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得基本理念

音乐新课程就是根据国家制定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基本理念,结合音乐教育得特性制定得符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发展需要得课程,它由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理念指导下得新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组成,主要理念如下: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得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得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得情操、健全得人格。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得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得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就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与享受音乐美得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得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得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与情感内涵得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得作用。

兴趣就是学习音乐得基本动力,就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得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得魅力,在不同得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审美心理得不同特征,以丰富多彩得教学内容与生动活泼得教学形式,激发与培养学生得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得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得联系。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课得教学过程就就是音乐艺术得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得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得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得自信心,培养良好得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音乐课程中得音乐创造,目得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得形象思维,开发学生得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活动内容、形式与情景,发展学生得想像力,增强学生得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得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得过程本身而并非单一关注结果。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就是听觉得艺术,欣赏者主要通过聆听加强对音乐得感受与体验。音乐得这种特殊性根源于音乐特殊得物质媒介与表现手段,它以乐音为材料作用于人得听觉,可以直接传达与表现音乐家感情得起伏,变化与波动。就像黑格尔所说得那样,音乐作品就是可以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得。此外,音乐还有一个特点即非语义性。其形象得不确定性、非语义性、多义性与朦胧性,既就是它得局限,又就是它得长处,它为听众得联想、想象与情感体验留下了更加广阔得自由空间,从而可以获得更加丰富隽永得审美感受。

音乐教学得综合包含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得内部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得同类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得其她学科之间得跨专业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得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她艺术门类及其她学科得联系。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得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得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与热爱祖国得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得发展与社会生活得变迁,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得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得教学中。

世界得与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得理解与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得同时,还应以开阔得视野,学习、理解与尊重世界其她国家与民族得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得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得一切优秀成果。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得任务,不就是为了培养音乐得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她们从中受益。音乐课得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得感受与音乐活动得参与放在重要得位置。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得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得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得情智。要把全体学生得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得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得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得可能与空间。

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

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以节奏为基础。 3、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从我园主体探究课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我认为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更好的开展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我园主体探究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真正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中学习。那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是如何进行这种探究学习的呢?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老师唠叨?quot;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

音乐教学理论

音乐教学理论 一、义务音乐课程的性质: 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二、音乐课程的价值: 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价值。 三、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4、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精神; 5、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体制。 四、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 审美性、多元性、工具性。 六、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 1、音乐教育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 2、音乐教育是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作为审美的工具; 3、音乐教育使人在愉悦中教授教育。 七、音乐教育体现素质教育的表现: 1、应面向全体学生; 2、应以审美为核心; 3、应以学生为主体; 4、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应培养学生的情商;应体现“减负”的精神。 八、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1、审美性与协同性并举原则; 2、情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3、民族性与多元化结合原则; 4、面向全体与成功性原则; 5、趣味性与律动性原则; 6、音乐课堂教学与音乐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 九、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谈话法、讨论法。 十、中学音乐教学的领域: 1、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 风格与流派); 2、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3、音乐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4、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 的其他学科; 十一、音乐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调控功能 十二、音乐教学评价的形式与方法: 考试或测验、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成长记录袋、自评互评与他平、形成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评价对象与交流。 十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十四、新课程中的中学音乐教师角色: 1、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教育家、音乐家; 2、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从课程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课程的创新者; 4、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 5、从教师与他人的关系角度看,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十五、奥尔夫教学法: 德国,综合教学 十六、柯达伊: 匈牙利,按儿童自然发展教育 十七、迈克尔罗斯: 瑞士、体态律动学。

《复调音乐基础》教学大纲

《复调音乐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复调音乐基础;英文名称:Polyphonic basis 课程编码:061130 学分:2分 总学时:32学时 适应专业:音乐各专业 先修课程: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 执笔人:许佳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二声部复调定义,以及复调性多声音乐与和声性多声音乐的区别,通过对二声部复调的学习分析,能基本掌握复调音乐的特征,以及写作简单的对比,模仿复调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2学时) [讲授] 1:什么是复调?什么是对位? 2:复调音乐产生的历史沿革 3:复调的类型 4:复调音乐的特点 5: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6:复调音乐的写作手法及表现作用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第二章复调音乐中对位旋律写作原则(6学时) [讲授] 1:音高关系 2:节奏关系 3:句幅关系 4: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正确完成写作。 第三章对位中旋律的类型(6学时) [讲授] 1:对位中旋律的不同类型 2:对位中旋律的组合形式 3:旋律的对比性质 4: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正确完成写作。 第四章二声部复对位(4学时)[讲授] 1:副对位的基本概念 2:八度复对位的写作 3: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正确完成写作。 第五章二声部模仿(4学时)[讲授] 1:模仿的基本特点 2:原形与变形模仿 3:卡农的写作(有终与无终) 4: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正确完成写作。 第六章模进(4学时) [讲授] 1:模进的特点 2:卡农模进与对比模进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正确完成写作。 第七章复调乐曲分析(4学时)[讲授] 1:二部创意曲分析 2:三部创意曲分析 3:小型乐曲分析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正确完成写作。 第八章小型复调乐曲的写作(2学时)[讲授] 1:曲式结构 2:调性布局 3:整体写作 4:写作示范 [作业要求] 理论上分清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正确完成写作。 三、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一、世界三大著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1865年---1950年)著名的瑞士作曲 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 克罗兹,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 育体系。其体系的核心是“体态律动”。 (1)所谓体态律动教学是从音乐本身 入手,先让学习者聆听音乐,再引导 他们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种 要素。体态律动教学把人体变成 了一个能够理解音乐的要求、能 够解释和表现音乐的乐器。通过 这件人体乐器展示了音乐的核 心要素,又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 觉和情感强化了音乐的艺术性 质。(2)体态律动的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

本能、对音乐情绪和表现的感 受、对运动平衡的感觉、以及培 养有规律的运动神经习惯和训 练有节奏的心理。体态律动打开 了音乐教育实践的一个新的领 域。 2、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柯达 伊·左尔坦(1882---1967)是20 世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 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 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 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深远的 教育体系之一。其主要教育手段与 内容:(1)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占有 突出重要的地位。(2)以歌唱作为 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3)以首调 唱名体系培养全面的音乐能力。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它是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奧尔夫将创造力称作他的教育理念的灵魂。并为挖掘、发展人类生而具有的探索、创造精神创立了一套科学而丰富多彩地教学方法。 (二)奥尔夫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1、奥尔夫本人简介: (1)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年),德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 (2)在他的童年充满了音乐、诗歌、文学、戏剧的熏陶,这也为他日后在音乐戏剧和舞台音乐奠定了坚实的

音乐学专业(函授、业余)

音乐学专业(函授、业余) 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耐够在中等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具有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成为在西部教育和其它战线上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受到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育研究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训练毕业生就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包括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视唱能力、系统的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和初步的运用技能、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乐史知识和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作曲家作品,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音乐教学的基本问题。 2.具有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掌握中外乐器各一种的演奏方法(熟练掌握其中一种,初步掌握另一种);具备良好的教育职业素养和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3.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观,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具备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奠定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5.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二.主干学科 艺术学、教育学 三.相近专业 作曲写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 四、主要专业课程 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复调音乐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钢琴、声乐、乐器演奏、形体与舞蹈、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 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

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原本性

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原本性 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历经七十余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奥尔夫音乐教育进入中国,因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乐教”的理念息息相通,逐步在中国音乐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史上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接受并颇具影响力的一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并且在中国创新、发展,不断创造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新经验和新形式。 奥尔夫曾经说过:“走遍世界的,不是我为表明这个理念而编写的东西,而是这个理念本身”。是什么样的一种音乐教育的理念,能够让其在新思想,新方法层出不穷的今天,不但没被淹没反而显示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来呢?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曾说过:“我所有的观念,是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原本性一词并非奥尔夫所创用,但是,他将它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其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理念。 什么是原本性呢? 原本性是指质朴的,简单的,单纯的,最自然的,清澈的,但同时也是能够诉诸心灵、反应内心的,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形式,

就像不施脂粉的自然风貌一样。 那什么是原本性的音乐呢? 首先,音乐源于生活,它产自人民大众,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表现的是人们内心的情感,是感情交流的媒介。不同特征的音乐表现不同的生活层面和感情需要,可以用来传授知识,组织集体劳动,记载历史变迁,举行仪式和进行交流。比如大家熟悉的劳动号子、山歌等。还有很多地区或民族进行人生的礼仪(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或者祭祀甚至恋爱、交流,都要载歌载舞。 因此,原本性的音乐是这样一种音乐:它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感情。人不是仅仅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人也不仅仅做机械的跟随,而是以自己的内心情感相和;它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自然的、躯体的、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可以体验的,它不是表演,也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人的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我流露和交流的需要,尤其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正如《乐记》所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次,原本性音乐从音乐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什么大型的形式,也没有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的有关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音乐的基本素材。比如能代表某个民族音乐风格的节奏,或者能代表某个地域音乐风格的音阶走向等等。这些基本素材通过高质量的去运用,可

乐理视唱练耳课程规范标准(修正版)

《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乐理视唱练耳》(第二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训练。 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舞蹈,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它像一把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是学习音乐各学科和学习各种乐器的前提条件,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学习基础乐理为核心,为学习音乐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乐理视唱练耳》(第二版)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之一。“基础乐理”顾名思义,讲的就是音乐最基本的知识,包括音的特性、节拍、节奏、音程、调式、和弦、调性关系、基本曲式结构以及记谱法等内容。它像一把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是学习演唱、演奏、歌曲写作、和声、编曲等各种专项技能的前提条件,是成为一个有专业素质的音乐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2、注重视唱练耳的训练,提升学生视唱和听辨能力。 能够准确地视唱乐谱是学习音乐学科一项必备的条件,在视唱的同时也包含了节奏的训练。练耳的训练注意是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3、把理论与实际的训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乐理理论知识视唱练耳融为一体。 理论与实际的练习结合,提供了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基本技能实践结合的平台,困难的地方是这两门课有着各自的特点:乐理课以音乐基础理论学习为主,要求逻辑思维,课程较适合采用直线式的教学设计方式;视唱练耳课以视唱、听音为主要形式,培养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等音乐基本技能,要求更多的是直觉思维,因此课程较适合采用螺旋式的教学设计方式。《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在内容上虽然有重复可整合的部分,但又因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不同,存在着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矛盾和困难。因此,为了实现理念与方法、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指导纲要》,对于这一门课程的学科性质给予重新界定: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乐理与视唱练耳》(第二版)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有关音乐基本理论和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学生《乐理视唱练耳》学习的目的和学生《乐理视唱练耳》基础程度的不同,采取分层教学设计,在教学组织上表现为集体课、小组课(针对有一定音乐基础,程度不同的学生)和个体(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单独训练和指导)教学三种种设计思路的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和改变: 一、课程性质更加明确 新标准在前言中把音乐课程的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而将原标准中的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价值”改为“课程性质”,因此将原标准的四大价值简练地浓缩为课程的三大性质,改变了原标准中的性质与价值混为一谈的表述方法,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并且在课程性质中集中体现了音乐课程的独特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次改版的标准中单独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来的,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并强调了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在后面的教学理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二、课程基本理念更加综合

原标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个,而新标准中将原来分为两个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并为一个,共有五大理念。如审美和兴趣合二为一,改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以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双基的学习业要与不同的文化认知有机结合”等内容。如原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合并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如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合并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原标准的理解多元文化改为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再如原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新标准中也合二为一。同时,修改并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鉴于前期课改中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了学科综合而忽略了音乐特点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标准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并且在表述中具体列举了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指出这些音乐特点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三、音乐特点更加突出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教育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 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 2. 掌握系统的音乐学基础理论和音乐学学科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音乐学科学理论发 展改革的最新成果;具有从事音乐学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音乐教学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具有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3.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民族音乐学 2.中国音乐史学及其教育 3.二胡艺术及其教育 4. 欧洲音乐史及其教育 5. 声乐表演艺术及其教育 6.音乐教育学 7. 琵琶艺术及其教育 8. 钢琴艺术及其教育 9. 小提琴艺术及其教育 10. 钢琴伴奏艺术及其教育 11. 古筝艺术及其教育

1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三、修业年限 硕士生修业年限为2-4 年。基本修业年限为 3 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0 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3 学分。毕业授予艺术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组将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 1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每位硕士生必须在第 2 学期期中之前提交二份必读文献阅读报告。 ( 2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两个月内制定;论文研究计划在入学后 1 个学期内制定。 (3)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倡导实行以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 4 )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 5 )实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全国性或全省学术会议 1 次,并提交论文; 至少应在所在学院或全校范围内公开做学术报告 1 次;至少听取10 场学术报告。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注重发挥集体智慧,鼓励硕士研究生听高水平学术报告, 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研讨会,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 和个性化发展。 六、课程学习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和实践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及其表现方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声乐、钢琴及其他音乐课程和发展音乐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五线谱,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基础理论知识,正确规范的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书写,键盘方面的作业,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在基本乐理方面所要求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一般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乐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在基本乐理各环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内部思维和外部交流中的相关音乐基本概念的能力,并通过广泛地分析实例作品,加强对乐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以积累音乐经验,开拓艺术视野。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音乐的感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相 关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学生中国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的理解,使其具有爱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交流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学

前教育事业的热爱,具有爱岗敬业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三)参考学时: 120—140 学时 (四)课程学分: 16课时计为一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音乐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多开展视唱练耳、音乐鉴赏等课程。 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可根据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进度进行,也可根据本学科体系提纲挈领地制定面授计划和讲授。 重点学习各种基本乐理的一般性概念和原则,及在典型情况下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2、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

课程三性质:①人文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②审美性:“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实践性: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 课程基本理念:①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②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③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④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⑤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 1.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②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⑤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①体验、②模仿、③探究、④合作、⑤综合 3.知识与技能:①音乐基础知识、②音乐基本技能、③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学段目标:1-2年级: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3-6年级: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7-9年级:增进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欣赏习惯。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丰富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课程内容:1.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2.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3.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4.音乐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的其他学科。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7.因地制宜地实施本标准 关于教学中的几点提示:1.感受与欣赏2.演唱3.演奏4.识读乐谱5.创造 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教材编写原则:1.学生为本原则2.教育性原则3.科学性原4.实践性原则5.综合性原则6.开放性原则. Grave 庄板Largo广板Lento慢板Adagio柔板Larghetto小广板Andante行板Moderato中板Allegretto 小快板Allegro快板Presto急板Prestissimo最急板 rall.渐慢rit.或ritard.渐慢riten.转慢poco一点点poco meno mosso稍转慢accel.渐快poco piu mosso 稍转快 a tempo回原速ad.lib速度自由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音乐学专业导论》是音乐学专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方向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学专业大学四年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以及考研课程、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技术刊物,技术权威,参考书目、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的介绍,并了解本院音乐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校内教师的职业成就和承担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专业导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在一定阶段内专业学习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掌握音乐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基本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以及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明确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的刊物,权威、参考书目;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学科和本院系的其他专业的联系;了解四年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及学分绩点的含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环节学分、课外学分是多少。并以此来帮助完成本科专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了解考研课程、本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该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就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和技能要求,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在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知识结构,使个人发展有一定的空间性和延展性。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没有先行课程,后续课程为音乐专业课程。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参考:《2013级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音乐基础理论教程(简洁实用)

音乐基础理论教程(简洁实用) 音乐理论基础教程(,) 您好朋友,欢迎您的到来。这里是我为大家提供的简单音乐理论。采用的是李重光的<音乐理论基础教程>本书是为中等音乐学校编写的“基本乐理”试用教材。书中重点介绍了五线谱的乐理知识。全书共分十五章,包括间律、记谱法、调节器式、音程、和弦、节奏、节拍、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转调、移调、装饰音和旋律的知识。内容丰富,简明。适合广大专业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学习,参考。所以还请您常来看看哦(相信对您一定有所帮助( 第一章音及音高 第一节音 ,、音: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到的音是非常多的,但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当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 ,、音的体系:音乐中的音被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的性质: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个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震动的次数(频率)而决定的。震动次数高音则高,震动次数少则音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则音长,音的延续时间短则音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音的振幅(音的震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是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音的以上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的。 4 、乐音与噪音:由于音的震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5 、复合音:许多音的结合叫复合音。 第二节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乐音体系: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 音列: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的次序排列起来( 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音级(分为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基本音级:指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它的名称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法来表示( 变化音级:指把基本音级升高或者降低而来的音( 升记号, 降记号 b 还原记号 第三节音组 在键盘上(钢琴),,个键组成重复循环的七个基本音级名称,因 此在音列中就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

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402﹚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02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热爱音乐学专业的,具有一定的专业表演能力和教学与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专业教师或社会需要的音乐工作者。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所从事的音乐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乐器修造方面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热爱音乐教学及演唱、演奏与研究工作。有志于音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较高的音乐学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素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相当的音乐艺术科学研究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创作、表演、乐器修造以及专业教学的能力。 4、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键盘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 2、中国音乐史研究 3、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 4、合唱指挥艺术与教学研究 5、琵琶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 6、作曲理论 7、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8、民族音乐学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累计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一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教学实践 本专业教学实践以本、专科学生为对象,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工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力。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有: 1、讲授本、专科生课程的某个章节或某个专题;

2、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评改作用; 3、主持课堂讨论; 4、指导论文写作。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为4周,应至少完成36课时或相当此工作量的教学工作。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六、舞台实践 键盘、声乐、合唱指挥、琵琶、作曲方向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举办个人毕业音乐会或音乐作品展示会,要求第四学期末每位研究生提交音乐会曲目,经专业导师组及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方可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1、键盘独奏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奏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声乐独唱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唱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3、合唱指挥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4、琵琶独奏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奏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5、作曲作品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作品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七、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有: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2、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 3、学术访问等。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调查研究尤须突出科研资料的查找、收集、整理和索引工作。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调查研究工作应安排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即完成硕士论文前进行,累积时间为4周。调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和实践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及其表现方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声乐、钢琴及其他音乐课程和发展音乐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五线谱,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基础理论知识,正确规范的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书写,键盘方面的作业,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在基本乐理方面所要求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一般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乐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在基本乐理各环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内部思维和外部交流中的相关音乐基本概念的能力,并通过广泛地分析实例作品,加强对乐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以积累音乐经验,开拓艺术视野。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音乐的感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相 关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学生中国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的理 解,使其具有爱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交流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学 前教育事业的热爱,具有爱岗敬业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三)参考学时:120—140 学时 (四)课程学分: 16课时计为一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音乐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多开展视唱练耳、音乐鉴赏等课程。 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可根据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进度进行,也可根据本学科体系提纲挈领地制定面授计划和讲授。 重点学习各种基本乐理的一般性概念和原则,及在典型情况下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2、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成绩为百分制;适当综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听课、作业)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