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浅论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摸清我国土地家底的重要手段。为切实、充分地提高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已有有关土地利用的可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土地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遥感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和受限制条件少的诸多显著优点。该文首先阐述了土地调查的目的,接着分析了遥感技术的特点,然后对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遥感技术作为一项核心技术和主要调查手段在土地调查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容置疑的。相比较传统的落后技术,它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周期短等优势,为今后实时地变更土地调查数据和更新调查资料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调查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遥感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使得人类能够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从而更加科学地获取地表空间信息。使人类能够更加宏观、准确、综合地对我们地球家园进行动态观测与监测。航空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及调查中的应用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部分省市区就已经采用1∶3,000比例尺的航测图进行过土地调查和监测。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决定了遥感技术将来在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调查中的巨大的应用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技术报告 XXX国土资源局 二○○九年七月 目录

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技术报告 洛阳市XXX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工作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数据库建设工作从2009年1月至2009年2月28日,经过6个月的不懈努力工程现已全部结束,特编写本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实施过程、技术方法、技术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 1.建库概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及《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要求,按照《XXX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具体方法,进行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工程,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洛阳市XXX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数据库建库目的和任务 第二次土地农村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通过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建立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权属和基本农田、后备资源为一体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立规范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体系,为我局实现高效、准确的动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用途管制、农用地转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为城市建设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制订土地利用计划提供依据。

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建立洛阳市XXX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后备资源等内容,集图形、图像、属性、表格和文档资料等数据为一体的、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依据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1997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用户手册

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 用户手册 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1数据准备 (1) 1.1目录组织 (1) 1.2注意事项 (1) 2软件操作指南 (2) 2.1注意事项 (2) 2.2检查内容 (3) 2.3检查流程 (3) 2.4操作指南 (3) 2.4.1数据库检查 (3) 2.4.2辅助工具 (36)

1 数据准备 1.1 目录组织 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按规定的要求组织数据,然后通过任务的方式来完成整个检查过程。 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接受的数据必须符合土地变更调查要求的数据内容 和组织方式,否则质检工作可能无法正常运行。 样例数据的文件目录组织方式如下图: 文件夹模板可以从下载的安装包中的“报送县级成果目录模板”获取,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修改主目录名。 整库成果主目录名的命名规则是:县名+“(”+行政区划代码+“)”+“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如莱阳市,主目录名为“莱阳市(370682)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基本农田成果主目录名的命名规则是:县名+“(”+行政区划代码+“)”+“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基本农田成果”。如莱阳市,主目录名为“莱阳市(370682)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基本农田成果”。 1.2 注意事项 关于数据成果及其目录安排有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 (1)子目录“汇总表格->Excel格式数据”中的文件需按本软件安装包提供的Excel 模板格式组织,且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权属单位代码

表存在且内容不能为空,否则报送的数据可能无法正常导入到系统中进行检查。 (2)子目录“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下只能包含一个VCT文件,该文件为Topo1格式,内容包含全辖区全图层要素。如果没有VCT文件,或VCT文件存在格式 错误无法正常读取,先删除该错误的VCT文件,然后直接拷贝SHP格式的数 据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原格式数据->矢量数据”目录下;注意SHP数据 必须带有空间参考信息(prj 文件),以便检查任务可以正常创建。 (3)子目录“原始数据格式->省级下发县级行政界线”中的内容必须为SHP格式的面状行政区(XZQ.SHP),“省级下发县级行政界线”文件夹下只能有这一层数据, 内容为全县辖区范围的面。该SHP数据必须带有空间参考信息( prj 文件)。该 面必须与报送的VCT中的行政区层保持一致,不能存在偏移和修改,否则检查 任务无法正常创建。 2 软件操作指南 2.1 注意事项 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不同用户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环境(如ArcGis版本、Framework版本等)的不同,可能会造成拓扑检查结果不稳定。 (2)在用户的电脑上,按照软件安装的步骤,配置好软件的运行环境。 (3)运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的安装包,当桌面出现“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的快捷图标时,说明安装成功,双击运行即可。 (4)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在进行数据质量检查之前,用户需要对数据成果进行仔细确认,包括文件的组织结构和文件的命名方式等。 (5)在下载的压缩包中包含一个县级调查成果文件结构目录,用户可以根据要求将文档中的示例数据替换为本县真实数据。如果没有真实数据可以使用示例数据 熟悉软件操作。 (6)在双核3.0GHZ处理器 1G内存的计算机上,质检软件检查300M的数据时所需要的时间,数据导入时间大约是30分钟,自动检查(数据处理部分)时间大约 是60分钟,自动检查(执行自动检查部分)时间大约是120分钟,在检查过程

3[1].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遥感的概念 2、能简要说明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 3、能说出遥感的几种常见分类。 4、能举例说明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并上网搜索遥感信息,归纳遥感的几个发展阶段。 2、通过读图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比较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使用飞运载工具、主要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3、通过上网搜索有关遥感技术应用的信息,归纳遥感技术的主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介绍,使学生感悟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生命力,从而初步养成热爱科学、努力学习新兴科学的好习惯。 2、通过迅速发展的中国遥感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3、通过遥感技术在农业、军事、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学习,产生对遥感技术的好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动力。 三、重点:根据运载工具不同的遥感分类种类。 四、学习方法: 1、多媒体课件演示。 2、读图分析讨论。 3、教师点拨、启发、引导。 4、理论联系实际。 五、课时:1课时

导入:南极考查必须穿越西风带区,这是多年来南极考察的难题。在我国开展的第14次南极考察中,1997年12月10日“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进入强风带时,与外界中断了联系,“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接收到了一张非常清晰的卫星云图,图像上清晰的显示了三个气旋的位置及运动方向。这就是本节我们学习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基础层次问题 1、什么是遥感技术? 2、遥感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3、遥感技术有哪些特点? 4、遥感技术系统由那些组成? 5、遥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何分? 6、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对比优缺点。 7、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有哪些? 8、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如何应用? 9、遥感卫星的科学实验功能有哪些? 知识反馈 1、下列遥感类型中,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 A.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C.航空遥感、近地遥感、航天遥感 D.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近地遥感 2、下列遥感类型中.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进行分类的是 A.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B.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C.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和使用保密协议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和使用保密协议 甲方:市国土资源局 乙方: 为确保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安全保密,根据国家《保密法》、《测绘法》、《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为防止数据丢失、拷贝或者被盗等泄密问题发生,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保密协议: 第一条: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保密数据指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标准分幅图幅,图幅号。 、 第二条:保密数据使用范围 仅允许乙方在项目中使用该成果。 第二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从事涉密测绘成果生产、加工、保管和使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生产、加工、提供、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成果,应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必须按照保密要求,对数据严格管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该数据。 2、乙方必须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密级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严防泄密。

3、乙方对数据只享有有限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不得擅自将数据转让、转卖、借给他人(第三方),该数据的任何格式或者任何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乙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并应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修改、转换的内容向提供单位备案;不得将原始数据或者其衍生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登载。确需委托第三方加工生产的,经甲方同意后必须与第三方签订成果保密责任书,并报甲方备案。乙方应监督第三方在项目实施中加强数据保密管理,并在项目完成后监督其销毁,项目实施过程中和事后发生的该数据相关的泄密事故,乙方应承担连带责任。 4、甲方要按照项目的要求,及时向乙方发放数据。 第三条责任 * 1、甲方因管理数据不善,造成泄密损失,由甲方承担。甲方不因该数据本身的瑕疵而对使用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2、乙方在使用该数据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管部门的规定,其使用权即无条件终止;乙方因管理数据不善,造成泄密损失,由乙方承担一切法律责任。第三人擅自将数据转让、转卖、借给他人,使资料所有权人和国家蒙受重大政治、经济损失,由泄密方负全部法律责任,乙方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条协议时效 本协议长期有效。 第四条其他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数据库建设标准补充规定 一、关于《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补充内容 (一)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数据的数据结构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附录A的规定执行。基本农田图斑图层“基本农田图斑编号”字段长度由18位改为20位。 (二)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的层要素的约束条件修改为O(可选),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中不提交。 (三)坡度图。表9坡度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删除“田坎扣除系数”字段。 (四)地类图斑。表10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地类备注”字段,序号为“14”,字段名称为“地类备注”,字段代码为“DLBZ”,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约束条件为“O”,备注为“条件可选”。批而未用土地填写“P”。 增加“耕地坡度级”字段,序号为“15”,字段名称为“耕地坡度级”,字段代码为“GDPDJ”,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见表35”,约束条件为“O”,备注

为“耕地必选”。原序号为14-23的字段序号依次顺序递加。 (五)行政区。表5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描述说明”字段,序号为“7”,字段名称为“描述说明”,字段代码为“MSSM”,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非空”,约束条件为“M”,海岛区域填写代码01,非海岛区域填写00。 (六)宗地。“土地用途”字段约束条件改为“O”。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不需要提交宗地的相关扩展表(包括表15、16、17、18、19)。表21界址点属性结构描述表中,“界址点号”字段的备注内容为“全县统编”。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是二次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 建设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国家对二次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借助于国土资源主干网和金土工程及“一张图”工程的支持,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基础数据,满足国家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建成长效的数据上报和快速更新机制,保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广泛需求。 (二)任务 1.建设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统一汇交和整合集成,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存储。在平面方向,保证各区域数据成为逻辑无缝的整体。在垂直方向,通过统一的空间坐标定位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叠加和套合。在数据内容上,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影像等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逻辑一体化管理。 2.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按照土地调查和软件开发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开展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等建设工作,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统计汇总、更新交换等功能完备的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国土资源日常应用需求。 3.长效的数据更新和上报机制建立。 开展土地调查数据上报及更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更新和上报的长效机制,开展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实现对变更信息的及时汇总统计,以及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维护,保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现势性。 二、原则与依据 (一)原则 1.统一标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 5 数据库结构定义 (6) 6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5) 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8) 8 元数据 (28)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14 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ISO 19101] 3.2 要素属性feature 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 ISO 19109]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装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 3.5 实体 entity 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类。[GB/T 1779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一、基本要求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成果汇总统计上表之前,应对数据库成果进行检查,数据满足如下要求: (一)数据库图形面积计算要求 数据库中图形的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国土调查办发[2008]32号)的要求进行,经过控制修正的图斑面积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椭球面积检查规则的要求。 (二)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要求 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的要求,进行图幅面积控制和分幅累加计算,并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三)各级面积统计逻辑基本要求 1.县辖区控制面积应等于村级单位控制面积之和,等于全县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2.村级单位控制面积应等于本村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3.乡级控制面积等于各村级单位控制面积汇总值。

二、基本步骤 (一)建立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从数据库中各图层生成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检查基础计算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二)将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的单位转换为公顷,强制调平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形成基础统计表,检查确保基础统计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三)基础统计表是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的基础,在基础数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类面积统计报表均由该基础统计表生成。 三、基础计算表结构 基础计算表按村级单位为单元,分组统计排列。基础计算表的单位为平方米,参考表结构如下(基础调平的基表结构仅供参考,各软件可接合自身软件特点设计基表,调平方法需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河南省××县二调文字成果 ××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成果分析报告 (农村部分) 组织实施单位:××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承担单位:××××××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四月

目录 一、概述 (1) (一)县域概况 (1) (二)土地利用特点 (1) 二、农村调查成果 (2) (一)外业调查成果 (2) (二)数据成果 (2) (三)图件成果 (2) (四)文字成果 (3) (五)数据库成果 (3) 三、成果分析 (3) (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 (3) (二)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 (6) (三)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7) (四)与前成果对比分析 (7) (五)成果应用前景分析 (16) 四、土地利用的经验及问题 (17) 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18) 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0) (一)向居民点要潜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21) (二)向违规用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1) (三)向低效土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2) 七、结论 (22)

一、概述 (一)县域概况 ××县位于豫东平原,…………。 (二)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 ××县全县未利用地仅有3161.64公顷,土地开发利用率高达97.77%,土地垦殖率70.65%。 2、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量少 ××县人均耕地量已接近土地承载极限。××县总人口131.56万,人口密度为896.28人/ Km2,是河南省人口密度(554人/Km2)的近一倍,人均土地资源量仅为0.11公顷(1.65亩);人均耕地量为0.08公顷(1.20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量(0.11公顷)的72.73%,河南省人均耕地量(0.09公顷)的88.89%。 3、城镇村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10.58公顷)比重较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41981.39公顷)的15.57%,高于河南省平均比重(11.08%)约4个百分点;纯农村居民点用地19993.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08%,人均居民点用地0.0171公顷(171m2),远远超出了《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农村居民用地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核查软件用户手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核查软件用户手册

1 前言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核查软件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质量检查和成果核查工作提供高效的自动化辅助软件工具,通过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计算机辅助质量检查,实现对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数学基础、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正确性和精度的全面检查及评价,保证土地调查成果的正确性,提高数据质量检查工作效率,确保报送成果能够满足国家级成果数据库的入库质量要求。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核查软件检查的内容包括资料完整性检查、对数据库成果的质量检查、错误记录的查看和输出,以及对质量的评价。 通过本用户手册您可以查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核查软件的详细使用说明,了解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核查软件的功能,迅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2 软件使用指南 2.1 数据准备 2.1.1 数据要求 原始的汇交数据格式必须符合《关于报送第二次全国土调查县级调查成果的通知》的要求。 将原始的汇交数据导入到质检软件中,是从vct格式转换到个人数据库格式的过程,必须确保转换过程数据无损失。 注:本系统只支持GEOTIFF格式的影像数据。 2.1.2 核查任务 由县级单位提交原始汇交数据,在通过质检软件导入后生成质检任务,在核查软件中需要选择质检任务来新建核查任务,通过核查软件进行地类一致性判读。 2.2 检查内容 核查软件包括内业核查和外业核查两个部分。 内业核查包括面积汇总检查模块、地类一致性判读模块、基本农田检查模块、地方复核模块。但在数据库质量检查和面积汇总检核合格的基础上,成果核查软件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地类一致性核查,即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 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 )。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17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利用DEM确定耕地坡度分级 技术规定 (试行)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六月

目录 前言........................................................................................................................................................... I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 (1) 3.1 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 (1) 3.2 格网 (1) 3.3 格网单元 (1) 3.4 坡度 (1) 3.5 坡度栅格数据图 (1) 3.6 坡度分级图斑 (2) 3.7 坡度分级图 (2) 3.8 耕地坡度分级图 (2) 4总则 (2) 4.1 目的 (2) 4.2 组织形式 (2) 4.3 DEM选择 (2) 4.4 比例尺 (2) 4.5 数学基础 (2) 4.6 补充规定 (2) 5资料收集 (2) 5.1 DEM (3) 5.2 行政区域调查界线 (3) 6技术路线及流程 (3) 7生产坡度分级图 (4) 7.1 DEM预处理 (4) 7.2 坡度计算 (4) 7.3 坡度分级图 (5) 8确定耕地坡度分级 (5) 8.1 确定方法 (5) 8.2 要求 (6) 8.3 编制耕地坡度分级图 (6) 9成果 (6) 9.1 坡度分级图成果 (6) 9.2 耕地坡度分级图成果 (7) 10检查验收 (7) 10.1 坡度分级图 (7) 10.2 耕地坡度分级图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坡度分级要素属性表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耕地坡度分级图式图例 (11) 附录 C (参考性附录)坡度分级元数据文件 (12)

高中地理必修三《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森林大火、特大洪灾的监测,如果单靠人工进行,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全面的资料;而用遥感技术,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于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实际上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例如: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和海洋渔业等。为便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教材以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淹没区估算为例,介绍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另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些遥感图像,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并尝试判读、分析。 遥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 遥感技术依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物理场(如重力和磁力场)遥感技术。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进行遥感的。其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技术。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按照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按照遥感

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气象遥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 常用的传感器:航空摄影机(航摄仪)、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ulti Spectral Scanner,MSS)、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TM)、反束光导摄像管(RBV)、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range instru—ments)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ide—Looking Airborne Radar,SLAR)。常用的遥感数据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MSS遥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数据、 __Radarsat雷达遥感数据。遥感技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地面实况调查系统(如收集环境和气象数据),信息分析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目前,主要的遥感应用软件是PCI、ERMapper和ERDAS。 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探测技术,至今已经经历了地面用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三个阶段。广义地讲,遥感技术是从19世纪初期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 摘要:从地类调查图开始,通过全数字化处理手段和软件开发,阐述了全数字化内业处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介绍了一种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业处理方法。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类调查图;数据库;电子台帐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调查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调查,可以及时反映各地类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变更情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再分配提供必要的数据。这项工作的外业和内业都涉及大量的图形和数据信息,人工对其进行处理,往往效率低、误差大。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内业处理工作中,开发应用了相应的数字化处理软件,从而使之变得高效和准确。 一、设计思想 内业处理的设计思想是:外业调绘成果经正射投影编绘地类调查图,经扫描、影像处理、矢量化后成为数字化图后,按照一定规划将图斑号、地类代码、座落、权属、零星地物、线状地物、飞地、争议等信息标注到图上,余下工作便全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高效、准确地得到最终结果,形成变更数据及变更后的电子台帐。作业中我们使用的是洛德公司的土地详查变更软件,由于我们的数据与该软件保持了共享特性,只要将自己的电子台帐作简单转换,即可成为该软件的电子台帐。而为使该软件及其数据有更广泛的应用基础,对控制区、图斑的划分和编号采用与该软件相一致的方法。 二、控制区、图斑的划分及编号 控制区以统计最低级别的行政单位(一般是村)来划分,以图幅内村界和内图廊线所形成的每个区域为一个控制区,由于内图廊线的分割,同属一个村的土地,可能会有几个控制区。控制区的编号包括控制区号――乡镇号――村号三级编码;属于外县的控制区则按控制区号――乡镇号两级编码。控制区号以图幅为单位,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编定,邻县亦然;村号则按各乡镇内逐村编号,这样控

《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实施方案》解读

《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实施方案》解读近期,一批土地调查数据成果通过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土地调查成果共享应用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公开。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实施方案》新鲜出炉,相关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共享应用机制正紧锣密鼓建设之中。 土地调查数据由过去单一发布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到如今的主动公开、广泛共享,体现了国土资源部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聚焦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部地籍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题解读。 为什么要“主动公开、广泛共享”? 土地调查成果是记录土地位置、范围、地类、权属等信息的基础数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随着“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已成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各项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发改、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和行业,得到广泛认可。 然而,受制于机制和技术等因素,目前除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通过国土资源公报等方式公开外,大多数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和资料还停留在依申请公开和部门内部使用阶段,尚未真正建立起主动公开、广泛共享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随着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统一监管的需要,亟待加强数据共享应用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土地调查成果的对外公开与共享应用。 事实上,通过全国土地详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国土资源部目前已构建起集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应用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业务链条。 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初步完成,数据基础进一步夯实——目前,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积累数据量已近300TB,核心数据内容全国覆盖,各类调查专题数据无缝衔接。基于大数据技术,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对土地调查等各类成果的有效存储与管理,形成了管理有序、支撑有力、公益权威的数据资源基础设施。此外,经过多年努力,土地调查数据共享管理制度规范框架初步形成,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各类数据应用系统研发稳步推进,效果明显。这些都表明,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已经具备了相当基础。 哪些内容和对象将纳入共享应用? 按照数据内容,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城镇地籍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成果。按照数据类型,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统计汇总表、图形数据、影像数据以及文字报告等。 本次土地调查数据公开与共享应用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部系统内部共享应用机制,理顺共享应用流程并满足移动办公需要;建立政府部门间高效畅通的部门数据共享应用机制;提高和扩大土地调查数据的社会化应用服务水平和应用范围,满足社会公众对土地调查数据的实际需要。 根据土地调查数据应用需求,公开与共享的数据内容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契入,主要包括历年来的土地调查统计数据、土地调查空间数据以及土地调查专题数据等。其中,面向部系统内部共享应用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统计数据,以及土地调查数据库等空间数据成果;面向政府部门共享的数据,主要根据部门需求,在对土地调查数据库抽吸加工的土地调查部门空间数据成果;面向社会公众的数据包括土地调查统计数据、1∶100万以下土地利用缩编和图集数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工作分析报告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资料请访问.(.....)

交城县城镇土地调查数据汇总工作及分析报告 交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2月10日

交城县城镇土地调查数据汇总工作及分析报告 根据吕梁市土地统一更新及变更工作会议精神,为确保全县城镇数据的汇总工作顺利开展。我县国土资源局于11月25号组织作业队伍对交城县所辖区建制镇内各地类进行数据汇总。 交城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麓,晋中盆地西缘,距省城太原51公里,地处东经111°24′——112°17′,北纬37°07′——37°54′之间。东为清徐县,东北与古交市相邻,北邻娄烦县,西与方山县、离石区相接,南与文水县相邻。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县总面积182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0%以上。交城县由10个乡(镇)组成:天宁镇、西营镇、西社镇、水峪贯镇、夏家营镇、庞泉沟镇、岭底乡、洪相乡、东坡底乡、会立乡。 一、工作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要求,结合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计划,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有关技术规定,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国家标准,全面调查或补充调查全国各城镇汇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数据,并按《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表》逐级进行数据统计汇总。

二、工作范围 交城县城镇土地调查数据汇总工作范围包括全县辖区内的所有建制镇,如天宁镇、西营镇、西社镇、水峪贯镇、夏家营镇、庞泉沟镇。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核定后的建制镇(202)图斑的范围确定本次汇总范围,并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相一致。本次汇总以县为单位,以建制镇(街道)为汇总单元。 三、工作方案 本次城镇数据汇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本着重点突出、确保质量、有所创新的原则,对城镇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分析,全面掌握交城县城镇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信息,为城镇内部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用地等五个专项用地调查提供基础依据,为城镇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一)、本次城镇数据汇总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有关规定,采用内业判读和野外实际调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 (二)、人员分配 此次城镇土地调查数据汇总分为2个组进行野外调查,如下: 第一组:周东茂薛晋龙 第二组:苏俊武牛旭伟 (三)、收集资料 收集利用土地登记资料、用地审批资料、勘测定界资料等汇总变更数据等资料。 (四)、工作路线

某地区全国第二次土地调研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设计)

摘要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将于2007年7月1日全面启动,计划于2009年完成。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查清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围、面积分布和权属等情况;城镇土地调查,掌握每宗土地的界址、围、界线、数量和用途;基本农田调查,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登记上证、造册;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统计、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目录 一概况 (1) 1 县城概况 (1) 1.1 地理位置 (1) 1.2 自然资源 (1) 二测区基本情况图 (2) 三目的和任务 (2) 四组织实施 (3) 1 准备工作 (3) 1.1 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3) 1.2 选择地籍调查专业队伍 (4) 1.3 投入的人员及仪器设备 (4) 1.4 制定实施方案 (5) 1.5 宣传动员 (5) 1.6 宣传标语口号 (5) 2 技术路线 (6) 2.1 确定工作方法 (6)

2.2 实施过程与技术保障 (7) 2.3 地籍建库工作流程图 (8) 五技术设计的依据 (8) 六取得的成果 (9) 1 控制测量成果 (9) 2 图件成果 (10) 3 权属调查成果 (10) 4 文字报告 (10) 5 图纸资料 (11) 七成果主要技术指标 (11) 1 平面坐标系统 (11) 2 地籍图分幅和编号 (11) 八工作安排 (11) 九技术方法 (12) 1 权属调查的工作程序 (12) 2 地籍编号 (12) 3 街道的划分原则 (13) 4 街坊的划分原则 (13) 5 宗地的编号及方法 (13) 6 地籍编号的方法 (13) 7 界址点调查 (14) 8 界址点的编号 (15) 9 地籍调查表 (15) 十地籍图业编辑 (1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国家级核查总体方案 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掌握真实的土地利用状况,获取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成果核查作为二次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真实、准确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调查成果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做好二次调查工作的关键。 为确保二次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任务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的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07〕3号)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07〕7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核查任务 (一)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核查。 1.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核查。 (1)开展全国各县级调查单位全辖区100%的内业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一致性核查,对比检查数据库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遥感正射影像的地类一致性。 (2)结合内业核查成果,重点对东部沿海地区及五十万以

上人口城市等地区,开展耕地、建设用地等重点地类的外业核查,实地对照检查土地利用数据与实地的一致性。 (3)重新汇总土地利用数据库中面积数据,检查汇总数据与上报数据的一致性。 2.开展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 检查数据库汇总的土地权属面积与上报统计资料的一致性。抽取一定比例的权属界线,开展外业实地抽查,检查其权属状况与实地的一致性。 (二)城镇土地调查成果核查。 结合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对各地汇总的城镇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进行逻辑性检查,原则上不对具体宗地开展核查。 (三)基本农田核查。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等资料,检查分析各地基本农田上报数据、位置的可靠性,通过空间叠加统计的方法,检查各地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据与上报的基本农田地块中各地类面积的一致性,落实基本农田数量和位置相关情况。 (四)土地调查数据库检查。 依据成果汇交有关要求,对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数据库中元数据、成果汇交格式、数据库图层、命名、数学基础、数据精度、拓扑关系及各图层间逻辑关系等。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arcGIS作图步骤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arcGIS作图步骤 1. 建立数据库文件。例如36di.mdb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样式库.style。 2. 将36di.mdb改为所作图号下的数据库文件,例如I49I026016-36.mdb,存在所作图的目录下。 3. 在arcGIS中导入I49I026016-36.mdb,I49I026016dom.tif,I49I026016TS.dwg 及扫描后的外业图I49I026016.jpg。 4. 打开应用工具 main menu,advanced edting,draw,editor,georeferencing,standard,tools。 5. 加载I49I026016-36.mdb中的“土地利用”中的全部,“基础地理”中的4个,“辅助要素”中的全部。 6. 配准 7. 配准后,点georferecing,rectify… 8. 进入后name改为I49I026016SL.tif,format:TIFF生成配准后的野外调绘扫描图 9. 保存file----docment-----properties----data soure optins-----store relative path names to taca saucos 10. 矢量化 ⑴画线状地物 ⑵画行政界线、权属界线 ⑶画地类图斑边线 ⑷地类图斑属性点 ⑸零星地物 ⑹名称标注 11. 生成图斑 arctoolbox-----bata m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 to polgon 进行选择线状地物、行政界线、地类图斑边线、权属界线等生成图斑。 12. 生成图斑后,改变颜色,右击joins and relates----join….,第一个对话框中选择第二个,第二个对话框中选择地类图斑属性点---ok 13.对生成的图斑变为无色,右击open aetrilute faue查看图斑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