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编写要求及参考提纲sc改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编写要求及参考提纲sc改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编写要求及参考提纲sc改

附件三: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

一、有关规定及要求

(一)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矿井主要勘探目的层未开展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矿井原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

矿井经采掘揭露煤岩层后,水文地质条件比原勘探报告复杂。

矿井经长期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原勘探报告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矿井开拓延深、开采新煤系(组),或扩大井田范围设计需要。

矿井巷道顶板处于特殊地质条件部位或深部煤层下伏强充水含水层底板带压,专门防治水工程提出特殊要求。

各种井巷工程穿越强富水性含水层时,施工需要。

开采区接近可疑的古空积水区域或顶水开采的。

地表水发生较大变化,查清对矿井的水害影响。

需要找新的水源地。

(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程量布置,应以满足防治水工作要求和相应的工作程度要求为原则。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应将包括勘探矿区在内的区域地下水系统进行整体分析研究。矿井以外区域以水文地质测绘调查为主,以内以水文地质物探、钻探和抽(放)水试验等为主。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和具体条件,结

合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综合运用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地下水动态观测、采样测试等各种勘查技术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必须编制补充勘探设计,中小型水文补勘项目设计经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后实施。补充勘探设计要依据充分、目的明确、工程布置针对性强,要充分利用矿井现有条件,做到井上、井下相结合。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实施中一定要保证各项工程的质量,严格按批准的设计施工,修改设计要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工程完成后,及时提交成果报告或资料,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验收。

二、地面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一)水文地质钻探

每个钻孔都要按照勘探设计要求进行单孔设计,包括钻孔结构、孔斜、岩芯采取率、封孔止水要求、终孔直径、终孔层位、简易水文观测、抽水试验、地球物理测井及采样测试、封孔质量、孔口装置和测量标志要求等。

钻孔施工主要技术要求

⑴以煤层底板水害为主的矿井,其水文地质补充勘探钻孔的终孔深度,除奥灰外应以全揭露下伏主要含水层段为原则。

⑵所有勘探钻孔均应进行水文测井工作,有条件的可进行流量测井、超声成像,配合钻探取芯划分含、隔水层,为取得有关参数提供依据。

⑶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观测段)应采用清水钻进。遇特殊情况需改用泥浆时,可采用低固相优质泥浆,但事前必须取得地质部门同意,事后要采取有效的洗孔措施。

⑷钻孔孔径视钻孔目的确定,抽水试验孔试验段孔径以满足设计的抽水量和安装抽水设备为原则,水位观测孔观测段孔径应满足止水和水位观

测的要求。

⑸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应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

⑹钻孔应取芯钻进,并进行岩芯描述。岩芯采取率:岩石大于70%,破碎带大于50%,粘土大于70%,砂和砂砾层大于30%。当采用水文物探测井,能正确划分地层和确定含(隔)水层位置及厚度时,可适当减少取芯。

⑺钻孔分层(段)隔离止水时,必须通过提水、注水和水文测井等不同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不合格时必须重新止水。

⑻除长期动态观测钻孔外,其余钻孔都必须使用高标号水泥浆封孔,并取样检查封孔质量是否合格。

⑼观测孔竣工后,要严格抽水洗孔,以确保观测层(段)不被淤塞。

水文地质钻孔必须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应参照并按相关规程规范进行。对没有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的钻孔,应降低其质量等级或不予验收

水文地质观测孔,必须安装孔口装置和长期观测测量标志,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并应做到坚固耐用、观测方便,遇有损坏或堵塞,要及时进行处理。

(二)抽水试验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抽水试验质量要执行相关技术标准。

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降深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降距合理分布。凡受开采影响钻孔水位较深时,可只做一次最大降深抽水试验,但降深过程的观测,应考虑非稳定流计算的要求,同时应适当延长时间。

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井,当用小口径抽水不能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面岩溶塌陷)条件时,可进行井下放水试验。井下条件

不具备时,则应进行大口径、大流量群孔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必须单独编制设计,经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后实施。

大口径群孔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根据水位流量过程曲线稳定趋势而定,但一般不应少于10d。当受开采疏水干扰,水位无法稳定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为查明受采掘破坏影响的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或地表水体等之间有无水力联系,可结合抽(放)水进行连通(示踪)试验。

抽水前,应对试验孔、观测孔及井上、下有关的水文地质点,进行水位(压)、流量观测,必要时可另外施工专门钻孔测定大口径群孔的中心水位。

(三)注水试验

为矿井防渗漏研究岩石渗透性,或因含水层水位很深无法进行抽水试验时,可进行注水试验。

注水试验应编制试验设计,内容包括:试验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及套管下入层位、深度及止水方法;采用的注水设备、注水试验方法以及注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注水试验施工主要技术要求

⑴要根据岩层的岩性和孔隙、裂隙发育深度,确定试验孔段,并严格做好止水工作。

⑵注水试验前,必须彻底洗孔,以保证疏通含水层。应测定钻孔水温和注入水的温度。

⑶注水试验正式注水前及正式注水结束后,应进行静止水位和恢复水位的观测。

(四)水文地质物探

⑴物探工作布置、参数确定、检查点数量和重复测量误差、资料处理

及解释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⑵根据勘探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被探测地质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目的等因素确定勘探方案。可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

⑶物探工作结束后,应提交相应的综合成果图件。物探成果应与其它勘探成果相结合,相互验证后可作为矿井采掘设计的依据。

三、井下水文地质勘探

(一)井下水文地质勘探原则

井下水文地质勘探应采用井下物探、钻探、监测、测试等手段。

采用井下与地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井下勘探施工作业,必须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并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二)遇有下列情况,应在井下进行水文地质勘探

采用地面水文地质勘探难以查清问题时,需在井下进行放水试验或连通(示踪)试验等。

煤层顶、底板有含水(流)砂层或岩溶含水层时,需进行疏水开采试验。

受地表水体和地形限制或受开采塌陷影响,地面无施工条件。

孔深或地下水位埋深过大,地面无法进行水文地质试验。

(三)井下水文地质勘探主要技术要求

钻孔施工设计必须由煤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设计内容包括对钻孔的各项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

掘凿并加固钻窝,保证正常的工作条件。

钻机必须安装牢固;钻孔必须首先下好孔口管,并做耐压试验;在正式施工前,必须安装孔口安全闸阀,以保证控制放水,安全闸阀的抗压强度应大于最大水压;在揭露含水层之前,必须安装好孔口防喷装置。

必须按设计施工,并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措施。

连通试验不得选用污染水源的示踪剂。

停用或报废的钻孔,要及时封堵,并提交封孔报告。

(四)放水试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编制放水试验设计,确定试验方法、各次降深值和放水量。放水量视矿井现有最大排水能力而确定,原则上放水试验能影响到的观测孔,都要有明显的水位降深。

做好放水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固定人员,检验校正观测仪器和工具,检查排水设备能力和排水线路。

放水前,必须在同一时间对井上下观测孔和出水点的水位、水压、涌水量、水温和水质进行一次统测。

放水试验延续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当涌水量、水位难以稳定时,试验延续时间一般不少于10-15d。选取观测时间间隔应考虑到非稳定流计算需要。中心水位或水压必须与涌水量同步观测。

观测数据应及时登入台帐,并绘制涌水量-水位历时曲线。

放水试验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提交放水试验总结报告。

(五)受水害威胁的,用通常水文地质勘探方法难以进行开采评价时,可根据条件采用穿层石门或专门凿井进行相似疏干开采试验。其主要要求是:

必须有专门的施工设计,其设计有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

预计最大涌水量。

必须建立能保证排出最大涌水量的排水系统能力。

应选择适当位置建筑防水闸门。

做好钻孔超前探水和放水降压工作。

做好井上下水位、水压、涌水量的观测工作。

(六)井下物探

应用于井下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直流电法(电阻率法)、音频电穿透法、瞬变电磁法、电磁频率测深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地质雷达法、浅层地震勘探、瑞利波勘探、槽波地震勘探方法等。各矿可根据实际选用并结合钻探方法对资料进行验证。

四、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编制提纲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由于勘探的目的任务,勘探的程度,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方法等的差异,补充勘探报告内容无法统一要求。下面的章节目录仅作为编写水文补勘报告的参考,可根据实际进行的情况适当调整和增减。

第一章矿井(水平、煤组、区域)水文地质补充

勘探的依据、目的及任务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依据

主要依据:(1)规程和标准依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2)资料依据:有关以往勘探和生产过程中提交的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报告、矿井、水平、采区设计、矿井发展规划、开拓开采方案等。

第二节目的及任务

叙述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目的和主要地质任务(为什么要进行水文补勘、要解决哪些水文地质问题)。

第二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位置与交通

矿井所在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矿井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经过本井田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况(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矿井范围

井田与所在煤田的位置关系,井田的自然边界线、技术边界线及采矿证核定的地面境界拐点情况,周边矿井名称。现持采矿证编号(附拐点坐标表)、井田长宽及面积、开采煤层、上下限标高、地理极值坐标、有效期限等。进行水文补勘的水平、煤组、区域的位置、范围、面积等情况(勘探范围示意图)。

第三节自然地理

矿区及井田的地形、地貌类型。地面极值标高、坡度,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井口标高、地面工业广场地坪标高。矿区地表河流的位置、名称、流向、最大流量、枯水季节。水库的位置、名称、库容量。冲沟的发育情况。塌陷积水区的位置、最大积水深度。矿区地表水系的径流情况,历史最高洪水位(值、来源)及与井口、工广标高间的关系。

历年平均气温、极值气温;历年最大冻土深度、最早冻结日期、最晚解冻日期;历年平均年降水量、极值降水量、雨季时间、降水量与矿井涌水量的关系;历年最大积雪深度、最早积雪日期;年平均气压、极值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极值相对湿度;年平均蒸发量、极值蒸发量;全年主导风向、最高风速。

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

第四节矿井生产概况

建井及投产时间,设计及核定能力,矿井服务年限,实际产量;矿井开拓方式,水平划分,主采煤层及历年的采出量、损失量、动用量及回收率利用情况(附表),勘探区的设计开拓开采情况。

第五节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

历届水文地质勘探情况,采用的水文勘探手段、方法、工作量,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第一节矿井地质

区域地层、勘探区地层与含煤地层,区域构造、矿井构造(主要褶皱、断层发育特征),岩浆岩,陷落柱,可采煤层及煤质等。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矿井充水条件(充水因素、充水通道、充水方式、威胁程度)、矿井充水情况,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矿井涌水情况及涌水量大小,矿井涌水水源、涌水量大小,现有矿井排水系统及排水能力。

第三节矿井水害评价及防治水主要问题

矿井水害类型、威胁程度、目前采取的防治水措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采用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手段,勘探方法。各种勘探手段需解决的问题,使用的仪器设备。各种补充勘探工程布置方法、方式及工程量。各种工程量完成情况;勘查工程质量评述,补勘工程勘查程度评价。

(五~八章内容根据地质任务确定的勘探方法进行增加、删减)

第五章水文地质钻探

钻探工程设计及施工要求,设计变更情况及原因,实际完成工程情况(孔数、工程量),工程质量情况。完成的工程任务,详细的勘查成果(详细阐明,图、表、文字)。

第六章水文地质物探

采用的水文地质物探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型号,仪器性能及主要特

点,设计与实际完成的主要工程任务及工程量,工程质量情况,获得的成果(详细阐明,图、表、文字)。

第七章抽(放、注)水试验

抽(放、注)水试验的层位、方法、完成的工作量;试验工程布设、试验过程、试验总结;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第八章水文地质化探

采用的水文地质化探方法,水样采取的原则、方法,数量及其分布情况,各含水层水质化验结果及分析;示踪试验方法、使用示踪剂,投放方法,连通试验结果分析;同位素测试结果及分析;水温测试结果及分析。

第九章其他勘探工作及成果

岩样采取、试验结果及分析;岩石渗透性试验样品采取、测试结果及分析;岩石力学样品采取、试验结果及分析。

第十章矿井涌水量预计

阐述开采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及水文地质特征,选择的矿井涌水量预计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预计矿井涌水量。

如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说明使用的数值模拟软件,阐明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水文地质参数初值的求解,水文地质模型的识别,涌水量预测的计算模型,涌水量预计结果及分析评述。

第十一章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分析评价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阐明主采煤层的充水因素,充水通道、

充水强度,隔水层的隔水性能评价;提出防治水工作的总体思路,并提出分阶段(或地段)防治水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1、对补勘过程中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结论。

2、尚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建议。

附表目录:

1、补勘钻孔情况表

2、物(化)探情况表

3、抽(放)水试验表

4、水位观测表

5、突水情况表

6、降水量涌水量统计表

7、水质化验表

8、封孔质量表

9、漏水钻孔统计表

10、钻孔冲洗液消耗统计表

11、钻孔孔斜计算表

12、影响区资源储量表

附图目录:

1、勘探区地形地质图

2、勘探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3、勘探区地质剖面图

4、水文地质图

5、水文地质柱状图

6、勘探区充水性图

7、勘探区构造纲要图

8、主要含水层等水位线图

9、主要含水层测井曲线图

10、矿井涌水量与相关因素曲线图

11、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12、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13、区域水文地质图

14、矿区岩溶图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兴仁县水井湾煤矿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6月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结合我矿《地质简测报告》,为能给矿井水害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害防治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我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其调查情况如下: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范围内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二级支流马路河汇水范围,马路河向东径流至安龙县石灰窑村附近进入地下河后排泄于北盘江一级支流坝子河中,最终汇入深切割的北盘江中。区域上南、北盘江分水岭位于矿区西部5km处,呈“7”字型通过。北盘江二级支流马路河、大桥河地表分水岭距矿区北部约4公里处呈东西向穿过。 与矿床充水有关的含水层为P3c+d、P3l碎屑岩裂隙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径流途径短,富水性弱,具近源补给排泄的特点,其排泄不受外围的深切割河流控制,根据地质构造、充水含水层空间形态结合补径排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水文地质单元位于南北盘江分水岭南部,南以包谷地背斜伴生断层为界,北西以南北盘江分水岭为界,东为无限边界。矿区位于该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300m(北东部马路河谷)。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矿区内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二级支流马路河汇水范围,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300m(北东部马路河谷)。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其地表水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矿区北西部发育有沟头溪沟(H1),其丰水期流量为56.1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北西径流后转向北径流汇

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矿区北部发育有高峰溪沟(H2),其丰水期流量为29.9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北东径流汇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矿区南部发育有祥隆煤矿新井口溪沟(H3),其丰水期流量为131.2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东径流汇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二)地下水类型及地层富水性 矿区内出露和钻遇的地层有第四系(Q)、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龙潭组(P3l)、大厂层(P3dc)、中统茅口组(P2m),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内的各斜坡及各冲沟的沟底地段,分布零星,岩性为泥砾、砂砾、粘土及砂、砾石等残积及冲积层。根据地表及钻孔资料,厚3.75~20.00m,一般小于10m。地表未见泉水。该层具透水性,由于厚度小且变化大,仅季节性含水,富水性弱。 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一段(T1y1)裂隙含水层 于矿区北西部及北东部出露。该地层主要为中厚层、厚层状含钙质粉砂岩与粉砂质粘土岩,局部夹少量灰色透镜状泥晶生物介壳灰岩。厚度>111.34m。含基岩裂隙、风化裂隙水,矿区北部见3个泉点出露(S2、S3、S4)其中对S3泉点进行了长期观测,流量为0.04-0.53L/s,据区域水文资料,该层泉流量为0.1—3L/s,为HCO3-~Ca2+型水。ZK401、ZK402钻孔钻进至该层时钻孔冲洗液有漏失现象。综合分析认为,该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具相对隔水性。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大隆组(P3c+d)裂隙、溶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北部及东部反向坡斜坡地带,该地层顶部为灰色中厚

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建设背景 从区域发展及企业自身发展角度简要阐明项目提出的的主要依据及理由。 1.2 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如种植项目之种植面积、作物种类、产量等;畜禽养殖项目之畜(禽)舍面积,养殖种类,畜禽存栏数、出栏数等;加工项目之车间面积,年生产能力等;流通类项目之库容、配送能力等。 1.3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 预期实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项目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第二章工艺设计 2.1 工艺技术方案 2.1.1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或路线 2.1.2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2.1.3工艺流程说明 包括工艺流程框图、各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或说明。 2.1.4 工艺技术可靠性和可得性 阐述所选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及经济实用性。2.2 设备方案

2.2.1 设备选型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选择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阐述拟选工艺设备和附属配套设备的依据和理由。 2.2.2 设备清单 编制仪器设备清单,将已有和新增分别列表;仪器设备清单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等。 2.2.3 设备来源 第三章建筑、结构设计 3.1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3.2 设计范围 3.3 设计内容及主要建筑(构筑物)清单 3.4 总图布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章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 4.1 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方案 4.2 给排水、采暖及通风建设内容 第五章电气设计 5.1 电气设计方案 含供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等。 5.2 电气设施设备建设内容 第六章农业生产措施及基础设施设计 6.1 基础设施设计

初设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附件1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1.设计依据 1.1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 1.2 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规定。 1.2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3 其他设计依据,如地质勘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等。 2. 工程概述 2.1 建设工程基本概况 简明叙述矿山地理位置、设计范围、开采方式、设计规模、采选工艺,开拓、提升、运输、排水、通风系统、矿区总平面布置、工程概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 工程设计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新科研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2.3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 2.4 对矿山安全状况及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进行总体评价。 2.5 存在问题和建议。 3. 地质安全影响因素 3.1 简述区域地质特点,主要构造带(断层、破碎带)的分布,矿区发生地面塌陷、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2 地表水系和地下水赋存状况、喀斯特地貌(溶洞)对矿山开采的影响。

3.3 高硫矿床和其它有自燃、自爆倾向的矿床对矿山安全的影响。 3.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开采安全的影响 3.4.1地质条件复杂、地压大、岩层破碎、水害严重的矿床。 3.4.2开采深度大,有岩爆发生的矿床。 3.4.3释放有毒、有害气体的矿床(如氡气等)。 3.4.4有放射性元素的矿床。 3.4.5矿区老硐、采空区、塌陷区对开采安全的影响。 3.5 特殊灾害对开采安全的影响 3.5.1地震。 3.5.2雷电。 3.5.3海啸。 3.5.4台风。 3.5.5暴风雪(雨)。 4. 矿床开采安全评述 4.1 选用的采矿方法安全可靠性分析 矿块构成要素,采场整体稳定性,顶板管理,充填及采空区处理等。 4.2 露天矿最终边坡角,工作帮坡角选择、防止边坡坍塌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4.3 坑内通风系统设计特点,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原则,矿井风流和风量的控制方法,风门、风墙、风桥等通风建筑物配置的安全可靠性分析;矿井防尘措施:入风质量、凿岩防尘、爆破防尘、装卸矿时防尘、井下破碎防尘、水帘降尘、风量和风速排尘等安全可靠性分析;深凹露天矿爆破通风及防尘措施的可靠性分析。 4.4 露天矿和坑内矿排水系统特点、水泵排水能力、防水闸门设置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盘县淤泥大河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第三总队

二○一三年二月

盘县淤泥大河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编写人: 审核: 项目负责: 总工程师: 队长: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编制单位: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第三总队提交单位:盘县淤泥大河煤矿

提交时间:二○一三年二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目的 (1)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任务 (1) 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依据 (2) 第二章矿井概况 (3) 第一节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 (3) 第二节自然地理 (4) 第三节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6) 第四节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 (7) 第三章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8) 第一节矿井地质 (8)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 (15) 第三节矿井水患评价及防治水主要问题 (20) 第四节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及类型 (25) 第四章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25) 第五章DUK-2A高密度点法 (27) 第一节工作方法及特点 (27) 第二节工程地球物理条件 (31) 第三节异常特征与成果分析 (32) 第六章矿坑涌水量预测 (38)

第七章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40) 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43) 第一节结论 (43) 第二节建议 (44) 附图目录 1、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幅(1:2000); 2、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幅(1:2000); 3、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柱状图1幅(1:500); 4、盘县淤泥大河煤矿区域水文地质图1幅(1:20000); 5、盘县淤泥大河煤矿矿井充水性图1幅(1:2000); 附表目录 1、盘县淤泥大河煤矿2012年涌水量观测台账记录表; 附件目录 1、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2、业主委托书; 3、业主承诺书; 4、编制单位承诺书; 5、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

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 式 文件的通知 各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以下简称《通知》,可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下载)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要求。 一、认真组织学习 各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及相关设计和安全评价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按照《通知》要求的内容和规定开展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和安全评价工作。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辖区内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认真学习,掌握要领,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通知》要求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并按照竣工验收表的要求严格组织项目验收。 二、有关资质要求 新建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和安全评价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安全专篇和安全评价报告:国务院或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

的;核工业矿山建设项目;水体下、建筑物下、铁路下和高速公路下等特殊开采条件的建设项目;生产建设规模中型以上的项目;三等以上或虽然等别低但下游三公里冲击范围且坡降在10%及其以上有居民区、重要设施的尾矿库建设项目;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为保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矿山改建、扩建,尾矿库扩容改造建设项目原则上由原设计单位和原安全评价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 计安全专篇和安全评价报告。其他建设项目由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安全评价单位开展相关工作。 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不得委托同一个 安全评价机构,变相委托的视为违规行为,依法对委托单位和承接单位予以处理。设计单位和安全评价单位应当对其出具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安全专篇和安全评价报告负责。 三、做好工作衔接 结合我省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好执行新老文书格式和内容的衔接工作。设计和评价单位在2012年6月30日前与矿山企业签订设计或评价合同的仍按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和安全设施设计 审查与竣工验收有关表格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29号)规定执行,凡2012年7月1日以后与矿山企业签订设计或评价合同的,其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范围和要求 第14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一、原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尚未查清。 二、经采掘揭露,水文地质条件比原勘探报告复杂。 三、矿井开拓延深、开采新煤系(组),或扩大井田范围设计需要。 四、专门防治水工程提岀特殊要求。 五、各种井巷工程穿越富含水层时,施工需要。 六、补充供水需寻找新水源。 第15条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基本要求: 一、必须编制补充勘探设计,并按规定报批。 二、设计要依据充分、目的明确、工程布置针对性强,要充分利用矿井条件,作到井上、下结合。 三、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完成后,必须及时提交成果报告或资料。 四、水文地质钻孔和各种试验的施工技术要求,除按本规程规定有关条文行外,其它应参照煤炭资料地质勘探有关规程的规定执行。 第二节地面水文地补充勘探 第16条水文地质勘探钻孔的设计(技术指标书)和施工主要技术要求: 一、每个钻孔都要按照勘探设计要求进行单孔设计,包括钻孔结构、止水要求、终孔直径、终孔层位、 孔斜、岩芯采取率、封孔质量、易水文观测及地球物理测井等。 二、钻孔施工主要技术要求: 1、必须采用清水钻进。遇特殊情况需改用泥浆时,必须取得地质部同意,但事后要采取补救措施。

2、抽水试验钻孔的终孔直径不小于108毫米;深度大于500米的钻孔,直径按设计要求确定。 3、需安装深井泵的大口径钻孔,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孔段的孔斜,不得超过2度或按设计要求掌握。 4、主要含水层、试验孔段及松散层勘探孔的岩芯采取率,应不低于75%破碎带的岩芯采取率,一般不低于50%。 5、钻孔分层(段)隔离止水时,必须通过提水、注水和水文测井等不同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 正式记录。不合格时必须重新止水。 6、穿过可采煤层的钻孔,如煤层顶板或底板有富含水层时,对顶板导水裂隙带及其以上5-10米孔段,底板以下整个孔深,以及有可能污染水源的整个钻孔,都必须使用高标号水泥浆封孔,并须取样 检查封孔质量是否合格。其它孔段可按有关规程规定的封孔。 7、观测孔竣工后,要严格抽水洗孔,以确保观测层(段)不被淤塞。 三、水文地质钻孔必须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对没有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的钻孔,应降低其质量等级或不予验收(有条件时,应作水文测井)。 四、水文地质观测孔,必须安装孔口盖,并应做到坚固耐用、观测方便,遇有损坏或堵塞,要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抽水试验。生产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抽水试验工作,应执行《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此外,另补充规定如下: 一、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采用单孔或小口径孔群抽水试验: 1、资源勘探阶段无抽水资料。 2、对含水层的富水性、影响范围、条件均不清。 3、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井进行大口径(地面直通式)抽(和)水试验前,选择孔位时。 二、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井,当用小口径抽水不能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面岩溶塌陷)条件时, 应进行井下放水试验。井下条件不具备时,则应进行大口径、大流量孔群抽水试验。试验方法一般应 按非稳定流要求进行。 三、为采取受采掘破坏影响的含水层同其它含水层或地表水体之间有无水力联系,应结合抽(放)水进行连通试验。 四、凡受开采影响钻孔水位较深时,可只做一次最大降深抽水试验,但降深过程的观测,应考虑非稳定流计算的要求,同时应适当加长延续时间。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一、概况 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在2009年根据晋煤重组办52号文件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2011年3月根据晋煤重组办21号文件《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和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联合开采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将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进行二次整合,即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平定县上马郡头煤矿整合为一处,井田面积8.9742平方公里。年产60万吨。 二、调查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在2011年5月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调查工作分为收集资料,地面调查和井下调查三个步骤,地面对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调查,调查1.2平方公里,井下调查由原来在矿工作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带领着重调查原矿井突水点、老空区、废弃巷道的位置及水量等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恒昌做为裕泰的后备资源,对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上马郡头煤矿进行了关闭。 三、矿井水文地质: 裕泰公司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沱河支系洮河支流,年降水量最大995.7mm,最小242.3mm,平均601.4mm,井田北部有桃花河,为阳胜河支流,平时无水,仅雨季有水流过,水量不大,时间短,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由西向东经南后峪、上马郡头村汇入阳胜河。阳胜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2-4m3/h,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20 m3/h。 中部毛家山村南有一自然小河沟,其他多为山涧冲沟,最高洪水位在南后峪村883米,水质PH=7,硬度0.67--35.8,矿化度370-983mgh,地下水文地质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石灰岩溶水,水量丰富、水位低,对矿井开采无影响,本溪组有厚4米左右隔水层,太原组有K2、K3、K4三层石灰岩均属裂隙含水层,仅K2含水性强,K3、K4含水性弱,对矿井开采无影响,山西组为砂岩裂隙水,含水性弱,对矿井影响不大。 三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及含水层水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范围内地表水和井下水的调查分析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矿区采空区积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表冲沟水、第四系孔隙水。 井田内各井筒的标高均高于附近的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一般情况下洪水不能

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附件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1 设计依据 (1) 1.1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 (1) 1.2 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 (1) 1.3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程、规范、标准 (1) 1.4 其他设计依据 (1) 2 工程概述 (1) 2.1 矿山概况 (1) 2.2 设计概况 (1) 2.3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 2.4 初步设计对安全预评价提出主要意见的落实情况 (2) 3 矿区地质对矿床开采安全的影响分析 (2) 3.1 矿区地质特征 (2) 3.2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2) 3.3 岩土工程特征 (2) 3.4 矿区地质灾害 (2) 4 矿床开采安全可靠性分析 (2) 4.1 矿山开拓系统 (2) 4.2 选用的采矿方法 (2) 4.3 通风与防尘系统 (3) 4.4 井下排水及排泥系统 (3) 4.5 矿山运输系统 (3) 4.6 矿山充填系统 (3) 4.7 爆破作业 (4) 4.8 井下爆破器材分库 (4) 4.9 联合开采矿山安全对策措施 (4) 4.10 特殊开采条件下的安全对策措施 (4) 5 矿山安全避险系统 (4) 5.1 矿山监测监控系统 (4) 5.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4) 5.3 紧急避险系统 (5)

5.4 压风自救系统 (5) 5.5 供水施救系统 (5) 5.6 通信联络系统 (5) 6 总平面布置安全可靠性分析 (5) 6.1 矿床开采错动范围圈定 (5) 6.2 工业场地选址及布置 (5) 6.3 建(构)筑物防火距离 (5) 6.4 排土场 (5) 7 矿山机械安全可靠性分析 (6) 7.1 提升系统 (6) 7.2 带式运输机 (6) 7.3 其它设备 (6) 8 矿山供配电安全可靠性分析 (7) 8.1 电源及供配电系统 (7) 8.2 电气安全保护措施 (7) 8.3 提升机控制系统 (7) 9 矿山供排水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 (7) 9.1 井下及地表供水系统 (7) 9.2 地表防排水系统 (7) 10 矿山安全管理 (8) 10.1 矿山安全机构及安全教育培训 (8) 10.2 矿山安全管理制度 (8) 10.3 矿山保健辅助设施 (8) 10.4 矿山救护 (8) 10.5 矿山安全设施投资 (8) 11 存在问题和建议 (8) 12 附图 (8)

水文地质综合勘探方案探讨

水文地质综合勘探方案探讨 摘要:水文地质综合勘探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或其他专门目的,运用各种勘探手段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本文概述了水文地质综合勘探并以某煤炭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水文 地质勘探问题为例,对水文地质综合勘探方案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防水试验. abstract: hydrogeology integrated exploration to find out the hydro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or other special purposes, using various exploration means of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wor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ydrogeology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nd with a certain coal mining in the course of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s an example, the hydrogeology integrated exploration scheme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keywords: hydrogeology; exploration; waterproof test. 中图分类号:p641.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水文地质综合勘探概述 (一)水文地质综合勘探 为各种专门目的而进行的比较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在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采用较大的比例尺。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矿床水文地质勘探、地热水文地质勘探等。在工作中一般要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结论与建议 附录: 1、井(孔)标高明细表 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 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 4、抽水试验综合图 5、回灌试验综合图 6、水质分析成果表 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 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 2、测试地下水温度; 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 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 能力; 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 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 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 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自然地理 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

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 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2、地质条件 根据勘探资料,场区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耕土:杂色,主要由碎砖,石块及各种残土等组成,结构松散,厚度1.0m。○2粉质粘土:黄褐或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呈星点状分布,局部混有粉细沙颗粒。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厚度7.0m。 ○3粉土:灰色,灰黑色,灰褐色,含沙粒及少量有机质,刀切面略见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可见摇振反应,多与粉质粘土互层分布,湿,一般为中密状态,中压缩性。厚层1.5~3.0米。 ○4中粗砂:黄褐色、浅灰色、石英、长石质,含较多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局部相变为粗砂,稍湿,中密状态,该层厚度较薄,变化较大,分布不连续。层厚0.0~2.0米

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2015.

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性证明 1.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等 1.3国家、地方政府、行业有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1.4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1.5初步设计、其他设计依据及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述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2建设项目性质、任务及范围 建设项目性质,是指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 2.3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1)建设项目的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设施,特种设备及主要安全附件; (2)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项目用地,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建设场地周边情况;

(3)建设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料的品种、数量与来源,主要产品、副产品品种与数量; (4)建设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供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供汽、供气、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通信、仓库、堆场、厂内运输等工程,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 (5)建设项目厂内外运输方式及运输量; (6)建设项目总投资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后的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施工队伍要求等; (8)建设项目其他特殊要求。 2.4改、扩建项目利用原有设施的情况 (1)简述原有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设施、辅助设备和主要安全装置及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 (2)简要说明利用原有场地、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的情况,并对其是否满足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3)原有安全设备设施的利用与衔接情况。 3.建设项目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分析

冶金企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冶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性证明。 1.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等。 1.3国家、地方政府、行业有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1.4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备案文书。 1.5其他设计依据及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述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2建设项目性质、任务及范围 建设项目性质,是指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 2.3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1)建设项目的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装置(设备)和设施,特种设备及主要安全附件; (2)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项目用地,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3)建设项目主要原料、辅助料的数量与来源,主要产品、副产品数量; (4)建设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供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供汽、供气、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

库、堆场、厂内运输等工程,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 (5)建设项目厂内外运输方式及运输量; (6)建设项目总投资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施工队伍要求等。 (7)建设项目其他特殊要求。 2.4改、扩建项目利用原有设施的情况 (1)简述原有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与流程、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 (2)简要说明利用原有场地、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的情况,并对其是否满足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3.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分析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以及安全预评价的结果,对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有害程度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副产品的种类、数量、贮存、输送、使用情况,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如高温液态金属、燃气、酸碱、放射源等易燃、易爆、腐蚀性、毒害性、放射性等。 3.2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 对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包括正常操作、控制,以及故障、检修等情况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下列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内容: (1)基岩地质调查;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4)地表水体的调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 (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①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②水文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 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根据《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8号)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修订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表》、《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表》,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有关表格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29号)同时废止。 年生产规模不超过50万吨的山坡型露天采石作业单位的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仍按照《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1.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2.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3.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4.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5.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6.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7.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表 9.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表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书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编写:刘国生张婧 审核:牛先根 总工程师:钱校丰 经理:常锁亮 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1 一、目的和任务1 二、煤矿的位置及交通2 三、自然地理4 四、以往地质工作情况6 五、本矿小窑开采历史及矿井生产现状7 六、周边矿井情况8 第二章矿区地质15 一、地层15 二、构造18 三、煤层及煤质21 第三章水文地质补充勘查36 一、水文地质补充调查36 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42 第四章矿井涌水量预算和水害防治80 一、矿井排水系统简述及涌水量预算80 二、矿井水害防治措施83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88 一、结论88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89

附图 图号图名比例尺 01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5000 02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1:500 03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A-A′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 04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3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 05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9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 06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15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 07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探测成果图1:5000 08 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探测实际材料图 1:5000 附件 附件1、山西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采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情况报告 附件2、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附件3、承诺书

修改后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原报告

福山煤矿南峪二号井 5022采煤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 分析报告 总工: 编制: 二〇一〇年八月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5022工作面位于502采区,北部为5020主巷,南部为本矿井回采区,东部为本矿井五煤层未采区,西部为本矿井5033工作面(该面2007年停采),地面标高+357.60m - +393.00m,井下标高+181.00m - +210.00m 5022工作面地面位置在主井以东340至420米,地面为丘陵山坡和少量耕地,无建筑物,地表无常年性河流及其它水体。 5022工作面距地面垂深大,预计工作面的回采不会影响地面。 5022工作面走向长度180米,倾斜长度60米。 2、煤层 5022工作面开采煤层为太原统5煤层,煤层厚度在0.6 - 0.8米,平均0.7米,煤层结构简单,中部有一层0.1米厚夹矸,煤层倾角5-7度,平均倾角6度,煤种属贫煤,煤层较稳定。 工作面倾斜方向,煤层正倾角,工作面走向方向为煤层走向方向。 5022工作面回采时,一次采全高。 3、煤层顶、底板 5煤层基本顶为粗粒砂岩,岩石较坚硬,厚度1.7-3.43米,直接顶为砂质页岩,层理明显,硬度一般,厚度8.1-17.33米。伪顶为页岩,随放炮而垮落,厚度0-0.05m。 直接底为砂岩,层理明显,节理发达,硬度一般,厚度1.5-3.5米,老底为砂质页岩,厚度7.0-7.3米。

二、5022工作面地质构造 据5022主巷及5022出口巷掘进时揭露,F6断层位于5022主巷80米,走向230度,倾角140度,断层性质为正断层,落差1.0至1.5米。 F9断层位于5022出口90米,走向175度,倾向85度,倾角50度,断层性质为正断层,落差为0.5至1.0米。 上述两条断层位于工作面以外,对回采工作无影响。 三、5022工作面顶部和底部含水情况分析 5022工作面位于香座炭的下方,香座炭为不可采煤层,回采波及的范围内无含水层。底部六层煤(灰石炭),未开采,七层煤采空区无积水。 四、5022工作面四周相邻情况分析 5022工作面北部为5020主巷无涌水点,南部回采区内无老空积水,东部为本矿井五煤层未采区,西部5033工作面无水害影响。 五、其它水源的分析 在断层附近可能有少量断层水,对回采的影响不明显。 六、水害威胁的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5022工作面回采时存在主要水害威胁为断层附近可能有少量断层水,对回采无影响。 七、水害评价 预计5022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不小于0.2m3/h,最大涌水量0.5m3/h。水害威胁对回采的无影响。

工艺包设计编写提纲探讨_唐宏青

设 计 技 术 工艺包设计编写提纲探讨 唐宏青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兰州 730060 摘要 叙述工艺包开发的重要性,提出了工艺包的编写提纲,供大家讨论。 关键词 工艺包 编写 提纲 探讨 1 概述 化学工业是一种典型的过程工业。随着化工装置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为了保证装置建成后一次开车成功和安全、连续、稳定、满负荷及优化生产,对化工装置设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步骤更加分明。一个重要的化工工艺过程,从理论研究到工业化,往往要经过10年到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1.1 化工过程的开发步骤 化工过程的开发包含研究、设计和建设3个阶段。在研究阶段,将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室小试、工业化模试、中试3个试验层次,完成全部试验过程,并提供一套完整的设计原始数据(也称设计基础数据)。在设计(工程化)阶段,经过概念设计、工艺包设计、基础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完成全部设计过程。在建设阶段,业主通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建设、投产等,完成建设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工艺包设计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技术核心环节。1.2 工艺包 化工成套技术的工艺包(Pr ocess Package)是化工工艺技术成果的文件表达,是工艺技术对工程设计、采购、建设和生产操作要求的体现,是基础设计的主要依据。 工艺包是高新技术的知识产品,它浓缩了化工装置的主要工艺技术。科研机构将其试验成果编制成工艺包,成为一个可商业化的产品走向市场。既保护了科研机构自身的知识产权,又有利于推广技术,因而是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有关编制工艺包的国家标准,各个部门对工艺包的内容还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内容的深度也不一样。为了适应国内技术和工程建设市场发展需要,并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明确责任,搞好研究开发与工程设计的衔接,应该逐步统一,形成国家标准。 事实上,国外工程公司对工艺包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各工程公司之间,虽然内容大体相同,但并不一致。有时会根据用户的要求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国内有的部门曾对石油化工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目前,有关的科研和设计单位按照这一规定进行工艺包设计。有一部分工艺包由科研单位独立完成,也有由科研和设计单位共同完成。但作为化工全行业,至今还缺少明确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 1.3 工艺包的用途 (1)基础设计的依据。国内任何一个从事大型成套装置设计的甲级设计院,在取得工艺包后均可以开展基础设计工作。 (2)实际工程的应变。当工艺包用于实际工程时,由于原料组成等条件的变化,工艺包的数据要做相应的变更,这种变化不影响工艺包的基本内容。 2 工艺包内容 工艺包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15条,其中前6条是工艺包的主体,当条件不具备时,如果仅完成前6条,可以称为“基本工艺包”。 2.1 设计范围 说明该工艺所包括的范围、生产规模及年操 10 CHEMICAL E NGINEERING DE SIGN 化工设计2001,11(6) 唐宏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长期从事化学工程工作。发表论文76篇。联系电话: (0931)7557201-4307。

水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专篇讲解

水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 1.设计依据 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性证明。 1.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等。 1.3国家、地方政府、行业有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1.4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备案文书。 1.5其他设计依据及有关说明文件等。 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2建设项目性质、任务及范围 建设项目性质,是指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 2.3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1)设计规模和产品方案;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包括熟料和水泥的产量、总装机容量、年用电量、年用煤量、年用水量、总图指标、投资概算总额、建设投资构成、劳动定员等; (3)主要原料、燃料情况:各种原料、燃料的名称、来源、运输方式、化学成分、用量及物料平衡表; (4)供电:供电电源的位置、电压等级、进厂方式和供电量; (5)供水:水源地的位置、水质情况、供水方式和供水量;

(6)主要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简述工艺流程和主要设施,各种物料储存方式、储量及储存期,主要车间设备、能力及工作制度,特种设备及主要安全附件; (7)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厂区总平面布置,厂内外运输方式及运输量; (8)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供配电、给排水、污水处理、消防、防雷、暖通空调、照明等工程,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 (9)建设项目的其他特殊要求。 2.4改、扩建项目利用原有设施的情况 (1)简述原有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与流程、总平面布置、运输等情况; (2)简要说明利用原有场地、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的情况,并对其是否满足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3.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分析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以及安全预评价的结果,对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分析。 3.1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有害程度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的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在贮存、输送、使用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如原料、原煤、煤粉、柴油、熟料、一氧化碳有害气体等。 3.2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