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专题讲座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地理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与难点,而且要突出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 、做好人教版与其他版本的教材分析,密切联系当地实际

例如:人教版教材呈现亚洲地形图,以文字的形式归纳亚洲地形的特征,同时呈现了地形图、还呈现了地形剖面图,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得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2、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地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核心,为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教材设计了“活动”栏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活动”功能,在引导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得出欧洲地形特征,而不能直接以讲授的方式,讲解欧洲的地形特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在实处。

二、揣摩教法

教法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教育科学有关理论等等。教法的选用,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分析学情。学生在初一上学期《世界的地形》一节中已学过有关地形基础知识,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但学过的时间较久,且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缺乏学习区域地形的学习方法,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本节课学习难度中等。

2、符合教育教学有关原理。如根据建构主义有关理论,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也就是在最近发展区上进行主动的建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建构。脑科学认为新知识必须与以往旧的知识相加,已有的知识相连,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只有学生自己加工的经验,这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才是有效的。根据课程改革有关理论,学生必须参与课堂教学。脑科学认为,学的慢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分类、概

括总结,区分现在的知识与过去的知识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将所学的知识做成图标的形式,这样经过学生自我加工的记忆才不会产生记忆的误差。

3、掌握地理教学方法与模式。了解各种教学方法与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当前要处理好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接受式学习学习效率较高,过度使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实现,但学习效率较低,因此选择哪一种方法或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而且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要实施到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到亚洲地形剖面图时,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⑴、读一读:请同学们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及其海拔高度。⑵、演一演: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上台,站成一排,以腰部为海平面,头部为3000米,将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让学生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⑶、读一读: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读图进一步明确亚洲的地势特征。以上教学过程采用探究式学习活动,通过生生、师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4、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例如亚洲地形特征,不能直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记背结论,而应教会学生从地图上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讲地理位置不仅要分析海陆位置,也要分析纬度位置,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三、设计练习

课堂中的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难度要求不能太高,应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能力。课堂练习的题型可多样,如拼图、读图、填图、画图等图表练习,也有讲故事、回答问题等表达能力练习等。可选择“地理填充图册”相关练习,并做好练习题的编制。

例如:读《亚洲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请从图上找出证据。

2、找出亚洲主要河流发源地,并说明与亚洲地形的关系?

初中地理教研计划

初中地理教研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新学期面临的形势是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优质高效地理课堂基本理念,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地理组教师认真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活动,结合学校工作目标,对本学期教研作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和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2.加强本教研组的档案和资料建设,对本组教研、教学的活动情况进行整理,为今后工作提供一定的积累。 3.加强教研组的团结合作,形成合力,使全组成员都有进步,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工作。全组所有成员努力将工作做到最优,能成为学校放心的教学骨干。 4.整体构建教研组,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互渗。 5.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6.加强组内听课制度的管理。本学期在组内进行每位教师公开课堂教学,为了真正促进组内教研,加强听课是最好最有效的措施。 7.为了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在学生的作业量、教师教案、学生考试成绩、课外活动辅导等方面对组内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并在学期结束对教师进行评价。 8.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每个教师会运用多媒体,会制作课件。当然这是顺应课改所需,课改过程中,课程与课时的矛盾非常突出,传统的地理教学无法满足。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能弥足很多不足。可以增大容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学期会加强课件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增强浓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氛围。 9.在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方面,组内教研时会自觉关心当前国际国内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及时与教材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并及时总结经验,力争到学期结束写1篇有份量的教研论文。 10.教研组工作要突出“研究”。要研究课程改革中探索性问题,研究教学常规中普遍性的问题,重点是要研究课堂。围绕本期课堂主攻方向,地理教师要上一堂对外公开课。 地理组全体教师将一如既往地积极进取,不断努力,使地理教学更进一步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三、教学措施: 1、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选择最佳教学模式。 2、开展备课组内、年级之间的听、讲、评课活动,教学相长,及时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易混点等问题。 3、初中一、二年级的课改学习,按既定方案、时间稳步实施并取得新进展。 4、各教师要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并撰写出一定价值的经验总结或论文,力争获奖或发表。 5、各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公开或研究或观摩课或者五项技能的竞赛活动,争取获奖,为学校赢得荣誉。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①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 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②学生需 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 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③学生要会分析不同 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课程分析:①通过图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分析、说明人口 增长不同时期的增长快慢是不一样的;②通过多则阅读材料分 别说明并且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③本章节是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和当前社会现 实比较接近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图表、阅读材料分析说明人口增长的三种基本模式;阅读部分通过说明不同地区的资料,以此来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因素以及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阅读部分也对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阅读部分的分析,提高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阅读各则材料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理解

每种模式的意义;了解多个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从而对人口增长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增长模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联想到现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保持在自然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 三、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人口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以及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对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为接下来几章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节“人口增长模式”有三部分内容:一是“高-高-低”模式;二是“高-低-高”模式;三是“低-低-低”模式。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25T11:41:50.19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作者:李翠华[导读] 新课程提出教育要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其逐渐建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 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大槐树中学李翠华 摘要:新课程提出教育要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其逐渐建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开始采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初中地理趣味化教学指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教学模式,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学生们能够发现的地理问题,并且认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地理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学习有趣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研究地理有趣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初中地理; 教学应用; 一、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应用的价值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目的组织,带领学生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地理和生活的关联,选择趣味性较高的模式让学生们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去,感悟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应用能力把学生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作为一个地理教学的切入点,有助于学生握住地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地理教学素材,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进行真实性练习,更能够引起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学生们学习地理的效率和态度。学生还可以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地理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地理知识。 (二)让学生感悟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地理是离我们最近的知识,我们随处都能看到它的踪影。地理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深入体会地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指引学生们建立地理学习目标,最终达到让学生们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从而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的设计新导课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有趣味的导课能有效的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导课阶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比如,通过提问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地理地貌时,可引用著名的风景名胜导入课题,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世界各地的地理地貌,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到很多科目的知识。如果仅以课本知识为全部教学内容,则无法使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教学中教师应将分割的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 生态环保建设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文明理念,初中物理、生物及化学课等学科都有涉及到环保内容的知识。地理教学中可利用生态环保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地理知识分析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原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球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的应用初中时期是学生们建立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将地理教育向有趣性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之外还有利于初中生们培养优良的地理学习习惯。(一)设计地理课堂游戏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仍处在较小的时期,天性爱动,因此在地理教学当中可利用地理游戏来引起学生们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类型的游戏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多种地理游戏,比如,中国地图拼图大赛等,可以是初中生们熟知的游戏或新型的游戏活动,通过组织游戏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使学生增加对地理知识的了解。通过参与地理游戏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总结游戏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把生活情景应用在地理课堂中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例子都要利用地理解决。比如,某个学生要和家人一起去美国旅游,那么在这之前他们就要先了解美国和中国的时差,环境的差别,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他们安排时间和准备物品衣物等。这些例子都和初中生息息相关,也就可以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地理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们观察的能力,比如,让初中生们观察地球仪,设计出某两个地点间最短的行程。地理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实用的问题,使其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1.构建初中地理教育类网站 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也逐渐成为各类教育的新平台,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网络成为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一些地理主题的网站,丰富教学内容。但建立地理主题网站应融入初中地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展现初中地理与生活的关联性。网站内容主要包括初中地理校园文化类、教育类等,加大初中地理教育的影响范围,用多种不同形式方法将初中地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网络学习中。 2.丰富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平台要求地理网站内容要健康丰富,具有宽阔的知识面等,先进的网路技术为网站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要以学生的需求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丰富网站地理知识教学内容,加大引导初中生们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给初中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共鸣,将地理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加大初中地理教育的有效性。(四)提升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真题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地理科学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西安某中学组织学生举行“乘火车,进西藏”夏令营活动。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图为我国四地景观图。若走最短路线,则学生乘车途中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甲乙丙丁 18上-1-1 18上-1-2 18上-1-3 18上-1-4 A.甲B.乙 C.丙 D.丁 2.经过几天的西藏行,学生发现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位于平原地带 B.位于丘陵地带 C.位于河谷地带 D.位于高山地带 下图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18上-3-1 3.图中所示日期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对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方向产生影响的风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5年10月16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了共同建设和运营“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项目协议,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取得世界性突破。下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18上-5-1 18上-5-2 18上-5-3 18上-5-4 5.将建设“雅万高铁”的机械设备通过海运从上海运往雅加达,若走最短路线经过的海峡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协议签署当日,雅加达日出方位是() A.正东 B.东北 C.东南 D.正南 下图中箭头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第7、8题。 18上-7-1 7.下列自然带更替方向中,以热量为主导因素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8.图中有一处具有明显的非地带性分异,它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高中地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20)

一、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模板

二、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线路设计的要领 2.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三、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具体表解如下: 2.旅游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 (1)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评价 1.(2019·全国文综Ⅱ)英国康沃尔郡在一个废弃的矿山上开发了伊甸园项目。该项目主体是温室,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艺术风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穹顶建筑内仿造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环境,汇集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作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该项目本身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2001年开园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下图是该项目的景观照片。 分析该项目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 答案在废弃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艺术建筑风格为特色,为旅游者营造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以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为主题,项目建设体现环保理念,观赏性强又能寓教于乐;(作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规模大,建设时间较早,具有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2.(2019·全国文综Ⅲ)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由于地处偏远,该

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日渐衰败。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地区于2000年开始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下图为永久保留的“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梯田》。 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答案旅游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解析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梯田》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大地艺术,与“大地艺术祭”的主题高度契合,该地区“冬季多大雪”,而艺术作品能永久保留在田野上,说明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3.(2018·全国文综Ⅲ)格陵兰岛(如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中国工业的发展》 1.题目:中国工业的发展 2.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过去中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而在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内地发展的要求,国家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同时全面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建设。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系列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地方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布局以沿海地区相对集中。近些年来,国家对工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陆续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平衡。东部沿海工业得以改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全面振兴,中西部地区和工业得以拓展和升级。许多城市将内城区的工业企业搬迁到郊县的工业园区,改善了工业布局和人居环境。 活动: (1)根据所见所闻,说一说家乡的工业发展情况。 (2)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向同学或家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布局和工业化情况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 答辩题目 1.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哪些? 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够体现出“启发性原则”?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中国举办智博会的相关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技术和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提问学生我国自建国以来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目前存在着什么问题?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快速发展的工业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资料和工业总量变化图,概括中国工业的发展情况。 【师生总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业总量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制造业大国”相关资料,并进行展示,得出我国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如原煤、钢铁、水泥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学习要求的程度降低,是开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条件。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

地理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高中地理(必修1)总论 北京市京源学校侯小波 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京源学校地理教师,侯小波。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对高中地理必修1的整体认识和教学过程的一些思考。 细心的老师应该还记得,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就是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而今天的内容又是必修一的总论,即对必修1的整体认识和思考。所以,对于必修 1 ,我觉得自己讲在前,又讲在后。但是,无论是讲在前还是讲在后,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即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都非常清楚,高中地理必修1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地理,但是,我们应该讲些什么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必修一模块内容结构表述如下,四个内容: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们用结构图来还原必修 1 的整体面貌: 通过结构图的分析,我们来认识四个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无论是从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还是必修一总体结构图中,我们都能看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具体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能量组成和运动变化。也就是说,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不过是距地表上、下 30 千米左右的物质和能量。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在任何一个区域中的表现,都是一个系统,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彼此之间的影响、联系,才是自然地理环境。所以在必修 1 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建立,即要注重联系。 2 .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宇宙中的地球以及隐含着的内部物质运动,这两部分,是自然地理环境吗? 准确的说,课标和教材中出现的宇宙中的地球,以及隐含着的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其实质都不能算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它们分别属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那为什么要将这两部分内容纳入地理课程之中呢?

2018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2018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钓鱼岛自古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属于大陆岛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受黑潮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D.周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李某乘车在邯郸街道上等红灯时,随手拍下了前方的太阳能红绿灯。下图为拍摄的红绿灯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量普遍比上游地区少 B.宁夏落后农田灌溉方式造成人均用水量大 C.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效率比上游地区要低 D.万元GDP耗水量与区域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11.有专家建议以市场配置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你认为,该措施将有利于黄河下游地区( )。 A.退耕还林还草 B.获得经济补偿 C.扩大水田面积 D.增强节水意识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 )。 A.西南区、西北区、南方区、北方区 B.西北区、南方区、西南区、北方区 C.西南区、北方区、西北区、南方区 D.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西南区 读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我国总抚养比呈持续上升的时间段是( )。 A.2000~2020年 B.2020~2040年 C.2040~2060年 D.2060~2080年 20.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年内,我国( )。 A.青少儿抚养比升高,教育资源浪费 B.老年抚养比逐年升高,养老负担加重 C.总抚养比先升后降,利于经济发展 D.总抚养比持续上升,社会负担加重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地球和地图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地球和地图 [考点扫描]:①地球(初中“地球”基础知识、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②地图 [知识构建] 一、地球 二、地图 [考点简析] 一、经线和经度 东西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 来越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200W→1600E为东半球、由1600E→200W为西半球。东半球的平分经线是700E,西半球的平分经线是1l00W。 二、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和计算距离 1.经纬网图判读的关键是判断地理位置,加强区域空间位置定位训练,逐步形成思维地图, 建立“全球定位系统”。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常见的经纬网图有以下三种形式(如图1): 方法是: (1)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 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 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2)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 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2.根据经纬度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全球各地纬度10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

度都等于20000km),大约是111km/10。赤道上经度10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 10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λ)经度10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λkm 。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 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实例: 三、地方时、时区与区时 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 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日照图上地方时的判读规律: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 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 度每增加10,地方时增加4分钟。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0。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 一小时。 (2)区时:在同一时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 时。每一时区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 晚。 总之,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l小时;在时刻上,东早西晚。 四、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与180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在地球上日期 变更的界线有两条(如图2): 1.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点或24点所在的经线,其经度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0经线(但不完全与之重合)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 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五、地图知识 1.地图上的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在一般地图上: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向北方。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图3所示,从A到B再到C的运动方向是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南。(4)在极地投影图上:从北(南) 极点向四周,都是向南(北);沿同一条纬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5)东西方向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判断方向时应强调劣弧段,选小不选大的原则。(6)其它方法定方向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模板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唯模式,但又需要一定的模式,这正如“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为了真正使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探索、归纳总结出符合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提供的几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静态的条条框框,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模式,其间完善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教师们可以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模式,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最终总结出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切合本校实际,又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来。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多元互动”探究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各环节中渗透着“学”和“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一、基本程序 “多元互动”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呈现展示环节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通常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形成的地理资料,呈现的形式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班展示。 2.引入角色环节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教学媒体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向学习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初中地理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的地理课 堂活动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的学习当中,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去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堂活动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 考的一个问题,本文笔者结合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情况,对如何进 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 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课堂;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实施 事实证明,有效的课堂活动的创设,对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着不可 或缺的作用,中小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体现学生学习 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真正地学到知识。灵活有效的课堂活动的 开展,不仅满足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要求,还很好地适应了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 中生所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开始以抽 象思维为主,对很多东西都存在片面的的态度,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借助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地 理教学的实效。但是想要把课堂活动真正有效地运用到每一堂课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 把每一节课都设计得形象生动。下面是对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问题提出的一些 方法: 一、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初中地理科目的重视度不够。许多家长认为地理科目在中学阶段只是一门副科 的存在,而且它在中考中的占分比例也不大,因此家长往往倾向于让他们的孩子花更多的精 力在语文数学等主课上面,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将地理当成不起眼的副科看待,导致目前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学校初中地理教师其实都是由一些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兼任的,他们并没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对待地理教学也是抱着完成任 务的态度,术业无专攻,他们的专业水平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常常感觉到教师 无所谓的态度,长此以往,致使地理教学质量止步不前。 课堂教学方式亟待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是制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注重于完成他们的教,而没有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学,一味地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初中地 理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心入手 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对所学的东西都会存在片面的认识,这个时候他们的抽象思维开 始走向成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喜欢动手操作。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的这种 心理特征,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例如:在 学习“地球和地图仪”这一章节时,为了方便学生后期的地理学习,熟悉地图上地区分布和位 置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熟悉书本上的地图,然后自己亲手制作一张地图,可以 用不同的颜色或标志来区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及熟悉程度,对后面的地理学习 有极大的帮助。让学生亲自动手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 到的不仅仅是书面上的知识点,还积累了学习经验和动手能力,主动发现知识远比被动接受 知识有意义的多。 2.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增加地理课堂趣味有着很大的作用。很多复杂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活动情景如果通过简单的口头或者板书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借助多媒体的直观体现,能够让学生得到更为真实的信息,使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更浓。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次第一章中“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将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教师研修计划

高中地理教师研修计划 高中地理教师研修计划 为早日向研究型与学习型的教师行列迈进,本人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工作室的实施要求,制定如下年度研修计划。 一、个人现状分析 本人虽一直任教高三地理教学工作,仍一如既往、一丝不苟地做好备、教、改、辅、考、研、行等教学常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四化”教学法。全面开放课堂教学,构建教学新模式,努力营造“民主、平等、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轻轻松松学地理。追求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本人被聘为市高三学科教研专家组成员,市“333工程”首批骨干教师。获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市县教育局表彰的“教学先进个人”,多次执教市高三地理示范观摩课,多次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资料的编写及模拟考试的命题、市基本功大赛评委工作,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中学生学习报》、《当代中学生报》、《学习方法报》等报刊上发表几百篇文章。 二、年度发展目标 1.学习工作室方案,明确“工作室”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加强与工作室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打造学习共同体。 2.根据工作室工作主旨与规划,拟定个人年度发展规划,明确整体工作目标和各研究阶段工作目标。 3.参与“工作室”课题研究,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和教材等,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备课。结合实践,完成一份教材分析的论文或形成一些精典的教学课例。 4.积极参加“工作室”和市县地理学科的各种研训活动,认真学习,拓展视野,活学活用。 5.认真参加相关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及教学设计方面的专题讲座,积极撰写论文,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化。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2018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2、过程和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学习方法】 谈话法阅读比较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 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启发学习 读图1.22,设问: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大洲和大洋》 2、内容: 3、基本要求: (1)了解大洋和大洲的基本知识。 (2)有师生互动 (3)试讲时间10分钟 教学设计逐字稿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 (生: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生: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 (生:杨利伟) 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如果你是一 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带 着这些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 洲和大洋(板书). 新授: 一、世界海陆分布(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继续阅读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 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 (生: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师:请同学们继续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 在陆地上的) 师: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是啊,我们的先辈们不知经过了多少探索才对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跟随先人的脚步,一起来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