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复习目标:(辅导时各位老师要学生掌握的点,每节课可以视情况巩固两点)

⑴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⑵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⑶会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⑷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⑸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⑹了解数学解题中的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整体思想.

二. 基础知识回顾

1. 方程中只含有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这样的______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_____ __()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7x-3=2x2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

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有

⑴_________;⑵________;⑶?_________;?⑷?求根公式法,?求根公式是______________.

3.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__,当_______时,它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__时,它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时,?它没有实数根.例如: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⑴x(5x+21)=20 ⑵x2+9=6x ⑶x2-3x=-5

4. 设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_,x1·x2=______.

例如:方程x2+3x-11=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__;x1·x2=_______.

5. 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_,?x1·x2=________.

三. 重点讲解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对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题目,要充分考虑定义的三个(强调是三个)特点,即①是整式方程(重点强调);②化简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2.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再考虑用公式法.

(通过教材课后习题的演练,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利用十字相乘法解方程时二次项系数时常不是一,而有些学生十字相乘法中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一的题目会无所适从,不妨多加练习,但厦门近三年的中考中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题目)

3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的根的判别式正反都成立.利用其可以

⑴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有根,有两个根,有两个不同的根分别代表⊿的取值范围);

⑵根据参系数的性质确定根的范围(有两正根,两负根,一根正一根负,只有一个根大于某常数);

针对只有一个根大于某一常数的题型举例如下:

⑶解与根有关的证明题(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某一恒等式证明).

举例如下:

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应用很多:⑴已知方程的一根,不解方程求另一根及参系数;⑵已知方程,求含有两根对称式的代数式的值及有关未知数系数;⑶已知方程两根,求作以方程两根或其代数式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5. 能够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能够发现、提出日常生活、生产或其他学科中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地用语言表述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6. 本章解题思想总结:

⑴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最常见的一种思想方法.

运用转化的思想可将未知数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本章中,将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求平方根问题,将二次方程利用因式分解转化为一次方程等.

⑵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从特殊到一般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普遍规律,通过对特殊现象的研究得出一般结论,如从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特殊的问题到配方法到公式法,再如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等.

(对于理解力好的学生,可以要求其掌握公式法的求根公式的由来,以及怎样用两根推导根与系数的关系)

⑶分类讨论的思想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在目前单元测试的压轴性题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举例如下:

四. 易错点点拨

易错点1: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的理解.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是将整式方程化简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特别地,当二次项的系数用字母表示时,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不能漏掉(虽简单,但极易被学生忽略).

易错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在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时,一定要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注意同类项的合并与等号右边不为零的情况).

易错点3:关于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易错点.

⑴是在解形如“2

x x =”这样的方程时,千万不能在方程左右两边都除以x ,从而造成方程丢根(告知学生原因,即当x=0时,两边是不能同时除以0的,无意义);

⑵用配方法时,当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时,应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将方程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⑶利用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时,要先判断24b ac -必须非负才能求解;

举例如下:

⑷利用因式分解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时,方程右边一定要变为0.

易错点4:在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时,注意运用转化思想,如图形问题中,如何通过平移,旋转等变换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另外,对于增长率问题,要把握基础数与总数的关系.特别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一定要会判断检验其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两个解并非必须有一个是增根,二者都合适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典型例题】

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相关知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ax 2+bx +c =0(a 、b 、c 为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

复习策略: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首先是整式方程,然后是经过化简后能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1. ⑴下列方程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

A. 23(1)2(1)x x +=+

B. 21120x x +-=

C. 20ax bx c ++=

D. 2221x x x +=-

⑵方程215x x -=的一次项的系数是 .

【评注】概念性的问题关键是抓住概念的本质.一元二次方程必须符合三个条件:①是整式方程;②化简后只含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考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相关知识: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复习策略:要判断一个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只要将这个值代入一元二次方程,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即可.相等,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例2. 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2(2)340m x x m -++-=有一个解是0,求m 的值. 【评注】已知方程的解确定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的值,是逆向思维的运用,有时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含两个待定系数的方程,这时要注意整体思想方法的运用.

考点3:了解方程并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相关知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⑴当24b ac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⑵当24b 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⑶当2

4b 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反之也成立.

复习策略: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

①不解方程判别根的情况;

②根据方程解的情况确定系数的取值范围;

③求解与根有关的综合题.

例3. ⑴(2007巴中市)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的根的情况为(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⑵(2007安徽泸州)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2=+-m x x 没有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B. m >-1

C. m >l

D. m <-1

考点4:解一元二次方程

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四种: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和公式法.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判断方程的特点,选择最佳解题方法,其基本思想是“ 降次”,把二次转化为一次.这四种方法各有千秋,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根据方程的特点,选用最佳解法.

复习策略:灵活选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⑴对于形如x 2=a (a ≥0)或(mx -n )2=a (m ≠0, a ≥0)的方程,可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

⑵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缺少常数项,或方程的右边为0,左边很容易分解因式,可考虑用因式分解法. ⑶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偶数时,可考虑使用配方法.

⑷如果用以上几种方法都不易求解时,可考虑用公式法求解.

例4. 解下列方程: ⑴(x +1)2=1

2

⑵(2x +1)(3x -1)=1 ⑶2x (x +2)+1=0

⑷16-x 2-4x =0 ⑸3(x -2)2=x (x -2)

由以上解析可以这样来总结: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把原方程变形为一般形式,然后计算b 2-4ac ,最后考虑用何种方法求解.如果b 2-4ac 是完全平方数,则用因式分解法,如果b 2-4ac 不是完全平方数

且大于零,则用公式法,配方法实际是公式法的推导过程,因此,除题目要求,一般不用配方法. 例5. 解方程:⑴(2007北京)解方程:2

410x x +-=.

⑵(2007浙江嘉兴)解方程:x 2+3=3(x +1).

考点5: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与方程的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

相关知识: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a 、b 、c 为已知数,a ≠0,240b ac -≥)的两个实数根为12,x x ,则

a c x x ,a

b x x 2121=-=+.即: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的商的相反数;两个根的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的商.

复习策略:根与系数的关系存在的前提是:①a ≠0,即方程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②b 2-4ac ≥0,即方程一定有实数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中,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考题主要是求与方程的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的题型.

例6. ⑴(2007山东淄博)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430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12,x x ,且

满足2121x x x x =+.则k 的值为( )

(A )-1或34 (B )-1 (C )3

4 (D )不存在

⑵(2007四川德阳)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为1x ,2x ,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12b x x a +=-,a c x x 21=.根据该材料填空: 已知1x ,2x 是方程2630x x ++=的两实数根,则2112x x x x +的值为______ 【评注】不解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两个代数式的值关键是把所给的代数式经过恒等变形,化为含12x x +,21x x ?的形式,然后把12x x +,21x x ?的值代入,即可求出所求代数式的值.常见的代数式变形有:

①2221

21212()2x x x x x x +=+- ②12121211x x x x x x ++= ③2121222212

12()211()x x x x x x x x +-+= ④ 22112121212()2x x x x x x x x x x +-+=

12x x -= 考点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相关知识: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解释和检验.首先要把实际问题加以分析,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它.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可归结为:“设、找、列、解、验、答”:

⑴设:是指设未知数,可分为直接设和间接设.所谓直接设,就是指问什么设什么;在直接设未知数比较难列出方程或者列出的方程比较复杂时,可考虑间接设未知数.

⑵找:是指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⑶列:就是指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⑷解: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⑸验:分为两步.一是检验解出的数值是否是方程的解,二是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⑹答:就是书写答案,一定要遵循“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就怎么答”的原则.

以上几个步骤中,审题是基础,找出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否恰当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和

解方程的难易,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把握好解题的每一步.

复习策略:1. 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

⑴写未知数时必须写清单位,用对单位;列方程时,方程两边必须单位一致;答必须写清单位.

⑵注意语言和代数式的转化,要把用语言给出的条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 常见的应用题:

⑴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这类问题的面积公式是等量关系,如果图形不规则,应分割或组合成规则图形,找出各部分面积之间的关系,再运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

⑵平均增长(降低)率问题:此类问题是在某个数据的基础上连续增长(降低)两次得到新的数据,

解这类问题需牢记公式

2

(1)

a x b

+=或2

(1)

a x b

-=,其中a表示增长(降低)前的数据,x表示增长或

降低率,b表示后来得到的数据,“+”表示增长,“-”表示降低.

[方法·规律]:⑴解此类问题所列的方程,一般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⑵增长率不能为负数,降低率不能大于1.

⑶营销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清楚几个名称的意义,如成本价、售价、标价、打折、利润、利润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梳理·总结]:此类问题常见的等量关系是:“总利润=总售价-总成本”或“总利润=每件商品的利润×

销售数量,

100

?

售价-进价

利润率=%

进价”

例7.据报道,我省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巨大,但合理利用量十分有限,2006年的利用率只有30%,大部分秸杆被直接焚烧了,假定我省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杆总量不变,且合理利用量的增长率相同,要使2008

年的利用率提高到60%,求每年的增长率.≈1.41)

例8. 一块矩形耕地大小尺寸如图1,如果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之”字形的道路,如图1所示,余下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的面积为540m2,道路的宽应是多少?

分析:在面积问题中有一些计算题,如采用平移的方法适当改变图形的形状,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此题如不采用“平移法”,很难人手.若把“之”字道路平移一下位置,变为图2,则此题即可迎刃而解.

图1 图2

考点7:一元二次方程中考阅读理解题例析

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阅读理解问题,是近几年的一种新题型,由于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创新意识,而备受大家的关注,现略举几例与同学们共赏析.

例9. (2006年福建晋江市)阅读下面的例题:

解方程:x2—|x|—2=0

解:(1)当x≥0时,原方程化为x2—x—2=0,解得:x1=2,x2=—1(不合题意,舍去).

(2)当x<0时,原方程化为x2+x—2=0,解得:x1=1(不合题意,舍去),x2=—2

∴原方程的根是x1=2,x2=—2.

请参照例题解方程x2—|x—3|—3=0,则此方程的根是.

例10. (2006年广东茂名市)先阅读,再填空解题:

(1)方程x2-x-12=0 的根是:x1=-3,x2=4,则x1+x2=1,x1·x2=-12;

(2)方程2x2-7x+3=0的根是:x1=1

2,x

2

=3,则x1+x2=

7

2,x

1

·x2=

3

2;

(3)方程x2-3x+1=0的根是:x1=,x2=.则x1+x2=,x1·x2=;

根据以上(1)(2)(3)你能否猜出:

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nx +p =0(m ≠0且m 、n 、p 为常数)的两根为x 1、x 2,那么x 1+x 2、21x x ?与系数m 、n 、p 有什么关系?请写出来你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首先请同学们阅读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第3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特点,归纳猜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与系数的关系.

【中考再现】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07巴中市)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的根的情况为(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2、(2007安徽泸州)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

2=+-m x x 没有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B. m>-1

C. m>l

D. m<-1

3、(2007四川内江)用配方法解方程2420x x -+=,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 A. 2(2)2x -= B. 2(2)2x += C. 2(2)2x -=- D. 2(2)6x -=

4、(2007四川成都)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

A. x 2+4=0

B. 4x 2-4x +1=0

C. x 2+x +3=0

D. x 2+2x -1=0

5、(2007湖南岳阳)某商品原价200元,连续两次降价a %后售价为148元,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00(1+a%)2=148

B. 200(1-a%)2=148

C. 200(1-2a%)=148

D. 200(1-a 2%)=148

6、(2007安徽芜湖)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x m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2

C. m ≥0

D. m <0

7、(2007湖北武汉)如果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c 的一个根,那么常数c 是( )

A. 2

B. -2

C. 4

D. -4

二、填空题

1、(2007重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1322

=--x x 的两根为1x 、2x ,则=+21x x

2、(2007四川眉山)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 +c =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1和2,则b =______;c =______.

3、(2007浙江温州)方程220x x -=的解是 .

4、(2007湖南怀化)已知方程230x x k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 =

5、(2007四川成都)已知x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 -1=0的实数根,那么代数式235(2)362x x x x x -÷+---的值为____.

6、(2007江苏淮安)写出一个两实数根符号相反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7、(2007

安徽芜湖)已知2是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c -+=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

是 .

三、解答题

1、(2007湖南株州)已知x =1是一元二次方程2400ax bx +-=的一个解,且a b ≠,求22

22a b a b --的值.

2、(2007湖北天门)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 +m -1=0。

⑴请你为m 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使得到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⑵设α、β是(1)中你所得到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求α2+β2+αβ的值。

《简易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方程的知识。包括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大块具体内容。 方程是小学数学代数初步知识的主要内容。数学学习从算术范围跨入代数范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跃。算术用数字符号表示数量关系,代数用字母符号表示相等关系,两者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初学方程阶段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全单元编排十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材编排的几个特点。第一,在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等内容上,教学安排比较细,编排的例题多,推进的步子小。这是因为学生从习惯了的算术思考转变到代数思考,是很不容易的过程,他们克服思维定势,适应新的思维方式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的教学适当缓慢些,符合学生的现实,有利于他们转变思维习惯。第二,编排两道例题教学等式的两条性质,还编排两道例题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可见,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当然,用四则计算中的各部分关系,也可以解方程,但不能因它而淡化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第三,把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分开编排,先教学解方程,再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对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说,解方程和列方程是两个知识点,都很重要且都有些困难。分别教学,便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稳步掌握基础知识。第四,把解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合并着教学。例8~例10表面上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既在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也在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这样的编排,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分析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方程,形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能使这个过程成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发展的有效载体。再说,学

高中数学_《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要研究极坐标系中直线、圆的极坐标方程,直角坐标系下直线、圆、椭圆等几种特殊曲线的参数方程。 2、教材所处地位、作用 本部分内容作为高中数学选修部分,体现了新课标重视数学的整体性特点,并且进行了高中与大学数学学习内容相互衔接和融合.《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是高考选考内容,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通常会有两问。从近5年全国I卷来分析,(1)问通常考查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直角坐标系下的普通方程三种方程的互相转化,(2)问中涉及曲线间的交点、位置、距离关系等问题,而圆或椭圆的参数方程、极坐标ρ与θ的几何意义、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是考查热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熟练进行三种方程的互化,掌握求解曲线相关问 题的基本方法,会应用圆、椭圆参数方程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题活动中,体会数形结合、方程、化归与转化 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 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4、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直角坐标系下的普通方程三种方程互化,理解ρ、θ、t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其求解距离 等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椭圆参数方程的应用。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高三复习课,因此,教法上要注意: 1、紧扣高考基础题型以及热点题型,训练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以及简便方法-----利用ρ、θ、t 几何意义解题。 2、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 3、采用多媒体PPT课件、微课、微课通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 在学法上: 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论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探寻数学问题本质的过程,从而激发兴趣,开拓思路。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考研数学大纲详解参考教材分析)

高等数学 考研指定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六版)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7天)(考小题) 学习内容复习知识点与对应习题大纲要求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般章节)函数的概念,常见的函数(有界函数、奇函数与 偶函数、单调函数、周期函数)、复合函数、反 函数、初等函数具体概念和形式.(集合、映射 不用看;双曲正弦,双曲余弦,双曲正切不用看) 习题1-1:4,5,6,7,8,9,13, 15,16(重点) 1.理解函数的概 念,掌握函数的表 示法,并会建立应 用问题中的函数 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 界性、单调性、周 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 及分段函数的概 念,了解反函数及 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 函数的性质及其 图形,了解初等函 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 念,理解函数左极 限与右极限的概 念,以及函数极限 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 质及四则运算法 则. 7.掌握极限存在 的两个准则,并会 利用它们求极限, 掌握利用两个重 要极限求极限的 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 无穷大量的概念, 掌握无穷小量的 比较方法,会用等 价无穷小量求极 第二节:数列的极限(一般章节)数列定义,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 )(本节用极限定义证明极限的题目考纲不作要求,可不看,如P26例1,例2,例3,定理1,2,3的证明都不作要求,但要理解;定理4不用看) 习题1-2:1 第三节:函数的极限(一般章节)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不等式性质、极限的保号性、极限的唯一性、函数极限的函数局部有界性,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等) P33(例4,例5)(例7不用做,定理2,3的证明不用看,定理4不用看) 习题1-3:1,2,3,4 第四节: 无穷大与无穷小(重要)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极限的关系(无穷小重要,无穷大了解)(例2不用看,定理2不用证明) 习题1-4:1,6 第五节: 极限的运算法则(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6个定理以及一些推论) (注意运算法则的前提条件是否各自极限存在)(定理1,2的证明理解,推论1,2,3,定理6的证明不用看)P46(例3,例4),P47(例6) 习题1-5:1,2,3,4,5(重点) 第六节:极限存在准则(理解)两个重要极限(重要)两个重要极限(要牢记在心,要注意极限成立的条件,不要混淆,应熟悉等价表达式,要会证明两个重要极限),函数极限的存在问题(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利用函数极限求数列极限,利用夹逼法则求极限,求递归数列的极限(准则1的证明理解,第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一定要会,另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不用看,柯

第三单元英语教材分析

新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Unit 3 Last weekend 一、单元教学内容 1、话题:What did you do? 2、功能:动词过去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基本使用方法。 3、语言结构: (1)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 went to a park … Did you read books? Yes , I did./ No, I didn’t. (2)词汇: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2)能够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别人过去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答。如:Did you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Yes, I did. No, I didn’t. (3)能够对某人过去某天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地叙述。如:Zhang Peng visited his grandparents yesterday.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t the zoo 1.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第二单元英语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Unit 2 Last weekend 一、单元教学内容 1、话题:What did you do? 2、功能:动词过去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基本使用方法。 3、语言结构: (1)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 …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 went to a park … Did you read books? Yes , I did./ No, I didn’t. (2)词汇: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2)能够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别人过去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答。如:Did you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Yes, I did. No, I didn’t. (3)能够对某人过去某天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地叙述。如:Zhang Peng visited his grandparents yesterday.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t the zoo 2.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 talk中的句子。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课题:方程的意义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黑板上简易画出) 学生:天平。 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学生:称重.......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3、学生独自写一写。 4、交流:50+50=100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等式)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2 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第二题 (1)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2)全班交流。 (3)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1)看线段图列方程。 (2)交流,说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①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曲线的参数方程(教案)

曲线的参数方程 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理科)第十七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理解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能选取适当的参数建立参数方程; 2、通过对圆和直线的参数方程的研究,了解某些参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3、初步了解如何应用参数方程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形成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体验参数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曲线参数方程的探求。 教学过程 (一)曲线的参数方程概念的引入 引例: 2002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身高108米的摩天轮,在上海锦江乐园正式对外运营。并以此高度跻身世界三大摩天轮之列,居亚洲第一。 已知该摩天轮半径为51.5米,逆时针匀速旋转一周需时20分钟。如图所示,某游客现在点(其中点和转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问:经过秒,该游客的位置在何处? 引导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2、通过引例明确学习参数方程的现实意义;3、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仅仅运用一种方程来研究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从而了解学习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必要性;4、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研究圆的参数方程作准备。) (二)曲线的参数方程 1、圆的参数方程的推导 (1)一般的,设⊙的圆心为原点,半径为,0OP 所在直线 为轴,如图,以0OP 为始边绕着点按逆时针方向绕原点以匀角 速度作圆周运动,则质点的坐标与时刻的关系该如何建立呢? (其中与为常数,为变数) 结合图形,由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0[sin cos +∞∈???==t t r y t r x ωω 为参数 ① (2)点的角速度为,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则角位移t ωθ=,那么方程组①可以改写为何种形式? 结合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意义可得:),0[sin cos +∞∈???==θθ θr y r x 为参数 ② (在引例的基础上,把原先具体的数据一般化,为圆的参数方程概念的形成作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单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 本单元包括8课: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并不要求学生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6.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2.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

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语言艺术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是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在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前提下安排了一次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发现、积累、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还安排了五下教材中唯一的一次“展示台”,它是作为展示小综合的学习成果而安排的。 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如: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课文多为新体裁,且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会有较强的新奇感。这为教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 3.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课例解读及教学建议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

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 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 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 打开了一扇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 读寓言的好处进行了总结梳理。 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 提示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课文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寺株待兔》。 3.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

理, 4.能借助注释读准文言文。 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口语交际 1.积极參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3)习作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4)语文园地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 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監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简易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解简易方程这部分教材有两种类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X 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要求3ⅹ+4ⅹ=?这在初中代数中,叫做合并同类项,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没有出现同类项等属语.而是通过实例 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根据运算意义,从直观上理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例6 、7X+9X=80的解法.这也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些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题目,需要列出这样的方程.而且这种题型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及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智育目标(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会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准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团结互助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难点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来说说我设计这课时的 二、教学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观察法、比较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尝试教学法、迁移法,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这就很好地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然后说说我的 三、教学流程 我将教学流程设依次设计为:精心设计运用迁移、创设情景激活课堂、重视指导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说第一步 精心设计运用迁移 教学伊始,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景:班上准备开一次文艺晚会,派你去买些水果,你会怎样给营业员付钱?片刻沉默后,有的说:我会认认刻度,确定有几斤再付钱。因为方程本来就是等式,这样,让学生在数学中也学会生活。再出示本课准备阶段两种类型的练习题,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对例5、例6的学习具有迁移的作用,通过看看、比比、算算,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解题方法可进行自主学习。因为数学本身也是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因此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步 创设情景激活课堂 “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对教材的例题加以调整.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熟悉而喜欢呢?我不由想起了学 生去中村桔园参观一事,我灵机一动,对呀!多好的题材,这样由原来的“工地运土”变为学生熟知的“中村运桔子”。(图片)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皆数学。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在复习题(3)中,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5×4+5×3和5×(4+3),观察两个算式的特点,学生明白了这里的两种方法就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复习题演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1.1选修4-4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陈昌杰) 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专题是高中数学选考内容之一,包括“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两个内容.“坐标系”这个概念比较熟悉,但这里要涉及坐标变换、极坐标系、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其中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在高考中不作要求.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曲线的多种表现形式;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1.学生已经从初中开始学习坐标系,对坐标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学中我还是侧重让学生理解平面和空间中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有序数组(坐标)来刻画,在不同坐标系中,这些数所体现的几何含义不同.同一几何图形的方程在不同坐标系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因此,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可以使表示图形的方程具有更方便的形式.在坐标系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建立坐标系,说明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这样建立坐标系有哪些方便之处. 2.学习极坐标前学生已经在必修4中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再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极坐标的多值性,但是在表示点的极坐标时,如无特别要求,通常取ρ≥0 ,0≤θ<2π.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主要是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主要是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3.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主要包括:特殊位置的直线(如过极点的直线)、圆(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求曲线的参数方程主要包括:直线、圆、椭圆和抛物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4.在物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抛运动,由此引入参数方程,使学生了解参数的作用.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知识,选择适当的参数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坐标系中,可以用有序实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而用方程刻画几何图形.为便于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几何图形或描述自然现象,需要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从而引入了诸如极坐标系等. 参数方程是以参变量为中介来表示曲线上的点的坐标的方程,是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又一种表示形式.有些曲线用参数方程比用普通方程处理问题更为方便,学习参数方程有助于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中数学方法中的灵活多变. 本专题是解析几何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极坐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4)代入求值。代入求值是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通过正反两个思维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如:当a是一个具体的岁数时,a +30也是一个具体的岁数。 2.例2:乘除的数量关系。 (1)编排和例1相同。同样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过程,再从一般到具体的代入求值。 (2)介绍字母与数相乘的习惯写法。 3.例3: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1)体会数学符号语言的优越性。对比用语言描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体会到:用字母表示,一目了然,准确、简明、易记。 (2)代入求值。以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为例,教学怎样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怎样把已知数据代入公式求值。介绍平方的书写方法,数与字母相乘的书写习惯。 4.例4:两级运算。 例4例4和例5是新增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为后面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准备。 这里数量关系比前面进了一步,含两级运算,重点是还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这里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代数式,代入求值。 5.例5:两积之和(ax+bx)。 (1)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2)引导学生化简式子。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化简,学生熟练后可以直接写出7x。 (3)拓展例题。将式子改为4x-3x,让学生说出它的含义,再说出化简的结果。这时将出现数与字母相乘的特殊情况,即“1与字母相乘,1可省略”,可用来检查前面学习的书写习惯。 (二)解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教学方程的概念要从认识等式开始。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通过天平演示,经历由数的等式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不等到相等的比较,为引入方程提供丰富的感性认知基础。 教学时,可制作动画或自制的天平教具来演示。因为精密的天平仪器小,学生不易看清,也不容易取得平衡。 通过实物演示得到了一个方程,接下来再通过图示得出第二个方程。然后以两个方程为例,给出方程概念的描述。为了丰富对方程的感知,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并呈现三个同学在黑板上写的方程,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2.等式的性质。 原来没有直接出示等式性质,但是解方程时不利于学生的描述,这次正式总结出。通过插图演示天平平衡的实验,探究等式基本性质。 用连环画式的插图,一方面提示教师可以怎样演示,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思考、感悟天平保持平衡的变化规律,提供了直观的观察材料。要注意的是,教具演示能使学生看到动态的过程,获得实实在在的真切感受。但演示过后,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只剩最后的结果状态。而连环画式的插图,没有实物演示那么生动,但可以保留初始状态和结果状态,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双向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等式性质1的演示过程中可以用等式来表示,这样从直观演示过渡到等式,帮助总结。等式的性质2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交流完善对0的补充说明。

高中数学_椭圆的参数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椭圆的参数方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图像和性质,能够简单的应用,但是对于一些求最值的问题感到计算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椭圆的参数方程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好:1.能从类比圆的参数方程的建立得出椭圆的参数方程;2.引导学生探究教科书第28页图2-8的建立过程,体会椭圆参数的几何意义;3.能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椭圆参数的几何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效果分析 椭圆的参数方程一节,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参数方程,培养类比能力及探究意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参数方法的优越性。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整体思路是通过类比圆的参数方程的研究方式,学生选取适当的参数,合作探究椭圆的参数方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几何图形中观察获得变量关系。在例题练习的选择上,考虑文科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着由简单到复的原则,由浅入深,逐层推进,在例题的解决过程中,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列式的模式,从而达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在作业的布置上,梯度性设置,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合理的。 1、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演示,类比圆的参数的选取,便于学生更直观、更有效的选择适当的参数,从而获得关系式,更有效地体会椭圆参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其与圆的参数几何意义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再次让学生体验了合作探究的过程,提高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 2、设立学案较好,包含主体内容,流程也较为清晰;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学案的设计,使学案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3、在例2的求结果过程中,在必要时复习辅助角公式,而不是将它放在复习回顾环节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便于学生整理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基于学生的特点,设置较为基础的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的标准方程之后的升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加深,层层推进。对椭圆的认识也遵循这一规则,因而本节课学习椭圆参数方程实际上是对椭圆认识的高潮,在从另一角度以定点、定直线、定圆来重新动定椭圆,最后从两个圆中演变出椭圆的参数方程。可以说,我们对椭圆的认识已经经历了许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上升过程。因此本节课是对椭圆认识的一个总结,一个升华。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篇课文和一个练习。五篇课文分别是《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内容都与景色有关,意在告诉孩子们大自然的一些美景,让孩子们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写4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情感目标 《春笋》写的是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旺盛地生长的情景,赞颂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雨点》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小池塘》的意境很美,如诗如画。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为了表现这种意境,作者大量采用了比喻来表现这种意境。全文共出现了六个比喻:把池塘比作眼睛;把芦苇比作睫毛;把白云比作白鹅;把太阳比作气球;把月牙比作小船;把星星比作珍珠。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静态中的动感和生命之美如何使学生领会,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一个难点。 《春到梅花山》一文描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课文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课文着重描写的是早春时节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 《草原的早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