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第一章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它是一门为进行理论研究和科学认识活动提供途径、手段和工具的学科。

2、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程序化、客观化、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3、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体系:(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法、专门研究法)

一般研究法:

1)经验方法:文献研究、社会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

2)理论方法:数学分析、逻辑分析

3)系统科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

专门研究法:

1)评价研究法

2)信息内容分析法

3)响应信息分析法

4)质的研究法

5)行动研究法

4、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

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待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

5、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

3)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

4)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

第二章

1、研究课题的来源:

1)直接来源于教育技术实践和社会需求

2)来源于教育技术学实践经验向教育技术理论的转化

3)来源于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向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转化

4)来源于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本身的偶然发现不足与缺陷

5)来源于现有教育技术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6)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2、课题选择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3、研究变量类型:

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做有计划变化的诸多因素。

因变量:又称为应变量、依变量,它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是研究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干扰变量:除了研究者所操纵的自变量之外,另外一些引起对象因变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使得研究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称其为干扰变量。

4、假设的特点:

1)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2)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3)假设是人们认识并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5、假设的表述方式:

1)存在式表述2)条件式表述3)差异式表述4)函数式表述

6、假设的完整过程:

1)提出所设(零假设,备择假设)

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统计量的值

3)确定显著水平

4)做出统计结论

7、常用的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先排序等距抽样)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8、研究方案的撰写

1)研究问题2)研究目的3)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4)研究步骤

5)研究的日程进度6)研究人员7)研究设备与器材8)研究期限

9)其他事项

第三章

1、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

1)工具书检索

2)光盘检索

3)联机检索

4)网络检索

2、问卷调查:

问卷,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编制的一套问题表格,是同调查对象自填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手段。

3、问卷的类型:

1)无结构型问卷:又称为开放式问卷,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受试者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回答;

2)结构型问卷:又称为封闭式问卷,问题的设置和安排有结构化形式,问卷中提供有限的答案,受试者只能选择作答。

4、问卷的构成:

1)前方部分

2)人个特征资料部分

3)事实性问题部分

4)态度性问题部分

5、问卷的相关计算:

问卷回收率(R)=实际回收的问卷数/ 发出问卷总数

问卷有效率(K)=(实际回收的问卷总数-无效回答问卷数)/ 实际回收的问卷总数

6、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

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考查的一种方法。(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特点)

第四章

1、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1)实验者及其活动

2)实验对象

3)实验手段

2、实验的内、外在效度

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方面的准确度问题

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

3、控制干扰因素的方法:

1)恒定法2)纳入法3)平衡法4)循环法

4、准实验研究的概念: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需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5、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1)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

2)进行研究的环境不同

3)效度

第五章

1、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论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的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

2、数据的类型:

计数数据----->分类、等级----->离散型

测量数据----->等距数据、比率数据---->连续型

第六章

1、内容分析法的概述:

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

2、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的区别:

3、内容抽样涉及的三种方式

1)来源抽样2)日期抽样3)单元抽样

4、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的可信度也高,反之则低。

内容分析的信度公式为:

R=

5、内容分析类目与分析单元

1)类目,指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把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通常类目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同研究者根据所设自行设计而成。

2)分析类目应该注意:

A、类目必须是在进行内容分析判断之前预先制定,不能一边分析,一边适应性的修改补充;

B、类目的意义要有明确的限定范围,而且彼此不能重叠,避免对分析单元的判断出现既可放入这一栏目也可放入另一栏的现象;

C、分类方法要使每一个分析单元都能有归口处,不能出现有某些分析单元无处放置现象。

3)分析单元是指在判断时判定的最小单位,它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字数,也可以是电视节目的镜头、场景等。

6、内容分析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1)特征分析2)发展分析3)比较分析

第七章

1、评价研究的概念:

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评价的研究的关键:依据目标,利用收集的资料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1)评价的目标性:

条件水平,品质水平,效果水平,管理水平;

2)判断性的判断

2、评价研究的组成要素

1)评价对象

2)评价指标体系

A、评价要素:反映被评价对象特征的各个部分;

B、评价标准:衡量事物特征各个部分的比较基准

C、指标权重:各个成分在总体中具有的重要程度

3、资料的收集:

1)访问调查2)个案调查3)问卷调查4)量表测量

4、评价研究的类型:

1)诊断型评价(期前)

2)形成型评价(期中)

3)总结型评价(期后)

5、指标项的形成:

零级目标(总体目标)

一级目标(结构目标)

单项目标(二级目标)

6、指标项设计时应该注意的:

1)指标项与总目标的一致性

2)指标项的直接可测性

3)系统内指标项的相互独立性

4)指标项系统的整体完备性

5)指标项的可比性

6)指标项的可接受性

7、加权的意义:

在数学上,为了显示若干量数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比例系数,这就是加权。

权数的分类:自重权数与加重权数

自重权数就是骗人权数为指标的分傎,或者以权数直接作为等级的分值;

加重权数就是指在各指标的已知分值前面设立的权数。

加权的方式:

总体加权局部加权单项加权

第八章

1、行动研究的概念: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

2、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

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第九章

1、质的研究的定义

质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方法是相对于量的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2、质的研究方法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质的研究强调将自然情境当做获取资料的直接源泉。

2)质的研究者力图站在被研究的角度,进入被研究者所在的情境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其情绪、情感和态度,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

3)质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动态演化、极富弹性的过程。

4)质的研究结果采用归纳收集、分析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

5)质的研究报告主要是用文字来表述,辅以图表、相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且尽可能的分析、选择的研究方法与步骤等。

3、质的研究设计:

质的研究设计就是研究研究者在进行质的研究活动之前对研究项目的初步设想,它是研究

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研究筹划。

质的研究设计通常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选择的方法与步骤等。

质的研究问题通常可以呈现为不同的类型,一类是特殊问题,另一类是过程性问题。

第十章

1、研究论文的类型

1)调查报告2)实验报告

3)专论4)评述

5)综述6)译述

7)学位论文8)专著

2)研究论文的结构

题目

摘要

导言(或前方、引言)

正文(论点陈述、论据辅列、论证展开)

结论

参与资料(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考试科目作业答案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考试科目作业答案 大作业题目(内容)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入才的需求。 以资料中的背景为依托,结合《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内容,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小论文。 题目: l、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分析与评价 2、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改革 二、大作业具体要求: 1.上述话题,任选一个进行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题目自拟。(只要求写一篇论文) 2.结合《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中相关章节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收集、分析。 3.有反映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状况的调研或访谈资料。 4.字数不少于2000字。 答案内容: 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分析与评价 摘要: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融合了现代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和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其实践模式具有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复制迁移的可能。 关键字:信息化;学习分析;评价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学习分析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慈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对多种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以下几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教师要选择和组合各种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使用许多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是创设一个学习只能单独孤立进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场所”。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的学习环境,作为学习环境综合体系中的一部分,以支持新理念下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也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因而有关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提供与设计,也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三)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

2016年秋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核 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创造性原则是课题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对 2.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我国特有的地方百科全书)、墓志、碑刻等。对 3.通过抽样,可以减少研究过程中的误差,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对 4.无结构观察法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错 5.实施调查最基本的一条是按调查计划的要求进行,调查人员不能违反设计时的意图任意变动调查内容和操作程序。对 6.理论因素是选择和确定自变量的最根本的方面。对 7.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人、个别的事件、个别的团体等,不能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 错 8.针对凯米斯未能将“一般概念”明晰化这一问题提出批评的是英国教育学者麦克南。错9.教育教学经验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源泉。对 10.在运用统计图表示统计资料时,常常附以统计表作为参照。对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好的研究假设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一般认为,好的研究假设在内容与表述上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2)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时,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假设有待检验并必须可以检验 2.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答:(1)观察的目的指向性 (2)观察环境的自然性 (3)观察过程的直接性 (4)观察主体的能动性 (5)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3.课题选择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迫切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4.搜集文献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即尽量使用逆查法。 (2)以影响大、质量高的文献为主。 (3)尽量多搜集第一手资料,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 (4)注意搜集代表各种各样观点、得出不同结论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文献。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一般研究方法的是……………………………………………(B) A.经验方法B.评价研究法C.理论方法D.系统科学方法2、下列哪项属于课题选择的首要原则的是…………………………………………………(A) A.需要性原则B.创造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3、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专门研究方法的是………………………………………(A) A.系统论方法B.评价研究法C.信息内容分析法D.响应信息分析法 4、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属于理论方法……………………………………………(C) A.文献研究法B.评价研究法C.逻辑分析法D.内容分析法 5、整理分析、加工所收集到的科学事实,属于科学研究程序的那个阶段……………(C) A.准备阶段B.现象阶段C.实体阶段D.本质阶段 6、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不属于经验方法……………………………………………(D) A.文献研究法B.社会调查法C.实地观察法D.逻辑分析法 7、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8、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9、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有两个概念反映了教育研究的优劣 即教育研究的效度和教育研究的信度。 10、一般来说,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水平: 1)知觉观察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3)迁移推广水平;4)理论研究水平 11、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化特征 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系统性、有程序的步骤进行的。 几个主要的步骤是:选题与假设;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12、科学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联系,它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必然过程。这种联系是稳固的,只要具备了它发生作用的条件,它所支配的事物发展过程就会重复出现13、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4、在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有: 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 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答(要点):(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2、科学理论及其特征 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客观真理性:科学理论的内容必须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2)、全面性:全面性就是指科学理论应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3)、逻辑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将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事实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第2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1、科学研究课题中的所有成分都是未知的 2、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等间隔法的基本抽样;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基本抽样方法 3、实验的外在效度:实验的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表性问题,表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用,能否做到对同类事物现象做解析、预测和控制。 4、什么是因变量?具有哪些特征? 答(要点):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1)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 (2)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3)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5、什么是假设?科学的假设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要点):假设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的回答,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 特点:(1).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2).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3).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6、什么是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要点):研究方案就是针对要进行研究的范围提出问题,并拟定解决办法,以及为解决问题而需要的人员、预算和日程的一种研究计划书。(4分) 麦克山提出的研究方案制定的内容包括: A.研究问题 (1)问题的简述;(2)本研究的重要性; (3)列出所要进行检验的假说或要解答的特殊问题。 B.研究目的:列出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和具体的目标。 C.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 (1)引述前人有关的研究(最好列举5人以上的研究); (2)讨论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之间的关系;(3)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不同的地方。 D.研究步骤 (1)总体来源,样本数目,抽样设计。若采用实验法,要说明实验组、控制组的构成; (2)资料搜集途径,资料的类型,搜集的方法,若用问卷调查,要说明调查的地点 (3)实验设计、模式和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的数学方法的选择及其他分析方法的使用; (5)预期结果。 E.研究的日程进度 F研究人员 把从事研究的主持人及有关成员的姓名、学历简列出来。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新版】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书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 科能力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xx 负责人所在单位:xx市xx小学 联系电话: 8725xxx 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 xx年11月24日 一、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课题负责人 姓名 张锦庭 性别 性别

42 专业职称 中高 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课题研究分工 冯xx 女 39 小高 xx小学 参与 张xx 女

小一 xx小学参与 谢xx 女 35 小高 xx小学参与 曾xx 女 32 小高 xx小学参与 黄xx 女 37

xx小学 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一览表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出版或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 谢xx 关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 分析报告 xx区xx小学 xx.12. 徐xx 点燃激情相聚五环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步步高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戴xx 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二等奖 xx 蔡xx shapes-英语课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三、最终成果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字数(万字) 张锦庭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0.6 四、最终成果简介 1、“最终成果简介”是结题的必需材料,供课题成果的介绍、宣传、推广、转化使用。 2、主要内容应包括: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发展小学生的学科能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服务,通过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跨时空的学习与交流,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课题研究的内容关系到一线教师的具体利用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实用价值。在工作方法、思路等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可操作性较强的系统化的经验。 成果(一)、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复习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因此,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它是一门为进行理论研究和科学认识活动提供途径、手段和工具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基本理论、规律、方法和工具。 2. 教育技术学研究任务: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是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的资源和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 3. 社会调查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各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 4.实地观察法: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写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5. 数学方法:是指忽略研究对象的其它特性,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化的处理,从而做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数字形式表述的效果。 6. 课题:就是尚未解决的问题,任何研究课题都包含已知的和求知的成分,是已知与 求知的辩证统一体。 7.变量: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操纵控制和测量的诸多因素。 8. 自变量: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做有计划变化的诸多因素。 9. 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 变化因素。 10. 干扰变量:除了研究者所操纵的自变量之外,另外一些引起对象因变量变化的影响 因素使得研究者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解释的因素。 11. 假设:对选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的回答,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 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未知事实所做的假定的解释。 12. 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13. 简单的随机抽样: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且在抽样取走一个 个体之后,总体内的成分不变的抽样方式。或指具有抽样随机性和抽样独立性的特点的 抽样方式。 14.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它指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照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 定间隔取样,其中间隔的大小视所需样本容量与总估中个体数目的比率而定,起始数字 必须是随机决定的。 15.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指把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分成不同的类型或层次,然后从 不同的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组成样本。 16. 等比例抽样:指各层所抽样本数占各层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相等。 17. 整群抽样:是先将各单位划分若干群(组),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 对所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18. 抽签法:把总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编上号码,并做成签,充分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 一部分,这部分所对应的个体就组成一个样本。 19. 定额抽样法:是从对总体性质的了解开始,在某一总体中考虑具有某种属性的人数 所占的比例,然后从具有这种属性的人中搜集数据,并按照各类人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赋予其适当的比重。 20.问卷:就是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编制而成的一套问题表格,是有调查对象自填回答的一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资料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美: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逐渐增多,日渐能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不少学校建起了校园网,接入城域网,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初中课程:在这里指学校根据上级课程计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关键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二)理论假设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觉通道来感知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学生的教育目标通过在各科教学中实施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加善于学习。2、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通过实验课题的研究,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高,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 3、学校的发展目标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 内容摘要 一.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1. 94'教育技术新定义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2. 77'教育技术老定义与新定义的比较 3. 94'教育技术新定义给我们的启示 二.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网络化 2. 多媒体化 3. 愈来愈重视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 4. 愈来愈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 5. 愈来愈强调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化 一.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1. 94'教育技术新定义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该书是在AECT主持下,通过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并举行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历时5年时间,最后由西尔斯和里奇总结成文。所以该书实际是美国电教界的集体研究成果。书中对教育技术学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该定义反映了美国电教界,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国际电教界对教育技术的新看法。根据这个定义,作者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作出了新的界定。1994年的“美国教育媒体与教育技术年鉴”对该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该书对教育技术学所作的新定义有广泛的基础,指出该定义不仅通过了AECT专业协会的审核,而且得到这一领域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认可。因此,我们认为按照这一新定义来认识当代教育技术学的特点及其研究内容,是比较符合当前的世界潮流,也是比较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这一新定义是这样的:“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到,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其中每一个领域的具体研究内容则如图1所示。 图1.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 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指,为达到给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策略中又包含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等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的教学系统与教学信息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和相应知识点排列顺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设计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的考虑等等)。 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应强调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规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1.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收集与分析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证明或证伪),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 性的认识活动。 ●总结: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项系列活动。 2.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揭示和发现教育技术中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精确的现象与关系; ●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技术中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加工、整理,从而找出正确地 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规律; ●有助于我们把概念、规律经过思维加工,构成严密的知识系统,从而能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释、 控制和预测。 3. 科学研究的标志性特征: ●理论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 ●实际问题(研究的对象,通常以现象的形式存在); ●假设(对问题所做的假想性的回答); ●方法(途径); ●数据(材料); ●分析(寻找原因和规律); ●结论(研究结果)。 4. 科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5. 研究的分类 ●按照研究的目的分类: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研究的容分类:基础研究(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层次)和应用研究(包含:宏观、中观 和微观三种层次) ●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 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 重于、且更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立项号112930422 课题名称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课题负责人王明柱 所在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巢湖路小学填表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6月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根据课题立项时专家给出的评审意见, 进一步研讨课题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研究过程,并听取开题评议专家的意见, 进一步修正课题研究方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工作分工、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2000字左右。 一、研究现状述评: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 一词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 在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素养”被介绍到中国国内,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早已开展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特别是一直处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十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对国际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将教师发展纳入政策视野。美国因特尔未来教育已推广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木世纪初开始试行了该项目培训。现今我国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主要以因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LI教室和网络主题探究为主要成功范例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部的重视,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在我国“十五”和“十一五”的教育改革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一再成为研究的主题之一。在这样的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小学的教学设施、教IT方式和教学水平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配备良好,许多学校能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在课堂教学中也总是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评分的标准之一。但是从总体上讲,许多学校硬件设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弱,缺乏对信息灵敏的反应,对信息重收藏轻利用,缺乏信息服务的认识,不善于运用合适的教学软件,不愿查阅教学资料,对检索方法知之甚少,无法正确鉴别哪类信息符合自己的需要,教学中盲bl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更高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的培训模式、途径与策略,逐步形成校园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特色,争创一流学校。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常规化考核,提 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教师利用及拓展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活用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培养创新型、科研型教师提供基础。 3、通过研究,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和师生主题探究的讲座实例。 三、研究内容: 研究的中心问题:针对城区具备相对成熟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学校,使己经初步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更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信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 1、分阶段了解本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检测教师在研究前、研 究时和研究后的信息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 2、探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3、构建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 4、探究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研究初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明确信息素养的内涵和评价标准, 了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课题方案的设计 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进程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延伸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主要手段是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 第二阶段: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主要手段是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等; 第三阶段: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主要手段是广播、电视等; 第四阶段: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将教育理论、传媒理论、学习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优化学习系统(电化教育); 第五阶段: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现代”二字所体现的是在第四阶段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总是注入最新科技成果所引起的观念、系统、技术和手段上的元素,当今时期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以及产生的新的系统方法等。

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来的是声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信号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储存的光盘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等趋势,使世界各地的受教育者能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它更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更注意充分利用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为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更注意吸收科学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有时代特色,更科学化,系统化。换句话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既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使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 1、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 (1)教育科研课题是研究者要研究的教育科研问题,它是针对教育科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从某一研究方向所指向的教育科学问题中确立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第一、课题就是问题,而且是教育问题。它有两个特点,即具有“普遍意义”,而且是“特定的”。 所谓普遍意义:即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或广泛性,此问题的解决对其它学校、其它教师遇到的相似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或者说所研究的应该是带有规律性或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期末复习版)

教育技术许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本章重点: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概念 2.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4.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特点: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研究对象: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基本理论、规律、方法和工具。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1、程序化 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2、客观性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重视科学事实的搜集。 3、数量化 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收集具有数量特征的资料数据,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4、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资料的记录、呈现、分析和处理。(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体系(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1.经验方法之文献研究法 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及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2.经验方法之社会调查法 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各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 3.经验方法之实地观察法 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4.经验方法之实验研究法

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 A.理论方法之数学方法 忽略研究对象的其他特征,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化的处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说明,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结果。 B.理论方法之思维方法 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 (I).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理论“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为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就是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2、探求科学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 3、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 4、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 (六)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本章重点: 1.研究假设的建立 2. 研究变量的确定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的撰写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科学研究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选择并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研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教育技术研究论文

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合利中心小学朱振华 《英语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易对具体、直观、动态的事物产生注意。多媒体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克服文字符号过于抽象、单调的特点,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感性认识,有效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日显重要。在学校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络,教师更应利用好网络资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情景教育正是把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舞。”借助多媒体技术,致力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景,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与手段,有助于更深层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较便利地展现感情材料,把那些学生未曾见到的事物通过画面再现于屏幕,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各种教学情景真实地展现给学生,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语言直接思维、直接表达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一、多媒体的优势以及利用多媒体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依据 1.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量要大得多,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动作于一体,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创设逼真的视听效果,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有利于信息的高质量输入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符合教学直观性的原则。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符合教学直观性的原则。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可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 3.多媒体的省时高效作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大量地传递教学信息,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提高语言的感受力。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合同书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E-M A I L: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邮政编码: 起止日期:

2. 详细经费预算

注意事项 1.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对江苏省“十三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委托书要求,项目委托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进行中期检查,组织结题等常规工作。 2、本合同必须经过课题负责人(甲方)、课题承担单位(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课题管理部门(丙方)—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高教研究所三方共同签字盖章后有效。 3、项目经费须专款专用,按合同中的预算开支。不得挪作他用或截留,如发生此类情况,一经查实,丙方有权终止项目,要求甲方全部偿还所拨项目经费。 4、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甲方负责组织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丙方负责监督,中期检查,保证合同的实施。 5、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如甲方根据研究情况要对合同进行修改,需及时向丙方书面提出,经丙方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同意后上报乙方批准后有效,并按修改后的合同执行。甲方自行修改无效,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担。 6、合同期满后,由丙方组织专家进行统一结题,未按合同要求完成者,取消日后申请本项目资格,同时上报乙方并追回拨款。 7、签约各方对秘密资料负有保密责任,未经甲方批准,不得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引用保密数据,结果或其它有关资料,也不得泄露给甲、乙、丙三方之外的单位和个人。 8、本合同正式文本一式三份,甲、乙、丙方各存一份。

签订合同各方 甲方: 本人知晓并同意合同书中相关内容,确保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并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乙方: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丙方: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高教研究所(盖章)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

【教学论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方案在课题实验研究中有着指导、引导作用,是课题的构想与设计,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依据、是纲。所以,实验方案结构形式是否严密、完整,方案设计是否有水平、高质量,直接关系到选题的论述是否准确、完备,实验假设是否科学、可信,也关系到课题实验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果。因此,实验方案的撰写是课题实验操作控制的首要步骤,也是课题实验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但是,在通过对近百个实验方案的分析研究后,笔者发现有些实验方案的结构形式存在着项目不全、归类不准、项目间交叉及项目定义或表述欠科学等基本的格式上的规范问题。 所谓规范,就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也可理解为规则或典范,或某项规则的范例。本文所说的规范是相对于某些方案杂乱而说的,称不上规则、典范,称不上标准,也不是必须遵守的规定,只认为应该完善、正规,有个大体统一的格式而已。 关于实验方案的结构形式,没有见到专著论述,也没有见到统一的格式,只是在综合诸多方案后而归纳为十个方面:一是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由来;二是实验假设;三是实验变量;四是实验目标;五是实验检测;六是实验步骤与方法;七是实验措施;八是实验成果;九是实验条件;十是实验组织。现分述如下: 1、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由来)。课题的提出是指确定、提出并研究此课题的缘由、背景。主要应该写课题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研究意义、实用价值。课题的提出应简洁、准确、概括性强,写出理论高度及价值高度。

课题的提出大体有三种写作形式。一是从因变量的角度提出课题研究的发展目标、理论依据、研究意义、实用价值,着重从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认知理论来写,从理论上论证因变量提出的必要性、科学性,并围绕因变量设计出要达到实验目标所必须控制的自变量,及其自变量形成的必然性、可行性,从而从理论上、实践上论证选题的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如《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评赏阅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课题就属这种形式。二是从自变量的角度提出课题研究的控制目标、范围、对象,着重从优化理论、系统理论、控制理论来写,试图从理论上论证其科学性、研究意义,从而引出并设定因变量以确定选题的。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课题就属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直接提出实验研究所要控制的自变量,并针对自变量所能控制的研究范围确定因变量,其研究的控制性、目的性都很强,实验目标容易达到。但是,此种形式在课题的提出中难以从课题自变量本身上升到理论高度论证其应用价值,因为自变量是课题设计操作、控制的变量,而控制的变量在实验之前只能是设定的要操作的因素,如果形成系统理论也只能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成果情况,针对因变量的实验目标实现情况,以及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作用情况来确定其理论价值,研究价值,或是否有理论高度。否则,在方案中既便是牵强到理论上来论述,也只能是无根由的盲目假设。况且,由自变量引出的因变量不一定是必然结果,不一定是充分条件。所以,采取这种写作形式必须注意自变量的准确性、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直接性及自变量相对于选题的科学性。三是由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做为因变量,引出研究探索解决现实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期末复习题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期末复习题 1.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中包含有哪些类型的研究方法 (1)经验方法——即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通常包括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实验研究法 (2)理论方法——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具体的思考方法与加工处理步骤,主要包括数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 (3)系统科学方法——综合思维,包括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 2、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什么?其基本程序如何? (1)特征:①程序化②客观性 ③数量化(通过具有数量特征的资料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④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2)程序:- 准备阶段[研究设计,制订方案] ?选定课题,确定变量、建立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制订方案等–现象阶段[数据资料的收集] ?针对所要验证的假设,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包括有科学观 察、科学调查、科学实验和测量等 –实体阶段[数据资料的分析] ?用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简约化、分类化、系统化,并分析确定各 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求获得规律性的知识,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 目的。采用逻辑推理、统计描述、统计推论和系统科学分析等方法。 –本质阶段[作出判断,形成结论] ?即根据所获得的规律性的认识,获得一个概括性的陈述,提示某些 定理、定律、原则,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写出研究报告 3、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作用有哪些? ①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②探求科学规律 规律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不可违抗性 2、必然性——不可避免性 3、重复有效性——特定性 ③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①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②使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 ③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④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第二章 4、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需要性原则 ?课题必须考虑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教育技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原则 ?保证课题预期结果的独创性、突破性 –科学性原则 ?课题必须具有科学的客观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 –可行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