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政治学原理及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政治学原理及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政治学原理及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

一、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国家能力

2.政治体系

3.人权

4.法理型统治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官僚的作用。

2.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2.试析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试题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

一、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国家能力:指国家或中央政府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即国家或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方面的能力。其具体内容包括:①汲取能力,即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②调控能力,即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③合法化能力,即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属民中制造共识,进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④强制能力,即国家运用暴力或暴力威胁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能力。在这四种国家能力中,汲取能力最为根本。国家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财力才能实现它的其它功能。调控能力表现为国家能否按照中央决策者的意愿进行资源配置和资源分配。一个具备很强调控能力的政府应能生产并为其属民提供它所许诺的产品和服务。有了合法化能力,国家就能有效地规范个人和社会集团的行为,而不必诉诸于赤裸裸的暴力。但归根结底,国家权力最终还是依存于它的强制能力,只要国家能维持起码的公共秩序,它就能继续生存下去。

2.政治体系:指在社会成员政治行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人们在政治斗争中结成政治组织,形成政治制度,并运用这些组织和制度实施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的政治生活的有机系统。

政治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它一般具有特定性质和内容的共

同利益、权力和权利要求,具有特定的实体存在方式,因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客观实在;具有特定的构成成员,这些成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次级政治组织,具有特定的运行规则和活动方式。②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它既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又包括具体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它具有特定范围内的法定性和规约性,同时,它又是相对严密和稳定的。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是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在这其中,国家及其政治制度具有中心和首要地位,它是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政党及政党制度是夺取或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和方式;政治社团及其制度规则是表达各方面利益要求,影响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组织和方式。

3.人权:指在既定的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基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以提供义务为准备而提出对自己所需要的权利的主张。依主体划分,人权分为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

①个体人权。指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权利,包括基本权利和特殊权利。基本权利包括一般基本权利和其他基本权利,前者如尊严权、人格权和精神自由等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被国家或他人剥夺的权利,平等在这里具有绝对的意义;后者如人身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财产权等可以在一定条件被所限制或剥夺的权利,平等在这里只具有相对的意义;特殊权利即处于特定人群体(如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军人、华侨归侨侨眷、人大代表、战俘、受刑人等)的公民的权利,他们除了享有所有公民普遍的基本权利外,还有一些需要特别强调的基本权利。②集体人权。集体人权包括一般社会群体权利如家庭、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的权利和民族自治权。国家主权又称为“国权”,国家不仅是特定群体(或民族)的放大,而且在国际社会中是作为个体(某个国家),也即作为国际大家庭的一个成员而存在的。保持对内的权威性和对外的独立性是国家主权存在的前提。

4.法理型统治:指把政治权威建立在一系列清晰而明确的规则和制度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统治方式,它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统治分类三分法的一种。

法理型统治的基本特征:①在这种统治下,每个人(包括领袖和官员)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员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上级对下级发号施令也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下级服从上级并不是服从他个人而是服从非个人的制度。因此,法理型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来自理性化的法律制度,其统治本质是法治而非人治。它摒弃了传统型统治和卡里斯马统治的非理性,成为既稳定又合理的统治形式。②法理型统治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具有比较明确的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所有成员都应遵守各种法律条文;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

法理型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权力责任委托关系,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法理型统治表现为法治和宪政民主制度,以现代官僚制为典型。实行有限政府统治,通过合理的劳动分工来促进效率。不足在于随着官僚制组织形式的扩展,社会环境的去个性化和非人性化是其高效率所

付出的必然代价。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官僚的作用。

答:官僚制指公共行政系统以效率为中心而进行的一种组织设计。官僚制下官僚的作用体现为以下三点:

(1)在各种具体情况下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部委官员的首要功能是执行中央政府的决策或政策倾向。同时,官员们也大大地影响着决策过程。一方面,中央政府在制定某个方面的政策时,少不了专业化官员的信息和参与。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大多是指导性的,只有当行政官员制定出法规条例,详细阐述政府的政策时,指导性的政策、法律才能有效地实施。一项指导性的政策贯彻到什么程度,通常取决于官僚的解释,以及他们在实施该政策时的兴趣和效率。此外,官僚机构的官员还被赋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2)在政治过程中官僚是事实上的立法者。前面所说的行政官员制定解释政策的规章,对一切相关的公民、企事业单位、甚至地方政府的活动都具有法律作用。当然,这种立法是在法律确立的原则范围内作决定。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存在大量的“委任立法”。在中国,存在大量的授权立法,官僚部门制定的法律体现了该机构正作经验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僚又是改革者。但是,官僚制的特征决定官僚总是保守的。在中国,由于部门利益问题,在执法和立法的过程中.官僚部门总是竭力保护本部门和本部门管辖内的行业和事务,结果造成行政过程中制度成本过大,权力大于法律,并形成法律冲突现象,制约了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转。

(3)现代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社会离开厂官僚机构就无法维持,因为没有官僚机构提供组织、分工和专业化,人们就可能提出任何执行大规模社会任务的规划。面对庞大的官僚机构,现代政治领导不仅要恰当地寻求目标和政策,还要学会如何同庞大而复杂的官僚机构打交道,学会何时对它实施强制性权力,对它进行改组,何时对它嘉奖和教育,使官僚机构高效地服务于自己的目标和政策。

2.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政体又称政权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的,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以实现统治阶级任务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制。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表现在:(1)区别

①基本内涵不同:国体最重要的是哪个或者哪些阶级掌握政权,在几个阶级联合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则要进一步分清哪个阶级是这个联盟的领导阶级,因此,国体所表现的也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定义表明,首先,政体是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用的;其次采用一定政体的目的是要进行统治;再次,必须有—定的形式来组织统治的机关,这个形式就是政体。

②着眼点不同:自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任何国家都属于一定的国体,也就是一定性质的国家,是由一定的阶级统治的国家,一定历史类型的国家。而政体则是以什么样

的形式来组织政权的问题。当代世界国体主要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而政体则主要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大类。

(2)联系

①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又离不开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又不能脱离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国体决定着一个国家由哪个阶级来统治,因此,与政体相比,国体不能不占首位。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在一定的国体下,政体的形式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②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之外,具体的历史条件、经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政治力量的对比等因素也影响着具体国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具体政体的选择。因此,相同性质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比如英国和美国同为资产阶级国家,可是英国采取君主立宪制,美国则实行共和制,而不同性质的国家也可能会有相同的政权组织形式,比如在希腊的奴隶制雅典国家采用共和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共和制。政体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像国体那样直接明确地体现国家的阶级本质。

③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中,国体相对稳定,政体则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权力关系有一个消长过程。在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但在任何国家,体制内的改革都是为了完善和健全政体,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答: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段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理论的最新发展。

(1)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①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在运动中不是谋取某个集团或派别的利益,而是谋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由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实现人类彻底解放,因而无产阶级政党以实现这种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

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概括,因此,无产阶级政党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南,从而在思想理论上确保自己走在工人运动的前列,确保自己正确地领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实践和政治实践。

③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的成员集中着无产阶级的优秀品格,他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大公无私献身于无产阶级事业的精神,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和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

④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无产阶级政党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以高度严密的组织作为自己的重要武器,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一般以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组织原则,以严明的党纪党规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把全党组成先进的战斗部队,以组织纪律的严密性保障其从事政治斗争和实现无产阶级利益的有效性。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先进性的理论

①先进的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把工人阶级作为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工人阶级与当时其他阶级相比,是具有远大前途的、先进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而由于无产阶级的贫困,由于大机器生产的严酷锻炼,使它既有远大的政治目标,又有钢铁的意志、严格的组织纪律和革命的团结精神。“显然不论何时何地工人阶级都应当是社会主义政党所依靠的堡垒和力量”。

②科学的世界观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不仅是因为它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而且是因为它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方面,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党就能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时候把握正确的方向,使党能够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预见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和一般结果,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和策略原则。另一方面,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党就能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不至于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要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必须揭露和消除各种“冒牌货”。“冒牌货”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另一种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所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③革命的纲领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外在表现。党的纲领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普通的民众就是通过党的纲领来判定党是否先进,决定对党的态度。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纲领,这是党成熟的标志。党的纲领“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

(3)全面认识党的先进性

①从生产力角度认识党的先进性。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也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站在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最前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等等,都是以党的理论、路线、纲领、

方针、政策指导各项工作,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因此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因而也就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②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认识党的先进性。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文化也是政党的灵魂,任何阶级的政党都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只有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相联系并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才能称为先进的政党,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江泽民同志提出党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一直都是与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紧密相联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产物,先进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先进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孕育而成,其体内天然就有先进文化的“基因”,因而,它能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创造新文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新文化的成果。

先进文化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它反映和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及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从群众利益角度认识党的先进性。政党产生以来的历史表明,政党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谋求本阶级利益。“三个代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主要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广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廉政。坚决反对腐败,抵制和反对国外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将反腐败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

(4)“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个代表”不仅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完成历史使命的全过程中,永葆先进性的新途径。从而拓展了党的先进性的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先进性的理论。

①坚持唯物史观,并将其引入共产党的先进性理论。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将唯物史观引入共产党的先进性理论之中,将共产党的先进性、共产党的历史命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联系在一起,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是第一次。

②坚持先进理论和党的先进性的统一,将先进文化的观点引入党的先进性理论。共产党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才能保持其先进性。江泽民同志坚持了先进理论和党的先进性统一的思想,并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第一次将先进文化的观点引入党的先进性理论。他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属于先进文化之列,中国共产党应该以之为指导。同时,他认为,这些先进理论是当今先进文化的主流,但先进文化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应包容更宽更多更广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他更强调共产党应当广泛地吸纳人类文明成果,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在思想上永葆先进性。

③坚持阶级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观点引入党的先进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的先进性源于它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无产阶级的发展方向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致,无产阶级的利益同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一致。共产党先进的思想、宽广的眼界已经超越了狭隘的阶级和集团利益,同人民大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三个代表”思想坚持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的思想,并且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将人民利益的观点引入党的先进性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关系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顺应时代发展,公开明确地表达共产党人的目的——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对于党团结大多数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大意义。

④从党的政治、经济、文化任务的高度认识党的先进性。虽然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任务,但总的来说,没有从历史任务的角度来认识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提升到党的先进性的高度,不仅拓展了党的先进性的内容,而且充分反映了时代对党的先进性的特殊性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从党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上揭示党的先进性。“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从党的文化任务上反映党的先进性。“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从政治任务上表现党的先进性。从“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它两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三个代表”既强调了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性,又强调了政治的决定作用。

⑤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认识党的先进性。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历史表明,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精神产品的生产(文化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政党政治时代,如果一个政党能不断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吸取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向社会提供最新的精神产品,并且总是努力为广大民众谋利益,那么,这个政党就是先进的政党,因为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地推动历史进步。这实际上就是“三个代表”的题中之意。

总之,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一种认识党的先进性的新理念、新角度,不仅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是完成党在新世纪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必需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各种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只有把自身建设的目标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才能够不断地与时俱进,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担当起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2.试析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也可以阻碍经济发展。

(1)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

①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对于该团体的集体福利的增长都曾经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只是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断面,而意识形态也是片断的意识形态,就目前的成效对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也是片面的。实际上,作为一套由累积的经验和认识组成的认知体系,意识形态对于个人和团体来说,是他们采取某项行动时最便利的判断工具和决定借鉴。同时,意识形态的形成是该团体长期实践的结果,因此,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生在当时条件下都是合理的。对于团体来说,肯定能够维护团体的生存与团结。意识形态的这种作用在原始社会中体现得最为直观。围绕图腾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在当时个人生存能力极低的情况下,起到了凝聚集体力量、实现共同生存的目的。原始社会的经济增长与部落的图腾信仰有着密切联系。从这点讲,不存在从一开始就与经济增长相逆的意识形态。我们之所以反对所谓的文化优劣论,是因为这种论调实际上根本否定了任何一种文化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

②经济增长或停滞出现时伴随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原因有二:一是每一种意识形态产生后,都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从与客观条件相符走向不相符,从合理走向不合理。而且,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与现实相比具有强烈的滞后性。这样,随着外在环境的改变,意识形态肯定会成为集体行动的束缚,沦为一种保守力量。二是现实社会并不是一个同质社会,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同利益取向的团体。它们之间的意识形态也不相同,彼此之间或者相容,或者排斥。正是由于意识形态总体结构的这一特征,影响着团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或停滞。另一方面,必须注意的是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如果官方意识形态过于僵化,则会束缚民间社会的发展,从而扼杀整个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限制经济增长。

③尽管在人类历史上,与经济增长有关的意识形态不可胜数,但是它们之间具有下列一些特征:第一,全面性。第二,灵活性。第三,合理性。尽管意识形态是一种主观的反映,但是它必须自圆其说,尽量减少同现实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团体成员的接受。第四,

稳定性。这是与灵活性相对而言的,指的是意识形态不可随意变动,尤其是少数人依靠强权别出心裁,这不仅会造成团体成员思想与认识的混乱,而且也会导致团体的分裂。第五,包容性。成功的意识形态应该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这样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调节团体之间的矛盾,加强社会的合作与协作。

(2)意识形态变革的滞后性及其影响

①马克思曾经说过,随着每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他阐明了意识形态变革的根本原因,即是由其存在的物质基础的变革决定的。但是,两种变革并不同步进行。意识形态的变革常常是缓慢的,在物质基础变革之后相当长时间内才能彻底完成,其原因在于,意识形态是由以往的经验认识累积而成,同过去的历史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切断这种联系。同时,意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对物质存在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凌驾”于物质现实之上,按自身内在的逻辑运行。而且,这种相对独立性随着意识形态本身的结构、存在的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保留着不同的强度。一般地讲,意识形态的结构越完整,论证越全面,存在的时间越长,其相对独立性越大,越能够经受不同的冲击。

②作为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需要合理的意识形态为其提供有利的“非正规性”规范。但是,意识形态变革的滞后带来了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间差。时差的存在使得变革滞后的意识形态常常成为束缚和阻碍经济增长的力量。这体现为下列几方面:

第一,压制创新。经济增长实际上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创新的实现意味着旧的制度、组织方式以及为这些物质存在辩护的旧的意识形态的被打破。这必定招来留恋传统、深信祖宗遗产万古不灭的团体成员的激烈反对。而旧的意识形态则是反对变革所凭借的强大思想工具。欧洲中世纪宗教裁判所对“异端”的迫害即是压制创新的典型例子。

第二,破坏正在变革团体存在的合法性。论证团体存在的合法性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但随着团体内部变革的进行,由于时间差的存在,使得原有的意识形态与正在出现的团体新结构、新功能不能吻合,原有的意识形态已经不能全面完成合法化的功能。它的存在只是证明被改革的事物的合法性,否定正在出现的新兴制度结构与组织。

第三,造成团体成员的分裂,阻挠集体行动的进行。意识形态变革的停滞会造成新旧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这样会使在原有意识形态下形成的稳定合作关系出现裂痕。希望保存既得利益的团体成员会求助于原有的意识形态作为证明自身合法的工具;而那些主张打破现存利益分配格局,希望通过变革实现收益增长的团体成员则会构造出一套新的意识形态,来否定和取代旧的意识形态。这样的结果是,团体成员为了各自的利益,或者顽固坚持既有意识形态不放,或者对原有意识形态大力鞭笞,意识形态的斗争破坏了团体内部团结和集体行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助长“搭便车”现象的增加。“搭便车”现象的出现是个人利益最大化驱使下的结果。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约束个人利益的极度膨胀和占“便宜”的行为。一套全

面稳固的意识形态毫无疑问能够较成功地实现这种功能。但是,一旦意识形态变革出现滞后,就会造成原来统一的意识形态出现分裂,作为一套解释和认知工具难以自圆其说,失去其强有力的约束。团体中的一些成员可以借意识形态内部分裂和约束乏力的机会,在集体行动中大肆投机。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助长了第三中现象的恶化,同时也可能使一些投机成员实现收益的非正常积累,攫取团体的控制权。

(3)意识形态的变革方式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实现,需要旧的意识形态进行相应的及时更新或者旧的意识形态被彻底抛弃,崭新的意识形态出现。这实际上是意识形态变革的两种方式:一种是意识形态的自我更新、改良;另一种是意识形态的革命更替。这里着重讨论前一种变革方式。

①自上而下的变革。这是意识形态最典型的自我更新方式。它通常是由控制统治权的团体成员通过对官方意识形态的改革,然后使改革影响扩展到民间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整个团体中意识形态的全面转变。日本的明治维新、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就是典型的成功范例。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变革常常是在经济增长出现之前完成的或与经济增长相伴进行,因此,这种变革方式往往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为经济增长提供有效的意识形态支持。

②自下而上的变革。这是一种非常缓慢的变革过程。因为在一个社会中,来自下层的非主导意识形态的变革一方面会遭致主导意识形态的压制与破坏,另一方面变革的效应渗透到主导意识形态之中会遭到层层阻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尽管缓慢,一旦变革到达某一点后,其速度和频率将是十分剧烈的。结果有两个,或者导致主导意识形态的变革,实际社会中不同层次意识形态实现重新融合;或者是下层的非主导意识形态发展壮大成主导意识形态,最后推翻旧的主导意识形态。这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革命。自下而上的变革常常是在经济增长开始之后发生的,实际上是经济增长对旧的社会存在的触动引发的。但是,对经济增长来说,在它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它需要相应的意识形态来为其提供新的认知体系。而这正是自下而上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契合点。如果意识形态变革成功,则会推动经济增长继续进行;反之,则会阻止和破坏经济的增长。

③上下互动变革方式。这种方式是社会内部意识形态演进的常态,是意识形态内在自我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实际上,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为了自身的存在都在不断地调整着,以适应与周围客观环境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在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中,这种上下互动方式往往能够适应和推动经济增长。只要社会存在不出现重大变动,意识形态的自我调节机制就会正常发挥作用,实现意识形态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契合。

④中心—边缘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变革方式。在一个社会内部,以居于主导的官方意识形态为中心,各种民间意识形态根据受其影响和控制的强度,构成了围绕该中心的不同层次的边缘。一般讲,距中心越近,受其控制越强;反之,受之控制越弱。而中心的变革通常是缓慢的。但是由于中心控制力度随着距离的延伸而减弱,这就为边缘的意识形态的变革提供了机会。由于中心—边缘结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社会中不同地域经济增长情况的不同。从这个角度,可以解释在一个僵化的主导意识形态统治下,那些处在控制边

缘的地区由于其本身意识形态变革得及时,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增长。

(4)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意识形态的特征及其变革方式决定着其基本经济功能的完成情况及同经济增长的契合度。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民间经济,需要发挥个人与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量减少官方干预。因而,一个社会的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关键不是建立一套强大的、无所不包的官方意识形态,而是要大力挖掘社会的有效合理价值,建立起一套社会成员都自觉履行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从而实现集体行动的协调与合作,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科技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科技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何时开始实施的?B A、2002年6月26日 B、2002年6月29日 C、2002年7月1日 D、2003年6月29日 2、何时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 才真正开始?(C ) A、1946年 B、1950年 C、1959年 3、奥运五环旗中的绿色环代表哪里?( C ) A、美洲 B、欧洲 C、澳洲 D、亚洲 4、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和《国家中 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5、太阳光是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种不是太阳光的组成之一?(C) A、可见光 B、紫外线 C、不可见光 D、红外线 6、哪些因素是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C) A、森林火灾 B、火山爆发 C、汽车尾气、工业废气 7、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是下列哪一个?(A) A.酒泉 B.太原 C.山西 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主要行动有(A)

A、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行动素质 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B、中老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农村党员干部科学行动素质 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C、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行动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科学素质行动 9、目前国际公认的高技术前沿是指(B)。 A、航天航空技术 B、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C、生物技术 D、新材料技术 10、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中,在各种营养素中排行第七的营养素是什么?B A、脂肪 B、纤维素 C、维生素 11、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 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C )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节约型 B、民主法制 C、创新型 D、科技型 12、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是哪个省?B A、浙江 B、福建 C、吉林 D、四川 13、“百日咳”的百日是指:A A、病程长度 B、通常在婴儿100天时发病 C、发现这种病毒只用了100天 D、此病有100天的潜伏期

政治学原理测精彩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第1 章至第4 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A、《共产党宣言》 B、《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C、《资本论》 D、《国家与革命》 2、中国古代法家的治国思想主要之点是() A、霸道 B、王道 C、兼爱 D、无为而治 3、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A、政治革命 B、社会革命 C、自行崩溃 D、外部入侵 4、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A、原始群 B、氏族 C、胞族 D、部落 5、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核心是() A、民主 B、自由 C、平等 D、权利 6、阶级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产生 C、私有制的出现 D、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 7、列宁给阶级下了一个完整的、经典性定义的著作是() A、《论国家》 B、《国家与革命》 C、《伟大的创举》 D、《论无产阶级文化》 8、政治权力制约的前提是() A、权力的腐败 B、权力的异化 C、权力异化的趋势 D、权力的异化和权力异化的趋势 9、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是() A、武力 B、财富 C、技能 D、知识 10、政治腐败最大的特点是() A、国家权力的滥用 B、社会权力的滥用 C、权钱交易 D、寻租现象

11、恩格斯在《国家、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揭示国家产生的最典型形式是() A、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B、罗马国家的产生形式 C、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 D、巴比伦国家的产生形式 12、西方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13、中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14、中国封建官僚制的核心是() A、科举 B、等级 C、任命 D、特权 15、最早系统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洛克 D、马克思 16、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特征是() A、对敌人的专政 B、对人民的民主 C、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防御 D、组织经济文化建设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民族问题 B、宗教问题 C、政党问题 D、政权问题 18、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时期的最基本职能是() A、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B、强化意识形态的控制 C、维护国家的安全 D、大力发展生产力 19、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 A、亚洲 B、北美 C、东欧 D、西欧 20、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是() A、统一战线 B、人民军队 C、工农联盟 D、共产党的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政治权力的特征主要有() A、排他性与多元性 B、强制性与制约性 C、意识性与渗透性 D、工具性与组织性 E、不受法律约束性 2、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E、老子 3、以下表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是() A、政治是管束众人之事 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D、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40分)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坚持的用人标准是( ) A.党管干部 B.任人唯贤 C.德才兼备 D.任人唯亲 2.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成语是( )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3.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内涵在于( ) A.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求 C.为人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D.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4.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5,( )是机关工作的纽带,是机关接受与传递信息的通道。 A.公文 B.公文处理 C.公文拟办 D.公文承办 6.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 ) A.公文的保密性 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C.公文行文文字的严密 D.施行办法的严密 7.每一颗通信卫星可俯视地球( )的面积。 A.1/2 B.1/3 C.1/4 D.1/5 8.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 ) A.受到地震的影响 B.常年遭受飓风吹袭的结果 C.塔底地层下陷的缘故 D.钟塔的木料砖石年久破损失修 9.职业素质的核心是( ) A.思想政治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专业技能素质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个人赛)

武平县“农行杯”新《预算法》知识竞赛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80题,每题1分共80分。(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得分) 1、我国实行几级政府预算() A、3 B、4 C、5 D、6 2、全国预算由()组成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一般公共预算 D、政府性基金预算 3、预算包括() A、一般公共预算 B、政府性基金预算 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4、一般公共预算包括() A、中央各部门的预算 B、地方对中央的上解收入 C、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预算 D、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算 5、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 A、全收全支 B、以收定支 C、实收实支 D、定收定支 6、政府性基金预算可以用于() A、老城区道路改造 B、城市饮用水源污染整治 C、城镇绿化 D、环境污染整治 7、各级预算应遵循的原则() A、统筹兼顾 B、量力而行 C、勤俭节约 D、讲求绩效、收支平衡 8、新《预算法》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A、七 B 、八C、九D、十 9、我国的预算年度自() A、2月1日起至下一年度1月31日止 B、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C、4月1日起至下一年度3月31日止 D、5月1日起至下一年度4月30日止 10、下列属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土地出让金收入 D、转移性收入 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包括() A、工资福利支出 B、商品和服务支出 C、资本性支出 D、其他支出 12、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或者转移支付的具体办法,由()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A、财政部 B、国家税务总局 C、国务院 D、海关总署 13、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部署。 A、国务院 B、财政部门 C、国家税务总局 D、审计部门 14、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分为() A、类 B、款 C、项 D、目 15、()负责对中央政府债券的统一管理 A、中国人民银行 B、国务院 C、国务院财政部门 D、审计署 16、地方各级预算按照()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 环境 B. 遗传素质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4. 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 教育者 B. 教育内容 C. 学习者 D. 教育影响 5.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6.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 遗传素质 B. 教师水平 C. 父母培养 D. 后天学习 8.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10. 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D)。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 孟子 B. 荀子 C. 曾子 D. 朱熹

1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D)。 A. “教育学的雏形” B. 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从(A)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的。 A. 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 晓庄师范学校 C. 农民运动讲习所 D. 育才学校 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 高尔顿 B. 霍尔 C. 华生 D. 斯金纳 16.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 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 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 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17.下列不属于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的是(D)。 A. 修订六经 B. 开办私学 C. 提倡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D. 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1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B)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19.教学目标不包括(A)。 A. 教材目标 B. 课程目标 C. 学科目标 D. 课堂教学目标 20.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 A. 质量规格 B. 社会价值 C. 发展方向 D. 发展速度 21. 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A)。 A. 概念不同 B. 对象相同 C. 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 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2.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A. 课堂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课堂控制 D. 课堂管理 23.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2010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提要

10秋《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提要 第一部分教学要点回顾 第一章绪论 政治就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获取、组织和掌握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以决策为核心内容来谋求人民利益的一切形式和行为。 西方的政治学家从不同角度表述了“政治”的含义。而马克思主义将“政治”概念界定为: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体现”,这揭示了政治的本质。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确定了政治的属性。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这描绘了政治的基本内容。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这表明了政治的特征。 西方的政治研究可大致划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和现代时期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第二章国家的本质、历史类型与职能 国家指的就是某种具有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的特殊政治共同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表述。但是,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会脱离阶级属性而存在,这表明国家还具有相对自主性。 国家的起源理论包括自然生成论、君权神授论、社会契约论、暴力征服论和社会分工论等。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分工的发展与社会阶级分化两个角度相结合来说明国家起源的。 国家的历史类型分为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两大类。其中,传统国家形态包括古代城邦国家、古代帝国、中世纪封建王国、专制国家等几种具体形态。现代国家的具体形态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的威权主义国家。 国家的基本职能从本质来看,包括政治统治的职能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从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现代西方国家职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迁。 第三章国家形式 国家形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二是国家结构形式。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国家权力机构,具体表现为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关系,即同一层级上不同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模式。本章主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古代政体理论、波利比乌斯的近代混合政体理论及现代民主政体理论。重点对比了君主制和共和制、议会内阁制与统制的差异。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也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单一制和联邦制是两种最主要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在坚持单一制的前提下,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四章国家机构 现代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现代政府的基本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责任政府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法治原则。 国家元首是主权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立法机构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集体议事机构。主要职能是代表职能、立法职能和监督、制约职能。其构成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院制还是两院制、委员会制度、议

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版)知识竞赛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1、《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应由()进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2、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一般由()讨论通过并正式施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3、以下不属于本次《安全生产法》修改总体思路的是() A.强化依法保安 B.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C.强化政府监管 D.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4、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B.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C.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D.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安全生产法》确立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B.国家监督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C.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D. 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6、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机制,表述错误的是(): A.政府监管 B.生产经营单位参与 C.行业自律 D.社会监督 E.员工参与 7、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新的安全生产法的态度是(): A.提倡 B.强制 C. 鼓励 D.原则性要求 8、除()外,以下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B.国家、行业或地方安全标准 C.地方政府安全监管方面指令 D.行业安全生产自律公约 9、工会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方面的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A.验收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并监督发放 B.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组织员工罢工 C.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落实情况 D.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可以决定企业的安全生产决策 10、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不包括(): A. 法人代表 B. 分管负责人 C. 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D. 外设机构负责人 11、《安全生产法》对()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职责、措施、处罚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A.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C.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12、《安全生产法》之所以称为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是就其在各个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它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具有(),主要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 A. 适用范围的基本性、法律制度的广泛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B.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概括性、法律规范的基本性 C. 适用范围的概括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广泛性 D.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13、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除须由决策机构集体决定安全生产投入的之外,生产经营单位拥有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决策权的是():

2017最新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题答案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5、(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4、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理论与策略、组织。 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 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2、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1、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2、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3、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4、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5、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1、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3、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4、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5、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精简版)

政治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主要区别 答:1)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辩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显示政治作出评价,并试图探求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2.什么是政治参与?列举现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常见的方式有: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之。6、政治冷漠。 3.说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政治观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 理想主义: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 现实主义: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家关系的看法 理想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调和,主张在道义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与利益为轴心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的看法 理想主义:极为看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视之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就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世界报以盲目乐观态度 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 现实主义:未来受到人的利己主义的支配,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路途坎坷 理想主义重要特点之一是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反映在世界政治中,理想主义从道德价值和合法规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在对世界事务做出道德评价的基础上,致力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中各国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它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将走向和平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和国际合作。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并非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分析之上,所以,也将被现实主义视为空想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全力政治和国家利益。它将其全部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国家是国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治实体。而且,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国家的产生,更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简要概括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5.概括说明政党的主要功能 答: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6.什么是联邦制?说明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答: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7.简要说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作用 答: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8.什么是政党制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原理2019春期末综合练习与解答(一)(1)

政治学原理2019期末综合练习与解答(一)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 法治B德治C礼治 D 无为而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为思想核心。 A 王道 B 法自然 C 无为而治 D 非攻 4、孙中山先生是()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C汉密尔顿 D 哈罗得·拉斯韦尔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C苏哥拉底 D 西塞罗 7、1880年美国()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 B 康奈尔大学C哈佛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 8、根据()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 西塞罗C苏哥拉底D亚里士多德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 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 官本位 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 权力本位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 经济秩序 B 阶级状况 C 政治力量分布 D 政治秩序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 B 势C术 D 变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 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A 阶级分析方法 B 经济分析方法 C 历史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 治臣之道 B 治民之术 C 合法性 D 治国之道 17、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无政府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1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电大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4.(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5.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政府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 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 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 就权利本身来看,它()脱离义务而存在。 A. 可以 B. 应该 C. 必须 D. 不可能 2. 我国法律规定,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包括有()。 A. 未满十八岁的人 B.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C. 被逮捕的人犯 D.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3. 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的代表所组成,具有极广泛的民主性,便于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便于联系群众和接受群众监督。 A. 直接选举 B. 间接选举 C. 直接或间接选举 D. 选举或指定 4.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民主集中制 D. 政治协商制度 5.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一方面表现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另一方面表现为()。 A. 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 B. 公民平等地承担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C. 国家机关适用法律时对公民一律平等 D. 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也平等地承担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6.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 监察部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人民检察院 7. 依照现行选举法的规定,选举或者代表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联名人数应为()。 A. 3人 B. 7人 C. 10人 D. 15人 8. 许可证一经(),即获得法律效力。 A. 公证机关公证 B. 行政机关批准 C. 申请人申请 D. 行政机关颁发 9. 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 A. 政治监督 B. 法律监督 C. 对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 D. 市场监督 10. 行政处罚只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BC )。 A 法治 B德治 C.礼治 D.无为而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B )为思想核心。 A 王道 B.法自然 C.无为而治 D.非攻 4.孙中山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5.美国政治学家( B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7.1880年美国( D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 B.康奈尔大学 C.哈佛大学 D.哥伦比亚大学 8.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西塞罗 C.苏哥拉底 D.亚里士多德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

A 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苏哥拉底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经济秩序 B.阶级状况 C.政治力量分布 D.政治秩序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BC.),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A.法 B.势 C.术 D.变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C.D.)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A.阶级分析方法 B.经济分析方法 C.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D )而展开。 A 治臣之道 B.治民之术 C.合法性 D.治国之道 17.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 D.)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A.民粹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精英主义 D.民众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