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XXX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为继续深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1. 及时向临床科室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1次。该工作由感染科、药剂科和医学检验科共同参与完成。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感染专业医师和临床药师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情况经感染科、药剂科和医学检验科讨论后,编制《细菌耐药预警情况通报》由院办向全院公布。

2. 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结合控感科提供的院内感染数据,由医学检验科、控感科和药剂科共同讨论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3.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5.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需由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及临床药师共同会诊同意,并由具有临床科主任或主任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6.医院合理用药评价专家组每月对全院抗菌药物情况进行

评价分析,并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列入考核目标。

XXX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流程检验科汇总病原学检测数据

感染专业医师和临床药师负责对数据进行分

析、评价和总结

编制《细菌耐药预警情况通报》

院办公布细菌耐药分析结果

控感科汇总院内感染数据

制定采取干预措施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超过30%主要目标细菌

耐药超过40%

主要目标细菌

耐药超过50%

主要目标细菌

耐药超过75%

通报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参照药敏用药暂停使用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 NCCLS 标准,通过测量纸片 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 E 试验的抑菌圈直径、 MIC 值和 IC 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 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 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 MIC ),而不使用 测定 MIC 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 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B 兰 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 扩大现 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B -内酰胺酶 (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 Microscan 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 MIC 值。 2.B -内酰胺酶检测: 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 ( iodometric test )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 ( 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B -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 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如B -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耐药; 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 (包括氨基、 羧基和脲基青霉素) 耐 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 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B -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 blaTEM 、blaSHV 、blaOXA 基因,肠球菌与万古 霉素耐药有关的 vanA 、 vanB 、 vanC 、 vanD 基因。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 PCR 扩增、PCR-RFLP 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 、自动 DNA 测序 4.特殊耐药菌检测 (1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 10伽,或其MIC > 4u g/m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 17 mm,或MIC > 0.5u 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对MRS 不论其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所有的B -内酰胺类药物和B -内酰胺/B -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显示临床无效;绝大多数 的 MRS 常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2)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当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20 mm 或MIC > 0.06 u g/ml 均应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RSP )。临床治疗显示 PRSP 对氨卞西林、氨卞西林 /舒巴坦、头胞克肟、头胞唑肟,临床治疗疗效很差,但应检测对头胞曲松、头胞噻肟和美 洛培南等的 MIC 以判断是否对这些抗生素敏感。 (3)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 肠球菌对30 g 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W 14 mm 或MIC > 32 u g/ml 被称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针对多重万古霉素药物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但对青霉素敏感的 VRE 可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若对青霉素耐药而不是高水平耐 氨基糖甙类可用壁霉素 +庆大霉素。 (4) 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 超广谱B -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 -内酰胺酶(ESBLs )革 /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 Vitek-2 、BD-Pheonix 、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 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第三季度主要标本类型分布情况 临床常见前几位病原菌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菌株类型构成情况(%

.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头抱他啶耐药率高,应 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抱吡肟、 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抱唑林、头抱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头抱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 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 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抱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抱西丁、头抱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抱他啶、环丙沙星、头抱吡肟、头抱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抱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抱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抱西丁、复合磺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的耐药率大于75%按照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的临床应用;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头抱他啶、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头抱吡肟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沙星、氨曲南耐药率低,可选作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1429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425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81所,三级医院1044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353所,其中二级医院349所,占25.8%,三级医院1004所,占74.2%。 本报告来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2018年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32343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4%(952023/3234372),革兰阴性菌占70.6%(2282349/3234372)。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09801株(占革兰阳性菌32.5%)、肺炎链球菌101534株(占革兰阳性菌10.7%)、表皮葡萄球菌99630株(占革兰阳性菌10.5%)、屎肠球菌91788株(占革兰阳性菌9.6%)和粪肠球菌90196株(占革兰阳性菌9.5%)。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660261株(占革兰阴性菌28.9%)、肺炎克雷伯菌465322株(占革兰阴性菌20.4%)、铜绿假单胞菌283222株(占革兰阴性菌12.4%)、鲍曼不动杆菌227091株(占革兰阴性菌9.9%)和阴沟肠杆菌90329株(占革兰阴性菌4.0%)。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340920株,占41.5%)、尿标本(608667株,占18.8%)和血标本(296052株,占9.2%)。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CLSI2017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30.9%,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_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Mar.2016,Vol.13No.3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成员单位共有1427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338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59所,三级医院979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143所,其中二级医院272所,占纳入数据分析医院总数的23.8%,三级医院871所,占76.2%。 2015年度监测时限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此期间上报非重复细菌总数为240078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95066株(占28.9%),革兰阴性菌1705720株(占71.1%)。 革兰阳性菌排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3758株(占32.2%),表皮葡萄球菌88593株(占12.8%),粪肠球菌67432株(占9.7%),肺炎链球菌64791株(占9.3%)和屎肠球菌61961株(占8.9%)。 革兰阴性菌排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10140株(占29.9%),肺炎克雷伯菌336829株(占19.8%),铜绿假单胞菌219630株(占12.9%),鲍曼不动杆菌183178株(占10.7%),阴沟肠杆菌73136株(占4.3%)。 位居前三位标本来源的分别为痰标本993205株(占41.4%)、尿标本372161株(占15.6%)和血标本224481株(占9.4%)。 重要与特殊耐药菌检出率根据CLSI2014标准按全国及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 MRSA全国检出率为35.8%,各地区MRSA检出率为20.3%~47.0%,其中上海市最高,为47.0%,山西省最低,为20.3%(图1)。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 MRCNS全国检出率为79.4%,各地区MRCNS 检出率为66.1%~84.3%,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高,为84.3%,海南省最低,为66.1%(图2)。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日前发布了《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现予全文刊登,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15年12月12日 doi:10.3969/j.issn.1672-5433.2016.03.001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Report2015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Rational Drug Use,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hina,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多种细菌耐药的分析

2014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分析与对策 院感科检验科药学部 2014年7-9月份共监测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80例次,涉及22个科室。检出多重耐药菌96 株(含重复送检),占全院送检有临床意义的细菌总数阳性比例的16.45%,同比上升2.22个百分点;其中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17株,占多耐菌株的17.71%。 一、多重耐药菌分离通报 2014年7月至9月共计分离多重耐药菌71株。主要分布在ICU、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等。 二、前五位的多重耐药菌株标本分布 表一:2014年第三季度前五位多耐菌株标本统计 细菌名称 标本名称 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引流液脓液其他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1 15 2 1

三、多重耐药菌中发生院内感染科室分布 表二:2014年第三季度多耐院内感染菌种及感染部位科室统计 图二、2014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常见多耐菌院内感染检出变化 四、多重耐药菌病例用药合理性情况 本季度共审核使用抗菌药物的多耐病例70份,其中用药合理病例66份,用药合理率为94.29%。病程中对多重耐药菌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分析记录的病例57份,记录合格率81.43%。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前期用药与药敏结果不一致,未做具体分析,也未更改用药,(2)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

种(万古霉素)作局部用药。记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未记录培养结果和用药情况、更改用药未记录分析、对多重耐药菌的性质未做具体分析(考虑为致病菌、定植菌或污染菌)。 表三:第三季度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和或记录存在问题 五、多重耐药菌患者临床科室管理存在问题: 1、第三季度多耐患者临床管理经督查仍存在许多问题,涉及科室有脑外、心胸、肝胆、骨二、泌外、肾内、东呼吸、西呼吸、东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血液肿瘤、东神内、重症医学科、耳鼻喉、皮肤、微生物等18个科室。主要存在问题: (1)不能及时开立隔离医嘱;不能及时上报多耐报告卡; (2)抗菌药物使用、多耐培养结果无分析记录; (3)多重耐药患者解除隔离未进行讨论; (4)多耐患者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无隔离标识等); (5)MDRO定植或感染患者,转科、转院、出院时,未在转科交接单或出院小

细菌耐药性机理分析

细菌耐药性机理分析 卢嘉程 1142042005

抗生素的杀菌机理简介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某些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能与细菌细胞壁上一种叫PBPS的特定蛋白结合,抑制分裂中的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使细菌因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而在渗透作用下裂解死亡。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某些抗生素(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能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改变膜的通透性,让细菌因体内的有用物质大量流失到胞外或者电解质失调而死亡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 ?抗生素进入细菌体内后与细菌的核糖体或者是tRNA,mRNA等反应底物相互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某些重要的蛋白如结构蛋白或酶等无法合成,则细菌必死 ?阻碍核酸的复制和转录(人工合成喹诺酮类抗生素) ?通过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可以阻止其分裂繁殖。而阻碍DNA的转录则可以导致后续的翻译无法进行,使细菌因缺乏生存所必需的蛋白质而死亡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细菌抗药性的五种机制 ?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 ?有的细菌能产生相应的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掉或修饰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就能使含β-内酰胺环的青霉素类抗生素被水解掉,而钝化酶(磷酸转移酶、核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则可以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改变抗生素的作用靶点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对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进行修饰,使抗生素无法和结构改变了的蛋白结合发挥作用。

?改变细胞膜特性 ?细菌发生突变后改变了质膜的通透性,某些原来需进入细菌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抗菌药物被隔离在细胞外 ?改变代谢途径 ?通过大量增加某些代谢底物的产量,稀释抗生素的作用,让细菌对该种抗生素不再敏感。如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苯酸(PABA),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而产生抑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次接触磺胺药后,其自身的PABA 产量增加,可达原敏感菌产量的20~100 倍,后者与磺胺药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使磺胺药的作用下降甚至消失。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规定及流程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 理规定及流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为继续深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1.及时向临床科室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1次。该工作由药学部、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共同参与完成。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药学部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院办向全院公布。 2.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3.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5.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需由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

细菌耐药监测基础网监测方案草案word参考模板

江苏省细菌耐药监测基础网监测方案(草案)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细菌耐药性不断升高,甚至造成耐药细菌感染流行的严重后果。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NDM-1菌等耐药菌的流行,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如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临床用药情况监测等,其中细菌耐药监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根本依据。全球、全国及国内其它部分省市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相应的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如美国NNIS、欧洲EARSS、卫生部Mohnarin等,这些监测网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很普遍,临床感染菌的耐药率也很高,虽然目前有少数医院参加了卫生部及国内其它耐药监测网的监测工作,但全省耐药监测基础工作还相对落后。为了掌握我省细菌耐药流行情况,建立相关交流合作平台,为我省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根据2010年12月第二十五次江苏省临床检验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参照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模式,现筹建“江苏省细菌耐药监测基础网(Jiangsu Province Antimicrobial Resistant Investigation Net)”。 江苏省细菌耐药监测基础网监测方案设计: 1、基础网监测成员单位的选择: 1)覆盖全省13个地区; 2)监测单位以综合性医院为整体,了解不同临床科室细菌耐药情况; 3)监测单位以全省三级综合医院和各县人民医院为主,兼顾儿童细菌耐药情况调查,选择部分儿童医院; 4)监测单位参加省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并获得合格证书; 5)每个监测单位确定一名主要研究者,负责本单位细菌耐药监测,此人要对细菌耐药监测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临床微生物专业知识;

2018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检测分析及对策报告8221

2018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分析及对策报告 药学部实验医学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工作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结合药学部、实验医学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三方联合统计分析的2018年4月—2018年6月分离出的我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通报分析,供临床选药时参考,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一、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分离细菌及其分布 本院2018年第二季度各科室共送检2638份标本,包含2594份一般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44份支原体培养,各科室送检标本数量

及标本类型分布详见表1。从上述标本中分离得到菌株569株,总阳性率21.57%。其中革兰阳性菌126株,占22.14%;革兰阴性菌443株,占77.86%;569株分离菌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6.01%)、大肠埃希菌(17.75%)、肺炎克雷伯菌(12.83%)、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8.08%)、肠球菌(5.8%)、金黄色葡萄球菌(4.92%)、流感嗜血杆菌(3.69%)、奇异变形杆菌(2.28%)、阴沟肠杆菌(2.1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11%)。各个分离菌数量及比例详见表2。 表1 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送检标本分布 标本类型份数比例(%)标本类型份数比例(%) 静脉血808 30.63% 分泌物194 7.35% 尿液444 16.83% 粪便95 3.60% 痰液895 33.93% 其他83 3.15% 咽拭子119 4.51% 表2 2018年第二季度临床标本分离菌株分布 细菌名称数量构成比(%) 铜绿假单胞菌148 26.01 大肠埃希菌101 17.75 肺炎克雷伯菌73 12.83 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46 8.08 肠球菌33 5.80 金黄色葡萄球菌28 4.92 流感嗜血杆菌21 3.69 奇异变形杆菌13 2.28

2016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分析

2016年第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分析 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工作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结合检验科《2016年第三季度常见细菌耐药性统计、分析》报告,对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提出以下预警: 一、细菌培养情况 2016年07-09月临床共送检细菌培养标本1178份,共检出病原菌389株,阳性检出率为%。排在前五位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118株、大肠埃希菌75株、铜绿假单胞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鲍曼不动杆菌13株,其他细菌162株。 二、全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及用药建议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2009]38号文件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现根据我院第三季度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对检出率居前五位的细菌根据该要求及抗菌药物的特点进行推荐用药。 1、肺炎克雷伯氏菌

肺炎克雷伯菌是产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代表菌种。本季度共检出118株,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如下: ①对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氨曲南、呋喃妥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30%,可以作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的首选治疗用药。 ②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超过30%,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③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99%,应暂停其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临床应用。 2、大肠埃希氏菌 本季度检出大肠埃希氏菌75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5例,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如下: ①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30%,可作为初始经验治疗和首选用药。 ②对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超过30%,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③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西丁、氨曲南的耐药率超过40%,建议临床慎重经验用药。 ④对头孢唑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高于50%,需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在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病例中,不宜作为经验和治疗用药。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沙市第四医院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二、监测项目 主要监测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场球菌(VER)、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DR-PA)等。 三、监测调查对象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 四、监测内容 细菌,抗菌药物,药物耐药结果 五、监测方法及程序、步骤 (1)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 (2)微生物室检测到监测的目标多重耐药菌患者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备注“多重耐药菌、请隔离”的醒目提醒标识,并对阳性结果及患者分布科室等情况予以登记,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通知所在的临床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单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监测反馈通知后,结合病人病情分析,如果确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或定植,开“接触隔离”医嘱;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在24小时内填报多重耐药菌报告卡至医院感染科,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同时报告院感病例; (4)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并进行有关相应处置;(5)微生物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6)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7)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检查各小组成员在每月进行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会议时,发现多重耐药抗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给予重点标注、分析,反馈。 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控制无关人员进入。

2016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分析报告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汉川市人民医院 2016 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统计分析
随着我院就诊病人不断的增加,疾病谱不断的扩大,细菌耐药现象逐渐加重, 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挑战。检验科 2015 年至 2016 年度,在院领导的重视下, 为满足医院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科室更是大力加强业务能力提升,着重加强微生 物室新技术的引入,新设备的投入,持续派出科室骨干人员参与微生物学习班、 上级医院进修等一系列业务提升方式,我科目前微生物的业务范围,检验水平都 得到极大提高。根据医院统计数据,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大幅提高,送检标本合格 率也不断提升。检验科在 2016 年上半年,微生物及药敏实验送检率、阳性标本 检出率均大幅提升。
对比 2015 年,在致病菌检出数量及检出率的不断持续提升的趋势下,我院 主要感染致病菌的种类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的大幅增 加,其中以重症医学科尤为严重,其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占全院检出已超过 70%, 在三级医院占院感前三位的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分离率上半年 也在增加,并出现了多重耐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用及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考验。
检验科对 2016 年上半年(1-6 月)细菌药敏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 比 2015 年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出此报告,希望能对提高临床初期经验用药的成 功率有所帮助,同时,对全院全面的抗生素使用规范提供一份有科学价值的参考 依据,并针对目前的耐药现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尽可能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 菌的产生和流行传播,有效帮助耐药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及治愈率。
监测时间: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 监测范围:所有来我院就诊的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身上分离到的细菌(剔 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即当同一患者连续多次从同一部位分离到相同 的细菌时,只将其第一次分离到的那株细菌纳入监测范围)。 判断标准:抗微生物药物敏感实验的执行标准,根据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 会(CLSI)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标准文件 M02-A12,M07-A10 和 M11-A8 [2016 年 1 月更新版本]
word 版 整理

细菌耐药监测总结

2012年细菌耐药检测情况总结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09年第38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临床微生物监测与细菌耐药工作,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为此,检验科对今后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1、根据相关规定要求: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2、根据2012年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全年细菌检出数80株,其中占细菌检出率前五位的细菌分别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8.7%)、肺炎克雷伯菌(17.5%)、铜绿假单胞菌(15%)、阴沟肠杆菌(8.7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该5种检出菌的检出率为74.95%,基本可以反应出我院常见致病菌的情况,总数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该5种细菌也是我们主要监测的目标细菌。

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我院临床感染细菌检出率中最高,分别为28.7%与17.5%。两种细菌都属于肠杆菌科,临床分离菌株易产生超广谱β- 内酰胺(ESBLs)。产生ESBLs的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临床上可能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治疗无效。我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都很高,而对于加有β- 内酰胺抑制剂(舒巴坦、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基本都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60%,对三、四代头孢的耐药率为30%以上,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在28%左右。因此,临床主要考虑该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时,选择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慎重,尽可能参照药敏试验结果。 4、2012年全年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占到细菌总检出率的15%,对青霉素和一、二代头孢类普遍耐药,其中对三代耐药50%以上,但对头孢他啶100%敏感,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9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敏感,在临床用药中可以选择。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含β- 内酰胺抑制剂的复方制剂耐药率也都达到30%以上,部分达到5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 5、2012年检出的阴沟杆菌占到总检出率的8.75%,对一、二代头孢和头孢西丁基本耐药,对三代头孢35%左右耐药,对四代头孢27%左右耐药。 6、2012年全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率为5%,检出率虽不高,但对药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 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二.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率高,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孢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管理办法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细菌耐药性监测管理 办法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细菌耐药性监测管理办法 一、各临床科室要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药敏试验的送检工作。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细菌耐药情况,选用抗菌药物。各临床科室标本送检率应为100%。 二、检验科要对患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及时报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三、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发现1例,及时书面通知医院感染科和医务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感染科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委员会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对相关抗菌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对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五、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六、违反本规定的科室和当事人,将根据医院有关规定处理。知丁

2014年1-6月我院细菌耐药分析报告

XXXXX医院 2014年1-6月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检验、院感、药学三方联合通报 根据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微生物检测的住院及门诊病人标本,分离出细菌及药敏试验数据,经统计所得出该分析报告。 一.细菌的检出情况及药敏试验数据 2014上半年(1-6月)年收到细菌培养标本4913例,从细菌来源分布看,我院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1、1-6月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来源分布: 来源标本数比例 痰标本2330 47.43% 血液培养1062 21.62% 尿培养763 15.53% 粪便培养322 6.55% 分泌物培养283 5.76% 胸腹水脑脊液培养153 3.11% 合计4913 备注:分泌物标本包括:试子、关节液、引流液、导管、部分未标明表白来源标本等。 2、1-6月各临床科室细菌培养送检情况 科室 送检数量送检 人次 科室 送检数量送检 人次例数比例例数比例 呼吸内科1230 28.51% 631 重症医学科456 10.57% 123 感染科599 13.89%433 神经内科二病区225 5.22% 106 消化二病区239 5.54% 119 老年血液病科212 4.91% 142 肾病内分泌科225 5.22% 123 消化一病区177 4.10% 83 泌尿外科192 4.45% 159 胸心外科147 3.41% 102 神经外科二病区170 3.94% 60 骨二科132 3.06% 99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143 3.31% 117 急诊科109 2.53% 61 神经外科一病区120 2.78% 44 中医科76 1.76% 40 肿瘤外科91 2.11% 71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69 1.60% 54 新生儿科74 1.72% 62 神经内科一病区46 1.07% 29 骨一科68 1.58% 39 妇科24 0.56% 15 普通外科二病区37 0.86% 32 耳鼻咽喉科17 0.39% 10 普通外科一病区18 0.42% 13 产科 5 0.12% 2 康复理疗7 0.16% 4 眼科 2 0.05% 2 口腔科 2 0.05% 2 儿科 1 0.02% 1 全院合计4913 2778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依照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卫生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就建立完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如下,请科室立即遵照执行。 一、临床科室 (一)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高危患者:(如1、长期住院患者;2、在ICU内;3、高龄、营养不 良及慢性疾病病人;4、机体免疫低下;5、前期使用多种抗生 素;6、外科手术、创伤及烧伤;7、侵袭性诊断;8、使用呼 吸机;)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试纸、咽试纸、 伤口、气道内、肛试纸或大便)进行培养、监测,发现MDRO 定植患者;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并追踪结果,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属医院感染,应在24小时内填 《医院感染上报表》报告感控科。 (二)科内及科间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发现或接到检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应立即开“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报告科室主任及科室感控员。

2、感控员应在早交班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护士感控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填报《耐药菌控制措施督查表》。 4、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隔离常识。 5、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判断解除隔离的时机,如果患者转科/转院或死亡,护士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 6、转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生或护士,做好消毒隔离。 7、感控员及时对耐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追踪总结。(三)科室短时间内发生特殊耐药表型或3例以上名称相同、耐药表型相同的耐药菌病例,应立即向感控科报告。班外时间、 节假日报院总值班,院总值班通知感控看负责人。 (四)科室应按《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落实相关院感防控措施。(五)应了解医院前五位目标细菌及科室(重点科室)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 告,指导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 (一)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发现多重耐药菌应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交接班登记本》并及时通知 临床科室,及感控科。 (二)一旦发现特殊耐药表型或短时间内某一病区有3例及以上某耐药表型相同病原菌,应立即通知感控科及相关临床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