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专用)2020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一练通第二部分热点专题训练主题二专题热点专题六生态文明建设篇热点专练

专题六生态文明建设篇

热点专练

一、选择题

1.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坚持保护优先,倡导禁止消耗资源的生活方式②不开发自然资源,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③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粗放,推进垃圾分类迟缓,增加了处理量和难度,造成每年数百亿元的损失。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缘于“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靠自发无惩戒”。针对“靠自发无惩戒”,应当()

A.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习惯养成

B.继续扩大垃圾分类试点的范围

C.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

D.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

3.在杭州至黄山铁路修建过程中,曾投巨资有效防止泥浆渗漏污染水体,也曾频频给古树“让路”,尽最大可能不影响古树林的生长。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旅游产业

B.保护生态环境

C.节约自然资源

D.促进经济发展

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因此()

①我国要把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②我们要坚持“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的策略③每一位公民都要坚持绿色生活方式,热爱自然,热心环保④我国要坚持绿色发展方式,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据国家电力部门消息,今后普通用户不但能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这种新举措()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④会改变国有经济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建立了“垃圾兑换银行”,塑料瓶、废纸、废旧金属、废电池等都能换成积分,累计到一定积分的居民可兑换洗洁精、水桶等生活用品。建立“垃圾兑换银行”是为了()

①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②适当控制人口数量③改善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的现状

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

①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②启示我们坚持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③违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④要求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人口问题给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反过来又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人口问题的实质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提高人口素质

C.控制人口数量

D.发展问题

二、非选择题

9.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在沙漠腹地,榆林市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请分析“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的原因。

10.展示中国之美,共奏绿色乐章——2019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并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讲话强调,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

(2)坚持绿色发展,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文明发展道路?

(3)绿色发展关乎你我,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应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要坚持保护优先,倡导节约资源、低碳的生活方式;②错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故选D。

2.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的原因有很多,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习惯养成是解决“有试点少管理”的方法;继续扩大垃圾分类试点的范围、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是解决“有倡议缺标准”的方法;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是解决“靠自发无惩戒”的方法。本题要求从“靠自发无惩戒”这一角度进行分析,A、B、D观点不符合题意,C 观点正确。故选C。

3.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投巨资有效防止泥浆渗漏污染水体”,表明了我国重视水环境;“频频给古树‘让路’,尽最大可能不影响古树林的生长”,体现了我国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公民要坚持绿色生活方式,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建设美丽中国,①③正确;②错误,我们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策略;④错误,我国要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但不是以此为主。故选C。

5.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我们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题文中国家鼓励普通用户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这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①②③观点正确;④错误,这样做不会改变国有经济的地位。故选A。

6.B【解析】本题考查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在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说明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①④说法正确;材料与控制人口数量无关,②与题意不符;③不是建立“垃圾兑换银行”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7.D【解析】此题考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识。题文中的诗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启示我们要坚持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①②观点正确;题干诗句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③错误;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8.D【解析】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上学问题、就业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等,都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D说法正确;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A与题意不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B、C与题意不符。故选D。

9.【答案】①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坚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④坚持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解析】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的国策、发展战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10.(1)【答案】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2)【答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答案】少乘私家车、多乘公交车,多步行,用环保的眼光购买商品,多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注意垃圾分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