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第一章翻译概论LOVE

L is for the way you look at me

O is for the only one I see

V is very, very extraordinary

E is even more anyone that you admire, and

Love is all that I can give to you,

Love is more than just a game for two,

Two in love can make it;

Tak e my heart and please don’t break it,

Love was made for me and you.

译例一:

爱是我凝视你的眼神,

爱是我眼中的唯一,

爱,非比寻常,

爱,超越一切,

爱是将所有奉献,

爱绝非双人游戏,

爱应由相爱的两个人来成就,

请接受我的爱,不要辜负,

爱为你我而存在。

译例二:

爱之情

爱意,在你深情款款的眼波中荡漾

爱人,没有你将不可想象

爱恋,是如此非凡难言的体验

爱情,超越任何你所向往之上

爱,是我给你的整个世界

相爱,不是你猜我探的游戏

而是要两人同舟共济

我诚愿把心儿托付你

只要你好生珍惜

我们必能谱出最美妙的爱之曲

(张紫云译)

译例三:

透过你看我的眼神

找寻我视野的唯一

指引神迹的非凡

才让你顶礼膜拜

已别无它物可以给你

放弃了那拔河的游戏

爱的火花源于心心相印

请将我心裁成泥贴身的小衣

你我今生缘定

(张腾飞译)

译林深深,在弯弯曲曲的路旁前,必有奇花异草;

译海茫茫,在海浪奔涌的海滩上,必有彩贝珍珠;

译苑葱葱,在枝繁叶茂的密林间,必有鸟雀啾唧;

译途漫漫,在蜿蜒曲折的山道里,必有山泉溅珠。

一、何谓翻译

【例1】Deliberate September --- in its own time and tempo --- begins to sum up another summer.

缓慢的九月---以自己的时间和步子---开始总结又一个夏季的经验。

【译文】从容的九月,踩着悠悠的节拍,迈着闲适的步伐,去收获夏日累累硕果。

【例2】Find yourself. Be yourself. Popularity will come -- with the people who respect you for who you are.

【译文】发现自我,如实地表现自我,你自然会为人们所喜欢--为那些尊重你的真正个性的人们所喜欢。

【例3】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mposers in musical history, each of whom creates music in a somewhat different fashion.

×我能看到音乐史上有三种不同的作曲家,他们中每一个人以某种不同的方式创作音乐。

【译文】我发现音乐史上有三类作曲家,他们各自的音乐创作方式有所不同。

翻译不是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和语句结构到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的简单转换,也不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与一种语言中对等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然后将其串接成句的过程。在英汉翻译中,如果把眼光盯着原文的词语和语句结构这些属于语言层次的东西,结果翻译出来的只是一种文字层次的转换,徒具其形,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表达。

翻译究竟是什麽?

翻译的过程就好比交通工具的换乘过程,两者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

交通工具换乘过程:

内容 (人员)→载体(运输工具1)→内容(人员)→载体(运输工具2)

翻译过程:

内容 (信息)→载体(源语)→内容(信息)→载体(译语)

比较两者,其共同点有:

(1) 两者带有相似的目的:

两种转换过程都是为了实现内容通过载体的变换从一端到另一端的传递。(2) 两者含有相似的基本要素:

第一要素内容,在交通工具换乘过程中是人员,而在翻译过程中则是信息。

第二要素载体,在交通工具换乘过程中是车辆、船舶、飞机等,转换前是一种运输工具,转换后改为另一种运输工具;而在翻译过程中则是语言,转换前是源语(source language),转换后是译语(target language)。

(3) 两者具有相似的操作要求:

第一,两者都要求内容不变。

第二,两者都要求过程顺畅

德国译学教授Wolfram Wilss在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 Methods 一书中说:

Translation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seeking other words with similar meaning, but of finding appropriate ways of saying things in another language. Translating is always meaning-based, i.e. it is the transfer of meaning instead of form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翻译不只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意义相似的其他词语,而是寻找表达事物的适当方式。翻译始终立足于语义,也就是说,是语义从源语到译语的转换,而不是形式。)

这说明了翻译是语义的翻译,不是语言形式的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的适当方式来表达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不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与一种语言中含义相似的某些词语或结构。翻译必须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必须着眼于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换句话说,翻译的基本单位应该是语篇,而不是词语结构。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语篇这样的言语单位,而不是词语结构这样的语法单位。实际使用的语篇有可能是一个句子、一个句段、一个句群,也有可能是一个词语。翻译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用一种语言的语篇材料代替另一种语言与其意义对等的语篇材料。

翻译的内涵:

a.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b.翻译就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而完整地重

新表达出来

外语腔是初学翻译者不知不觉地会在汉语译文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当倾向。翻译时所要表达的内容来自外语原文,原文的词语和结构形式随着内容一起进入到我们的大脑,于是原文的语言形式被带入译文,造成了译文的外语腔。

【例】The only concession he made to the climate was to wear a white dinner jacket. ×他对气候的唯一让步就是穿了一件白色的短餐衣。

【译文】气候变化,他仅稍稍作了一点变通,赴宴时穿了件白色的短礼服。

【例】They draw no distinctions and recognize no classes, they are merely American. ( The Jeaning of America)

【译文】这种裤子对人不分贵贱,不讲等级,只要是美国人都可以穿。

它们没有什么区别,也不分阶级,它们仅仅是美国人的。×

黄牛yellow cow ------ ox

黑社会black society------ sinister gang

红娘red mother ------matchmaker

黄道吉日yellow day -------lucky day

红运red fortune ------ good luck

白兰地white blue land ------ brandy

⒉翻译的特点:

a、翻译是一门科学,因为作为翻译来讲,它有一整套的规则和客观原理要遵守,

这与其他科学很相像。

b、翻译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未达到准确、流畅、符合原文风格的

目的,必须又要使用一些技巧和手法。

3、翻译的重要性

⑴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并使用母语

⑵更熟练地使用外语,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⑶一项非常重要的发展技能

4、翻译的具体分类

⑴所涉语言

A、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语内翻译: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翻译。

eg:古汉语--现代汉语;文言文---白话文;唐诗–现代诗;广东话—普通话;

B、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语际翻译:把本族语译为外族语,或者把外族语译为本族语。

eg:汉语文本---英语文本;英语文本—汉语文本

其难度比较大,主要取决于内容差异、文化差异。

⑵活动方式

A、口译(interpretatio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连续传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同声传译

口译多用于外交会务、学术研讨和游览参观等场合,要求译员趁谈话间隙把一段

话语迅速而准确的通过口头翻译传达给对方。

同声传译:通常用于大型正式会议上,译员运用特殊的设备不间断地边听边译。

B、笔译(translation)

笔译多用于公文往来、科学著作和文学翻译活动,其有利条件是是时间限制不严,可以查阅辞典和参考书籍,但在内容准确性、语言的质量上要求很高。

机器翻译(machine-aided traslation):辅助软件

⑶翻译文体

A、应用文体:广告、启事、通知、通告、合同、公函、私信,要求译文格式正确、内容简明、语言朴实。

B、科技文体:科学论著、实验报告、情报资料、设备和产品说明等,要求译文术语准确、语言清晰无歧义。

C、论述文体:社会科学论著、政治文献、演说报告等,要求译文立场、观点、态度准确无误、逻辑清晰、语言庄重。

D、新闻文体:新闻报道、新闻电讯、新闻评论、新闻特写等,要求译文格式正确、语言得体、行文流畅。

(倒金字塔型:导语、事件、背景材料)

E、艺术文体:文学作品主要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要求译文准确达意、流畅生动、风貌尽出。(意译)

5、翻译中的直译、意译与音译

A、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vocabulary, grammatical structure, rhetorical device )

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特色。

直译强调“形似”,主张将原文内容按照原文的形式(词序、语序、段序、表达方式、修辞方式、地方色彩、个人风格、民族特色)逐一翻译出来。

直译法:

1、有助于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

2、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

的民族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

1)John is a clean-cut, great-looking guy.

约翰是个干净利落,相貌伟岸的人。

2)Hitler was armed to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

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是武装到牙齿的,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打败了。(直译)

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是全副武装的,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打败了。(意译)语气减弱

3)You must study harder and harder, otherwise entering college may prove to be a

castle in the air.

你学习必须努力,否则上大学可能是空中楼阁罢了。

4)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需要是发明之母。

5)He is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他是一个披着羊皮的狼。

6)Dengue fever is mosquitor-borne infection. The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fever, headached, bone or joint and muscle pains, and rash.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高烧、头痛、骨头或关节痛、肌肉痛以及皮疹。

直译的成功使用主要还取决于汉语中是否可以找到与英语中完全等值的或基本等值的词或句子。

脱口秀talk show

疯牛病mad cow disease

基因疗法gene therapy

连锁反应chain reaction

禽流感bird flu

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现在你收听的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

דThis is you are listening the Art and literature Broadcast Station of Henan.”

旅客入口处

×The Treveller Enters to Stand;

正确的译法是Passengers Entrance

失物招领处

×losing repay;

正确译法应为Lost and Found

“新北京,新奥运”

דNew Beijing, New Olympic Games!”

正确的翻译: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 Games.

Bull’s eye 靶心

Bicycle people 骑自行车的人

Cat people 养/爱猫的人

Black-eye bean 豇豆

B、意译(free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

意译要求译文能释义性解释原文的内容,但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意译不是乱译

1) Don’t cross the bridge till you get to i t.

×到了桥边才过桥.

意译“不必担心太早”或“不必自寻烦恼”

2) 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s?

ד你从我眼里看到绿颜色了吗?

㊣你是不是看我有点嫩?

㊣你以为我是好欺负的吗?

3) What is said cannot be unsaid.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 So we may credit the achiver with brains, brawn or lucky break, and let ourselves off the hook because we fall short in all three.

我们之所以以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身体好,脑子灵,运气佳,从而为自己找借口,说自己不成功使因为身体不好,脑子不灵,运气不佳。

5) Mr Li retired from office with clean hands.

李先生退休时,两袖清风。

关于直译和意译的争论一直存在。事实上两者都有年各自的限度,过犹不及,直译就会变成令人不解、不可卒读的死译和硬译,意译就会变成随意发挥、随意伸缩的胡译和乱译。所以,翻译时必须量体裁衣,灵活处理。译者必须善于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一篇好的译文,总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直译与意译的取舍去留,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翻译目的、读者层次、语篇类型。若以再现原文的表达形式为目的,就应该使用直译,如条约、法典、政府公文;一般学术理论、科技情报及著述、新闻报道和分析、报刊特写可基本直译;

文化层次较低,如儿童读物可基本意译;

如翻译古典诗歌、抒情散文、剧本、小说等要求以获得最佳可读性和意识行为目的的题材可基本意译。

【例】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Patrick Henry)

请比较以下的译句:

(1)给我自由,否则给我死亡!(直译)

(2)要么给我自由,要么给我死亡!(直译)

(3)给我自由,不然的话就让我死吧!(口语)

(4)没有自由,还不如死呢!(口语)

(5)不自由,毋宁死!(意译)

(6)自由重于生命!(意译)

【例】Smaching a mirror is no way to make an ugly person beautiful, nor is it a way to make social prombles evaporate.

直译:砸镜子不能使丑八怪变漂亮,也不能使社会问题烟消云散。

意译:砸镜子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例】The Italian are wise before the deed, the Germans in the deed, the French after the deed.

意大利人事前聪明,德国人事中聪明,而法国人事后聪明。

C、音译

Clone 克隆Internet 因特网

SARS 非典Gene 基因

Typoon 台风Humburger 汉堡包

E-mail 伊妹儿Dink 丁克

Mig 米格型飞机Pumi 普米族

6、翻译的基本步骤

1)理解comprehension

稳打稳扎的理解须始于原文的语言现象(如词汇意义、句法结构、修辞手法和惯用法等)对比研究,其次要将语言的文化背景、逻辑关系和具体语境融会贯通。

对原文宜至少阅读三遍:

第一遍,“浅尝”其间对疑难字按层次圈点,并把握全文大意;

第二遍,“细嚼”,其间须逐词逐句逐段地答疑解惑,既要咬文嚼字,避免随心所欲,,避免望文生义,生搬硬套,以使译文恰如其分,清楚明朗;

第三遍,“通吃”,将全文精神融汇于心,这既要求读懂全文,有要求落实词义、句义、段义。

2)表达expression

取决于:译者对原作的理解;译者汉语的修养程度;译者对两种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掌握;真正抛弃原文的束缚。

译者无权享受完全的创作自由,只有忠实于原文的可能,尽量压抑自我创作的冲动,将自己的创作融于原文中,与原文作者合为一体。竭力使译文内容、风格、表现手段与原文无二。

译者仅有的自由,局限于语言层面,如对原语所有、译语所无的语言点或现象,译者可在准确达意不露“翻译腔”的情况下,发挥创造能力,创造出新颖生动的译文语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分寸,这便要求初学者在实践中去摸索,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译者正如披枷带锁的重刑囚犯”

“善译”--------马建忠马氏文通

-----------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为止

3)校核revision

校核是翻译的最后一期工程,是确保译文质量的最关键一环。对翻译初学者而言,“锦上添花”简单,“瘦身减肥”易行,而“剜疮削骨”式的校核则有些勉为其难,难就难在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割舍不下,下手做不到精、准、劲、狠。

校核的主要目的旨在:检查译文是否在存在遗漏、不妥、失误。检查译文是否精确、自然、简练。一般情况下,须校核三遍:第一遍着重校核内容;

第二遍阅读译文时不妨将原文放在一边,边看边改,这样可

以免受原文表达形式的影响;

第三遍摆脱原文,铲除一切生硬拗口的表达。

二、翻译的标准

1、严复:信、达、雅

①严复其人

严复(1854—1921),字又陵,福建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1866年就学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在军舰实习。1877年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1879年回国,先后任船政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主变法维新,提倡新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名句就出自于他。

②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信(faithfulness)

Faithfulness:the full and complete conveying or transmission of the original content or thought.

达(expressiveness)

Expressiveness: the version must be clear and flowing without any grammatical mistakes or confused logic and sense.

译文要顺畅、清晰,不出现任何逻辑上与语义上的错误

雅(elegance)

Elegance: beautiful words, can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style,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style of “boldness and unconstraintedness” .

使用优美、高雅的书面语来翻译原著要符合原作的观点、思想与意义

③严复的局限

严复的局限表现在他对雅的定义上,所谓的“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的古雅。他认为只有译文本身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实际上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classical Chinese before Han Danasty)——才算登大雅之堂,古汉语的结构形式才能圆满、准确地再现原著的风采。因此它是反对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大众口头语的。

严复的这种思想是受到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影响的。但事实证明了通俗的语言是可以应用于翻译过程中的,而且在有时会更加易于理解。

④严复的译著

《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T.H.Huxley (赫胥黎)

《原富》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A.Smith (亚当·斯密)

《群己权界论》

On liberty

https://www.360docs.net/doc/7b5986591.html,l (约翰·弥勒)

2、鲁迅:original flavor

鲁迅把“faithfulness”& “smoothness” 作为翻译的基本准则,同时他又指出了两者间孰轻孰重的问题。

“Rather be faithful (in thought) than smooth (in language).”宁信而不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是其易解,一则是保存原作的风姿。”

3、傅雷: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信”

在1951年9月的《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神似,也就是传神,就是传原文之精神,

透过字面,把字里行间的意蕴表达的淋漓尽致。为达此效果,可以打乱原文结构,将原文内涵用流畅的汉语表达出来。他还说,翻译“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因此,读傅译,朗朗上口,很有风采,但若试图将译文和原文一一对应,那似乎不太可能的。

4、钱钟书:精神姿致依然故我、化境

化境就是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文字形式虽然换了,而原作的思想、感情、风格、神韵都原原本本地化到译文的境界之中,丝毫不留翻译的痕迹,让读者读译作就如同读原文一样。这是翻译的理想和方向。

5、一般认同的标准:faithfulness & smoothness

Faithfulness: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work;

(忠实)the keeping of the original style;

忠实原文内容,又忠实原文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原作者的个人风格)

Smoothness: (通顺)

译文语言要明白晓畅、文理通顺、结构合理、逻辑关系清晰,无死译、乱译、语言晦涩难懂的现象。

the version must be clear and distinct, flowing and easy to read without signs of the mechanical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of obscure and crabbed language, of grammatical mistakes, confused structure and turbid logic.

三、我国的翻译历史

Ⅰ.东汉时期—南北朝时期

由于国际往来的频繁,特别是文化间交流的加强,许多外来文化传入我国,主要是大量佛经(Buddhist Scripture)的传入,从而使翻译兴起了。

Indu Dharmarakcha (竺法护)

竺法护,本为月氏人,世居敦煌,幼年出家,发愤求经,随师至西域,学了多种外国方言文字,带回许多经书,将其中175部佛经译成汉文。

Kumarajiva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译经大师,龟兹人(传说其父为天竺人)。幼年即博闻强记,游历甚广,精通佛教经典。鸠摩罗什考证了以前的佛经译音,批评了翻译的文体,检讨了翻译的方法。他改以前各译家的古直译风格,主张意译,并主张译者署名。他翻译了《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十二门论》等300余卷,时人说他的译文有“天然西域之语趣”,表达了原作神情,妙趣横生,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Paramartha (真谛)

南北朝(420—589)时,应梁武帝萧衍之聘,一个名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来到中国,译了49部经论,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Ⅱ.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翻译黄金时期

玄奘(与鸠摩罗什、真谛号称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在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去印度求经,十七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并主持了在组织上更为健全的译场,19年里译出佛经75部,共1335卷。他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还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

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是有贡献的。他提出,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译经事业,至玄奘而登峰造极,后世再也没有能超越他的佛经译家。与玄奘同时的还有义净、不空等译者,也都译了很多佛经。

不空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称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

唐代末期,无人去印求经,佛经翻译事业逐渐衰微

Ⅲ. 明清时期

特点:由宗教著作的翻译转为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哲学、伦理类著作的翻译,尤其翻译了一些天文、数学、机械、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著作。

明:徐光启& 利玛窦

Eulid’s Elements 欧几里得《几何学》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人,明代科学家。中国科学译祖。

1604年中进士,1632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兼文渊阁大学士。科研范围极广,尤以农学和天文学最为突出。他是明代科技翻译的先驱,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和《勾股义》,最早把欧洲数学引入中国,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写出了《农政全书》等巨著。

清:(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五四运动之前,西学翻译的高潮)

严复& 林纾

严复(1854—1921),字又陵,福建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1866年就学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在军舰实习。1877年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1879年回国,先后任船政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主变法维新,提倡新学。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政治经济学著作。

严复:《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T.H.Huxley (赫胥黎)

《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A.Smith (亚当·斯密)

《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

https://www.360docs.net/doc/7b5986591.html,l (约翰·弥勒)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人,中国近代翻译家、文学家。先后翻译英、美、法、俄、德、瑞士、比利时、西班牙、挪威、希腊和日本小说183种,出版了160余部,其中不少是世界名著。在早期翻译家中影响很大,是大量介绍西方文学的第一人。他不懂外文,依仗别人口述进行翻译;他长于古文,译笔流畅典雅,时有传神之笔,深受读者喜爱。学界泰斗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分析评述了林译的利弊得失,指出了翻译的最高境界---出神入化,

即化境。

林纾:La Dame aux Camellias 《茶花女》

Uncle Tom’s Cabin 《黑奴吁天录》

David Copperfield 《大卫科菲波尔》

Ⅳ. 五四运动时期

(翻译大量介绍西方国家带有无产阶级思想的文学作品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著作)

鲁迅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他和瞿秋白关于翻译问题的通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应遵守的基本翻译原则。鲁迅的主要翻译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他极力反对那种“牛头不对马嘴”、“削鼻剜眼”的胡译、乱译,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原则。他主张直译以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存原作的风貌,但他反对死译。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

Ⅴ新中国时期

傅雷在一九五一年九月的《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神似,也就是传神,就是传原文之精神,透过字面,把字里行间的意蕴表达的淋漓尽致。为达此效果,可以打乱原文结构,将原文内涵用流畅的汉语表达出来。他还说,翻译“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因此,读傅译,朗朗上口,很有风采,但若试图将译文和原文一一对应,那似乎不太可能的。

钱钟书在一九六四年发表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化境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化境就是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文字形式虽然换了,而原作的思想、感情、风格、神韵都原原本本地化到译文的境界之中,丝毫不留翻译的痕迹,让读者读译作就如同读原文一样。这是翻译的理想和方向。

季羡林先生主要从事印度文化思想和东方哲学研究,把大量印度文学和佛学作品译介到中国。

许渊冲先生,四十年代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学数国,英、法语水平极高,古汉语造诣颇深。他提出了“三之”(知之、乐之、好之)、“三化”(等化、深化、浅化)“两论”(优势论、竞赛论)。他翻译了大量英译汉、汉译英、法译汉、汉译法作品,迄今为止已出版译著/论著五十余部,犹以翻译诗歌而著名,实乃“诗译英法唯一人”

四、西方翻译史

BC 3世纪第一次文学翻译的高潮

维乌斯·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 ----罗马文学三大鼻祖

拉丁文版《奥德赛》---- 西方翻译史上最早的译作

西塞罗(Cicero) 贺拉斯(Flaccus)使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戏剧作品

罗马帝国后期宗教翻译成为主流

圣·哲罗姆st. Jerome 《通俗拉丁文本圣经》

------罗马天主教会所承认的唯一文本,也是后来大多数欧洲国家翻译《圣经》时

的主要依据

中世纪形成各国利用民族语翻译《圣经》的高潮

罗杰·培根Roger Bacon 但丁Dante

14C—16C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政治、文学、艺术

17C---19C 文学翻译名家与翻译理论家

20C 二战以来,翻译的深度和广度有提高

费道罗夫

费道罗夫是苏联时期的另一位著名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他的主要理论包括:1)“等值翻译论\等值翻译论可以概括为两点:①译文与原文作用相符,即表达的思想、内容等值;②译者选用的语言材料等值,即语言与文体的等值。

2)费道罗夫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整体翻译。他认为,整个翻译过程中可以忽略个别次要因素,并不要求在字面上同样程度地接近原文。翻译的确切性表现在表达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在修辞作用上与原文的完全一致。整体效果的取得不需要各个单独要素的面面俱到。译者要做的是保存原文的整体精神。

五、对译者的要求

1、要有坚定的立场和理论水平

英汉翻译的原作多引自国外报刊杂志,种类和内容极为广泛。这就要求译者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理解原作的内容。切不可草率从事。

《王若飞在狱中》Wang Ruofei in Prison;

对于广大中国人来讲不致于造成误解,因为都知道王若飞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但译文是供外国人读的,外国人中知道王若飞的并不太多,极易把他当成真

正的犯人。

正确的译法 A Hero behind Bars “铁窗中的英雄”。

a good Christian可译:虔诚的教徒;热心助人的教徒

a good mother 可译:慈祥的妈妈;一心为孩子着想的母亲;

勤劳朴实的妈妈

A good child 可译:孝顺的孩子;有出息的孩子;学习优秀的

孩子;尊老爱幼的孩子

A good wife 可译:贤良的妻子;忠实的妻子;贤惠的妻子;能

干的妻子

A good husband可译:忠实的丈夫;尽责的丈夫;能干的丈夫;会赚钱的丈夫

2、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和英语水平,使译文规范通顺,有洋气适中。

1)They have done their best to ensure that their children do not go without.

他们尽量保证孩子们不缺少所需要的东西。

×他们尽量保证孩子们不缺少。

2)There is no pot so ugly that it can’t find a lid.

姑娘无论多么丑都能嫁得出去

×没有丑到配不上一个盖子的罐子。

如果译者缺乏对英语和汉语的驾驭能力,翻译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要加强汉语的学习和提高,要加强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3、知识面广,要注意不断吸收和丰富各种基础知识

对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科技、风土人情,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不是要做所有方面的专家,而是要做一个“杂家”,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try to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加上广博的知识,翻译起来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4、培养严谨负责、谨慎谦虚的学风;

练习:

1. It's more a poem than a picture.

2. He drank himself out of the best lines.

3. He pretends to be as modest as anything.

4. Fire goes wherever it can, but it prefers to follow a draft.

5. The room was easily traced by the noise that was coming from it.

6. Taking care to pitch my voice to politeness, I asked about the next bus to Hattiesburg.

7. If you feel depressed at a social gathering, keep it a secret.

课堂练习参考译文:

1. 与其说那是一幅画,不如说那是一首诗。

2. 他借酒写得好诗句。

3. 他装得极为谦虚。

4. 火是无孔不入的,可是它更爱窜入通风的地方。

5. 循声而去,便轻而易举地找到了那间屋子。

6. 我陪着小心,用温和的口吻询问开往哈蒂斯堡下一斑车的情况。

7. 在社交场合,你就是感到情绪压抑,也不要表露出来。

On Charity

What is Charity?

It is Silence-------when your words would hurt.

It is Patience------when your neighbor is curt.

It is Deafness-----when a Scandal flows.

It is Thoughtfulness------for others woe.

It is Promptness----when duty calls.

It is Courage------when misfortune falls.

仁爱

何为仁爱?

当你的话会刺痛别人时,沉默就是仁爱;

当你的邻居粗鲁无理时,忍耐就是仁爱;

当流言蜚语四起时,装聋不闻就是仁爱;

当别人痛苦时,关心就是仁爱;

当责任摆在面前时,迅速担起就是仁爱;

英语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Warming-up exercise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s 1 You are what you think 2 Your abilities count, but the belief that yo u can succeed affects whether or not you will. 3 It’s a pattern of thinking learned at your mother’s knee. I翻译的定义 1.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即“将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替换为与之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是一门科学,具有描述性;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具有创造性。

II翻译原则或标准:严复理论 1 信(truthfulness/faithfulness):忠实原文(对原文的思想不歪曲也不要任意增减;对原文的风格不随意改动,即粗糙的不译成高雅,口语体不译成书面体) 2 达(expressiveness):语言通顺畅达(译文应该按照译语的语法和习惯来遣词造句;译文避免生搬硬套,应该通顺流畅) Eg .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约翰值得信赖。他忠诚而正直(守规矩)。 3 雅(elegance):文字古雅/ 切(closeness) 总之,做英译汉时,按中国人的说话思维方式,把内容用通俗的汉语顺畅地表达出来;反之亦然。 1. It therefor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at, if students are not to waste their opportunities, there will have to have much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courses and more advice.

翻译概论 重点整理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 行文对等形式对应 尤金·奈达美国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 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 意义不变 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 彼得·纽马克英国 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 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 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德国功能学派 功能翻译理论 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 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 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 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 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 第三章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语言方面: 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 文学方面: 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 哲学方面: 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 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 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 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 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 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 译者的素质: 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 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 第六章 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 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 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 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 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 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 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 第七章 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 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 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

英语翻译——笔记整理及单词概述

考研翻译重点词汇 Abstract n.摘要,概要,抽象 adj.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的 Accelerate vt.&vi.(使)加快,(使)增速, n.接受速成教育的学生 Account (1)看法,认识 (2)解释,说明 Account for 占…(多大)比重; 解释, 说明 Achievement n.成就;成绩;功绩,达到;完成 Acquire vt.得到,养成,vt 获得;招致,学得(知识等),求得,养成(习惯等),捕获, Action n.作用,动[操]作,行动,机械装置[作用],(小说等中的)情节 Activity n.活动,活动的事物,活动性,机能,功能 Actually adv.现实的,实际的;目前的;明确的,有效的 Additional adj.增加的,额外的,另外的 Advance vt.&vi.(使)前进,(使)发展;促进, vt.提出 Advantage n.利益,便利,有利方面,有利条件;优点;优势, (网球等)打成平手(deuce )而延长比赛后一方先得的一分(攻方所得称 advantage in ,守方所得则称 advantage out ) Agree vi.一致;相合同意,赞成约定,允诺,答应,相宜,调和,符合,和睦相处 Almost adv.几乎,差不多,差一点;将近 Amount n.量,数量,数额,总额,总数 vi.合计,共计 An immense amount of … 大量 An amount of … 一些 A certain amount of … 某些 Analogous 与…类似, 与…相似 And 而, 然而 Apply … to … ≈ lie with 存在于,发生于 Approach vt.&vi.接近,走近,靠近; vt.接洽,交涉;着手处理; n.靠近,接近,临近 Appropriate adj.适当的,恰当的; vt.挪用;占用;盗用 Argue vt.&vi.争吵,辩论; vt.坚决主张,提出理由证明,说服,劝说 Arise vi.&link v.呈现;出现;发生; vi.起身,起来,起立 As 译为 (1) 像, 如 ; (2) 作为 As … as (比较的两者要一致) = not so … as 译成:“… 和 … 一样 ” As is mentioned above 如上所述, (如上所示,如图所示---作文可以写) Aspect n.方面,方位,朝向 Assert vt.声称,断言,维护,坚持 Assume vt.假设,认定, 臆断,猜想,假装,担,担任,就职 Attempt n.尝试,企图vt.尝试,企图 Augment vt.增加,提高,扩大; n.增加,提高,扩大 Availability n.可用性,有效性,实用性 Base n.基础,底座,基地,根据地 vt.把…建立在,以…为基础 Behavioral adj.动作的,行为方面的 Big bang 大爆炸理论 Branch n.树枝,枝条,支,分科,分系; vi.出枝,树叉 Breakthrough : 突破 Break prison (监狱)越狱 Break out v. 爆发 Out break: n. 爆发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编码:TA0B28 开设时间:第5学期课时数:72学时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传授翻译理论知识及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英汉翻译任务。课程是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典型翻译例文向学生传递实用的翻译技巧,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通过实际的翻译任务锻炼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课程设计从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结合基本的翻译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外贸业务对英汉翻译的专业知识需要,在比较全面的介绍英汉翻译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补充了大量实际有用的专业翻译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不仅对英汉互译有进一步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翻译技巧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灵活运用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把实践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翻译任务独立完成

等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熟悉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 (2)掌握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3)熟悉各种商务文体翻译的过程。 (4)了解译者的工作原则和职业操守。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够处理对外贸易企业的日常涉外文件翻译。 (2)能够对外贸企业各种函电进行专业翻译。 (3)能够做到对外贸易工作过程中的陪同口译。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词法、被动结构的译法和正反、反正的译法。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完整版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 (1)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 (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 “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 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西方译论强调客体意识,注重保持“物”(文本)“我”(译者)之间的距离,注重对文本进行冷静、客观的解析。而中国传统译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重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中西方翻译理论表述的含蓄性与明确性。西方翻译理论以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在用来指导西方语言文字之间的翻译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且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明确性。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倡导者注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给予人们较大的联想和领悟空间,但无法给翻译实践作出精确的规定,具有含蓄性。 同: 我们发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文本层面,更多的是从翻译的得失与困难以及对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探讨这两个方面来认识翻译。如何译译得如何这些可以说是从古代到近代的各国翻译家苦苦思索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P41-3 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一、学科特点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 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 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1984,p.1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 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 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 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 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 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 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 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 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 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正如Steiner 和张培基 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 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 必要武器。翻译是学习好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 门学科。(张培基等)

翻译概述

翻译教程:翻译概述(1) | 发布时间: 2010年6月26日 翻译概述(1) 一、学科特点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正如Steiner和张培基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在理论层面上,对翻译过程进行过比较有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别于一般的 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翻译过程的多角度的考察,对翻译过程中所涉及 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为处理这些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步骤进行科学的分析,从理论上探索可行的翻译之路。 主要有以下几种倾向: 1 选取某一角度对翻译过程的某种特征进行研究。 2 对翻译过程的全面考察,并借助某种理论,对其进行模式化探索。 3 对翻译过程的理论概括与理性剖析。 通过梳理和总结众多翻译家及翻译研究者对翻译过程的经验性或理论性的认 识,我们对狭义的翻译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尽管不同学者研究的侧重点、 所借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但他们对狭义翻译过程的认识从本质上来 说是一致的。也就是:狭义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将出发语文本转换成最终的目的 与文本的过程,而译者的理解与再表达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步骤。在这两个 步骤中,理解总是先于表达,它是一切翻译活动的前提。对原文本理解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三.试分析“复译”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文本的生成,传播的生命历程来看,首先遇到的便是“时间”与“空间”。 一个文本的生命,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延续,也有空间意义上的拓展。而无论是 时间上的延续还是空间的拓展,“语言”的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语内 翻译所涉及的原语与译入语之间主要是时间上的差距,而语际翻译,除了时间 上的差距之外,还要面对不同空间或文化语境中所使用的不同语言。从理解层 面上说,从前不可译的因素在新环境下可能变得可译,从表达层面上说,旧译 本的语言可能变得不可理解甚至不可接受,这一切都召唤着复译的产生,以推 动文本的生命继续发展。正是这种不断延续的翻译,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复译” 现象。 四.试阐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 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也就是说,“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有一句著名的言论:“翻译,即译意”。此外,古今中外众多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作出定义时,都 把原文的意义的传达当作翻译的根本任务。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意义” 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五. 简述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与传统语言意义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索绪尔的 语言意义观给翻译活动带来的启示。 1. 传统语言意义观 传统语言意义观即“语言为分类命名集”的观点。这一观点是相当普遍的,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种语言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将语言视作是“分类命 名集”的观点首先强调了指称和概念的一一对应,有一个事物,就有一个与之 对应的名称。其次,这种语言观也暗示着指称和概念。由传统语言观,我们可 以得到以下结论:语言的不同,只是外在的语言符号的差异,或者说只是“名” 的差异。正是在这种语言观和语言意义观的影响下,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内,字对字、词对词的的翻译方法被许多翻译家当做最可信、最可靠且最可行 的翻译方法,当做对原文忠实的根本保证。 2. 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1. 基本概念(互译) 补偿compensation 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le) 达/ 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 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 等值翻译equivalent translation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 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 for translation 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 对应(部分对应/ 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 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 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 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 风格style 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改变说法rewording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 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解码decode 可译性translatability(translatable)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 流畅fluency 乱译/ 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 明析化explicitation 模仿imitation 目的论skopostheorie 诗学poetics 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释义法/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 死译/ 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 套译/ 仿译/仿拟imitation 通顺smoothness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透明(度)transparency 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 伪译pseudotranslation 文本text 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 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文化沟(空缺/ 非对应)cultural gap 误译mis-translation 信/ 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 形合hypotaxis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雅/ 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 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译本/ 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 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 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 译语/ 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 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 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 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译者隐形translator ' s invisibility 意合parataxis 意识形态ideology 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 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翻译概述

第一单元翻译概论

巴别塔典故 5据《圣经·创世纪》,创世之初,普天之下人类同操一种语言。出于骄傲,人们想建一座通天之塔。耶和华对人类的骄傲感到恼怒,于是使人们的语言变得互不相通,从而在造塔的人们中间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只好放弃了造通天塔的狂妄打算。而那个建通天塔(Babel)的地方后来就被称为巴比伦城(Babylon)。 5巴别,希伯来文是“变乱”的意思,巴比伦文则是“神的门”的意思。由于“巴别塔”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内涵,使人们常常以此作为某种解释性的典故来利用。一方面作为试图通往天堂的路径,逼近上帝,因此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对权威的挑战,无所畏惧的勇气;另外,由于故事中上帝对人类语言的变乱,则可用以体现人类语言之间的理解偏差,以及人类为寻求共同理解而不断追求的路途,许多人就把翻译比喻为一种建造巴别塔般的英雄事业。 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7b5986591.html,/asiapan/archives/2005/10/post_208.html

1.1 翻译的目的 5从上述巴别塔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得出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信息。 5在高度信息化的后现代社会中,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在规模、频率和速度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球化的概念日渐清晰。在这个过程中,翻译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出现了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景象。

5到底什么是翻译?这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人们对翻译并不陌生,因为它时刻都会发生。比如,一个不懂粤语的东北人和一个广东人交谈时出现了语言交流的障碍,这时有一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帮助他们进行解释和沟通,那么这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翻译。翻译的涵盖面很广,除了方言之间转换,还有将古汉语用白话文来解释,将汉语意思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来表达等都属于广义的翻译范畴。由此可见,你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扮演翻译的角色。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 (1)公元前46 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 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 (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 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 “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 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西方译论强调客体意识,注重保持“物”(文本)“我”(译者)之间的距离,注重对文本进行冷静、客观的解析。而中国传统译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重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中西方翻译理论表述的含蓄性与明确性。西方翻译理论以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在用来指导西方语言文字之间的翻译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且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明确性。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倡导者注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给予人们较大的联想和领悟空间,但无法给翻译实践作出精确的规定,具有含蓄性。 同: 我们发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文本层面,更多的是从翻译的得失与困难以及对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探讨这两个方面来认识翻译。如何译?译得如何?这些可以说是从古代到近代的各国翻译家苦苦思索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P41-3 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 答: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替换”与“等值”之间具有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就只是一种替换行为。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然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在语言学层面难以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翻译历史上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做出辩证的解释。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暴露出的这些局限,使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章 P103-1 试简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答: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也就是说,“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有一句著名的言论:“翻译,即译意”。此外,古今中外众多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作出定义时,都把原文的意义的传达当作翻译的根本任务。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意义”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翻译概论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定义: 历史上?们对于翻译的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进?了研究: 1)传统语?学研究阶段:借助实际经验来理解翻译,对于翻译的定义往往是?喻式的。例如: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 2)现代语?学研究阶段:将?光集中在语?的对等上。例如: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本材料的替代,奈达认为翻译是原语信息的在现; 3)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研究翻译的教的变得多元,从?化、社会、符号、?理学等多个?度对翻译做定义; 由于翻译时?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通过对翻译本质特征的简要归纳,尝试作出如下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段,意义再?为任务的?项跨?化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 翻译活动不是?种置?于时空之外的静态活动,它是翻译主体在?定历史条件和?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转换?进?的?种?的?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对内部进?纵向的思考和探讨——语?:三个层次 1)思维:根本上翻译活动赖以进?的基础是全?类具有思维活动的事实,?类思维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思维层次; 2)语义:思维的实现需要语?,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的,??种语?符号传达另?种语?符号的意义,构成了翻译的语义层次; 3)美学:语?除传情达意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尤其是?学语?,更?层次的要求。 对外部进?横向的思考和探索——?化:三个层? 1)意愿:翻译活动具有?的性,它总与某种政治、宗教、经济或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因?翻译?的影响到了作品选择、翻译?场和翻译?法; 2)现实:不同国家民族在语?、?学、?化、?理??存在差异,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促进?们对翻译可?性的思考; 3)道德:翻译主体——译者受社会道德的约束,?法从?所欲;对翻译的评价也?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的道德的约束; ?翻译的特性: 1)社会性:翻译活动存在是因为?之间的交流需要,?与?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关系具有社会性; 2)?化性:翻译的本质作?——克服语?障碍的精神沟通,通过?化层?的交流得到;翻译活动也收?化语境的影响;翻译的实际操作——语?转换,不能不考虑?化因素; 3)符号转换性:巴斯奈特》翻译是?种语??为,本质上属于符号学范畴,翻译活动?先体现在符号的转换层?; 4)创造性:翻译的全过程是参与原?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语?结构重建、?化语境重建、新的读者和解读; 5)历史性:翻译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着内涵和形式;翻译能?随历史发展——新的翻译可?性;翻译?定本——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以及不断超越局限不断突破的必要性;

翻译概论总结

多项选择: 1. Roman Jakobson’s tripartite classifica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rewording),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oper), and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transmutation) 2. text types: technical, institutional, literary translation 3. outline of major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1) Chronologically (by the time of their birth or occurrence): the philological, hermeneutic, linguistic, communicative, sociosemiotic, skopos, manipulative, norm, post-structuralist, postcolonial (2) topologically (by the particular approach adopted or focus directed by their proponents): thei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ay be grouped into the philological, linguistic, functionalist, semiotic, cultural, philosophical. 重要概念: 1. translation studies: (1). The paper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written by James Holmes in 1988, marks the birth of the discipline of TS.

翻译概论考试试卷样题

下面是期末试卷的基本题型及举例。 ●填空题:5-10题(1空1分) 1.翻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其成就最大者是唐朝的。 2.不仅是位大文豪,而且翻译作品甚丰。他提出了: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3.雅各布逊将翻译分为三种类型: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翻译。 4.霍姆斯的文章“翻译研究的名与实”被认为是翻译研究逐渐成为的奠基之作。 ●术语释义:5题左右(1题5分) 5.钱钟书的化境 6.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 7.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简述题:答题须在200字内。一般3题选做2题(1题15-20分) 8.从传统译论、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的观点简述翻译的本质。 9.译入语文化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10.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的关系 ●评述翻译策略:1题,可能的题型如下:(15-20分) 将下面的英文译成中文,分析自己的翻译策略及其依据: 11.To ponder interminably over the reason for one’s own existence or the meaning of life in general seems to me,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to be sheer folly. And yet everyone holds certain ideals by which he guides his aspiration and his judgment. The ideals which have always shone before me and filled me with the joy of living are goodness, beauty, and truth. To make a goal of comfort and happiness has never appealed to me; a system of ethics built on this basis would be sufficient only for a herd of cattle. (Albert Einstein) 注意下面原文译文的形式与功能,简要说明翻译的策略及其依据: 12.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Excep 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 mounds,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 of the downs, man’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 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 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者,则无疑也。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课程名称:翻译概论 学号: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12月30日

目录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1) (一)、佛经翻译 (1) (二)、西学翻译 (2) (三)、五四时期的翻译 (2) (四)、抗战建国以来的翻译 (3) 二、西方翻译理论概述 (3) (一)、翻译学科的创立 (3) (二)、翻译三原则 (4) (三)、归化异化翻译理论 (4) (四)、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4) (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5) (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 (5) (七)、功能翻译理论 (6) (八)、多元系统理论 (6) (九)、翻译规范理论 (7) (十)、改写理论 (7) 三、重要翻译理论对比 (8) (一)、鲁迅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比较 (8) (二)、严复与泰特勒翻译理论比较 (8) (三)、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的比较 (8) (四)、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较 (8) 四、总结 (9)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摘要:本文以课程内容、翻译理论原作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综述了课程中涉及到的国内外重要的翻译理论,并对其中几个翻译家及其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关键字:翻译理论综述比较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rse content, some original works about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this thesis sums up the major translation theor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volved in the contend of the cours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 ranslation”, and makes comparisons between several translators as well as their translation theories. Keywords: translation theories, summarization, comparisons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中华文化好比一条长河,正是得益于翻译,才保证了河水没有枯竭。“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我国的翻译历史按时间顺序和译著类别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到清的科技翻译,清朝到民国的西学翻译,五四时期的翻译及建国以来的翻译。 其中佛经翻译就是从“印度来的水”,西学翻译就是从“西方来的水”,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一)、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又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安士高和支谦。安士高于翻译的经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也是将禅观带入我国的第一人。支谦在《法句经序》指出“名物不同,传实不易”。支谦“翻译不易”的观点在翻译历史上具有史论价值。 第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安和鸠摩罗什。道安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主张直译。同时,他的“五失本,三不译”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史上具有译论价值。所谓“五失本”是指1、经文乃外语,其词序由汉人看来是颠倒

1 翻译概述

Unit One 翻译概述 关于翻译到底是不是一门学科,学者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有人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有人认为翻译是一种技能。但不论争论探讨的结果如何,有一点不容否认的就是,翻译或翻译学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本单元,我们只涉及关于翻译最基本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翻译的概念、标准、过程及中国的翻译史简介。 一、翻译的概念 关于翻译到底是什么,中外学者在不同时期曾给出不同的解释。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一书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前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在保持其内容即意义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的过程。”而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对翻译的阐述是: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翻译就是在译语中用最为贴切自然的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风格而言。)上述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翻译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翻译这一活动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即源语(source language) 与译入语(target language);翻译的目的是实现这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即将SL表达的信息通过TL加以传递;在实现这种语际意义的对应转换中,要做到完整准确、不折不扣,不仅再现原文的意义,也要再现原文的风格。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 例1:From there I could see the whole valley below, the fields, the river, and the village. It was all very beautiful, and the sight of it filled me with longing. 从那里,我可以看见下面的整个山谷,那田野、河流和村庄,一切都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 解析:这句话在两种语言中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意义信息基本上是对等的,所以在翻译时只要忠实的传达原文的信息即可,无须作特殊的处理。 例2:我的工作经历和所学知识的有限性使我产生了留学美国继续深造的愿望。 It is the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limitation of my knowledge that stir me a desire to pursue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解析:这句话的汉语原文用的是两个并列的名词短语作主语,其内容是全句表达的重点。在翻译成英语时,句式进行了转换,选用了It is…that…这种强调句式,为的是突出原文的表达重点。 例3:Wine was thicker than blood to the Mondavi brothers, who feuded bitterly over control of the family business, Charles Krug Winery. 译文1:查尔斯·库勒格酿酒厂使蒙特维兄弟忘了手足情谊,他们为争夺这份家业而结怨成仇。 译文2:对于蒙特维兄弟来说,酒浓于血,他们为了争夺查尔斯·库勒格酿酒厂这份家业而结怨成仇。 解析:有一个俗语叫“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这句话中的wine is thicker than blood是对这一俗语的模拟变体。译文1将这一变体译为“忘了手足情谊”,将原文的意思表达了出来,但却失去了原文的那种形象和精妙;而译文2将这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