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茶元代诗词

蒙顶山茶元代诗词
蒙顶山茶元代诗词

蒙顶山茶元代诗词共3首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其韵之四

元耶律楚材

酒仙飘逸不知茶,

可笑流涎见曲车。

玉杵和云春舂月,

金刀带雨剪黄芽。

试将绮语求茶饮,

特胜春衫把酒赊。

啜置神清淡无寐,

尘嚣身世便云霞。

煮茶

元王恽

枯肠拍寒贮春云,

洗尽嚣烦六腑香。

出木策勋存夜气,

大河流润下昆仑。

胸中宿酒哄残兵,

一碗浇来阵敌平。

蒙顶得仙疑妄语,

月波千丈与诗清。

潇潇风雪薄虚窗,

细贮旗枪煮夜缸。

若论廊清贞武事,

一天幽思为诗降。

[中吕]阳春曲赠茶肆

元李德载

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前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扫醒破闷和脾胃。风韵美,唤醒睡希夷。

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

龙团香满三江水,石鼎诗成七步才。襄王无蒙到阳台。归去来,随处是蓬莱。

一瓯佳味成诗梦,七碗清香胜碧筒。竹炉汤沸火初红。两腋风,人在广寒宫。

木瓜香带千林杏,金橘寒生万壑冰。一瓯甘露更弛名。恰二更,梦断酒初醒。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在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龙须喷雪浮瓯面,凤髓和云泛盏弦。劝君休惜杖头饯。学玉川,平地便升仙。

金樽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声名喧满岳阳楼。夸妙手,博士便风流。

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上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二〇一四年九月钟国林于壶翁斋

清代诗词文发展络

清代诗词文发展络

————————————————————————————————作者:————————————————————————————————日期:

清词的发展脉络 流派时间代表人物特点影响 阳羡派清初陈维崧悲慨健举 萧骚凄怨 以豪情抒悲愤 陈维崧尊词体,以词并肩“经”“史”。摒弃“小道”和“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诗经和新乐府精神,敢拈大题目,写出大意义。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无愧“词史”之称。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畛域。对词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浙西词派清初到清 中叶朱彝尊(清 初代表)、厉 鹗(清中叶 代表) 标举醇雅风格,蕴藉空 灵,无轻薄浮秽之弊,也 不落浓艳媚俗。即使艳情 咏物,也力除陈词滥调, 独具机杼,音律和谐。 重在字句声律上用功夫,限 制了创造的天地,也给该派带 来了堆填弄巧的风气 纳兰性德(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清初纳兰性德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 爱情词低回幽渺,执着缠 绵。哀郁凄婉的情调贯穿 全词。纳兰词真挚自然。 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 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 水。 常州派清中叶到 晚清张惠言、周 济 张词气势雄健,风格俊 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 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 主张尊词体,提高词的地 位,倡导意内言外、比兴 寄托和“深美宏约”之致。 周济以艺术审美眼光推 崇词体,突出词的“史” 性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 治感慨;对词的比兴寄托 从创作于接受上肯定。 ①张惠言主张尊词体,提高词 的地位,倡导意内言外、比兴 寄托和“深美宏约”之致,对 扭转词风和指导风气起到了积 极作用。②周济一方面并纠正 了浙派的浅滑甜熟,使常派真 正风靡开来,笼盖晚清时期的 词坛,一方面创作与理论脱节 对艺术审美和技巧认识较缜 密,个人词作却为如人意。

清代的诗词文

清代的诗词文

————————————————————————————————作者:————————————————————————————————日期:

第七章清代的诗、词、文 第一节清代的诗 清诗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而且流派很多,诗话如林,呈现出唐宋以后诗歌创作的复兴局面。 清代诗歌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 一、清初期(顺治、康熙两个朝代) 清初诗人,就其生活道路,政治态度和诗歌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反清的明末遗民和降清的明末遗民。 1、反清的明末遗民 这些人入清后不同清朝统治者合作,积极投入抗清斗争,他们的诗歌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杜濬、归庄、阎尔梅、钱澄之、申涵光、吴嘉纪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顾炎武、屈大均、吴嘉纪。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参加过复社,入清不仕,积极投入抗清的武装斗争。抗清失败后他十谒明陵,遍游华北,到处奔走,不忘兴复。有《日知露》、《亭林诗文集》。顾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又说:“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他的诗歌剧作重视地时间了他的这些主张,大都写国家民族兴亡的大事,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内容,或托物寄兴,或借景抒情,或吊古伤今,都充满着爱国热忱和民族情感。诗风沉浑悲壮、苍凉劲健,诗如其人。他的诗对清代诗歌,尤其是清初和晚清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品选《精卫》诗中作者以精卫自喻: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表示一定要以精卫填海的精神来从事恢复故国的事业,对于那些“有成窠”的燕雀,即那些降清的士大夫,表示了无比的轻蔑。 2、清代的明末遗民 这些人虽也是明末遗民,但他们或者降清,或者参加清朝科举,或被清同志者聘请出山。又都为清政府服务了。有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施闰章、宋琬、毛奇龄、朱彝尊、陈维菘、姜宸英、彭孙遹、王士祯号称大家。而以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明万历进士。官至侍郎,在南明福王政权中任礼部尚书。清兵攻陷南京,他率领文官投降,任礼部侍郎,不久辞归。以后又和抗清活动有联系。写过一些怀念故国,悔恨平生的诗。 钱诗名很大,被推为一代宗师,著有《投笔集》。他与吴伟业、龚鼎孳

试论元代诗歌

试论元代诗歌 1.风格特点 宋季诗坛之弊在于谈禅说理,议论过尽;粗豪疏浅,以逞才气;生硬拗折,用典板滞。元矫宋弊,走的是由宋返唐的蹊径。宗唐学古而不能创新出奇。 我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咸宗魏晋唐,一去金宋季世之弊。而趋于雅,诗丕变而近于古。江西士之京师者,其诗亦尽弃其旧习焉。(欧阳玄《罗舜美诗序》) 乡情犹越分,诗句尽唐音。(萨都剌《送金德启之句容》) 方凤序述(仇)远之言曰:“近体吾主唐,古体吾主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 唐诗主性情,故于风雅为犹近;宋诗主议论,则其去风雅远矣。然能得夫风雅之正声,以一扫宋人之积弊,其惟我朝乎:(戴)良《皇元风雅序》) 宋明运祚长,故一代屡变,金元则不及变而止。元诗尤繁富,观诸作者,多宗温李,间学长吉。其病为纤浓,为繁缛,前人尝论之,即赵虞杨范,杰然成家,曾不足当宋之欧苏,何况其下。然宋诗,唐之变也,变而成为宋;元诗,宋之变也,变而复于唐。宋时欧近昌黎,苏近太白,取材虽极博,咸有师法,独鲁直学少陵,遂为西江鼻祖。南宋诗家、名曰学唐,实则竟祧唐人。 或崛强拗折生硬以为老,或浅近率易鄙俚以为真,议论好尽,才气过豪,而少缘情绮靡,含蓄蕴藉之意。风雅之道熸矣……元诗矫宋流弊,而失于多学晚唐,纤浓繁缛之病,势所不免。然其佳者,则婉转怊怅,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丽,虑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韵远而不失之径直。诚使祓除洮汰,摘其英华。固翕然合于风雅,而率以纤浓烦缛弃之,殆未免贵耳之见也。(顾奎光《元诗选》序) 宋人本领大,元人不及,然元人修饰琢磨之工,则胜宋也。论气格,则宋诗辣,元诗近甜;宋诗苍,元诗近嫩,论情韵,则元为优。(顾奎光《元诗选·总论》) 元诗流弊。乃在家数小、格调低。其古诗,连篇累牍,但解实砌平铺,而不知开合变化、伸缩转换之妙,此绮丽而乏飞腾者也。律诗学晚唐,多秀句可摘,所谓贪看翡翠兰苕,未掣鲸鱼碧海。然其佳处,则蕴藉缠绵,工致婉秀,足以肖难状之景,发难显之情。与其如宋人以生硬拗拙为工,至于聱牙折嗓,何若缘情绮靡,体物浏亮,尚不失唐人风致乎?(同上) 宋人惟无意学唐,故法疏而天趣间出;金元人专意学唐,故有法而气体反弱。先后升降,岂风会使然与?(李重华《贞一斋诗说》) 大抵宋人务离唐人以为高,而元人求合唐人以为法。究之,离者不能终离,而合者岂能悉合乎?(田同之《西圃诗说》) 2.内容特点

古诗词鉴赏·元代诗词

一、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1~3题。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揭侯斯 两髯背立呜双橹,短蓑开合沧江雨。 青山如龙入云去,白发何人并沙语。 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呜篷下坐。 推篷不省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 1.首联是怎样写出两位把橹船家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中“触目”为“目光接触到”或“看到”之意,但在诗中有一联却写的是作者听到的,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如龙人云去”一句写得极妙,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山坡羊 冬日写怀 乔吉 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 钓鳌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 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注】乔吉(?~1345),字梦符。号鹤笙翁。太原(今属山西)人。流寓杭州,一生穷困不得志,浪迹江湖,寄情诗酒。 1.本曲写怀,显然是从柳宗元那首著名的五言绝句《江雪》脱化而来,但本曲的意境却与《江雪》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赏析“谁人相伴梅花瘦?”一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雪》中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傲然独立、清峻高洁、坚持自我的人格理想的形象,这首曲子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一枝花 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做主②? 【注】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清代诗歌发展脉络表

清代诗歌发展脉络图

代 诗 人屈 大 均 《翁山诗 外》 《翁山诗 略》 屈大均诗以 屈原为楷模,效 法注重民生的 诗圣杜甫,但又 自铸伟辞,开辟 出自成一家的 “翁山诗派”, 形成词语璀璨 瑰丽、情感沉烈 恢宏、意象雄奇 的独特风范,将 文采美、性感美 与理性美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 “他的文采美 发自情感美,而 情感美又遵循 着理性美,这种 完美的结合,使 得他的诗文具 有动人心魄的 艺术感染力。 的空疏浅薄,恢复了诗歌 的风骚传统和斗争精神, 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其中以顾炎武、 屈大均最有代表性。 吴 嘉 纪 《陋轩诗 集》 他终日把卷苦 吟,写出了大量 反映社会黑暗, 民不聊生的诗 篇。他的诗以其 真实而深刻的 内容和高度概 括的手法,反映 了当时劳苦大 众苦不堪言的 生活困境和自 己的思想感情。

清代 自 珍 亥杂诗》表示态度和愿 望。他以政论作 诗,但并不抽象 议论,也不散文 化。实际他写得 多的还是五七 言“古体侓诗”, 七言的“近体 诗”,而以七言 绝句为大宗。一 般趋向是不受 格律的束缚,自 由运用,冲口而 出。这也以七言 绝句表现得最 突出。 富而深刻。而表现方法也 十分多样,或直率,或奇 诡,散行中有骈偶,简括 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 奥。 宋 诗 派 与 同 光 体 宋 诗 派 郑珍《下 滩》 何绍基 创作倾向是“合 学人、诗人之诗 二而一之”。宋 诗派学古并不 主张机械地拟 古,他们也吸收 了宋人学唐而 “力破余地”的 艺术创造精神, 追求诗歌的独 创性。 成就较为突出的郑珍以 刻炼之笔出以平易面目, 确有独自风格。不过由于 他们缺乏新思想,又或为 达官贵人,或为贫寒学 者,生活面狭窄,尽管尖 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也曾在他们的诗歌中激 起一点回响,但总体说 来,诗歌的现实内容是较 为贫乏的。宋诗派至光绪 年间衍为“同光体”。

元代文学试题与答案

元代文学试题 2329、元曲这一概念包括散曲和____两个容。 2330、元杂剧结构上常常在首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加一个______。 2331、元杂剧剧本末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括全剧容,称为_________。 2332、关汉卿《窦娥冤》的创作受到汉代______________故事的启发和影响。 2333、关汉卿现存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2334、关汉卿杂剧中描写权豪势要人物彪为非作歹的是______。 2335、盼儿是关汉卿杂剧__________中的女主角。 2336、《拜月亭》的作者是_______。 2337、王实甫完整保存下来的杂剧除《西厢记》外,还有______、______。 2338、康进之的__________是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2339、纪君祥的杂剧__________是元代最优秀的悲剧之一。 2340、廷玉的______刻划了贾仁这一吝啬而又刻毒的守财奴形象。 2341、行道的________是元代公案戏的优秀作品之一。 2342、《秋胡戏妻》的作者是_______。 2343、光祖的____________叙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是元代四大爱情戏之一。 2344、宫天挺描写式和劭友谊的杂剧作品是____________。 2345、杂剧《东堂老》的作者是______。 2346、南戏又称_____杂剧或_____杂剧。 2347、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长期在民间流传的戏文__________改编而成的。 2348、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2349、“叶儿”是散曲____的别称,因其形式短小而得名。 2350、《东篱乐府》是______的散曲集。 2351、钟嗣成的__________是第一部记载元曲作家和剧目的重要著作。 2352、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是______,著有《雁门集》。 23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2354、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2355、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2356、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235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58、只道三,谁肯把你揪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2359、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2360、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2361、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2362、碧云天,黄花地,______,北雁南飞。

第三章 元代诗文

第三章元代诗文 一、概说 元代前期的诗文作家大多有一官半职,不少人是社会地位很高、政治上位居要职的高官显宦,如刘秉忠、许衡、吴澄、王恽、姚燧、元明善、程钜夫等。显赫的政治地位和优裕的物质生活,限制了他们的创作视野。 至于由金、宋入元的文士,如刘因、方回、赵孟頫、戴表元等,由于面对新王朝的政治压力,在表达怀念故国和战后民生凋敝的感慨时,也不敢过分露骨。 前期诗文大率延续金、宋习气,少有创新,前期南北诗人同时标举“宗唐得古”的旗帜,复古诗风逐渐兴起并形成潮流。从此以后,宗唐得古成为有元一代的诗坛风气。文章作家则或宗唐、或宗宋,提出了理学和古文合一的观点,促进了文章创作的发展。 元代延祐年间以后,诗文渐趋兴盛。这时南北诗风融合已成自然之势,但是,盛之极致而衰象亦露,杨维桢也说:“盛极则亦衰之始。自天历来,文章渐趋委靡,不失于搜猎破碎,则沦于剽盗灭裂,能卓然自信,不流于俗者几希矣。”(《东维子集》卷6《王希赐文集再序》)至元末,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诗文创作的现实性大大增强,文坛上又响起慷慨激昂之音。 元代诗文总的情况是思想内容比较贫乏,作品题材比较狭窄,最多的是题画咏花、应酬赠答、碑传题跋之类,作家所表现的感情也大多比较肤浅质直。但元代诗文往往流溢着一种苦闷、抑郁的情绪,感慨仕途的险恶,痛心社会的黑暗,抒发失意的牢骚,向往隐逸的生活,这就给元代诗文染上了一层浓厚的时代色彩。 明李东阳说:“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顾元不可为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怀麓堂诗话》)元诗开明诗宗唐之风,在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明王世贞提出有元一代无文,清李慈铭认为:“予谓元诗优于南宋,元文则远过于南宋;而明诗又胜于元,明文则远不及元。”(《越缦堂读书记·集部·别集类·雁门集》)元文超过南宋是事实,超过明代则未免过誉。 元初诗文作家北方以元好问的影响为最大;南方则以戴表元、邓牧等由宋入元的作家较为著名,延祐以后,虞集、杨载、范梈揭徯斯齐名。后期以王冕的成就较高,萨都刺、黃镇成、杨维桢也有一些特色。

清代诗歌流派

神韵说 1.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 1.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tFfIl 2.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i 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 1.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 1.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91PyIy 2.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 1.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T*Y} 常州派 1.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第九章—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 元初的诗文作家大多是由宋、金入元的,他们受江湖诗派和元好问的影响较深。到了中期,诗坛以宗唐为主导倾向,对于宋诗则多采取摒弃态度。在元中期,最为突出的文学观念是“雅正”(所谓"雅正",有两层内涵:一是诗风以温柔敦厚为皈依,二是题材以歌咏升平为主导。所谓"元诗四大家",正是在这种风气孕育下的产物。"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后期诗人则大多学中晚唐秾丽奇诡之体。杨维桢的“铁崖体” 元诗尚没有完整的总集。 元代散文,有过宗唐与宗宋的不同化倾向。到了后期,宗唐与宗宋的倾向又逐渐合流。 理学与文学的相融合一,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特征。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为“雅正”的文学观念以及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 元代前期的诗歌310页 元代前期的月泉吟社,是由元初宋遗民创立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诗社。其作品《月泉吟社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社总集。 前期代表人:方回(首倡“一祖三宗”以“格高”为重要标准,开后世“格调”说之先河)刘因等人 元代中期的诗歌(鼎盛)主导地位的诗学观念是“雅正”消

解了对社会政治的批判功能,削弱了真情实感的抒发。较早提倡元音的是赵孟頫,袁桷等诗人。 元代后期的诗歌(风格仍尊唐) 后期诗坛具有写实倾向的是王冕,最具艺术个性的是杨维桢。(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击破了雅正风格)“铁崖体”体裁形式上以“古乐府”为主,造语有力度美,在诗的整体审美效应上有“陌生化”的特征。这种风格基本属于李白,李贺一路。 少数民族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则是回族诗人萨都剌。以写宫词、乐府诗著名,这些作品受晚唐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影响颇深,但在秾艳细腻中渗入自然生动的清新气息,则是他自己的特色。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第一章清代诗词文 第一节清代诗歌 (1)数量巨大。徐世昌《晚晴诗汇》收录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 (2)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3)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 (4)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一、清初诗歌 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士祯影响最大。 (一)清初遗民诗人: 1、顾炎武: 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苍劲沉郁。 《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2、屈大均: 有《道援堂诗集》。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心民瘼之作如《民谣》。屈诗长于五律,悲歌慷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3、吴嘉纪: 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挽船行》《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风格而特色独具。 (二)清初入仕诗人: 1、钱谦益:清初宗宋派领袖。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主张“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学问),其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投笔集》中怀念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 2、吴伟业:清初尊唐派领袖。 《梅村集》存诗1000多首,其主要内容是感慨朝代兴亡和悲叹自身失节。 “梅村体”: 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吴诗“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

优秀的元代古诗词鉴赏(最新)

人们都说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代最突出的成就除了元曲外,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品。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下优秀的元代古诗词,欢迎阅读! 【篇一】优秀的元代古诗词 《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译文: 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鉴赏: 梧桐叶落,飒飒声响,表明是深秋时节;以雨打芭蕉叙出气候,芭蕉叶大而较硬,声音清晰而杂乱,与寂寥的旅人的愁绪自然和谐地共鸣起来,仿佛打在心上,千愁万苦,如雨点密集而下,创造了无限凄凉的环境。作者以《夜雨》为题,通篇却不着一个“雨”字,而是从听觉人手,给秋以声,给芭蕉以愁,借“雨”写“愁”;“一声”声,“一点”点,既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连绵不断的特点,也暗示了主人公的缕缕愁思如同这秋雨一样无法断绝,从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接着连用两个“三更”,以点出“归梦”之难成:由于万千愁绪,以致夜不能寐。归乡之梦又为作者平添了一份乡愁,故“归梦”两字承上启下,既补叙了愁因,又为下文梦醒的描写作了必要的铺垫。梧桐滴雨,雨打芭蕉,古代的文人骚客常以此描写人生的愁苦,加之深秋夜雨,孤身一人,客居他乡,半夜“归梦”,引起人无限的愁思和惘怅。因此,作者以一个“愁”字,点出全曲的感情基调。 【篇二】优秀的元代古诗词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清代黄景仁的《绮怀诗二首·其一》

清代黄景仁的《绮怀诗二首·其一》 清代黄景仁的《绮怀诗二首·其一》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赏析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古诗词大全600首

古诗词大全600首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绝句》——僧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

最新清朝诗人袁枚抒写的诗词

【篇一】清朝诗人袁枚抒写的诗词:《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这首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篇二】清朝诗人袁枚抒写的诗词:《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元代诗词文简论

元代诗词文简论 元朝帝系 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定宗——宪宗——世祖忽必烈(灭宋)——成宗(大德)——武宗——仁宗(延祐)——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明宗——文宗——宁宗——顺帝 元代文学三期p309 《全金元词》(唐圭璋,中华书局,1979) 《全元文》(李修生,凤凰出版社,2004) 《全元诗》(杨镰,中华书局,2013) 一、元代诗歌的分期 (一)初期:借才异代 由金入元:元好问、李俊民 由宋入元:方回、戴表元、黄庚 P310:方回与《瀛奎律髓》 心理上认同蒙元:耶律楚材、郝经 元代三大理学家:许衡、刘因、吴澄 感旧歌者(戴表元) 牡丹红豆艳春天, 檀板朱丝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 无人知是李龟年。 落花(郝经) 彩云红雨暗长门,翡翠枝余萼绿痕。 桃李东风蝴蝶梦,关山明月杜鹃魂。 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漫一尊。 狼籍满庭君莫扫,且留春色到黄昏。 渡白沟(刘因)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彫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二)中期:延祐之盛 赵孟頫、袁桷(p312)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p312) 柳贯、黄溍 盛元诗风的表现:雅正 (1)内涵:治世之音、歌咏升平 (2)风格:雍容平正、温柔敦厚 (3)取法:宗唐抑宋

钱钟书《谈艺录》: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严羽《沧浪诗话》: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湖州人。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先祖乃秦王赵德芳。宋亡,家居湖州,后受程钜夫推荐,受到世祖赏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赵孟頫“始倡元音”,开启延祐诗风 《松雪斋集》 岳鄂王墓(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罪出(赵孟頫)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 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垄谁为扫。 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 戴表元评赵诗:古诗沉涵鲍谢,自余诸作,犹傲睨高适、李翱云。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蜀郡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大德初年,至大都任国子助教博士,累迁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其诗文皆负盛名。 诗文集《道园学古录》 挽文丞相(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杨载(1271—1323),字仲弘。 《杨仲弘诗》诗话《诗法家数》 赵孟頫弟子 范梈(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 《德机集》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 《揭文安公全集》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诗句词句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诗句词句 胡雪岩年代:清朝胡雪岩简介:胡雪岩,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白手起家,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在中国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笔。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协助左宗棠兴办洋务,以图强国;怀着一颗仁厚之心,开办胡庆余堂,以图济世救人。终其一生,他以仁义经商,对当今的商人仍有借鉴意义。但他生活荒淫无度,又不谙政界之道,终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钱财散尽,黯然离世。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余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余堂。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余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清朝时讲,北有王锡衮,南有胡雪岩。胡雪岩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当时中国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限极大,所以企业要做大,必须找到这个靠山。胡雪岩的个人魅力更是了得,他虽然有那么多的老婆,但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老婆都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缺乏信用契约的前提下,有老婆相助(相对稳固的夫妻契约)更是如虎添翼!综上所述,国外的环境和中国相去甚远,在中国做生意还是要研究国学,中国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际关系,信用制度,胡雪岩作为中国商人的偶像当之无愧!!胡雪岩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诗句词句1、胡雪岩7句箴言:1.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2.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3.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4.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5.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6.机会是持续发展的; 7.不求人,格自高。——胡雪岩 2、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胡雪岩 3、道理是直的,但是路经常是弯的。——胡雪岩 4、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胡雪岩 5、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吧——胡雪岩 6、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人只能控制过程,不能控制结果。——胡雪岩

清代的诗词文

第七章清代的诗、词、文 第一节清代的诗 清诗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而且流派很多,诗话如林,呈现出唐宋以后诗歌创作的复兴局面。 清代诗歌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 一、清初期(顺治、康熙两个朝代) 清初诗人,就其生活道路,政治态度和诗歌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反清的明末遗民和降清的明末遗民。 1、反清的明末遗民 这些人入清后不同清朝统治者合作,积极投入抗清斗争,他们的诗歌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杜濬、归庄、阎尔梅、钱澄之、申涵光、吴嘉纪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顾炎武、屈大均、吴嘉纪。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参加过复社,入清不仕,积极投入抗清的武装斗争。抗清失败后他十谒明陵,遍游华北,到处奔走,不忘兴复。有《日知露》、《亭林诗文集》。顾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又说:“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他的诗歌剧作重视地时间了他的这些主张,大都写国家民族兴亡的大事,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内容,或托物寄兴,或借景抒情,或吊古伤今,都充满着爱国热忱和民族情感。诗风沉浑悲壮、苍凉劲健,诗如其人。他的诗对清代诗歌,尤其是清初和晚清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品选《精卫》诗中作者以精卫自喻: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表示一定要以精卫填海的精神来从事恢复故国的事业,对于那些“有成窠”的燕雀,即那些降清的士大夫,表示了无比的轻蔑。 2、清代的明末遗民 这些人虽也是明末遗民,但他们或者降清,或者参加清朝科举,或被清同志者聘请出山。又都为清政府服务了。有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施闰章、宋琬、毛奇龄、朱彝尊、陈维菘、姜宸英、彭孙遹、王士祯号称大家。而以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明万历进士。官至侍郎,在南明福王政权中任礼部尚书。清兵攻陷南京,他率领文官投降,任礼部侍郎,不久辞归。以后又和抗清活动有联系。写过一些怀念故国,悔恨平生的诗。 钱诗名很大,被推为一代宗师,著有《投笔集》。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他论诗及对明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也反对“公安

中国梅文化简论

中国梅文化简论 中国梅文化简论 发表于2014-12-28文|姜中卫(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梅文化简论(一) 梅开独先天下春,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它以广阔、丰富、深邃的内涵,构成独特的文化形式。本文所指的梅文化,是人们以梅为对象进行培育、欣赏、研究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一定意义上说,梅文化是各种爱梅赏梅活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的过程,它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一分瑰丽。 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种植地域广泛。出土文物证实,中国育梅历史在四千年以上。梅,先为食物,后因花形色美,成为审美对象,进而用以比德畅神。由食梅、植梅、用梅而艺梅、器梅、颂梅,由梅林、梅景而爱梅、赏梅,由梅品而人品,历代梅文、梅诗、梅词、梅画、梅乐、梅歌、梅饰、梅饮、梅食、梅药等层出不穷。随着人类对梅认识的深化,以梅象征中华民族品格文化心理和以梅为表现

内容的文化形式也不断提高发展。 从道德文化方面看,梅花象征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盐梅调鼎作和羹,寓意为治国理政有方。敢斗霜雪、坚挺傲岸的梅花,在儒家文化正统观念的涂抹下,成了高洁守道的凛然君子、不畏严寒的刚毅雄杰、惊顽起懦的勇猛斗士。君子之风,清高正直是古人文冶教化的重要内容。梅花姿态瘦劲,冰肌玉骨,是意志刚强和品德高尚之风范。“玉雪为魂冰为魄”不仅是梅的禀赋,更是崇高情操的象征。梅花凌寒独放性格,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道德哲理内涵,“几生修得到梅花”,“品若梅花香在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平生历尽寒冬雪,赢得清香沁大千”,在这里梅花幻化成一种悟性境界,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之气质。 中国梅文化简论(二) 在中国,凡言及梅花,总能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先进入脑海的往往不是其物质形态,而是那坚贞不屈、高雅不凡、刚毅圣洁的精神形态。毛泽东《咏梅》词把梅花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确,一身正气,坚强无畏,屹立于严寒里;凛然傲骨,压雪吐香;独

清明诗词大全

清明诗词汇 1.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3.清明 作者: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 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5.鹊踏枝.清明 作者: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6.三台·清明应制 朝代:宋代 作者:万俟咏 原文: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 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7.清明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8.清明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9.郊行即事 朝代:宋代 作者:程颢 原文: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0.长安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11.清明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