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材料尺寸效应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岩石材料尺寸效应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岩石材料尺寸效应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纳米尺寸效应

纳米尺寸效应 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米(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效应就是指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电。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对直径大于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超微颗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气中金属颗粒会迅速氧化而燃烧。如要防止自燃,可采用表面包覆或有意识地控制氧化速率,使其缓慢氧化生成一层极薄而致密的氧化层,确保表面稳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熔点材料。 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1)特殊的光学性质当黄金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即失去了原有的富贵光泽而呈黑色。事实上,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由此可见,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l%,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此外又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 (2)特殊的热学性质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纳米量级时尤为显著。例如,金的常规熔点为1064C℃,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纳米尺寸时,则降低27℃,2纳米尺寸时的熔点仅为327℃左右;银的常规熔点为670℃,而超微银颗粒的熔点可低于100℃。因此,超细银粉制成的导电浆料可以进行低温烧结,此时元件的基片不必采用耐高温的陶瓷材料,甚至可用塑料。采用超细银粉浆料,可使膜厚均匀,覆盖面积大,既省料又具高质量。日本川崎制铁公司采用0.1~

静电微泵致动特性及其尺寸效应分析

静电微泵致动特性及其尺寸效应分析1 刘迎伟1,刘凯1,韩光平1,2 1.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710048) 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450052) E-mail:kliu@https://www.360docs.net/doc/7b5608723.html, 摘要:分析静电吸合现象,给出吸合电压的计算公式,以圆形泵膜为例,研究吸合电压的尺寸效应及泵膜几何尺寸对吸合电压的影响,得到静电间隙与泵膜厚度对吸合电压呈现正尺寸效应,其中吸合电压对静电间隙的灵敏度较大;泵膜半径则呈现负尺寸效应。这为静电致动器的精确控制与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静电微泵;静电吸合;尺寸效应;等效电路 静电致动微泵工作过程式是一个静电场和机械结构相耦合的过程,通过静电场的变化引起微泵结构的响应[1]。因此,微泵的结构特征与静电致动特性是影响微泵工作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本文研究静电致动特性及其尺寸效应。 1.振膜式静电微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静电力作为MEMS的主要驱动力,由于其响应时间短,可靠性极好,能耗很低,制作也相对简单,被广泛地用于许多微型器件上。静电致动只有做到电极间间隙足够小,且所加电压比较高时才能产生足够大的致动力,这样必须防止两电极的接触。而且致动力的非线性性质给精确控制增加了一定难度。应用较为成功的一类静电致动器就是静电致动式微泵。其基本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致动单元,微型单向阀单元和泵室。致动单元包括:固定电极(上电极对),绝缘层,泵膜片(下电极对)。微型单向阀单元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或扩散口和喷嘴。结构如图1和图2所式。 静电致动器原理很简单,由一个薄膜作为可动电极和一个固定电极组成,在两个电极间施加交变电压,利用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荷吸引作用,使薄膜产生周期性变形,使腔体内的压力交替变化,从而驱动流体流动。静电产生的压力与电极施加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电极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静电驱动方式一般通过调节驱动电压大小来间接控制机构的运动。压力的提高受到致动器的位移量(行程)的限制。 图1 有阀静电微泵 1本课题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60700002)的资助。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岩石抗压强度与地基承载力换算 (桩基与扩大基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我省高速公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在我省高山丘岭的特殊环境下,桥梁工程在高速公路中也占据主要的领域。 在桥梁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桥梁基础是十分关键的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在设计图纸中对地基承载力也有严格的控制,但有时施工中的特殊因数(比如:桩基孔深、涌水量大,试验人员无法到达孔底检测,试验仪器在孔底无法操作等),就对孔底的地基承载力无法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 此时,就可以从开挖到设计嵌岩深度时开挖出来的岩石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以换算地基承载力,从而得到相应的检测数据。 在作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之前,必须把开挖出来的岩石切割成直径为7~10cm,高度与直径相同的立方体试件,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取其一组六个试件的平均值为该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Ra)。 在已知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后,还必须了解施工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和设计图纸中的几个指标,然后进行换算:

[P]=(C1A+C2Uh)Ra 式中: [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Pa) Ra—天然湿度的岩石抗压强度值(KPa) h—为桩嵌岩深度(m),不包括风化层 U—桩嵌入基岩部分横截面周长(m)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对于钻孔桩和管柱按设计直径采用 C1,C2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的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系数 在贵州省崇溪河至遵义的高速公路上K70+310段,是一座3×20米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桥,下部构造采用双墩柱,基础为直径1.2米桩基,桩基设计要求嵌岩深度不低于3米,地基承载力要求≥3.5MPa,在开挖终孔时嵌岩深度实测值为3.3米,岩石破碎程度一般,取其终孔时开挖出的岩石,切割成7×7×7(cm)试件6个,经过试验测得天然湿度下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6.6MPa,对该桩基地基承载力换算为: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 吴顺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6 级生命科学拔尖班 小尺寸现象产生的原因: 纳米粒子的特性当粒子的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微粒内包含的原子数仅为 100?10000 个,其中有 50 %左右为界原子,纳米微粒的微小尺寸和高比例的表面原子数导致了它的量子尺寸效应和其他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 小尺寸效应导致的性质(以及部分应用) 由于纳米微粒的尺寸比可见光的波长还小,光在纳米材料中传播的周期性被破坏,其光学性质就会呈现与普通材料不同的情形。例如,金属由于光反射显现各种颜色,而金属纳米微粒都呈黑色,说明它们对光的均匀吸收性、吸收峰的位置和峰的半高宽都与粒子半径的倒数有关。⑵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通过控制颗粒尺寸制造出具有一定频宽的微波吸收纳米材 料,可用于磁波屏蔽、隐形飞机等。⑴此外,金属超微颗粒的光反射率极低,可低于1%, 大约几毫米就可以完全消光。可以利用此特性,高效持续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在物质超细微化之后,纳米材料的熔点显著降低,犹在颗粒直径为 10 纳米时较为明显,例如金(Au)常规熔点在1064度;然而在颗粒尺寸减少到 2纳米时仅为327度;由此,超细银粉制成的导电浆料可以进行低温烧结,此时的基片可以仅仅使用塑胶而不是高温陶瓷。使用超细银粉,可以使膜厚均匀,覆盖面积大,省料而质量高。 纳米小尺寸效应的应用: 纳米材料作为功能材料与产业技术的结合,具有很多潜在的应用价值。小尺寸超微颗粒的磁性与大尺寸材料显著不同,在颗粒尺寸下降到 0.02 微米以下之后,其矫顽力可增加 1000 倍,若进一步

减小尺寸,其矫顽力反而可以降到0,呈现出超顺磁性。利用超顺磁性颗粒的

(赵国藩)尺寸效应

混凝土作为一种脆性工程材料表现出了明显的尺寸效应(size Effect)。准确地说,它的混凝土尺寸效应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件尺寸对确定参数的影响,二是在进行数值模拟时,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显著的依赖于有限元网格尺寸大小。例如混凝土梁的弯曲强度随梁高度的增加而降低。L’Herrnite的研究则表明,由三点弯曲梁测得的混凝土平均抗拉强度随试件体积的增加而降低。Kadlecek等指出,由三点弯曲梁和四点弯曲梁试验、计算所得的混凝土平均抗拉强度与直接拉伸试件所得混凝土抗拉强度值有显著差别。Bazant等对混凝土缺口梁的试验研究表明,名义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对试件尺寸有明显的依赖性。上述研究实质上表明:1.由弹性分析或极限分析反映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是试件体积和结构内部应力场的函数。这种试件尺寸效应与结构内部原始缺陷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材料内部的原始缺陷数量是材料体积的函数,原始缺陷在结构中的拓朴分布必定与施加于这些微缺陷的应力场有关。文献[17]的研究指出:这种试件尺寸效应可以用初始损伤发展的概率方法来分析。2.由混凝土缺口试件测得的混凝土断裂韧度有明显的尺寸效应,试件的破坏往往是断裂过程区中微裂缝发展的结果。断裂过程区的大小往往与材料中骨料粒径大小有直接关系,对于混凝土I型断裂而言,断裂过程区的宽度是最大骨料粒径D max的3倍,而其长度约是D max的5至6倍。然而断裂过程区的体积并不随结构的尺寸变化。因而对尺寸较小的试件来说,在断裂过程区和结构的其余部分之间进行的应力和能量重分布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大试件来说,由于断裂过程区的大小与试件尺寸相比可忽略不计,其损伤可视为集中在裂缝尖端的一个相对小的区域。这种试件尺寸效应与结构破坏前的损伤发展有关而与材料中原始缺陷无关。上述两个方面实则指出了两种类型的试件尺寸效应现象,一种与结构的原始缺陷的数量和分布有关,一种与结构在应力作用下的损伤发展有关。对于有缺口试件而言,预制切口可视为结构内部的最大原始缺陷。 对混凝土这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来说,对其力学行为的模拟往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视混凝土为均质材料,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定义局部应变和应力,利用一种适当的方法来分析当材料受荷时,应力和应变的变化。另一种是不再认为混凝土为均质材料,而认为其组份是随机分布,运用概率的方法来研究混凝土的力学行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随机方法(Stochastic Approach)。已有许多学者运用这种随机方法建立了许多混凝土分析模型。

复合材料中的尺寸效应

复合材料中的尺寸效应 复合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破坏问题与结构的尺寸效应有 着必然的联系,复合材料中很多都属于准脆性材料,因此尺寸效应显得尤其重要, 从尺度律和尺寸效应角度研究强度问题是个重要的观点,比如一个长细杠件它的稳定性能一定较差,这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尺寸效应问题。强度随机性引起的尺寸效应,能量释放的尺寸效应和微裂纹和断裂的分形特性产生的尺寸效应都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强度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固体力学中有三种有关尺寸效应的基本理论 : (1)随机强度统计理论 ; (2)长裂纹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和断裂能量释放理论 (3)裂纹分形理论,它可分为两大类 : (a) 裂纹表面的侵入式分形特性理论(即表面粗糙度的分形属性) (b) 间隙分形特性理论(代表着微裂纹的分形分布)

这些基本理论概括表现为材料的四种尺寸效应: (l)边界层效应:它是由材料的非均匀性和泊松效应造成的.前者可以混凝土之类的材料为例,由于各种骨料不能穿透表面而使表面层具有不同的成分;而泊松效应指的是,在试样内部可能存在平面应变的状态,它们发生在与试件表面平行的平面上 ,但不是发生在试样的表面,而是发生在试件的中心部位 . (2)表面与裂纹边缘连接处存在三维应力的奇异性: 这也是由于泊松效应引起的.这就造成了断裂扩展区域靠近表面的那一部分的力学行为不同于试样内部 的力学行为 . (3)由扩散现象引起的时间相关的尺寸效应, 所谓扩散可以是多孔介质中热的输运或湿气和化学物质的输运,这一点已在收缩和干燥蠕变现象的尺寸效应中显示出来,原因是半干燥期依赖于尺寸,以及这种尺寸效应对收缩致裂的影响。 (4)材料本构关系的时间相关性 ,特别是材料应变软化的粘性特征

(完整)量子尺寸效应

(完整)量子尺寸效应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量子尺寸效应)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量子尺寸效应的全部内容。

1.1.1量子尺寸效应 所谓的量子尺寸效应是指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 由准连续变为离散的现象,纳米半导体粒子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的分子轨道和最低未 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由此导致纳米微粒的光、电、磁、热、催化和超导性等 特性与宏观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金属纳米材料的电阻随着尺寸下降而增大,电阻温度 系数下降甚至变成负值;相反,原是绝缘体的氧化物达到纳米级时,电阻反而下降;10~ 25nm的铁磁金属微粒矫顽力比同种宏观材料大1000倍,而当颗粒尺寸小于10nm时矫顽力 变为零,表现为超顺磁性。 1。1。2小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 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的颗粒表面 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滋、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例如: 光吸收显著增加,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 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等,这种现象称为小尺寸效应。 1。1.3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表面与界面效应.由于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所处的环境 不同,当粒子直径比原子直径大时(如大于0。01时),表面原子可以忽略,但当粒子直径 逐渐接近原子直径时,表面原子的数目及作用就不能忽略,而且这时粒子的比表面积、表 面能和表面结合能都发生很大变化.人们把由此引起的种种特殊效应统称表面效应[8,9]。 随着粒径的减小,比表面迅速增大.当粒径为5nm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50%以上,当 粒径为2nm时,表面原子数达到80%,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纳米粒子的表面.庞大的表面原 子的存在导致键态严重失配,表面出现非化学平衡、非整数配位的化学键,产生许多活性中心,从而导致纳米微粒的化学活性大大增强,主要表现在:(1)熔点降低.就熔点来说,纳 米颗粒中由于每一粒子组成原子少,表面原子处于不安定状态,使其表面晶格震动的振幅 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造成超微粒子特有的热性质,也就是造成熔点下降,同时 纳米粉末将比传统粉末容易在较低温度烧结,而成为良好的烧结促进材料。如金的常规熔 点是1064℃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nm时,降低了270℃,当金纳米粒子尺寸为2 nm时,熔点 仅为327℃;银的常规熔点为961℃,而超微银颗粒的熔点可低于100℃等。(2)比热增大。粒径越小,比热越大.(3)化学活性增加,有利于催化反应等。 1.1。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如超微 粒的磁化强度和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也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利 用它可以解释纳米镍粒子在低温下继续保持超顺磁性的现象。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 基础研究及实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是未来 微电子器件的基础. 上述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量子隧道效应都是纳米微粒与 纳米固体的基本特性。它使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呈现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现一 些“反常现象”。例如金属纳米材料的电阻随尺寸下降而增大,电阻温度系数下降甚至变 成负值;相反,原是绝缘体的氧化物达到纳米级时,电阻反而下降;10nm-25nm的铁磁金属

测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实验5 测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一、基本原理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是指岩石试样在单向受压至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MPa) 一般简称抗压强度。根据岩石的含水状态不同,又有干抗压强度和饱和抗压强度之分。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常采用在压力机上直接压坏标准试样测得,也可与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同时进行,或用其它方法间接求得。 二、仪器设备 1、制样设备:钻岩机、切石机及磨片机; 2、测量平台、卡尺、放大镜等; 3、烘箱、干燥箱; 4、水槽、煮沸设备或真空抽气设备; 5、压力机。 三、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 试样规格:一般采用直径5cm、高10cm的园柱体,以及断面边长为5厘米,高为10厘米的方柱体,每组试样必须制备3块。 试样制备精度要求同实验四: 2、试样描述 试验前应对试样进行描述,内容同实验四。 3、试样烘干或饱和处理 根据试验要求需对试样进行烘干或饱和处理。 烘干试样:在105~110℃温度下烘干24h。

自由浸水法饱和试样:将试样放入水槽,先注水至试样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注水至试样高度的1/2和3/4处,6h后全部浸没试样,试样在水中自由吸水48h。 煮沸法饱和试样:煮沸容器内的水面始终高于试样,煮沸时间不少于6h。 真空抽气法饱和试样:饱和容器内的水面始终高于试样,真空压力表读数宜为100kPa,直至无气泡逸出为止,但总抽气时间不应少于4h。 4、测量试样尺寸 按试验二量积法中的要求,量测试样断面的边长,求取其断面面积(A)。 5、安装试样、加荷 将试样置于试验机承压板中心,调整有球形座,使之均匀受载,然后以每秒0.5~1.0MPa的加载速度加荷,直至试样破坏,记下破坏荷载(P)。 6、描述试样破坏后的形态,并记录有关情况。 7、按下式计算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式中:σC――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垂直于加荷方向试样断面积(mm2)。 计算值取3位有效数字。 四、试验报告内容 1、整理记录表(格式如下表) 月日 2、试样描述资料。 3、思考题:

量子尺寸效应

1.1.1量子尺寸效应 所谓的量子尺寸效应是指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的现象,纳米半导体粒子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的分子轨道 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由此导致纳米微粒的光、电、磁、热、 催化和超导性等特性与宏观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金属纳米材料的电阻随着尺寸下 降而增大,电阻温度系数下降甚至变成负值;相反,原是绝缘体的氧化物达到纳米级时,电阻反而下降;10~25nm的铁磁金属微粒矫顽力比同种宏观材料大1000倍,而当颗粒尺寸小于10nm时矫顽力变为零,表现为超顺磁性。 1.1.2小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 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滋、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 尺寸效应。例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 转变,超导相向正常相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等,这种现象称为小尺寸效应。 1.1.3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表面与界面效应。由于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当粒子直径比原子直径大时(如大于0.01时),表面原子可以忽略,但当 粒子直径逐渐接近原子直径时,表面原子的数目及作用就不能忽略,而且这时粒子的 比表面积、表面能和表面结合能都发生很大变化。人们把由此引起的种种特殊效应统 称表面效应[8,9]。随着粒径的减小,比表面迅速增大。当粒径为5nm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约50%以上,当粒径为2nm时,表面原子数达到80%,原子几乎全部集中 到纳米粒子的表面。庞大的表面原子的存在导致键态严重失配,表面出现非化学平衡、非整数配位的化学键,产生许多活性中心,从而导致纳米微粒的化学活性大大增强, 主要表现在:(1)熔点降低。就熔点来说,纳米颗粒中由于每一粒子组成原子少,表面原子处于不安定状态,使其表面晶格震动的振幅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 造成超微粒子特有的热性质,也就是造成熔点下降,同时纳米粉末将比传统粉末容易 在较低温度烧结,而成为良好的烧结促进材料。如金的常规熔点是1064℃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nm时,降低了270℃,当金纳米粒子尺寸为2 nm时,熔点仅为327℃;银的常规熔点为961℃,而超微银颗粒的熔点可低于100℃等。(2)比热增大。粒径越小,比热越大。(3)化学活性增加,有利于催化反应等。 1.1.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如超微粒的磁化强度和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也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

微电子机械系统尺寸效应的泛函分析

微电子机械系统尺寸效应的泛函分析 韩光平1,2,刘凯1,褚金奎2 (1.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尺寸效应涉及微电子机械系统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分析归纳微器件或系统中尺寸对其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从纯尺寸因素和非尺寸因素综合考虑尺寸效应,建立了一个尺寸效应的基本数学模型,并从尺寸泛函的绝对值、相对值和对尺寸的灵敏度三个方面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泛函分析,总结出一些尺寸效应的发生规律。 关键词:微电子机械系统(M EM S);尺寸效应;泛函分析;灵敏度;微器件 中图分类号:T H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54(2004)02-0017-03 微电子机械系统(M EM S)技术基于微电子和微机械的有机集成,涉及微电子学、微机械学、微材料学、微摩擦学、微电磁学、微光学、微动力学、微流体力学、微热力学、自动控制、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1],集约了各学科前沿领域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和纳米科学技术(N ST)一起被列为21世纪关键技术之首。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M EM S逐步成为人们在微观领域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高新技术和重要手段,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和迫切性,国内外投入到该研究领域的人力、物力日益增加,考虑到实用性,人们更加关注可以即时应用的各种微器件的研究开发,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在硅微细加工、光刻、L IGA和准L IGA技术、高能束刻蚀技术、牺牲层技术、外延技术、准分子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等各种微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设计制造出多种微传感器、微执行器等微器件,如M EM S力传感器、微加速度传感器、微显示器芯片、微惯性传感器、微机械血液测试仪[2]、微阀、微泵、微齿轮及微马达等。但是,各种微器件有机结合成真正意义上的M EM S,还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建立M EM S等效机构的失效模型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3]。究其原因,人们对微观条件下M EM S器件的运动规律、物理特性和受载之下的力学行为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形成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M EM S设计理论方法[4],只能靠传统方法进行试探性研究。目前,M EM S基础理论研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成为整个微电子机械系统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 ,因此,对M EM S设计中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已刻不容缓。 1 研究尺寸效应的意义 随着纳米材料、微器件、微结构和微系统的深入发展及其应用,与微尺度效应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推动着微尺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5]。微电子机械系统不仅是指以微小尺寸和工作空间为特征,更重要的是,微器件中的物理量和机械量等在微观状态下呈现出大大异于传统机械的特有规律,因此,M EM S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对于M EM S 的基础理论范畴,大量的专著和论文报道均有详尽的描述,其中有把M EM S涉及到的各学科作为基础理论研究范畴,这种观点使得M EM S基础理论研究内容全面,但没有突出其重点;有的研究人员挑选出应用更为广泛的部分学科,如文献[4]把微机构学、微构件材料力学和微摩擦学作为现阶段M EM S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这种观点重点突出,没有包括应有的其它学科的理论基础。无论如何划分,M EM S理论基础的研究领域都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微 ,这说明尺度因素才是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主导因素。以尺寸效应作为M EM S 理论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既可以突出研究重点 构件的微型化,又给出了M EM S所涉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即微型化的构件产生的效应使其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能,导致在各学科领域产生新的问题。 在微观领域中,微器件的显著特征就是呈现出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而表面效应也是由于尺寸的减小引起表面作用的增强。当物体的尺寸改变时,与尺寸相关的各种物理量、机械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产生尺寸效应。尺寸效应及其引起的变化(如表面缺陷数、晶格层错、介质不连续及量子效应等)导致了微观领域的许多物理现象与宏观领域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甚至相悖,从而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对经典理论提出挑战。因此,研究M EM S的基础理论,必须研究尺寸效应。已有关于尺寸效应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具体量,如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失效强度及形状记忆合金的回复力[6]等,而且数据是在不同的工艺条件和测试环境下获得的,缺乏通用性和权威性。在此对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尺寸效应,建立了基本的数学模型,对纯尺寸因素进行了泛函分析,并综合考虑尺寸效应引发的非尺寸因素变化。 2 尺寸效应的基本数学模型 2.1 尺寸泛函 在尺寸效应中,特征尺寸L是基本参量,尺寸的变化首先 第21卷第2期2004年2月 机 械 设 计 JOU RNA L OF MA CHIN E DESIGN V ol.21 No.2 Feb. 2004 收稿日期:2003-04-07;修订日期:2003-08-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135040) 作者简介:韩光平(1971-),男,河南郑州人,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微电子机械系统(M EM S)微尺度及系统仿真。

大直径桩考虑尺寸效应系数的原因

大直径桩考虑尺寸效应系数的原因 近日,提出一个问题:“桩基规范在计算大直径桩承载力时需考虑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1的系数),但计算嵌岩桩时没有区分大直径桩,没有考虑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是否 有点儿前后不对应呢?”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下规范是如何规定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对于大直径桩单桩极 限承载力标准值是这样规定的: 5.3.6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桩侧第i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式中q sik 经验值时,可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 ——桩径为800mm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对于干作业q pk 挖孔(清底干净)可采用深层载荷板试验确定;当不能进行 深层载荷板试验时,可按表5.3.6-1取值; 、——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表 5.3.6-2取

值. 而对于嵌岩桩却没有尺寸效应系数: 5.3.9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当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 sk 、Q rk ——分别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嵌岩段总 极限阻力; q sik ——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无当地经验时,可根据成桩工艺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 f rk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黏土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h r /d、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有关,可按表5.3.9采用;表中数值

纳米材料小尺寸效应的应用

纳米材料小尺寸效应的应用 引言:提起“纳米”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材料,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清楚,本文主要对纳米及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了简介,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人类造福。纳米技术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关键词:纳米材料小尺寸效应性质分类发展前景 一、纳米材料及其性质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从尺寸大小来说,通常产生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小微粒的尺寸在0.1微米以下,即100纳米以下。因此,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极好分散,其比表面高,具有耐高温的惰性,高活性,属活性氧化铝;多孔性;硬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表面酸性和一定的表面碱性,被广泛应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等新的绿色化学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橡胶、陶瓷、耐火材料等产品的补强增韧,特别是提高陶瓷的致密性、光洁度、冷热疲劳性、断裂韧性、抗蠕变性能和高分子材料产品的耐磨性能尤为显著。以上这些性能决定了纳米材料在表面效应、小尺寸、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电子信息领域、航天航空、环保能源等各方面均有应用,尤其是在小尺寸方面的应用。 二、纳米科技的发展现状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纳米科技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而且还会是一次产业革命”。随着世界发达国家对纳米研究的深入,我国对纳米材料和技术也非常重视,为推动我国纳米技术成果产业化.国家通过财政投资并带动社会投资.希望通过5—10年的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纳米高科技骨干企业。已先后安排了许多纳米科技的研究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纳米技术在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文章发表于:2009-7-1 11:28:46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是试件在无侧限条件下受轴向力作用破坏时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荷载。 试件含水状态可根据需要选择天然、烘干或饱和状态,同一状态下每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个。 为了消除受载时的端部效应,试件两端安放钢质垫块。垫块直径等于或略大于试件直径。其高度约等于试件直径,垫块的刚度和平整度应符合承压板的要求。 标准试件采用圆柱体,直径为50mm,高径比为2~。 单轴抗压强度:R=P/A 软化系数:K=R1/R2 R1、R2分别为饱和和干燥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 实验一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测定实验 双击自动滚屏 一、教学目的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是岩石最重要的物理力学性能之一,是从事岩石工程烟研究、设计、施工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力学参数。本次课的目的旨在使学生在熟悉了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掌握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技术。 二、教学基础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课教学,学生须达到如下要求: 1.深入理解试样描述的意义,熟练掌握岩石单轴抗压实验试样描述方法和尺 寸测量方法; 2.熟悉万能材料实验机的工作原理,并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 3.熟悉掌握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推荐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测试试验 标准”; 4.能够密切观察实验过程中岩石试件的破坏过程,精确记录其破坏荷载,并 通过试件破坏后描述,准确分析其破坏机理; 5.根据所记录的有关数据,能够熟练地计算各试件的破坏时单轴压应力; 6.能熟练地根据实验结果和破坏后试件描述,剔除破坏应力(或荷载)奇异 的试件,准确计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7.按《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1.试件致密无节理、裂隙、形状为圆柱形,直径D—50MM、高H—100~125MM, 精度、表面平整度、光洁度、轴线与端面垂直度均符合ISRM推荐规定; 2.实验设备万能材料实验机一台; 3.实验方法沿试件轴线方向加载,加载速度为~s,直至试件破坏。 四、实验过程与步骤 参阅《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是测定规则形状岩石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的方法,主要用于岩石的强度分级和岩性描述。 本法采用饱和状态下的岩石立方体(或圆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来评定岩石强度(包括碎石或卵石的原始岩石强度)。 在某些情况下,试件含水状态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天然状态、烘干状态或 冻融循环后状态。试件的含水状态要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2仪器设备 (1 ) 压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 (2 ) 钻石机、切石机、磨石机等岩石试件加工设备。 (3 ) 烘箱、干燥器、游标卡尺、角尺及水池等。 3试件制备 建筑地基的岩石试验,采用圆柱体作为标准试件,直径为50mr± 2mm 高 径比为2:1。每组试件共6个。 桥梁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立方体试件,边长为70mr± 2mm每组试件共 6个。 路面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圆柱体或立方体试件,其直径或边长和高均为50mr± 2mm每组试件共6个。 有显着层理的岩石,分别沿平行和垂直层理方向各取试件6个。试件上、下端面应平行和磨平,试件端面的平面度公差应小于0.05mm端面对于试件轴线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对于非标准圆柱体试件,试验后抗压强度试验值公式R e 8R进行换算。 7 2D/H R :非标准试件抗压强度; D :试件直径; H :试件高度。 4试验步骤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尺寸(精确至0.1mm),对立方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上各量取其边长,以各个面上相互平行的两个边长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其承压面积 ;

对于圆柱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分别测量两个相互正交的直径, 并以其各自的算术 平均值分别计算底面和顶面的面积,取其顶面和底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 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试件的含水状态可根据需要选择烘干状态、 天然状态、饱和状态、冻融循环 后状 态。试件烘干和饱和状态应符合岩石吸水性指导书中相关条款的规定。 按岩石强度性质,选定合适的压力机。将试件置于压力机的承压板中央, 对 正上、下承压板,不得偏心。 以s~s 的速率进行加荷直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及加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抗压试件试验的最大荷载记录以 N 为单位,精度1 %. 5结果整理 (1) 式中:R —岩石的抗压强度(MPa ); P —试件破坏时的荷载(N ); A —试件的截面积(mm 2)。 式中:K p —软化系数; R w —岩石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 R d —岩石烘干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应同时列出每个试件的试验值及同组岩石单轴抗压 强度的平均值;有显着层理的岩石,分别报告垂直与平行层理方向的试件强度的 平均值。计算值精确至。 软化系数计算值精确至,3个试件平行测定,取算术平均值;3个值中最 大与最小 之差不应超过平均值的20%否则,应另取第4个试件,并在4个试件 中取最接近的3个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同时在报告中将 4个值全部给出。 试验记录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记录应包括岩石名称、试验编号、试件编号、试件描述、 件尺 寸、破坏荷载、破坏形态。 岩石的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分别按式( 1),(2)计算 K p R W R d (2)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四大效应基本释义及内容: 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四大效应相关解释及应用: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

岩石抗压强度试验

1.试验原理 石料的单轴抗压强度是石料力学性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力学指标,是指石料标准试件经吸水饱和后,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单轴受压达到极限破坏时,单位承压面积的强度。 2.试验目的 测定石料在饱水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用于岩石的强度分级和岩性描述。 3.主要仪具 (1)压力试验机(图2-3):加载范围为300~2000kn。 (2)承压板:圆盘形钢板。两个承压板之一应是球面座,球面座应放在试件的上端面,并用矿物油稍加润滑,以使在滑块自重作用仍能闭锁。试件、压板和球面座要精确地彼此对中,并与加载机器设备对中,球面座的曲率中心应与试件端面的中心相重合。 (3)石料加工全套设备:切石机或钻石机、磨平机(图2-4)。 (4)其他:游标卡尺(精度0.1mm)、角尺及水池等。 3.试验方法 (单击观看视频) (1)用切石机(或钻石机)从岩石试样或岩芯中钻取标准试件(即

边长50mm±0.5mm的正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0mm±0.5mm的圆柱体试件)6块。对有显著层理的岩石,应分别沿平行和垂直层理方向各取试件6块。试件上下端面应平行和磨平,试件端面的平面度公差应小于0.05mm,端面对于试件轴线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 (2)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尺寸(精确至0.1mm),对于立方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各量取其边长,以各个面上相互平行的两个边长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其承压面积;对于圆柱体试体在顶面和底面分别量取两个相互正交的直径,以其算术平均值计算顶面和底面的面积,取顶面和底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3)按吸水率试验方法对试件进行饱水处理,最后一次加水深度应使水面高出试件至少20mm。 (4)试件自由浸水48h后取出,擦干表面,放在压力机上进行强度试验。施加在试件上的应力速率应在~/s的限度内。 4.结果计算 石料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mpa: 式中:r--石料的抗压强度,mpa; p --试件的极限破坏荷载,n; a --试件的截面积,mm2。 5.精度要求 取6块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测定值,若其中2块试件与其他4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相差3倍以上时,则取试验结果相近的4块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的测定值。

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

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尺寸与德布罗意波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对于晶体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对于非晶态纳米粒子其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这些都会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性质的变化,这称为小尺寸效应 我的理解是尺寸小了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新的特性。从理论层面讲主要是由于尺寸变小导致了比表面的急剧增大。由此很好地揭示了纳米材料良好的催化活性。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我觉得其实质就是小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降低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的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可否直接说连续的能带变成能级。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这两个更侧重于物理层面,总是不能很好的给出朴实的语言加以描述,甚是头疼。既然是科普,我想如何将这四个概念给工人、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说明白,至关重要。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对直径大于 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属超微颗粒(直径为 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超微颗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气中金属颗粒会迅速氧化而燃烧。如要防止自燃,可采用表面包覆或有意识地控制氧化速率,使其缓慢氧化生成一层极薄而致密的氧化层,确保表面稳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熔点材料。 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

钢疲劳极限的-缺口尺寸效应(翻译一)

钢疲劳极限的缺口尺寸效应 摘要 在这篇论文中,表面有沟槽的试样的疲劳行为已经被研究过。它显示有两种与槽口相关的尺寸效应:统计的尺寸效应和几何的尺寸效应。统计的尺寸效应是基于试样在变应力区域的起始裂纹的最大深度的分布而计算的,几何尺寸效应则是依靠应力梯度并且能够在线弹性力学的帮助下被估计。在钝的刻痕上的尺寸效应可以用着两种要素来解释。当裂纹变更剧烈时,在特定的极限之后,张力的塑形部分的大小开始在疲劳裂纹开裂上起重要作用,并且它的疲劳极限低于统计和几何尺寸效应的预测。另外的估算方法可以被用在那种缺口。 1.介绍 被用在机器上的大多数部件都有缺口,例如肩部和小孔。这种样本的疲劳极限高于缺口根部的最大应力,并将显示。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评估这一现象,这被称为缺口尺寸效应。它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方程式,一些常用的方法在参考【1】中,刻痕尺寸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材料,这可以用那种被称作材料的缺口灵敏度来解释。现如今用来描述这种现象的公式包括材料因素,但是没有物理背景的公式来描述这一现象。当应用与不同的材料时,所有的公式显示出相当大的分散。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来显示缺口尺寸效应可以用这两种因素来解释:统计尺寸效应和一种被称作几何尺寸效应的应力梯度的影响。统计尺寸效应可以进行如下描述:当一个组件遭受交变载荷时,在它的体积上将产生大量微裂隙,样本越大,起始裂缝也就越大。因此,对

于大样本来说,更有可能出现大的起始裂纹和更小的疲劳极限。Makkonen [1,2]显示平板尺寸效应仅由统计尺寸效应引起。几何尺寸效应得到切口试样的图片,在细槽、肩部和其他间断点的附近的应力分布变成非线性并且出现一个高的应力峰值。应力梯度在小并成某种形状的试样上变得更加陡峭,如果同样大小的裂缝出现在应力峰值区域,在裂缝上的应力强度因子高于大尺寸试样。这篇论文的另外的一个目的是展示一种通过比较裂纹发起的两种情况:实际峰值应力分布和线性压力来估算几何尺寸效应的方法。 2.统计方法 专业术语 a0 initated crack depth 起始裂纹深度 a crack depth 裂纹深度 c crack length 裂纹长度 d diameter 直径 d n notch depth 缺口深度 e constant 常量 f(x)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概率密度函数 fXn:n(x)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maximum value of sample 样本最大值的概率密度函数 k g geometric size factor 几何尺寸因子 l0 material constant 材料常数 n sample size 样本尺寸 n cyclic hardening exponent 循环硬化指数 r radius 半径 sx standard deviation of a random variable 随机变量的标准偏差 x random variable, co-ordinate 随机变量坐标 x m mean value of a random variable 随机变量平均值 y co-ordinate y坐标 z co-ordinate z坐标 A surface area 表面积 Ai surface area of i th part of the surface 表面部分表面积 A eff effective stress area 有效压力区域 D diameter 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