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论文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论文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论文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香椿叶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姓名:子发

学号: 019 院系:材料与化工

专业: 13应用化学

完成日期:2016 年 05月 16 日

香椿叶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槲皮素的结构和各种物化性质及其药理作用,继而对槲皮素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还叙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后续提出实验方案,对香椿叶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以及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用萃取的方法从香椿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然后再运用聚酰胺色谱柱法分离出槲皮素。接着对分离出的物质测定与结构鉴定。

关键词:槲皮素;紫外光谱;超声提取法;香椿叶;萃取;聚酰胺色谱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and variou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quercetin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then for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s of quercetin were summarized, also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flavonoids. Subsequent experiment scheme is put forward, the cedrela sinensis leaves i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querceti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were studied, with the extraction method to extract flavonoid compounds from cedrela sinensis leaves, and then using the method of polyamide column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of quercetin. And then to isolate the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Keywords:Quercetin;ultraviolet spectrum;ultrasonic extraction;cedar leaf;extraction;polyamide column chromatography

1. 文献综述

1.1 槲皮素结构及物化性质

槲皮素是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化学名为3,3’,4’,5,7- 五羟基黄酮,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及很高的药用价值。槲皮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已知有 100 多种中草药中含有槲皮素,如槐米、槐花、

图1

丹皮、香椿叶、菊花、田基黄、车前子、桑寄生、仙鹤草、杠板归、绞股蓝、山楂、贯叶连翘、菟丝子、银杏叶、刺五加、白花蛇舌草、鸡冠花、鱼腥草、余甘子、三白草、番石榴叶、蜜柑草、紫花地丁、垂盆草等。

槲皮素,又名栎精,槲皮黄素,溶于冰醋酸,碱性水溶液呈黄色,几乎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味很苦。二水合物为黄色针状结晶(稀乙醇),在95-97°C成为无水物,熔点314°C(分解)。能溶于冷乙醇(1:290),易溶于热乙醇(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不溶于水、苯、乙醚、氯仿、石油醚等,碱性水溶液呈黄色,几乎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味很苦。黄色针状结晶, 槲皮素属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的形式存在,经酸水解可得到槲皮素。可作为药品,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栎精为五羟黄酮,其分子中2、3位间有双键,37、47位处有2个羟基故具有能作为金属螯合作用或油脂等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团接受体的功能,可作为油脂、抗坏血酸的抗氧化剂。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1.2槲皮素等中药的基本提取方法与原理

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是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指利用溶剂对中药不同成分的溶解性差异,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对不需要的成分尽量少的溶解,从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溶解出来的方法。现今中药部分的有效成分,均可以采用溶剂提取法来进行提取。

溶剂提取法的原理很简单。将中药浸泡于溶剂中,溶剂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入到药物的细胞,将可溶性物质溶解。此时细胞外形成了目标成分的浓度差,于

是目标成分在细胞外间不断交换,直至细胞外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将此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的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包括煎煮法、浸渍法、渗流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升华法等'。但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工艺复杂、流程长,具有许多固有的缺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

煎煮法,是将经过处理的药材,加入适量水加热煮沸次,使其有效成分煎出,这也是一种简便、常用的方法。该法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但煎出液杂质较多,容易霉变、腐败,并且一些不耐热或挥发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易被破坏、挥发而损失。

浸渍法,是最常见的简便浸出方法。除特别规定外,浸渍法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其最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挥发或易被破坏的药材。缺点是操作时间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浸出有效成分。

渗渡法,是用流动的溶剂渗过药粉而进行提取。由于随时保持相对大的浓度差,故提取效率高,浸出液比较澄清,缺点是溶剂消耗量太大,费时,且操作较为麻烦。

回流法,是在应用乙醇等易挥发有机溶剂时,为减少溶剂消耗,提高效率而采用的方法。在回流时要加热,故对受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且溶剂消耗量仍大,操作较麻烦。

连续回流法,又称索氏提取法。索氏提取器由冷凝器、烧瓶以及带有虹吸管的提取器这三部分组成。此种方法克服了简单回流法提取时溶剂量大、操作繁琐的缺点,但仍需较长时间加热,对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适用。

升华法,是利用中药中有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直接对固体加热,将可升华的成分气化,气体遇冷又凝固为固体,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但此种方法仅限具有升华性质的某些成分使用,并且在升华过程中常伴有挥发性焦油状物产生,并粘附在升华物上,不易除去。

近年来,一些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己开始引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中。这些新方法、新技术包括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酶法、反胶团溶剂提取法、双水相提取技术、空气爆破法、破碎提取法和液泛法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这些技术有产率高、纯度高、速度快、物耗能耗少等特点,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节将对超声提取法和超高压提取法进行较深入的介绍。

1.3微波提取法

微波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此法在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原理是利用磁控管所产生的每秒24.5亿次超高频率的快速震动,使药材分子间相互碰撞、挤压,这样有利于药材有效成份的浸出。龚盛昭等用微波协同提取槐米中芦丁的研究表明,协同提取10 min,其提取率94.1%。在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用60%乙醇溶液做萃取溶剂,仅仅用微波处理15 min,用70℃水浴浸提1 h便可与70℃水裕浸提4h的黄酮得率相当,这大降低了成本和时间。微波在提取过程中具有反应高效性和强选择性等特点,而且操作简便,副产物少,产率高及产物易提纯等优点;并且浸出过程中药材细粉不凝聚,不糊化,克服了热水法易凝聚易糊化的不足。但微波技术不适于热敏性物质的提取,而且高频电场和微波辐射对人体机能有不利影响,使用时应防止微波泄露,注意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此外微波提取是否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及疗效等尚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1.4超声提取法

中药中许多有效化学成分为细胞成分,提取时需要破碎细胞壁或细胞膜,而现有的化学和机械方法破碎细胞往往很难起到理想的破碎效果,从而影响提取结果。超声提取法因其独特的提取机制与理想的提取效果,在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中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超声提取法一是近年来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一种手段。

1.4.1超声提取法的原理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率的机械波,一般其频率高于。现普遍认为超声技术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作用是其在中药提取中的三论依据。

空化作用。液体中存在一些真空的或含有少量气体或蒸汽的小气泡,当一定频率的超声波作用于液体时,尺寸适宜的小泡便能发生共振现象,大于共振尺寸的小泡被赶出液体,而小于共振尺寸的小泡在超声作用下会逐渐变大。小泡长大到接近共振尺寸时,声波的稀疏阶段使小泡迅速胀大,在声波的压缩阶段,小泡又突然被绝热压缩,直至湮灭。湮灭过程中,小泡部温度可达几千度,压力可达几千个大气压,上述现象称为空化现象。空化作用被用于清洗、雾化、乳化及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等方面。

热效应。热效应是指由于介质吸收超声波以及摩擦消耗,分子产生剧烈振动,超声波的机械能转化为介质的能,引起介质温度升高。超声波的强度愈大,产生的热作用愈强。在提取中,控制超声强度,可使药物组织部的温度瞬间升高,加速有效成分的溶出,并且不改变其性质。

机械作用。超声波是机械波,可在液体中形成有效的搅动与流动,破坏介质的结构,击碎液体中的颗粒,其效果是普通低频机械搅动所达不到的'“。机械作用常用于击碎、切割、凝集等方面。超声波可以使常温常压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在空化作用下发生,甚至使非常坚硬的固体被粉碎。控制一定的超声频率和强度,空化作用产生的极大压力造成生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破裂,而且整个破碎过程在瞬间完成,同时超声波产生的振动作用加强了胞物质的释放、扩散及溶解。被浸提的物质在被破碎瞬间生物活性保持不变,同时提高破碎速度和提取率。

1.5超高压提取法

超高压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达到灭菌、灭酶、改变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目的守勤等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超高压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为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新工艺。

超高压提取法的基本原理。超高压提取,也称超高冷等静压提取,它是在常温下用一的液体静压力作用于药液上,使提取溶剂渗透到药物细胞,在预定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有效成分达到溶解平衡后迅速卸压,由于细胞外渗透压力差突然增大,细胞的有效成分转移到细胞外的提取液中,于是达到了提取有效成分的目的。

1.6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与含量分析

随着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开发利用,其分析方法近年来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分析对象有天然产物(如中草药、水果、蔬菜)及其加工制品(如药品、功能食品)、人体液(如血液、尿液)。分析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极谱法、库仑测定法、离子选择电极法、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结合紫外检测、荧光检测、电化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色谱新技术,如超临界液体色谱、色谱和质谱联用。其中液相色谱是从20世纪70年代被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也是唯一的可以分离鉴定6大类黄酮物质的分析系统,同时黄酮类作为重要的天然产物也成为现代HPLC最早分析的样品之一。

钱秋霞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水一乙睛一磷酸为流动相分离测定不同干燥方法的贯叶连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检测在60℃烘干4h时测得的芦丁和金丝桃昔的含量最高。洁等对血浆中芦丁和棚皮素的HPLC检测方法及其在大鼠体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其药效主要是由于芦丁、棚皮素在肠酶和细菌丛的作用下发生代和分解作用,而进入血浆中的为其代产物所致。该结果表明,芦丁和棚皮素同时给药有协同作用,使棚皮素药效增加,芦丁消除减慢,此结果对中药单

材料化学论文一

感光材料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2012级材料化学2班 姓名:周依林 学号:201292044044

杯芳烃 摘要:介绍了杯芳烃的产生,性质,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研究进展,并 展望了其未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杯芳烃衍生物合成结构表征 俗名叫做杯芳烃(calixarene)的物质是苯酚环在酚羟基邻位由亚甲基连接而成的一类新型大环化合物。杯芳烃虽结构简单,但由于它和冠醚、环糊精一样具有独特的空穴结构,因而其催化性能与酶的专一性作用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故曾被称为是继环糊精、冠醚之后的第三代主客体大环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是由芳环编织成的外形酷似希腊圣杯(或酒杯)形结构,故Gu t sche最早取名为杯芳烃〔1〕(如下图所示)。 1杯芳烃的产生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A do lph.von Baeyer发现苯酚与甲醛水溶液经加热可得到一种坚硬树脂状物质,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产物结构未能鉴定,因之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三十年后,比利时化学家L eo Backeland又重新对苯酚和甲醛水溶液反应进行详尽的研究,并合成了酚醛树脂,从此开始了有机合成塑料的新纪元。1942年,澳大利亚化学家Zinke和Ziegler〔2〕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设想,如果将底物苯酚改为对位取代的苯酚,便可使原来交联状的树脂变为线性的树脂。他研究了对叔丁基苯酚与甲醛水溶液在氢氧化钠存在下的反应,产物不是他预期的线型酚醛树脂,而是一个高熔点,不溶的晶体化合物,Zinke等推测可能是环状四聚体〔2〕。70年代初,Krammerer等通过将苯酚的线状低聚物闭环合成出杯〔n〕芳烃(n=4、5、6、7为分子中芳环个数)。但因该合成方法步骤长、收率低、这类物质的潜在用途也没被发现,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大学的C.Darid Gu t sche等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成功地确立了杯〔n〕芳烃的高收率一步合成法,伴随着主客体化学的迅速发展,Gu t sche设想,由于这类化合物具有大小可调节的空腔,应该是一类更具广泛适应性的模拟酶。至此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才引起化学家的极大关注。 2杯芳烃的性质 2.1性质 2.1.1杯芳烃的物理性质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 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微结构参数控制及其强度、热震稳定性和抗渣性能研究 学生姓名:周文英 学生学号:201502703043 撰写日期:2015年11月

摘要 本文通过使用环境对耐火材料的要求,耐火材料与结构参数的分析,耐火材 料结构控制措施进展分析等方面总结了耐火材料的使用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耐 火材料的改进措施。分别是: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硅微粉,改变液相的粘度, 提高抗渣性;控制铝镁浇注料基质的粒径分布,使大颗粒含量一定保证其高温强度;使用球形轻骨料代替原来的致密骨料,提高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提高能 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关键词:铝镁浇注料;高温强度;抗渣性;热震稳定性 Abstract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y for fire resistance, analysis of refractory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about the refractor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t included that: add some sillicon power into matrix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cosity of the liquid for abtaining better slag resistance;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 in the matrix to ensure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use spherical light aggregate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density aggregate to improve porosity and the rate of energy. Keywords:Alumina-Magnesia castabl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slag resistance; themal shock resistance.

环境化学论文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多环芳烃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QSAR模型的建立课程名称:环境化学 任课教师姓名:黄莺 研究生姓名:程成 学号: 2012021077 年级: 2012级 专业:环境科学 任课教师评分: 评阅意见: 任课教师签名: 年月日

多环芳烃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QSAR模型的建立 程成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多环芳烃(PAHs) 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 研究其环境化学行为了解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同时也是污染治理的基础。本文对多环芳烃的来源、性质、存在形态、分布、转化规律及其危害进行回顾和综述,并建立QSAR模型。为以后的有机物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多环芳烃,QSAR

Environmental Chemical Behavior of PAH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QSAR Model Chengch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 Abstract: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global organic pollutants, to study environmental chemical behavior to understand them in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s also the basis for pollution control. Sources of PAHs nature of existence morphology, distrib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ts hazard review and synthesi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QSAR model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organic pollution governance. Key word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QSAR

材料化学结课论文汇总

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进入了高科技和新型功能材料的领域。比如说在功能材料应用这方面,我国已经引进并且也自己研发了许多新型功能材料,使我们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得到了实惠,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便。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两种合成方法、基本性能、降解机理以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合成;降解;使用寿命 聚乳酸(PLA)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经聚合而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PLA可像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那样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薄膜、包装袋、包装盒、食品容器、一次性快餐盒、饮料用瓶、药物缓释包装剂等。 1 聚乳酸的生产方法 聚乳酸的合成有两种方法,即乳酸直接聚合法和环丙交酯开聚合法。 1.1直接缩聚法 直接缩聚法是乳酸的直接脱水缩聚,其聚合工艺短,对聚合单体的要求与普通缩聚单体的要求一致,但所得聚乳酸分子量小,且产品性能差,易分解,实用价值小。 1.2间接聚合法 间接聚合法因为是环状二聚体的开环聚合,不同于一般的缩聚,没有小分子水生成,所以不需要进行抽真空排除小分子,聚合设备简单,此法所得聚乳酸分

子量高达数万乃至数百万,机械强度高。近年来,为便于工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开环聚合的高效催化体系,新型结构和组成的共聚物的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以制备更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2 聚乳酸的基本性能 聚乳酸是其中一种研究较多和性能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乳酸有非常好的透明性,可在牛物体内分解、吸收,同时其力学性能可和通用塑料媲美。聚乳酸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水中,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随后在太阳光合作用下它们又会成为淀粉的起始原料,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乳酸现已成为生物降解医用材料领域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目前,聚乳酸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材料、免拆手术缝合线和注射用微胶囊、埋植剂、骨材料、眼科材料等。此外,聚乳酸还可用于农业、包装材料、日用杂品等领域。 3 聚乳酸的降解 乳酸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材料,能被酸、碱、生物酶等降解,降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早已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3.1聚乳酸的降解机理 PLA作为聚酯类材料,其降解分为简单水解降解和酶催化降解。简单水解降解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起始于水的吸收,小分子的水移至样品的表面,扩散进入酯键或亲水基团的周围。在介质中酸、碱的作用下,酯键发生自由水解断裂,样品的数均分子量缓慢降低,当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样品开始溶解,生成可溶的降解产物。 3.2 影响聚乳酸降解的因素 聚乳酸所处环境对其降解有很大关系,凡是能引起酯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以使聚乳酸发生降解,主要的因素有微生物、酶、聚合结构,此外如氧的存在与否、pH值、温度、湿度等也对其有影响。

环境化学结课论文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常晓韦 河北北方学院经管学院09级农林经济管理1班选修号39 摘要: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环境危害,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关键字:白色污染塑料自然环境增塑剂塑料饭盒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上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所以“白色污染”日益严重。 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学分:3.0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 2、开课学期:1 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的基本原理、规律,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知识,并引入学科前沿信息,了解各种材料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化学、材料的性能、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内容。纵观材料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丰富,所以要课内外结合,对于材料科学中各类材料如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其次,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第1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的重点是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主要内容,介绍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化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1《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 1.2《材料化学》的地位 1.3学习《材料化学》的意义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5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晶体学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三大类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论文

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设计、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它的内涵在于(2)……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进展,作为新兴学科的材料化学发展日新月异。 本专业的设立目标在于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 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 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 门人才。它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化学和 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 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 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 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 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 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 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 术交流的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无须像以上所述的那样去严格要求自己,但是, 若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之余还有精力去进一步了解材料化学的话,那也 是多多益善的,毕竟各学科之间是有交集的。(3)…… (4)…… (5)…… 其一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已经和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在国际上被列为一级学科。 从化学角度来定义,高分子是由分子量很大的长链分子所组成,而每个分子链都是由共价键联结的成百上千的一种或多种小分子构造而成。高分子的分类有多种,按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天然高分子衍生物、合成高分子;据用途可分为结构高分子和功能高分子;据工业产量和价格还可分为通用高分子、中间高分子、工程塑料以及特种高分子等等。 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很多且应用十分广泛。就结构高分子而言,大家知道最多的当属塑料、橡胶和纤维。其中塑料产量最大,主要用于包装材料、结构材料、建筑材料以及交通运输材料;橡胶主要用于制造轮胎;纤维主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Curriculum of Undergraduate of Material Chemistry Major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好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材料化学方面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并期望毕业5年后能达成下列目标: 1、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社会道德水准; 2、能够进行材料化学相关的新型材料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工艺与设备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 3、能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在一个科研技术开发团队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4.、具备设计、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在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性能分析、材料应用等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5、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6、有意愿创新实践,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Ⅰ. Training Objectives This major aims at train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be high level creative talentswith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moral cultivation, good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expected achievements for graduates of Materials Chemistry in 5 years: 1.Good manner and excellent moralities; 2.Ability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 of new materials in materials chemistry discipline, the design of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technique; 3.Good team spirit and leadership ability to have contributions in a technique developing team; 4.Knowledge and skills of designing,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Advantages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preparation, processing, analyzing and application; Abilities to be engaged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5.Ability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o expand the vision and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keeping study all their lifelong; 6.Ability to be creative and willing to serve the society.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材料化学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并借助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路线设计并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设计与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原理,设计制备新型材料化学体系,并具有分析测试新型材料基本性能和判断应用领域的能力,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实验设计与信息处理: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

环境化学论文

环境化学论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武汉大学通识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概论 论文题目:化学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效应及其防治 ——“末日危机”之地下水污染 任课教师:周培疆教授 院(系)名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罗忠中 学生专业:经济学类 学生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联系电话: 二○一六年六月二十日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5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环境化学概论》课程论文 年级 2015级本科学号任课教师周培疆 专业经济学类姓名罗忠中系主任签名 化学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效应及其防治 ——“末日危机”之地下水污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在《劝学》中如此感叹蚯蚓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这里的“黄泉”指的就是地下水。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其对包括蚯蚓在内的所有地球生命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上升到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用未来的眼光和负责任的态度,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肩负起这一保障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崇高使命。然而,一切都还任重而道远,现实总是不那么容易让人乐观。 2013年4月21日,据新华社报道: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监测点显示,近六成地下水水质为“差”,其中16.8%监测点水质呈极差级。国土资源部20日公布《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部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999个,占40.6%;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826个,占16.8%。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成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且污染较为严重,直接可以饮用的地下水仅占22.2%,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 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中国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不得不从根本上遏制的时候了。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保障。我国饮用地下水的人有70%,如若再不提高警惕并彻底根治,那么终有一天我们将没有活命之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将无从谈起。因此,说地下水污染为“末日危机”并非耸人听闻。这些残酷而冰冷的数据,让人遽然惶恐之余不免黯然感叹,如果连生命之源都惨遭污染,我们的子孙后代如何自保?面对滚滚污水,我们怎么活?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简单地说,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质朝着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污染地下水的污染物复杂多样,概括起来分为以下几种: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综合污染物。按照污染物产生的行

材料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详细]

材料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材料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物理学、热力学、材料化学、冶金学、电化学等方面知识,特别是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当然,由于专业方向的不同,有些专业也需要很多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知识, 像反应中的薄膜技术、胶体技术(在生产中以薄膜和胶体作为反应介质)的应用等等.因此该专业对考生的要求还是比较全面的,希望报考该专业的考生,特别是那些参加“3+X”考试的考生有所准备.该专业属于理学范畴,但是却不同于纯理学,对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总体来说,该专业竞争并不是很激烈,比起工程学的热门专业来说难度要 小很多.在国内各高校中,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材料化学方 面的实力很强,另外,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水平也很高.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 为我国人才生力军,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潮流,要把握好每 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就必须借助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尽早地认识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自我的素质和修养.职业生涯规划让 我们更充分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优缺点、兴趣,可以结合我们的特

点作出切合实际的方案,为我们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成为动 力的源泉,鼓励自我不断奋进,追求更高的目标,给我们提供了指导, 使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帮助我们选择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道路, 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空间和战胜自己的平台,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成为社会的人才. 从专业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 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 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 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拥有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实现完美的人生,更好的实现自我.要想成 功就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自我认知 1.我的气质:抑郁质(稳定型).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敏感多疑; 精力不太充沛;行为反应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较

环境化学-投稿须知

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cm 论文题目* (二号黑体) 张三1王小二2**(四号楷体) (1 工作单位,城市,邮编; 2 工作单位,城市,邮编) (六号宋体) 摘要××××××××××××××××××××××××××××××××××××××××××××××××××××××××××××××××××××××××××××××××××××××××××××××××××××××××××××××××××××。 关键词××,××,××。(小五号宋体) ×××××××××××××××××××××[1],××××××××××××××××××××××××[2, 3],×××××××××××××××××××××××××××××××××××××××××××××××××××××××××××××××[4-6]。(介绍前人相关工作) 本文××××××××××××××××××××××××××××××××××××××××××××××××××××××××××××。(介绍本文工作)(正文前言部分,五号宋体)前言要围绕文章主题展开,不要延伸太远,对众所周知的内容要简略描述,重点突出前人相关工作和本研究的意义,一般不多于半页。 1一级标题(如实验部分,材料与方法等)(一级标题四号宋体) 1.1 二级标题(二级标题及正文五号宋体)1.2 二级标题 2一级标题(结果与讨论) 二级标题 二级标题 二级标题 3一级标题(结论) 参考文献(小五黑体) [1] 曾祥英,盛国英,张晓岚,等.城市河流水体沉积物中多环麝香的污染状况. 环境化学,2008,27(3)∶368—370 [2] Klánová J, Klán P, Nosek J , et al. Environmental ice photochemistry: monochlorophenols.Environ. Sci. Technol., 2003, 37(8)∶1568—1574 [3] 王明星,大气化学(第二版).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94—210 (六号字,具体格式见本刊网站投稿指南)请特别注意作者要求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三个作者后用“,等”或“,et al.”;英文刊名用斜体,研究论文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20条,请尽量引用近年来的文献。 英文题目(四号加粗,全大写) ZHANG San1WANG Xiao-er2 (五号斜体) (1 单位,城市,邮编,国家; 2 单位,城市,邮编,国家)(六号,首字母大写) ABSTRACT (五号加粗)×××××××××××××××××××××××××××××××××××××××××× ×××××××××××××××××××××××××××××××××××××××××××× ××××××××××××××××××. (五号) Keywords:××, ××, ××. (五号) ××××年××月×日收稿。(六号宋体) *基金项目。(六号宋体,非必需) ** 通讯联系人,Tel:××××××,E-mail:××××××(六号宋体)

浅谈材料化学

编号:129060241012 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化学》论文 题目:浅谈材料化学 专业:化学 年级:12 级 姓名:赢廷龙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5 年 5 月 5 日

摘要: 材料是一切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是当前科学的前沿,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现代材料科学、化学和化工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发展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基础和先导。在新材料的发现和合成,纳米材料制备和修饰工艺的发展以及表征方法的革新等领域,材料化学作出了的独到贡献。 这里只对材料化学做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初学者对学习材料花化学个别问题的探讨,为今后在材料上取得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材料,材料化学制备应用 1.1通识课程、专业任选及专业限选课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一般而言,我国大学的本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部分均应视作“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两课”)、英语、军训与体育、通识教育选修课等,理工科大学还包括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简单的说,通识课程是除专业外的基础课程。 专业任选课程是根据学分制培养目标要求,为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课程中的选择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智能结构。为加强选修课程的开设、管理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特制定的。 专业限选是受专业限制的一类先修课,辅助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三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涉及学科范围及性质不同。都是为拓展视野,避免偏狭,通过《材料化学》专业限选课程的学习,我认识了很多身边及高端产品的生产材料来源开阔了视野。 1.2材料化学的认识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现代材料科学、化学和化工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发展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基础和先导。在新材料的发现和合成,纳米材料制备和修饰工艺的发展以及表征方法的革新等领域,材料化学作出了的独到贡献。材料化学在原子和分子水准上设计新材料的战略意义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本专业有机融合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化学等学科知识与实验技能。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纳米材料与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与表

环境化学课程论文

从环境化学的角度分析家乡的环境问题 指导老师 摘要 关键词 姓名 班级 一.家乡情况简介 一.地理生态条件 江西省宜黄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 州市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土地面积 2885121.4亩,可耕地面积407174.5亩,林地 面积2078461亩,森林覆盖率超过75%。总 人口30万(2006),其中农业人口17万。 二.经济结构简介 2011年,宜黄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17万元,同比增长21.8%,位居全市第一位。2014年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26个,工业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8亿元,使用面积7500亩。已形成以塑料制品、纸业、汽摩配件、化工、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随着招商引资的进程,在各类工业企业发展为地区带来极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在发展进程中日益显现,愈趋严重。

二.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一.三和医药化工情况简介 三和医药化工地处宜黄县岱塘村,位于宜黄县城郊,距县城7公里。岱塘村现辖5个村小组,430户,总人口1820人。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水田2630亩、旱地170亩),山林面积约2万亩。 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是一家专门从事医药及中间体研发,生产,经营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其官方网站及中国化工制造网的相关资料显示,该厂生产的十二种主营产品都不同程度的含有毒性。()据调查2009年八月份起,该厂开始引进新式产品,并开启夜间加工生产线,与此同时,排放出大量恶臭气体,严重影响岱塘村及周边村民的生活。村民与2014年六月集会抗议罢停工厂,县环保局特聘第三方环评机构对三和医药化工厂进行环境污染评价,责令整改。 二.针对生产过程中污染过程及污染物迁移转化分析(以甲苯为代表) 甲苯作为生产双酚AF,N-异丙基苯胺, 1,3,5-三甲氧基苯,苯甲酸酐等医药及中间产物的初始原材料,而被三和医药化工厂大量需求。甲苯在运输,拆装卸取,加工取用等过程中发生泄漏污染。对其污染过程进行分析。 1.1扩散至大气环境中的甲苯,将参与许多光化学反应过程。 1.主要是与HO发生加成反应和氢原子摘除反应。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论文

对材料化学的认识 在学习材料化学导论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材料化学方面的新知识,使我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宽,没有进行这门课程之前,我对于材料化学这个专业其实并不是很了解,而在上完这门课程之后,我不仅对材料化学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以后我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和规划,可以说是收获良多。除此之外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的思维方式更加科学,对专业前沿也更加了解,这对我学习其他课程也是很有用的,也为我在将来进行材料化学方面的实验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对材料化学专业历史沿革、材料化学专业内涵与特点、矿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专业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材化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主要专业知识与课程体系、专业师资力量及其研究方向、专业就业前景进行深入的讲解,同时还带我们参观了实验室,让我们对材料化学专业以后的研究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将理论和实际互相结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生活中材料化学的实际应用,以及各种新型技术,同时也给我们时间让我们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在学习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我对于材料化学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认识。 在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的第一节课中,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我们学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学校的材料学院始建于1993年,从1997年开始建立材料化学专业,而由于我们的学校具有地质色彩,所以我们的材料化学专业研究方向与矿物有关,我们材料化学专业从建立以来,也研究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通过对我们学校材料化学专业历史的了解与学习。我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我们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的第二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材料化学专业的内涵与特点,材料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材料制备原理、材料的成键本质和结构、材料理化性质表征、材料性能以及材料的化学应用。我们学校的材料化学专业具有地质学校的学科特色,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矿物岩石等无机材料的合成、性质、设计等等。在课堂上老师生动形象地给我们讲述了如何改变材料的性质,并举出实际的例子配以图片,让我对我今后所要进行的研究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对我所要学习的实验操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我对材料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有动力。 在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的第三节课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矿物高分子复活材料的研究进展,虽然这些材料我现在还并不是很了解,但看着老师展示的这些高科技材料,我对我们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些研究如果能够真正运用于实际,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有更大的改善,比如老师介绍的其中一个用于处理污水的材料,通过光照来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如果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对于我们改善环境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也能在材料化学领域中研究出属于我的成果。 在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的第四节课中,老师讲述了专业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在这节课程中,我了解到材料化学的发展趋势还是相当好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材料,上到我们的航天飞机,下到我们的潜艇,都是由高科技材料组成的,而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高铁、汽车、手机等等,都或多或少的运用到了各种新型材料,所以材料化学社会需求也是很不错的,在未来这个高科技的时代,相信材料化学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所需的材料也会得到改善,以及更进一步的提升。 在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的第五节课中,我了解了材化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主要专业知识与课程体系,在清楚了我们专业所需要学习的各种课程以及基本要求后,我对我要如何发展我自己以及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样我就不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感到迷茫。我会努力向成为一个专业人才奋斗,在材料化学领域中取得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

环境化学 论文范文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09 —20 10 学年第1 学期) 课号:263U01A00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渤海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概述了渤海的环境污染现状和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并针对渤海现状的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可行性防治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渤海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分析;治理措施;狂捕滥捞 1引言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是全球11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海岸线长3784km,面积7.8万km2。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的“金项链”。渤海内有大小港口70个,约占全国沿海港口总数的20%。港口、生物和油气资源均十分丰富。三省一市已占全国1.8%的土地,占全国6.14%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0%的工农业总产值。然而,从70年代开始,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渤海遭到严重的污染[1]。有关专家警告:长此以往渤海将变成“死海”。 2 渤海环境污染现状 2.1 渤海海洋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近岸海域污染较重 近年来,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虽有所减小,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较重。海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渤海夏季海水质量状况较好,污染海域(劣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面积约为12580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16.3%;春季海水质量状况较差,污染海域面积约为17512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22.7%[2]。渤海三大湾中,莱州湾海水环境污染程度较重,渤海湾次之,辽东湾相对污染程度较轻。天津近岸海域海水环境污染最重,其次为山东近岸海域,河北和辽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2.2 生态问题严峻,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堪忧 渤海典型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2]:(1)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等生态灾害发生风险大。(2)滨海天然湿地面积缩减,大规模围填海、环海公路建设等开发活动,造成大量滨海湿地永久丧失其自然属性,生态功能丧失或减弱。(3)河口大量建闸,阻断了对虾、刀鲚等溯河产卵生物的洄游通道;使河口邻近海域失去淡水补充,危及许多依赖河流冲淡水发育的生物的生存。(4)开放性养殖加大了养殖种类形成生物入侵种的风险,外来物种泥螺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环境化学课程论文—重金属在大气中、水体中和生物圈中的迁移与转化

重金属在大气中、水体中和生物圈中的迁移与转化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等于或大于5.0的金属元素。重金属一般不易随水淋滤,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但能吸附于土壤胶体而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吸收,通过食物链或其他方式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大气沉降物和随固体废弃物、污水、农用物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的初期,不易被人们觉察和关注,属于潜在危害,但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就会造成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植物难以生长等问题,很难彻底消除,所以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分为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其迁移转化是多种形式的错综结合。[19-20]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在土壤中发生累积,在一定条件下可向下迁移,污染地下水,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也可通过食物链将污染物从土壤转移到生物体中,并最终威胁人体健康[6]。 1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迁移 1.1汞在大气中的迁移 无机汞盐通常有一价和二价2种存在形式,同时还可以形成有机汞化合物。有些汞化合物基本上是无毒的,可以用作药物;而另一些化合物特别是有机汞,如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等,毒性极强。 汞是煤中最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由于汞的剧毒性、积累性、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Hg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明显危害,Hg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造成神经性中毒和深部组织病变[15],所以,燃煤电厂烟气中的汞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去除,将会对人类及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12-13]。 郑楚光[11]在对燃煤痕量元素迁移转化机理及细微颗粒物中富集规律的研究中,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QCISD的方法,对于Hg,选用Stevens基组;对于非金属元素Cl,H,O,N,选用6-311++G(3df,3pd)基组,优化得到反应途径上各稳定点(反应物、产物、过渡态和中间体)的几何构型。对由35个组分、107个反应组成的反应体系的汞的均相反应动力学进行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的结果,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了汞氧化的一个新的反应通道:Hg0→HgO→HgCl→HgCl2。笔者以简单基元反应HgCl+HCl HgCl2+H为例,进行详细反应机理介绍。 图1给出了HgCl+HCl HgCl2+H的反应过程分析。其反应过程为: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四、学分:3.5 课时:56 五、考核方式:考试 六、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七、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八、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容、特点和发展动向,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初步了解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以及环境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九、说明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容包括各环境要素介绍、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的转运过程及其生物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章节。对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固体废弃物处置、光化学烟雾等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经典研究结果及最新研究动向进行讨论。 1、使用教材: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2005 2、参考资料:何遂源.《环境化学》.华东理工,2005 十、基本教学容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环境化学的研究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 【教学重点】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教学难点】 主要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