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与配置技术原则(征求意见稿)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与配置技术原则(征求意见稿)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与配置技术原则(征求意见稿)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与配置技术原则

(征求意见稿)

2017年12月

目录

1概述 (1)

1.1范围 (1)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2.1设计依据性文件 (1)

1.2.2主要涉及标准、规程规范 (2)

2馈线自动化模式概述与应用选型 (3)

2.1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概述 (3)

2.2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概述 (3)

2.2.1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 (3)

2.2.2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4)

2.3模式对比与应用选型 (5)

2.3.1模式对比 (5)

2.3.2应用选型 (8)

3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 (9)

3.1适用范围 (9)

3.2布点原则 (9)

3.3动作逻辑 (10)

3.3.1技术原理 (10)

3.3.2动作逻辑原理 (11)

3.3.3短路故障处理 (12)

3.3.4接地故障处理 (13)

3.4性能指标 (13)

3.5配套要求 (14)

3.5.1配套开关选用 (14)

3.5.2配套终端选用 (14)

3.5.3配套通信选用 (15)

3.5.4保护配置选用 (15)

3.6现场实施 (17)

3.6.1参数配置 (17)

3.6.2安装要求 (18)

3.6.3注意事项 (18)

3.7运行维护 (18)

3.7.1操作指导 (19)

3.7.2检修指导 (19)

3.7.3运维分析指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典型应用场景 (19)

4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 (22)

4.1电压时间型 (22)

4.1.1适用范围 (22)

4.1.2布点原则 (22)

4.1.3动作逻辑 (22)

4.1.4性能指标 (24)

4.1.5配套要求 (24)

4.1.6现场实施 (26)

4.1.7运行维护 (28)

4.1.8典型应用场景 (28)

4.2自适应综合型 (29)

4.2.1适用范围 (30)

4.2.2布点原则 (30)

4.2.3动作逻辑 (30)

4.2.4性能指标 (33)

4.2.5配套要求 (33)

4.2.6现场实施 (35)

4.2.7运行维护 (37)

4.2.8典型应用场景 (38)

4.3电压电流时间型 (42)

4.3.1适用范围 (43)

4.3.2布点原则 (43)

4.3.3动作逻辑 (43)

4.3.4性能指标 (45)

4.3.5配套要求 (45)

4.3.6现场实施 (48)

4.3.7运行维护 (49)

4.3.8典型应用场景 (49)

4.4与主站系统的配合 (51)

5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 (52)

5.1速动型 (52)

5.1.1适用范围 (52)

5.1.2布点原则 (52)

5.1.3动作逻辑 (56)

5.1.4性能指标 (65)

5.1.5配套要求 (65)

5.1.6现场实施 (67)

5.1.7运行维护 (69)

5.1.8典型应用场景 (70)

5.2缓动型 (73)

5.2.1适用范围 (74)

5.2.2布点原则 (74)

5.2.3动作逻辑 (75)

5.2.4性能指标 (77)

5.2.5配套要求 (77)

5.2.6现场实施 (79)

5.2.7运行维护 (81)

5.2.8典型应用场景 (82)

5.3与主站系统的配合 (82)

附录A 10kV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 (84)

1概述

1.1范围

本原则规定了中压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配置要求等主要技术原则。本原则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开展配电自动化及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工作。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原则的引用而构成为本原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原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原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原则。

1.2.1设计依据性文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4年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网运检三(2016)109号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技术条件和检测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家电网运检三(2016)130号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选型技术原则(试行)和就地型馈线自动化选型技术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电网运检(2016)576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

国家电网运检三(2017)6号国网运检部关于做好“十三五”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工作的通知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 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1.2.2主要涉及标准、规程规范

Q/GDW 10370 配电网技术导则

Q/GDW 1738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 11184 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 11185 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深度规定

Q/GDW 1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功能规范

Q/GDW 11358 电力通信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639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

Q/GDW 1807 终端通信接入网工程典型设计规范

Q/GDW 11358 电力通信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 1553.1 电力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Q/GDW 567 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2馈线自动化模式概述与应用选型

馈线自动化是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网故障,进行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馈线自动化实现故障处理可采用集中型和就地型模式,应根据供电可靠性需求,结合配电网网架结构、一次设备现状、通信基础条件等情况,合理选择故障处理模式,并合理配置主站与终端。

馈线自动化的布点原则需要论证配电线路分段点的合理性,以及与联络开关配合的协调性,可采用配电线路“一线一案”分析工具,优化配电线路分段点设置,确定配电终端最佳安装位置。

2.1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概述

借助通信手段,通过配电终端和配电主站的配合,在发生故障时依靠配电主站判断故障区域,并通过自动遥控或人工方式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包括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方式。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功能应与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就地继电保护等协调配合。

2.2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概述

不依赖配电主站控制,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通过配电终端相互通信、保护配合或时序配合,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并上报处理过程及结果。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包括分布式馈线自动化、不依赖通信的重合器方式、光纤纵差保护等。

2.2.1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

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不依赖于主站和通信,动作可靠、处理迅速,能适应较为恶劣的环境。电压时间型是最为常见的就地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

模式,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在电压时间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流辅助判据,形成了电压电流时间型和自适应综合型等派生模式。

(1)电压时间型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是通过开关“无压分闸、来电延时合闸”的工作特性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二次合闸来实现,一次合闸隔离故障区间,二次合闸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2)电压电流时间型

典型的电压电流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的是通过检测开关的失压次数、故障电流流过次数、结合重合闸实现故障区间的判定和隔离;通常配置三次重合闸,一次重合闸用于躲避瞬时性故障,线路分段开关不动作,二次重合闸隔离故障,三次重合闸回复故障点电源测非故障段供电。

(3)自适应综合型

自适应综合型馈线自动化是通过“无压分闸、来电延时合闸”方式,结合短路/接地故障检测技术与故障路径优先处理控制策略,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二次合闸,实现多分支多联络配电网架的故障定位与隔离自适应,一次合闸隔离故障区间,二次合闸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2.2.2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是近年来提出和应用的新型馈线自动化,其实现方式对通信的稳定性和时延有很高的要求,但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不依赖主站、动作可靠、处理迅速。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通过配电终端之间相互通信实现馈线的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域自动恢复供电的功能,并将处理过程及结果上报配电自动化主站。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可分为速动型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和缓动型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1)速动型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应用于配电线路分段开关、联络开关为断路器的线路上,配电终端通过高速通信网络,与同一供电环路内相邻分布式配电终端实现信息交互,当配电线路上发生故障,在变电站出口断路器保护动作前,实现快速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2)缓动型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应用于配电线路分段开关、联络开关为负荷开关或断路器的线路上。配电终端与同一供电环路内相邻配电终端实现信息交互,当配电线路上发生故障,在变电站出口断路器保护动作后,实现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2.3模式对比与应用选型

2.3.1模式对比

(1)集中型馈线自动化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适用各种网架结构和线路类型,对变电站出线开关、线路开关、保护定值等无特殊要求,但需要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相关安全防护要求。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可作为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和就地继电保护的补充,在上述馈线自动化完成隔离故障和恢复故障区域上游供电后,完全隔离故障区域并通过负荷转供恢复故障区域下游健全区域供电。因涉及接收EMS 转发变电站出线开关信息、维护线路配置信息及维护主配网模型的需求,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维护工作多在主站端进行。

(2)就地型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

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通过检测电压、电流等电气量判断故障,并结合开关的时序操作或故障电流记忆等手段隔离故障,不依赖于通信和主站,实现

故障就地定位和就地隔离。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一般需要变电站出线开关多次重合闸(2次或3次)配合。

配电线路采用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模式时,该线路上的所有配电终端均应按照同一馈线自动化模式进行配置。

(3)就地型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适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核心地区或者供电线路,如A+、A类供电区域电缆环网线路(架空线路不建议采用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同时要求具备光纤通信条件。

各种馈线自动化模式对比见表1-1。

表2-1 馈线自动化模式对比

7

2.3.2应用选型

在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过程中,按照差异化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配电自动化实施区域的供电可靠性需求、网架结构、保护配置等情况合理选择馈线自动化模式,针对每条线路制定具体方案,以保证各线路的馈线自动化功能可以完整实现。

A+类供电区域宜采用集中型(全自动方式)或智能分布式;A、B类供电区域可采用集中型、智能分布式或就地型重合器式;C、D类供电区域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就地型重合器式;E类供电区域可采用故障监测方式。

由于就地型馈线自动化不依赖于配电主站,能够就地自动隔离故障,在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时宜采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尤其是当线路不具备可遥控的条件时,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可实现故障自动处理,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水平。

就地型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包括三种应用模式,其中,自适应综合型馈线自动化当线路结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无需调整定值,可有效减轻运维压力,在B、C、D类架空线路宜优先选择自适应综合型馈线自动化。

当变电站允许带时限切除短路,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可采用延时电流速断保护,此时若电缆线路实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宜采用速动型。

无论采用何种馈线自动化模式,都要求配电终端具备与主站通信的能力,并将运行信息和故障处理信息上送配电主站。

3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

3.1 适用范围

(1) 适用于A+、A 、B 类区域的架空、电缆线路。 (2) 网架结构为单辐射、单联络或多联络的复杂线路。

3.2 布点原则

对于配电线路关键性节点,如主干线联络开关、分段开关,进出线较多的节点,配置三遥配电终端。非关键性节点如分支开关、无联络的末端站室等,可不配三遥配电终端。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功能对网架结构以及布点原则的要求较低,一般可适应绝大多数情况。下面仅针对两种典型网架结构提供布点建议。

(1)架空型

模型说明:

三遥配电终端

二遥配电终端

A 母线

B 变电站母线

图 3-1 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置布点示意图(架空线)

(2)电缆型

模型说明:

三遥配电终端二遥配电终端

变电站母线

变电站母线

图 3-2 城区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置布点示意图(电缆)

出线开关应配置断路器,具备故障跳闸功能,如自动化设备不能实现全覆盖,则以尽量保证联络开关的布点、主干线尽可能多的布点为原则。

3.3动作逻辑

3.3.1技术原理

(1)故障定位

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或小电阻接地系统的接地故障时,若为瞬时故障,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重合成功,恢复供电;若为永久故障,变电站出线开关再次跳闸并报告主站,同时故障线路上故障点上游的所有FTU/DTU由于检测到短路电流,也被触发,并向主站上报故障信息。而故障点下游的所有FTU/DTU则检测不到故障电流。主站在接到变电站和FTU的信息后,作出故障区间定位判断,并在调度员工作站上自动调出该信息点的接线图,以醒目方式显示故障发生点及相关信息。

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变电站接地告警装置告警,若未安装具备接地故障检测功能的配电终端,通过人工或遥控方式逐一试拉出线开关进行选线,然后再通过人工或遥控方式试拉分段开关进行选段。如果配电线路已安装有具备接地故障检测功能的配电终端,则配电主站系统在收到变电站接地告警信息和配电终端的接地故障信息后,作出故障区间定位判断。

(2)故障区域隔离

故障区域隔离有两种操作方案,手动或自动。

1)半自动隔离:主站提示馈线故障区段、拟操作的开关名称,由人工确认后,发令手动遥控将故障点两侧的开关分闸,并闭锁合闸回路。

2)自动隔离:主站自动下发故障点两侧开关的FTU/DTU进行分闸操作并

闭锁,在两侧开关完成分闸并闭锁后FTU/DTU上报主站。

(3)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

主站在确认故障点两侧开关被隔离后,执行恢复供电的操作。恢复供电操作也分为半自动和自动两种。

1)由人工手动或由主站自动向变电站出线开关发出合闸信息,恢复对故障点上游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2)对故障点下游非故障区段的恢复供电操作,若只有一个单一的恢复方案,则由人工手动或主站自动向联络开发发出合闸命令,恢复故障点下游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3)对故障点下游非故障区段的恢复供电,若存在两个及以上恢复方案,主站提出推荐方案,由人工选择执行。

3.3.2动作逻辑原理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是由配电主站实时监控配电网保护动作信号、开关变位信号、量测信号以及配网故障测量信号,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诊断定位、故障隔离以及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等处理功能。其动作逻辑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分为短路故障与接地故障两种。短路故障识别主要是根据断路器跳闸以及其相关保护动作信号作为启动条件判别故障;接地故障识别是根据配网开关的零序过流保护动作/接地特征值信号等辅助变电站母线失压信息作为启动条件识别故障。

(2)配电主站根据开关位置状态实时分析配电网的供电关系,根据上送配网故障测量信号的终端形成故障路径信息,依据故障点在故障路径末端的原则实现故障定位。对于环网(或含分布式电源)供电线路,故障信号中

需包含方向信息,用以判别各故障路径的方向及末端。

(3)根据开关位置状态信息以故障点为起始点向外搜索所连接的边界开关,边界开关是指当前为分闸的开关或者是可以参与故障隔离操作的开关。由边界开关包围故障点所形成的区域就是故障区域,其中处于合闸位置的边界开关就是故障隔离需操作的开关。

(4)故障而停电的范围区域除故障区域外都属于非故障停电区域,需要尽最大可能恢复非故障停电区的供电,以缩小故障停电范围。按照故障前的供电关系,将非故障区域分为故障上游区域和故障下游区域。对于故障上游区域,恢复供电的方案是通过对故障跳闸(保护动作)开关进行合闸操作,实现故障上游区域的恢复供电。对于故障下游区域,则通过搜索转供路径(联络开关)实现恢复供电,在进行转供方案确定时,需要考虑转供线路的负载能力,选择负载裕度大的线路作为最优的转供方案。

(5)对于转供能力不足导致无恢复供电方案的情况,可考虑对待恢复区进行负荷拆分甚至甩负荷等手段以保证重要用户的恢复供电。

(6)根据配置,配电主站可自动实现对故障的检测及定位,进行自动或人工对故障隔离和恢复方案的执行。

(7)当出现终端通信故障、故障隔离开关操作失败等异常情况时,系统可通过实现扩大故障区域范围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案调整。

3.3.3短路故障处理

配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路径中的配电终端将上送各种故障信息,在保护装置的作用下,会有开关故障跳闸快速切除故障线路。

(1)配电主站实时监视遥信变位信息,当系统收到配置线路上的开关跳闸与保护动作(或故障)信号时,认为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开始收集对应线

路供电网络全面的故障信息。

(2)系统完成故障信息的收集,开始根据配电网保护动作信号、开关变位信号以及终端故障量测信息开始故障定位。

(3)系统根据故障定位结果生成可操作的故障隔离与恢复方案。

(4)系统通过自动或者人工方式对故障处理策略进行执行,完成故障处理,并将故障信息存入历史库中用于查询。

3.3.4接地故障处理

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检测零序电流的终端上送对应的零序过流动作信号,故障指示器可能给出相应的接地故障指示信号,支持暂态录波功能的配电终端(包括DTU、FTU、故障指示器等)将启动录波并上送录波文件。

(1)集中式馈线自动化功能监控遥信变位信息。发生接地故障时,系统收到配电线路的零序过流动作或者故障指示器的接地故障指示信息(录波型故障指示器是指接收到录波文件解析出的故障特征值),系统开始分析是否发生接地故障。

(2)如变电站信息完全,系统可以校验变电站母线是否有接地故障信息,从而判别是否发生接地故障,如信息不完全,则直接进行故障定位。

(3)系统完成故障信息的收集,开始根据配电网零序保护动作信号以及故障指示器的接地故障指示信息进行故障定位。

3.4性能指标

(1)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拓扑结构开环运行的配电网络。可自动识别终端设备异常、配电设备工况等信息进行相应的功能闭锁或处理方案灵活调整。

(2)可实现故障定位、隔离、非故障区域恢复等全部配电网故障处理

功能,可对多种恢复方案进行是否引起过载等预判识别。

(3)一次性确定故障处理方案,没有重合闸要求等,开关操作次数少。

(4)可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人工干预及管控,事后可进行事故追忆。

(5)要求主站与配电终端之间有高可靠和高实时性的通信网络。一般需要敷设光纤或者专网。

(6)从收集完成相应的故障信号后,故障推出方案时间为分钟级;全自动模式下故障处理时间小于3分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结果推送时间小于5分钟。

3.5配套要求

3.5.1配套开关选用

配电线路开关类型可采用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具备配电自动化接口:三相电流、零序电流(可选配)、三相电压或线电压、电动操作机构;

(1)配套开关可选用普通的弹操机构开关,开关需具备电动操作机构。

(2)弹操开关具备储能机构,合闸前需由终端后备电源提供电源储能,合闸时由终端触发操动机构合闸,合闸后开关由机械机构保持合位,分闸时由终端触发脱扣机构,开关自动分闸;弹操开关储能功率较大,合分闸功率很小,通常所配取电PT额定输出150VA,短时最大输出500VA;

3.5.2配套终端选用

(1)配电线路开关配套安装“三遥”配电自动化终端,具备测量、控制、保护出口、过流检测、接地故障检测、历史数据存储与调阅、故障录波、远程维护等功能。

(2)要求与主站具备实时通信,能够将现场故障信号(事故总信号)、

开关变位信号等上送主站;

(3)后备电源能保证终端运行一定时间: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保证完成分-合-分操作并维持配电终端及通信模块至少运行4小时;超级电容,保证分闸操作并维持配电终端及通信模块至少运行15分钟。

3.5.3配套通信选用

宜采用光纤通信方式(EPON或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将开关动作信息、故障信息上传主站,对于不具备光纤通道条件,可考虑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3.5.4保护配置选用

若线路开关采用断路器并配置就地保护,发生故障时,可优先通过开关及保护的动作特性进行故障处理。这样有助于快速切除故障,避免因故障造成健全区域停电;配合一次或两次重合闸可判别并处理瞬时性故障及越级跳闸,从而恢复故障区域上游的供电。在就地保护完成故障切除,故障区域上游供电恢复的情况下,可由集中式馈线自动化完成故障区域完全隔离,并通过负荷转供恢复故障区域下游健全区域供电。

(1)配置原则

1)对于供电半径较长、分段数较少的配电线路,在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位置上游各个分段开关处的短路电流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可以采取电流定值与延时级差配合的方式(如三段式过流保护或反时限过流保护)实现多级保护配合,有选择性地快速切除故障;

2)对于供电半径较短或分段数较多的配电线路,在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位置上游各个分段开关处的短路电流水平往往差异较小,无法针对不同的开关设置不同的电流定值,此时仅能依靠保护动作延时时间级差配合实现故障有选择性的切除;

建议书的模板

建议书的模板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以下可简称“项目建议书”)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旨在结合国家和本部门电子政务现状和实际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提出项目建设内容、方案框架、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三)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并参考项目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四)项目建议书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二、格式和提纲 项目建议书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 (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 (签章)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 (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 (盖章)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配网自动化技术导则

配网自动化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网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配网自动化规划、设计、建设、改造、测试、验收和运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1配网自动化 以一次配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管理。 3.1.2配电自动化系统 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联等功能,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子站、配电终端盒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 3.1.3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 主要实现配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础功能,以及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为配网调度和配电生产服务,简称配电主站。 3.1.4配电自动化子站 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信息汇集和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根据需要,配电子站也可以实现区域配电网故障处理功能,简称配电子站。 3.1.5配电自动化终端 安装在配电网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完成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等功能,主要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变终端等,简称配电终端。 3.1.6馈线自动化 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网故障,进行故障定位、隔离,以及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3.1.7信息交互 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服务共享 3.1.8信息交换总线 遵循IEC61968标准,基于消息机制的中间件平台,支持安全跨区信息传输和服务。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一遥,遥信 二遥,遥信、遥测 三遥,遥信、遥测、遥控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 GIS:地理信息系统 PMS:生产管理系统 FA:馈线自动化 DTU:站所终端 FTU:馈线终端 TTU:配电终端 4总则

几种馈线自动化方式

1.集中控制式 集中控制式的故障处理方案是基于主站、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均已建成并运行完好的情况下的一种方案,它是由主站通过通信系统来收集所有终端设备的信息,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确定故障位置,最后下发命令遥控各开关,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优点:非故障区域的转供有着更大的优势,准确率高,负荷调配合理。 缺点:终端数量众多易拥堵,任一环节出错即失败。 案例: 假设F2处发生永久性故障,则 变电站1处断路器CB1因检测到故障电流而分闸,重合不成功然后分闸闭锁。定位:位于变电站内的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因检测到线路上各个FTU的状态及信息,发现只有FTU1流过故障电流而FTU2~FTU5没有。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判断出故障发生在FTU1~FTU2之间。 隔离: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发出命令让FTU1与FTU2跳闸,实现故障隔离。恢复: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发出命令让FTU3合闸,实现部分被甩掉的负荷的供电。子站或配电监控中间单元将故障信息上传配调中心,请求合变电站1处断路器CB1,实现部分被甩掉的负荷的供电。配调中心启动故障处理软件,产生恢复供电方案,自动或由调度员确认。配调中心下发遥控命令,合变电站1处断路器CB1,实现部分被甩掉的负荷的供电。等故障线路修复后,由人工操作,遥控恢复原来的供电方式。

2.就地自动控制 2.1负荷开关(分段器) 主要依靠自具一定功能的开关本身来完成简单的自动化,它与电源侧前级开关配合,在线路具备其本身特有的功能特性时,在失压或无流的情况下自动分闸,达到隔离故障恢复部分供电的目的。 这种开关一般或者有“电压-时间”特性,或者有“过流脉冲计数”特性。前者是凭借加压、失压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其动作的,失压后分闸,加压后合闸或闭锁。后者是在一段时间内,记忆前级开关开断故障电流动作次数,当达到其预先设定的记录次数后,在前级开关跳开又重合的间隙分闸,从而达到隔离故障区域的目的。 在“电压-时间”方案中,开关动作次数多,隔离故障的时间长,变电站出口开关需重合两次,转供时容易有再次故障冲击,但它的优点是控制简单。 (1)基于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分段器方式的馈线自动化 基于电压延时方式,对于分段点位置的开关,在正常运行时开关为合闸状态,当线路因停电或故障失压时,所有的开关失压分闸。在第一次重合后,线路分段一级一级地投入,投到故障段后线路再次跳闸,故障区段两侧的开关因感受到故障电压而闭锁,当站内断路器再次合闸后,正常区间恢复供电,故障区间通过闭锁而隔离。 而对于联络点位置的开关,在正常时感受到两侧有电压时为常开状态,当一侧电源失压时,该联络开关开始延时进行故障确认,在延时时间完成后,联络开关投入,后备电源向故障线路的故障后端正常区间恢复供电。两侧同时失压时,开关为闭锁状态。 特点:造价低,动作可靠。该系统适合于辐射状、“手拉手”环状和多分段多连接的简单网格状配电网,一般不宜用于更复杂的网架结构。应用该系统的关键在于重合器和电压–时间型分段器参数的恰当整定,若整定不当,不仅会扩大故障隔离范围,也会延长健全区域恢复供电的时间。 (2)基于重合器与过流脉冲计数分段器方式的馈线自动化

案例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1软硬件选型原则 软件选型原则:开放性,对称性与非对称处理,异种机互联能力,目录及安全服务的支持能力,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力,网管能力,性能优化和监视能力,系统备份/恢复支持能力。 硬件选型原则: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延续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的互连性能,应用软件的支持,系统的性价比,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可管理性(同事管理多处工作,消除问题,智能管理的方法),远程管理,状况跟踪,预故障处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可用性,磁盘故障,内存问题,容错性(冗余组件、自动服务器恢复,冗余网卡,冗余CPU电源模块,双对等PCI总线)及平台支持 5.12.2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考《附表》中的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5.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使用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正在使用的机房,不需要重新建设。

3.4.2性能需求 3.4.1.2.1交易响应时间 交易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或批量业务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 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交易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和大数据量批处理类业务,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 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申报、发票销售、税务登记等,具有较高的响应要求。批量交易指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缴等,由于批量交易的数据量不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响应时间。 表3-1交易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以上交易如果涉及与税务-国库-银行或税务-银行-国库交互的,响应时间参考值中均包含交互的时间 2、查询类业务 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表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如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具体开发文档中单独给出响应时间要求。 表3-2查询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业务处理过程的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参见上面交互类业务的相关指标。 3、大数据量、批处理业务 如会计核算等业务处理,该类业务具有处理复杂、操作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的特点,具体的响应时间在开发文档中给出。 3.4.1.2.2可靠性 系统应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 1、无单点故障 系统应不受任何单点故障的影响。

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2021版)

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2021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20

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 (2021版) 1、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1)配网自动化的基本问题: 尽管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工作目前已进入试点实施阶段,但对于配电自动化的认识仍然众说纷纭,下面仅对配网自动化的概念、目标、范围阐述本文的观点: a.概念:配电网自动化首先表现为一种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它在在线(实时)状态下,能够监控、协调、管理配电网各环节设备与整个配电网优化运行。 b.目标: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运行管理效率(经济运行)。 c.范围:以10kV干线馈线自动化为主,覆盖了400V低压配电

台区自动化,延伸到用户集中抄表系统。 (2)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包含了四个主要环节:供电网络、远动系统、通信系统、主站网络。目前存在的误区之一:过分强调自动化及软件功能,忽略电网的根本需求。 (3)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原则: a.可靠性原则: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高度可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可靠的电源点(双电源进线、备自投、变电所自动化)。②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线路)。③具有可靠的设备(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FTU、TTU)。④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统(通信介质、设备)。⑤具有可靠的主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b.分散性原则:①由于配电网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希望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采用具有智能的一次设备(如重合器),故障就地解决。对于县级规模的配电网,复杂性并不高,提

项目建议书模板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一、说明 (一)本文件是编制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以下可简称“项目建议书”)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旨在结合国家和本部门电子政务现状和实际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并提出项目建设内容、方案框架、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三)项目建设单位主要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并参考项目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对需求分析报告提出的评议意见,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四)项目建议书需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二、格式和提纲 项目建议书应参考如下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 (一)封面格式: ××××(项目全称)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负责人:×××(签章) 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编制人员:×××(职称)

参加编制单位:×××××(盖章) (三)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六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曹光亮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曹光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带动着人们 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相关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先进 科技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来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电力系统的运转进行 保障,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进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与相关行业的 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配网运维;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1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经过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发现,所谓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利用现代 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相互结合,确保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离线与在线不同 情况下都可以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的监管,对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安 全性与可靠性等进行最有力的保护。同时,加强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行过程 中的应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配电网输送电能过程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 配电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2配网系统的特点 动态监督、实时控制以及离线管理电网是配网系统的主要工作,能够最大程 度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配网系统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供电配网、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配网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使用了一定的年 限后,供电配网的故障几率会不断增加,且电力用户对电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 越高。因此,负责配网系统的专业人员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运维技术,必须重视 优化配网运维管理内容,并以配网系统的安全运行为基础,保证稳定、高效、可 靠完成电能输送。安全性、开放性是以配网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的配网运维的特点。首先,将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配网运维,能够充分利用网内数据资源,管理人 员应以此为参考,及时发现配网系统中的故障并加以解决,保证配网的安全性。 其次,随着电子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持续进步,配网 系统之间可以分享信息、互联互通,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通信,有利于提高 配网的适应能力。 3配网运维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3.1 电压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电 力资源进行支持,这就需要相关的电力企业加强自身生产效率的提高,不过由于 企业内部的设备大多陈旧,无法充分高效运转,极易导致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压问 题的出现,因此,对电网运行的质量与效率造成了一定影响,进而对相关企业的 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3.2 闪络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电网系统在进行输送电能的过程中会在外界架设大量的输电 线路与相关的电力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大多是直接暴露在外界自然环境中的,由 此就增加了设备绝缘部位以及设备外层产生积污的现象,而这些积污在与一定的

馈线自动化两种实现模式的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5667549.html, 馈线自动化两种实现模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慧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孝感城区配网馈线自动化建设探索实践经验,针对馈线自动化的两 种实现模式,分别从选点原则、动作原理、实践效果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馈线自动化实现故障处理的模式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就地式两类。下文就孝感供电公司馈线自动化建设探索进程,对馈线自动化两种模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一、集中式模式实例分析 孝感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于2009年7月开始建设,11月底投入运行。系统采用双层体系结构,主要由主站层和终端设备层组成,二者之间通过光纤网络进行数据通信。 1选点原则:联络点优先、就近接入 对城区10KV配网128组开关进行了改造,加装电操机构和测控元件,并全部配备智能终端。系统监控设备总数约占当时配网设备总数的40%。 2动作原理:配网常采用手拉手环网常开运行方式:正常运行情况下,开关1、2、3、4 合闸位置,联络1开关分闸位置,如图1所示。 若开关3至开关4之间发生短路故障,则可能存在开关3、2、1三级跳闸的情况,此时必须这三级开关中至少有一组保护信号变位+开关动作触发DA计算启动,主站同时接收到多个开关保护信号变位后,按照电流方向和设备连接的拓扑关系,从馈线段的首端向末端查找,找到最后一个发送保护信号的开关3后,主站判定实际故障区域为开关3——开关4。 (1)开关3保护信号变位+开关3跳闸,隔离方案:开关4分闸;恢复方案:联络1合闸。 (2)开关3保护信号变位+开关2跳闸,隔离方案:开关3分闸、开关4分闸;恢复方案:开关2合闸、联络1合闸。 (3)开关3保护信号变位+开关1跳闸,隔离方案:开关3分闸、开关4分闸;恢复方案:开关1合闸、联络1合闸。

案例: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docx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1软硬件选型原则 软件选型原则:开放性,对称性与非对称处理,异种机互联能力,目录及安全服务的支持能力,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力,网管能力,性能优化和监视能力,系统备份/恢复支持能力。 硬件选型原则: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延续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的互连性能,应用软件的支持,系统的性价比,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可管理性(同事管理多处工作,消除问题,智能管理的方法),远程管理,状况跟踪,预故障处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可用性,磁盘故障,内存问题,容错性(冗余组件、自动服务器恢复,冗余网卡,冗余CPU电源模块,双对等PCI总线)及平台支持 5.12.2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考《附表》中的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使用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正在使用的机房,不需要重新建设。

3.4.2性能需求 3.4.1.交易响应时间 交易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或批量业务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 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交易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和大数据量批处理类业务,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 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申报、发票销售、税务登记等,具有较 高的响应要求。批量交易指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缴等,由于批量交易的数据量不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响应时间。 表 3-1 交易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业务复杂性平均响应时间参考值平均响应时间峰值响应时间 ( 秒)参考值(秒)参考值(秒) -提交过程-交互过程 日常交易4-18 专网报税4-25 电话报税4-25 网上交易4-25 批量交易视提交数据量、业务处理量而定 备注:以上交易如果涉及与税务-国库-银行或税务-银行-国库交互的, 响应时间参考值中均包含交互的时间 2、查询类业务 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表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如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具体开发文档中单独给出响应时间要求。 表 3-2 查询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平均响应时间 业务复杂性 参考值 ( 秒) 简单查询3-15 复杂查询15-120 备注:业务处理过程的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参见上面交互类业务的相关指 标。

浅论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应用田绍宗

浅论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应用田绍宗 发表时间:2019-06-24T15:49:40.127Z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4期作者:田绍宗[导读] 摘要:电力工程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用电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为了使配电网的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加大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配网自动化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运用在配网运维中的一种技术,在施行过程中给电力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不可避免,本 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东丽供电分公司天津 300300摘要:电力工程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用电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为了使配电网的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加大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配网自动化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运用在配网运维中的一种技术,在施行过程中给电力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不可避免,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配网运维;应用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1配网运维的必要性 1、基本日常维护检修。基本日常维护检修是配网运维的基础要求,从设备巡检和检测的帮助下达到10KV配网的基本检修,在自动化设备的支持下实现监测与维护。有了这些基本日常的维护检修的帮助,配网可以达到尽早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 2、科学合理的检修及异常处理。配网运维的特性需要用科学的手段,依据设备的运行周期和耗损规律,定时定量计划性的检修,这样不仅能提高配网的安全和稳定性,还能在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检修工作。同时灵活多变的异常处理模式,能够及时的处理各种突发性问题,在短期内完成检修,也将降低因配网的故障对供电质量的影响。 2配网自动化建设及运维中存在的问题 2.1老旧设备改造难度大 对于增量的配网设备,设计、施工、验收、后期运维管理均可按配网自动化规范进行统一要求、建设和管理,但对于存量的配网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工作,由于老旧设备的建设标准较低,建设形式、规格与配网自动化要求存在差距,因此设备新增、改造难度大,设备全部更换会造成电网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在逐步完善配网自动化覆盖范围的过程中,老旧设备有计划地结合未来储备工程分批改造,因此对工程计划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2缺乏科学有效的运维管理方法 陈旧落后的管理方法导致电力管理工作的艰难前行,最直接体现在的运维现状中。目前我国对的日常运行维护不当,管理方法不科学,在设备出故障后也不找故障原因,由此导致故障频发,用电安全得不到保障,严重浪费资源。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方法,导致的运行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更无法保障用电的安全性。 2.3自动化低水平,相对薄弱的配网网架和落后的检测手段 我国的工业起步相对于外国教晚,经济也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了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比较低。落后的检测手段,分散的配网网架和长时间无法得到正常修复,形成了薄弱的配网网架,更加剧电网运维工作的艰巨性。因此现有的运维管理无法满足配网的需求愈发明显,严重影响了电力事业的发展 3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应用 3.1故障检测 故障检测需要依赖自动化技术和相关设备,只有做好故障检测工作,自动化技术优势才能在系统正常运行中得到完全发挥[1]。在检测过程中,监测和检测设备中都会应用相关的自动化技术,以实现信息实时监控、分析、处理等功能。中央控制器是故障诊断的最终设备。该设备会接收监测对象的所有运行信息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故障的来源和部位等。在此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参数计算和远程通信等,相关人员要从监控单元输入和通信接口配置等方面入手,进而落实相关工作。 3.2通信终端 通信终端接口要与以太网接口对接,相关人员还要找到合理的通信介质,使其和监控单元建立连接关系,以实现通信终端与监控单元或其他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功能。 3.3设备运用 配网系统由设备和电气线路组成,设备和线路的连接效果以及设备应用效果都会影响配网的功能,自动化技术可以对设备运用流程进行合理监控。将设备与自动化技术结合时,要使自动化技术运用在配电终端技术、故障检测技术以及故障隔离技术中,技术所表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高,配网系统整体可靠性就越强。 3.4加大投入,做好配网自动化设备运维工作 配网自动化本身涉及的设备多,对终端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都要进行定期维护。配网运行环境本身较为复杂,需加大对恶劣环境下设备的巡视,电网企业可和厂家合作,研发相关免维护产品,以减轻运维人员压力。运维人员应重视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利用,结合系统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或根据相关终端的数据接收不到或断续等情况,及时判断终端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相关故障,保证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提升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5做好配网自动化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工作 提升配网自动化建设管理效果,需创新管理体制。电网企业应结合运维部门、通信部门、调度部门等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实现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统筹计划。相关人员应具有跨专业知识的储备,对工程建设进行专业化管理。在多方协调的基础上,做好配网自动化建设相关的规划工作,统筹安排、细化分工,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从而提升配网自动化建设管理的精益化程度。 3.6组建相应的运维管理平台

电力系统自动化知识要点及其答案

第一章发电机的自动并列 1) 什么是同步发电机的并列操作?( P4 ) 将一台发电机投入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操作,称并列操作。 2) 同步发电机并列有哪几种方式?( P4 ) 准同期并列(一般采用) 自同期并列(很少采用) 3) 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与自同期并列有何区别? 发电机在并列合闸前已励磁,当发电机频率、电压相角、电压大小分别和并列点处系统侧的频率、电压相角、电压大小接近相等时,将发电机断路器合闸,完成并列操作,这种方式称为准同期。 4) 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是什么?( P5 ) (1) f G =f X 待并发电机频率与系统频率相等,即滑差(频差)为零; (2) U G =U X 待并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幅值相等,即压差为零; (3)δe =0 断路器主触头闭合瞬间,待并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间的瞬时相角差为零。 5) 同步发电机机端电压与电网电压差值的波形是什么形式?( P9 ) 6) 滑差频率ωsy 及周期Ts 的计算。( P10) 频差f S : f S =f G -f X 滑差ωs :电角速度之差称为滑差角速度,简称滑差 S S G X G 2)(2f f f s ππωωω=-=-= 滑差周期: S 12f T s s = =ωπ 7) 线性整步电压形成电路由几部分组成?( P13) 形成电路由整形电路、相敏电路 及滤波电路三部分组成。 8) 恒定越前时间的计算。( P13) C R t YJ 1-=

第二章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 1)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励磁调节器,励磁功率单元和发电机 2)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励磁调节器励磁功率单元 3) 同步发电机感应电动势和励磁电流关系:等值电路图和矢量图 4) 励磁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 ◆ 电压调节 ◆ 无功分配 ◆ 提高发电机运行稳定性 ◆ 改善电力系统运行条件 ◆ 水轮发电机组要求实现强行减磁 5)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几类? 静态稳定:小干扰后恢复到原状态。 暂态稳定:大干扰后恢复到原状态或新状态。 6) 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的性能应满足什么要求? 时间常数小 ,自然调差系数精确 ,电压调差系数范围大 7) 同步发电机励磁功率单元的性能应满足什么要求? 可靠性、调节容量 ,电压上升速度 8) 同步发电机他励时间常数的计算。 图2-2 同步发电机感应电动势和励磁电流关系 (a) 同步发电机运行原理;(b) 等值电路;(c) 矢量图 ) (b G I ? x d )(a G U ? U I ? q E ?

简述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

简述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 摘要: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远程实时 监测馈线运行过程中电压和电流参数变化以及各种开关设备和保护装置的状态, 实现远程操作控制保护装置,对开关设备进行分闸和合闸操作,准确记录配电网 线路的故障情况,并且实现故障线段的自动隔离,保障非故障线路的安全可靠供电。因此应仔细研究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优化和完善馈线自动化设置,确保 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 一、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的内容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包括以下五方面:配电网架规划、馈线自动化的实施、配电设备的选择、通信系统建设和配网主站建设。 1.1配电网架规划 合理的配电网架是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基础,配电网架规划是实施配电自动化 的第一步,配电网架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遵循相关标准,结合当地电网实际; 主干线路宜采用环网接线、运行、导线和设备应满足负荷转移的要求;主干线路 宜分为段,并装设分段开关,分段主要考虑负荷密度、负荷性质和线路长度;配 电设备自身可靠,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具有遥控和智能功能。 1.2馈线自动化的实施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配网馈线自动化是 配电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因此目前电力企业考虑配 网自动化系统时,首先投人的是配网馈线自动化(DA)的试点工程。馈线自动化 的主要任务是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配合系统主 站或独立完成配电网的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目前通过采 用馈线测控终端(FTU)对配电网开关、重合器、环网柜等一次设备进行数据采 集和控制。因此,FTU、通信及配电一次设备成为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关键环节。 配网馈线自动化主要功能包括配网馈线运行状态监测,馈线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馈线负荷重新优化配置,供电电源恢复,馈线过负荷时系统切换操作,正常计划调度操作,馈线开关远方控制操作,统计及记录。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与其它自动化系统关系密切,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系统、集控中心站、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用电管理系统、AM/FM/GIS地 理信息系统、MIS系统等。因此必须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系统之间信息高度 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和系统之间数据不一致。配电网中的停电包括检修停电和故 障停电两部分,提高供电可靠性就是要在正常检修时缩小因检修造成的停电范围;在发生故障时,减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这就要求对具有双电源或多电源 的配电网络,在进行检修时,只对检修区段进行停电,通过操作给非检修区段进 行供电;故障时快速的对故障进行定位、隔离、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配电网 络的构成有电缆和架空线路两种方式。电缆网络多采用具有远方操作功能的环网 开关,对一次设备和通信系统的要求高,适合于经济发达的城区;对于大多数县 级城市,配网改造必须综合考虑资金和效果两个因素,采用以重合器、分段器和 负荷开关为主的架空网络方案比较合适。其中,架空线路电源手拉手供电是最基 本的形式。线路主干线分段的数量取决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选择。理论上讲, 分段越多,故障停电的范围越小,但同时实现自动化的方案也越复杂。在手拉手 供电方式下,要求系统对各分段的故障能够自动识别并切除,最大限度缩短非故

配网自动化技术及管理分析

配网自动化技术及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01T11:55:56.3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9期作者:蒋常虹[导读] 摘要:目前,电网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中,配网中引入自动化技术,体现配网自动化运行的状态。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塔城供电公司新疆塔城 834700) 摘要:目前,电网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中,配网中引入自动化技术,体现配网自动化运行的状态。配网自动化技术,在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配网的关键,配网自动化技术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配合计算机系统,改善了配网运行的状态,采取配网管理的方法,优化配电自动化的运行环境。本文主要探讨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配网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管理引言 为了更好提高供电企业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运行,供电企业近几年引进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以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以升级配网自动化水平,从而加快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同时还能够提升配电网供电质量,可以保证企事业以及居民用电的安全、可靠。高效可靠的配网管理调控模式更是确保配网的安全运行重点,从促进配网自动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同时配网管理调动也应该不断的进行调整,进而不断对配网进行完善和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人们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所以,管理人员需要使配网自动化技术不断革新,并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完善对配电网的管理范围的划分、配电网的调控模式的切换、主电网与配电网的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并且满足配网管理的需要,从而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使配网系统达到人们的需求水平。 1概述 就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发电环节和输变电环节作为电力系统中建设的主要部分,备受关注,以致于忽略了配电网络建设的情况。目前我国配电网络建设存在规划、布局以及设计不合理,整体布局混乱等问题的存在,且相关的设备由于年久失修,导致配电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变压器容量不足、设备无功补偿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极大的影响了我国配电网运行的质量,不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因此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昌盛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配电网自动化关键技术 2.1电源技术 将SCADA系统应用于配电网中,能够使得配电网在断电后的15小时内通过使用UPS来使其正常的运行。而区域工作站可以在断电后使用1K的UPS使得配电网正常运行3个小时。所谓的区域工作站本质上是一种转发的装置,其主要由工业控制和自制扩展板两个部分组成。 2.2配电网通信技术研究 通信技术作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中十分关键的技术之一,其能够扩大配电网的规模,并有效的处理复杂的事项。通信系统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确保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并增加通信系统的投资,从而更好的满足配电网自动化数据传输的要求。此外,通信系统在遇到断电情况时,还可以正常的运行,同时也为后期问题的维护和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我国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通信方式有光纤通信、无线网通信以及载波通信。GPRS无线业务是实现无线网通信的重要基础,其主要利用外围的设备与中心节点的方式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数据传输。GPRS技术应用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中,一方面能够扩大配电网自动化的范围,并实现数据的实施传输,同时该技术并不需要建设任何的设置,只要普及宽带就能够应用该技术。同时随着我国GPRS数据流量费用的不断降低,也给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除了两种技术之外,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中还有光纤通信技术。该技术与GPRS 技术相比,能够承载的数据传输量更大。其主要将光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并实现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目前最早使用光纤通信的是工业型以太网的交换机组网。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EPON技术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适用范围中,该技术是以智能配电技术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3载波通信 载波通信技术由于其运行的安全性较高,因此常常应用于变电站和发电厂中。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较,其与有线通信相似,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这种技术中有一个耦合器,它不仅能够在配电网电压较大时保证电压的安全,同时耦合器还能分散终端中通信的信号,并确保信息传输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配电网自动化的程度。其次在使用的过程中,载波通信技术的通频带是固定的,因此频谱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这主要是因为配电网线中有高频,而载波信号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干扰,进而影响其正常运行。载波通信的干扰源较强,因此为了保障配电网的正常运行,提高载波通信的发信功率是十分重要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中载波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产生较大的成本,因此对减低配电网成本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此外,载波通信并不依靠电话线和光缆等设备,且其还具有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载波通信实现电力通信网络连接的过程比较简单,同时还具备实时在线的功能。另外载波的移动性的便捷性较好,无论在何处,只要有插座,那么都可以将载波设备与电力通信网络相连接。 2.4故障管理 当配电网络出现运行故障,系统会通过代理站发出警告的信息,报警的程度由故障等级来决定。这样能够让维修人员根据警告来对故障和异常进行科学有效分类处理,提高配电网维修的水平。具体表现为:首先分析报警信息,并决定故障的等级,采取适合的解决措施。在遇到较为严重的故障时,需要对其进行定位和测试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处理解决。解决故障后,需要记录相关的报警信息,为日后相关工作的查询提供便利。 2.5应用方案 在配电网的变电站中,为了保证正常供电,一定要对变电器中的断路器进行处理。此外,变电站中的重合器也会影响供电,因此在遇到重合器故障时,可以通过断开上级重合器的方式来确保供电的正常运行。 3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 李宇鹏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李宇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 当前供电规模能够有效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对于供电的质量要 求也在逐渐上升。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部分,配电网的质量能够直接关系到供电质量,而配网技术的水平和应用效果则可以直 接影响到配网效率,因此,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对于电力系统具有重 要的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配网运维;运用 引言:配网自动化技术是综合性比较突出的技术,综合了通信技术以及计算 机技术等诸多技术,能实现自动化管理以及远程操作。实现了配网自动化的目标,就能大大提升配网运维的安全稳定水平以及供电可靠性。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 章中,将针对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 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于配网运维中的信息管理,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 可以对配网运维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技术进行输送、分类和管理,同时可以对配网 运维中产生的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和调动,并且结合数据库技术,分析工作人员出 现失误操作的原因,进而进行经验总结,为日后的信息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此外,在信息管理工作中,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为操作失误所产生故 障问题的概率,从而保障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配网运维工作的质量和 效率。在配网运维质量管理工作中,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配网 自动化水平,需要加强对于配电网的质量管理,同时需要加强对于配电设备、网 络线路的质量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 对配电网的远程控制,能够将配电网的情况实时反馈到控制中心,并且及时发现 并处理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应急措施,提高故障问题的处理效率,保 障配电网正常运行。在工业行业中,电力行业的危险系数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在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如果发生安全故障问题,不 仅仅是员工的个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时还会对片区内部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 全形成威胁,并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此,为了避免电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和不良社会影响,有必要在配网运维的过程中加强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 企业需要加强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重视,在利用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同时做好相应 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做好紧急情况预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2.配网系统特征以及运维故障 2.1配网系统特征体现 配网系统的动态监督以及实时控制的特点比较突出,可有效保障电网运行安 全可靠。配网在结构功能层面主要有几个重要的部分组成,供电企业以及供电配 网和电力用户构成,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下,就能实现动态化监督以及实 时控制的目标,最大程度保障配网运行安全。另外,配网系统开放的特点也很鲜明,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下,能运用网内数据资源,及时发现故障及时解决, 从而提升了配网适应能力[1]。 2.2配网系统运维故障

馈线自动化系统

馈线自动化系统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馈线自动化系统

1.概述 配电自动化系统简称配电自动化(DA-Di stri-bution Automa t ion),是对配电网上的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协调及控制的一个集成系统,它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领域,是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在配电网监视与控制上的应用。目前,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正大力推广该技术,我国有的供电部门也已经采用或正在积极地调研考察,准备采用这项技术。按照系统的纵向结构,配电自动化可分为配电管理系统(DMS主站)、变电站自动化、馈电线路自动化、用户自动化(需方管理DSM)等四个层次的内容。其中,馈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简称馈线自动化(FA-Feeder Automation),难度大,涉及的新技术比较多,是提供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本文将介绍馈线自动化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及技术要求,供有关工作者参考。

2馈线自动化简介 2.1馈线自动化的定义 在工业发达国家的配电网中,广泛采用安装在户外馈电线路上的柱上开关、分段器、重合器、无功补偿电容器等设备,以减少占地面积与投资,提高供电的质量、可靠性及灵活性。现在在我国各供电部门占也愈来愈多地采用线路上的设备。这些线路上的早期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一般都是人工操作控制。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对这些线路上的设备实现远方实时监视、协调及控制,这样就产生了馈线自动化技术。馈线自动化,又称线路自动化或配电网自动化,按照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配电自动化的定义,馈线自动化系统(FAS-Feeder Automa-tio n System)是对配电线路上的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视、协调及控制的一个集成系统。 2.2馈线自动化的功能 馈线自动化主要有以下几项功能: (1)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 就是通常所说的远动,即四遥(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功能。 (2)故障定位、隔离及自动恢复供电 指线路故障区段(包括小电流接地故障)的定位与隔离及无故障区段供电的自动恢复。 (3)无功控制 指线路上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自动投切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