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

《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

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

□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

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B.秦

C.汉D.唐

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图8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1.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

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

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

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

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

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

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23.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

“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图9

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

37.(34分)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6分)

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材料二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o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8分)

41.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2)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10分)

2013北京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解析

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__ 国,天下分而为七,__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__县,更__、“分裂,至__又立,天下方合为一。”“__”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答案】B

【解析】题目考查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历史特征,根据材料中碑文提供的信息,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并且变更古代制度,创立县制,只有秦朝符合,B正确;周朝没有县制,采取的是分封制;汉朝和唐朝都有统一与制度创新,但不满足统一六国和开创县制的特征。

13. 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图7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答案】C

【解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在都城长安,对应的应该是图片中的①,A项错误;北魏孝文帝迁都从平城到洛阳,图片中没有平城的数字,洛阳没有设数字,B项错误;明太祖在南京废除丞相制度,图中①是西安,D项错误;图中②和④是现在的开封和杭州,即两宋分别的都城东京和临安,C项正确。

14.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床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 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从事商业贸易最早应在17世纪,即1600-1700年之间,相对应的在中国的朝代即明末清初,即1644年前后,因此C项正确。

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春秋繁露》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吸收了到家、法家、阴阳、五行等诸子百家的思想,是本土

文化的融合,①不选;《儒林外史》是讽刺明清时期的封建假道学,被理学迫害的知识分子,没有涉及

外来文化的因素,③不选;《四书章句集注》吸收了佛教的思想;《孔子改制考》将儒家思想和西方的

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②④正确,选B。

16.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虽然宋代出现了活字印刷术,但不能因此推出雕版印刷术不再使用,属于推断过当,A项错

误;B项虽然在唐都长安发现有坊制,但不能推出全国城市都有;D项虽然苏联在1951--1955年对农业

的投入增多,但不能推出苏联改变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不符合历史史实;C项,在19世纪中期,

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从材料中也可看出英国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据此判断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符合史实,C项正确。

17.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 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海通商口岸自由航行

【答案】 D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属于调停国,没有参与战争,不会获得军费赔偿,获得军费赔偿的只有英国和法国,A项错误;在北京划定使馆区(界)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B项错误;在华开始工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中提出的,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规定列强的商船和军舰可以沿海通商口岸和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D项正确。

18.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样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答案】D

【解析】洋布洋纱在国内很多省份都有使用,包括内陆的四川、湖南、湖北等省份,因此A项说尽在通商口岸,错误;进口洋布在中国内销不如洋纱量大,但不能因此推出洋布销售萎缩,属于过度推断,B项错误;题目中说有存在洋布内销受阻的情况,恰恰说明了中国传统布业仍有生存空间,C项错误;洋纱在中国销量增长较快,从另一侧面能推出中国民族织布的发展,D项正确。

19.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尽力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推出,中国共产党提出该主张的时候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其创立时间为1931年,该名称一直延续到1937年,中共将自身政权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因此A、B、D项错误,只有C项的时间满足题目要求。

20. 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机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体考查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政权组织架构,主要涉及建国初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建国初期的社会历史特征,①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产生,要受到其领导和监督,因为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因此①②正确,选A。③④表述的内容都在一五计划期间形成,时间不相符。

21. 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55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只要判断出四个中哪个序号的表述不正确即可,②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恰好与史实相反,正是由于战争的失败才让俄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旧制度的落后与腐朽,迫切要求改变。②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22.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 各邦代表成立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答案】A

【解析】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A正确;帝国议会由全国成年男性直接选举产生,B项错误;帝国政府的首相由帝国的皇帝任命,并对帝国皇帝负责,C、D项错误。

23. 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副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任务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图9

A.恢复银行信誉

B. 鼓励建立工会

C. 加强社会保障

D. 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可以判断,政府在协调雇主和雇工之间的关系,因此选择调整劳资关系,D项正确。A项为无关选项,B、C项只重视了雇工,没有看到政府协调的层面,因此错误。

37. 区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迪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

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合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

斯巴达的埃尼西亚斯担任监察管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

【答案】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要求。

【解析】本题主要开创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先秦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历史状况时还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别表述。

(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答案】阶段和理由(示例)

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标准时间;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历史条件:(1)随之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信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2)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砖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3)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以格林尼治时间从区域时间、全国时间、到全球时间为切入点,着重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分类不难,关键是表述清楚工业革命的影响。虽然题目的切入点大部分考生不熟悉,但是只要审出题目中中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将相关的影响予以表述即可。如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也的发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进一步巩固了英国“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地位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

租借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1: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

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握,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随之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

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具有殖民色彩。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

【解析】经过各个区县模拟考试的锻炼,考生在处理这类材料分析类题目时,应能做到游刃有余。拿到大段材料分析类题目时,应首先对材料进行整理,将材料进行分段和分类概括;然后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和中西交流等几个角度分类总结。由于题目是综合了中国近现代的各个阶段,总结历史特征时要做到宏观且全面。

40.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1)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8分)

【答案】(1)海洋考查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查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和冲击。

例2:艺雷克对北极进行了3次科学考查,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

(2)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

例2: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通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陌生,首先是对进化论的考查,2011年西城区模37题的材料分层概括题目曾专门给考查了进化论的影响极其评价;科技进步更多还是将知识点落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答题中请多注意对材料的使用。

41.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2)概述上表所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10分)【答案】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和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

原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

【解析】本题通过对比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的变化,反映出的古代朝代变迁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很明确为:经济重心南移,但要在分析材料中注意不仅要主要地域间的对比,还要重视总体数量的变化,凸显出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以及经济经济重心南移的特殊历史环境。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

37.(34分)

(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

(2)阶段和理由:(示例)

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

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历史条件:

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

求和技术条件。

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

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

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示例1:

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

示例2: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民国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偏远地区使用。

示例3: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从发布者角度看: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中国偏远地区使用。

40.

(1)①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

例2: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

②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

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

例2: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往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

41.

(2)变化:

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

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

原因:

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

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

数量增加。

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

2013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试题分析(1)

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B.秦C.汉D.唐

命题意图:本题为2013年北京文综试卷历史的开题之作。试题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考证研究推理判断,寻找历史真相,这是历史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题以中学所学中国古代政治的内容为依托,提供四川博物馆藏有的《九域守令图》残碑为研究资料,设计研究考证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考场上体验了这一历史研究过程。从测试能力上看,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汲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灵活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前一个能力要求考生从纷乱斑驳的文字中,找出解题的关键信息,后一个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秦吞并六国完成统一的历史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但是题目形式新颖,彰显历史所独有学科的特点。

解题思路:提供残碑,根据残碑的内容推断缺失文字为考古专业一项研究工作。命题者采取了这一属于史学研究的研究形式,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得出正确答案。实际是考查学生汲取信息,调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提供的碑文内容关键信息为“天下分而为七,……变易古制,始为□县”,考生可以根天下分而为七推断战国之后,那么文中的“□并四海,变易古制”就十分简单了。正确答案为B。

规律总结: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考查力度加大,在近年北京卷试题中表现尤为突出。这样的变化意味着历史教学不仅仅要注意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更要注意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规律和方法。知道知识而不知道知识何以如此,知道能力而不知道能力怎样形成,这样的学习只是接受而不会输出,终究还未真正形成能力。具体到本题来说,知识的总结较简单,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即可,但是能力运用上考证方法的习得却是变化无穷。学习过程中方法的习得既可以解释已知的知识,也有可能解决未知的问题,获得新知。这正是我们教学目前所缺乏并需要注意的。

答案:B

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图7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命题意图:空间是历史事件得以展开的舞台,是构成历史的最基本要素。但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地理空间知识的教学恰恰是历史教学难点,是学生的弱点,因为专题加模块的课程结构造成空间的迅速转换,进而使教学忽略了历史空间的重要性。但是历史地理空间又是最常规基础的知识,从此角度命题其主要意

图是提醒中学历史教学要注意基础和常规,注重历史的基本要素把握。本题以中国古代都城的具体空间位置为依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空间知识的灵活运用。这里的历史空间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的历史地名诸如杭州、西安、北京等,而是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这些历史地名在图中的具体位置。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该题将选修与必修内容结合起来,以空间知识命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

解题思路:首先阅读试题中的地图,对图中的①②③④所示地名做出准确判断,只有在认清长安、开封、北京、杭州四个城市并熟知其定都王朝基础上才能对四个备选项进行思维判断。根据相关知识,运用排除法,分别排除A、B、D

三个答案——汉武帝是在长安颁布推恩令所以不选A,北魏孝文帝从大同迁都洛阳所以不选B,明太祖定都南京废除丞相制度所以不选D,而剩下的开封和杭州恰恰是南北宋的都城,所以正确答案为C。为帮助考生解题,此题特意标示了洛阳和南京两个重要古都的地理位置,这样就降低了难度,考生可以运用这些提示排除B和D。当然没有对古代相关政治问题的了解和基本的地理知识,此题也难以解答。

规律总结:左图右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编写的优良传统,重视基础知识的把握是正确认识历史的关键。在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主要导向的新课程教学中,需要弄清楚知识与能力,基础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重视历史地理空间概念,重视基础知识,特别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其前提当是你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对历史学科来空间概念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地名的记忆,更应该让学生知道地名之外怎么样落实到地图并从地图中了解到记忆地名之外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感受到历史现场的真实而不是仅仅记住了几个地名。

答案:C

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命题意图:时序性是历史之所以为历史的关键,过去性是历史的基本特征,但是历史事件的过去性从不应是笼统的而应该是具体,只有在具体掌握清晰完整的过去性的基础上才真正认清历史事件本身。考生学生的年代认识,引领学生关注历史的时序性既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测量考试必须考察的内容。本题通过考古发现设置历史情境,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汲取有效信息和灵活调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多而杂乱,1985、荷兰东印度公司、沉船、景德镇、青花瓷等都是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有的是无效如1985、沉船,有的信息是干扰正确判断的如景德镇、青花瓷等,真正有效信息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何以此信息有效也就是解题的题眼,因为题目的问题设置所限,题目问题设置是要求考生判断沉船的时间。谁的沉船?荷兰所属东印度公司沉船,荷兰的强大和东印度公司的活动高峰时期都是17世纪,时间正好对应在明末清初这一历史时期,进而正确答案为C。而根据考生有限的历史知识都可能陷入命题人的陷阱,比如仅知道宋朝景德镇生产瓷器则误判为A,他还应该知道不仅仅是宋朝有景德镇,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也不仅仅在宋朝一直延续到今天。再比如知道青花瓷为元朝出现的同学很有可能想当然地判断为B,鸦片战争时期的选项一般同学不会选择,干扰性不大。

规律总结:历史知识所具备的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独特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注意历史时序性的研究和具体知识的归纳。弄清具体历史概念所体现的时序性及特点,比如青花瓷所承载的时序性从元朝延续到今天,也就是青花瓷不仅是元朝所独有今天我们也有青花瓷,而元青花仅仅是青花瓷的起点。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今天已经消失,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只存在于历史之中,属于一段时光,在这段时间内对历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样的年代认识会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历史,认识现实。另需要注意的本题提示我们中外时空认识的综合需要加强,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有意打破中外空间的隔离,建立一种全球通史的观念,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历史。在中外历史的时序性认识上,追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绝不能泾渭分明,“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答案:C

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命题意图:本题以中国古代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依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儒家思想就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与时俱进”,战国时期的孟荀,汉代董仲舒,宋明时期的朱熹与陆王,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及清末的康有为等都从不同角度发展了儒家思想,从而使儒家思想成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构成了中国传统的思想的主流。命题不避主干知识的同时,从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吸收的角度命题,为考生全面准确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考生对题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进而得出正确答案。归纳比较的角度是如儒家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解题基本思路是从试题提供的四部著作的内容这一角度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最容易判断的是《孔子改制考》,因为学习过程中教材明确告诉我们说将西方的思想文化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是这部著作的特点。而《儒林外史》虽然也会涉及到儒家观念,但其体裁是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文人生活的小说,自不属于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春秋繁露》为董仲舒所作,虽然解释了儒家思想,但吸收的多是阴阳五行黄老之术的国内学说,没有可能吸收外来文化。《四书章句集注》虽然没有明确说吸收外来文化,但是其作者是朱熹,朱熹是理学大家,此书为理学的代表作,理学吸收了佛教文化,而佛教源自印度半岛,具备外来文化因素,这样此书也就符合题目要求,而此种判断不属于知识的记忆,属于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判断,选出此项作为正确答案有一定的难度。

规律总结:思想文化的演变属于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学中摆脱死记硬背,把历史概念的内涵及知识之间的关系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灵活掌握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教学中只注重文化现象的罗列记忆而不追求文化现象的历史成因和历史影响,将思想文化简化为知识记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在教学中应该尽力避免。

答案:B

的命题方式早已为中学所诟病,建立在记忆知识之上的思维能力考查在历史命题中会继续保持,但是有没有不用记忆依然可以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试题呢?要求考生就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正确判断就属于此类思维能力的考查题。

本题继承了2012年北京文综卷的历史命题形式,继续为考生提供全部的思维材料,四个史实和四个结论,要求考生正确判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往年的差异在于往年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均为世界史内容,而今年提供的思维材料既有中国的历史,也有外国的历史,既有古代的内容,也有近现代的内容,试题的组题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是一致的:即探讨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读此题,必须明确史实与结论之间的正确逻辑关系是什么,明确我们思维经常容易犯的错误才能寻找到正确的解题之路。逻辑学告诉我们,正确的思维既不能偷换概念又不能以偏概全。试题提供的四则材料和结论,表面对应,实际构成正确的逻辑关系只有一对即第三个选项的陈述。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这一史实说明什么,英国生活资料依靠国外市场,生产原料也绝大部分来自国外进口,生产的工业品一半为国外提供。这三个信息足以说明英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外市场的关系具备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如此“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国家”这个结论就十分合理了。相反其他的三个选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所犯逻辑错误要么偷换概念,要么以偏概全,都不能算作科学结论,比如说史实说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而结论却是雕版印刷的状况,很显然雕版印刷术的流行与否与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有关但是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关系不大。同样史实只谈到苏联对农业的投入,结论却是苏联同一时期的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关系问题,这样的偷梁换柱式的论述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而我们也不能仅仅根据“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这一孤证,得出“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这一宏大结论,很显然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类似的一叶知秋的思维推导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常常见到,这样的教学很难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只能将学生的能力发展引向误区。

规律总结:因为目前的教学现状多为督促学生侧重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历史结论的习得,故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何为正确何为错误是中学历史教学相对薄弱的问题,而这又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涉及到的问题,解决之道需要中学老师不仅仅要引领学生巧记历史知识,更要善思历史结论,明白历史结论是后人的一种思考结果而不是历史史实,对历史认识有批判性思维才能得出从历史学习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由记问之学转向思维之学的必然之路。

答案:C

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为近代西方的侵华战争,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具体知识涉及到条约内容,比较细。命题避开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获得的侵略权益”这样直白的提问,提供了一则教材之外对美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表现的描述,美国给予了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然后要求考生判断美国在二次鸦片战争后获得的权益。此题属于“新瓶装旧酒”,只是变相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但由于考查内容过细,过死,对学生的记忆提出了挑战,难度还是较大。

解题思路:既然美国不曾直接出兵参与战争行为,自然也就不能获得军费赔偿。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可以顺利排除A。之后剩下的就是知识的调动与运用了。根据所学外国在华开设工厂这一权益属于甲午战争之后的内容,因为时间不符可以排除,剩下的外国公使进京问题是二次鸦片战争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使馆区的形成尚属于后面,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还不曾出现使馆区,何来进驻,而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属于应该掌握的条约内容,所以为正确答案。此题灵活考察知识的运用。

规律总结:命题告诉我们复习必须关注细节知识的落实,因为选拔性的考试必然要照顾到知识细节,因此全面复习,落实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不能投机取巧。

答案:D

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命题意图:本题以中国近代经济的变动为知识依托,提供材料,考查学生阅读汲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1893年官员奏折为依托,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四个选项均围绕着近代经济展开论述,且只涉及到纺织业的相关知识,所提供的材料为文言文,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挑战,而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涉及到通商口岸,洋纱,洋布以及江、皖、川、楚等省的具体纺织业情况,考生能否充分理解近代纺织业中纺纱织布之间的关系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命题的着力点。这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把握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解题思路:此题要求根据材料推断结论,那么对材料的理解就成为解题的关键,材料中提到1893年一位官员上奏说,近来通商口岸商务洋纱进口大于洋布进口,而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洋布难以销售而洋纱受到了广泛欢迎。解读此段材料,需要考生弄懂纺织行业中纺纱和织布两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后作出正确的推断。很显然甲午战争前,洋纱的大量进口表明中国市场需求旺盛,而洋纱是织布的原料,所以表明中国的织布业大量需要外来的原料。这些织布企业当属于中国的民族企业,所以正确答案为D。而围绕着洋布的问题,材料仅仅说明通商口岸的洋布进口不如洋纱,所以既不能推断“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也不

能说“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更不可能做出“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这样的结论。

规律总结:此题考查内容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围绕概念的准确理解展开。其中纺织业的具体环节与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概念的讲解必须透彻,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这在历史教学中尤其重要。

答案:D

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命题意图:本题新民主义革命的历史属于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以历史材料为依托,考察考生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政策的变化的理解。从内容上要求考生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革命政策及其变化,从能力上考察学生阅读汲取有效信息和灵活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考生可以汲取“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苏区”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苏区的存在意味着共产党有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从时间上推当属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所以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就可以引为时间不符而排除A,B选项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虽然符合苏区这一特征,但是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恰恰是要打破国民党一党天下的独裁局面建立与之分庭抗礼的革命政府,这与材料中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陈述相矛盾。如此,B就不可能是正确答案。D选项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虽然有根据地但是名称多为解放区不以苏区名之,即使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也是当仁不让的主要角色,不会出现赞助,D项与题目要求也不符合。共产党苏维埃政权即苏区的存在于国共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的初期,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后鉴于当时形势的变化,民族矛盾上升,国共之间矛盾下降,共产党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团结抗战,这就出现了材料中所说的赞助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问题。这段经过改造的材料出自1936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并转全体国民党员的信。根据命题的需求试卷,对材料进行了修改,为什么要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不是原来的苏维埃共和国,为什么要提出赞助国民党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现摘录一段材料加以说明“一九三六年八月致国民党信中,(中国共产党)改用了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接着又在同年九月十七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决议中,对于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作了具体的说明。两个口号形式上虽有不同,实质上却是一致的。下面是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七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决议中关于民主共和国问题的两节:“中央认为在目前形势之下,有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口号的必要,因为这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来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预防中国人民遭受亡国灭种的惨祸的最好方法,而且这也是从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产生出来的最适当的统一战线的口号。民主共和国是较之一部分领土上的工农民主专政制度在地域上更普及的民主,较之全中国主要地区上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大大进步的政治制度,因此便更能保障抗日战争的普遍发动与彻底胜利。同时,民主共和国不但能够使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到政治生活中来,提高他们的觉悟程度与组织力量,而且也给中国无产阶级及

其首领共产党为着将来的社会主义的胜利而斗争以自由活动的舞台。因此,中国共产党宣布:积极赞助民主共和国运动。并且宣布:民主共和国在全中国建立、依据普选的国会实行召集之时,红色区域即将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红色区域人民将选派代表参加国会,并将在红色区域内完成同样的民主制度。”(引者注:资料出处1936年8月25日共产党致国民党二中全会书)当然不根据以上材料也可以从苏区与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之间的关系推断出正确答案C。

规律总结:从知识结构上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演变不是教学的重点,新课程的教材在这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少,中国共产党从反蒋到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政策演变不是教学的具体要求,但是从用教材教历史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看,中国共产党从十年对峙到抗日战争时期政策的巨变并对这样的巨变以历史的合理解释很显然又是十分重要的。若不居于教材内容的阐述,真正实现用教材教历史,这又是十分合理的,这样的考试命题从死扣知识点的角度无疑是超纲的,但是从理解历史角度无疑又是合情合理的,这样的试题告诉我们历史教学不能株守于教材中所提及的知识点,而要着眼于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给学生尽量开阔的历史视野和相对丰富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答案:C

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命题意图:本题把书中的具体知识转化为图表,以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为知识依托,考察学生灵活调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题目中设计了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要求考生根据这一结构示意图在判断出某时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当时中央人民政府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解题思路: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判断某时期,判断的依据在于图中信息的汲取与分析。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明确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置于最高位置,很显然根据所学知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的组织机构示意图。根据这一判断,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不可能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职,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都在1954年之后,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

议的领导既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证明又可以根据图示做出准确判断,这个政权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也可以从所学知识得到合理解释,因为此阶段中国尚未明确进入到社会主义,属于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义社会时期,所以政权自然具备此类性质。综合以上分析判断,正确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规律总结: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的普世追求,也是政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虽然国情有别但是走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追求是共同的,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在于建国初期政治体制的建立,作为新中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概念如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更应该要求学生明确其中的内涵,理解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使现代历史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附带说明的是有关新中国的历史,2013年文综历史试题仅有此题涉及,这样的失误在今后的考试中肯定要纠正,对新中国史的教学仍需要加强。

答案:A

21、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命题意图:本题以19世纪俄国与西欧国家发生的两次战争为背景,以选修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选修四中与拿破仑战争的相关内容为依托,综合全面考查学生对两次战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方向上侧重于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虽然新课程并没有专门讲述19世纪俄国与西欧国家的战争,但是19世纪与俄国的战争散见于选修内容之中,这就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根据所学可知,拿破仑与俄国的战争是其军事生涯走向覆灭的开始,1812年远征俄国拿破仑最后以失败而告结束返回欧洲之后,引发了被征服地区的普遍反抗,对俄国人来说,1812年战争的胜利对拿破仑称霸欧洲以沉重的打击,说其称霸欧洲的野心被挫败也未尝不可。而在对拿破仑战争的过程中,一批青年军官跟随着亚历山大一世进入欧洲,了解到欧洲政治经济制度的先进,这些军官返回俄国后萌发了改造俄国的愿望,这些人中不少与当时开明的贵族成为十二月党人重要组成成员,他们在此次战争后对俄国的落后愈加不满,所以选项中所谓“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当为错误表述应该加以排除,从技术上讲,排除了这一项正确答案已经不难判断,而选项中另外的陈述如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提出解放农奴的主张和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都属于选修册提及的具体内容,对书中知识的详细周密了解当不难做出判断。但此题因为考查选修的具体内容,涉及到知识细节,复习中容易忽略,所以难度较大。

规律总结:新课程中容易忽略的是选修的内容,而实际上对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来说,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必要的补充,对理解历史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要重视选修内容的学习。2013年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所命制的这道试题是个重要的提醒,应该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视。

答案:B

22、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具体知识为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宪法具体内容。能力考查方向是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虽然试题提供了一个情景,但是对解题没有太多的帮助。真正有助于解题的是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把握与理解。这些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各国宪法内容在新课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也成为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最苦恼的部分,各国宪法中关于国家权力的规定繁琐复杂,冗长类似,很多内容连专门讲述政治问题的政治学科都不涉及,在历史学科中却连篇累牍地讲述并且作为重要的内容让学生记忆,令学生苦不堪言。命题找准学生的弱点出题,可谓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这样侧重记忆的命题没有太多的价值,其引导的方向也有悖于新课程的初衷。但是因为命题针对学生的记忆难点,所以试题难度还是较大。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的准确回忆,没有任何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考查知识的记忆为主。这样的试题形式新颖,但是考查方式陈旧,干扰性比较大的选项不是因为思维干扰而是因为记忆难度干扰,也就是说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区别靠记忆而不是靠逻辑思维。解决之道背会了1871年宪法就可以得分,没有背蒙对了也可以得分。仅此而已。

规律总结:尽管命题中以思维能力考查为主,但是基础知识的记忆依然是命题中难以摆脱的梦魇。况且能力依然离不开也不该离开基础知识的把握。作为高考题,基础知识的记忆还是十分必要,即使痛苦也必须强调学生记忆,因为仅有基础知识的记忆是不行的,没有基础知识的记忆是万万不行的。

答案:A

23、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贷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

2013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 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 □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 是 A.周B.秦 C.汉D.唐 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 示意图 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6 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图8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1.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 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 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 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23.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 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 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 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图9 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精校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精校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适用省区:广西) 12.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13.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 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 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14.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 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 15.《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

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16.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D.发展商品经济 17.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18.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

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北京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卷(解析) 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解析:B 项错误是“中西交通起点”及“楚文化具有明显的西域特征”,这与事实不符。C项与本题资料的事实不符。D项从本材料无法得出“楚国与西域有广泛交流”,更得不出“生活方式趋同”。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 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解析:A项“百家争鸣”在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已结束,《汉书》形成于东汉。B项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代久远,与东汉《诗》、《书》位列官方史书没有直接关系。D项无关。C项正确,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导致后代《诗》、《书》位列官方史书的主要原因。 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夕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解析:A项错误在于该材料得不出“官府垄断茶利”及“商业环境恶劣”。B项得不出“农产品“减少”,货币使用率“高低”。D项题意无关。C项反映出张咏知县的做法,反映出内心固守的“重农抑商”思想。故正确。 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解析:A项错误在于“仅作为”、“不参与”政事与事实不符。B项本材料无法得出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C项与事实获得“票拟权”不符。尽管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是仍需服从君权的需要,该材料反映出皇权“至上”,故D项正确。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2013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Ⅰ历史部分(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新课标Ⅰ卷历史部分) (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河北云南内蒙古黑龙江)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 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

2015年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北京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第1、2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1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图2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B、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B、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第6-8题 6、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A、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 B、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 B、降低游客交通与游览用时的比值 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7、下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图、禹王谷、铁塔公园 B、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 C、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抱犊寨 D、八里沟、万仙山、秋沟、齐王寨 8、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图3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9、10题

2017年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 一、本部分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2017?北京)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回答第1题.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 2.(4分)(2017?北京)如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12分)(2017?北京)如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8分)(2017?北京)如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8.(4分)(2017?北京)如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8题.

2013年北京高考文综卷(含所有问答题详细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试题 读图1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图2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第4题。 4.甲、乙、丙分别位于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 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5.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深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 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 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 6. 图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读图5回答第8、9题。

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⑤⑥ 9.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 厂。读图6,回答第10、11题。 10.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优于授权地区的水源 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 D.降低运输成本 11. 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 ①就业岗位增加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 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⑤城市等级提升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 - 副本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年第二学期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12.图6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 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 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13.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图6 B.《离骚》抒发了作者优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 D.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 14.图7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 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 A.官营手工业渐衰落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C.商品经济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15.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16.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颅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A.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与时俱进

17.图8漫画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图中日 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 中“贸易的钥匙”。下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 ①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②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③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④日本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国际风云变幻万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一根“定海神针”,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的关系。被喻为“神针”的是 A.“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D.“一国两制”构想 19.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自由的动物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 20.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12世纪时罗马法出现于意大利和欧洲中部一些自治市的法典中,以解决自身的法律缺陷,罗马法的程序规则被整理并引入法庭中。这些现象出现源于罗马法 A.是成文法,有利于按律判决和量刑B.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罗马国家的兴衰 C.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的既得利益D.体系完备、程序严谨有一定普适性 21.图9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④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分析 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知识:中国及世界的思想家。 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私学培养人才。 答案:C 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解析】 知识:常识。 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用“考古发现”证明“文字记录”是否真实。 答案:D 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知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周朝的几大制度。禅让制可以直接排除。 答案:D 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解析】 知识:秦朝的统一。 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①楚国,②韩国,③魏国,④赵国,⑤齐国,⑥燕国。 答案:A 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解析】 知识: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阅读能力。 解题关键:C项“全社会”以偏概全。 答案:C 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 知识:近代的不平等条约。 能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利益均沾。 答案:B 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2019年北京卷文综高考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图1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 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 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 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A.50千米B.200千米 C.500千米D.2 000千米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 读图3,回答第4、5题。 4.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4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

6.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A.黑B.青C.港D.黔 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图6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第8题。 8.该图体现

(word完整版)2019年北京卷文综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 分) 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 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 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 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司马迁撰《史记》 14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 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 ?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 ?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 ?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 ?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15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 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6.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A .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 .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 .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17. 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18.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 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共同纲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政治协商制度④民主集中制 A .①② B .③④C.①③D.②④ 19.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20. 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A .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 .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 .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2013年高考2013年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新课标II卷)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解析】 考点:史学理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记述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A项与题干“记述不一甚至荒诞”矛盾;史学著作 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排除C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答案:B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小学数学题,呵呵!)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理)。A、C 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答案:D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北货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B、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材料可以体现岭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

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含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1,回答第1-3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 2.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读图3,回答第5题。 5.四个大洲中, A.甲地形复杂多样,中低产田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 C.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 D.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 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6、7题。

6.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图5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读图,回答第8题。 8.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 ①铁矿②大城市③交通线路④钢铁消费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6,回答第9题。

高考试题文综历史(北京卷)含答案详解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回答第12、13题。 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 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 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 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时间的掌握。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项。 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 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卷)解析版(1)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湖北省南漳县一中闫烈宏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周代分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地方诸侯分权共同管理国家,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郡县制下郡守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免,没有严格等级关系,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因此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B项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程朱理学。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地位变化(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史实。在两宋时期统治者依然以传统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儒学)被称为伪学,因为相对于孔孟之道,理学增添了许多新思想如?理为万物本源和三纲五常?,没有被两宋统治者接受直到明朝时期才成为官方统治思想。A项与此题无关,B项不是原因,明太祖删掉《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史实相矛盾,因此明代时期的官方思想的儒学已不再是原来的孔孟之道;D项中心学没有成为官方哲学。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解答此题关键在理解雅典民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和公民必备的参政素质就是要有很强演讲能力。B、C、D项不能说明政治领袖与演说家之间联系的原因。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光荣革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荣革命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之间妥协,最终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因为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信仰英国国教

201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回答第1题。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 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 据图可知, A.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 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 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 该区域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 芒种至小暑期间, A. 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 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 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D. “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 新,耕地、牧草地 B.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 内蒙古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8题。

2013年北京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北京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北京高考文综政治试题 24.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25.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木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26 . 图10 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地指导实践 27.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28.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 G 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 G 弦的曲子, 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从基础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29 .图 11 反映了当前市场上存在农民卖菜难与市民卖菜贵的难题。能够缓解该难题的措施是 ①发布蔬菜供求信息,促进产销对接 ②提高蔬菜种植补贴,扩大种植规模 ③合理规划蔬菜流通,降低运输成本 ④改善菜市场卫生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 下表是 2011 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 A .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 B .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 C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 D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 31 .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面对H7N9禽流感,政府有关部门在首例病例确诊后,立即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详细疫疫情信息,并及时跟进通报疫情变化情况及防治方案,使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防治禽流感。这些做法能够 ①提高行政效率,体现政府权威②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③增强信息透明,保障公民权利④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综历史试题 1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 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 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 ,男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 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 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 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 《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 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 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 15.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16.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 阁权力得到加强 B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 .②③ C

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