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六步法 教你轻松看懂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六步法 教你轻松看懂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六步法 教你轻松看懂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六步法教你轻松看懂血气分析

学医的都知道,血气分析对危重患者的抢救非常重要,但是血气分析知识有些不好懂,甚至有人学了一辈子医都看不懂血气分析化验单。其实血气分析你只要掌握核心知识了,血气分析化验单就很容易看懂。而且还有软件可以帮助运算喔!

第一步:看PH值定酸碱

通常pH值为7.35-7.45。pH值<7.35提示酸血症,pH值>7.45提示碱血症。

7.35 < pH值<7.40 偏酸, 7.40 < pH值<7.45 偏碱,PH值正常三种情况:正常,代偿性,混合性.

第二步:看原发因素定代、呼

在HH公式中, HCO3ˉ和PaCO2的比值较量决定着PH值偏向。24比40时PH值为7.40,谁的变化大,PH值就偏向哪一方。

代偿规律3时提到:原发失衡的变化大于代偿变化,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谁强谁老大”,谁就是原发性变化。

第三步:看继发变化定单、混

PaCO2和HCO3ˉ两者中一旦某一项确定为原发因素,那么另一项则为继发变化。

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反,必为混合性酸碱失衡。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同,可以使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

第四步:看PaO2定呼衰

若PaO2 <60mmHg 且 PaCO2正常或下降则判断为Ⅰ型呼吸衰竭若PaO2 <60mmHg 且P aCO2 > 50mmHg则判断为Ⅱ型呼吸衰竭

第五步:看AG 等定多重

预计代偿公式毕竟是统计数据得来的,有其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判断混合性代酸、代酸并代碱这两种二重酸碱失衡当中。

例如高AG代酸合并高Clˉ性代酸,HCO3ˉ可以在预计代偿范围内;而代酸并代碱对P H值, HCO3ˉ和PaCO2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

AG >16mmol往往提示AG升高性代酸

若△AG=△H CO3ˉ AG升高性代酸

若△AG <△HCO3ˉ 混合性代酸

若△AG>△HCO3ˉ 代酸并代碱

第六步:看临床符合性

但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的诊断,有时难免有错误的。为使诊断符合病人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其它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学习成果 完成本单元后,您应该可以: ?采用分步的和符合逻辑的方法解读动脉血气结果,并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了解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及碱中毒的病因 ?了解如何计算肺泡-动脉(A-a) 血氧梯度,并能够对其作出解释。 关于作者 Andrea Benjamin 是BMJ Learning 的临床编辑。她之前是一名临床医生,在呼吸科和普通内科医学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她尤其对重症医学感兴趣。为什么我要撰写本单元 "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错误解读可能导致治疗决策失误。在本单元中,我归纳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有助于您正确判读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要点 ?存在四种主要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这些平衡紊乱常常伴有代偿性改变 ?这些改变很少可以完全代偿原发性平衡紊乱 ?对于慢性疾病,代偿的幅度会更大,从而更好地维持pH 值 临床提示 ?在解读血气结果时,一定要参照临床表现。 控制血液的pH 值

血液的pH 值略偏酸性(7.35 到7.45 之间)。为保持正常的功能,人体将血液的pH 值维持在7.4 左右。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细胞内和细胞外缓冲系统 ?肾脏的调节作用 ?肺的调节作用 最重要的pH 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是CO2溶解后形成的弱酸)和碳酸氢盐(其对应的弱碱)缓冲系统。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组分的浓度可以独立调节。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CO2和HCO3-. ?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的CO2分压(pCO2) 进行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碳酸的排泄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调节HCO3-的浓度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pH 值和pCO2。HCO3-的浓度可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算出。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H 值取决于HCO3-的浓度与pCO2的比值,并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 log HCO3- pH = pK (6.1) + 0.03 x pCO2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公式,它有助于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的代偿性改变部分。 HCO3- pH ~ pCO2 定义

动脉血气分析——简易、快速三步诊断法

动脉血气实例分析——简易、快速三步诊断法 对动脉血气结果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多种疾病的快速识别和处理,然而,许多医生面对这些结果常感到困惑。因此,本文提供一个简单易记的三步血气分析法,使临床医生能快速地评估和处理病人。 一、血气分析的三步法 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份?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05。如果pH≤7.35为酸中毒,≥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二、实例 例1.病人的pH为7.58,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2×0.08(±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 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例2.病人的pH为7.16,PCO2为70mmHg,PO2为80mmHg。 第一步:pH值小于7.35,提示为酸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增加30mmHg,pH值应降低3×0.08(±0.02)即为7.16±0.02,而该病人的实际pH值恰为7.16。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 例3.病人的pH为7.50,PCO2为50mmHg,PO2为100mmHg。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血气分析六步法

血气分析六步法: 第一步: 判断就是否酸中毒或者碱中毒 方法:瞧PH PH>7、45初步判定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PH《7、35初步判定为—失代偿性酸中毒 PaCO2与HCO3明显异常同时伴有PH正常,应考虑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 第二步: 判断就是酸碱平衡紊乱就是呼吸性还就是代谢性 方法:瞧PH与PaCO2的改变方向。二者同向升高或下降为代谢性,而异向升高或下降为呼吸性。

第三步: 判断代偿情况 1、方法一:公式计算: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代酸公式:PaCO2(mmHg)=1、5×HCO3-+8±2 代碱公式:△PaCO2=0、9×△HCO3-±0、5 呼酸公式:△HCO3-=0、35×△PaCO2±5、58 公式很重要,必须记住! 将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HCO3-或PCO2相比较作出判断,凡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内判断为单纯性酸碱失衡,如在范围外,判断为混合性酸碱失衡。 2、方法二:瞧BE 如果就是呼吸性的,判断就是单纯呼吸性或还有代谢成分 方法:瞧剩余碱BE,BE>3表示存在代谢性碱中毒,BE《-3表示存在代酸。 第四步: 瞧阴离子间隙AG 有些血气报告单,直接显示AG值。 如果没有AG值的,可以计算。AG=Na+-(CL-+HCO3-) AG正常值:10—14mmol/l(大约12mmol/l) AG低于12mmol/l,一般为低蛋白血症患者。 如果,AG高于12mmol/l,则计算△AG/预计HCO3-

第五步: 方法一:计算△AG /预计HCO3-,正常比值为1--2 1、先计算△AG △AG=AG-12 2、预计HCO3-=△AG+实测HCO3- 3、计算△AG /预计HCO3- 《1、0,可能并存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 》2、0,可能并存代谢性碱中毒 方法二:根据AB与SB的关系,得到结论。 AB=SB=正常,提示正常 AB=SB<正常,提示代酸 AB=SB>正常,提示代碱 AB>SB,提示呼酸 AB

教你快速看懂“动脉血气分析”

教你快速看懂“动脉血气分析” 相信作为骨科高手的你,对骨科专业早已轻车熟路,游刃有余,然而,病人可能不仅仅只患骨科方面的单一病种,我们大多数遇到的是高龄老年患者,他们可能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有时候,我们需要行血气检查,可是,你会很快分析出其结果吗?面对这些血气检查值,我们可能常常感到困惑。因此,我提供一个简单易记的三步血气分析法,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帮助。 、血气分析的三步法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 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份?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 ± 0.05。如果pH< 7.35为酸中毒,> 7.45 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0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02增加,pH也升高, 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02改变的比例。正常PC02为40± 5mmH。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5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 0.08 (± 0.02)。例如,如果PC02是30mmH 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 (增加0.08 );如果PC0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 (降低2X 0.08 )。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 0.02的波动。 二、实例 例1 病人的pH为7.58 , PC02为20mmH,P02为110mmHg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环口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血气分析六步法

血气分析六步法: 第一步: 判断是否酸中毒或者碱中毒 方法:看PH PH>7.45初步判定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PH《7.35初步判定为—失代偿性酸中毒 PaCO2和HCO3明显异常同时伴有PH正常,应考虑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 第二步: 判断是酸碱平衡紊乱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 方法:看PH和PaCO2的改变方向。二者同向升高或下降为代谢性,而异向升高或下降为呼吸性。

第三步: 判断代偿情况 1. 方法一:公式计算: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代酸公式:PaCO2(mmHg)=1.5×HCO3-+8±2 代碱公式:△PaCO2=0.9×△HCO3-±0.5 呼酸公式:△HCO3-=0.35×△PaCO2±5.58 公式很重要,必须记住! 将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HCO3-或PCO2相比较作出判断,凡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内判断为单纯性酸碱失衡,如在范围外,判断为混合性酸碱失衡。 2. 方法二:看BE 如果是呼吸性的,判断是单纯呼吸性或还有代谢成分 方法:看剩余碱BE,BE>3表示存在代谢性碱中毒,BE《-3表示存在代酸。 第四步: 看阴离子间隙AG 有些血气报告单,直接显示AG值。 如果没有AG值的,可以计算。AG=Na+-(CL-+HCO3-) AG正常值:10—14mmol/l(大约12mmol/l) AG低于12mmol/l,一般为低蛋白血症患者。 如果,AG高于12mmol/l,则计算△AG/预计HCO3-

第五步: 方法一:计算△AG /预计HCO3-,正常比值为1--2 1.先计算△AG △AG=AG-12 2.预计HCO3-=△AG+实测HCO3- 3. 计算△AG /预计HCO3- 《1.0,可能并存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 》2.0,可能并存代谢性碱中毒 方法二:根据AB和SB的关系,得到结论。 AB=SB=正常,提示正常 AB=SB<正常,提示代酸 AB=SB>正常,提示代碱 AB>SB,提示呼酸 AB

动脉血气分析指南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要点 存在四种主要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这些平衡紊乱常常伴有代偿性改变这些改变很少可以完全代偿原发性平衡紊乱对于慢 性疾病,代偿的幅度会更大,从而更好地维 持pH 值 临床提示 在解读血气结果时,一定要参照临床表现。 控制血液的pH 血液的pH 值略偏酸性(到之间)。为保持正常的功 能,人体将血液的pH 值维持在左右。通过以下三个 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的范围 之内: 细胞内和细胞外缓冲系统肾脏的调节作用

肺的调节作用 最重要的pH 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是CO 2溶解后形成的弱酸)和碳酸氢盐(其对应的弱碱)缓冲系 统。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组分的浓 度可以独立调节。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 CO2 和HCO 3 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的CO 2分压(pCO 2)进 行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碳酸的排泄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调节 HCO 3 -的浓度 Hen ders on-Hasselbalch 公式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pH 值和pCO 2。HCO 的浓度可根据Hen ders on-Hasselbalch 公式算出。从公式中可 以看出, pH 值取决于HCO 的浓度与pCO 2 的比值,并 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 log HCO 3 pH = pK + x pCO 2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 公式,它有助于

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的代偿性改变部分。 HCO3 pH? pCO 2 定义 酸血症 当血液的pH 值< 时,称为酸血症。 碱血症 当血液的pH 值> 时,称为碱血症。 酸中毒 这是一个使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的过程 但并不一定导致pH 值异常 从Hen ders on-Hasselbalch 公式中可 以看出, HCO 3 -浓度的降低或pCO 2的升高均可以诱发酸中毒: pH?HCO3 pCO 2 当两种情况只发生一种时,可以导致酸血症 如果在酸中毒的同时发生碱中毒,那么最后的pH 但并不一定导致pH 值异常

动脉血气分析六步法

动脉血气分析六步法 [第一步]根据 Henderseon-Hasselbach公式评估血气数值的内在一致性 [H+]=24x(PaCO2)/[HCO3- ] ◇如果 pH 和 [ H+ ] 数值不一致,该血气结果可能是错误的 [ 第二步 ] 是否存在碱血症或酸血症? pH < 7.35 酸血症 pH > 7.45 碱血症 ◇通常这就是原发异常 ◇记住:即使pH值在正常范围(7.35-7.45 ),也可能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你需要核对PaCO2,HCO3- ,和阴离子间隙 [ 第三步 ] 是否存在呼吸或代谢紊乱?pH值改变的方向与PaCO2改变方向的关系如何?在原发呼吸障碍时,pH值和PaCO2改变方向相反;在原发代谢障碍时,pH值和PaCO2改变方向相同 [ 第四步 ] 针对原发异常是否产生适当的代偿? 通常情况下,代偿反应不能使pH恢复正常(7.35 - 7.45)

如果观察到的代偿程度与预期代偿反应不符,很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酸碱异常 [ 第五步 ] 计算阴离子间隙(如果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AG = [ Na+ ] - ( [ Cl- ] + [ HCO3- ] ) = 12 ± 2 ◇正常的阴离子间隙约为 12 mEq/L ◇对于低白蛋白血症患者, 阴离子间隙正常值低于 12 mEq/L 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每下降1 gm/dL,阴离子间隙“正常值”下降约 2.5 mEq/L (例如,血浆白蛋白 2.0 gm/dL 患者约为 7 mEq/L) ◇如果阴离子间隙增加,在以下情况下应计算渗透压间隙 ●AG升高不能用明显的原因(DKA,乳酸酸中毒,肾功能衰竭)解释 ●怀疑中毒 ◇OSM间隙 = 测定OSM – ( 2 x [ Na+ ] –血糖 / 18 – BUN / 2.8 ) ●OSM间隙应当 < 10 [ 第六步 ] 如果阴离子间隙升高,评价阴离子间隙升高与 [ HCO3- ] 降低的关系 ◇计算阴离子间隙改变(?AG)与 [ HCO3- ] 改变(?[ HCO3- ] )的比值:?AG / ?[ HCO3- ] 如果为非复杂性阴离子间隙升高代谢性酸中毒, 此比值应当介于1.0和2.0之间 如果这一比值在正常值以外, 则存在其他代谢紊乱

血气分析六步法 教你轻松看懂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六步法教你轻松看懂血气分析 学医的都知道,血气分析对危重患者的抢救非常重要,但是血气分析知识有些不好懂,甚至有人学了一辈子医都看不懂血气分析化验单。其实血气分析你只要掌握核心知识了,血气分析化验单就很容易看懂。而且还有软件可以帮助运算喔! 第一步:看PH值定酸碱 通常pH值为7.35-7.45。pH值<7.35提示酸血症,pH值>7.45提示碱血症。 7.35 < pH值<7.40 偏酸, 7.40 < pH值<7.45 偏碱,PH值正常三种情况:正常,代偿性,混合性. 第二步:看原发因素定代、呼 在HH公式中, HCO3ˉ和PaCO2的比值较量决定着PH值偏向。24比40时PH值为7.40,谁的变化大,PH值就偏向哪一方。 代偿规律3时提到:原发失衡的变化大于代偿变化,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谁强谁老大”,谁就是原发性变化。

第三步:看继发变化定单、混 PaCO2和HCO3ˉ两者中一旦某一项确定为原发因素,那么另一项则为继发变化。

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反,必为混合性酸碱失衡。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同,可以使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 第四步:看PaO2定呼衰 若PaO2 <60mmHg 且 PaCO2正常或下降则判断为Ⅰ型呼吸衰竭若PaO2 <60mmHg 且P aCO2 > 50mmHg则判断为Ⅱ型呼吸衰竭

第五步:看AG 等定多重

预计代偿公式毕竟是统计数据得来的,有其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判断混合性代酸、代酸并代碱这两种二重酸碱失衡当中。 例如高AG代酸合并高Clˉ性代酸,HCO3ˉ可以在预计代偿范围内;而代酸并代碱对P H值, HCO3ˉ和PaCO2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 AG >16mmol往往提示AG升高性代酸 若△AG=△H CO3ˉ AG升高性代酸 若△AG <△HCO3ˉ 混合性代酸 若△AG>△HCO3ˉ 代酸并代碱 第六步:看临床符合性 但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的诊断,有时难免有错误的。为使诊断符合病人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其它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局部情 况、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2.准备用物:输液车、治疗盘、动脉采血器、复合碘、干棉签、擦手液、利 器盒、化验标签(注明体温、氧流量、血红蛋白、) 3.核对身份 4.动脉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做艾伦试验: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 压其腕部的桡动脉、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变得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恢复其血供,这时手掌应迅速(5s内)恢复红润,说明受检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在桡动脉血供消失的条件下不影响手部血供,为艾伦试验阴性; 反之,如果在5s内不能恢复红润,则为该试验阳性。 5.护士站在穿刺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上肢伸直略外 展,腕部背曲30°。 6.一指定位——桡动脉:距掌纹线2-3cm,动脉搏动最强处,通过“一按一 提”,仔细感觉动脉的搏动。 7.检查动脉采血器的有效期,密封性等,拆开包装。 8.核对身份,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大于5cm,操作者食指也要消毒2遍。将 动脉采血器推至底部,再拉至预设位置,除去针头护套。 9.采血者用左手食指,沿动脉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他的搏动;右 手以执笔式的方法把持住注射器,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的大鱼际处,便于

固定,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沿食指边缘45-90°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边穿刺边注意回血。 10.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血液会自动涌入采血器,空气经孔石装置排出。 血液液面达到达到预设位置孔石会自动封闭。 11.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5分钟。将动脉采血器针头垂直插入蓝色橡皮塞 中。如血液未达到预设位置,则将采血器缓缓推动针栓将气泡融入孔石排气。丢弃针头和针塞,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 12.青楼颠倒混匀5次,手搓5秒,包证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 13.再次核对身份,贴上标签。立即送检,>15分需冰浴。

怎样看懂血气分析

今天在图书馆不小心翻到的,一种惊喜的感觉。 以前对血气分析报告总是一头雾水,今天看了这个以后感觉头上的天空都明亮了很多,特意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 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 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PH W为酸中毒,PH A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 值和PCO2 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 增加,PH 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 值和PCO2 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 为40± 5mmHg ,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 每改变10mmHg ,则PH 值反方向改变± 。例如,如果PCO2 是30mmHg (降低10mmHg ),那么PH 值应该是(增加);如果PCO2 为60mmHg (增加20mmHg ),则PH值应为(降低2 X)o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 值与实际PH 值,如果实际PH 值低于理论PH 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 值高于理论PH 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 值,可以有± 的波动。 实例 例1 :病人的PH 值为,PCO2 为20mmHg ,PO2 为110mmHg 。 分析: 第一步,PH 值大于,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 和PH 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02降低20mmHg , PH值应升高2 X (土)即为土,与实际 PH 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例2 :病人的PH 值为,PC02 为70mmHg ,P02 为80mmHg 。 分析: 第一步,PH 值小于,提示为酸中毒。 第二步,PC02 和PH 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第三步,PC02增加30mmHg , PH值应降低3 X (土)即为土,而该病人的实际PH 值恰好为。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控制血液的 pH 值 血液的 pH 值略偏酸性(7.35 到 7.45 之间)。为保持正常的功能,人体将血液的 pH 值维持在 7.4 左右。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 细胞内和细胞外缓冲系统 ? 肾脏的调节作用 ? 肺的调节作用 最重要的 pH 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是 CO 2 溶解后形成的弱酸)和碳酸氢盐(其对应的弱碱)缓冲系统。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 组分的浓度可以独立调节。 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 CO 2 和 HCO 3 -. ? 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的 CO 2 分压 (pCO 2) 进行调节 ? 肾脏通过调节碳酸的排泄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调节 HCO 3 - 的浓度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 pH 值和 pCO 2。 HCO 3 - 的浓度可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算出。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H 值取决于 HCO 3 - 的浓度与 pCO 2 的比值,并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公式,它有助于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的代偿性改变部分。 pH ~ HCO 3 - pCO 2 定义 pH = pK (6.1) + log HCO 3 - 0.03 x pCO 2

酸血症 当血液的 pH 值 <7.35 时,称为酸血症。 碱血症 当血液的 pH 值 >7.45 时,称为碱血症。 酸中毒 ?这是一个使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的过程 ?但并不一定导致 pH 值异常 ?从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中可以看出,HCO3-浓度的降低或 pCO2 的升高均可以诱发酸中毒: pH ~ HCO 3 - pCO 2 ?当两种情况只发生一种时,可以导致酸血症 ?如果在酸中毒的同时发生碱中毒,那么最后的 pH 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碱中毒 ?这是一个使碱性物质在体内蓄积的过程 ?但并不一定导致 pH 值异常 ?从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中可以看出,HCO3-浓度的升高或 pCO2 的降低均可以诱发碱中毒: pH ~ HCO 3 - pCO 2 ?当两种情况只发生一种时,可以导致碱血症 ?如果在碱中毒的同时发生酸中毒,那么最后的 pH 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碱剩余 发生酸中毒时,负性的碱剩余提示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碱剩余是指当 pCO 2 恒定保持在 5.3 kPa 时将 1 升血的 pH 值滴定到 7.4 所需要的碱量或酸量。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docx

v1.0可编辑可修改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 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 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 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 二.临床应用价值 过去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 衡也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 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 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 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 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 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 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 果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 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 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 1 、酸碱度 (pH)参考值~。<为酸血症,>为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 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 (PCO2)参考值~(35~45mmHg)、乘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 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 (TCO2),参考值 24~32mmHg,代表血中 CO2和 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 显上升。 4、氧分压( PO2)参考值~( 80~ 100mmHg)。低于 60mmHg即有呼吸衰竭, <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 (SatO2) ,参考值。

动脉血气分析六步法-作者杜斌

动脉血气分析六步法(6-step Approach in ABGs)摘录翻译自:https://www.360docs.net/doc/7b4982284.html,/sections/clinical-information/critical-care/abgs.html 引自CSCCM;整理及讲解:杜斌;WORD制作:KIWI,ICU同仁,向杜斌表示致敬。 [ 第一步 ] 根据 Henderseon-Hasselbach 公式评估血气数值的内在一致性 [ H+ ] = 24 x ( PaCO2 ) / [ HCO3- ] o 如果 pH 和 [ H+ ] 数值不一致, 该血气结果可能是错误的 [ 第二步 ] 是否存在碱血症或酸血症? pH < 7.35 酸血症 pH > 7.45 碱血症 o 通常这就是原发异常 o 记住:即使pH值在正常范围( 7.35-7.45 ),也可能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o 你需要核对PaCO2, HCO3- ,和阴离子间隙 [ 第三步 ] 是否存在呼吸或代谢紊乱?pH值改变的方向与PaCO2改变方向的关系如何? 改变方向相反;在原发代谢障碍时,pH值和在原发呼吸障碍时,pH值和PaCO 2 改变方向相同 PaCO 2

[ 第四步 ] 针对原发异常是否产生适当的代偿? 通常情况下,代偿反应不能使pH 恢复正常(7.35 - 7.45) o 如果观察到的代偿程度与预期代偿反应不符,很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酸碱异常 [ 第五步 ] 计算阴离子间隙(如果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AG = [ Na + ] - ( [ Cl - ] + [ HCO 3- ] ) = 12 ± 2 o 正常的阴离子间隙约为 12 mEq/L o 对于低白蛋白血症患者, 阴离子间隙正常值低于 12 mEq/L 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每下降 1 gm/dL ,阴离子间隙“正常值”下降约 2.5 mEq/L (例如,血浆白蛋白下降 2.0 gm/dL 患者AG 约为 7 mEq/L ) o 如果阴离子间隙增加,在以下情况下应计算渗透压间隙 ?. AG 升高不能用明显的原因(DKA ,乳酸酸中毒,肾功能衰竭)解释 ?. 怀疑中毒 o OSM 间隙 = 测定OSM – ( 2 x [ Na + ] – 血糖 / 18 – BUN / 2.8 ) ?. OSM 间隙应当 < 10 [ 第六步 ] 如果阴离子间隙升高,评价阴离子间隙升高与 [ HCO 3- ] 降低的关系 o 计算阴离子间隙改变(? AG )与 [ HCO 3- ] 改变(? [ HCO 3- ] )的比值:? AG / ? [ HCO 3- ] 如果为非复杂性阴离子间隙升高代谢性酸中毒, 此比值应当介于1.0和2.0之间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 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 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 二.临床应用价值 过去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也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受多 种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 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 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 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 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 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 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为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 、乘0.03 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 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60mmHg 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

最新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学习成果 完成本单元后,您应该可以: ?采用分步的和符合逻辑的方法解读动脉血气结果,并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了解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及碱中毒的病因 ?了解如何计算肺泡-动脉 (A-a) 血氧梯度,并能够对其作出解释。 关于作者 Andrea Benjamin 是 BMJ Learning 的临床编辑。她之前是一名临床医生,在呼吸科和普通内科医学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她尤其对重症医学感兴趣。为什么我要撰写本单元 "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错误解读可能导致治疗决策失误。在本单元中,我归纳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有助于您正确判读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要点 ?存在四种主要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这些平衡紊乱常常伴有代偿性改变 ?这些改变很少可以完全代偿原发性平衡紊乱 ?对于慢性疾病,代偿的幅度会更大,从而更好地维持 pH 值 临床提示 ?在解读血气结果时,一定要参照临床表现。 控制血液的 pH 值

血液的 pH 值略偏酸性(7.35 到 7.45 之间)。为保持正常的功能,人体将血液的 pH 值维持在 7.4 左右。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细胞内和细胞外缓冲系统 ?肾脏的调节作用 ?肺的调节作用 最重要的 pH 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是 CO2溶解后形成的弱酸)和碳酸氢盐(其对应的弱碱)缓冲系统。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组分的浓度可以独立调节。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CO2和 HCO3-. ?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的 CO2分压 (pCO2) 进行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碳酸的排泄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调节 HCO3-的浓度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 pH 值和 pCO2。 HCO3-的浓度可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算出。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H 值取决于 HCO3-的浓度与pCO2的比值,并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 log HCO3- pH =pK (6.1) + 0.03 x pCO2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公式,它有助于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的代偿性改变部分。 HCO3- pH ~ pCO2 定义

血气分析详细解读

血气分析解读 血气分析可以了解O2的供应和酸碱平衡状况,是抢救危重病人和手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有采自于动脉和静脉血两种,但静脉血不能反映氧和情况,临床上常用动脉血。 血气分析测定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1.合理的采血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2.严格地隔绝空气,在海平面大气压下(101.3kPa,760mmHg)、安静状态下,采集肝素抗凝血;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血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其保存在4摄氏度环境中,但不得超过2小时; 4.吸氧者若病情许可应停止吸氧30分钟后再采血送检,否则应标记给养浓度及流量,且注明是否使用呼吸机。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定的有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氢离子浓度,然后根据相关的方程式有上述三个测定值计算出其他多项指标,从而判断肺换气功能及酸碱平衡状况。 (一)动脉血氧分压 年龄的计算公式为 PaO2=100mmHg—(年龄*0.33)+/—5mmHg。 参考值: 95—100mmHg(12.6—13.3kPa)。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的程度造成低氧血症的原因有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分流及弥散功能障碍等。轻度:80-60mmHg,中度:60-40mmHg,重度:<40mm Hg,当PaO2在20mmHg以下,生命难以维持。 2.判断有无呼吸衰竭的指标Ⅰ型指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Ⅱ型是指缺氧伴有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肺泡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PA-aO2)。是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指标,能较早地反映肺部氧摄取状况。产生原因是肺内存在生理分流,正常支气管动脉血未经氧合而直接进入肺静脉,其次是营养心肌的最小静脉血直接进入左心室。 参考值:正常年轻人约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最大不超过30mmHg。 临床意义: 1.P(A-a)O2增大伴有PaO2降低:提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和障碍,主要见于:1)右-左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致静脉血掺杂;2)弥散性间质性肺病、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所致的弥散障碍;3)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如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栓塞。

教你快速看懂“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 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判断是否有酸碱中毒) 正常值:pH 7.35--7.45 pH < 7.35 酸中毒; pH > 7.45碱中毒 记住:即使pH值在正常范围( 7.35-7.45 ),也可能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找原发) 呼吸性酸碱中毒只看二氧化碳分压 正常值: PCO2:35~45mmHg 中间值40 mmHg pCO2<35mmHg 呼吸性碱中毒; pCO2>45mmHg呼吸性酸中毒 记住: H2O + CO2 ? H2CO3 二氧化碳分压代表酸性物质 代谢性酸碱中毒只看碳酸氢根离子 正常值:Hco3- 22—27mmol/L 中间值24 mmHg Hco3- < 22 代谢性酸中毒; Hco3-> 27 代谢性碱中毒 记住: HCO3- + H+ ?H2O + CO2↑,碳酸氢根离子代表碱性物质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份?(找公式) 10 ( PCO2) 4( Hco3-) 10 ( PCO2) 5( Hco3-) 10 ( Hco3-) 6( PCO2) 10 ( Hco3-) 7( PCO2) 1)公式左边均为10,公式右边是4-7 2)10-4;10-5呼吸性;分别代表呼吸性酸中毒(10-4);呼吸性碱中毒(10-5) 3)10-6;10-7代谢性;分别代表代谢性酸中毒(10-6);代谢性碱中毒(10-7) 4)公式的意义在于,当机体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为保持酸碱平衡,需要用代谢性酸中毒来代偿,但是代偿的结果就是碳酸氢根离子比正常的22mmol/L还要低,但是当碳酸氢根离子18mmol/L时存在2重可能,一种是机体为了代偿呼吸性碱中毒,自动开始减少碳酸氢根离子的重吸收,生理性的使得碳酸氢根离子低于正常;另一种可能,机体本身就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病理性的使得碳酸氢根离子低于正常。这个公式就可以解决这个度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中的10,4,5,6,7都是比值。 该公式适用于慢性疾病患者,例如情绪激动所致呼吸性碱中毒不适用该公式。 第四步:判断呼吸衰竭 正常: PAO2> 80mmhg 低氧血症:80mmhg< PAO2>60mmhg I型呼吸衰竭:paO2 < 60mmHg;paCO2正常 Ⅱ型呼吸衰竭:paO2 < 60mmHg伴paCO2>50mmHg

如何分析血气分析结果

如何分析血气分析结果 血液气体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 (a)气体交换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含量等; (b)酸碱平衡指标:酸碱度(PH)、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及作为呼吸性因子的二氧化碳分压等。 体液PH相对稳定性称为酸碱平衡,其平衡的维持是靠多种缓冲系统,以及肾和肺的调节活动而实现的。诸多因素可致平衡失调,使疾病变的更严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 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至7.45,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至0.05。用以表示体液的酸碱度。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而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H2CO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HCO3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aCO2为血浆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分压。它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一个主要分量。正常值为:4.40至 6.27kPa(47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0.67至0.93kPa(5至7mmHg)。PaCO2同时也是反映病人通气状态的重要参数。在表浅呼吸时,潮气量下降,肺泡有效通气量随之减少,使PaCO2上升,当PaCO2<4.40kPa(33mmHg)时示通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反之,当PaCO2? >6.27kPa(47mmHg)时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储留,为呼吸性酸中毒。 PaCO2改变对机体的影响:升高的PaCO2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强了心肌收缩力,动静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这种循环系反应认为可能与Ca2+有关,因心肌细胞内PH的改变使游离PaCO2增加所致。 高二氧化碳使血浆内HCO3-增加,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加之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压增高,颅内压明显增加。如PaCO2正常的病人,当其值在24小时内迅速超过13.3kPa(100mmHg),可致二氧化碳麻醉,病人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状态。 的PaCO2而致的低碳酸血症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是使心输出量减少,氧运输障碍,氧离曲线左移,脑血流量减少、抽搐、颅内压下降等。 BE:PaCO2为25.33kPa(40mmHg)的气体平衡后,将PH纠正到7.40所需酸或碱的量。表示血浆的碱储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正常值为:+3至-3mmol/L示有碱剩余,多为原发性代谢性碱中毒或是呼吸酸中毒的代偿表现。BE呈负值,缓冲碱减少,BE<-3mmol/L,示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表现。 SB(标准碳酸氢盐):指血标本在38℃和白红蛋白完全氧合条件下,用PaCO2为5.33kPa(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正常值:22至27mmol/L。SB

快速读懂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简易、快速三步诊断法 对动脉血气结果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多种疾病的快速识别和处理,然而,许多医生面对这些结果常感到困惑。因此,本文提供一个简单易记的三步血气分析法,使临床医生能快速地评估和处理病人。 一、血气分析的三步法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 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份?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05。如果pH≤7.35为酸中毒,≥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 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

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二、实例 例1.病人的pH为7.58,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2×0.08(±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例2.病人的pH为7.16,PCO2为70mmHg,PO2为80mmHg。 第一步:pH值小于7.35,提示为酸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增加30mmHg,pH值应降低3×0.08(±0.02)即为7.16±0.02,而该病人的实际pH值恰为7.16。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 例3.病人的pH为7.50,PCO2为50mmHg,PO2为100mmHg。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同向改变,表明为代谢性; 第三步:不用,因该病人不是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 结论:此病人为代谢性碱中毒。 例4.病人的pH为7.25,PCO2为25mmHg,PO2为90mm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