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光轴校正教程

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光轴校正教程
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光轴校正教程

首先,你需要的东西是:一枚反射望远镜,一枚牛反光轴校准目镜(加长版,价格在100以内)。一枚六角螺丝,信达套装里自带。

好了,开始了。

把这根校准目镜,插进小黑的调焦座,你懂。

就是这个样子了。建议把小黑的嘴巴对着白墙或者白纸,这样对比更明显,校准目镜的那个金属缺口最好对着亮的方向。

这是副镜的4个螺丝,再次强调,中间这枚十字螺丝是绝对不能动的!旁边三颗小螺丝是内六角,可以用来调整副镜。

信达自带的小六角螺丝刚好可以插进去。

那么我们开始调了!

通过校准目镜,可以看到这样的效果,这是光轴比较歪的样子。我们主要观察3个东西,校准目镜的十字丝(注意望远镜支撑副镜的那个十字架不考虑),主镜上的圈圈(那是主镜的中点),校准目镜投影到副镜上的小黑点。这三个目标我都用红线标记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他们3个家伙重合到一起。

首先我们要把十字丝的中心和校准目镜的小黑点对准,这个需要调整副镜的三个小螺丝。动

作要轻,稍微拧一下就好,不过副镜的十字支撑架有弹性,最好一拧一拧的间断着调。

这一步花的时间比较多,现在十字丝和小黑点对准了,记得3个螺丝都要上紧,但是也不要太使劲,保证一般不会松动就行。

下面我们来把小圈圈和十字丝小黑点对准,这个要调整主镜后面的螺丝,先拧开那3枚瘦长帅的锁紧螺丝,拧那3枚矮胖挫,就行了,这个很容易,眼睛盯着目镜,手摸着螺丝就行,只要做到圈圈把黑点套住,不漏光就行。另外我发现调好,拧锁紧螺丝的时候圈圈会有点点位移,这个时候要盯着点目镜。

这是最终效果,现在十字丝中间和小圈圈,还有小黑点都在一起了,恩,很完美,但不是最完美,最细致的调整需要用星点来调整,不过我等菜鸟没这必要,而且我个人觉得能调到这一步,光轴也歪不到哪去了。

顺便吐槽,近视眼伤不起,我戴上眼镜的时候,校准目镜的十字丝就看不清楚了,副镜上的圈圈点点看的很清楚,不带眼镜的时候,校准目镜的十字丝很清楚,副镜又看不清楚了。

最后,养成好习惯,反射镜不用时要立起来放,嘴巴朝下,这样防灰,不要把屁股朝下,因为那样会压迫校准螺丝导致镜子变形,时间长了不是好事。拿镜子的时候最好只提鸠尾板,不要拎屁股,最最好是用抱的。

PS:我跟南京天仪厂的工程师扯淡的时候,他们说天文台大型的反射镜都是嘴朝天,那样才不会发生形变,因为那些镜子都靠背后支撑的。同好指出反射镜都该口朝上放置,这是正确的。不过我个人喜好把小黑这么放而已~大家可以在小黑屁股后面贴几个硬塑料当垫子,这样就能屁股朝下的放了。

一般这样调好,只要你轻拿轻放,基本上不大会影响光轴,就算有一点影响,一般都只用调整主镜后面的大螺丝就行,副镜很少需要调整。而且现在的反射镜表面都镀了一层硅膜,长年使用基本不成问题,我这镜子用了快两年了,跟新的一样,平时就这样扔在办公室里,寒暑假都这样。每次观星前我都习惯性用校准目镜看一下,大概调一分钟就可以拎出去了。很EASY。

3.jpg(151.34 KB, 下载次数: 1)

信达赤道仪+单反漂移法教程

信达赤道仪&相机漂移对极轴方法 (整理:冷眼看海 2019.03.20 For 凤凰老哥) 1.本文适用范围 ●人群 摄影党、部分顶级目视党 ●赤道仪 EQ3D/EQ3W电跟装置 EQ3Pro、HEQ5-Pro、NEQ6-Pro、HEQ6-R、EQ8等自带GOTO和电跟装置的赤道仪 AZ-EQ5、AZ-EQ6赤道/经纬仪 ●相机 支持B门线控制、并能与主镜合焦的任意单反、微单 支持电脑控制的CCD或CMOS天文摄像头 2.漂移法的特点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地球自古以来都是自西向东以恒定速度在自转(大佬们请勿喷岁差问题),因此天球中的所有天体才有了东升西落的轨迹,我们在夜间看到星星在天球上位置的变化,就是这个轨迹的表现。地球自转轴贯穿南极点和北极点,因此叫极轴。 对漂移法来说,它完全不会发生位置改变,即便是勾陈一(目前的北极星)在1000年后不再是北极星,漂移法会依然非常有效,因为漂移法与北极星无关,目前我们能大可放心的,把极轴当作绝对参考系来对待。 漂移法可与北极星无关,因此我们对准极轴时可以完全忽略北极星,笔者就是南天北墙的受害者,照样能用漂移法精对极轴,所以非朝北阳台的同好们,漂移法将会成为你们对准极轴的最佳方案。 3.精对极轴的意义 对极轴有粗对和精对之分,粗对的极轴后直接进行拍摄往往是不靠谱的,至少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这样的,信达赤道仪的机械误差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解读为,极轴镜圆心与赤经轴圆心并不是完全同轴的,由于赤经轴承的细微的间隙导致出现了机械误差,

这样一来无论北极星在机轴镜中的旋转轨迹多么精准,也是无效的精确对准。然而笔者发现,极轴镜(非电极)的旋转测量法居然是比较普遍的方案,大部分新手粗对极轴以后就直接开始撸片子,最终得到了非常漂亮的半星轨摄影照片,然后一脸懵逼的对自己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D 大佬们的做法却不一样,他们要么使用电子机轴镜(笔者穷,买不起,也不是大佬,就没用过)。要么先用极轴镜旋转测量法对着北极星粗对,再漂移法精对极轴,很轻松的就能得到高质量的摄影原片(仅对片子不拉线而言)。 通过漂移法精对极轴后,无论是对盲跟(不导星,纯电跟),还是对导星跟踪,帮助是巨大的。精确的极轴能向盲跟中的赤道仪提供高达3-5分钟的无偏差跟踪,而对导星跟踪来说,精确的极轴能提供足足一夜的无偏差跟踪,如果在极地的极夜区域,无偏差跟踪可以是数个月。这就是精对极轴的意义所在。 4.漂移对极轴的操作方法 ●特别说明 本文没有阐述赤道仪平衡的方法,以下操作的前提是赤道仪平衡你已经做过了。 ●第1步–安装相机、主镜、赤道仪安装、合焦 按照惯例,相机吊到主镜上,主镜躺在赤道仪上,赤道仪跪在脚架上,脚架站在地上,这个基本操作不用多说的吧,如果不会,请把你的器材出掉,定价50元 包邮,咸鱼欢迎你。 相机与主镜精确合焦,建议使用鱼骨板完成,合焦方法本文不做描述,以下的漂移过程是需要精准的焦点来辅助的。 ●第2步–赤道仪北腿调正和调平 将赤道仪脚架北腿指向正北,可以借助指南针、手机指南针或凭人为方向感来完成,安装赤道仪到脚架(合焦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做过了),并调节脚架各方位高低, 将赤道仪水平泡调到中心位置(传说中的找水平)。 如果有条件可以看到北极星,可以预先调整赤道仪水平螺丝(北腿上方的两个对向手拧螺丝),把北极星放入极轴镜或极轴镜筒任意位置,北极星能居中更好, 可以为之后的操作节约部分时间。 ●第3步–赤道仪纬度设置 这里不多做解释,直接把赤道仪仰俯角调成你的地理纬度,比如重庆是北纬

实习报告揭示传统双筒望远镜装配工艺流程

实习报告揭示传统双筒望远镜装配工艺流程(很详细很有帮助)2010-12-12 15:58|发布者: 小冯|查看: 1089|评论: 0 摘要: 7倍定倍Φ50物镜的望远镜装配工艺前言性质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 7倍定倍Φ50物镜的望远镜装配工艺 前言 性质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仪器。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吗射线望远镜。近年来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光学望远镜通常是呈筒状的一种光学仪器,它通过透镜的折射,或者通过凹反射镜的反射使光线聚焦直接成像,或者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学望远镜又称“千里镜”。它主要包括业余天文望远镜,观剧望远镜和军用双筒望远镜。 常用的双筒望远镜还为减小体积和翻转倒像的目的,需要增加棱镜系统,棱镜系统按形式不同可分为别汉棱镜系统和保罗棱镜系统,两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是相似的。?个人使用的小型手持式望远镜不宜使用过大放大倍率,一般以3~12倍为宜,倍数过大时,成像清晰度就会变差,同时抖动严重,超过12倍的望远镜一般使用三角架等方式加以固定。 来源17世纪初,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据说小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伯希是望远镜的发明者。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自制了一个。第一架望远镜只能把物体放大3倍。他制作的第二架望远镜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远镜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做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伽里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夜空,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后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的黑

用MaxDL漂移法精对信达GOTO赤道仪极轴

用MaxDL漂移法精对信达GOTO赤道仪极轴 必须的准备工作: (1)赤道仪载重平衡(这个很重要,尤其是EQ3PRO之类载重很小的赤道仪,进程和回程阻力不一样极有可能造成导星摆动过大),设定手柄进入恒星速跟踪。 (2)将手柄Auto Guide Speed设为1X(Auto Guide Speed给定值有0.125X;0.25X;0.5X;0.75X和1X,意义为自动导星给定导星信号时赤道仪将以XX恒星倍速调速,开机默认为0.5X,如果希望导星误差曲线较为平稳可以尝试设为0.5X以下)后面会讲到为什么要先设为1X。 (3)导星CCD尽量与赤经赤纬成正交(便于确定赤纬赤经方向,QHY5只要把红色指示灯与导星环顶部螺丝对齐就差不多了) 下面我们的主角MaxDL要登场了,废话不说启动它,一路小跑进入连接CCD后,进行如下设置: 进入导星控制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1、将MaxDL作为漂移监控器,设置如下,见图2所示 (1)终止导星指令输出,将XY的+-Output设为空(不会影响校验过程)。 (2)效验阶段MaxDL会根据星点移动方向和距离自动判断并设定正确的纠偏方向(Angle)和强度(Speed);EQ3PRO由于DEC轴的先天不足,容易出现提示Y向移动距离小于5的警告提示,原因就是Y向移动距离过短,软件无法自动设定正确的纠偏方向和强度,会以默认的方向和强度输出纠偏指令,如果置之不理在中天以东的目标应该不会造成导星失败,中天以西绝对会导星失败。 软件解决办法就是将Y向效验时间增加,增加多少可以根据实际调整设定。 (3)上述设定完毕点击OK退出

图2 2、曝光找星(Expose)并进行校验(Calibrate)如图3所示 (1)首先将赤道仪对准中天天赤道附近目标(第一步调极轴东西偏向)曝光找到合适的被导星后直接用鼠标点击星点,在校验结束会出现被导星移动路径,之前我们设置的Auto Guide Speed为1X就是增加移动路径,如果设为0.125X,在10秒效验时间内几乎看不出来移动路径。如果路径不是垂直和水平移动,请将CCD旋转适当的角度(漂移对极轴时减小RA轴和DEC轴的互相干扰)这个路径包含了很多深层意义:软件首先对RA赤经轴输出进程和回程转动指令,并设为X轴,其次对DEC赤纬轴输出指令,并设为Y轴,如果回程星点不在移动之初的位置,说明涡轮组有空程间隙(非常直观的显示出来,一直不知道怎么检查空程间隙,呵呵) (2)校验完毕,如果出现Y向移动小于5像素的警告框,可以按图2所示增加Y轴校验时间,以增加移动路径的长度,便于软件准确判断正确的纠偏方向指令 (3)QHY5曝光出来的图像本底噪声过大可用Screen Stretch设定见图3所示 下面我们就要进入令人激动的MaxDL数字可视化漂移对极轴程序了,赶快点跟踪(Track)按钮,小心被导星跑掉了啊。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 一、如何调试寻星镜 1、白天,先将主镜筒对准远处的一个目标(约500米远),如烟囱、空调室外机等。装上低倍率目镜(如20MM目镜)寻找目标。将镜筒大致对准目标后,调节焦距系统直到目标清晰,并使之处于主镜中心点,然后将脚架全部锁紧。 2、小心调整寻星镜上的三个螺丝,将主镜看到的目标调到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3、更换高倍率目镜(如10MM目镜),重复上述的步骤。调试时,主镜里的目标始终控制在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寻星镜调准后,千万不要动它。观测月亮,尽量选择在“弯月”,这时能更清晰的看到环形山、月海等。 二、赤道仪的简介和调整 (一)赤道仪简介 赤道仪有三个轴: 1、地平轴。垂直于地平面,下端与三脚架台连接,上端与极轴连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盘。绕地平轴旋转可调整望远镜的地平方位角。 2、极轴(赤经轴)。一端与地平轴相连,上下扳动极轴可调整地平高度角。另一端与赤纬轴成90o角连接,装有时角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时角(赤经)调整。

3、赤纬轴。与极轴成90o相连,上端与主镜筒成90o相连,以保证镜筒与极轴平行。下端连接平衡锤,装有赤纬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赤纬度调整。 (二)赤道仪的调整 极轴调整。使望远镜极轴和地球自转轴平行,指向北天极。 1、主镜与赤道仪、三角架连接好,把将有“N”标志的一条腿摆在正北方。调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开极轴(赤经轴)螺钉,把主镜旋转到左边或右边。松开平衡锤螺钉,移动平衡锤,使望远镜与锤平衡。把望远镜旋回上方,制紧螺钉。 3、松开地平螺钉,转动赤道仪,使极轴(望远镜)指向北方(指南针定向),制紧螺钉。 4、松开极轴与地平轴连接螺钉,上下扳动极轴,使指针对准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制紧螺钉。 5、松开赤纬轴螺钉,转动望远镜使其与极轴平行(亦即与当地经线圈平行),制紧螺钉。 6、从望远镜(或调好光轴的寻星镜)中观看北极星是否在视场中央,如有偏差,则需对极轴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细调整,直至北极星在视场中央不再移动。 7、拧动时角刻度盘,零时(0h)对准指针;拧动赤纬刻度盘,90o对准指针。 至此,望远镜就与地球自转轴、观测点子午面完全平行。

使用双筒望远镜注意事项

如何使用双筒望远镜及注意事项 有些新手朋友收到望远镜,满心期待但是不知道如何操作使用,没有调节好以至于观测时成像无法重合、视野有黑影以及无法同时调清楚等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使用欧尼卡Onick双筒望远镜以及注意事项。 市面上的双筒望远镜一般分为屋脊结构和保罗结构,其实操作方法大致相同。 第一步: 旋升眼罩:不戴眼镜观测的朋友将眼罩旋起来,戴眼镜观测的朋友将眼罩旋下去。 翻折眼罩:不戴眼镜的朋友无需翻折,戴眼镜的朋友观测时将眼罩翻折下去。

这样做是为了使眼睛和目镜保持适当的出瞳距离,如果贴的太近或者离得太远,观测起来视野里就会感觉有黑影在晃,无法获得完整的视野圆。 此外,如果不戴眼镜的朋友观测的时候眼罩没有旋起来,眼睫毛也很容易刮到目镜镜片沾染油脂,影响成像清晰度,观测起来就会有雾感成像模糊不清。 第二步:

调节瞳距:有很多童鞋说望远镜看到的总是两个圆,中间有黑影成像无法重合,那就是因为瞳距没有调节好。操作方法:扳动两个镜筒之间的间距,调节到与你的眼睛瞳距一致,这样看出去图像就可以重合了。 第三步: 调焦:慢慢转动调焦轮对焦调节清晰度即可! 补充一下视差调节: 有的人两只眼睛度数不一样,比如左眼100度,右眼300度。摘下眼镜后观测会发现双眼无法同时看清晰,这是因为双眼有视差。这个时候可以先转中间

调焦轮使左眼清晰后,再慢慢转动右目镜或视差补偿微调一下,双眼就可以同时观测到清晰的图像了。 一般大部分保罗望远镜则是转动右目镜微调补偿视差: 有的新手童鞋收到望远镜,因为不熟悉,看到右目镜或视差环可以转动就直接将它转到底了。但如果双眼视力正常的话,视差又被转到底了那么无论你怎么转动调焦轮对焦始终有一边会是模糊的,无法同时获得清晰的成像。所以这点大家也要注意一下,一般能同时看清的话视差环就不要动也不要直接拧到底。 通过以上所述,您应该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欧尼卡双筒望远镜了吧! 再简单的说几点注意事项: 1、不要用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这样会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失明。 2、望远镜不要摔,避免震动冲击,以免光轴发生偏移观测起来头晕脑胀。 3、手不要摸镜片,避免镜片上沾染油脂指纹等影响成像清晰度。 4、不要一边走一边观看望远镜,避免误踏危险物体并导致人身伤害。 5、不要将望远镜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和长期放到烈日下的汽车中,避免高温加速橡胶的老化。 6、不防水的望远镜长期不用注意保持干燥,可防止在带干燥剂的密封袋中,避免镜片长霉。 7、不要将望远镜里面的干燥剂放到小孩可以拿到的地方,避免小孩吞食干燥剂造成伤害。

天文望远镜如何瞄准极轴

天文望远镜如何瞄准极轴 对于经常使用天文望远镜的人来说,对极轴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看不到北极星,比如被遮挡的时候,一般来说,瞄准北极星是在北半球让望远镜的极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对正极点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如果看不到北极星要怎么办呢?今天,38度光为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漂移法。 漂移法,是藉由高倍目镜来监看星点在赤纬上的移动,并基于漂移的方向来调整赤道仪极轴的方法。基于两个观测,需要两个修正:一个是天顶的星用来校准赤道仪的方位角;另一个是接近东方或是西方地平线的星,用来校准赤道仪极轴的仰角。 当监看漂移时,忽略任何东-西向的移动,或是只用赤经修正东-西向的漂移。重点是不做任何南-北方向的赤纬修正,因为这个南- 北方向(即赤纬的漂移)会指出该把赤道仪往那个方向调整,以达到正精确的极轴校准。 具体步骤: 1.找附近的星校准极轴方位 在漂移法中,约在子午线与天球赤道交接处找一颗星,用高倍暗视野照明十字线目镜监看导星状况。此处的赤纬偏移会指示出赤道仪在方位角校准的准确度。

子午线是一个想象的线,它是从北边的地平在线的一点,穿越头顶上的天顶,然后到达南方地平在线的一个点。子午线的线是一条赤经的线。所有赤经的线都是南北向的,但只有子午线是唯一穿越天顶的一条线。赤经是相当于地球上的经线。 赤纬相当于地球的地理纬度,纬度是从距赤道北或南的角距离。 十字线目镜首先必须校正好东-西方与南-北方向。用控制器以高速转动马达让星点移动,并转动目镜,直到星点的移动与目镜中的十字线其中一个平行,然后用以上所叙的目镜里的方向判断方法,注意漂移的方向。高倍率的目镜会在短时间内,比低倍率的目镜,会在短时间内指示出任何漂移,故用来监视漂移的倍率越高越好。 把星点放在导星目镜中的十字线,并把十字线的左右方向与赤经方向平行,如此星点因着极轴的误差而会偏向北或南,我们就监控这个漂移即可。 星点必须观察5-10分钟,但是若极轴本身的误差就很大时,在开始作漂移法的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察觉到漂移。 最后,将星点移回目镜视野中央,再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5分钟后,星点没有任何南北方向的偏移为止。 2.修正极轴高度

望远镜基本知识

望远镜基本知识 1.望远镜的表示方法 望远镜的基本表示方法是: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不同类型的望远镜的规格表示方法只有一些细小的差距,但都不脱离这个模式,下面一一说明: 1.1、固定倍率的望远镜(也是最常见的望远镜)的表示方法: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比如7x35表示该种望远镜的倍率为7倍,物镜口径35毫米;10×50表示该种望远镜的倍率为10倍,物镜口径为50 毫米。 1.2、连续变倍望远镜规格的表示方法:连续变倍望远镜是用“最低倍率-最高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来表示,如8-25x25表示该种望远镜的最低倍率是8倍、最高倍率是25倍、在8倍和25倍之间可以连续变换、口径是25毫米。 1.3、固定变倍望远镜的表示方法:低倍率/高倍率(/更高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有时候也用最低倍率-最高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的表示方法,例如15/30*80指倍率为15倍和30倍固定变倍、口径为80毫米的望远镜。 1.4、防水望远镜的表示方法:一般在望远镜型号的后面加WP (Water proof),如8X30WP指倍率为8倍,物镜口径为30毫米的防水望远镜。 1.5、广角望远镜的表示方法:一般在望远镜型号的后面加 WA(Wide Angle),如7X35WA指倍率为7倍,物镜口径35毫米的广角望远镜 一些经销商把前后两数字相乘的积当作望远镜的倍率来哄骗消

费者是不道德的,更有一些经销商随意扩大两个数字来欺骗消费者,我曾经见过一款10x25的DCF望远镜,标注的规格竟是990x99990,天!990倍的、口径是99990mm的望远镜是什么概念? 2.望远镜的倍率指的是什么 望远镜的倍率是指一架望远镜的倍率是指望远镜拉近物体 的能力,如使用一具7倍的望远镜来观察物体,观察到的700米远的物体的效果和肉眼观察到的100米远的物体的效果是相似的(当然,由于环境的影响效果要差一些)。很多人总认为倍率越高越好,一些经销商和厂家也以虚假的高倍来吸引、欺骗消费者,市场上有些望远镜竟然标为990倍!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率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带支架的的可以比手持的高些。倍率越大,稳定性也就越差,观察视场就越小、越暗,其带来的抖动也大增加,呼吸的气流和空气的波动对其影响也就越大。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是最合适的,最好不要超过12倍,如果望远镜的倍率超过12倍,那么手持观察将会很不方便。世界各国军用的望远镜也大多以6-10倍为主,如我国的军用望远镜主要是7倍和8倍的,这是因为清晰稳定的成像是非常重要的。 3.望远镜的口径指的是什么 口径是指望远镜物镜的直径。口径越大,观测视场、亮度就越大,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但口径越大体积就越大,一般可根据需要在 21-50mm之间选用。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口径为70mm、80mm、100mm 的大口径望远镜产品,体积很大且配有支架。 4.什么是望远镜的视场 视场(Field of view)是指在一定的距离内观察到的范围的大小。视场越大,观测的范围就越宽广越舒适,视场一般用千米处视界(可观测的宽

漂移法调整极轴

漂移法调整极轴 天文爱好者在使用德式赤道仪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极轴对准天球转轴。如果在北半球,可以利用北极星来校准极轴,只要调整赤道仪的水平角和俯仰角使北极星在极轴镜中央就可以。这种方法得到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目视、计算机自动找星和短时间曝光的天文摄影的应用。 不过对于长时间的天文摄影,极轴需要对得非常精确。简单地用北极星来对准的极轴无法满足这种需要。这些简单的方法对极轴或多或少存在水平误差(极轴偏东或者偏西)和高度误差(偏北或者偏南)。有的赤道仪有很精密的极轴镜,当你学会如何使用后,利用它可以将极轴对得很准。但即使这样调整出来的极轴在曝光时间较长或者拍摄焦距较长的时候仍然不够精确。 漂移法可以使赤道仪的极轴获得足够的精度来进行很长时间的曝光。这种方法能获得很高的精度,相当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极轴不准确带来的误差。漂移法的原理很简单:在导星目镜(或者webcam)中观察一颗星的跟踪情况。如果极轴对得不是很准,星点在导星目镜中的位置就会发生移动。根据移动的方向对极轴做相应的调整,然后继续观察,并重新进行调整。如此反复几次,最终得到精确的极轴方向。漂移法需要用最能反映出极轴水平和仰角误差的特定位置的两颗星来进行调整。 下面分几个步骤来具体说明如何用漂移法来调整极轴 步骤一调平赤道仪 利用赤道仪上的水平气泡来将赤道仪调整到水平位置。这个步骤不是必须的,但很重要,可以节省很多调整的时间。如果赤道仪不水平,那么极轴的水平角和俯仰角的调整会互相影响,这样就会增加反复调整的次数。赤道仪水平调整好了,能节约很多时间。 步骤二粗调极轴 利用极轴镜和北极星粗略地调对好极轴,这也能使漂移法的调整更迅速。 步骤三调整导星目镜十字丝的方向 在以下所有的步骤中,都要求导星目镜的十字丝和赤道仪的转轴平行。这一步也比较简单,找一颗亮星放在十字丝中央,用手(或者控制手柄)转动赤道仪赤经或赤纬的蜗杆,星点将会在目镜中产生移动。旋转目镜的角度,使得在调整赤经和赤纬的时候,星点始终压住十字丝线。

双筒望远镜的基本知识

双筒望远镜的基本知识 双筒望远镜是一样很有用的天文观察工具。你可以用它来观看一场球赛、演唱会或是天上的飞鸟。你也可以用它来欣赏两百万光年之遥的银河、月球上的坑洞、围绕木星的几个卫星及无数星星。 许多人都错以为双筒望远镜在天文观察上没有作为。事实上,它是很多资深的天文观测者喜爱的工具。对初学者,它是进入天文观测之门的门票。双筒望远镜并不贵,你只须花个数百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副不错的双筒望远镜了。 基本知识 购买双筒望远镜前,你应该先了解它的特性及规格。选购天文用的双筒望远镜最要注重的是「口径」。口径是指望远镜镜头 (front lenses) 的直径。口径越大成像会越亮。天文用的双筒望远镜,镜头直径应该至少要40mm。小巧的20mm到30mm双筒望远镜用于白天看风景很恰当,但因不能聚集足够的光线所以并不适用于天文用途。怎样知到双筒望远镜的直径呢? 很简单。 每副双筒望远镜都标有一组数字如 7x50之类。 双筒望远镜规格上的第一个数字 "7" 就是「倍率」, 第二个数字 "50" 就是指镜头直径。七倍的机型是一 种畅销机型,会让观看的每一样物品拉近七倍。你还 可以选购 10x、16x,可能你认为天文用途上高倍率 是必要的,其实不然。一付 7x 双筒望远镜就够好了, 而且接下来我们还会论及 7x 所拥有的优点超过大部 份的高倍率机型。 视野 (Field of View) 几乎每一付双筒望远镜小手册上你都会看到一组数据像 "367 feet @ 1000 yards" 或 "120 m @ 1000 m"等等。这串数字代表透过目镜看 1,000 码 (或 1,000 公尺) 远的风景,你视野上能看见的有多宽。这是度量视野大小的方法之一。用 "几呎在1,000码" 这种方法来度量天空的视野并不适切。天文学家取而代之用度数来度量视野。一度相当两倍满月的直径。七度等于十四个满月的的直径,而且又是双筒望远镜典型的视野度数。高倍机型看到的天空较小 (3到5度),广角机型就看得较多 (8到10度),只要将 "feet @ 1000 yards" 规格上的呎 (feet) 这个数据除以 52. 5 就能换算成度数了。"meters @ 1000 meters" 规格就用公尺 (meters) 数除以 17。举例来说,一付视野为 367 feet @ 1000 yards 的双筒望远镜就有 367/52. 5 度的视野,约 7度。广角机型周边视野星点的成像通常会有点歪曲、模糊,减损了视域,这点很难平衡。此外,广角机型一般来讲良视距会缩短。实际视野和有效视野 (actual and apparent fields

漂移法对极轴详细图解

漂移法对极轴详细图解 (fayu e2000) 很多人对漂移法非常不理解,这主要是不明白其中原理,原理清楚了,其实很容易,虽然有些啰嗦,但很有必要。 一、首先明确对极轴的目的 1.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观测者看见的星空是自东向西沿着圆 弧运动,轨迹就是一个个同心圆,圆中心就是北天极。 赤道仪功能就是让望远镜沿着这个圆弧运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视野中。赤道仪上控制这个圆弧运动的就是赤经RA (关于赤经和赤纬概念可看以前写的“赤道仪入门手册”),而赤经轴心就是赤道仪极轴位置,因此无论赤道仪如何转 动,极轴是不变化。明白上面的道理,就会理解为什么要对极轴了,主要目的是让赤经沿着星轨移动,不管是手动还 是电跟,目标始终会保持在视野中(当然手动需要微调赤经,

来跟踪星体运动)。 2. 如果能看见北极星,那一切都相对变容易,有极轴镜对极轴,没有极轴镜用望远镜也可(前提是望远镜与极轴平行), 如果目视基本没有问题,但大部分时候,是看不见北极星,比如被遮挡、南阳台等,那如何对极轴呢?其实,赤道仪设计 上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 先把极轴对准正北(有些赤道仪上腿上有“N”字),正北确定可以用指南针,然后调节“T”字螺杆,让上面的刻度对准 当地纬度(可通过GPS查询)。如果这两项全部做了,尤其正北对准了,那极轴大体也就确定了,如果目视化,完全足够了。 3. 那么为什么还要漂移法对极轴呢?其实就是精确对极轴!即使能看见北极星,也很难精确对准,主要是因为北极星与北天极 事实上并不重合,相反,北极星是围绕北天极在做圆周运动,换句话,就是北极星并不固定,始终在运动。因此,漂移法对极 轴很有意义,可以对极轴进行校准和验证,尤其是看不见北极星,成为精确对极轴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看见北极星,当然

望远镜的各种常识和常见问题

望远镜的各种常识和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就是用肉眼观察一个物体的张角与用望远镜在同一个地点观察相同物体的角度放大倍数。例如,肉眼看一只鸟的角度为6角分,而用一个望远镜观察为60角分,则该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指的是角放大率,等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之比:G=F/f 二、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 放大倍数 = 物镜焦距 / 目镜焦距。如果望远镜没有标明物镜焦距,可以实际测量一下。例如,量出太阳成像的直径,并根据太阳每米焦距成像直径为8.7mm计算即可。另外,物镜焦距一般能够从镜筒的长度估计出来。对于一些结构特殊的望远镜,光路有可能经过内部棱镜或平面镜折射会缩短实际镜筒的长度,屋脊形折射甚至在外面不易观察出来。还有,长焦的摄影镜头由于采用了特殊结构,尽管没有反射,也可以使得镜筒的长度远小于焦距。 三、是不是放大倍数越大越好呢? 不是的。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要适中才好,主要有如下限制: 1、放大倍数太大,不宜稳定。双筒望远镜一般用手持,超过10倍左右晃动厉害,不利于观察,眼睛容易疲劳,甚至引起恶心。固定望远

镜倍数太大也会因为风吹草动引起震动。对于自己,12倍为手持极限,而且观察时最好肘部有依托,身体或望远镜依附某些固定物体。 2、放大倍数大,则实际视野相应减少。一般来讲,倍数越大,可同时观察的区域就越小。这不仅仅是因为目镜的原因,即便目镜在焦距变化时能够保持视在视角不变(例如60度),也会因观察区域的减小使得视野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变小。这样,就不利于发现和寻找目标,对于经常变换目标的观察观测尤其不利。即便是找好了目标,架子稍有晃动就容易失去目标。对于没有自动跟踪装置的,要经常手动调节才能使目标保持在视野之内。 3、在相同物镜口径的情况下,倍数越大,亮度成平方反比越低。例如口径50mm,7倍时亮度(指数)为50,10倍为25、15倍为11、25倍为4,而物体的亮度的减小会直接影响人眼的观察效果(人眼的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随着亮度的减小而变得越来越差)。一般来讲,白天亮度小于5、夜间亮度小于20时,观察暗弱物体就很难。大口径的望远镜在这一点上就具备优势,例如,口径300mm的反射镜,放大50倍时,亮度仍为36(非常亮)。另外,观察太阳系亮天体时,由于亮度高,基本不受此限制。 4、大倍数的取得一般通过短焦距的目镜来进行的。目镜焦距短,会造成镜目距离(即出瞳距离)小、视在角度小等遗憾,造成观察不舒服、不适合戴眼镜者等问题。

[从拍摄到后期处理系列] 月亮篇

行星摄影的首要目标当然归月亮莫属,月亮的视直径超过30',而且亮度远远超过其他的行星,成为我们入门最佳首选,拍摄月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单反直焦法、目镜投影法和摄像头直焦法,其中最佳的方法当属摄像头直焦法,因为摄像头的拍摄的帧速快,而且放大倍数比单反要高,最终成像的效果比上述的两种方法都要好。 直焦法和目镜投影法对比 拍摄月亮可以分为整个月面和月面局部两种,以f/5的牛反为例前者一般采用直焦、2X和3X巴罗进行直焦拍摄,换句话说焦比一般在f/5 - f/15之间,拍摄以后的工作就是用Photoshop进行拼接出图,当然焦比越大,拼接的数量也会相应的增加。而月面局部拍摄一般是收录月面的著名地理位置,如第谷坑、柏拉图坑等,一般需要采用焦比在f/15以上的放大倍数去拍摄才可以体现其精致的细节,当然,巴罗镜方面最好是采用质量良好的MEADE、TV 等品牌的巴罗,以免损失图像的细节和添加过多的色差。另外,在器材的要求方面,需要一个有跟踪功能(双轴电跟或Goto功能)的赤道仪方可胜任拍摄的任务,对于整个月面的拍摄需要粗对极轴即可,而月面局部的拍摄则需要先漂移法对极轴后再进行拍摄,否则在拍摄的过程中图像不能漂移过于厉害而难以进行后期的叠加。

采用摄像头直焦法拍摄的月面(器材:信达6寸牛反+ASI120MC摄像头)

摄像头拍摄参数方面,我一般遵循下面的一些规律:> 拍摄时曝光Exposure一般设置在20-35ms左右,增益Gain 可根据预览图的亮度调节在30-80之间,以整体图像不过曝为准,伽马值Gamma固定在50不变,帧速则最好在曝光时间的极限帧速附近;> 帧数方面根据增益Gain的大小,在高增益(Gain>60)下至少需要录制2000帧以上,而较小增益(Gain<60)下一般录制1500-2000帧左右为宜; 拍摄成功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月面的后期处理,在这里推荐一款不错的叠加软件—AutoStakkert 2(简称AV!2),这款软件相比于Registax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进行多点的叠加并且最后出图不会出现裂纹,其处理速度方面也更快。下面简要的介绍其使用方法: 第一步:对于月面的叠加,image stabilization选择surface,quality estimate中的noise robust根据视频图像的噪点大小选择,一般选择3为宜,如果噪点低则选择2即可,然后点击analyse; 第二步:analyse分析完毕后,根据quality graph中的分数大小选择最终叠加的数量,一般分数低(<40)的帧比较的模糊可以舍弃,然后在stack options中填入叠加的数量,并选择tif格式出图。然后就是选择叠加点,叠加点的大小(AP size)可以根据叠加区域大小选择,对于比较大区域选择较大的叠加点框,较小的区域,比如一个小月坑或小山的可以选择较小的叠加点框,一般来说设置50-100个叠加点比较合适,当然叠加点数量越多,处理的速度越慢,处理的结果细节更加的丰富均匀,随后点击stack等待处理结果;

双筒望远镜参数说明

双筒望远镜参数说明 1.不悔归归~只恨太。梦匆匆 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有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 3.每一人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个青个青个个个个它青 4.方茴归,“可能人归有点什归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归,“那归候我归不归归~归是多归归、多归重的字眼。我归只归喜归~就算喜归也是归归摸摸的。”遥沉啊 6.方茴归,“我归得之所以归相归不如归念~是因归相归只能归人在归归面前无奈地哀悼归痛~而归念却可以把已归注定的归言归成童归。”望归归归明参数 望归归归明参数 倍率,指景物拉近的能力。将 例:一台10x42的望归归~望归归的倍率是10或者10x 10倍就是归可将1000米外景物“拉近”到100米归。其归归归察大小等于我归走近到100米外归景。放大率越高~所归景物越大。倍率归高使背景归黑~高倍率令影会会 像归得归朦亦手震幅度放大~使影像归归不已。一般归会将来10倍乃是一般人之限极。低倍率情下影像归光~亦归归利~色差及其他像差亦归少。况清晰物归口径,物归的直大小径 例:一台10x42的望归归~物归是42MM。 口越大~集光力越高~所归暗星越多~影像越亮~解像度越高越归利。但一归三径

大~重量也更大~而且大归归归磨。研4cm归归归便~但所归暗星不及5cm 归。3cm归集光力比归弱~但归归巧~日归归归比归方便。比5cm大的机型都归重~而且归归保持平衡~需用脚架支撑。归的归~来8x40/10x40等机型归方便~适合一般用途。8x30机型最适合归归。 归归(Field of View) 归归是我归归景的范~归归越大~归归范越大。如下归所示~表示看即圉圉1000米以外的景物~能看到的归度是120米。 1.“噢~居然有土归肉~归我一归,” 2.老人归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如虎的成年人归是一归笑归~落着自己的孩子~着壮数拎骨棒归归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与 3.石村不是大~男女老少加起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成的~归朴而自然。很来砌 4.在村归有一截巨大的雷归木~直十米~此归主干上唯一的柳已归在朝霞中掩去了归光~归得普普通径几条通了。 5.归些孩子都活归好归~便吃归归也都不太老归~不少人抱着陶碗自家出~到了一起。很与即从来凑 6.石村周归草木茂~丰众来丰麦猛归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归归却算不上盛~只是一些粗归、野果以及孩子归碗中少量的肉食。 1.不悔归归~只恨太。梦匆匆 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有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 3.每一人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个青个青个个个个它青

望远镜的基本常识

望远镜的基本常识 一、望远镜的表示方法: 望远镜的基本表示方法是: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不同类型望远镜的规格表示方法会有一些细小的差别: 1、定倍望远镜的表示方法: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比如10X50,表示该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10倍,物镜口径50毫米。 2、变倍望远镜的表示方法:变倍望远镜分连续变倍和固定变倍两种。连续变倍望远镜是用“最低倍率-最高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来表示,如7-21X40表示该望远镜的最低放大倍率是7倍,最高放大倍率是21倍,在7倍和21倍之间可以自由变换,物镜口径是40毫米;固定变倍望远镜是用“最低倍率/最高倍率x物镜口径(直径mm)”来表示,如15/30X80表示该望远镜最低放大倍率是15倍,最高放大倍率是30倍,在15倍和30倍之间不能自由变换,只能固定变换,物镜口径是80毫米。 3、一些望远镜在上述技术参数后面会出现“WA”、“LE”等英文字样,“WA”表示广角,视场范围更广;“LE” 表示长出瞳,适合带眼镜的朋友使用,可以不脱下眼镜进行观察;“WP”表示防水;“GD”表示广角定焦。 二、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可以理解为望远镜拉近物体的能力。倍率越小,视场越大,图像的轮廓越清晰,越易于调焦;倍率越大,视场越小,图象的局部被放大的更清楚,但同时图象的稳定性也就不能保证(此时要借助三脚架)。望远镜的合理倍率也与其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一些,带支架的的可以比手持的高一些。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2倍之间是最合适的,最好不要超过20倍,如果望远镜的倍率超过20倍,那么手持观察将会很不方便,呼吸的起伏和空气的波动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最好配合三角架使用。 三、望远镜的口径: 口径是指望远镜物镜的直径。口径越大,观测视场、亮度就越大,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但口径越大体积就越大,一般可根据需要在21-100mm之间选择。 四、望远镜的视场: 视场是望远镜在一定距离所看到的图像的实际宽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参数。视场一般用千米处视界(可观测的宽度)来表示,比如7X50望远镜可以使你在1000米处看到119米宽的一个图像范围。视场由望远镜的放大倍率、物镜聚焦长度及目镜决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倍率越大、视场越小。

土星拍摄心得与体会

下图既为这几次拍摄成果的汇总。

器材:信达小黑,EQ3-D,ASI120MC,单轴电跟,电调焦,ORION 3X巴罗镜,米德5X巴罗镜。地点:N 40° E 119°家中南阳台。 下面将整个前期拍摄以及后期处理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与各位同好分享。 1.天气情况的确定 由上图不难看出,视宁度的好坏是影响拍摄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拍摄实践中确定视宁度的好坏很关键。我是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判别:目视3X下,100倍左右可以清晰地看到卡缝则视宁度为好,100倍至200倍之间观测到卡缝则视宁度为一般,200倍以上还无法确定卡缝则视宁度为差,这种情况下建议取消拍摄。当然上述视宁度的区分比较简单,只分为三等即:“好、一般、差”。与专业标准有很大的差异(1-10等),但觉得对于像我这样的初级天文爱好者”三等”区分足够了。 大气透明度也是影响拍摄效果的因素。一般通过天顶附近的天体目视星等来确定。我的确定方法是:目视星等小于3等透明度为差,

3等至4等之间为一般,大于4等为好。如果视宁度一般,透明度差也建议取消拍摄。 2.拍摄时相机参数的选择 拍摄帧数的确定。任何情况下,更多帧数的叠加可以增强画面的细节与质感。个人感觉3X下应该达到1000帧左右,5X下达到1500帧左右(这里的帧数是指经叠加软件选取的最终叠加帧数,而不是拍摄帧数)。足够的帧叠加后,在使用软件锐化时可以提高画面的“精细度”,减少颗粒感,获得比较“锐”的效果且在后期处理时的空间较大。实际操作时一般选取单帧质量大于60%的帧进行叠加。 快门与增益的确定。快门与增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综合体。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拍摄更多的帧数(单位时间),但需要较高的增益,较高的增益带来更多的噪点;较低的增益可以减少噪点,但是减慢了快门速度降低了帧速。在拍摄过程中我一般优先考虑前者,主要因为所在地的天气情况,本地透明度较好的天气较多,视宁度较好的天气较少。这样做可以相对减少视宁度的影响,提高拍摄帧速。 3.后期软件处理流程

双筒望远镜参数说明

双筒望远镜参数说明 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 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个青个青个 个个个它青 4. 方茴归,“可能人归有点什归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归,“那归候我归不归归?归是多归归、多归重的字眼。我归只归喜归?就算喜归 也是归归摸摸的。”遥沉啊 6. 方茴归 , “我归得之所以归相归不如归念?是因归相归只能归人在归归 面前无奈地哀悼归痛?而归念却可以把已归注定的归言归成童归。”望归归归明参 望归归归明参数 倍率, 指景物拉近的能力。将 例:一台10x42的望归归?望归归的倍率是10或者10X 1 0倍就是归可将 1 000米外景物“拉近”到 100米归。其归归归察大小等于我 归走近到 100米外归景。放大率越高?所归景物越大。倍率归高使背景归黑?高倍 率令影会会 像归得归朦亦手震幅度放大?使影像归归不已。一般归会将来 1 0倍乃是一般 人 之限极。低倍率情下影像归光?亦归归利?色差及其他像差亦归少。况清晰 物归口径 , 物归的直大小径 例:一台10x42的望归归?物归是42MM 口越大?集光力越高?所归暗星越多?影像越亮?解像度越高越归利。但一归 三 径 1.不悔归归?只恨太。梦匆匆 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有 3. 每一人 5. 方茴

大?重量也更大?而且大归归归磨。研 4cm 归归归便?但所归暗星不及5cm 归。3cm 归集光力比归弱?但归归巧?日归归归比归方便。比 5cm 大的机型都归重 合一般用途。8x30机型最适合归归。 归归(Field of View) 归归是我归归景的范?归归越大?归归范越大。如下归所示?表示看即圉圉 1000 米以外的景物?能看到的归度是 120米。 1. “噢?居然有土归肉?归我一归 ,” 2. 老人归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如虎的成年人归是一归笑归? 落 着自己的孩子?着壮数拎骨棒归归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与 3. 石村不是大?男女老少加起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成的?归朴而自 然。 很来砌 4. 在村归有一截巨大的雷归木?直十米?此归主干上唯一的柳已归在朝霞中掩 去 了归光?归得普普通径几条通了。 5. 归些孩子都活归好归?便吃归归也都不太老归?不少人抱着陶碗自家出?到 了 一起。很与即从来凑 6. 石村周归草木茂?丰众来丰麦猛归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归归却算 不上盛?只是一些粗归、野果以及孩子归碗中少量的肉食。 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 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个青个青个 个 个个它青 ?而且归归保持平衡?需用脚架支撑。归的归?来 8x40/10x40等机型归方便?适 1. 不悔归归?只恨太。梦匆匆 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 ; 有 3. 每一人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 一、望远镜种类 (一)折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折射式望远镜由两个透镜组成:固定在镜筒前端的是物镜(其口径大小直接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在镜筒尾端可以调换的是目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 90EQ 优点:视野较大、星像明亮,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反差及锐利度较同口径的反射镜佳,摄影及高倍行星观测,效果都相当不错。缺点:有色像差(色差)问题,会降低分辨率。 (二)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牛顿式反射式望远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130EQ 优点:无色差、强光力和大视场,非常适合深空天体的目视观测。缺点:彗差和像散较大,视野边缘像质变差,操作不太容易, 维护相对复杂。 (三)折反射式望远镜 折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星特朗Omni XLT 127 综合了折射镜和反射镜的优点:视野大、像质好、镜筒短、携带方便。有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和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2种。

三种类型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1)折射式:通常小型(口径80毫米以下)折射望远镜具有便携优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以在旅行时随身携带。在拍摄要求不高的情况完全可以满足摄影需求,而且与相机连接简单可以作为长焦镜头使用。 (2)反射式:大口径反射虽然不便携,但比其他类型望远镜有很多优势。首先,造价低廉,很多爱好者可以自己磨制。其次,大口径成像效果更好,利于高倍观测,而且焦比较小,适合观测和拍摄深空天体。 (3)折反式:折反同时具备折射式望远镜的便携和反射式望远镜的成像优势,但价格较贵。 三种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折射式 优点:结构简单,便携,成像锐度好, 缺点: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有色差、球差,口径大的价格相对较贵 光学结构:物镜——目镜结构 反射式 优点:口径大,成像亮度高,无色差,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不便携,有球差,镜筒开放维护保养相对困难 光学结构:反射镜——副镜——目镜结构 折反式 优点:便携,成像质量较好,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 缺点:口径相对较大结构复杂,在同口径其他类型望远镜中价格最贵 光学结构:改正镜——反射镜——副镜——目镜结构 二、常见的天文望远镜光学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