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免疫耐受

第12章免疫耐受
第12章免疫耐受

第十二章免疫耐受

一、选择题

【A型题】

1.首先发现免疫耐受的是:

A.Burnet

B.Medawar

C.Jerne

D.Owen

E.Richard

2. 最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刺激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静脉注射

D.肌肉注射

E.腹腔注射

3. 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

A.胚胎期

B.新生儿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E.老年期

4. 免疫耐受性的形成具有如下细胞学特点

A.T细胞和B细胞必须均耐受

B.T细胞形成耐受较难,耐受维持时间较长

C.B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较短

D.T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也较长

E.以上都不对

5.低剂量的TD抗原

A.只能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

B.只能诱导B细胞产生耐受

C.可诱导T细胞和B细胞产生免疫耐受

D.不能诱导T细胞和B细胞产生免疫耐

E.以上都不对

6.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是:

A.颗粒性抗原

B.可溶性抗原

C.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

D.小剂量注射细菌内毒素

E.马血清白蛋白加佐剂

7.最容易诱导免疫耐受的细胞是

A. B细胞

B. 巨噬细胞

C. 单核细胞

D. T细胞

E. NK细胞

8. 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是

A. Th1细胞缺损

B. 巨噬细胞功能障碍

C. 补体系统功能不全

D. Tr和B细胞发育不全

E. 抗独特型抗体的作用

9.下列哪一种方法可以解除免疫耐受性

A. X线照射

B. 注射大剂量耐受原

C. 注射维生素C

D. 注射交叉抗原

E. 注射干扰素

10.诱导免疫耐受时宜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皮内注射聚合的抗原

B.静脉注射聚合的抗原

C.肌肉注射非聚合的抗原

D.静脉注射非聚合的抗原

E.皮内/皮下同时注射抗原

11.为诱导成年机体发生免疫耐受,常用的方法是

A.抗原和免疫佐剂联合使用

B.单独使用抗原

C.抗原和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

D.接种卡介苗

E.抗原和有丝分裂原联合使用

12.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克隆清除发生在:

A.胸腺

B.骨髓

C.淋巴结

D.脾脏

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3.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通过哪种机制被排除?

A.阳性选择

B.阴性选择

C.MHC限制性

D.免疫忽视

E.免疫偏离

14.胚胎期易于诱导免疫耐受,其原因是:

A. 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B.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C.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D.具有从母体内获得的IgG抗体

E.免疫系统已基本发育成熟

15.形成高带耐受的细胞是

A. B细胞

B. T细胞

C.T细胞和B细胞

D. 单核细胞

E. NK细胞

16.产生低带耐受的细胞是

A.B细胞

B.T细胞

C.Mφ

D.NK细胞

E.T细胞和Mφ

17.B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特点是

A.需低剂量TI抗原诱导 B.需低剂量TD抗原诱导

C.需较大剂量抗原诱导 D.所需诱导时间较短

E.耐受维持时间较长

18.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消除的主要原因是

A.骨髓基质细胞缺陷 B.胸腺内引发的阴性选择过程

C.组织特异性抗原的存在D.组织细胞不表达B7等协同刺激分子E.自身抗原量表达太少

19.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20.不能通过建立免疫耐受进行防治的疾病

A.骨髓移植排斥反应 B.I型超敏反应 C.类风湿关节炎

D.非肥胖型糖尿病 E.肿瘤

21.可通过打破免疫耐受进行治疗的疾病是

A.慢性肝炎 B.Ⅰ型超敏反应 C.骨髓移植排斥反应

D.类风湿关节炎 E.多发性硬化症

22.中枢耐受形成机制是

A.克隆无能 B.克隆清除 C.免疫忽视

D.抑制性T细胞活化 E.耐受分离

23.诱导B细胞耐受

A.所需抗原量较高,耐受持续时间较长

B.所需抗原量较低,耐受持续时间较短

C.所需抗原量较低,耐受持续时间较长

D.所需抗原量较高,耐受持续时间较短

E.所需时间较长,通常为一周左右

【B型题】

A.B淋巴细胞

B.NK细胞

C.T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1.最容易产生免疫耐受的细胞是

2.仅在大剂量抗原时发生免疫耐受的细胞是

3.产生低剂量耐受的细胞是

A.同种异型器官移植

B.肝癌

C. 自身免疫病

D.急性肠胃炎

E.急性病毒性感染

4.需诱导免疫耐受

5.需解除免疫耐受

A.重症肌无力 B.I型超敏反应 C.肿瘤

D.新生儿溶血症 E.交感性眼炎

6.可通过脱敏治疗的疾病

7.与胸腺微环境基质细胞缺陷密切相关的疾病是

8.不能通过建立免疫耐受治疗的疾病是

9.免疫隔离部位抗原释放所致疾病是

A.克隆消除

B.克隆无能

C.免疫忽视

D.耐受分离

E.高带耐受

10.自身应答性T细胞经胸腺的阴性选择导致

11.口服抗原导致局部黏膜免疫而全身耐受的状态称为

12.自身应答性T细胞与相应组织特异性抗原并存的状态称为

13..淋巴细胞缺乏第二活化信号可导致

【C型题】

A.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

B.解除免疫耐受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1.肿瘤的免疫治疗需

2.自身免疫病的治疗需

3.防治移植排斥反应需

A.TD抗原

B.TI抗原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无

4.可诱导低带耐受

5.可诱导高带耐受

【X型题】

1.低带耐受的特征包括:

A.B淋巴细胞参与

B.T淋巴细胞参与

C.产生速度快

D.持续时间长

E.任何抗原可诱导

2.高带耐受的特征包括: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参与

B.产生速度慢

C.持续时间短

D.只有TD-Ag诱导

E.TD-Ag和TI-Ag均可诱导

3.作为一种良好耐受原应具备哪些性质?

A.为颗粒性抗原

B.分子量小

C.是聚合体形式

D.为可溶性抗原

E.是单体形式

4.免疫耐受的机制是:

A.克隆清除

B.克隆无能

C.免疫忽视

D.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E.抑制细胞和独特型网络的作用

5.免疫耐受的特点是:

A.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B.除耐受原外,对其他抗原仍然可产生应答

C.先天或后天均可获得

D.易发生机会感染

E.胚胎期或新生期易形成

6.免疫耐受与正免疫应答的相同点

A.需抗原刺激

B.有特异性

C.有潜伏期

D.有免疫记忆

E.产生免疫效应物质

7.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免疫耐受

A.同种异体移植物在体内长期存活

B.AIDS患者对破伤风类毒素不能产生抗体

C.机体对自身组织不能产生免疫损伤

D.放疗后机体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

E.病毒感染的同时机体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

8.下面关于免疫耐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特异不应答状态

B.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的非特异不应答状态

C.免疫耐受须经抗原诱导

D.免疫耐受对抗原具特异性,并具有记忆性

E.免疫耐受是一种负免疫应答

9.观察到异卵双生小牛的血型嵌合体,彼此间可进行相互的皮肤移植,可得出以下结论

A.这是一种天然免疫耐受现象

B.这是因为胚胎期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接触同种异型抗原诱导产生了免疫耐受

C.这是因为两头小牛的基因型差别不大

D.这是因为两头小牛都处于免疫耐受状态

E.这是两头小牛同时在母体内发育成熟,所以相互间不发生排斥

10.下列关于T细胞耐受那些是正确的

A.需要大剂量的抗原才能诱导 B.所需抗原剂量低

C.诱导的耐受维持时间长 D.诱导的耐受维持时间短

E.比B细胞诱导耐受容易

11.关于B细胞耐受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较大剂量的抗原才能诱导 B.所需抗原剂量低

C.诱导的耐受维持时间长 D.诱导的耐受维持时间短 E.比诱导T细胞耐受容易

12.关于抗原的免疫途径与免疫耐受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脉注射最难 B.腹腔注射最难

C.口服抗原也可引起免疫耐受 D.静脉注射易诱导耐受

E.静脉注射以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注射最易诱导免疫耐受

13.下列关于免疫耐受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A.胚胎期与新生期的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极易诱导终生耐受和长期耐受

B.成年个体一般容易诱导耐受

C.成年个体一般不容易诱导耐受

D.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促进免疫耐受的形成

E.免疫耐受诱导产生的难易程度与机体的遗传因素无关

14.下列各项属于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是

A.克隆清除 B.克隆失能 C.免疫抑制

D.免疫忽视 E.胸腺基质细胞缺陷

15.下列哪些机制与T细胞外周耐受的形成有关

A.共刺激信号缺乏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无能”

B.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C.免疫抑制细胞的抑制作用D.免疫忽视 E.自身反应T细胞与某些抗原组织隔离

16.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建立免疫耐受

A.口服抗原 B.应用自身抗原肽拮抗剂

C.输入IL-2 D.应用肿瘤多肽疫苗

E.用CTLA-4与Ig的融合蛋白阻断B7与CD28的结合

17.导致T细胞克隆清除障碍的原因是

A.周围淋巴器官功能障碍 B.胸腺基质细胞缺陷

C.抑制性T细胞缺陷 D.Fas和FasL基因缺陷

E.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缺陷

18.记忆性T细胞的特征

A. 记忆性T细胞比初始 T 细胞更易激活,所需抗原浓度较低;

B. 记忆性T细胞对协同刺激信号的依赖性较初始 T 细胞低;

C. 记忆性T细胞分泌的CK更多,且对CK更敏感;

D. 初始 T 细胞寿命短,记忆性T细胞寿命长, CK(IL-15)维持其生存;

E. 记忆CD8+T细胞的维持无需CD4+T细胞辅助。

19. 记忆性B细胞的特征

A.记忆性B细胞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其数量增长为初始 B细胞的10~100倍;

B. 产生抗体的量及其亲和力增高;

C. 抗体类型转换,记忆性B细胞表达膜IgG、IgA、IgE;

D. 抗原递呈能力增强:记忆性B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较nave B细胞高,BCR亲和力高;

E. FDC表面捕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是维持B细胞记忆的重要分子基础。

二、填空题

1.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特点。其中

______、______和______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

2.免疫应答特异性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或、________仅能特异性识别一种抗原表位,因此、________或、________的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多种多样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分子基础。

3. 免疫耐受乃机体对_____刺激表现为______“免疫不应答”的现象。

4. 抗原剂量与免疫耐受的关系:适当抗原剂量免疫机体易诱导_______,而过低或过高剂量

抗原刺激均可能诱导免疫耐受:低剂量可诱导T、B细胞_______;高计量诱导诱导T、B 细胞_______

5. 免疫耐受按其形成机制不同,分为_______及_________。

6. 免疫耐受具有免疫应答的一般共性,它们均需_______诱导产生,并具有_______和

_______。

7.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8. 免疫耐受与一般免疫应答的相同点有:需_______刺激,有_______、有________和______

等相同点

9. 抗原的性质是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之一,一般说来抗原分子量小,其_________差,

___________强;可溶性抗原常为__________,而颗粒性抗原易于引起_______。

10. 机体因素可以影响免疫耐受的形成,在胚胎期或新生期_____诱导免疫耐受, 成年机体

一般______诱导免疫耐受,常须联合应用_________措施以加速其诱导过程.

11.T、B细胞发育阶段阴性选择过程发生障碍,出生后易患______病。

12.异卵双生小牛在胚胎发育期由于______相互融合,出生后两头小牛体内可同时存在两种不同血型抗原的红细胞,构成______。

13.外周器官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抗原在____细胞表面不表达,因此体内存在针对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的T、B细胞克隆,但他们通常处于____状态。

14.与免疫耐受有关的的抗原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15.外周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免疫耐受:

2.耐受原:

3.细胞克隆排除学说:

4.低带耐受:

5.高带耐受:

6.中枢耐受:

7.外周耐受:

8.Clonal deletion:

9.Clonal anergy:

10.免疫忽视:

11.免疫隔离部位:

四、问答题

1.何谓免疫耐受性?认识免疫耐受有何意义?

2.简述免疫耐受的特点。

3.试述免疫耐受维持与终止的条件?

4.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打破免疫耐受?有哪些措施?5.T细胞和B细胞形成的免疫耐受有何特点?

6.试述免疫耐受的发生机制。

7.试述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因素。

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医学免疫学》第十二章免疫耐受

第十二章免疫耐受 本章的和考纲相关的重点内容有: 免疫耐受的概念: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机制 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区别: 免疫耐受的分类和区别:从不同角度分包括中枢耐受,外周耐受;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T细胞耐受和B细胞耐受;完全耐受和不完全耐受。 免疫耐受和临床的关系(如何建立和打破):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发现和基本概念 1.天然免疫耐受的发现: 2.人工免疫耐受的建立: 3.和免疫耐受有关的学说:Burnet的克隆丢失学说: 4.免疫耐受的概念和正免疫应答的共性: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了某种特定抗原后,针对该抗原表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现象。对未引起耐受的抗原,仍然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 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如自身组织抗原,引起天然免疫耐受;非自身抗原。注意耐受原的持续存在是维持免疫耐受的必要因素。 虽然免疫耐受和正免疫应答相反, 属于特殊类型的免疫应答,但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共性: 5.免疫抑制的概念;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区别在哪? 免疫抑制:指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反应或反应减弱的非特异性无应答或应答减弱状态。这种状态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 共性:包括产生条件,持续性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不同: 讲完了免疫耐受和正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共性和免疫抑制的区别后,看一下: 6.免疫耐受类型:根据机制不同将其分为固有性免疫耐受和适应性免疫耐受,后者根据形成的时期不同又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1)固有性免疫耐受(天然免疫耐受):像自身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耐受 A.缺乏识别自身抗原的受体: B.某些细胞表面存在着抑制性受体或抑制性结构。 适应性免疫耐受(获得性免疫耐受):根据形成的时期不同: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A.中枢耐受: 1.克隆缺失/克隆清除(这是中枢耐受的最主要机制): 注意:这里自身抗原通常是指各组织表达的共同自身抗原,他们是较多引起中枢免疫耐受的抗原)具体而言即 1)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经过阴性选择,识别自身抗原的未成熟的T细胞凋亡。 2)B细胞在骨髓内发育到表达mIgM的未成熟B细胞,经过阴性选择,自身反应性细胞克隆消除或处于无反应状态。 3)如果阴性选择出现障碍(多为Fas/FasL基因缺陷/胸腺基质细胞缺陷),导致自身免疫病。 2.克隆不活化:外周器官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抗原不在胸腺和骨髓基质细胞表达,对这些组织特异性抗原应答的T,B细胞克隆不被消除,发育成熟,输至外周,处于克隆不活化的状态。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

第十二章免疫遗传学 (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 1.决定个体为分泌型ABO抗原者的基因型是。 A.i/i B.I B/I B C.Se/se D.se/se E.I A/I B 2.孟买型个体的产生是因为基因为无效基因。 A.I A B.I B C.i D.Se E.H 3.Rh血型的特点是。 A.具有天然抗体 B.无天然抗体 C.具有8种 抗体 D.具有3种抗体 E.由3个基因编码。 4.Rh溶血病很少发生于第一胎的原因是。

A.Rh阳性的胎儿血细胞不能进入母体 B.母体初次致敏,未能产生足量的抗体 C.母体具有足量的抗体,但不能进入胎儿内 D.胎儿组织能够吸收母体的抗体 E.以上都不是 5.HLA-A、HLA-B和HLA-C编码一类抗原的重链,而轻链则由编 码 A.HLA-E B.HLA-F C.HLA-G D.β2微球蛋白基因 E.HLA-Ⅱ类基因 6.HLA-L、HLA-H、HLA-J和HLA-X这些基因均因突变而无表达产物,它 们被称为。 A.假基因 B.非经典基因 C.MIC 基因

D.补体基因 E.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7.在同一染色体上HLA各座位等位基因紧密连锁,完整传递,这种组成称为。 A.单倍体 B.单倍型 C.单体型 D.单一型 E.单位点 8.同胞之间HLA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A.0 B.1/4 C.1/2 D.3/4 E.1 9.父子之间HLA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A.0 B.1/4 C.1/2 D.3/4 E.1 10.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疾病相关的基因是。 A.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B.补体基因 C.HLA 基因

D.红细胞抗原基因 E.21-羟化酶基因 11.ABO抗原的决定与下列基因无关 A.MIC B.I A I B i C.H D.I B E.Se 12.Rh血型系统由基因编码。 A.hsp70 B.RHD C.I A I B i D.MIC E.Se 13.新生儿溶血症多数由原因造成。 A.HLA不相容 B.ABO血型不相容 C.Rh血型不相容 D.缺乏γ球蛋白 E.细胞免疫缺陷 14.HLA复合体所不具有特点是。 A.是人类基因组中密度最高的区域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一、选择题 A型题 1.哺乳动物的造血最早发生在() A.胎肝 B.卵黄囊 C.骨髓 D.胸腺 E.脾脏 2.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场所为() A.胎肝 B.卵黄囊 C.骨髓 D.胸腺 E.脾脏 3.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法氏囊 C.扁桃体 D.脾生发中心 E.肠集合淋巴结 4.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淋巴结 E.法氏囊 5.NK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扁桃体 E.淋巴结 6.免疫细胞都来源于() A.淋巴样干细胞 B.髓样干细胞 C.多能造血干细胞 D.定向干细胞

E.CFU-GEMM细胞 7.小鼠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不包括() A.CD90 B.Kit+(CD117) C.CD34 D.WGA+ E.Sca-1+ 8.小鼠干细胞因子的受体是() A.CD90 B.CD117 C.CD34 D.WGA+ E.Sca-1+ 9.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标志是() A.CD34和CD117 B.CD3 C.CD4和CD8 D.Igα∕Igβ E.CD56和CD16 10.关于CD3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 B.是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 C.骨髓基质细胞、大部分内皮细胞等也可表达D.小鼠造血干细胞不表达CD34 E.成熟血细胞表达CD34 11.下列哪种细胞不是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成()A.红细胞 B.血小板 C.中性粒细胞 D.NK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2.下列哪种细胞不是由淋巴样干细胞分化而成()A.T细胞 B.B细胞 C.浆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13.下列哪两种细胞在发育早期共有一个前体()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A.菌血症 B.脓毒血症 C.内毒素血症 D.毒血症 E.败血症 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 A.芽孢 B.荚膜 C.细胞壁 D.中介体 E.核糖体 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 A.核心多糖 B.特异性多糖 C.LPS D.脂质A E.脂蛋白 4.类毒素的特点是: A.有抗原性,无毒性 B.无抗原性,有毒性 C.无抗原性,无毒性 D.有抗原性,有毒性 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 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以上都不是 6.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 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 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 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 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 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LPS D.O抗原 E.荚膜多糖 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 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B.受体基本相似 C.抗原性基本相似 D.无抗原性 E.以上都不是 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 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 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 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 D.其受体为D-甘露糖 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 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 A.破伤风溶血毒素 B.肉毒毒素 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 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 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 A.0.1%~0.2% B.0.2%~0.3% C.0.3%~0.4% D.0.4%~0.5% E.0.5%~0.6% 12.产生潜伏感染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脑膜炎球菌 C.痢疾杆菌 D.链球菌 E.白喉杆菌 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 A.白假丝酵母菌 B.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肺炎球菌 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 A.痢疾杆菌 B.链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伤寒杆菌 1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 A.脑膜炎球菌 B.淋球菌 C.伤寒杆菌 D.军团菌 E.结核杆菌 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膜磷壁酸 B.肽聚糖 C.M蛋白 D.荚膜 E.壁磷壁酸 18.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志贺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 1.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Th和Treg B.Th1和Th2 C.CTL和Th1 D.CTL和Th2 E.Th0和Th17 2.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 A.MHC-Ⅰ/CD8 B.MHC-Ⅱ/CD4 C.CD28/B7 D.CD28/CTLA-4 E.以上均是 3.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 A.抗原入侵部位 B.胸腺 C.骨髓 D.淋巴结或脾脏 E.以上都不对 4.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 A.TCR/抗原肽-MHC复合物 B.MHC-Ⅰ/CD8 C.CD28/B7 D.LFA-1/ICAM-1 E.TLR4/HSP60 5.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C.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D.淋巴细胞和NK细胞 E.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6.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 A.TCR与pMHCⅠ复合物结合 B.TCR与pMHCⅡ复合物结合 C.TCR与pMHCⅢ复合物结合 D.CD40和CD40L分子结合 E.与游离抗原肽结合 7.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Th1和Th2细胞 B.Th1和Th0细胞 C.Th1和CTL细胞 D.Th2和CTL细胞 E.Th2和Th0细胞 8.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 A.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 B.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 C.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3/CD28的辅助 D.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 E.以上均不正确 9.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 A.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B.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C.表达CD40L D.表达CD3分子 E.表达FasL 10.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B.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C.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1.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 A.初始T细胞 B.效应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前T细胞 12.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2章免疫遗传学

第十二章 免疫遗传学 一)选择题( A 型选择题) 1.决定个体为分泌型 ABO 抗原者的基因型是 。 A .i/i B .I B /I B C .Se/se D .se/se E .I A /I B 2.孟买型个体的产生是因为 基因为无效基因。 A .I A B .I B C .i D .Se E .H 3. Rh 血型的特点是 。 A .具有天然抗体 B .无天然抗体 C .具有 8 种抗体 D .具有 3 种抗体 E .由 3 个基因编码。 4. Rh 溶血病很少发生于第一胎的原因是 。 A .Rh 阳性的胎儿血细胞不能进入母体 B .母体初次致敏,未能产生足量的抗体 C .母体具有足量的抗体,但不能进入胎儿内 D .胎儿组织能够吸收母体的抗体 E .以上都不是 5. HLA-A 、HLA-B 和 HLA-C 编码一类抗原的重链,而轻链则由 编码 A .HLA-E B .HLA-F C . HLA-G D .β2微球蛋白基因 E . HLA -Ⅱ类基因 6. HLA-L 、 HLA-H 、 HLA-J 和 HLA-X 这些基因均因突变而无表达产物,它们被称 为。 A .假基因 B .非经典基因 C .MIC 基因 D .补体基因 E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D .单一型 E .单位点 8.同胞之间 HLA 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7.在同一染色体上 HLA 各座位等位基因紧密连锁, 完整传递,这种组成称为 A .单倍体 B .单倍型 .单体型

9.父子之间 HLA 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10.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疾病相关的基因是 D .缺乏 γ球蛋白 E .细胞免疫缺陷 14.HLA 复合体所不具有特点是 E .是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一个区域 15.HLA - I 类基因区中的经典基因包含 D .5组基因 E 17. I A 基因的编码产物为是 A. D- 半乳糖转移酶 B. L- 岩藻糖转移酶 C. 胸苷激酶 D. 乳糖转移酶 E. N- 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 A . 0 B .1/4 C . 1/2 .3/4 .1 B . 1/4 C .1/2 D .3/4 .1 A .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B .补体基因 HLA 基因 D .红细胞抗原基因 .21-羟化酶基因 11.ABO 抗原的决定与下列 基因无关 A .MIC B .I A I B i I B .Se 12.Rh 血型系统由 基因编码。 A . hsp70 B .RHD C .I A I B i .MIC E . Se 13.新生儿溶血症多数由 原因造成。 A .HLA 不相容 .ABO 血型不相容 .Rh 血型不相容 A . 是人类基因组中密度最高的区域 B . 是免疫功能相关基因最集中的区域 C . 是最富有多态性的一个区域 A .1 个基因位点 .2 个基因位点 D .4 个基因位点 .5 个基因位点 16. ABO 抗原物质由 基因所编码 A .2 组基因 B .4 组基因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2章 免疫遗传学

免疫遗传学第十二章 A 型选择题)(一)选择题(。.决定个体为分泌型ABO抗原者的基 因型是1BBAB I.i/i B.I/I/I. C.Se/se Dse/se E.A 基因为无效基因。2.孟买型个体的产生是因为 BA HISeIi E C.. B. D.A.。血型的特 点是 3.Rh C.具有种抗体8A.具有天然抗体 B.无天然抗体个基因编码。.由3D.具有3种抗体 E 溶血 病很少发生于第一胎的原因是。4.Rh Rh阳性的胎儿血细胞不能 进入母体A. B.母体初次致敏,未能产生足量的抗体 C.母体具有足量的 抗体,但不能进入胎儿内 D.胎儿组织能够吸收母体的抗体 E.以上都不是 编码、HLA-B和HLA-C编码一类抗原的重链,而轻链则由HLA-A5. HLA-G .A.HLA-E B.HLA-F C -Ⅱ 类基因HLA.β微球蛋白基因 E.D2HLA-XHLA-JHLA-LHLA-H这些基因均因突 变而无表达产物,它们被称、6.和、。为 基因 C.MICA.假基因 B.非经典基因.肿 瘤坏死因子基因.补体基因 ED 。各座位等位基因紧密连 锁,完整传递,这种组成称为HLA7.在同一染色体上A.单倍体 B.单倍型 C.单体型 D.单一型 E.单位点 8.同胞之间HLA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1 3/4 E.1/4 C.1/ 2 D.A.0 B.。.父 子之间HLA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是 9 1 ..1/4 C1/2 D.3/4 EA.0 B.。10.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疾病相关的基 因是 HLA基因 B.补体基因 C.A.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21-羟 化酶基因.红细胞抗原基因 E.D 基因无关抗原的决定与下列.ABO 11BBA SeIHMICIIi E. D.. C.A. B 基因编码。12.Rh血型系统由 BA SeIMICiIhspRHD..A. E70 B.. C D 13.新 生儿溶血症多数由原因造成。 B不相容.ABO血 型不相容 C.Rh血型不相容A.HLA D.缺乏γ球蛋白 E.细胞免 疫缺陷 14.。HLA复合体所不具有特点是 A.是人 类基因组中密度最高的区域 B.是免疫功能相关基因最集中的区域 C.是最富有多态性的一个区域 D.是交换频率最高的区域 E.是与疾病关联最 为密切的一个区域。I类基因区中的经典基因包含 HLA15.- 个基因位点.3个基因位点A.1个基因位点 B.2 C 5个基因位点4D.个 基因位点 E.基因所编码抗原物质由16. ABO 4.3组基因 C.组基因2A.组基因 B E组基因.6.D5 组基因A 17. I。基因的编码产物为是LD C. 胸苷激酶岩藻糖转移酶半乳糖转移酶A. - B. -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

病理学-电子教案-第12章 结核疾病

第十二章结核疾病 第一节传染病概论 (1) 一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1) 二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 (2) 第二节结核病(tuberculosis) (3) 一概述 (3) 二肺结核(tuberculosis of lung) (6) 三血源性结核(hematogenous tuberculosis) (11) 四肺外结核 (12) 名词解释 (15) 问答题 (16) 第一节传染病概论 一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寄生虫 传染病流行过程必备三环节 传染源:受感染的人群和动物;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虫媒,接触,母婴(水源,食物;空气飞沫;昆虫叮咬;血制品,输血;污染器官,移植)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水平低下而使该疾病流行。 病原体在宿主体内播散的特点: (1)病变发生在远离病原体入口处组织。脊髓灰质炎:消化道摄入病毒,肠壁内繁中枢运动神经原损害入血 (2)一时性低毒或无毒病原体——免疫力抑制不发病;持续进入血流—菌血症—致病 (3)胎盘-胎儿途径病原体通过宫颈、血流达妊娠子宫感染胎儿:爱滋病

二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伤害宿主细胞方式:1 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死亡; 2 内外毒素杀伤细胞; 3 引起免疫反应 以病毒细菌为例 (一)病毒致病机制 1 只感染特定的细胞:在细胞内复制,繁殖—损伤细胞,如HBV、乙脑、脊隋灰质炎 2 进入靶细胞方式:识别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并结合,病毒或病毒基因组、多聚酶进入靶细胞 3 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复制的病毒体直接释放或发芽形式释放,感染其他细胞 4 潜伏感染和持续感染:潜伏感染 -- 病毒复制有时流产—不能完成复制全部环节持续感染–HBV可以持续在肝细胞内复制, 5 病毒损害宿主细胞机制:(1)抑制宿主DNA、RNA和蛋白合成 (2)病毒插入宿主细胞质膜,损害其完整性(HIV与T4融合) (3)病毒复制后溶解宿主细胞(HCV-肝细胞) (4)在受感染的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质,引起免疫系统识别,攻击被感染的细胞(HBV) (5)损伤宿主细胞抗病原微生物能力(HIV—T4) --造成机会性感染 (6)病毒杀死一种细胞,导致依赖此细胞的细胞死亡(灰质炎-神经原-骨骼肌) (7)引起细胞增生、转化(HBV、EBV、HPV) (二)细菌致病机制 1 细菌黏附细菌表面黏附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细菌进入细胞第一步 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细菌纤毛顶上小分子量蛋白决定其黏附特性 革兰阳性菌(球菌):磷脂壁酸为亲水性,与纤维连接蛋白结合 2 细胞内细菌感染与病毒不同广泛感染宿主细胞少见,巨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细菌表面抗体Fc段和补体等调解素进入巨噬细胞 3 细菌毒素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结构中的脂多糖,核心多糖链, 脂质A具有抗原性—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升高,促进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第三十二章感染免疫及检测

第三十二章感染免疫及检测 Chapter 32 Infection Immunity and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机体抗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主要免疫机制;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项目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立克次体、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感染的类型与特点:细菌感染与抗细菌免疫机制,病毒感染与抗病毒免疫机制,寄生虫感染与抗寄生虫免疫机制。 2.感染的免疫学检验:常见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验,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检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机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2.机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维持时间最长的的抗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3.在乙肝两对半检测的项目中和病毒复制有关的标志物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4.接种乙肝疫苗有效的血清学标志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5.新生儿先天性感染或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可查找到的特异性抗体类别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6.确定病毒持续感染或潜伏的病毒感染时,其IgG抗体水平应比急性期至少高 A.2倍或以上B.4倍或以上C.8倍或以上D.16倍或以上E.64倍 7.流感病毒感染后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是 A.病毒的抗原性弱 B.病毒的抗原易于变异 C.病毒是表面感染 D.病毒缺乏保护性抗原? E.病毒是表面感染,且抗原易于变异 8.抗破伤风免疫的主要物质是 A.抗菌体抗体B.抗鞭毛抗体C.抗毒素抗体 D.抗荚膜抗体E.抗菌毛抗体 9.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酶是 A.转肽酶B.髓过氧化物酶C.组织蛋白酶D.溶菌酶E.胶原酶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资料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 习题 一、填空题 1、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于补体成分,自至依次激活的途径称。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 2、由酵母多糖、LPS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物从和因子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3、由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结合从和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称。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4、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5、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6、粒细胞包括、和。 7、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具有,而没有的抗原称为半抗原。 8、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按照其存在方式又分为和两种。 9、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不产生记忆细胞、只有,没有。 10、T细胞在识别抗原的同时也识别自身。 二、选择题 1、浆细胞是()。 (1)有吞噬功能的细胞(2)由T细胞分化而来 (3)产生抗体的细胞(4)抗原提呈细胞 2、下述()物质既有非特异免疫作用也参与特异免疫反应。 (1)LgG (2)补体(3)I型干扰素(4)溶菌酶

3、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 (1)在胸腺中产生的 (2)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的 (3)仅存在于T细胞上 (4)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此类抗原的抗体 4、以下()性质不是抗原必备的。 (1)必须有一个半抗原表位(2)必须与补免疫动物种属不同 (3)仅存在于T细胞上(4)必须可以被抗原提呈细胞降解 5、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位于()。 (1)重链的C区(2)重链和轻链的C区 (3)重链的V区(4)重链和轻链的V区 6、抗体破坏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是()。 (1)直接中和细胞内病毒颗粒 (2)诱导非感染T 细胞释放干扰素 (3)与细胞表面病毒诱导的抗原决定和簇结合并活化补体 (4)调理吞噬杀死游离病毒 7、克隆选择理论认为()。 (1)淋巴细胞易有遗传决定的特异受体 (2)淋巴细胞具有在与抗原接触后才获得特异受体 (3)淋巴细胞具有多功能受体,与抗原接触后变为特异性受体 (4)所有淋巴细胞具有相同性质的受体 8、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1)吞噬细胞(2)NK细胞(3)CTL细胞(4)LAK细胞 9、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 (1)需要抗原刺激(2)Tz细胞介导 (3)不需要非T细胞参与(4)释放CK引起迟发型炎症 10、关于记忆细胞的错误理解是()。 (1)已接受抗原刺激(2)仅限于B细胞 (3)可生存数月至数年(4)再次遇到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 11、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抗原是()。 (1)MHCI类抗原(2)ABO血型抗原(3)两者都是(4)两者都不是

第十二章 免疫系统

第十二章 免疫系统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各类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掌握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熟悉淋巴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熟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功能特点;了解抗原提呈细胞与免疫的关系,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扁桃体的结构特点。 二、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胸腺是培育形成细胞的器官,骨髓是培育形成细胞的器官,然后细胞分别迁移到相应部位。 2.T细胞可分为三个亚群.( )、( )和( )。 3.脾的白髓包括、和( )。 4.含有大量( )的组织称淋巴组织,可将其分为( )和( )两种,后者又被称为( )。 5.淋巴结的皮质由( )、( )及( )构成。 6.淋巴结副皮质区又称,位于皮、髓质交界处,主要由组成,此区含有特殊的血管,即,是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通路。 7.淋巴结的皮质淋巴窦窦壁最内层有 细胞,其外有薄层和 纤维及一层扁平的细胞。 8. 脾的实质分为( )和( )。 9. 脾血窦的窦壁由一层( )的内皮细胞排列而成,细胞间隙,内皮外有不完整的( )及环行( )围绕。 10.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动脉的淋巴组织,相当于淋巴结的 区,为胸腺依赖区,含有大量的细胞。 11.人类的中枢淋巴器官包括 和。 (二)、单选题 1.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 )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浆细胞 D.肥大细胞 E.交错突细胞 2.中枢淋巴器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培育效应性T细胞或B细胞 B.淋巴细胞增殖不受抗原的直接影响 C.出生前结构、功能未发育完善 D.较周围淋巴器官发生早 E.均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 3.艾滋病病毒特异性地破坏何种细胞而导致免疫瘫痪( ) A.辅助性T细胞 B.抑制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B细胞 E.初始B细胞 4.关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描述哪项错误( ) A.具有较强的吞噬作用 B.参与免疫应答 C.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D.来源于血液内的单核细胞 E.包括血窦内皮细胞和网状细胞 5.抗原提呈细胞存在于( )

免疫学试题库(15)

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一、单项选择 1. 与自身免疫耐受形成无关的机制是: A. 克隆清除 B. 克隆不应答 C. Treg细胞的抑制作用 D. 抗独特型网络的作用 E. 补体系统功能不全 2. 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刺激途径是: A. 口服 B. 皮下注射 C. 静脉注射 D. 肌肉注射 E. 腹腔注射 3.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在于: A. 前者为人工诱导 B. 后者为人工诱导 C. 前者为抗原特异性 D. 后者为抗原特异性 E. 两者无差别 4. 哪一个分子与BCR交联后传递抑制性信号: A.TCR B.FcμR C.FcγRⅡ-B D.CD19 E.CD21 5. 免疫耐受的定义是: A. 非特异性免疫低反应 B. 机体对某种抗原特异的不反应性 C. 机体免疫系统受损伤 D. 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E. 机体免疫抑制的同义词 6. 对抗原致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 A. 抗原剂量太高或太低都可导致免疫耐受 B. 单体抗原较其聚体容易导致免疫耐受 C.特殊抗原表位及抗原表位的变异均可导致免疫耐受 D.不易被Mφ处理提呈的抗原易致免疫耐受 E. 静脉注射单体抗原不易致免疫耐受 7. 对胸腺微环境内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错误的是: A. 需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TCR-CD3)阶段 B. TCR需与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 C. 通过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 D. 可消除所有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克隆 E.可显着减少生后的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8. 口服免疫原最不可能建立的是: A. 局部胃肠黏膜免疫耐受B.全身免疫耐受 C. 免疫分离 D.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E.外周B细胞免疫耐受 9. 导致机体对肿瘤免疫耐受的因素有: A.肿瘤特异抗原及相关抗原密度低 B. 肿瘤细胞MHC分子表达下调或丢失 C. APC的B7、CD40下调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 10. 皮下多次注射小剂量变应原可达脱敏目的是因为: A.可诱导IFN-γ及TGF-β产生B.抑制IgE型抗体的产生C.促进IgG的产生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 11. 关于B细胞形成的耐受,以下哪是正确的: A. 需要低剂量TD抗原诱导 B. 诱导成功所需时间短 C. 耐受状态持续时间短 D. 需要低剂量TI抗原诱导 E. 容易形成耐受 12. 关于免疫耐受哪点是对的: A.免疫耐受即免疫抑制B.免疫耐受与非特异性免疫密切相关 C.对所有抗原均不产生应答D.对特异性抗原产生不应答

第十三章感染与免疫

第十三章 感染与免疫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又称病原体(pathogen)。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是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感染的建立,首先需有病原体的接触。它们具有侵袭宿主机体,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性物质等能力。 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大多数的感染为亚临床的、不明显的、不产生任何显著的症状与体征。 有些病原体在最初感染后,潜伏影响可持续多年。病原体亦可与宿主建立起共生关系。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有免疫性。 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传统的免疫概念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随着科学的发展,免疫的的现代概念已大大超出了抗传染免疫的范围。实际上,机体除了对微生物的刺激,能发生免疫反应外,对一切抗原异物甚至改变了的自身成分也能发生反应,并且反应的结果可能是对身体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免疫功能的分类: 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1.感染的途径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内源性感染:而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的正常菌群可引起感染称内源性感染。 2.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1.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反之为非致病菌,但二者并无绝然界限。 有些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亦可致病,称为条件致

第二章免疫系统

第二章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immunesystem)是动物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 由三大部分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相关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第一节免疫器官 和其他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定居和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根据功能的不同,免疫器官可分为: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 一、中枢免疫器官 又称初级免疫器官(primaryimmuneorgan),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法氏囊 共同特点: 1.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出现; 2.具有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也是淋巴干细胞增殖分 化为免疫活性细胞的场所; 3.如果在新生期切除这类器官,可造成淋巴细胞因不能正常的发育分化而机体 缺乏具有功能的淋巴细胞,出现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甚至丧失。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 功能:1.是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所有的血细胞来自于骨髓多能干细胞; 2.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3.对于人和哺乳动物而言,骨髓也是参与体液免疫的重要器官,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不同动物的胸腺其大小、形态、数量、存在位置不同: 大多位于胸腔前纵隔中,分左右两叶,猪、马、牛、犬、鼠等可延伸至颈部直达甲状腺; 鸡的胸腺为左右两侧每侧6—7个球状物,呈念珠状,位于两侧颈沟中; 鸭、鹅的胸腺为颈部两侧各5个叶。 胸腺退化的情况 1、生理性退化(ageinvolution) 又称年龄性退化 胸腺的大小因年龄不同而差异很大,就其与体重的相对大小而言,在初生时最大, D.毒性药物 E.应激反应 F.其它因素:肿瘤,器官移植

第12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学习要点

第12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学习要点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检材的采集与送检 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原则是:①早期取材;②注意无菌操作;③正确处理含菌标本;④低温保存与尽快送检。 2.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1)动物接种 (2)鸡胚接种 (3)组织培养: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系 (4)病毒增殖的指标:①细胞的变化;②红细胞吸附;③干扰现象;④培养基pH改变。 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1)中和试验; (2)补体结合试验; (3)血凝抑制试验 4.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1)形态学检查法:光学显微镜检查法;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2)免疫学检查法:检查病毒抗原;检查病毒特异性IgM (3)检测病毒核酸: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病毒感染的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①灭活疫苗;②减毒 活疫苗;③基因工程疫苗;还有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等。 (2)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制剂有:动物免疫血清、人血清丙 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2.抗病毒治疗 (1)抑制病毒穿入与脱壳金刚烷胺

(2)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核苷类化合物(疱疹净、阿昔洛韦、阿糖腺苷、病毒唑、 叠氮脱氧胸苷、拉米呋啶等);病毒蛋白酶的抑制物(沙喹纳伟、英迪纳伟等);IFN及其诱生剂等。 (3)免疫制剂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治疗性疫苗等。 (4)抗病毒中草药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二倍体细胞 2.细胞病变效应 3.红细胞吸附试验 4.血凝抑制试验 5.减毒活疫苗 6.灭活疫苗 二、选择题 A1型题 1.从患者体内分离病毒,采集标本时的错误 ..做法是: A.在发病早期采集 B.选取正确部位取材 C.标本冷藏 D.标本尽快送实验室 E.疾病恢复期取材 2.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 A.细胞圆缩、脱落 B.细胞融合 C.形成包涵体 D.干扰现象 E.细胞裂解 3.病毒凝集红细胞(血凝试验)的机制是: A.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凝素抗体结合 B.红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 C.红细胞表面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D.病毒与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E.红细胞上的血凝素与病毒结合 4.预防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 A.抗毒素 B.抗病毒化学疗剂 C.中草药 D.疫苗 E.抗菌药物 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原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15第15章 天然免疫

第十五章天然免疫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 1.天然免疫乃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亦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2.天然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视为抵御致病微生物感染的 ________。 3.天然免疫系统识别_______,识别的靶分子结构为_______ ,负责识别的受体为_______。 4.特异性免疫不仅识别_______,也识别_______,负责识别的受体为_______。 5.天然免疫识别的特异性是_______,其负责识别的受体基因在胚系中编码,受体的分布呈_______;特异性免疫识别特点具有_______,其负责识别的受体基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排,其分布呈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不包括 A.防御素 B.补体系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E.外毒素 2.下列哪种受体属于模式识别受体 A.细胞因子受体 B.补体受体 C.TCR D. Toll样受体 E.BCR 3. 模式识别受体可识别 A.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 B.肿瘤相关抗原 C.肿瘤特异性抗原 D.MHC- I 类分子 E. MHC- II 类分子 4.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非特异性细胞

A.NKT细胞 B.B1细胞 C.B2细胞 D. T细胞 E.NK细胞 5.下列关于天然免疫哪种说法不正确 A. 在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功能 C.识别特点是泛特异性的,仅能识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D.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 E. 模式识别受体的基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排,且受体呈克隆化分布6.下列哪些不属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 A.补体 B.抗体 C.防御素 D.C反应蛋白 E.细胞因子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与非特异性免疫无关 B.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C.具有耐受性 D. 具有记忆性 E. 具有多样性 [X型题] 1. 具有FcγR的细胞有 A.B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NK细胞 2. 能依赖IgG抗体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有 A.CTL B.NK C. MΦ D.嗜酸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 单核巨噬细胞有下列性质 A. 参与免疫应答 B. 来源于骨髓 C.表达MHC-I类抗原 D. 分泌TNF E.表达MHC-II类抗原

第12章 免疫系统

第12章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1.中枢淋巴器官特点之一是 A.较周围淋巴器官发生晚 B.均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 C.培育效应性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 D.淋巴细胞增殖不爱抗原直接影响 E.出生前结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2.关于周围淋巴器官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B.其发生较中枢淋巴器官早,在出生数月后逐渐发育完善 C.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D.无抗原刺激时其体积相对较小 E.受抗原刺激后则迅速增大,免疫应答过后又逐渐复原 3.对于淋巴细胞特性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 B.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C.细胞大小不等 D.种类繁多,分工极细 E.寿命较短,一般只存活1周左右 4.对于淋巴小结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又称淋巴滤泡 B.主要由密集的B细胞组成 C.大小不等,其数量和大小基本保持不变 D.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初级淋巴小结 E.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次级淋巴小结 5.胸腺髓质与皮质相比,前者的特点是 A.胸腺细胞多,上皮细胞少 B.胸腺细胞少,上皮细胞多 C.胸腺细胞和上皮细胞均较少 D.胸腺细胞和上皮细胞均较多 E.无胸腺细胞 6.胸腺上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形成网状纤维,构成胸腺支架

B.吞噬抗原,保护胸腺细胞 C.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功能 D.向胸腺细胞传递抗原 E.分泌胸腺激素,培育T淋巴细胞 7.胸腺小体位于胸腺的 A.皮质和髓质 B.髓质 C.皮质 D.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E.小叶间隔内 8.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 A.淋巴小结 B.胸腺小体 C.白髓 D.动脉周围淋巴鞘 E.输入淋巴管 9.关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描述,哪一项不完全正确? A.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 B.皮质的上皮细胞有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错突细胞 C.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 D.交错突细胞表面具有大量的MHC抗原 E.上述细胞都能分泌β2微球蛋白、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10.胸腺小体的特征是 A.是胸腺的重要特征,散在分布于皮质内 B.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包绕而成 C.小体外周的上皮细胞较成熟 D.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较幼稚 E.功能尚不太明确,但对胸腺培育胸腺细胞无影响 11.哪一项不是血-胸腺屏障的组成? A.连续型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B.内皮细胞周围不连续的基膜 C.血管周隙及其内含的巨噬细胞 D.胸腺上皮细胞基膜 E.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免疫学练习题09(第十四~十五章)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一、单选题 1、下列淋巴细胞哪些不是固有免疫细胞:() A.γδT细胞 B.NKT细胞 C.B-1细胞 D.Tc细胞 2、下列哪些不是固有免疫细胞:() A.NKT细胞 B.B-1细胞 C.B-2细胞 D.NK细胞 3、人NK细胞的表面标志是:() A.TCR+mIg-CD56+ CD16+ B.TCR-mIg-CD56+ CD16+ C.TCR+mIg+CD56-CD16+ D.TCR-mIg+CD56+ CD16- 4、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特点是:() A.杀伤作用依赖抗体 B.杀伤作用依赖补体 C.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 D.与Tc的细胞毒作用一样有特异性 5、下列叙述哪项不是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 A.非特异性 B.不受MHC限制 C.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D.可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6、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 A.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甘露糖受体 D.抗原识别受体 7、既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 8、下列哪些不属于反应性氧中间物系统中的杀菌物质:() A.超氧阴离子(O2—) B.游离羟基(OH—) C.单态氧(1O2) D.一氧化氮(NO) 9、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 A.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 B.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C.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靶细胞 D.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10、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体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 A.清道夫受体 B.甘露糖受体 C.TLR D.C3b受体 11、能发挥ADCC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NK细胞 B.NKT细胞 C.CD8+CTL细胞 D.γδT细胞 12、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肥大细胞 C.B-1细胞 D.巨噬细胞 13、不能分泌穿孔素是靶细胞溶解破坏的免疫细胞是:() A.γδT细胞 B.NKT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二、填空题 1、固有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2、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