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圣才出品】

第七章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理论及实践

一、概念题

1.老年人口赡养率[武汉大学2007年研]

答:老年人口赡养率又称为制度赡养率,是指社会保险制度内的退休职工与在职人口之比。如果说新增就业人口可以扩大分母,从而降低赡养率的话.那么,退休年龄则同时影响分子与分母。退休年龄的提高,在减少退休人口的同时,相应增加在职人口,从收支平衡角度看,退休年龄的提高,在减少退休给付的同时会增加制度的收入,所以说,退休年龄比其他变量对制度的收支平衡更具影响力。

2.缴费确定型[人大2005年研]

答:缴费确定型是指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收定支”。缴费确定模式维持的是长期内的纵向平衡。这种模式总是和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3.完全积累制[人大2002年研]

答:完全积累制又称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该模式是指在对有关社

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合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其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完全积累制的优点在于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资金的收取能够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较紧密。缺点则是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存在又使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倍增。

二、简答题

1.影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因素有哪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年研]

答:(1)影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因素有八个方面:①工资水平与养老金替代率水平;②赡养率,即离退休人数与在职职工人数之比;,③平均征缴率;④平均寿命;⑤养老保险覆盖面;⑥统筹层次;⑦基金的积累率;⑧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增值率)。

(2)上述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替代率。它是指每个职工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与其退休前的工资之比,分为养老金的实际替代率和目标替代率两种形式。社会平均替代率是指平均养老金水平同整个经济系统平均工资水平或曰被包括在生效合同范围内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替代率测算中的困难在于时间贴现问题,它涉及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

2.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年研]

答: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解释与比较如下:

(1)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解释

社会统筹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国家信用保证的基础上,对保险基金采取的社会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和统一支付。

个人账户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信用保证的基础上,采取“个人预缴专款储蓄”的社会保险形式。

(2)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比较

相对于个人账户而言,社会统筹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社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功能,将“大数法则”利用到极致。但该模式通常只考虑短期内基金的平衡,一般没有或只要很少的节余,因此,采用该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要在人口结构稳定的情况下才得以维持,当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如出现人口老龄化危机时,就难以为继。在具体制度安排中,这种模式总是和现收现付的财务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相对于社会统筹而言,个人账户对于劳动者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体现“大数法则”,没有互助共济和风险分担功能,而且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大。在具体制度安排中,这种模式总是和完全积累的财务模式联系在一起。

3.智利养老金保险的特色。[河北大学2005年研]

答:智利养老金保险的特色简述如下:

在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中,亦有极少数国家的养老金完全由个人负责。这种模式的典型是智利自20世纪80年代后推行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由此确立了养老保障的个人负责模式。

(1)个人账户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劳动者参与养老保障制度,但政府与雇主均不承担缴费义务,而是完全由劳动者个人缴费,所缴保险费完全记人个人账户,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偿运营,所赚收益再充实到个人账户中去,到劳动者退休后可以领取自己账户中的养老金用于养老。

(2)责任分担方式

这种责任模式强调个人自我负责,即养老责任完全由个人承担,政府责任很小,缺乏互助共济性和风险分散功能,亦无缩小不公平和维护公平的功能,它在实践中除了为个人进入老年后积累一笔养老资金外,主要是起提高储蓄率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它对个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能否真正解决劳动者的养老问题亦有待检验。

4.现收现付制度与基金积累制度[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辨析题]

答:现收现付制度与基金积累制度都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二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同的筹集模式与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相适应。

(1)现收现付制度

①含义

现收现付制度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②优点

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无资金贬值的风险与保值增值的压力;

③缺点

因各期支付额不同而造成费(税)率波动大,给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负面影响,养老金的完全代际转移不仅使劳动者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难以得到准确体现,而且容易造成劳动者代际之间的矛盾激化。

(2)基金积累制度

①含义

基金积累制度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其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

②优点

能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资金的收取能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较紧密;

③缺点

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倍增。

一般而言,社会保险型模式和福利国家模式大多采用现收现付制度,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一般采用基金积累制度,随着各国改革的推行,各国的筹集模式越趋多元化。

5.为什么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离不开特定国家的具体国情?[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离不开特定国家的具体国情是因为:

(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概况

尽管世界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可谓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卡特和希普曼在分析构成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十块“砖”,并用这些“砖”搭建了五种退休金制度方案。我们借鉴他们的思路,更细致地剖析了世界各国养老保障制度,找到了更多的“砖”,并用这些“砖”勾勒出了现有的7种主要养老保障制度模

式。第一种是德国模式;第二种是加州模式,也就是美国各州公务员退休金计划的模式;第三种是新加坡模式,即公积金制度;第四种是智利模式;第五种和第六种都是混合模式,其特征是在所有制上是公共退休金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的混合,在财务上是现收现付制度和积累制度的混合,在责任上是既定给付和既定供款的混合,这些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它们是混合制度;第七种是职业养老金计划,是第二支柱,是私人部门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之分,强制性职业养老保险制度以澳大利亚和瑞士为代表,非强制性职业养老保险制度以美国为代表。

(2)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离不开特定国家的具体国情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离不开特定国家的具体国情,混合模式就是基于特定国家的具体国情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大厦的“建筑材料”有十几种,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搭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这些新的混合模式的不断出现进一步说明,改造传统的德国模式并非只有选择智利模式一条道路可走。以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代表的也是一种混合模式,与名义账户不同的是个人账户实施的是基金积累制度,智利的一些邻国,如阿根廷、墨西哥等国也采用了这一模式,在中国我们称其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基金的管理上则各有不同,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集中管理的,投资上是政府主导的,南美国家则是向智利学习,采用的是分散管理个人账户制度的模式。

6.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武汉大学2007年研]

答: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制度设计、退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退休年龄、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等,具体如下:

(1)现收现付制度的平衡分析

①现收现付制度收支平衡式中各变量的主要关系表达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浅析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骨架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也是在不断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取得前进的现在,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很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落实到地市级统筹,还存在不少的县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表现为:条件好的地方,较低的收费率即可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条件差的地方,较高的收费率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现象,给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已是全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即使是物质积累雄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快速上升。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形象地说,如今每10人中有1个老年人,而40年后,每10人中老年人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这使建立伊始的社会保障体系难堪重负。以往我国的人口政策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然而,1998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人口老龄化给我国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相对其它国家更加巨大。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1)老龄化必将引起瞻养比升、负担率高。老龄化带来赡养比率将迅速提升,据了解,1987年赡养比为13.5%;2010年将达到18.08%;2030年为34.79%;2040年为37.9%。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导致离退休费逐步攀升:1978年总费用17.3亿元,1984年突破1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199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2001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从而使在业人员的负担变得沉重起来,导致社会保险费居高不下。 (2)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养老金自身无法平衡运行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公共财政。这时政府的公共财政就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承担日益加重的养老金负担,公共财政终将不堪重负。我国现在采取现收现付模式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因为费率比较稳定且比较低。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制模式,中国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10章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 10.1 复习笔记 一、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 1.社会福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不同层面上的社会福利概念 ①广义上的社会福利应该包括医疗保健、国民就业、社会保险、福利服务、社会救助、国民住宅、环境保护等体系。 ②中义上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西欧国家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 ③狭义上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所使用的社会福利概念就是一种狭义上的概念。 (2)本书所界定的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其特征 ①社会福利的内涵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政府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所有对象普遍提供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社会福利的特征 a.保障对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福利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同时又要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特殊要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b.保障水平的高层次性和发展性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由低到高、不断递进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保障项目。 c.保障目标的公平性和保障方式的多样性 d.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非同一性 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福利的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各级财政拨款。其实施主体必须由政府、企业、社区、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注重效率和质量的责任共担机制和社会化管理。 (3)社会福利的外延及其主要内容 ①公共福利 公共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直接投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举办的各种旨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社会福利项目。 ②特殊福利 特殊福利是指民政部门为残疾人、孤儿、生活无着落的老人等具有特殊需要而又无力自理的人举办的福利事业。 ③职业福利 职业福利是与就业相关的、以工作单位为实体、以本单位职工生活质量提高为目的而组织实施的福利设施或福利补贴的总称。 ④社会津贴 社会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其总路线、总方针而对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公民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的社会福利项目。 ⑤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又称为社区型社会保障服务,它是在政府的倡导和组织下,由社区居民自主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与不足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121308143 戴振伟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之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民生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取得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体系并不完善,诸多问题存在其中。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正确认识并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不足;建议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8年不仅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特别的一年,而且也是这个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扭转中国的混乱正太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条件。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一种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建立,并于一般退休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跳过的《中华

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应对人口老年华趋势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人存在医疗、住房、护养等多方面的保障需求,需要建立老年保障制度,解决其各方面的保障问题。为有效提高现行老年保障能力,需要充分发挥个人自助、国家救助和社会互助功能,构建多支柱老年经济保障体系,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问题解决方法 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是当前中国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的历次社会调查,公众都表示了对这两个问题的忧虑,政府和学术界也多次召开相关的国际国内的论坛和研讨会,讨论这个题目。总的来说,对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基本上已经形成社会共识。 首先是我国老龄化趋势及特点,第一,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第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尚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 其次是老龄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养老压力加大;第二,城乡老人收入水平较低,增长慢;第三,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增长较快,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第四,医疗保险覆盖率低,农村缺医少药。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是一个多重复合的体系,既有符合制度本身规律的“民生”的目标,又有诸如“社会稳定器”和经济改革的配套工程等其他目标。人口的老龄化现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快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 首先,加快推进城乡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在推进城乡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一要重点关注未被纳入其他养老制度的城乡高龄老人和城乡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将老年福利关注的重点由特困和困难老年人转向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普通老人,着手解决当前仍处于“老无所养”状态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二要积极完善并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明确政府在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主导作用,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统账结合、多缴多得、制度衔接、保障基本”的原则,建立缴费水平与收入现状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水平与地区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保险关系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使服务更加人性化。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建立当地老年人信息资料数据库,制定一套老年人看病的特殊机制,可以在老年人生病时在住处为老人看病、提供医疗救助等人性化的服务。 其次,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体制机制的建设,逐步构建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对涉老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推进老年社会服务事业软硬件建设,改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条件,加快推进“爱心护理工程”建设,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再次,制订扶持政策,鼓励兴办民办养老机构。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老龄产业,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例如可以采取土地划拨、出让价格优惠、规费减免、贷款贴息、床位建设补贴、床位运营补贴、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兴建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托老所、老年护理院、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全市养老服务硬件设施配置水平,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最后,以农村为重点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现阶段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建国开始就非常关注社会保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9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但是,正如《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受到国家的组织和资源情况制约的。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实现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障权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49年到196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当时的基本国策。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施行《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对减轻工人生活困难,保护劳动力,帮助失业者就业、转业,特别是对恢复各国营、私营企业的生产,扩大经营范围以及创办新企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施行。由于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是在国家财政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的困难情况下制定的,某些保险待遇较低,在实施范围上也只能采取重点试行的办法。随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劳动保险的覆盖范围,又提高了若干劳动保险的标准,到1956年已扩大到商业、外贸、粮食、供销社、金融、民航、石油、地质、水产等部门,部分集体企业参照执行,经济条件差的集体企业可以订立劳动合同。 1957年国家对原有的保障制度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放宽退休条件,适当提高了退休的待遇标准,并实行了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职工统一的退休制度,从而解决了企业和机关职工退休办法不统一的矛盾。这段时期的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由人事部门管理,企业由劳动部门和工会共同管理。 这个阶段还修改、补充了干部和工人退休、退职的规定,加强了对女工的保护,在医疗保险中增加了对职业病的保障,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 第二阶段 从1969年到197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劳动保险管理机构被撤销。1969年2月,国家财政部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在营业外列支,劳动保险业务由各级劳动部门管理。这样,在整个70年代,社会化的劳动保险又被办成了“企业保险”。 第三阶段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上篇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概念题 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武汉大学2007年研] 答: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代表,是指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及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社会保障支出由国家税收解决。这一制度以政府负责、全民高福利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伤害了效率,在20世

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大背景下,英国率先进行了减轻国家负担的改革。 二、简答题 1.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保障繁荣时期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1948年至l979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发展时期,这里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①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 ②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③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 ④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 (2)社会保障繁荣发展时期的发展表现 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的转向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由解决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转向构筑社会功能体系; ②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和覆盖范围由主要面向特定阶层和行业劳动者、工薪收入者向惠及全体公民的国民保障转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享受对象是全体居民(包括居住在当地的外国人),即普遍性;二是保险金不与收入相联系,即普惠性。由此导致了社会保障从事后补救型向事前福利型演变; ③社会保障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一是通过社会立法,使其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二是社会保障本身制度化;三是各国纷

浅谈中国老年人社会保障

浅谈中国老年人社会保障 专业:11人资双学位姓名:李庆沅学号:20100210470538 【摘要】:在当今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到老年社会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增大而出现的老龄问题将迅速地显露出,如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人法律保障等等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能够有效处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长期的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对退休劳动领域会晤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设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因为老年是劳动能力减弱的阶段甚至劳动能力的丧失,所以老年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一、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许多老年人生活状况恶劣,生活贫困,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关于这一方面,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赡养人赡养意识缺乏。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赋有赡养义务的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老人是指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照料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但是,有些赡养人没有认识到老年人的自身局限性,不去生活上照料,不在精神上慰籍,甚至不予经济上供养,使这些老年人感到孤独、心灰意冷、缺乏生活的信心。 其次,老年人受虐待、遗弃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老年人年轻时未能读书或读书很少,无固定工作,老来没有养老金;有些老人子女多,住房紧张,以至在子女婚后仍和子女住在一起,在父母子女之间、翁婿之间、婆媳之间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后,有些很难缓解,往往导致矛盾激化,此时的老年人本身处于劣势,在见中受虐待是常有的事,个别老人受不了这份“气”选择了离家“出走”,被赡养人遗弃在外。 第三,老年人财产经常受到侵犯。有些子女产生了错误的想法,认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钱,父母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以至于自己不劳作向父母要钱,与父母在一起坐吃山空,有的要求父母把已购的所有房权过户给自己,还说父母死后继承时不交遗产税,致使一些父母尚健在时已两手空空,自己住的房子却是“子女的房子”。更有甚者有的子女还强行叫父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年第 3期 经济 SHI JIAO 视 角 摘 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说明了我国社会 保障的发展状况, 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存在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D632.1; F2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 .2012.03.45文章编号:1672-3309(2012 03-107-02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曹帅 (外交部亚洲司, 北京 100020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 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功能在于, 通过建立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 来消除市场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防止社会动荡。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健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9世纪 8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 度在德国建立, 经过 100多年的发展, 它已成为现代国家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制度。我国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实践证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它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 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 2010年年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要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 代表性国家:德国 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 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从支出看,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影响有效需求,影响公平和效率。2宏观: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微观:分散个体风险、减少贫困、保护人力资源等作用。 风险:不确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保险:借助于大数法则,集合大量的同质风险,在被保人之间分散风险。 保险市场失灵:商业保险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 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1保险市场失灵;2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个人风险—社会风险);3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4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目标是多重的:1、资源配置效率;2、合理的收入分配;3、保护个人的自由的目标 社会政策的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增加的来源:一是国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国民收入的均等分配; 社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政府干预再分配; 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的结果是收入差距的分化。由于存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出现有效需要不足。而总有效需要不足会导致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进而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药方是通过财政政策\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有效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少由于经济动荡、自然灾害、疾病、伤残和个人不幸带来的脆弱性,分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风险,保护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是保护社会人力资源。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通过分散风险对促进人口再生产、提高人口质量和保护人力资源作用是巨大的。 公平:经济公平(客观)和公平感(主观) 经济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 过程公平:竞争的规则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应该是同一的、一视同仁的,所有的人都遵循同一规则对与经济活动; 公平感:人们对公平的判断和感受 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励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受。分配公平感是主观的,它取决于当事人的价值观、个性、需要、动机等因素。 结果的公平≠平等或均等,后者指的是收入分配的量的一致性,而前者带有价值判断,指的是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基础上的各人贡献与其收入的一致性。

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材料一①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②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产妇补贴、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③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制定了社会行动纲领,其把解决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④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削减了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主编《西欧社会保障制度》材料二⑤计划经济时期最突出总体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建设模式,社会主义、国家性、工作单位、民政部门、福利制度建设是五个关键词,凸显社会政策与福利制度的时代性特征。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全民福利,追求平等与自由……⑥改革开放后突出总体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主义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主义、个人与家庭责任、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六个关键词,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时代特征。 ——刘继同《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发展阶段与制度体系研究》 ①反映的是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措施;②反映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项目增多,保障范围扩大;③反映的是欧共体对社会保障的关注;④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削减了社会保障支出;⑤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即国家主导;⑥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即多元化。材料一主要叙述的是19世纪末以来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材料二主要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第1页共1页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 ................................................................................................................................................ - 2 -关键词.............................................................................................................................................. - 2 -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 3 - 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 4 - (一)制度不统一 ......................................................................................................................... - 4 - (二)统筹层次低 ......................................................................................................................... - 4 - (三)覆盖范围小 ......................................................................................................................... - 5 - (四)资金管理隐患大................................................................................................................. - 5 - (五)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 - 6 - 1、社会保障的立法不健全 .......................................................................................................... - 6 - 2、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 - 6 - 3、社会保障的法律监控薄弱 ...................................................................................................... - 6 - 三、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 7 - (一)进一步推进制度整合......................................................................................................... - 7 - (二)进一步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 - 7 -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 7 - 1、完善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8 - 2、建立适应灵活多样就业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 - 8 - 3、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 8 - (四)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 8 - (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 8 -

老龄化社会到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老龄化社会到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挑战, 劳动人口减少、财政负担沉重,养老金巨大缺口, 老年人储蓄减少,社会救助需求增加?,对社会保障需求加大, 制约经济的发展供养比例增大, 加重了赡养负担。我们要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以应对“银色浪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人口老龄化挑战对策 随着我国低生育率的实现,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又成为新世纪人口问题的核心。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对我们而言显然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还没有作好应对准备的前提下,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就悄然来临了。据有关预测,全国性的人口老龄化高峰会在2030年左右到来,峰值为4亿左右并将持续20多年,这必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预计2039年辽宁省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1.45% ,老年人的增长速 度几乎三倍于总人口增长。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是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1964年,我省仍是年轻型社会,到了1982年成为成年型社会,比全国平均提前8年,而到了199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比全国提前了 5年。2004年辽宁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9.02%,是全国除直辖市外第一个进入 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从1990年到2000年,每年我省总人口平均增加0.58%,而65岁以上 的老年人年均增长比例为3.3%。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 社会负担日趋加重。据测算,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我国厉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代际人口结构呈“四二一”和“四二二”型。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二是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三是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口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占人口2/3的农村老年人保障状况亟待改善。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农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老人赡养纠纷和因赡养引起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上述现象在我国中西部及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将使大批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亟待研究。 四是医疗保障费用增长显著,医疗保障面临挑战。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和寿命延长,老年期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沉重负担。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群中60%~70%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种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根据中国老龄科

2007年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社会保障概论》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社会保障综合知识 一、考查目标 主要考察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眼光来理解、分析、归纳和阐述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相关理论热点问题与实际问题,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政策和操作程序、方法等。要求考生: 1.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基本知识; 2.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模式; 3.熟悉社会保障基金的涵义、来源、筹集以及管理和运营。 4.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考社会保障专业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涵盖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社会学概论两门相关科目课程,其中,社会学保障基础理论占70%,社会学概论占30%。 (四)参考教材 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社会保障理论》李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保障基础理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要求)准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及内涵。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4.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功能 (要求)了解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各自的特点,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等。 1.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社会保险包括的各项内容。 社会福利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救济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优抚的内涵与意义。 3.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 4.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保障基金 (要求)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涵义、来源、筹集以及管理和运营等。 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用途以及类别。 2.社会保险基金的作用。 3.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 4.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5.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规范与要求。 6.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 四、社会保障管理 (要求)了解社会保障管理如何运行,目前主要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等。 1.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第九章老年社会保障

第九章老年社会保障 老年社会保障,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 老年社会保障包括了保障的内容和标准。老年社会保障的内容不仅包括给予老年人物质补偿,还包括对老年人的医疗、住房福利、生活服务、保健服务等各个方面。 老年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中的老年公民,社会对老年的标准的确定一般以人的生理衰老和社会功能的下降为依据,世界各国一般以人的日历年龄作为享受老年社会保障的标准,即制定法定的退休年龄。这种标准各国不尽相同,一般发达国家的标准比发展中国家略高一点。 老年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尤其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社会保险开支占老年社会保障支出的大部分。 一、养老社会保险 (一)概念 所谓养老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 (二)意义 1.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因年老而退出劳动领域,是每一个劳动者必然经历的阶段。每一位老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没有上一代人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基础,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他们有权利通过自己毕生的劳动积累取得物质帮助和服务,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代际间的公平。另外,养老社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从1985年起在全国推行社会保险制度。15年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已经从养老保险推向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构建起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相互承担责任的关系,在社会保险方面改变了企业主导的状况,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主导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险新模式。虽然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从全面起步到现在仅有十五年的时间,但却取得明显的成效。就整体而言,在建设过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 一是现行社会保险制度难以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 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和全民人口意识的不断增强,妇女的生育不断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 199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到2003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10.59%以上.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来衡量,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面临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这就迫切要求建立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建立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工业化所积累的财富为老龄化问题的缓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保险,如美国1935年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当时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进入老龄化社

会时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1689美元,有较充裕的财力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而中国的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成功运用的结果,超前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中国在人均GDP也不过800美元的情况下,却面临着比发达国家还要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从我国人口金字塔所显示的发展趋势看,至少到2030年之前,人口老化的压力都不会减弱。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始终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事业建设的一个客观背景,必须把当前的紧迫问题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统筹兼顾、超前规划,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保险体系。 二是社会转型中的高失业问题,也向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的加大,失业人数不断上升。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报告,我国目前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已经达到1.2亿多人。同时,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将进一步向社会释放大量冗员。如果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能够在21世纪前10年基本完成,以1998年为起点,这期间国有企业应完成战略性改组和下岗分流任务,预计将向社会释放1/3以上的冗员,大致在3000万到3500万人。同期国家行政机关的改革要分流约400万人,事业单位的冗员按1/3估算,也有近1000万人。考虑到下岗分流人员中约有20%因年龄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