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外交专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外交专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外交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专题

〖主题知识概要〗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主要包括中国中央政府对外交涉过程及相互关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复习中可以抓住五个重点:

一、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关系的变化

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虚骄自大。

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虽然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但并未放弃抵抗。林则徐等人开始放弃“夜郎自大”的观念,但统治者大都顽固坚持“天朝上国”那套。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有了较大的变化。(1)通过辛酉政变,那拉氏、奕訢等掌握清政权。通过战争使他们认识到,西方列强不是心腹之患,于是决定向英法“借师助剿”,标志着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过去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这时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开始了洋务运动。(3)过去不许外国使节进驻北京,《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标志着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4.1911年《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至此,清政府由过去的盲目排外,变为彻底的投降,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1.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三、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辛亥革命后,列强帮助袁世凯夺取革命的果实。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权后,为了争取各国支持其称帝,不惜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

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的工具,于是各自寻找自己的代理人,扶植军阀派系;中国的各派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也纷纷选择帝国主义国家作靠山,导致了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

四、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修改新约运动”。

2.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

3.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五、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史上的屈辱外交。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第一时期(50年代上半期)。形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2)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威胁)。

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外交活动:(1)建国后的一年中,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地位参加。(4)参加亚非会议。

第二时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

形势:(1)中美关系继续恶化。利用台湾搞“两个中国”;发动侵越战争。(2)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召回全部在华专家;撕毁协议;增兵中苏、中蒙边境。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国家独立;第三世界兴起。

方针:“一大片”、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活动:同柬埔寨、老挝、古巴建交。

第三时期(70年代)

形势:(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原因: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主题规律认识〗

1、中美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

(1)50年代,美国确立和推行对华全面遏制政策,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2)60年代中美关系再次降到最低点。美国惊恐于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威望的提高,掀起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开始插足越南战争。因美国不断扩大战争,中美再次兵戎相见。越南战争美国战败。

(3)7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美国因在越南战争中失利,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在苏美争霸中又处于守势,美国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美国同意在对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的三原则,签订《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初,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80、90年代,中美摩擦不断,美国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制造麻烦。特别恶劣的是1999年5月8日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共和国大使馆,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中美不断摩擦的原因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所致。

2、中日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日本侵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发动参加对华战争: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的战争,实质上也属于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逐步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和平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如旅顺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2)同中国反动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多项权益:先后同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善后借款合同》、《二十一条》、《九国公约》、《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等。

(3)支持反动势力,扶植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支持晋系军阀阎锡山,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祺瑞,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支持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

(4)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革命:参与绞杀义和团,破坏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签署出售武器的合同,鼓动段祺瑞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8年阻止国民政府北伐,制造“济南惨案”。

(5)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处于冷战对抗状态。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专题能力演练〗

一、选择题

1、(2000年全国卷)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2001年江西卷)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3、(2001年广东、河南卷)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

A.抵御外侵的必要性

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C.皇帝大臣的愚味盲目性

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是:

A.由闭关自守到全境开放

B.由疑忌到依赖

C.由盲目排外到全面学习

D.由全力抵抗到屈膝投降

6、帝国主义各国支持袁世凯称帝和反对其称帝都是为了:

A.促进中国参加“一战”

B.维护在华既得利益

C.加紧瓜分中国领土

D.谋求缓和各国矛盾

7、德国同沙俄、法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表明

A.德依法三国是同盟国

B.列强在一定强度上维护中国主权独立

C.帝国主义之间既矛盾又勾结

D.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

8、列强强迫清政府同意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A.协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促使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C.直接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

D.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9、在20世纪90年代,被列为对外开放区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上海浦东

C.闽南三角区

D.珠江三角洲

10.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地处最南端的是

A.琼州

B.广州

C.汕头

D.淡水

1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

A.抵御外侵的必要性

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C.皇帝大臣的愚味盲目性

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1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朝对外通商口岸开放最多的省份是

A.福建

B.广东

C.江苏

D.浙江

13、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做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

14、《二十一条》的签定被认为是中国人民的“五九国耻”,主要是因为

A.北洋军阀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C.条约把中国变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D.条约导致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丑剧

15、(97上海高考)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6、(96上海高考)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①俄国②法国③英国④日本⑤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1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

A.概不承认

B.全部承认

C.重订新约

D.部分承认

18、国民大革命期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方式有

①阻挠“东北易帜” ②武装干涉③扶植代理人④分化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近现代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段曲折漫长的过程,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外交战线取得辉煌成就。据相关知识回答26—30题:

19、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根本不同在于

A.国力强盛、地位提高

B.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20、近现代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1943年开罗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军队参战主要是因为

A.美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

B.为了打破美国军事封锁和包围

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D.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只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C.发展与邻近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23、建国以后在外交政策和理论方面,由周恩来首先对外阐述的是①新中国的建交原则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三个世界的理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4、为了阻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有①万县惨案②一·三惨案③五卅惨案④济南惨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定不平等条约,西方国家取得的权益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A.开埠通商

B.协定关税

C.割占领土

D.赔偿银两

26、下列包括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的不平等条约有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首先破坏了中国国防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8、外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之前就已在华取得的侵略权益有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建教堂和传教的权利③在中国修筑铁路④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9、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的方式有①军事威胁②经济封锁③外交孤立④扶植新的代理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30、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的决定性因素是A.列强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门户开放”政策的制约

C.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是以应付局面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它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

——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

——1979年1月1日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三: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

——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①根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

②根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③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

④据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与《与台湾关系法》。

32、阅读以下材料:

在1948年2月到1949年4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多次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附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是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这些原则的核心,是实行“另起炉灶”的方针,即不承认国民党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与“另起炉灶”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毛泽东]曾经生动地讲到必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他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再请客人进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总结时说: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把“一边倒”的方针正式公诸于世。他说:“……中国人民不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即置身于美苏两国的对立之外)的幻想。”

——摘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括指出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方针,分析这些方针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33、概述19世纪60年代中外"和好"的表现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指出19世纪70年代这一局面是如何打破的?分析被打破的原因?

近现代外交专题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ADB 6——10 BCDBA 11——15 DABCC

16——20 BBBCA 21——25 CACDB 26——30 ABAAC

31、①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任何区谋求霸权。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间的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

④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

32、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旧的外交关系;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倒向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

必要性:清除帝国主义的影响,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局限性:不利于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

33、和好:①列强在其侵略手段方面采取较为温和的政治和经济侵略方式,未发生激烈的对抗;列强极力扶植和保护清政府统治,并帮助其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也开始调整政策,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适应列强需要,进行了一些有限的开放。

②原因:是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采取的措施,列强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系列条约其要求暂时得到满足,因而必须帮助清政府稳定秩序才能实现其权益;经过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清政府认识到只有得到列强支持才能稳定统治,进行自救。

打破:①19世纪70年代列强开始侵略中国边疆,导致边疆新危机发生;清政府开始筹划海防,谋求自保。

②原因: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及其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西方列强之间力量开始调整,因而力求打破旧格局,谋求在华利益和优势;清政府在新的形势面前,谋求自保因而进行应对。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 (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探索时期: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两只拳

专题五、新中国外交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 2010年9月28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的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3、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6、34、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 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7、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 8、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9、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推动 C.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 D.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 10、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 B 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D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右边徽标所示的国际组织成员国的是

中国近代外交

中国近代外交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几乎与世隔绝,对周边国家的交往则建立在“宗藩制度”上,即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周边国家乃至更远的属国必须向清朝皇帝纳贡,并接受清朝册封,清廷则需为属国平饵内乱、外患,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干涉属国的内政。然而,进入近代,随着西方的迅速崛起和中国的日趋衰退,形势为之大变,中国成了饱受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国家。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欧美列强和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蓄意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外交事件和国际争端,从而使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对外交涉活动十分频繁。在历次对外交涉活动中,由于中国积贫积弱,缺乏强大的国力作支撑,因而大多未能摆脱屈辱退让的局面,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在对外交涉活动中,尽管也出现了许多有民族气节的民族精英,但外交成效却微乎其微,成功的先例少之又少。 一、两次鸦片战争到晚清时期 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夺取了众多的在华权益,还迫使清朝进一步改变了传统外交体制和外交礼仪惯例,我们不得不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外交开始出现近代外交制度的雏形。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也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此影响下,中国思想界也相应地逐渐发生变化。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近代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也一步步地深化。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再到“商战”,就是这种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 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 年代、80 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 年代则大体上称为“新学”。从“夷务”到“新学”的演变,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而且折射出他们外交观念的演进和更新。 二、北洋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过渡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 的地位。这是一个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的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个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化工业社会迈进的时代。北洋政府正是在新旧冲突并存、中西撞击与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取代清王朝而建立起来的。这种承上启下的历史大背景决定了这个政府的内政外交方针既延续了晚清时期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半资本主义的性质。北洋政府前期的外交基本上是延续了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对外策略,特别是想通过承认、维护列强在华的各项即得利益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即“维持外交”。由于当时中国在国际上孤立无援国内派系斗争激烈,北洋政府外交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来换得列强的承认,其特征就是将统治者的军阀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1912 年3 月10 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就曾向列强发出秘密照会提出若能获得支持便以大总统对外宣言的形式声明:“所有前清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各外国政府所订条约、协约、公约,必应恪守。又各外国人民在中国按国际契约及国内法律,并各项成案成例已享之权利并特权、豁免各事,亦切实承认,以联交谊,而保和平。”之后,北洋政府得到了各国的承认。 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给中国外交观念带来了一次革命,孙中山提出了共和国、民族主义、主权平等、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先进思想。这些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全新的理念并形成了系统的外交思想体系,虽然在实践中没有实施的机会而未能引导中国外交走上新的道路,但却在中国人民心中撒下民主的种子。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四2018年

答案: 【单选择题】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孤立了顽固势力 b.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争取了中间力量 d. 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革命力量的变化 c. 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d.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选择一项: a. 整风运动 b. 实行“双减双交” c. “三三制”原则 d. 精兵简政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选择一项: a. 推翻国民党统治 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 ①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选择一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选择一项: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中国古代外交史专题

中国古代外交史专题

注:中国古代外交史专题仅为大纲版;新课标版未单列中国古代外交,仅零星散见于新人教版必修ⅱ的中国古代商业和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框题。本专题含中国古代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对外交往概况。 一.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1)秦汉—明初:主动开放①秦汉:汉朝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向东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及隔海相望的日本有密切交往。向南与越南有经济技术交流。向西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和造纸术(应该是唐代)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x疆喀什)会合,越过葱岭(今

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北上大宛(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锡尔河流域)到里海北岸,南下身毒(印度),西行大月氏(阿姆河流域),经安息(伊朗)转运到条支(阿拉伯半岛)和大秦(地中海东岸)。汉武帝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安息在汉与大秦进行转手贸易,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至波斯湾后返回。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从海道来见东汉桓帝,这是正史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后汉书》)。②南北朝:法显西行取经,13年后回国,将旅行经历写成《佛国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③隋唐:隋唐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达天竺(印度半岛各国)、波斯(伊朗)、

18-19 专题5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目标]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 (1)国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国内: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方针 (1)“另起炉灶” ①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 ①含义: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意义: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成就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建交。 (2)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过程 (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发展: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1)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1954年,日内瓦。 (3)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中国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使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影响: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1955年)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时间、地点:1955年,万隆。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结果: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5)意义: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

[推荐学习]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推荐学习]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专题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2018年贵州贵阳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1.历程 (1)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染指中国。(2)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该画面反映的这一事件 A.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B.促进日本加快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C.显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 D.促使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节选材料二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材料三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的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

15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doc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内容标准】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3.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4.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5.探讨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6.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各自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试说明】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建交;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考点解读】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最主要标志。) (1)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美国坚持了20多年的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本原因) 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2)重返联合国的经过 ①美国“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破产。 ②联合国2758号决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①这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②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③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70年代外交突破的关键) (1)原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方面: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根本)②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直接)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国方面: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有利于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经过(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①“乒乓外交”,以民促官。(1971第31届世乒赛,日本)②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 ③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④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⑤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3、中日建交(最敏感问题:历史问题) (1)原因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日本国内产生影响(根本)②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③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2)过程 ①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9月②中日建交: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 (3)阻碍中日关系的问题 ①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②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③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④慰安妇问题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中国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的改善的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②、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外交特征:屈辱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 外交特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成就: 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或者: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 (1)新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2)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针对国际形势变化,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意义? 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2)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3)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规律 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为例,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制定或者调整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谈谈对国家外交的认识? 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1)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否独立);(2)综合国力的强弱。(3)国家利益(国内建设的需要)(4)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

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 对国家外交的认识:(1)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总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加以调整(2)国际外交是以实力为后盾,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3)外交政策因势利导,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认识:(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国家爱更快更好的发展。(2)只有维护国家独立,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全。(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中国的外交成就

专题五:中国的外交成就 专题概述: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外交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知识网络: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 、史实 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建国初期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②成就: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70年代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②成就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1课时)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2)、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拓展,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 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小论文,图表,ppt演示文稿等)呈现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过程】 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回答略。 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推荐下载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一.知识归纳 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 (1)晚清外交: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 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专题复习8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附练习及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专题复习8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附练习及答案WORD 非选择题(共2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2分) (3)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4)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4分) 2.新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既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又有利于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这次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却受到战败国的待遇,巴黎和会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什么反帝爱国运动?(2分) (2)图2与20世纪70年代的哪一次外交胜利有关? (2分) (3)图3反映的事件是邓小平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港澳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什么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分) (4)综上可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至少答两点)(2分)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史 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包括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吸收外国长处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的评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二、专题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 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往来频繁;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的样式)。 ⑤日本出土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 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 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双方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①往来: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②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 (2)华侨开发南洋 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晚清政府(1840-1912)? 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 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 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④1927年初,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部分被侵略的权利。? 4.国民政府(1927-1949)? ①1927年,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勾结,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充当侵华工具,卖国求荣。? ②1928年,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结果不了了之。? ③1931-1945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扩大的侵略,国民政府先后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积极抵抗-消极抵抗”等的政策。? ④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近代以来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这成为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最大成果。?

专题 近代化的中国外交

专题近代化的中国外交 1、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 《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2、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就表现; 1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2、50年代外交成就: a、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1955年,在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70年代外交成就 取得成就的背景;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①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③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4、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背景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②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④中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 考点解析 1、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及新中国发展和平外交的根源 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③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绝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2 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②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专题42近现代中国的外交.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专题42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专题42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1.近代中国的屈辱抗争外交:近代中国的外交以屈辱为主,为了民族大义,也有几次抗争。①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xxx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xxx。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也是中央机构半殖民化的开始。《辛丑条约》规定:划定xxx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②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xxx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五条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房价 一战结束后,房价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房价与会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房价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xxx的特权。房价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努力的失败,房价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军阀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拒签和约。为了调整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和对付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主权的要求,中国xxx问题成为华盛顿会议的重要议题。经过会外谈判,中日签订了《解决xxx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收回xxx的主权和其它权利,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xxx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这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也是在这次会谈中,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2015-5-10) 【知识梳理和点拨】 一、近代中国的外交 1.清政府: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其后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 ⑴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⑵成就: ①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基本准则。 ③1955年万隆会议上(今年60周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标志)。 4.改革开放后 ⑴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⑵成就: ①1997-7-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这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②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 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⑴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⑵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⑷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三、今后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 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3.说中美两国应如何交往? 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