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纠正策略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纠正策略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纠正策略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纠正策略

【摘要】幼儿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有直接关系,而家庭因素的影响是终身的。本文分析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纠正策略。

【关键词】幼儿;不良行为;家庭因素;纠正策略

好的习惯成就好的人生,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儿童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却常常让家长、老师忧心忡忡。怎样预防和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一)以自我为中心

在独生子女家庭,幼儿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对其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此教育环境中,渐渐形成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其中男性幼儿自我中心行为较女性幼儿更明显,更多地表现为霸道、任性,女性幼儿更多地表现为自私。(二)“独占”霸道行为

幼儿是家庭的中心,家长对孩子总是过分宠爱,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什么,即使孩子独占东西,家长也不去管,久而久之,促使其养成了成霸道的习惯。对幼儿出现的独占行为,部分父母还很得意,认为自己的孩子“机灵”、“门槛精”,看到自己的孩子占便宜就高兴,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10篇)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第1篇 幼儿观察记录:让幼儿愉快的进餐 观察对象杰杰 观察时间2014年12月6日 观察环境教室 观察目的让幼儿愉快的进餐 观察实录我班杰杰在学习各方面都还不错,但吃饭让人费神,问题表此刻对食物不感兴趣,胃口不好,食欲差,吃饭时不但吃的慢,还经常边吃边玩,把饭菜含在嘴里,不咽下去,别的小朋友两碗都吃完了,他还在吃第一碗,这让教师很着急。 观察分析幼儿在家都是独生子,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养成了在家吃放要喂的坏习惯,并且经常吃零食多,吃饭少。 措施

1,与家长沟通,培养孩子吃饭的良好习惯 2,与孩子交流,让幼儿明白吃饭多才能长得高,长得快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第2篇 大班进餐时个案记录 下个星期就轮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当升旗手了,为了激励小朋友,我就向他们说了一些当升旗手的骄傲与自豪,并鼓励他们为当升旗手而努力。第二天一回来,胡淑韩的妈妈就跟我说,胡淑韩想当升旗手,要我选她,刚好胡淑韩也在那里站着。 分析、措施与效果 胡淑韩一向以来,几乎都没有惹教师生过气,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无论是晨锻还是午睡都表现很出色。她又很好强,想了的东西就必须会努力去争取。于是我就看着胡淑韩说“是这样吗?淑韩?”她有些害臊点点头。“升旗手不仅仅上课很认真(幼教smtxjs.),爱思考,会帮教师收拾玩具,并且吃饭速度快,不挑食,你能做到吗?”她又点了点头。“那教师就要看看了,如果你能做到的话,教师就选你当升旗手了。”果然,之后几天她吃饭的速度更快了,平时不吃的菜也能尝试着吃了。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第3篇 又迎来了小班的新朋友。点点是其中一个,来园时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哭闹不止,还能在教师的陪伴下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就在我们都认为这个小丫头能较快的适应入园的生活时,她却哭闹起来,原因是她不愿意在幼儿园吃饭。点点看到餐桌上的饭菜瞬间就大声哭闹起来“我不想吃饭”,“我要回家”,“我要外婆”。为了安抚她的情绪,教师就坐在她的身旁喂她吃饭,没想孩子却哭闹得更厉害了,说什么也不肯吃。 傍晚她妈妈来接她,经过交流我们得知孩子在家挑食现象十分严重,平时所有的肉类、鱼虾都不吃,只吃蔬菜。家里为了能让她吃饭,所有的菜都是按照孩子的口味来做。进入幼儿园后家长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帮忙孩子改掉这个挑食的毛病。 第二天中午,我特意让保育员给她多加蔬菜,少放了肉类。没想到她看到了少许的肉末就开始抹眼泪。教师刚给她喂了一小口,她就全部吐出来了。为了能让她吃饭,几位教师一到吃饭的时间就想方设法劝导她,甚至一口一口喂她吃饭,可是成效甚微。 行为产生原因分析及策略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 一、背景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之常。”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若缺乏内趋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他把一切学习都归于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这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一致。国内外教学研究的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二、案例介绍 陈某,男,今年14岁,读初一,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半年才回来看他一次。平时,陈某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学校观察到陈某易冲动,有暴力倾向,在学校和同学十天一大架,三天一小架,且非常凶猛,打的同学平时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老师若有批评,他就在课堂上找老师胡闹,让同学看老师笑话。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不得不经常地受到他的干扰。不完成家庭作业,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放在家了。平时经常请假,理由不是头疼就是拉肚子,要去看医生。 三、初步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陷:由于许多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少年都可能与他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陈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他外出打工。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陈某性格比较暴躁,以顶撞老人,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养成只知玩,不愿做作业,在学校和家里说谎话哄骗教师和家长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陈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认为没有人再喜欢自己,干脆不做作业,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四、主要纠正过程 1、校园文化和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文明发展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学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一个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的教育和学校浓厚文化氛围的熏染。校园文化应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师生共同快乐生活、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我们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空间,着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如教室、走廊、操场、绿化区及墙壁,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同时,学校注重生成动态的校园文化,通过

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发表时间:2018-10-19T10:03:24.05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6期作者:覃勤葵[导读] 【摘要】幼儿的不良行为产生于日常父母的娇惯、老师教育不力等。不良行为表现在生活方面、言行方面、心理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习惯。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健康,使其快乐的成长。【关键词】不良行为纠正尊重树立榜样家园合作 【摘要】幼儿的不良行为产生于日常父母的娇惯、老师教育不力等。不良行为表现在生活方面、言行方面、心理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习惯。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健康,使其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不良行为纠正尊重树立榜样家园合作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6-038-01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人的一生中,幼儿期是非常关键的,"习惯成自然",不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的危害着幼儿。幼儿的不良行为产生于日常父母的娇惯、老师教育不力等,这一时期,幼儿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从古至今我们选拔人才都重视德才兼备。所以,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是很必要的。 一、幼儿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发生的某些深刻变化可能让幼儿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当今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但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使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幼儿几乎没有交往机会。渐渐地,幼儿容易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压力大且又要忙于应付学习,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较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环境和社会家庭片面方式的熏陶下,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固执、依赖、挑食、胆小、多动不安、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 (2)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的弊端。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遍。有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3)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与教师不恰当的态度激发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当幼小的孩子离开熟悉亲近的家人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害怕、焦虑的、退缩的情绪反应,有的幼儿甚至将在家中养成的坏脾气带到幼儿园,来掩饰恐惧的心态。 二、幼儿不良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有:挖鼻孔、随手抹鼻涕、吮手指、不爱刷牙漱口、让家长追着喂饭、贪吃、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经常剩饭、撒饭、边吃边玩、坐姿不正、不肯独睡、不爱收拾房间、过分讲究穿着打扮。 (2)幼儿在言行方面的不良行为有:上课做小动作、一心二用、做事没长性、磨蹭、任性、不愿意做家务劳动、懒得走路、说谎、推诿、不爱动脑、集体告状。 (3)幼儿在心理方面的不良行为有: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爱惜物品、怕生、对人冷淡、不关心长辈、不会分享。 (4)幼儿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行为有:不宽容、没礼貌、不遵守公共秩序、爱插嘴抢话、捉弄人、爱吵架、侵犯他人。 三、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1)通常来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定不能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教育的原则。打骂虽然暂时可以奏效,但打骂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一位家长朋友说得好:"孩子小时你打他,他没办法,等他长大了,他第一个要抱复的就是你。"再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完全可以不伤及他的自尊心。我们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应注意:纠正的是不良行为,而不是不良的孩子。没有不良的孩子,只有不良的行为。 (2)不要用过激的言词。孩子在玩,不过来吃饭,可以说:"你干嘛呢?爸爸妈妈都在等你了,晚吃饭,菜饭都凉了,吃了会肚子疼"。不要说:"你再不来吃,就不给你吃了" (3)不要和孩子直接顶撞,直撞顶撞起来,双方都不好下台。可以适当的试着跟孩子沟通,给孩子2-3种选择,让孩子自主选择,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教师要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是幼儿的指引者、带领者,个人形象素质是孩子的第一感觉,必须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关心、关注幼儿,与幼儿和谐相处。 (5)与幼儿做朋友、在游戏中启发幼儿。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教师可以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启发幼儿,培养幼儿的良好意识,改正坏习惯。 (6)鼓励、激励幼儿。父母与家长都应对孩子进行鼓励、信任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激励幼儿培养好习惯,让孩子快乐成长! (7)家园合作,帮助幼儿改正。家园合作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它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无论是在园还是在家,发现幼儿有不良习惯时,要及时强化教育,不要拖延;给予奖励时,要把良好的行为描述一遍,要实事求是。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孩子,经常交流孩子的表现和不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孩子是新升起的太阳,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成功的教育得从好习惯开始,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小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善于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世纪儿童。

儿童营养性疾病及常见疾病登记表

实验幼儿园儿童营养性疾病登记表 班级姓名疾病名称确诊日期干预与治疗转归中一班段淳耀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赵振玥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李锦泽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王梓瑄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张馨予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赵梓涵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贾佳文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王梓铱涵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郭子剑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柴春沅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薛涵予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一班许曌淳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二班曲传凯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二班朱冠茹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二班单多天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中二班王思灏龋齿2016年9月家园合作控制甜食,督促早晚刷牙,保证口腔卫生 备注: 1、登记范围包括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先心病、哮喘、癫痫、听力障碍、视力低常、龋齿等。 2、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儿童应填写个案管理表,并进行个案管理。

2021年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生的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思想幼稚等特点,如果不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让孩子们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下面我就学校部分学生情况,谈几点做法。 问题: 1、个别同学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爷奶文化低,在家不好好学习,四处乱串,这家跑跑,那家跑跑,有时还几个人骑车游玩。这不仅影响别的同学的学习。家长出于情面,不好说。就多次找到老师。 2、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生活,其自主意识差,学习差,打架、骂人、违纪现象时常发生。经常拿别人的学习用品。 3、现在小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家长的意识,社会风气,价值的取向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江湖义气、大手花钱、唯我独尊等现象,如果不加强引导,都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建议: 1、自己管好自己,明确学习的目的。多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 2、明确打人、偷盗是犯罪,不仅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还会给自己戴上一顶“犯罪分子”的帽子。(贼娃子、痞子)。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另外、自己要整理好自己东西,不随手乱扔。贵重物品不要带到学校来,也不要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要显摆) 3、学会理财,给自己准备一个存钱罐,这也避免小偷盯着你,也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财不外露) 措施: 各班班干部认真负起责任,帮助班主任了解班上的情况。尤其是安全员和生活委员。看看那些同学带一些奇怪的东西,那些同学带1 0元以上的零花钱。其次、班长和学习委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那些同学有小偷小摸(乱拿别人的东西或别人没同意抢东西的)得行为,有拉帮结派的(就是我给你好处你跟我一伙),学习上开始下滑的(也就是以前学习好最近跟某些同学学坏了),放学后有拦路打劫的或欺负小同学的或勾结社会上的小混混。其他同学也要监督举报。 总之、好习惯是从小养成,坏习惯也是从小养成的,我们要扼制坏习惯,让好习惯发挥它耀眼的光芒。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研反思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研反思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2011.3.12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我班有名男孩叫高伟,非常好动,没有纪律观念,自控能力差,在幼儿园里表现异常兴奋。上课听讲不认真,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小朋友说话,当老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些,很快又故态重演;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放肆,常常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难以愉快地与他人合作。与家长了解,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常常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他,孩子一直有爷爷奶奶照顾,在家孩子十分顽皮,爷爷奶奶管不住他。在幼儿园,很少与老师交流,对孩子要求比较放松,如果爷爷实在管不住,便请老师出面帮忙。 针对他的行为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帮他改正: 1、尊重接纳孩子 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与教师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身体接触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获得自由愉快的情感体验。例如:课堂中认真听讲的他仅有三分钟的热度,其余时间要么离开自己的位子,要么与同伴讲悄悄话,这时我便请他当小班长,帮我看看谁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或那个同伴又讲悄悄话了。若没有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表扬他和小朋友;

若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让他去管管同伴然后再说:“如果这会儿你们都认真听讲,就不会被我们的小班长发现了,是吗?”以此来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为。 2、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行为问题,通过分析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与策略,如音乐游戏《袋鼠妈妈》,我需要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妈妈与宝宝”跳的姿势,于是我便请好动的他与我配合,表演给其他孩子看,然后在请他与自己的好朋友根据规则合作表演,接着我在总结提出更高的合作要求,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他自由、好动,也让他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进步规范自己的行为。 3、家园合作 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教育。有时他在园表现异常兴奋,入厕时总喜欢在最后面与几个同伴玩耍且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若看到你还对你笑咪咪的,让我看到是既生气又好笑,于是我便与他的家人交流、了解他在家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与家长共同出谋划策,统一思想、统一要求,当得知他在家表现不错时,我便在同伴面前适当的表扬他,并对他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时间久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所改进。 4、榜样熏陶法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10篇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10篇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一): 幼儿园观察记录: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观察目的: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快快的把饭菜吃完。 观察环境:活动室 观察实录:午餐时间到了,多数小朋友都快速的搬好小椅子,小便洗手准备用餐了,可是天天还在那磨磨蹭蹭的一向没有把小椅子搬到位置上。我提醒了几次之后最终搬好小椅子了,结果又在厕所磨蹭了不出来。等她坐好位置上开始用餐,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几大口吃下去了。我兜了一圈之后发现天天的饭菜几乎没有动,询问情景:天天,为什么不吃饭呀天天回答:我不喜欢吃洋葱。 分析: 天天是个比较挑食的孩子,经常会剩很多饭菜,怎样劝说都没用,最终还是倒掉。今日又遇到了不喜欢吃的洋葱,所以一开始就磨磨蹭蹭的不愿意搬小椅子。很多幼儿在家也是如此,不喜欢吃的蔬菜就不吃,有的家长明白孩子不喜欢吃的家里就不做这个菜,这样时间久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吃这个菜了。 措施: 首先,我们每一天开饭前组织幼儿猜猜今日吃什么用猜菜名的方法营造了良好的餐前气氛,增进了幼儿的食欲,愿意欢乐进餐。孩子

是需要鼓励的。而对于小班幼儿,成人给予他们的鼓励应当是生动活泼并且是幼儿能直接感知的。其次,模仿是小班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经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我们在进餐习惯培养中经常将鼓励与树立榜样相结合,如宝宝的牙齿真有劲儿,一口饭一口菜,放在嘴里一齐嚼,饭菜的味道会更好;xxx小朋友吃饭可专心了,安安静静吃饭肠胃最舒服;xxx小朋友的小碗里真干净,一点食物都没剩,看看谁能比他还棒如此等等。教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立即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行为。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二): 大班观察记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观察资料: 楠楠搬着她的小椅子向她的座位上走去,安安静静的坐下后小眼睛开始左右观望,时不时的还和旁边的小伙伴窃窃私语几句,显得格外简便。当教师把饭盛在碗里时,我发现她有现金账,接下来进餐时她的速度异常慢,有时还把嘴里的饭塞得很满很满,叫着叫着就吐了出来,感觉她在特困难的进行着吃饭的事情。 分析: 楠楠是个很温柔,胆小的小女孩,瘦瘦的,不怎样爱表达自我的情绪,还比较挑食,做任何事都不紧不慢的,但自尊心还特强。 措施: 1、鼓励幼儿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表扬、奖励的方式激发幼

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生的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思想幼稚等特点,如果不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让孩子们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下面我就学校部分学生情况,谈几点做法。 问题: 1、个别同学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爷奶文化低,在家不好好学习,四处乱串,这家跑跑,那家跑跑,有时还几个人骑车游玩。这不仅影响别的同学的学习。家长出于情面,不好说。就多次找到老师。 2、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生活,其自主意识差,学习差,打架、骂人、违纪现象时常发生。经常拿别人的学习用品。 3、现在小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家长的意识,社会风气,价值的取向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江湖义气、大手花钱、唯我独尊等现象,如果不加强引导,都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建议: 1、自己管好自己,明确学习的目的。多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 2、明确打人、偷盗是犯罪,不仅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还会给自己戴上一顶“犯罪分子”的帽子。(贼娃子、痞子)。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另外、自己要整理好自己东西,不随手乱扔。贵重物品不要带到学校来,也不要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要显摆) 3、学会理财,给自己准备一个存钱罐,这也避免小偷盯着你,也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财不外露) 措施: 各班班干部认真负起责任,帮助班主任了解班上的情况。尤其是安全员和生活委员。看看那些同学带一些奇怪的东西,那些同学带10元以上的零花钱。其次、班长和学习委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那些同学有小偷小摸(乱拿别人的东西或别人没同意抢东西的)得行为,有拉帮结派的(就是我给你好处你跟我一伙),学习上开始下滑的(也就是以前学习好最近跟某些同学学坏了),放学后有拦路打劫的或欺负小同学的或勾结社会上的小混混。其他同学也要监督举报。 总之、好习惯是从小养成,坏习惯也是从小养成的,我们要扼制坏习惯,让好习惯发挥它耀眼的光芒。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2)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定义 所谓的“不良习惯”就是指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长时间养成的一种难以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和是一些基本的生活规则,甚至是一些语言等等。而每个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身上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幼儿的价值观,这些会成为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例如:幼儿表现出的胆小,与同伴大家,乱扔杂物等等。所以在幼儿的成长阶段中,给予幼儿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 2-3岁是幼儿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他们离开了家庭的庇护,开始了与家庭大不相同的集体生活,在生活的习惯和基本的行为准则上开始有了新的约束,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心所欲,想怎么做怎么做。但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差,有时会显得不够稳定。 2-3岁的幼儿相对于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基本能够掌握,但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是人生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阶段,需要老师和家长正确引导,共同帮助,言传身教。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这些习惯渐渐的会影响幼儿。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长辈们常说的一句话,大概就是说明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甚至性格便决定了幼儿的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虽然这句话不能完全概括是对是错,但确实是会影响幼儿的。现在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有: 1、挑食 挑食是指幼儿飞饮食十分挑剔,特别喜好或者讨厌某种食物,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十分不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发育以及营养的摄入是有阻碍性的,幼儿对某种食物过度喜好或者只吃某种食物,这些对幼儿来说营养摄入是不均衡的,久而久之,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小到缺乏身体中某种维生素,体重下降,大到营养不良,易晕倒。 2、乱扔乱放 现在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太过于随意,导致幼儿养成了乱扔乱放的坏习惯,我们会经常地发现每当幼儿自己玩玩具时,会把玩具摆弄到整间屋子都是,大人总是会在他们结束游戏后跟在后面收拾“残局”。时间长了养成了习惯,幼儿会觉得只要玩玩玩具总会有人帮他收拾整理,随着日后的演变会愈发明显,比如路扔垃圾等等。而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物品摆放的井井有条,这些都是后天长辈们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其实对于幼儿来说,从小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不事事包办,对他以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原稿)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摘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情绪,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是广大教师面临的头等问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身体健康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通过活动转移注意力、语言提示和利用孩子心理来阐述如何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关键词:幼儿;不良习惯:纠正 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作为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溺爱和纵容,难免会养成某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假若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伴随幼儿的成长逐渐放大并严重化,对孩子后续的学习、发展和健康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将在幼儿园度过,对于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在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师更应该勤于思考和分析,善于总结,找寻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对幼儿不良习惯的观察与分析 (一)行为习惯的表现反应 在当下社会,幼儿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上。学习上,很多幼儿的不良习惯体现为学习被动,不喜欢做作业,心里总想着玩着玩那;还有的幼儿做作业不喜欢动脑筋,没有时间观念,看不懂题目,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来解答,;有些幼儿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小话、做小动作,对老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 生活上,幼儿的不良习惯有不讲卫生,比如挖鼻孔后不洗手,喜欢咬指甲或吮手指,用衣服擦鼻涕,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刷牙等。还有就是不礼貌,爱说脏话,不使用文明用语,撒娇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长辈,到别人家里做客喜欢乱翻东西,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主人同不同意都要拿回家等。 而在人际交往上,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是父母生活的主宰,这些幼儿早已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要顺着自己的性子,很少为他人着想,不会关心、包容体谅他人,为自身利益而撒谎骗人,缺乏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等。 幼儿有以上不良的习惯,一方面是家庭原因。第一,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哭闹,家里人也只能顺从,久而久之就形成不好的习惯。另外,有些家长是事业型人士,平时早出晚归,把孩子交给父母照看,跟孩子接触少,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给予适当的纠正;第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所有成员都是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 [1]父母不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态度,不仅会造成幼儿对规则认识的混乱,还会误导幼儿形成与父辈相似的不良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是教育机构的原因,幼儿进入早教班或幼儿园,教工就有责任培养

幼儿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与幼儿教育学的案例分析一样,都是要利用已有的理论,来分析案例中的所反映的问题。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来领大家练习一下这类题。 案例一 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尽力喊:“xi,xi”。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 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答案:此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2)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作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答案: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一、想尽办法掌握学生心机,制定班规 制定一份对学生具有约束力的班规,我经常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家长中去,去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洞察他们平时的爱好,缺点,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再围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学生所能遵守的?班规?,并在班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讲解,向学生讲明若违反班规不仅给班级抹黑,而且给自己前进道路凝聚更多的绊脚石。让学生知道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那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 前年我刚接手的一个班级,在走到班级里,我就发现纸屑到处都不得是,桌椅歪歪斜斜,整个班级像打过仗似的,于是我便对全班进行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教育,班级不卫生对大家健康、学习都是不利的,几经教育我还是发现收效甚微,于是我便暗访了很多学生,班委,成绩优秀的或纪律差的同学,大家反应在发现纸屑时大家都互相推诿,不予理睬,并形成不良“恶性”循环;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后,我决定在班级实行卫生责任制:每位同学管理好自己位置的卫生,如果别人把纸屑扔在你座位上时,请你一定要他捡起来,如果有同学“懒帐”的话,由老师出面解决,不知谁扔的纸屑那自己要打扫;卫生区实行小组责任制,如果一星期学校五次评比有两次以上拿黄牌的,这一小组下周要重扫,如果五次都拿红牌的,这一小组可以在下一轮中免扫一次。这办法果然奏效,从此以后我都能看到学生在一个整洁、干净的教室里学习。二、抓“闪光点”,以“长”制“短”。我们的学生是平凡的,再平凡的人,问题再多的学生也有“闪光点”,经常逃课的同学或许在校运会为我们班级捧回了冠军,吵课的同学或许在班级中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不念书的同学或许能帮老师很好地贴好海报......我们何不让他们多表现这些优点,及时发现表扬,让他锁住这一种优越感,当他的某一优点被肯定后,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可能使他的缺点改正。 我班的姚其雄吵课、逃课、打架对他来说一点都不新鲜,批评、写检讨一点都不见效,一天中午我到班上发现他又在说话,我要他将功补过,当几天的午休的纪律委员,我本以为他又会顶我几句,没想到他却高兴地答应了,由于他在班级中人缘好,个头大,在这几天的午休纪律中我班都拿“A”,而且他常在下午我上班时把午休有说话同学偷偷告诉了我,使我诧异地发现原来其雄同学还是个“宝”,我及时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发给他一张“积极分子”的奖状,使他更积极地做事。现在他不仅是班级的纪律委员,也是年级的纪律委员,而且逃课打架现象几乎不再出现了,当然对这类学生的缺点并不就视而不见,不要批评,相反对其缺点应在私底下及时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缺点,使之明辨是非。 三、未雨绸缪,用“心”交流。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事先有所预知,防微杜渐,不能总是等事后再去“灭火”,当消防队员。我平时也经常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特别学校发生的事情,都会结合自己的感受向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被盗、被抢、交通事故(特别骑摩托车)、用电不慎导致的火灾等,我便在班级里进行安全教育;校园中发生打架事件,我就会在班上宣传团结友爱的意义,同学能在一起或能相互认识是有缘分,要珍惜友情等。 四、给学生一个楼梯下,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或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教师处理事情时很容易情绪化,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变相体罚等,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有一次我刚到教室,就发现有三名同学站着讲话,查明是他们听不懂某科教师的课,又讲话,被科任老师赶出课堂,这三人中有两人是经常被教师赶出来的,检讨书也写了几回,根本没用。我本想大发一番脾气,臭骂他们一顿,后来想我得找点对他们有用且能接受的事让他们做,于是便与他们订下“君子之约”,期中考地理在书本某一范围内25题选择题要求要对20题以上,否则多错一题要抄一遍地理试卷。他们都认为可以做到,便拼命地念起地理来,结果,期中考他们也都如愿以偿地通过我的考验,同时我借机鼓励他们更努力一点,其实他们各方面都能做得更好的,从他们自信的脸上,我发现给学生一个楼梯下,让他们用力所能及行动来弥补过失,在行动中找回自信,这样子比被骂得垂头丧弃强几百倍。同时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有利于在学生面前树立更好的威望。 五、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措施 (一)多用理性,少用威权,个别谈话,以理服人。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持有宽容的态度,应该理性分析。不要看见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就不能容忍,动不动就发脾气,指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b6883610.html,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作者:许兴黔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9期 摘要:幼儿时期是幼儿良好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能让幼儿一生受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一生中受用。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幼儿存在着不同的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综合幼儿平常表现,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如下几种: 1.调皮捣蛋。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认知以及自我认识,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没有注意去教育引导,幼儿是非观念不强,往往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状况。在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时候,往往会搞一些恶作剧或者小破坏。比如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将别人的玩具抢走,或者扔在地上。别人在画画时,在别人纸上乱画一通,让别人活动无法进行。或者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 2.自制能力较弱。幼儿时期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弱,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一点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去报告老师、汇报家长,甚至是大哭一场。而在进行一些集体活动的时候他们则又往往会显得极度兴奋,比如遇到一些状况的时候就不服从教师的引导,造成教师教学难以进行。比如引导学生看某部动画片的时候,某些看过的同学就会跟其他同学讲后面的剧情,影响其他孩子观看。 3.以自我为中心,无规则意识。很多幼儿在家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长无限制的满足,导致幼儿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课时想出就出,想进就进,想听就听,想玩就玩,不听老师的话,不受纪律约束。上学期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幼儿,小朋友们都午睡了,他就不睡,不管老师怎么劝、怎么哄他都不听,一个人跑到操场上去去玩,园长知道后,走过去对他说: “王栋,怎么不睡觉呀?” “我不想睡。”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

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课题界定: 行为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我们这里借鉴“家园共育”

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或教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而大伤脑筋。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已是第二代,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宝宝,养育者又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孩子有所溺爱和娇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但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孩子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在此我结合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与我自己的经验做一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师要认真对待孩子的犯错 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某种不良行为的第一次出现而没有认真对待。我的孩子在一岁半左右,上街第一次哭着要买糖,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别人东西,我都非常严肃地先告诉他这样不对,同时给予小小惩戒,比如让他独自站在一边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时间。然后抱着他再次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次就被及时责罚,即使以后二次出现,稍作劝阻孩子就听从了,出现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会再出现。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总抱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导致以后的矫正确实困难重重。下面再介绍几个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孩子不良行为的矫正。 二、教师惩罚孩子宽严要有度 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施以惩罚,千万不要采用有些家长的口头威胁“等你爸(或其他人)回来收拾你”。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相信家长一定经常发现此年龄段的孩子哭的同时转眼就笑,更不用说一个漫长白天之后他怎能记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评他的原因,而且家长自己往往也已经忘记了应该责罚孩子。及时惩罚孩子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被责罚的,他也才明白应该改正什么错误? 三、孩子犯错要善于“冷处理” 心理学上又称“爱的剥夺”。比如孩子有骂人现象,一旦他脏话出口就应采取罚站并不许周围人理睬他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单独处于房间的角落,使他更深刻地体验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独难受滋味,当然之前先告诉他为什么罚他。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合适的冷处理的时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应该是年龄几岁就罚几分钟,比如孩子三岁就应只罚站三分钟并在此期间周围人不理睬他的任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