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务

新闻实务
新闻实务

820新闻实务

一、简答题

1.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区别和新环境下的变化

硬新闻指题材严肃、着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新闻。如重大犯罪,火灾,意外事故,演讲,劳工纠纷或政治战役等。也称现场短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消息。

软新闻指不平常的、奇怪的、娱乐的新闻,人情味较浓,写作风格轻松活泼,易于引起读者感官刺激及视听兴趣,如愉悦、同情等。主题可能会不应时或不甚重大,但不枯燥,常使读者欢笑或悲泣,喜爱或憎恨,嫉妒或遗憾。

软新闻是从感情上吸引读者,而非以理性赢得读者。形式上分为软消息和特写两种。

区分硬、软新闻的关键在于: 重要性、趣味性和时间性。

硬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强调时间性,多为动态新闻和现场报道。

软新闻重在引起读者兴趣和情感呼应。

硬新闻常以最快的速度,简单明了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强调时间性和动感,是消息体裁的一种重要类型,又称“动态消息”。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并带有纯知识、纯趣味的性质。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主要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写作常用“散文笔法”,文笔生动活泼,富有情趣,风格多姿多彩,更多使用奇闻逸事,引语和描写。软新闻中最突出的一种是特写。

“可转化新闻”首先要求新闻带有“可转化”内质,因此,颠覆传统的新闻定义,实现这种转化,首先要厘清它的前置条件,即什么样的新闻是可以实现转化的?

从近年实践不难看出新闻转化的几个基本前提:

1.题材要与民生、热点贴近。“局长下河游泳”,体现的是百姓对环境改变的强烈诉求,这种民意的传递,让“局长下河游泳”成为一个渠道;而“郭美美事件”,则是对社会公益组织监管的反思,真正直面的问题,是爱心被私有化后的疑虑。

2.契合受众改变新闻八股的愿望。很多硬新闻本身不具与大众相关的备新闻性,但却不能不报道。这种新闻八股不断出现在媒体上,让受众产生强烈阅读疲劳,在硬新闻中找到兴趣点的新闻,便容易被放大并最终被转化。

3.社会形态决定新闻转化的可能。新闻反映社会形态同时服务社会需求,这是新闻价值的体现。但是,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决定了新闻操作过程的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就需

要新闻“再造”——即新闻转化过程得以实现。如单一就环境问题提出要求,其实质性意义没有“局长下河”来得直接明了;“郭美美事件”彰显出对公益监管断层的修复,其促进作用远远高于某些常规形式取得的成效。

总之,新闻的转化,不是抛开重大主题或重要内容片面地从严肃的会议、活动中挖掘软性内容,甚至搞媚俗的花边新闻。主要是指通过报道形式的改进,增强硬新闻的亲和力,使“硬新闻”更容易被人接受。同时通过挖掘软新闻背后具有的警示意义,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跳出旧的模式和套路,着力在新闻与受众之间寻找“共振点”,引发受众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

2.简述媒介伦理的四个原则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自由原则:即媒体的新闻出版自由。言论与传播自由是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自由的应有之义,是新闻道德的一个根本原则,它与联合国颁布的《国际新闻道德心跳》的规定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从媒体伦理调节的主体之一的信息传播者的角度来看这一原则,新闻自由这一原则是传播主体对职业的要求,是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从历史上看,之所以传媒的力量能日渐上升,并成为现在的社会“第四方权力”,也正是其自由的精髓,让大众能以此作为武器,不断地推动历史的进步。

责任原则:随着传播界滥用传媒自由的现象日趋严重,反对不受法律与道德限制去滥用新闻出版自由权的社会责任论开始兴起,他主张传媒要对整个社会承担法律与道德责任,赋予人们新闻处阿班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赋予新闻出版自由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因为,权利的获取与责任的承担,对于新闻自由来说,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传媒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和勇于、敢于承担监督的义务。传媒强有力的监督就像是社会的一双尖锐的眼睛,关注社会发展中正面的和负面的一切现象,为社会构筑良好环境做出贡献。

真实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讲真话原则,要求传媒内容真实准确可靠,可分为三个层次: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对具体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报道的事实在类和量上符合整体实际。从信息传播者角度来看,这是作为传媒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更是一种义务和道德底线,是媒体工作者的第一伦理精神;作为受众来说,具有被告知真相的权利;作为社会来说,传媒的真实,一方面可以作为对手中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不真实的报道也会加剧社问题,危及社会的稳定,所以在新闻工作中应当秉承求真务实的伦理原则,客观真实地报道所发生的事件。倘若媒体连尊重事实这一原则和精神都不具备,以致编造杜撰或片面取材或夸大报道或刻意隐瞒事实,就会失去手中的支持,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对社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平等原则

媒体应该避免媒介歧视,所谓媒介歧视,是指传媒不能够平等地对待分布于不同社会地位维度上的人群,歧视弱势群体即处于阶层低端和社会边缘位置的人群。

在当前的社会中,媒介的话语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强势群体手中,而广大的弱势群体越来越难真正地接触到媒介,更不要说使用媒介话语权了。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传媒领域内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媒介歧视就是大众传播媒介不能平等地看待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的现象。媒介歧视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城乡歧视等等。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大都是在新闻传播的领域内进行分析。本文从话语权这个大的视角来看待媒介歧视,分析它的本质和深层动因,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寻求适当的途径。

3.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新闻和舆论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媒介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新闻是舆论传播的载体和放大器

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新闻是舆论传播到载体。各种分散的或局限于一时一地的舆论借助于新闻媒介可以得到广泛传播。舆论通过新闻手段传播后,可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将分散的、局部的舆论变成集中的、更大范围的舆论。所以,新闻又有放大舆论的作用。例如,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代村妇代会主任、临晋镇博达学校校长陈玉芳,从1990年开始收养孤残儿童,坚持以厂养家,举家助学,身背百万欠债却始终不离不弃,共义务收养56名孤残儿童。2011年,经当地媒体做了题为《56个孩子一个妈》系列报道后,陈玉芳的大爱得到广泛传播,不但在运城市,而且在山西省更大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新闻宣传使这一舆论得以扩大,成为一种更大范围的舆论。

新闻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和依据

舆论是一种意见,而意见产生于人们对某一现实问题的评价和判断。一件事,一个问题,人们只有了解到它的真实情况,弄清了它产生和形成的来龙去脉,消除或减少了自己认识上的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才能对它做出评判,发表意见。故而,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况和问题的新闻信息是人们了解情况、认识问题,从而对事物做出准确判断和客观评价,导致舆论最终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许多舆论的形成都借助于新闻媒介提供的各种信息,借助于新闻传播创造的意见交换的良好环境。

舆论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意见酝酿、意见表达、形成多数、舆论形成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前三个都属于舆论形成前的舆情发生阶段。及时反映和沟通舆情,表达和交换群众意见,正是为舆论的最终形成做准备。例如,2011年3月28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兴宁县境内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中央、省市各新闻单位全方位报道了营救过程,使一直关心着大营救的广大大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全面地了解了王家岭煤矿生命大营救,再一次证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第一时间不惜人力、财力、物力,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

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

舆论是人们对社会上一些有争议的现实问题的议论,因而总是容易为公众所关注,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有人因此将舆论称作是新闻的建筑材料。我们的新闻报道常常把视线瞄向社会上群众议论纷纷的那些“热点”问题,正是出于这种原因,近些年来,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报道了许多关于经济建设、群众生活、党风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一些群众议论和批评,这些报道大都是社会上已经形成舆论的事情。正因为我们的新闻媒介始终以舆论作为自己传播的重要内容,所以它不仅被看作是舆论的传播者、表达者,而且还被看作是舆论的体现者和代表者。人们习惯上把新闻媒介称作“舆论机关”、“舆论工具”是很有道理的。

新闻既可反映舆论,也可引导舆论

新闻媒介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手段,不仅可以传播舆论、反映舆论,而且还可以通过有倾向、有选择的舆论传播来引导舆论。任何新闻媒介都不会将自己的工作目标停留在仅仅单纯地传播和反映舆论上。这是因为,创办、管理和控制新闻媒介的阶级、政党和社会团体需要新闻媒介用本阶级、本政党或本团体的思想主张和利益要求去引导群众按其既定的方针与目标行动。而新闻媒介自身要在竞争中赢得地位,树立群众威信,扩大社会影响也总要千方百计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主张。这都使得新闻媒介常常要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报道事实和发表言论对已经形成的舆论施加直接的影响,促使舆论朝着新闻控制者和新闻传播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极为重视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将那些只反映少数人特殊要求的局部舆论和虽然有着相当数量群众所认同但却不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错误舆论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上。同时还要积极用党的纲领主张、用共产主义思想引导舆论,使它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

总之,舆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舆论产生着新闻;新闻则是舆论的载体,新闻既可以传播舆论,反映舆论,也可以引导舆论、影响舆论,而新闻对舆论的引导和影响,又导致了新的舆论的产生,舆论与新闻之间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是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

4.机器人新闻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机器人新闻写作就是一个相对于拟人化的概念,精确的说,它主要就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程序,对搜集和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分析、处理和加工,从而生成一篇较为完整的新闻报道[1]。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2]。然而,人们现在更多注意到的是它在“写”(内容生产)这个环节上的作为,其实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对于新闻传播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的改变是全方位、全环节的[3]。所谓机器新闻写作就是用编辑好的程序以及现有的新闻相关数据生成可视化的新闻,对新闻写作进行格局性改变。

近年来,我国逐渐将机器人新闻写作应用到新闻领域,虽然我国机器人新闻写作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领域均得到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2015年腾讯首次应用机器人写作的新闻稿件,并且由此拉开了我国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序幕。但是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机器人新闻写作还只能在经济、体育、灾难等新闻范围进行应用。

二、论述题

1.微信公众平台对新闻传播生态的影响

一、推动着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

微信公众号已日渐融入大众生活,因微信用户基数的庞大和自由分享精神,其成为用户获取新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舆论走向,但也有一些假新闻会误导用户。下面简要分析其利弊,以期正确看待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和影响,正视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注重提升自身的传播质量,杜绝不良信息的出现,促进新闻媒体在公众平台中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微信公众号的涌现,使得新闻载体增加了很多来源和渠道,新闻媒体的中心化地位有弱化地趋势。耽搁微信公众号并不会也不能决定用户就某件事的看法,但如果大量的微信公众号在进行消息推送时以某些具有吸引力的议题安排来左右人们的谈论话题和相关意见。就会影响用户的价值判断,甚至有可能引发社会舆论。如果在转发中有一些人恶意扭曲以致影响之后的舆论走向,将会对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1、新闻的时效性增强,但严谨性降低。

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新鲜的新闻资讯进行推送,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体的发展,推动着新闻传播的变革。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第三方也在不断地完善功能,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发展。微信中可以直接播放视频,还添加了新的二维码扫描和地点追踪等附加功能,使微信更加方便。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微信的战略地位不得不被众多媒体重新认识并进行战略部署,在日前的工作中不断加强推广力度,也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媒体的地位。不得不说,微信公众平台推动着新闻媒体自身的变革和发展。

作为一种新媒体而出现的微信公众号,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传播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机遇。微信自身也注意到了其中的利弊,提供“举报”假新闻的功能,防止新闻被恶意放大。作为用户,也应懂法守法,合理使用言论自由,以便微信公众号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

2、新闻去中心化,舆论走向更易被干预

二、对新闻报道机制产生影响

当新闻发生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可以快速发布新闻并更新相关事件的进展,不同的社会角色可以就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讨论,为后续政策完善提供帮助和意见。但是有利必有弊,新闻,由于微信用户的繁多杂乱,新闻,对事件的讨论未必中肯和客观。也有一些人为了造成一时的轰动效应,制造虚假信息,再通过朋友圈进行复制转发,这就难免影响新闻的正确报道,加上群众易受煽动,新闻消息会在微信的快速传播中一发不可收拾,而对新闻传播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新闻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2.中纪委网站贴出反腐官员信息,原来这些都是由新华社发布,问社会化新闻生产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这个问题应该是相当常见的了,先说清楚社会化媒体是什么,再回答对新闻有什么影响,影响可以从好多角度切入回答,可以按照5W的模式去回答,也可以按照新闻生产、传播、后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也可以从微观到宏观,从单个新闻生产到整个新闻产业发展的影响去回答。答题思路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决定。

答:

(一)、社会化媒体概述

社会化媒体,又称社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间接、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与大众媒体相比,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编辑能力,自行集结成某种阅听社群,并能够以多种不同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如微博、博客、论坛等。其特征是技术门槛低,强调用户参与,公开性,持续对话,互动交流,并呈现一定的社区化,各个社区之间具有一定的联通性,并依据不同的因素聚合在一起。

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技术发展迅猛,各种类型的社会化媒体层出不穷,平台建设日臻完善,给予受众不同的用户体验;受众地位提升,自主性增强,话语权扩大;内容丰富多样;传播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给予受众更大的自主权。在这种环境下,社会化媒体发展如日中天。

但是,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社会化媒体矛盾凸显:受众非理性情绪容易扩散蔓延,商业化因素不断注入,使社会化媒体变味,把关人的缺失,政策的缺位,使得各种犯罪问题、伦理问题滋生等等。

(二)、社会化媒体造就的传媒新业态(影响)

1,新闻内容生产上的变化。记者越发依赖网络寻找新闻线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日渐频繁,扩展了新闻报道内容,改变生产流程。新闻价值日趋多元化,信息生产更加个性化。未来,数据将成为新闻生产的核心内容。

2,新闻传播扩散的影响。依靠社会化媒体,新闻信息得以全天候传播,打破时空的界限,信息发布即时化,随时随地发布新闻。新闻报道动态化,滚动式播报,随时发布事件的最新消息。

3,业务操作上的调整。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提出新要求,在业务操作上需要相应的改变,内部业务链条随着用户需求而进行重新整合。

4,新闻终端的变化。社会化媒介依赖的终端日渐丰富多样,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到移动手机、Ipad等,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新闻无处不在。

5,新闻受众的变化。受众地位得到提升,公民新闻兴起完善,可吸纳更多受众参与新闻生产,打破受众时空、地域的限制。传受关系平等化,受众话语权扩大。受众的阅读方式也发生变化,受众需求多样化,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提高。为进行更精确的新闻传播,需要对受众市场进行细分,做好受众定位工作。

6,控制上的变化。新闻生产传播之后,由受众进行自主解读,受众根据自身的立场、背景等进行多方理解,新闻制造者的控制能力减弱,无法要求受众根据自己设定的解读方式去看待新闻。

7,媒介产业链的重组。社会化媒介的发展,为媒介产业链的延伸、变形提供了新的机会,从上游的新闻生产、到下游的新闻传播,乃至后续的影响,都可能沿着新的路径发展。

三、操作题

消息:虹桥机场飞机险撞事件背后的风险隐患——管制员的薪酬机制急需改革

评论:魏则西事件

例:魏则西事件之后的几点思考

“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工作组已进驻相关医院。有关领导表示,将全力配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昨天上午,深陷“魏则西事件”漩涡的医院贴出停诊通知,宣布暂时停止一切对外服务。

一位正值青春华年的青年病逝,令人悲伤;他生前在网络揭示的“恶”,让人愤慨。魏则西在《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的回答中,不满集中在“百度竞价排名”与“生物免疫治疗”上,其实,更多问题他并没有触及,更值得我们反思。

思考一,作为提供搜索服务的商业网站,商业推广收费是其经营模式之一,无可厚非。只是,“有奶便是娘”,谁出的钱多,就将谁排在搜索结果的前面,结果被“无良商人”钻了空子,坑了消费者,这种行为就值得追问。网站经营方式有问题,外部规范管理哪去了?如果制度缺位,理当及时补上短板。

思考二,诱导魏则西上当的“DC-CIK细胞免疫疗法”。魏则西表示,一位留学生帮他查明,这是一种因有效率太低而被国外淘汰的疗法。一种在国外被淘汰的疗法,在国内却被吹成“新技术”,把患者宰得“鲜血淋漓”。这方面,医院固然有责任,但管理者呢?医疗技术事关重大,管理岂能放任?

思考三,“魏则西事件”令人震惊的内幕还在于,靠电线杆贴小广告起家的莆田系居然堂而皇之进入公立医院,承包相关科室,利用公立医院品牌、资源大发其财。公立医院科室外包,扰乱医疗市场秩序,危害医院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对患者更是不利,已是共识。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3日表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早已明确要求,公立医院科室不能对外承包经营。既然“早已明确要求”,为何肇事医院不把规定当回事?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行政管理不能满足于“欢迎举报”的被动状态,要有主动意识。

思考四,近年来,一系列的负面新闻几乎让“莆田系”成为一个贬义词,其唯利是图、忽略道德的经营理念与手法,与医院的公益性相背悖,难以让人认同。过度逐利是“莆田系”遭人诟病的主观原因,客观上,恐怕亦与民营医疗发展不顺有关。我国于2001年就开放医疗市场,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然而直到今天,营利性民营医院仍然无法与公立医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于是走旁门左道,甚至歪门邪道。民营医疗事业发展,

一方面要强化管理,规范民营医疗机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开放力度,让不同资本主体公平竞争。

有关部门迅速介入“魏则西事件”,表示“决不姑息迁就”,态度很坚决,希望尽快弄个水落石出,给魏则西家人以及公众一个交代。同时,必须看到,魏则西的不幸,不完全是一个医疗集团、一家医院和一个网站造成的,深层问题牵涉宽广,需要更多反思、更深追问,尤其在外部管理环节,该松要松、该紧要紧,一切围绕患者利益,围绕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新闻采访实务内容

开座谈会的作用 ●1、可以迅速掌握资料,提高工作效率。 把一些当事人、知情人,以及有关专家集中在一起,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上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记者可以避免单枪匹马地对许多部门逐个进行采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2、可以集思广益,弄清事实真相 有些复杂的问题,单靠个人访问还很难解释原委,但是当“知情人”聚在一起时,问题就会谈得更透彻些,对弄清事实的真相也大有裨益。特别是了解面上的情况或者分析一些没有定论的问题时,运用这种方法比较可行。 ●3、可以全面认识事物,能够及时验证材料 记者可以广泛地听取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全面地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当场请教有关专家、学者,或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从而迅速核实资料的准确性。 记者主持调查座谈会方法和技能 ●1、事先出“安民告示” ●记者要在采访前把座谈的内容、目的和要求告诉对方,以使对方早有准备,保证 活动的有效性。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通常记者应选择两类人员参加:——具有代表性和对某事物持不同意见的人员。这些人员的观点、意见和谈话,能促使记者对某一事物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兼听则明,确保记者思维的正确性。——了解情况、热心支持报道的人员。保证座谈会的活跃和充实。 ●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每次座谈会以3-7人为宜,使座谈的议题谈得深、谈得透,记者也容易主持。 ●4、不要轻易下结论 调查座谈会上,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甚至发生争执,记者只能因势利导,千万不可轻易表态或作结论。否则,既堵塞言路,破坏采访对象的积极思维和真实看法的表达,又妨害了自己对事物全方位的了解。 ●5、做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记者要善于观察采访对象:观点、语态、细微表情等等。 记者要及时捕捉采访对象:话外之意、弦外之音、难言之隐。 如果记者捕捉到了,要将它们存储在记忆里,待座谈会一结束,再一一作个别、深入的采访,往往就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强化视听功能 ●强化视听功能,就是突出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现场观察的重要意义。 ●现场观察:记者的大脑及五官同时运用、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在客观实际中进 行检验的现场采访形式。 ●观察是用眼睛看,但看不一定就是观察。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 ●观察是比看有着更深思维意蕴的人类认知活动。 ●观察,不仅要看,而且要“察”,要考察、思索、鉴别,要观其形而察其意,知其所以 然。 ●记者要通过观察,了解到真实情况,在纷繁的客观事物中,以敏锐的新闻嗅觉,获得 有价值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并且要向受众进行报道,这是由记者的职业和职责所决定的。

新闻实务写作概述

第一章消息与通讯写作 一、本章知识框架图 消息分类动态消息 评述消息 综合消息 标题的类型多行标题 双行标题 单行标题消息写作 消息头主要有“讯”和“电” 消息的结构写作方法导语导语的类型叙述型导语 描写型导语 议论型导语 消息躯干 消息结尾结尾方式自然结尾法 拾遗补阙法 卒章见义法 背景类型烘托性背景 说明性背景 揭示性背景 消息与消息的叙事策略时间顺序式结构 通讯写作悬念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 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 语言精准和语言生动的关系 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 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对动态消息个案的分析 对述评消息个案的分析 特点内容的延展性 手法的多样性 效果的多层性 通讯写作分类按报道对象分 按表达方式分 按报道方式分 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 通讯文体主题的确立 通讯文体主题的提炼 通讯文体的表达方式 通讯作品的文本结构结构的多样性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 通讯文体各部分的写作导语的写作 核心段落及其展开 结尾的写作 通讯文体的语言运用 各种类型的通讯写作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 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 二、本章考点与解析 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一)消息写作★★★★ 1、消息 (1)含义:消息,即指新闻体裁的名称,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历来是新闻报道的正宗。 (2)起源:世界上最早的消息雏形是公元前59年的罗马执政官恺撒下令抄发的《每日纪闻》(又称《罗马公报》)上的文告性消息。该体裁的成形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报纸正式问世之后。在中国,“消息”一词始见于《易经·消息卦》。 (3)分类 ①动态消息:最常见的消息,是就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消息。应当抓住动态进行报道,让受众获知最新发展动向——一是关注事实从无到有;二是关注事实的从有到变。 ②评述消息: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关键在于促成“述”和“评”的有机结合。 ③综合消息:带有综合性的报道,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进行采访基础上的综合。 2、消息的结构与写作方法 (1)标题 ①含义:就是新闻的题目,用以揭示、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常常还起美化版面作用。 ②标题的类型: A多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副题组成 胡锦涛出席美国友好团体午餐会并发表讲话(引题) 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重要支柱(正题)

新闻采编实务第十一讲

新闻采编实务第十一讲

新闻采编实务第十一讲 网络专题的栏目设计 网络专题的内容策划,是针对选定的主题与角度,设计相关的栏目并用合理的结构将它们组织起来,同时选择最合适的手段来表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种策划,最终体现在栏目的设计上。 由于背景资料、相关知识、同类专题等信息内容有一定的模式,因此,栏目策划的重点在核心信息部分。策划是在报道角度的引领下进行,故维度的设置与表现,与角度的选取直接相关。最终形成栏目时,应该通过栏目名称的设计体现出指向性,指向性越明确的栏目,越能体现出事件的特色。 1)以时间为维度: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当前状态、历史背景、未来趋势等方面设置栏目。2)以空间为维度:从地理上划分事件发生或波及地区,将每一个地区作为报道的一个栏目。3)以人物为维度:从事件中的人物命运、人物的感情状态等方面设置栏目。 4)以社会环境为维度:从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社会影响、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设置栏

目。 5)以意见态度为维度:从当事人的态度、相关人物的意见、社会舆论反响、专家的评论等方面设置栏目。 栏目设计的结构方式 在设计栏目时,需要有一种“结构”的思想,即要使栏目之间遵循某种线索或者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随意地将一些材料拼凑在一起。用结构的思路来设计栏目,不仅可以使专题的内容更完整、更有条理,也便于快速地组织起一个专题。 一、平行聚合式 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栏目结构方式。 总体思路是: 每一个栏目反映主题的一个侧面,多个角度的栏目集成后,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全貌或某个突出的局部。各个栏目之间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顺序是自由的。结构主要的目标是完整地表现主题或某个特定的角度,比较适合信息十分丰富、事件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客观性专题。 二、层层递进式

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对新闻传播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是地方政党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媒体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摆阔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主要体现在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编辑方针三个方面。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即一群记者访问同一采访对象,这就是新闻发布会。 新闻标题: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其作用是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接不同的分类标准标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制作方式也多种多样。新闻标题从种类上来分共有9种,即:主题、引题、副题、插题、提要题、边题、尾题、栏目题和通栏题等。依据标题所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分为实题和虚题。实题是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虚题是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 隐性采访: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这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的。这种采访方式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的原来面貌。 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它包含三个要点:1.代表媒体编辑部2.对当前时事和重大问题有所解释、批判及主张3.目的是指导广大受众。 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编者按的目的是画龙点睛,吧新闻报道或文章中最精彩的、结论性的意见点出来,以引起读者注意,提高宣传效果,常常被人们称为阅读报刊的“导游”。主要形式有:1.文前按语,居于文章报道之前。2.文中按语。3.编后,是对新闻报道或文章的一点联想和发挥,用于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 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是编辑人员在选择新闻、修改稿件、制作标题、组织版面时的指导和约束。编辑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凭个人志趣、爱好,随心所欲地处理事务,他要遵照编辑方针的要求来决定取舍、增删、褒贬、扬抑,来把报纸的立场、观点、态度、品格和风貌等,通过版面、标题、新闻、言论、文章、图片等反映、体现出来。编辑方针是办报方针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编辑工作的灵魂。 论述题 怎样选择新闻稿件: 选稿大致有三道程序:一是初选,主要由编辑完成,就是对稿件进行通读和分类。二是复选,主要由版面主编完成,是对初选稿件根据版面要求再做一次挑选。三是定选,主要由编委会完成,定选是对涉及重大问题的报道、重要批评稿件、重要存疑稿件以及对报道后果较难把握的稿件做最后的权衡和选择。选稿的主要依据有两个,一个是编辑方针,一是中心工作。选稿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要“重”。就是分量要重。二是要新,要新鲜。三是要多,数量要多,信息量要大。 怎样修改新闻稿件: 修改稿件的重点是思想内容好、写作技巧差的稿件。修改稿件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订正事实,使稿件所记述的事实达到真实、清楚、准确、科学、统一。二是校正思想政治上的误差。三是修饰词章,要字斟句酌,一字不苟。简称为把好三关——事实关、政治关、文字关。新闻稿件修改的程序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通读全文,分析稿件;二是设计方案,着手修改;三是检查复读,精益求精。新闻稿件修改的方法是新闻分析法。第一,删去无用的非新闻事实和非新闻议论。第二,如果稿件篇幅要短些,那么再删去有用非新闻事实和虽有用但非必须的新闻议论。第三,如果稿件篇幅再短些,那么再依次删去第五重要新闻事实、第四重要新闻事实,并再考虑有无必要保留原先保留下的新闻议论。第四,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新闻稿要求非常简短,最后的处理就是留下第一重要新闻事实,把其他所有东西统统去掉。

电视新闻实务答题

《电视新闻实务》(课程代码10542)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一个老记者说,“作为记者,除了睡觉,他的头脑始终在工作”指的是B.记者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热点 2、关于新闻时效性,以下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C ) A.为了时效性可以忽略其他新闻要素 B.新闻时效就是新闻发生时间与记者采访时间的时间差 C.时效性要服从时宜性 D.没有时效性的事件不能够成为新闻 3、对于电视新闻摄像的初学者来说,应该记住(B ) A.内容为形式服务 B.少用推拉摇移,多拍固定镜头 C.多用推拉镜头 D.镜头越多越好 4、斯大林同志在一次谈话中,称新闻记者是社会活动家,他指的是记者哪种能力( D ) A.采访能力 B.写作能力 C.现场发挥能力 D.公关能力 5、服装也是一种非言语传播符号,关于出境着装,应做到(D ) A.全凭个人喜好 B.突出个人气质 C.无论何时都要庄重大方 D.要与采访主题与环境和谐一致 6、有时候为了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对象,拍摄时应使用哪种镜头(A ) A.推镜头 B.拉镜头 C.摇镜头 D.移镜头 7、“横看成岭侧成峰”是苏轼的诗句,在电视新闻拍摄中,指的是拍摄的什么应不同( A ) A.角度 B.距离 C.景深 D.景别 8、电视新闻的时间和篇幅有限,为深化主题,则应该更加注重( C ) A.时效 B.画面感 C.细节 D.冲击力 9、场记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A ) A.记录拍摄的主要内容、拍摄地点、姓名等 B.写作新闻稿 C.记录采访对象的话 D.参与拍摄与谈话

10、由摄像机运动、镜头组接以及音乐音响等技巧运用形成的节奏称为( B ) A.叙述性节奏 B.造型性节奏 C.声画节奏 D.内容性节奏 11、新闻的生命指的是新闻的( A ) A.真实性 B.重要性 C.接近性 D.客观性 12、电视新闻以及专题片的后期包装除了配音,还有(A ) A.字幕 B.剪切镜头 C.配乐 D.编辑 13、被称为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活的晴雨表的是( C ) A.政治新闻 B.经济新闻 C.头条新闻 D.深度报道 14、出版界有句口头禅,买书看皮,读报看题.运用到电视新闻中指的是( C ) A.电视语言 B.节目标题 C.文字上的好导语,画面上的第一个镜头 D.出境记者 15、赵忠祥在《岁月随想》中说,采访提问要像迷路时问了,不能像公堂上的“审贼”,指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要做到(D ) A.把握提问时机 B.以自己为主导 C.善于控制情绪 D.平等待人 16、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作为电视新闻,则应该( D ) A.刻意追求轰动效应 B.直接传达所有事实 C.注重经济效益 D.刻意追求真、善、美 17、画面视野开阔,景物范围大,容量也大,属于拍摄中的( A ) A.远景 B.中景 C.全景 D.近景 18、有些记者习惯坐在屋里想一些东西,再出去找例子验证,这属于(B ) A.有预见性 B.先入为主 C.走捷径 D.新闻敏感 19、电视新闻的文字稿很重要,关于文字稿,应该( B ) A.多用单音词 B.多用双音词 C.多用书面语 D.用多义字 20、电视新闻的同期声除了现场人物采访之外,还包括( D )

电视报道实务资料大

电视报道实务复习资料(7月2日考) 题型:填空(10*2)、名词解释(4*4)、简答(4*6)实务题(4*10) 第一章电视报道选题策划 1、选题策划的两个方面:a发现选题b如何报道选题 2、选题策划的要求:新闻性、典型性、独家性、可操作性、符合电视媒体的特点 3、报道选题的要求:a选择报道角度、b切小口说大事、c尽量融入人的因素、d尽可能故事化叙事 4、故事化叙事的好处:a讲故事使叙事容易把握,有逻辑性; b故事化叙事会激发观众的收看兴趣 第二章电视谈话节目策划与制作 1、【谈话节目】广义:指所有以面对面口头交流信息为主的电视节目,它涵盖了 演播室主持人与嘉宾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访谈节目。 狭义:是指在一个相对限定的谈话现场,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观 众进行的群言式的讨论 2、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 按照谈话题材划分:新闻时事类、社会话题类、娱乐话题类、专业话题类、 生活情感类; 按照谈话形式划分:辩论式、群言讨论式、个案叙述式; 按照参与谈话的对象划分:有现场观众参与、无现场观众参与 3、谈话节目的话题类型:观点讨论类、个案分析类 4、观点讨论类话题应具备的特点: a应该是一个软性话题:与许多人相关、尽量避免过于激烈的情绪和过于偏激的观点、避免使谈话变成相互攻击 b应该是大家感兴趣、正在关心着的话题 c应该是可以引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观点的话题 5、选题策划会需要重点讨论的几个指标:(简答题) a确定话题的价值,话题能谈到什么程度; b确定话题的角度,面对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谈话节目会选择不同的角度; c提升话题的价值和内涵,使其具有独特性并能引起大多数人讨论的兴趣; d争论性的话题应该评价争论是否具有实质性; e个案题材要评价它是否具有普遍性和积极意义; f确定谈话的基本走向,即怎么谈,遵循“大方向,小变化”的原则。 6、邀请嘉宾要考虑的问题:(实务题——一档节目邀请那些嘉宾、为啥。理解记) a嘉宾个人素质:生活态度积极,能够善待他人;有见解有个性,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随波逐流;善于思考,思维清晰,表达流畅;坦率诚恳,愿与人真诚交流;比较宽容,能倾听理解他人;个性比较外向,能尊重他人;能够接受公众对自己的评判。 b嘉宾与话题的关系:对话题有比较成熟见解的人;对话题有一个认识过程的人;对话题有亲身经历、有故事、有争议的人;完全的局外人 c嘉宾组合:观点的均衡搭配;圈内圈外的均衡搭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等方面的均衡搭配;语言风格方面的均衡搭配。 7、【沟通的一次性最佳原则】是指一个问题只让嘉宾回答一遍,以保持嘉宾在现场谈话的新鲜感和兴奋度。

【新闻传播实务】

浙江大学2000年广告学与媒介管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媒介组合 2、跟进者定位 3、广告策划 4、有效到达率 5、AE模式 二、简答题(4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在广告中体现附加价值的作用 2、广告效果的特性 3、国际广告创意发展三阶段 4、4C组合的本质特征 三、分析题(20分) “品牌延伸”问题是目前广告界讨论中的热点问题。请能运用有关“品牌延伸”的科学理论,分析海尔企业与娃哈哈企业两者所实施的“品牌延伸”战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广告市场中三大基本要素现存关系分析。 2、媒介产业化过程中的广告管理。 浙江大学2001年广告学与媒介管理 一、名词解释(21分) 1、跨文化传播 2、媒介创意 3、暴露频次 4、《蔚蓝诡计》 5、媒介组织 6、消费者的选择权 7、媒介人才的生命周期 二、简答(30分) 1、如何理解罗瑟?瑞夫斯的“独特销售说辞”? 2、广告活动运用“意见领袖”能够达到什么效果?为什么? 3、广告的媒介投放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波恩巴克的广告创意三原则? 5、媒介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什么?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三、论述(30分) 1、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观点。 2、如何正确履行媒介经营管理的各项职能? 3、媒介市场定位的步骤和依据? 四、综合(19分) 评价哈药“盖中盖”案例。字数600左右。 广告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5*2=10) 1.促销组合 2.DAGMAR理论 二、简答题(10*2=20) 1.从USP到形象至上到定位,是否具有某种一致性因素? 2.广告活动对建树品牌所具有的意义。 三、论述(20) 奥格威曾一再强调广告的销售实效,但近年来广告领域似乎更关注捕捉潜在的消费者的注意力。试述你的看法。 媒介管理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3*2=6) 1.媒介管理 2.媒介全球化 二、简答题(8*2=16) 1.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2.媒介管理决策有哪八忌? 三、论述(12+16=28) 1.论媒介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区别。

新闻实务

820新闻实务 一、简答题 1.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区别和新环境下的变化 硬新闻指题材严肃、着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新闻。如重大犯罪,火灾,意外事故,演讲,劳工纠纷或政治战役等。也称现场短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消息。 软新闻指不平常的、奇怪的、娱乐的新闻,人情味较浓,写作风格轻松活泼,易于引起读者感官刺激及视听兴趣,如愉悦、同情等。主题可能会不应时或不甚重大,但不枯燥,常使读者欢笑或悲泣,喜爱或憎恨,嫉妒或遗憾。 软新闻是从感情上吸引读者,而非以理性赢得读者。形式上分为软消息和特写两种。 区分硬、软新闻的关键在于: 重要性、趣味性和时间性。 硬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强调时间性,多为动态新闻和现场报道。 软新闻重在引起读者兴趣和情感呼应。 硬新闻常以最快的速度,简单明了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强调时间性和动感,是消息体裁的一种重要类型,又称“动态消息”。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并带有纯知识、纯趣味的性质。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主要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写作常用“散文笔法”,文笔生动活泼,富有情趣,风格多姿多彩,更多使用奇闻逸事,引语和描写。软新闻中最突出的一种是特写。 “可转化新闻”首先要求新闻带有“可转化”内质,因此,颠覆传统的新闻定义,实现这种转化,首先要厘清它的前置条件,即什么样的新闻是可以实现转化的? 从近年实践不难看出新闻转化的几个基本前提: 1.题材要与民生、热点贴近。“局长下河游泳”,体现的是百姓对环境改变的强烈诉求,这种民意的传递,让“局长下河游泳”成为一个渠道;而“郭美美事件”,则是对社会公益组织监管的反思,真正直面的问题,是爱心被私有化后的疑虑。 2.契合受众改变新闻八股的愿望。很多硬新闻本身不具与大众相关的备新闻性,但却不能不报道。这种新闻八股不断出现在媒体上,让受众产生强烈阅读疲劳,在硬新闻中找到兴趣点的新闻,便容易被放大并最终被转化。 3.社会形态决定新闻转化的可能。新闻反映社会形态同时服务社会需求,这是新闻价值的体现。但是,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决定了新闻操作过程的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就需

新闻写作实务操作题

新闻写作实务操作题 1、简要分析下列消息中的新闻要素。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中国外经贸部部长方广生和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今天下午在此期间签署了中美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这标志着中美之间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正式结束,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技术障碍。 巴尔舍夫斯基和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菠林率领的美国政府代表团于11月9日抵达北京,与中方开始新一轮谈判。 石广生在签字仪式上表示,“在谈判过程中,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平等协商的精神以及双赢的原则。最终取得了双方满意的结果”。他指出,中国将争取在年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他表示,“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并愿同世贸组织成员国积极合作,为世界经济贸易的繁荣共同努力。 巴尔舍夫斯基表示,美中签署这一协议有助于规范两国贸易,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有所裨益。 此前,中国已经与日本,澳大利亚和智利等12个世贸组织成员国结束了双边谈判。 该消息中交代了如下新闻要素: 何事:签署了关于中美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 何时:今天下午(于电头重的时间相呼应,即11月15下午); 何地:此间(于电头重的地点相呼应,即北京) 何人:中国对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美国迈一代表巴尔舍夫斯基 何故:在谈判过程中,中美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平等协商的精神以及双赢的原则。最终取得了双方满意的结果。 其余内容就是具体展现“如何要素”以及背景材料。 2、简要评析消息经典《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写作特色。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口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名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潜逃。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十阳,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回答要点提示: (1)新闻时效性极强,英勇的人民解放军4月21日已有约万人生里渡过长江,22日凌晨2时就发出这篇电讯报道这一重大新闻。 (2)善于概括和直叙,用事实说话。导语开门见山地报告最终要的新闻事实,只用24个字的一句话,高度概括地将有关的人物,时间,结果等都交代得一目了然,消息的第二句,直截了当地叙述和展开事实,说明渡江战斗在何时打响,从何地突破。第三句,概括又活脱地表现了敌方虚弱腐朽,不堪一击的情状。第四句,正面描述我军渡江作战的情景,更是体现我军所向无敌的气概。消息的最后一句,同样高度地概括表现了我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KB复旦新闻学新闻实务真题

精心整理复旦09—96年新闻学820新闻实务真题 2009新闻实务试题 一、论述 1.新闻政策和新闻价值的辩证关系。 2.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3. 4. 5. 1. 2. 2008 1. 2. 3. 4. 二、论述题(35) 请联系北京“纸馅包子”事件,论述您对新闻真实性的看法 三、实践操作题(3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得到与会者的40次掌声。这体现了什么?请据此配发一600字的评论,并并配制标题。

2007年新闻实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6) 1.改写 2.思想性 3.人物通讯 4. 5. 6. 1. 2. 3. 1. 《人民日报》上海2月20日电新年伊始,61岁的上海农民吴仁德格外开心。他家住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去年底参加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次月便拿到了370元养老金,以后月月领取,“这下真的和城里人差不多了”。 高兴的不仅是农民。大年初五,上海各区劳动局为就业困难对象上门送岗位。数百位失业人员走上了社区助老、交通协管等新岗位。 近日上海还有不少新变化。坐落在卢湾区新天地附近的吉安菜场,被改造为青色砖墙、金属石库门框架的标准化菜场。春节前后,又有多家标准化菜场开门迎客,整洁漂亮的环境,让“马大嫂”(“买、汰、烧”沪语谐音)们称心满意。今年上海将建成100家标准化菜场,彻底告别“脏乱差”。

无论是“镇保”、新岗位还是标准化菜场,其主要资金来源都是政府财政。近日,上海市政府明确表示,今后上海市公共财政的重点将不搞城市形象,而是重点向民生倾斜。2005年上海市用于社会事业支出的财政,其增量的70%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 去年以来,上海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新统计表明,全市参保人数达到58.7万人,有4700多人开始领取“镇保”养老金并享受相关待遇。由于“镇保”具有“低平台、有弹性、广覆盖”的特点,适应郊区农民的保障需求,因此一推出就受到农民的欢迎。 今年,上海计划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了“万人就业项目”的10万人。截至去年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7.43万人,比年初减少2.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实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 2. 3.5 1月现年29 年仅23 疗。而彭敦辉的手术费用也差一大截,由于一时借不到这么多钱,他和家人同样心急如焚。 前日傍晚,欧阳志成不顾医护人员和彭敦辉的强烈反对,执意办理了出院手续。彭敦辉将欧阳志成送到楼梯口后,欧阳志成马上催他回去,说给他留下了一件礼物放在病床旁的抽屉里面。彭敦辉打开抽屉一看,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3.5万元现金,以及分别写给他和医院院长的两封信。在写给院长的信中,欧阳志成表示,他已留下遗嘱,让家人在其去世后将遗体捐赠给医院作解剖研究之用,为攻克白血病尽自己最后的微薄之力。 彭敦辉立即跑下楼,但早已不见了欧阳志成的身影。他马上拨通了欧阳志成的手机。欧阳志成说完“我走了,兄弟保重”几个字后,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新闻实务笔记doc资料

新闻实务笔记

深度报道策划 一.选题方向: 1.理论精华: (1)选题要具有可操作性, (2)选题要符合读者需要(读者是否会感兴趣,接近性,趣味性) (3)选题必须是客观存在(经常有人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主观臆断,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把“报道新闻”做成了“策划新闻”) (4)选题要新颖独特不拘一格。 (5)选题要符合媒体自身的定位(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2.模板: (1)因为()事件关乎到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贴近生活,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和普遍共鸣。所以基于传播主体的可操作性,基于客观事实的价值规律和受众的适宜性规律,此次报道的主题方向确定为() (2)针对所给材料(),以()为角度来报道该事件,打破了大多数报道的思路,相较之于同类媒体的报道角度,该选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3)考虑到本报的受众群体主要为(全国读者/本地读者/社会知识分子、白领/中下层百姓、市民),所以在内容上应当(注重报道面的开阔/贴近当地读者受众/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严谨周密/通俗易懂)这一选题应将重点放在()来报道该事件,并将这一深度报道放在(国内新闻版/本地新闻版/文娱新闻版/经济新闻版)版面,符合本报本版定位,具有一定的大局意识。 二.确定报道范围与重点: 1.理论精华:报道重点是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规定了报道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事件、核心问题。 (1)需要采访的对象 (2)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3)在报道中要使用的一切元素:图片(照片,截图,漫画),数据,图表图示,备忘录,过往背景,微博民意,争议事件中的多方观点,意见领袖的观点,其他国家城市的借鉴经验。 2.模板: 根据选题方向,策划一篇题为()的深度报道,重点讨论()话题,将采访当事人()的观点,同时还会配发()图片,遴选()数据,关于这一事件的背景资料,来自其他城市和国家可供借鉴的经验等等。 三.设计报道规模与进程: 1.理论精华:

网络新闻实务 最终版

网络新闻实务 第一章网络新闻传播的媒介与受众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网络传播媒介特点 一、交互性 传统媒体仅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 二、海量性 因特网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的技术优势,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1、信息源的丰富 2、存储信息的空间无限放大 三、多媒体 网络媒体兼容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 四、即时性 “地球上没有一家报社、广播公司或电视机构有实力把他们布置到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去应付突发事件”。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五、个人化 网络传播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 传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 六、超文本 “超文本”是指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存储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 超文本超连接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如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 拓扑心理学原理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将行为和心理事件并提,写成公式:行为(B)=f(PE)即行为或心理是人(P)和环境(E)的函数。 拓扑心理学原理在网络受众研究中的引申 网络新闻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是动态变化的,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心理需求是引导网络新闻受众付诸来行为的最有力的内在驱动力, 互联网提供的新闻环境是其心理行为的外部条件 用公式表示, 即“B=f(PE) ”, 其中P为网络新闻受众个体的人格或个性, E为网络新闻媒介环境。 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 影响网络受众浏览新闻的动力因素包括心理需要、爱好、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但最根本的是心理需要。心理需要不仅推动受众进入互联网, 而且始终都主导或支配着网络受众在互联网上的行为表现。 网络受众的特点 一、追求个性和优势体现 网络受众依靠网络这个交流平台,追求在群体面前自己的优势体现和个性表现。比如网友常常会提出个性的观点,发表观点独到的帖子,并以帖子被大量回复为“荣”。晒工资,晒首饰,晒小孩…… 网络媒体的技术特点使得满足网络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也成为一种必然。 形式上个性化。 网络新闻的阅读界面个性化,如阅读内容允许网民个性化的定制,比如只显示时政新闻、体育新闻。

新闻实务笔记

深度报道策划 一.选题方向: 1.理论精华: (1)选题要具有可操作性, (2)选题要符合读者需要(读者是否会感兴趣,接近性,趣味性) (3)选题必须是客观存在(经常有人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主观臆断,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把“报道新闻”做成了“策划新闻”) (4)选题要新颖独特不拘一格。 (5)选题要符合媒体自身的定位(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2.模板: (1)因为()事件关乎到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贴近生活,容易引起社会关注 和普遍共鸣。所以基于传播主体的可操作性,基于客观事实的价值规律和受众 的适宜性规律,此次报道的主题方向确定为() (2)针对所给材料(),以()为角度来报道该事件,打破了大多数报道的思路,相较之于同类媒体的报道角度,该选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3)考虑到本报的受众群体主要为(全国读者/本地读者/社会知识分子、白领/中下层百姓、市民),所以在内容上应当(注重报道面的开阔/贴近当地读者受众/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严谨周密/通俗易懂)这一选题应将重点放在()来报道 该事件,并将这一深度报道放在(国内新闻版/本地新闻版/文娱新闻版/经济新闻版)版面,符合本报本版定位,具有一定的大局意识。 二.确定报道范围与重点: 1.理论精华:报道重点是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规定了报道的核心人物或核心 事件、核心问题。 (1)需要采访的对象 (2)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3)在报道中要使用的一切元素:图片(照片,截图,漫画),数据,图表图 示,备忘录,过往背景,微博民意,争议事件中的多方观点,意见领袖的观点, 其他国家城市的借鉴经验。 2.模板: 根据选题方向,策划一篇题为()的深度报道,重点讨论()话题,将采访当 事人()的观点,同时还会配发()图片,遴选()数据,关于这一事件的背 景资料,来自其他城市和国家可供借鉴的经验等等。 三.设计报道规模与进程: 1.理论精华:

新闻采编实务作业

我们应如何对待“假新闻” ——由“跟我开房的咋是儿媳妇”引发的思考 事件回放:据黑龙江晨报报道22日,在穆棱市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57 岁的王老汉上网结识了女网友“寂寞的花草”,没成想在旅店开房见面的时候,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女网友竟然是他的儿媳妇。 王老汉两年前退休后,喜欢在家上网聊天,还给自己起了个“善解人意”的网名。王老汉有个儿子叫大军,长年在外跑运输,结婚8年夫妻聚少离多。媳妇丽丽没工作在家照顾儿子。每天把儿子送上学后就在家上网聊天,网名为“寂寞的花草”。21日晚,儿子睡着了,丽丽上网认识了网友“善解人意”,没成想她们聊得很投机, 一直到次日凌晨2点多钟,王老汉提出看看“寂寞的花草”长啥样。丽丽留了一个心眼,将自己一个好友的图片发了过去,王老汉一看,图片上的女人很靓丽,起了色心。 王老汉谎称自己是一家企业的经理,老伴刚去世两年,自己独身一人。“寂寞的花草”也撒了谎,说自己的丈夫因为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刑5年。自己是带着孩子生活。“寂寞的花草”提出与王先生裸聊,因为视频坏了,他就将自己当年部队一个战友的图片发给了丽丽。丽丽见“善解人意”潇洒大方个头又高,非常喜欢,于是约定22日18点在穆棱市某旅馆403房间准时见面。 这时,大军因为把货物运完了,提前3天从哈尔滨赶回家。妻子没在家,打电话说在美发店做头发。大军就上网聊天,结果发现了问题,丽丽走的时候没关电脑,QQ也没下线,大军看到妻子和“善解人意”肉麻的聊天内容,气得火冒三丈。可他又不死心,想把妻子和网友来个人赃俱获。于是给丽丽打电话,称有批货物要运到密山市,明天下午才能回来。丽丽不知是计,晚上将孩子送到娘家之后,就去了约定的旅馆,丽丽哪里知道,她去约会网友的时候,大军已在暗处盯上她了。 丽丽上了楼敲开房门,一看站在眼前的竟是公公,王老汉也愣住了,咋是儿媳妇?丽丽无地自容,转身就跑。就在这时,大军跟踪而来。“这是误会了!”没等王老汉跟儿子说完。大军恼羞成怒,将花心父亲打得鼻口流血,媳妇也被打掉了3颗牙。“我在外边拼命挣钱,累得半死,你们竟狗扯羊皮。”见走廊里有人打架,服务员报了警。 穆棱市八面通镇第一派出所的民警将一家三口带到派出所问明缘由,对公媳进行了批评,大军殴打父亲,被治安拘留5天。 《黑龙江晨报》发表道歉声明:该报24日7版刊发的《老汉旅店见网友,一开门傻了——“跟我开房的咋是儿媳妇”》,经本报进一步多方核实系假新闻。 类似事件: 一、“深圳最美女孩”商业展览的炒作 2013年3月27日,多家媒体报导了“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直流口水,被一名过路的女孩瞅见了,女孩当即买来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喂进老人的嘴里。”这位被誉为“深圳最美女孩”的主人翁出现在25日中新社的一篇配图报导中。 次日,有媒体人称这是条假新闻,“事发地点在深圳东门老街,不是文中所说欢乐海岸,而且是事先策划的”。也有自称目击者表示,女孩给老人喂饭也仅是为了摆造型,拍照

新闻实务

复旦09--96年新闻学820新闻实务真题 2009新闻实务试题 一、论述 1.新闻政策和新闻价值的辩证关系。 2.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3.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 4.新闻选择的重大意义。 5.记者述评的写作要求。 二、实践题 1.封口费的评论。 2.分析我国媒体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特色 2008年新闻实务试题 一、简答题(20×4) 1.开座谈会形式有哪些好处? 2.新闻背景材料运用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3.网络新闻主页设计应把握哪些要领? 4.新闻评论论证是否严密,其主要含义包括哪些方面? 二、论述题(35) 请联系北京“纸馅包子”事件,论述您对新闻真实性的看法 三、实践操作题(3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得到与会者的40次掌声。这体现了什么?请据此配发一600字的评论,并并配制标题。 2007年新闻实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6) 1. 改写 2. 思想性 3. 人物通讯 4. 直叙式导语 5. 多媒体显示式 6. 思想评论 二、简单题(10分*3) 1. 验证材料的方式有哪些以及在此过程中记者应克服哪些方面的问题? 2. 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3. 新闻标题系统有哪些主要类型? 三、论述题(30分) 试论述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作用。 四、分析题(30分) 1. 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分析下面消息的优缺点。 上海新增财政支出70%用于民生 《人民日报》上海2月20日电新年伊始,61岁的上海农民吴仁德格外开心。他家住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去年底参加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次月便拿到了370元养老金,以后月月领取,“这下真的和城里人差不多了”。

实务练习方案

训练方案一语气语调训练 一、训练目的 认识自己语气语调的特点,熟练常用的语气语调,使用正确的语气和语调,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借此养成平时注意并打造出色语言艺术水平的好习惯。 二、训练导语 在很大的程度上,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门语言的交流艺术。语言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内容载体,也是有效咨询与治疗的重要工具。语言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与人们各方面的人文素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一位出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家,必须是一位平时非常善于积累和应用语言艺术的有心人。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容易产生许多误解。其中,重要的就是在语言本身的沟通上出现了麻烦。事实上,谁愿意有意造成误解呢?看来,语言的沟通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一大难题。 要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需要从许多方面进行训练。应该说,我们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训练手册,都在从不同层面上训练学生的语言沟通技巧。当然,就语言的语法修辞而言,最直接的就算这个语气语调训练了。 语气语调训练必须结合表情训练的成果,否则,被视为训练不合格。 同学之间相互举例进行下列练习: (一)陈述语气练习 (二)疑问语气练习 疑问:这美不美?(问而不答) 反问:这难道不美吗?(问中有答) 设问:这美不美?美。(自问自答) (三)反问语气练习 (四)感叹语气练习 (五)祈使语气练习 (六)复句语调练习 (七)关键实词语调练习 (八)语句节奏练习 三、训练感悟 训练方案二自我表露技术 一、训练目的 掌握自我表露技术的基本技巧,懂得利用自我表露技术,增进彼此的吸引力,增强信任感,加深咨询关系;鼓励当事人进一步吐露与探讨问题;产生示范作用;协助当事人集中注意力探讨问题的关键部分;协助当事人得到启示,对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 二、训练导语 (一)定义:在适当的情况下,咨询员公开自己的类似经验与当事人分享,协助当事人对自己的感觉、想法与行为后果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从中得到积极的启示。(二)内容:公开自己的类似经验、感受、想法、态度和主张。 去除当事人对咨询员的依赖与崇拜。让当事人领悟到咨询员的平凡,将自己与咨询员放

kb复旦新闻学新闻实务真题

复旦09—96年新闻学820新闻实务真题2009新闻实务试题 一、论述 1.新闻政策和新闻价值的辩证关系。 2.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3.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 4.新闻选择的重大意义。 5.记者述评的写作要求。 二、实践题 1.封口费的评论。 2.分析我国媒体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特色 2008年新闻实务试题 一、简答题(20×4) 1.开座谈会形式有哪些好处? 2.新闻背景材料运用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3.网络新闻主页设计应把握哪些要领? 4.新闻评论论证是否严密,其主要含义包括哪些方面? 二、论述题(35) 请联系北京“纸馅包子”事件,论述您对新闻真实性的看法 三、实践操作题(3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得到与会者的40次掌声。这体现了什么?请据此配发一600字的评论,并并配制标题。 2007年新闻实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6) 1.改写 2.思想性 3.人物通讯 4.直叙式导语 5.多媒体显示式 6.思想评论 二、简单题(10分*3) 1.验证材料的方式有哪些以及在此过程中记者应克服哪些方面的问题? 2.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3.新闻标题系统有哪些主要类型? 三、论述题(30分) 试论述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作用。 四、分析题(30分) 1.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分析下面消息的优缺点。 上海新增财政支出70%用于民生 《人民日报》上海2月20日电新年伊始,61岁的上海农民吴仁德格外开心。他家住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去年底参加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次月便拿到了370元养老金,以后月月领取,“这下真的和城里人差不多了”。

复旦大学新闻实务试题

复旦大学新闻实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 2006 1报道思想;2、遗忘;3、深度报道;4、专访;5、立论和驳论;6、对称式排版; 7、版面 2005 1、现场观察 2、采访计划 3、综合新闻 4、解释性新闻 5、冲击式编排(排版) 6、栏题 7、归纳推理 2003 1.新闻敏感 2.社会新闻 3.现场观察 4.报道思想 2002 1 独家新闻采访学p31 2 现场观察采访学p12 3 3 特写写作学p217 4 编辑环境编辑学p15 2000 采访计划;2、第二代导语;3、模块式编排;4、巡礼(通讯形式之一); 1999 1、报道思想 2、新闻背景 3、对比式导语 4、新闻素描 5、版面 6、版样 7、垂直式版面 8、新闻职业道德 1998 1、新闻素描 2、接近性启发引导 3、组合报道 4、编后 5、思想述评 1997年 1、新闻政策 2、新闻线索 3、新闻职业道德 4、大标题 5、校正 1996年 1、新闻根据 2、新闻敏感 3、引题 4、分题 5、评论立意 二、简答 2006 1、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之间的关系如何? 2、通讯的几种叙述方式。 3、联系实际论述新闻通俗化的要求。 2005 1.深入采访的标志是什么? 2.正面提问的要求是什么,什么样的对象适合正面提问? 3.新闻主题有哪些特征? 4.如何理解编辑取向优质化这个含义?

2004 1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2 请简要叙述记者在采访前应作好哪些准备 3 报纸版面的编辑是编辑报信息传递给读者的最终手段。请谈谈版面编排作用。 2003 1.新闻语言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2.怎样制作标题。 3.一个成功的采访要有哪些条件 2002 1 中国记者应当怎样全面看待抢新闻采访学P32 2 新闻躯干有哪些具体功能写作学P55 3 报道配置有哪些具体含义和作用编辑学P191 2000 1、深度报道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版面空间?其意义何在? 3、中国记者应当如何全面看守抢新闻? 1999 1、坚持新闻报道思想性要求有哪些主要业务要求手段? 2、记者技能修养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有哪些? 3、解释性新闻与纯新闻有何不同? 4、为什么报纸和广播电视都提倡依托新闻配发言论? 5、广播电视中的主持人节目形式大体上具备哪些要素或特征? 6、编辑修改稿件应掌握哪些主要要点? 7、社论写作中有哪些基本要求? 1998 1、新闻报道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主要表现有哪几种? 2、记者工作中侵犯隐私权有哪些表现? 3、外国新闻客观报道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指什么? 4、现代技术的运用在报纸版面上有哪些明显变化? 1997 1、怎样认识新闻采访调查研究的关系? 2、怎样全面理解“抢新闻”? 3、现场短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倡写现场短新闻? 1996 1、怎样全面看待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2、记者职业道德及其范围,内容。 3、版面编辑的技术规格应避免哪些情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