 1.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下列关于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②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 ③花儿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山歌。 ④信天游多采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唱。 ⑤《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是一首长调歌曲。 ⑥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④⑤⑥ 2. CCTV《挑战主持人》2007高校系列节目给国内众多知名大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内蒙古大学对决天津师范大学的一期比赛中,内蒙古大学的同学们载歌载舞,将蒙古族的艺术瑰宝呈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获得了比赛的冠军。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他们表演的才艺最可能是 ( ) A.马头琴弦子舞呼麦 B.札木聂盅碗舞长调歌曲 C.盅碗舞呼麦长调歌曲 D.手鼓盅碗舞长调歌曲 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是一场时隔四年的世界"足球盛宴",也是迄今为市场开发和运作最成功的一届世界杯,尽管德国世界杯已渐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有很多回忆依然留在我们脑海里。 3.在2006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应邀演奏的我国青年钢琴家是( ) A.郎朗 B.李云迪 C.孙颖迪 D.邹翔 4.他演奏的曲目是 ( ) A.《黄河》 B.《蓝色狂想曲》 C.《东方红》 D.《翻身的日子》 5.他演奏的该曲目的风格是 ( ) A.民族音乐 B.古典音乐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 1、《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由六声音阶徵调式写成的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在已传遍全国。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其结构形式显得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鱼咬尾”、及“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形式。 2、《王大娘钉缸》是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王大娘钉缸》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句与下句均为6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之间,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但是,这一短一长却是一呼一应,尤其是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束音落在徵音上,其衬词部分结束音落在商音上,给予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的宫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向下发展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到主音——徵音上,给予人完满结束的感觉。学习这首地花鼓的旋律,就是为了让学生探究民歌与创作性歌曲的关系,即地花鼓《王大娘钉

缸》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二、依据教材,把握重点——说目标 教材的重点要求: 1、学生通过聆听、体验歌曲《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的音乐情绪、演唱风格,感受中原民歌的显著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与创作性歌曲的区别以及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 3、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基于对教材重点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大体确立为以上几点,让学生从聆听音乐作品中体验歌曲《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的音乐情绪、演唱风格、感受中原民歌的显著特征。通过学生自己对比分析出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认识“鱼咬尾”、“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我们知道让学生了解中原民歌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那么,有了以上学习基础,学生在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时,就能自己总结出来。 三、依据目标,说教学过程 1、导课:我以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中原武林人物,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语导入中原到底是指哪些地区,同时也用河北的革命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作提示,这时,教师再出示本课要讲的《醇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和答案

音乐鉴赏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民间音乐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 1.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下列关于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②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 ③花儿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山歌。 ④信天游多采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唱。 ⑤《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是一首长调歌曲。 ⑥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④⑤⑥ 2.“春风裁剪万千花,花艳香闻百姓家。家有后园恩赏月,月羞何敢对奇葩。”这首《咏春》诗非常有特点:前后顶接,蝉联而下,循环反复,流畅回环。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下列哪首民歌的音乐创作方法相似( ) A.《对鸟》 B.《森吉德玛》 C.《孟姜女》 D.《孟姜女哭长城》 3.广东音乐是我国丝竹乐中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一个乐种。下列关于广东音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B.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 C.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是高胡和扬琴。 D.代表曲目《中花六板》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 4.“大地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走我的情,天上星星一点点,思念到永远……”20世纪80年代,着名作曲家解承强创作的那首《信天游》在全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歌中所唱到“带走我的情”的信天游有可能是以下哪首奏歌曲()A.《上去高山望平川》 B.《沂蒙山小调》

高中音乐_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学生课前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28页相关内容。聆听背景音乐,思考视频里播放的音乐属于哪个地域的民歌。 教学年级:高一。 课时:1课时。 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为六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拓展提升-- 成果展示—课堂总结。 教材分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民歌丰富,地方风格相当浓郁。具有醇厚的情感;粗犷、豪放的气质;活泼、诙谐的热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探究中原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悟到“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听、唱、思”,感受作品表达的情绪。初步掌握有关中原民歌的分析方法,并尝试用“鱼咬尾”的歌曲创作手法编创旋律和填词,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3、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了解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在感受、体验、模唱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领悟出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中原民歌的了解。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学唱《沂蒙山小调》,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作品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辉煌历程进行疏导,领悟出“沂蒙精神”的可贵;在聆听《王大娘钉缸》的基础上,分析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通过运用“鱼咬尾”的歌曲写作手法,尝试自己创编旋律,并且自己填词、取名,演唱自己创编的曲子《济南小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镲、腰鼓、葫芦丝、扇子 教学内容:

醇厚的中原韵

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民歌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理解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教学内容 1、《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2、相关民歌的音乐知识。重点和难点 《沂蒙山小调》。理解这三首民歌的地方风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说说我国中原地区的几个省份,知道哪些民歌。 2、教师点评。 中原地区主要有山东、河南、河北等省。这里民歌丰富,地方风格相当浓郁。三、作品鉴赏(一)《沂蒙山小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8页相关文字,教师适当补充。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临沂地区出现了一个反动的武装组织—黄沙会。为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的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歌词,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歌词做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沂蒙山小调》这首民歌终于定型。 2、聆听歌曲。 两个版本,王世慧、彭丽媛的演唱。让学生比较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3、请同学谈谈感受。 4、教师点评。 王世慧的演唱采用了方言、按原来的小调44拍,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彭丽媛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34拍。演唱时不但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5、学唱歌曲。 6、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旋律特点。 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第四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所以,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这种运行方式,不但增强了绚丽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每句的结束音是下句的开始音,这叫鱼咬尾。 7、复听歌曲。 (二)《王大娘钉缸》 1、聆听歌曲,想一想这首歌的风格是否似曾相识? 2、请1-2名学生谈谈。 3、听《好汉歌》。 4、引导学生分析歌曲。 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上下整体平衡。但每句从唱词和衬词的关系看,一短一

2016上半年尔雅周海宏音乐鉴赏考试答案

2016上半年尔雅周海宏《音乐鉴赏》期末考试答案(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下列哪一项钢琴表演艺术被称为“一个人演奏一个乐器的打击乐队”:() 1.0 分 A、乐队钢琴 B、现代钢琴 C、古钢琴 D、预置钢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陕北民歌《脚夫调》表现的是哪一种情感:()1.0 分 A、欢快 B、伤感 C、奋进 D、愤懑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当我们在创作乐曲时,如果意图表达渴望或内心涌动的情感时应采用下列哪一种变化手法:()1.0 分 A、渐弱 B、渐长 C、渐强 D、渐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在演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忽视对下列哪一项的精细控制:()1.0 分 A、远景 B、全景 C、近景 D、中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4分33秒》是由下列哪一位先锋派作曲家所创作的:()1.0 分 A、冈瑟·舒勒 B、C.德彪西 C、约翰·凯奇 D、R.瓦格纳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我们之所以能够听懂音乐是依靠下列哪种方式:()1.0 分 A、听觉 B、视觉 C、联觉通感 D、解说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期待反应的“期待”理解正确的是:()1.0 分 A、自己内心的理解 B、期待好听的效果 C、是对下一个音的期待 D、是一种本能反应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 通过联觉习惯感知的音乐会通过哪一机制唤起听众更强烈的感受:()0.0 分 A、以往类似的经验 B、听众的听觉 C、听众的思想活动 D、听众的情绪反应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9 以下对联觉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1.0 分 A、联觉是一种习惯和本能 B、联觉是一种理性行为 C、联觉无法控制 D、联觉反映无处不在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南朱北李”中的“南朱”朱蓬博老师的作品:()0.0 分A、《红珊瑚》 B、《刘三姐》 C、《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D、《社长的女儿》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11 我们安排音乐的结构时,在音乐演奏的高潮点之间要保持下列哪一种状态:()1.0 分A、 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渐慢渐强D、越来越弱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2 格里埃尔是下列哪一个国家的伟大作曲家:()1.0 分 A、奥地利 B、苏联 C、芬兰 D、英国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3 下列哪一位演奏家被世界赞誉为“钢琴诗人”:()1.0 分A、李斯特B、朗朗C、莫扎特 D、肖邦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4 在音乐的评论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通过下列哪一 种途径建立评价标准:()0.0 分 A、记忆 B、经验总结 C、引导 D、理论学习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15 下列哪一位作曲家擅长使用大量复调性的音乐:()1.0 分A、拉威尔B、格罗菲C、理

中原韵

三、教学方法 1、“先聆听,后分析”的方法 2、对作品多听、反复听、有比较分析地听 3、讨论法 4、采用多媒体的方法,集文字,图片,视频,音像等于一体,使得课堂有声有色 四、教学过程 导语: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匈)柯达伊 同学们,民间音乐让我们立刻联想到了民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来传遍了全国。 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 思想内容和情绪:赞美沂蒙山风光无限好,(歌词上)记录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旋律)舒展,感情奔放。 《沂蒙山小调》有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句外,前三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因此结构形式显得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 调式:徵调式 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 “鱼咬尾”,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 (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 师:歌曲创作背景: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

超星 周海宏《音乐鉴赏》期末考试 试题答案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下面哪一项:()
?
A、
视觉性;非语义性
?
B、
没有视觉性;没有语义性
?
C、
没有视觉性;语义性
?
D、
视觉性;语义性
我的答案 :B
2
下面哪一项不是与声音高对应的联觉反应:()
?
兴奋
A、
?
B、
运动迟钝
?
C、
形状体积小
?
视觉亮
D、
我的答案 :C
3
偏离“最近期待”,而又在期待可接受的范围时所产生的感觉:()
?
A、

“俗”的本质
?
B、
“雅”的本质
?
C、
“新颖性”的本质
?
D、
“求异心理”的本质
我的答案 :C
4
下面关于“期待什么”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待听众的反应
?
B、
期待它以什么音出现
?
C、
期待它带给你什么快感
?
D、
期待演奏的效果
我的答案 :A
5
审美的第三个要素经验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A、
创作与理解
?
B、
风格与文化

?
C、
形式与体裁
?
D、
内容与题材
我的答案 :B
6
有序,体现为下面哪一项的结构“严谨”:()
?
音响
A、
?
节奏
B、
?
音准
C、
?
演奏
D、
我的答案 :A
7
《古钢琴协奏曲》是一首典型的什么主义的作品:()
?
简约
A、
?
古典
B、
?
流行
C、
?
D、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醇厚的中原韵》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旨在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们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并能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得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中原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王大娘钉缸》是一首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2、教学目标: 1)、聆听中原民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关系,民歌的地方风格突出地表现在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等因素上。 3)、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4)、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3、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2)、从聆听音乐作品中分析出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 3)、在鉴赏音乐中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和民歌的流传变异性。 4)、学习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即“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式。 三、说学法 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此,我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来分析、理解音乐作品,具体有下面几种: 1、自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有关中原民歌的资料,让他们预先对本课题的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探究式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讨论,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准确把握知识重点的能力。 4、视唱法:让学生敢于动口唱,来提高学生主动欣赏、参与课堂的程度,通过这样的互动,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这样不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也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兴趣。 四、说教法 本课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通过播放影视、欣赏音乐、设置问答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具体有以下几种: 1. 兴趣导入法:意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自然地进入课堂环节,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2. 直观讲解法:满足学生渴望了解作品背景和内容的好奇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通识课音乐鉴赏考试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是“南朱北李”中的“南朱”朱蓬博老师的作品:()1.0 分 A、《红珊瑚》 B、《刘三姐》 C、《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D、《社长的女儿》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2在演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忽视对下列哪一项的精细控制:()1.0 分 A、远景 B、全景 C、近景 D、中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3下面哪一项不可以引起联觉:()1.0 分 A、发音速度 B、音强 C、音色 D、音高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表现紧张要用下面哪一度音程:()1.0 分 A、1度 B、2度 C、3度 D、4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5下列哪一项要求不是因惯性产生的期待感要求:()1.0 分 A、保持性 B、瞬时性 C、长久性 D、连贯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6在音乐演奏和音乐欣赏过程中,把握“结构感”的核心是:()1.0 分 A、远景结构 B、近景结构 C、中景结构 D、全景结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7Glanzberg的《Padam》是一部伟大著作,其写作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1.0 分 A、细腻 B、复杂 C、现代 D、简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8《野蜂飞舞》中最大的败笔出现的原因是下面哪一项:()1.0 分 A、将长笛改成钢琴 B、将长笛改成弦乐 C、将弦乐改成长笛 D、将钢琴改成弦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9由一种感觉引起其它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下面哪一项:()1.0 分 A、想象 B、联觉

C、视觉 D、听觉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10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1.0 分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1Lily Kraus在演奏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K331》时再B段做了下列哪一项处理:()1.0 分 A、比主题强 B、比主题弱 C、与主题相同 D、比主题慢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2下面哪一项研究告诉大家声音只有五种属性可以引起联觉:()1.0 分 A、音乐心理学 B、音乐美学 C、音乐社会学 D、音乐创作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3多数人的偏好会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而可能改变判断:()1.0 分 A、决策者的偏好 B、领导者的偏好 C、权威主导性 D、个人偏好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4艺术内行的标志是:()1.0 分 A、会享受,能评价 B、能听懂 C、能记下旋律 D、能再现演奏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5在《第二钢琴协奏曲》中使用了明显的强烈的强弱对比手法的演奏家是:() 1.0 分 A、拉赫玛尼诺夫 B、里赫特 C、卡钦 D、科特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6西贝柳斯所著的《芬兰颂》没有表现出下列哪一项情感寓意:()1.0 分 A、抗争 B、胜利 C、黑暗 D、幸福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7《鸭子拌嘴》表现出了音乐哪一种体裁的美丽:()1.0 分 A、节奏 B、旋律 C、声音 D、内容

音乐鉴赏期末考试答案(20)

1
以下关于乐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1.0 分
?
A、
期待感
?
B、
联觉反应
?
C、
可以训练
?
D、
不可以训练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通常来讲,整个欧洲音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下列哪一部著作。()(1.0 分)
1.0 分
?
A、
《小夜曲》
?
B、
《安魂曲》
?
C、

《格里高利圣咏》
?
D、
《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1.0 分)
1.0 分
?
A、
视觉性
?
B、
语义性
?
C、
表达性
?
D、
标准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Glanzberg 的《Padam》是一部伟大著作,其写作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1.0 分)
1.0 分
?
A、
细腻

?
B、
复杂
?
C、
现代
?
D、
简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1.0 分)
1.0 分
?
A、
《乐话》
?
B、
《大江东去》
?
C、
《我住长江头》
?
D、
《清歌集》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根据形式与体裁的经验音乐的美丽不包含以下哪一方面:()(1.0 分)

选修音乐鉴赏答案

音乐鉴赏 第一章 1、新石器时代,在劳动过程中的部分劳动工具成为了最原始的()乐器。 A、吹奏 B、打击 C、拉奏 答案:B 2、据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支陶埙不过()多岁。 A、9000 B、3000 C、5000 D、6000 答案:D 3、贾湖骨笛的发现,改写了以往认定的()6000多年前的笛子是世界上最早管乐器的结论。 A、希腊 B、开罗 C、意大利 D、雅典 答案:A 4、有确切的文物记载,中国音乐的历史要比西欧音乐的历史至少早()年以上。 A、6000 B、2000 C、2900 D、3000

答案:C 5、公元前1057年,周天子设立了(),就是中华民族第一个国家级的以礼乐教育等职能为主的音乐管理机构。 A、太乐 B、教坊 C、大司乐 D、少府 答案:C 6、1978年在西安半坡出土的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他乐器,是迄今所见最庞大的钟鼓之乐的乐队编制。 A、错 B、对 答案:A 7、自魏晋至隋时期,古代文人首先发明并确立了管色古琴文字谱。 A、对 B、错 答案:A 8、《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对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400篇,依照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曲三类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A、错 B、对 答案:A 9、以下哪些是演奏新疆十二木卡姆的乐器? A、卡龙 B、热瓦普 C、冬不拉 D、考姆兹答案:ABCD 10、萨塔尔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乐器。 A、对 B、错 答案:A 第二章 1、以下哪个不是民族五声调式中中的声音: A、宫 B、闰 C、角 D、羽 答案:B 2、“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以下哪位? A、华彦钧 B、刘天华 C、聂耳 D、李叔同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遍全国。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后,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

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la、s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 这首歌曲,在音响资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王大娘钉缸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2018《音乐鉴赏》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18《音乐鉴赏》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姓名:XXX 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在所有《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家中,下列哪一位的演奏是其巅峰和极限:() (1.0分)1.0 分 A、卡钦 B、里赫特 C、拉赫玛尼诺夫 D、科特 正确答案:A 2多数人的偏好会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而可能改变判断:()(1.0分)1.0 分 A、决策者的偏好 B、领导者的偏好 C、权威主导性 D、个人偏好 正确答案:C 3下列哪一位演奏家首次演奏了《野蜂飞舞》八度版:()(1.0分)1.0 分 A、王羽佳 B、朗朗 C、李斯特 D、齐夫拉 正确答案:D 4一般情况下人类对哪个音域不敏感:()(1.0分)1.0 分 A、低音 B、中音 C、中高音 D、高音 正确答案:A 5西贝柳斯所著的《芬兰颂》没有表现出下列哪一项情感寓意:()(1.0分)1.0 分 A、抗争 B、胜利 C、黑暗 D、幸福 正确答案:D 6我们往往与成功的伟大演奏家之间的差别在于我们缺少对音乐宗教般的:()(1.0分)1.0 分 A、笃敬 B、怠慢

D、沉迷 正确答案:A 7胡志厚的管子独奏《胡笳十八拍》要求我们下列哪一项能力来更好地欣赏音乐:()(1.0分)1.0 分 A、注意的集中能力 B、注意的专注能力 C、注意的分配能力 D、注意的保持能力 正确答案:D 8以下对联觉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联觉是一种习惯和本能 B、联觉是一种理性行为 C、联觉无法控制 D、联觉反映无处不在 正确答案:B 9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是在以下哪一场战役的背景下完成的:()(1.0分)1.0 分 A、卫国战争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列宁格勒保卫战 正确答案:D 10一个音乐能够获得张力的最重要因素是:()(1.0分)1.0 分 A、节奏 B、音符间隔 C、音强 D、期待 正确答案:D 11根据形式与体裁的经验音乐的美丽不包含以下哪一方面:()(1.0分)1.0 分 A、节奏 B、旋律 C、音长 D、音色 正确答案:C 12演唱《Yesterday once more》的卡朋特乐队是下列哪一个国家:()(1.0分)1.0 分 A、美国 B、英国 C、加拿大

音乐鉴赏题库

音乐鉴赏的误区已完成成绩: 1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A、视觉性 ?B、语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音乐的艺术本质已完成成绩: 1 【单选题】《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 ?A、廖辅叔 ?B、莫扎特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A、视觉 ?B、语言 ?C、听觉 ?D、情绪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已完成成绩: 1 【单选题】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 ?A、文学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判断题】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就要首先放弃理解的负担。()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声音的联觉属性已完成成绩: 1 【单选题】声音的哪个属性不能引起我们的联觉:() ?A、音高与音强 ?B、速度与节奏 ?C、发音速度 ?D、音长与音短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以下对联觉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联觉是一种习惯和本能 ?B、联觉是一种理性行为 ?C、联觉无法控制 ?D、联觉反映无处不在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我们之所以能够听懂音乐是依靠下列哪种方式:()?A、听觉 ?B、视觉 ?C、联觉通感 ?D、解说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