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烤食品货架期的影响因素和延长措施_冯敏

焙烤食品货架期的影响因素和延长措施_冯敏
焙烤食品货架期的影响因素和延长措施_冯敏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Baking Food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食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学 6.推荐教材:李里特,江正强,卢山编著,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李新华,董海州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了解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与现状,焙烤食品的分类,以及其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焙烤食品原料学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 第四节糖 第五节蛋制品 第六节酵母 第七节疏松剂及面团改良剂 了解和熟练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常用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及加工工艺 第二节面团的调制 第三节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第四节饼干的烘烤与冷却 了解饼干的分类,熟练掌握饼干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焙烤食品厂良好操作规范GMP.doc

焙烤食品厂良好操作规范(GMP) 1. 范围 本GMP规定了我公司在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及储运等过程中,有关人员、建筑、设施、设备的设置以及卫生、生产及品质等管理均应达到的标准、良好条件或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我公司的面包、蛋糕等焙烤食品的生产。 2.引用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3.定义 3.1面包:指原料经过混合、搅拌、发酵、配合或包裹特殊配料做成一定形状、烘焙、冷却、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食品(包括主食面包、餐包、甜面包、三明治及其它类似品)。 3.2蛋糕:指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后经烤焙、成型、冷却、装饰、包装等而成的食品. 3.2 原辅料:分为原料和辅料两大类,原料指在生产加工焙烤制品的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如面粉、油脂、糖、蛋等;辅料指在生产加工焙烤制品的过程中除主要材料外的其他物料。 3.3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3.4 包装材料: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售卖的过程中用于包装包括焙烤制品的相关材料,如垫纸、塑料袋、纸袋、纸盒、纸箱等,包括内包装及外包装材料。 3.5生产间:指进行原料的配制、成型到烘烤的加工场地。 3.6调理间:指进行焙烤成品在加工的专用场地。 4.厂区环境 4.1厂区周围没有可能污染食品的不良环境,无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他产品。

4.2 厂区周围环境保持清洁和绿化。道路铺设混凝土路面,路面平坦、无积水、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等卫生设施,厂区卫生设专人负责。 4.3 厂区内不得有不良气味、有害气体、煤烟或其它影响卫生的设施。 4.4 厂区内禁止饲养动物。 4.5 生产区与职工生活区分开。 4.6 生产区域清扫的杂物和垃圾放入远离车间的指定位置收杂桶里,并及时清理出厂。 5 厂房及车间布局 5.1厂房配置与空间 5.1.1厂房面积与生产能力相适应,能满足各种生产设备的安置及各种原辅料储存。 5.1.2生产车间按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合理布局。 5.1.3厂房中设置原辅材料仓库、配料室、生产间、成品仓库、更衣室、检验室、厕所、办公室,并予以标示。各生产场所均有足够的空间,满足生产要求。 5.1.5公司设立检验室,有安置各种检验仪器的空间,具备相应的检验功能。 5.2各生产场所根据清洁要求程度,分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等(如表1)。各区之间均按清洁度的需要适当分隔,以防污染。 表1:焙烤类食品工厂各生产车间的清洁度区分

焙烤工艺学教学大纲word精品

《焙烤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工艺学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执笔人:彭芳刚 、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0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概述 《焙烤工艺学》是食品工艺学的一个分支,焙烤食品泛指以谷物类作为基本原料,最后经焙烤工艺手段加工而成的一类制品。本课程以面包、饼干、蛋糕和中式糕点工艺作为讲课的主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焙烤制品的特点和焙烤食品的原辅料的基础上,掌握面包、饼干、蛋糕、糕点等焙烤食品加工原理、工艺、技术操作要点等方面知识,以带动同类焙烤食品工艺的学习,为学生从事焙烤相关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发展焙烤食品工业,开 拓焙烤食品市场,培养创新实用的新型人才。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1

第一章概述 教学内容: 1. 焙烤食品的概念和历史 2. 我国焙烤食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焙烤食品的特点和分类教学要求: 掌握焙烤食品的概念;了解焙烤食品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原料 教学内容: 1. 小麦粉 2. 糖 3. 油脂 4. 其他原料 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原辅料的性质、功用和选用原则;掌握主要原辅料小麦粉、糖、油脂等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面包制作工艺 教学要求:掌握面包的制作原理。 第四章饼干生产工艺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各类饼干加工工艺流程 3. 面团的调制 4. 面团的辊扎 5. 成型 2

6. 烘烤 7. 冷却、包装 8. 各类饼干加工实例教学要求: 掌握饼干的基本特性及制作特点,掌握几种饼干的生产流程。 第五章糕点的生产工艺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糕点生产加工技术 3. 糕点加工器具及设备 4. 糕点生产实例 5. 糕点质量(感官)标准及要求教学要求: 掌握蛋糕的生产工艺和主要操作要点。 五、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考查(开卷考试)。 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构成包括考勤考纪、作业、课堂测验、实践环节及其他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 李丽特等主编,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 董海洲编,焙烤工艺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沈建福编,焙烤食品工艺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

《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课程代码:111104 学时数:64(其中课内实验学时数:34;课程综合实训学时数:0) [ 学分数:4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知识目标 (1)获得必要的焙烤制品基础知识和基本加工技能,理解各类焙烤制品制作原理及概念。 " (2)对主要的焙烤制品的加工原理、生产状况、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情况有具体的认识,并有获取国内外最新生产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在食品开发和生产中能正确选择配方、合理使用主要的食品原辅料2、课程技能目标 通过实践、实训为主导的教学与操作,使学生了解焙烤制品的原辅材料、工艺配方及基本加工理论和加工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应用能力水平。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制定具体产品的工艺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3、职业能力目标 (1)能根据食品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食品原辅材料 (2)掌握面包、饼干、蛋糕、月饼的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不同的面包、饼干、蛋糕的品种选择工艺,根据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制作产品。 (3)能收集国内外有关的资料、信息。 ~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顶岗实习3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占44%,实践(含实验和实训)36学时,占56%,顶岗实习6个月。

3、顶岗实习部分: 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联系到糕点厂、饼屋实习。 ] 四、学生学习指南 1、本课程最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由教师、企业提出要求或任务,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要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2、根据课程操作性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方式课时比较多。要求学生对各类焙烤制品要有整体认识。在学习中应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认真听,多练习,在操作中解决问题和难点。 3、在学习和操作中,学生要积极思考,经常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4、学生要提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中要有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在项目工程实践中除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外,还要锻炼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培养个人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低温肉制品延长货架期的方法

低温肉制品延长货架期的方法 --------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吴雨龙 1引言 低温肉制品是指在常压下蒸煮、熏烤,产品在加工时中心温度在70~80℃,成品的运输、贮藏、销售原则上要求在低温0~4℃条件下进行的一类产品[1]。低温加工中,肉蛋白质适度变性,基本保持原有弹性,肉质结实有咀嚼感,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营养和固有的风味,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但由于杀菌不彻底,货架期相对较短,不便于长途运输和贮存,如何控制低温肉制品的微生物以保证其食品安全与质量是我国低温肉制品发展的关键。 2严格做好原辅材料的质量管理 2.1 原料肉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不论是生产块状的火腿制品,还是生产绞成颗粒的肠类制品或是斩成糜状的乳化型肠类制品,首先要选用最新鲜的原料肉;原料肉的细菌数应小于1×105个/g,挥发性盐基氮应小于20mg/100g。 主要应对措施是:(1)按规定程序进行宰前检疫;(2)生产人员遵守的卫生规范与生产操作规范;(3)保证生产设备、用具与环境的卫生;(4)原料分割间、解冻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5℃,应当使用恰当的解冻方法彻底解冻,解冻的原料肉中心温度应控制在4℃以下,并尽量缩短原料肉解冻处理时间,避免在解冻过程中因局部温度升高而利于微生物繁殖。用新鲜的冷冻分割肉时,因解冻温度上升,细菌随之增殖,并以肉汁为媒介,对周围其它肉也会造成污染,使微生物大量生长与繁殖[2];(5)宰后检疫,动物屠宰后,经检疫检验原料肉符合GB2707《鲜(冻)畜肉卫生标准》的规定方可使用。 2.2辅料的质量控制管理 低温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辅料,主要有各种磷酸盐、蛋白、淀粉、胶类、食盐、糖、香辛料、色素等,这些物质都含一定数量的细菌,如果生产厂家的设备卫生条件比较差,那么辅料中的细菌含量更是不可估量。所添加的辅料和香辛料的初始菌数必须严格控制,严格按照企业原料接受标准进行,对于不合格的辅料和香辛料坚决拒收。所添加的防腐剂等添加剂严格按照GB2760《食品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执行。同时,使用时进行必要的灭菌处理,以利于将产品的初始细菌数控制在较低水平。早年国外对天然香辛料采用环氧乙烷来有效杀灭芽孢菌,但由于残留问题使人们对它的安全性产生怀疑,美国已停止使用,改用辐照和微波杀菌[3]。辅料的购进应遵循小批量多批次的原则,以保证新鲜,尤其是淀粉、蛋白等粉状辅料和香辛料,要求水分含量不能过高,无霉变、结块或异味现象,使用的各种辅料都要有厂家出具的化验单、合格证。辅料的存放库房卫生洁净,无虫蛀鼠害。辅料库有较好的温控、通风、防尘、防潮等设施,保证库房清洁、通风、阴凉、干燥,并为部分添加剂提供特殊的存放条件。 3严格各生产环节卫生管理 3.1生产人员的卫生管理 产品加工过程中,从屠宰到低温肉制品加工,要经过多道工序和多个人手接触,为了控制污染,

第七章食品的货架寿命

第七章食品的货架寿命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张民

第七章食品的货架寿命 第一节食品质量与贮藏之关系 一、食品质量的定义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的食用性能及特征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其中,“食品的食用性能”是指食品的营养价值、感官性状和卫生安全性;“食品的特性”是指不同食品的质量特点;这两部分是食品质量的主要内容。“有关标准的规定”是指由有关权威部门发布的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或食品质量主要标准的内容,即食品的质量标准;“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主要是指消费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经济上对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其中包括卫生安全的需要,营养保健的需要,客观享受的需要,物美价廉的需要,审美和其它方面的特殊需要等。

二、研究食品质量构成的意义 (一)食品的食用质量与附加质量 1.食品的食用质量 食品的食用质量:也称为食用品质,是食用者在食用过程中能感觉到或对食用者健康能产生影响的部分。前者主要包括食品的感官质量,后者主要包括食品的卫生质量和营养质量。

2.食品的附加质量 食品的附加质量:是指除了食品质量之外的其它要求。包括:包装、贮藏、方便等要求。 (二)研究食品质量构成的实践意义 1.必须对构成食品质量的各个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不可顾此失彼。 2.对构成食品质量的各个因素也不能等量齐观,而必须突出重点,否则就会失去不同食品所具有的特色。

三、食品质量变化分类 1.由于食品内部原因引起的,包括鲜活食品的生理变化和生物学变化。 2.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其中包括微生物污染,寄生虫等。

第二节食品质量变化的规律 一、食品质量变化的热力学规律 (一)有序与无序的概念及特点 1)有序与无序的概念 有序:是指体系内各种联系的秩序性和规律性。 无序:是指体系内各种联系的混乱性和无规律性。 其中,S :体系中的熵;k :玻耳兹曼常数;ψ:混乱度。ψ ln k S =

焙烤食品概述及其加工原辅料

第一节概述 一、焙烤食品的概念 焙烤食品在我国的制作技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食品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饮食业不可缺少的部分主食。 焙烤食品的制作技术性强、艺术性高,其工艺不仅包括原料的整理加工、制坯、制馅、成型、成熟和美化装饰等操作技能,还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营养卫生及食品机械等现代科学知识。焙烤食品的制作工艺是一项多学科的现代应用技术。 焙烤——Bake,Bakery,习惯上称为烘烤、烘焙、烧烤,包括烤、烧、烙等,又有英文音译之意。 焙烤食品——以谷物或谷物粉为基础原料,加上油、糖、蛋、奶等一种或几种辅料,采用焙烤工艺定型和成熟的一大类固态方便食品。在食品工业上主要指各类面包、饼干、月饼、蛋糕糕点、饼类等食品,焙烤食品的门类和花样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方便食品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焙烤食品的特点 焙烤食品分为许多大类,而每一类中又分为数以百计的不同花色品种,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同一性,又有各自的特性。焙烤制品一般具有下列特点:(1)所有焙烤制品均以谷类(主要是小麦粉)为基础原料; (2)大多数焙烤制品以油、糖、蛋等或其中1-2种作为主要原料; (3)所有焙烤制品的成熟或定型均采用焙烤工艺; (4)大多数焙烤食品都使用化学或生物疏松剂来蓬松制品的结构; (5)焙烤制品是不需经过调理就能直接食用的食品; (6)所有焙烤制品均属固态食品。 三、焙烤食品的分类 焙烤食品已发展成为品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食品。例如:仅日本横滨的一家食品厂生产面包就有600种之多,故而分类也很复杂。通常有根据原料的配合、制法、制品的特性、产地等各种分类方法。 1.按生产工艺特点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面包类包括主食面包、听型面包、硬质面包、软质面包、果子面包等。(2)饼干类有粗饼干、韧性饼干、酥性饼干、甜酥性饼干和发酵饼干等。(3)糕点类包括蛋糕和点心,蛋糕有海绵蛋糕、油脂蛋糕、水果蛋糕和装饰大蛋糕等类型;点心有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 (4)松饼类包括派类、丹麦式松饼、牛角可松和我国的千层油饼等。 2. 按发酵和膨化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四篇 食品储存的稳定性与货架寿命

课前提问 ?1、食品质量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2、食品的保质期(货架寿命)指什么? ?3、欧洲风行“绿色包装”,什么含义? 第四篇食品贮藏的稳定性与货架寿命 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食品质量与储藏之关系 掌握食品质量的定义,了解研究食品质量构成的意义,领会食品质量与储藏的关系。 第一章食品质量变化的规律 掌握食品质量变化的热力学规律和动力学规律。 第二章食品货架寿命及其预测 能分析包装食品质量劣变原因及影响因素,了解预测包装食品货架寿命的模型。 第三章储存过程中稳定性的数学模型 了解稳定性的数学表达式及数学模型的应用。 食品的保质期(货架寿命)指的是食品的最佳使用期,也就是在食品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的所有指标(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卫生指标)都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的规定。 ?食品是一个多元的、活跃的复杂体系,与食品品质有关的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化变化等都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而外界一些条件如温度、湿度也会影响这些反应的进行,因此与食品货架寿命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化学组成、加工技术、包装形式和贮藏条件。 ?要对特定食品的货架寿命进行测定,则应该对产品在储藏过程中质量损失的机理进行研究,确定影响产品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确定用于货架期结束的关键指标,建立相应的试验方法和适当的模型对货架寿命进行测定。 一、引言 以最低的代价,即尽可能少的加工、尽可能少的添加剂和使用环保的包装来获得感官性能好、营养价值高、健康、方便和寿命长的食品。 二、加工和贮存期间的化学变化 ?(一)希望的变化 ?1、色泽、风味和质构在内的产品感官性质的变化与保存。 ?2、食品配料功能性质的改进。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工艺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机械学和食品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运的种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学科。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 (1)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食品资源的途径。 (2)探索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途径。(3)改善食品包装,提高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4)创造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 (5)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成本为目标,科学地研究合理的食品生产组织、先进的生产方法及其合理的生产工艺。 (6)研究食品工厂的综合利用问题。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生产工艺,以达到食品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化培养目标,从而使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为食品生产和管理、产品贮运和营销以及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服务,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在完成前期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生物化学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对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 通过《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知道该课程在食品工程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主要产品的制作技术;学会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去进行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食品工厂是怎样通过食品工艺原理对各类食品进行合理加工的,为设计符合现代食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工厂打好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程标准另行编排。 (一)食品罐藏工艺总理论学时15,总实验学时10

含油脂食品货架期计算方法

含油脂食品货架寿命研究方法(下) 二、油脂食品货架寿命的计算方法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评价油脂酸败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在不同储存温度下酸价的变化为例进行油脂食品货架寿命的计算。 1、食品过氧化值(POV)或酸价(AN)的测量 测量高油脂食品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值包括样品的预前处理和过氧化值或酸价值的定两个步骤: 1)按GB5009.56《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取适量样品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适量石油醚(沸程30—63~C),放置过夜,用快速滤纸过滤,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油脂供测定酸价或过氧化值用。 2)按GB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采用碘量法测定过氧化值。因为油脂氧化酸败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再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所生成的I2的量,从而得到过氧化值。酸价的测量同样也是按照G B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测定的,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2、列出油脂氧化酸败的一级动力方程 由于油脂氧化酸败符合一级动力方程,既酸价的对数值InIAN]与储存时间t的关系符合一级动力方程: In[AN1= kt+ a(1) 式中:『AN1——t天时测得的值(meg/kg) k——氧化酸败反应的速度常数(天一1) t——储存天数(天)

a—— In【AN J (【AN【l】为AN 的初始值) 3、货架寿命的计算 1)求k值 测量出在一定温度,不同时间内油脂食品的酸价值,将所得的数据绘制1n【AN】随储存时间t变化的图形,则直线的斜率就是油脂氧化酸败反应的速度常数k。所以根据直线的斜率就可以获得在不同条件下的k值。 2)计算货架寿命 由于每种含油脂的食品都有允许的最大【AN】,将初始的【AN】和最大的【AN】代入(1)式中,就可获得在不同条件下含油脂食品的货架寿命。 4、建立回归方程 由于温度T和油脂食品的货架寿命t有如下关系: lnt=bt+a (2) 式中:t——货架寿命(天) T——温度(K) 所以通过将不同温度下油脂食品的货架寿命代入(2)式中,就可得到a,b的数值,最终可得到不同温度下某种含油脂食品的货架寿命的计算公式。 三、结论 目前国内外对油脂食品的货架寿命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多见。对影响含油脂食品的货架寿命的因素进行研究时,通常进行的是单因素试验,较少进行多因素考虑。我们知道油脂食品氧化酸败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每种因素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仅进行单因素实验,高油脂食品在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的选用上就会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了油脂食品的包装质量,降低了油脂食品的货架寿命。因此进行多因素正交实验分析,找出合理有效的包装方案,对高油脂食品在包装材料和

SAP物料货架寿命管理系统

SAP笔记-物料货架寿命管理 1.货架剩余寿命概念 有些物资具有一定的保质期(比如食品、药品),根据企业的规定,已经过期的物资不得再收货入库,或者不允许领用出库、销售等,这类物资在SAP系统中可以通过货架寿命来进行管理。 2.通过下面两个步骤来要启用货架寿命管理 2.1物料主数据:物料主数据->工厂数据/存储1视图 总货架寿命:这个值用来计算寿命到期日(失效日期),即从生产日期(收货时指定)到失效日期的天数 最小剩余货架寿命:收货后允许在我们仓库存放的天数。如果实际要存放的天超过这个天数则系统报错不予收货。 2.2事务码:OMJ5 设定工厂和移动类型激活货架剩余寿命 Paste_Image.png 所以必须是物料主数据和OMJ5都设定了参数收货时才会激活货架剩余功能。

货架过期日期又称为SLED(Shelf life expiration date)。货架寿命过期检查必须满足如下条件:(1)最小剩余货架寿命必须在物料主数据或PO中维护。 (2)相关工厂和移动类型的货架寿命过期日期检查功能必须在IMG中激活。 1、激活货架寿命过期日期检查功能(后台) 路径:IMG->后勤-常规->批次管理->货架寿命截止日期(SLED)->设置到期日检查 Paste_Image.png 对工厂进行维护: Paste_Image.png

保持后回到前一界面,维护要进行检查的移动类型,主要是101/501/561等收货类型: Paste_Image.png 2、维护物料主数据: 在物料主数据的“工厂数据/存储 1”界面维护货架寿命数据:

Paste_Image.png 在货架寿命数据区域维护最小剩余货架寿命,剩余货架寿命=货架过期日期-交货日期;。总货架寿命就是物料的保质日期,这里可以选填,如果填入了总货架寿命,则在收货时必须输入生产日期。保持物料时系统会提示: 货架寿命过期管理 若不填总货架寿命,保持物料时系统无提示,但收货时必须输入货架寿命到期日。 3****、收货 在收货界面物料页面有生产日期和货架寿命到期日期

焙烤食品工艺学作业题

化学化工学院食品111 19xx 焙烤食品工艺学作业题: 1.什么叫面筋,它是怎样形成的?面筋含量的多少和性能对不同焙烤食品的品质有什么影响(针对面包、饼干分别阐述)。 面筋就是面粉中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吸水膨胀后形成的浅灰色柔软的胶状物。 面筋的形成: 将小麦面粉加水调和成面团,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或溶解于水中,将调制好的面团用水冲洗,洗去淀粉及水溶性的成分后,剩下的具有粘性、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物质就是湿面筋。 制作面包要求选用含面筋高、弹性和延伸性都好的面粉。高筋面粉因蛋白质含量高、伸展性佳,使得面团在发酵过程中,气体的保存性好,使得面包体积好同时也因高筋面粉中蛋白质含量高,使得面包经焙烤后表皮具有良好的色泽;面筋含量高的面团,所做出的面包韧性大,表皮结构好,面包组织好,内部颜色洁白、有丝状光泽,且面包具有麦香味,口感较佳。而用低筋面粉做出来的面包因蛋白质含量低且性质软,使得面包体积小,表皮色泽不佳,表皮薄、软且凹凸不平,易形成鱼鳞般;低筋面粉伸展性与弹性不佳,造成面包组织粗糙颗粒分布不均匀,口感不好,不但不具香味,而且无弹性、黏牙。 制作饼干则要求弹性、韧性、延伸性都不高,但可塑性良好的面粉,一般选用低筋面粉。 (1)韧性饼干一般采用中筋小麦粉制作,其面筋弹性中等,延伸性好,面筋含量较低,可使得制作出来的韧性饼干表面较光洁,香味淡雅,口感较硬且松脆,饼干的横断面层次较清晰; (2)酥性饼干在生产时的面团是半软性面团,面团弹性小塑性较大,饼干块形厚实而表面无针孔,形态不收缩变形,口感酥松;

(3)苏打饼干选用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高或中等,面筋为宜,弹性强或适中,由于含糖量较少,呈乳白色略带微黄色泽,口感松脆; (4)半发酵饼干既有发酵饼干的性质,又有韧性饼干的脆性特点,选用饼干专用小麦粉或优质精制小麦粉,弹性中等,延伸性25-28cm,如果面筋筋力过强,易造成饼干僵硬,易变形;面筋筋力过小,面团发酵时持气能力较差,成型时易断片,产品易破碎,所以要恰到好处。 2.什么是糖的反水化作用?对面筋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糖的反水化作用: 高浓度的糖液具有很高的渗透压和很强的吸水能力,在和面过程中,由于糖的吸湿性,它不仅吸收蛋白质胶粒之间的游离水,还会造成胶粒外部浓度增加,使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阻止蛋白质水化形成面筋,这就是糖的反水化作用。 糖的反水化作用对面筋的形成的影响: 在酥性饼干盒糕点制作时使用大量的糖,利用糖的反水化作用使得蛋白质胶粒外部浓度增加,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降低了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从而限制面筋的发展,以降低面团的弹性,增加可塑性,保证产品的疏松度,防止产品变形。在面包面团的调制中,大量的糖同样也会妨碍面筋的形成,降低面团的弹性,同时还会降低面团吸水量。 3.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有哪些? 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1)起酥作用: 油脂用于焙烤中使产品酥松柔软或产生层次,结构脆弱易碎,因而松软可口,咀嚼方便,入口易化。 (2)充气功能:

食品货架期

1,食品货架期、储藏期及区别 货架期:食品自出厂之日起,经过各流通环节直到到达消费者手中,他所能保持质量不变的时间段。包含含义:1,食品是安全的2,在此期间,食品的物化指标,感官特性,微生物含量必须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3这个时间段应与标签上所表明的保质期相吻合储藏期: 2,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 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主要是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如动物的内脏、肌肉、植物种子(五谷类)。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大多数菜蔬水果、海带、豆类、乳制品等含钙(Ca)、钾(K)、钠(Na)、镁(Mg)元素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可变成碱性物质 3,乳制品安全 1.奶粉 在奶粉的制造过程中,原料乳经过净化.杀菌.浓缩.干燥等工艺,可使原料乳中的微生物数量大大降低.特别是制成的奶粉含水量很低,不适于微生物的生长,甚至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数量还会逐渐减少,残留的微生物主要是一些芽孢杆菌,所以奶粉能贮存较长时间而不变质.但如果原料乳的微生物学品质很差,微生物含量过高.生产工艺不完善、设备不精良.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不仅原料乳中的微生物不能完全杀死,而且还会造成微生物的再次污染,使奶粉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并可能有病原菌存在。奶粉中常见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保存条件不当或包装不好的情况下,残存在奶粉中的微生物就全生长繁殖,适成奶粉的腐败变质。主要原因菌是一些耐热的细菌.如芽孢杆菌.微球菌.嗜热链球菌等。 2.淡炼乳 淡炼乳是将消毒乳浓缩至原体积的2/5或1/2而而制成的乳制品。其固形物在25.5%以上。由于淡炼乳水分含量较鲜乳大大降低,且装罐后经115~117℃高温灭菌15min以上,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灌装淡炼乳成品应不含病原菌和在保存期内可能引起变质的杂菌,可以长期保存,但是如果加烘灭菌不充分或罐体密封不良,会造成微生物残留或再度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使淡炼乳发生变质。表现有凝乳.产气.苦珠乳等.如枯草芽孢杆菌.增热芽孢杆菌在淡炼乳中生长町造成凝乳,包括产生凝乳酶龌固和酸龌固.一些耐热的厌氧芽孢杆菌可引起淡炼乳产生气体.使罐发生爆裂或膨胀现象, 3.甜炼乳 甜炼乳是在消毒乳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经加热浓缩至原有体积的2/5~1/3,使蔗糖浓度达40%一45%,装罐后一般不再灭菌,而是依靠高浓厦糖分形成的高渗环境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如果原料污染严重或加工工艺粗放造成再度污染以及蔗糖含量不足。可使甜炼乳中微生物生长而引起变质。例如炼乳球拟酵母等分解蔗糖而产生大量气体。芽孢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乳酸菌等生长产生乳酸.酪酸.琥珀酸等有机酸以及这些菌产生的凝乳酶等.使炼孔变稠不易倾出,当罐内残存有一定的空气,又有霉菌污染时,会出现白.黄,红等多种颜色的形似钮扣状的于酪样凝块,并呈现金属味.干酪味等异味.在甜炼乳中生长的霉菌有匍匐曲霉.芽枝霉等。 4,栅栏效应的应用 概念:栅栏技术是由Leistner(德国肉类研究中心微生物和毒理学研究所所长)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食品要达到可贮性和卫生安全性,这就要求在其加工中根据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防腐技术,以阻止残留的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已知的防腐方法根据其防腐原理归结为高温处理(H),低温冷藏或冻结(t),降低水分活性(aw),酸化(pH),降低氧化还原值和添加防腐剂等几种,即可归结为少数几个因子。我们把存在于肉制品中的

(完整版)《食品卫生学》练习题

《食品卫生学》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菌落总数不.可反映食品的 A.耐保存性B.卫生状态C.清洁状态D.被粪便污染的程度2.鉴定猪肉腐败变质的最敏感指标是 A.嗅觉B.二甲胺和三甲胺C.挥发性盐基总氮D.K值 3.下列可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是 A.加碱B.加酸C.加热D.通风 4.食品中有害金属污染的毒作用特点不.包括 A.有强蓄积性B.有生物富集作用 C.对人体的危害以急性中毒为主D.进入人体后排出缓慢 5.不.具有抑制亚硝基化过程的营养素是 A.VitC B.Ca C.VitE D.黄酮类化合物 6.食品杂物污染的特点不.包括 A.可严重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B.可破坏生产企业形象 C.大多污染物肉眼可见D.直接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7.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有特殊的抑制作用的细菌是 A.沙门菌B.肉毒梭状芽胞杆菌C.李斯特菌D.变形杆菌8.我国允许按生产需要使用而不加限制的甜味剂是 A.甘草B.阿斯帕坦C.甜蜜素D.糖精 9.禽蛋中的常见致病菌是 A.副溶血性弧菌B.沙门菌C.肉毒梭菌D.志贺菌 10.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中,易超标的污染物是 A.铅B.沙门菌C.镉D.葡萄球菌 1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典型的症状是 A.潜伏期短B.恶心、剧烈而频繁的呕吐C.上腹部剧烈疼痛D.水样便12.能以丙二醛含量的多少反映其酸败程度的油脂是 A.棉籽油B.猪油C.大豆油D.茶油 13.下列关于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原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内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 B.家庭自制的低盐浓度并经厌氧条件的加工食品或发酵食品为中毒好发食品C.潜伏期越短死亡率越高 D.以对称性颅神经受损的症状为其临床特征 14.河豚鱼体内,毒素含量最高的是 A.鱼肉和鱼皮B.脾和肾C.肝脏和卵巢D.鳃和眼睛15.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B.肝损伤C.肾损伤D.血液毒 16.容易污染食品,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细菌多数是 A.致病菌B.非致病菌C.条件致病菌D.致病菌+条件致病菌17.菌落总数不.可反映 A.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B.食品的耐储藏性 C.食品的清洁状态D.食品的卫生质量 18.低温保藏(冻藏)食物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A.蛋白质腐败B.糖酵解C.脂肪酸败D.霉变 19.以下食品中N-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最严重的是 A.奶类B.蔬菜、水果C.酒类D.腌肉制品 20.下列可阻断体内亚硝胺合成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碳水化合物C.脂肪D.维生素C 21.以下食品中,在加热过程中较易产生丙烯酰胺的是 A.煎猪排B.烤鱼C.炸薯条D.炸鸡腿 22.苯甲酸对多种微生物发挥杀菌、抑菌作用所需的条件是 A.低温B.高温C.酸性D.碱性 23.味精曾引起“中国餐馆综合征”,其化学名是 A.丙氨酸钾B.鸟苷酸二钠C.谷氨酸钠D.谷氨酸钙 24.山梨酸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是 A.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菌体内脱氢酶系的作用 C.抑制菌体内遗传物质的合成 D.抑制微生物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

焙烤食品工艺学

绪论 烘烤食品——以小麦等谷物粉料为基本原料,通过发酵,高温焙烤过程而熟化的一大类食品叫烘烤食品。 焙烤食品的历史:国外最早在古埃及,国内:三国,北魏,元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 第一章(重点) 小麦分类:按生长条件1.冬小麦(温带)2.春小麦(寒带) 白色(硬质粒,软质粒)红色(硬,软质粒),混合色(硬,软质粒) 硬质粒与软质粒区别: 硬质粒又叫角质粒,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品质好,筋力强,细胞排列整齐有序。 软质粒又叫粉质粒,筋力弱,排列无序。 为什么面粉中的水分不能太高? 小麦籽粒的形态特征 皮层:9%,主要是纤维素 糊粉层:3-4%,主成分色素和蛋白质 胚乳淀粉层:80-86%,薄壁细胞组成,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 籽粒 胚(胚芽):脂肪,维生素,蛋白质 物理与化学性质:千粒重,容积重都是越大,小麦越好。(看期中试卷) 小麦的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 小麦粉的化学性质:1. 淀粉(支链多于直链) 2. 蛋白质:a.面筋蛋白: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b. 非面筋蛋白:球蛋白和麦白蛋白 面筋蛋白:不溶于水,可形成面筋,麦胶蛋白:伸展性、粘性好,但无弹性 麦谷蛋白:弹性好,但无延展性 3. 脂质:胚芽,糊粉层,2-4%,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时要除去 面筋定义: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水中,最后剩下一块具有粘性、弹性和延伸性的柔软性的胶状物就是面筋。 可将面筋分为以下三类:(重点) 优良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大或适中; 中等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小,或弹性中等,延伸性适中; 劣质面筋:弹性小,韧性差,由于自身重力而自然延伸和断裂,还会完全没有弹性,或冲洗面筋时不黏结而冲散。 简答:形成面筋的蛋白是哪两种?各自有何特性?如果麦胶蛋白或麦谷蛋白太多,各自会导致什么后果?(重点) 答:面筋蛋白: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麦胶蛋白:伸展性、粘性好,但无弹性 麦谷蛋白:弹性好,但无延展性 面粉内所含蛋白质越高,制作出的面包体积越大,反之越小。 如果麦谷蛋白过多,势必造成面团弹性、韧性太强,无法膨胀,导致产品体积小,或因面团韧性和持气性太强,面团内气压大而造成产品表面开裂现象。 如果麦胶蛋白含量过多,则造成面团太软弱,面筋网络结构不牢固,持气性差,面团过度膨胀,导致产品出现顶部坍塌、变形等不良结果。

焙烤食品工艺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焙烤制品的特点: (1)凡是焙烤食品都是以谷物为基本原料; (2)凡是焙烤食品都以油、糖、蛋或其中1-2种为基本辅料;(3)凡是焙烤食品的成熟或定型工艺都采用焙烤工艺;(4)凡是焙烤食品是不经调理就可直接食用;(5)凡是焙烤食品的状态为固态。 2.面筋的物理特性: 面筋的物理特性包括弹性、韧性、延伸性、可塑性四方面:(1)弹性是指面团被拉伸和压缩时能够恢复其原有状态的性质。(2)韧性是指阻止面团拉伸或压缩的力。 (3)延伸性是指面团被拉长到一定程度而不断裂的性质 (4)可塑性指面团被拉伸和压缩后不能够恢复其原有状态的性质 3.糖在焙烤制品中的作用⑴增加制品的甜味⑵是酵母的能源 ⑶增加制品的表面颜色⑷增加制品的风味⑸增加制品的营养⑹调整面团的胀润度 ⑺抗氧化作用⑻抑制细菌增殖 4.油在焙烤制品中的作用:(1)油脂的可塑性(2)油脂的溶合性(3)油脂的起酥性(4)油脂的风味和营养(5)调整面团的胀润作用 5.乳制品在焙烤制品中的作(1)增加制品的风味及滋味(2)增加制品的营养(3)有利于发酵(4)增加外表颜色 (5)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 6.疏松剂的作用 (1)使制品易于咀嚼(2)增加美味(3)有利于消化 7.面包能成为人们主食的特点有哪些(1)营养价值高(2)消化吸收率好(3)耐储存(4)食用方便 (5)适合大批量生产8.面团调制的目的 (1)使各种原料充分分散和混合均匀(2)加速面粉吸水而形成面筋(3)促进面筋网络的形成(4)拌入空气有利于发酵 9.面包面团发酵适度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1)手撕法用手撕开面团看内部的状态内部程丝瓜瓤子状时为发酵适度,丝状不明显为发酵不足,丝状发粘为发酵过度 (2)手插法用手指插入面团迅速抽出,看留下孔洞的变化,如立即回弹则发酵不足,如无大变化则发酵适度,如孔洞继续下限则发酵过度 (3)手拍法用手拍打面团当感觉含气丰富时为发酵适度,感觉弹性很大则发酵不足,感觉发粘则发酵过度 (4)观察法当面团体积升到最高点刚刚下落为发酵最佳 10.面包醒发适度的判断方法 (1)观察体积法当醒发后的面包坯的体积达到成品面包体积80%,有些特殊制法还要达到95%,为醒发适度;(2)观察膨胀倍数法当醒发后的面包坯的体积达到醒发前3-4倍为醒发适度 (3)观察透明度和手感法面团由不透明的发硬,逐渐随膨胀,面团变得柔软,由于气泡膜的胀大和变薄有半透明的感觉,用手指轻摸有轻柔感为醒发适度 2.简述韧性饼干面团的调制过程。 (1)韧性面团的要求韧性面团韧性面团要求具有较强的延伸性,适度的弹性柔软而光滑,并且要求有一定程度.可塑性,成品饼干有一定的账发率

冷冻食品货架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冷冻食品货架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 晨,刘宝林*,董庆利 (上海理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所,上海 200093) 摘 要:食品货架期作为反应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标识,对它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对冷冻食品货架期进行了全面介绍,并说明了温度对冷冻食品货架期及品质的重要影响。由于冷冻食品的特殊性及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在波动温度下对冻品货架期做出预测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冷冻食品货架期研究中的3个重要阶段及目前研究重点的阐述,指出了未来冷冻食品货架期研究的创新点与发展方向。关键词:冷冻食品;货架期;储藏温度 Cur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for Shelf Life of Frozen Food SONG Chen ,LIU Bao-lin*,DONG Qing-li (Institute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Abstract :Shelf life of food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o that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food shelf lif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of shelf life and frozen food are introduced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shelf life and quality of frozen food is discussed. Due to the special properties of frozen food and problems in cold chain logistics, the prediction of shelf life for frozen food at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current studies. Therefore,three important stages for shelf life are demonstrated here in detail. In addition, the future creative poin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for shelf life of frozen food are also proposed. Key words :frozen food ;shelf life ;storage temperature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0)01-0258-04 收稿日期:2009-03-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00864);上海市东方学者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宋晨(1984—),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冷冻冷藏研究及食品品质监控。E-mail :lannysong530@https://www.360docs.net/doc/7c17769685.html, *通信作者:刘宝林(1968—),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冷冻冷藏研究。E-mail :blliuk@https://www.360docs.net/doc/7c17769685.html, 近年来,因食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恶性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有必要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做深入的研究,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 食品货架期(shelf life)是反映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国际标识,一般认为处在货架期范围内的食品是安全且品质良好的,可放心食用。1993年英国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IFST)对“货架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定义[1]:货架期是食品在推荐储藏条件下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在这期间食品是安全的,并且保持着消费者所期待的感官、化学、物理及微生物性质,其所含营养物质与标签内容一致。该定义不仅强调了储藏条件对食品货架期的影响,还明确了进行货架期研究时应考虑的鉴定指标。 冷冻食品(frozen food)指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原料经适当的加工处理,在低温下(-30℃)急冻,包装后在-18℃或更低温度下储藏和流通的食品。具有货架期长、不易腐坏、食用方便等特点。冷冻食品在储藏、运输、销售及购买者消费前各环节都要处于低温环境下,也就 是依靠冷藏链(cold chain)物流保证其品质及货架期。1 影响冷冻食品货架期的因素 影响冷冻食品货架期的因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 类。内因是由食品本身决定的,包括产品中的水分活度、总酸度、营养物质、自然微生物群、酶和生化底物及防腐剂等;外因是指食品在分配销售环节所经历的外界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环境中的微生物群、包装中的气体组成(氧气)等。在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下,冷冻食品品质会从化学、物理、微生物3个方面发生衰败,下降到一定程度后,食品不再安全,感官上也不被消费者所接受,食品到达了其货架期的终点。1.1 冷冻食品的微生物衰败 食品中微生物是导致食品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分为致病微生物和致腐微生物两类。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等,其生长不一定会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