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
新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汇总(亲自整理的哦)

第一章出版概论

一、“出版”的前提和特征:

(一)“出版”的前提----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定义,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等等。出版活动的“作品”,是指那些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稿件”。

(二)“出版”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3)意识形态的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二、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1发现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并组织、促进其迅速传播和应用,使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2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技术能力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2推进文化创新;○3促进文化交流。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

(三)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体有以下各项: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出版物的要素和各种角度的分类:

(一)出版物的三要素是: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各种角度的分类:

(1)根据总体特征: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2)根据所载内容所属学科的不同(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按学科):基本学科类别和二级学科类别以及他们的代码;

(3)其他角度:按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不同: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等;按内容表现形式: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等。

五、出版物的特殊性:

出版物是一种文化活动。

(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特殊性;

(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六、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1)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

(2)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

(3)物质资源由生产各类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出版资源中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富有出版业的特点。

(1)人才资源的特点:既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由出版业从业人员组成的人才资源,也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职业特点。出版业人才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

七、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一)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紧跟社会的发展;

(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

(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

(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

(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要注意的问题:

(1)着力于深度开发;

(2)重视调查研究;

(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

(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

(三)出版信息资源的维护:

(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

(3)实现专业化管理;

(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八、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

(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

(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

(1)出版单位:

(2)制作单位:

(3)印刷复制单位:

(4)发行单位:

(5)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

九、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

(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4)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

(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

(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4)发展印刷复制业;

(5)发展出版流通业。

十、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一)台湾地区出版业:

(1)台湾成规模的出版活动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末。发行量较大的期刊以时事、娱乐、生活时尚、外语、教育、财经类为主。

(2)台湾的出版机构绝大多数是民营的,且主要集中在北部。大台北地区(台北市与台北县之和)的出版社占台湾出版社总数的70%以上,期刊社占总数的60%,报社占总数的50%. (3)台湾地区拥有较为成熟的书刊发行渠道,销售网络密集。台湾的图书批发公司称中盘商,台湾连锁书业发达,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连锁书店目前遍布全岛。

(4)台湾每年都举办书展。最大的书展始于1987年的台北国际书展。它集著作权交易、图

(二)香港出版业:

(1)香港对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有不少出版社联合组建了多家出版集团。(2)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出版公司或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有分支机构、办事处等,少数公司甚至将总部也设在香港。香港既是中文出版物市场,又是英文出版市场。近年来,少数英文出版社开始进入中文出版领域。

(3)香港是报刊出版数量较多的地区。

(4)香港的出版物发行机构不仅经营本地出版物,也从事进出口业务。

(5)香港独具文化特色的“二楼书店”创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由于连锁书店越来越多,“二楼书店”因为被挤压而歇业的较多。

(6)香港最主要的书展是每年一次的香港书展,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每年7月举行。(7)香港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

(三)澳门出版业:

(1)由于历史原因,澳门出版业发展较慢,未能形成有影响的“产业”。报业地位突出,有些报业机构能够赢利,但图书、期刊的出版水平较低,多数书业、期刊业机构难以赢利。(2)澳门出版机构包括政府、民间团体及私人主办的三种性质的出版机构,政府公营出版机构占最重要位置,其次是民间团体出版机构,个人出版机构较少。澳门所出版图书的主要购买者是图书馆。

(3)澳门有图书出版社约150家,年出图书数百种。

十一、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

(一)美国出版业:

(1)美国出版史上有两个较大的发展时期:一是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出版业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进入繁荣期,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等出版中心逐渐形成;二是“二战”后,随着科研、文化人才大量流入美国,科技文献供需两旺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刺激了出版业的发展。

(2)目前,美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

(3)图书出版是美国出版业中最大的门类。

(4)美国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者,一般只在在企业所在州、郡或市登记后即可成立出版社、书店等。

(5)美国的图书发行中间环节包括出版社的发行公司、发行代理商、独立销售代表、批发商和馆配商等。批发商为独立书店、连锁书店和图书馆充当一站式购书中心的角色。

(6)美国的图书零售环节包括连锁书店、独立书店、库存书经销商、专门商店以及附设于药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售书处等多种类型。电子书阅读器成为美国出版市场新宠。(二)英国出版业:

(1)英国出版业始于15世纪70年代,以1476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英国第一家印刷所为标志。其印刷水平和规模长期落后于欧洲大陆。英国印刷厂全部集中在伦敦。

(2)19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英语图书市场得以了扩展。英国出版业的一个鲜明特点----图书出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目前英国是世界上的出版大国和出版强国之一。图书出版是英国出版业中最大的门类。(4)英国有5万多家出版社,但其中90%为中小型出版社。大型出版社主要是跨国传媒公司。小型出版社和行业巨头之间的两极分化严重。

(5)英国图书发行体系一般涵盖发行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有时也只经过一个或两个环节,形成不同的间接渠道和直接渠道类型。

(6)英国对出版企业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对外资也没有限制。另外,英国是少数几个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国家之一。但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仍需缴纳17.5%的增值税。(三)法国出版业:

(1)法国出版业从19世纪发展起来的。1850~1860年间,法国出版业经历了工业化改革,

的繁荣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国土被德军占领,法国出版业一片萧条,战后逐渐恢复。20世纪50年代,法国出版业重新进入繁荣时期,中小型出版社纷纷成立。自1982年起,法国实行统一书价制。

(2)目前,法国的出版机构,大多集中在巴黎,其次是里昂。图书出版是最大出版门类。(3)法国图书的发行分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两种。直接销售是出版商以公开价将图书销售给经纪人、消费者、团体、政府部门,或以非公开价销售给图书俱乐部和零售商(包括书商、超级市场、百货商店)。间接销售是出版商以非公开价,通过代理商、发行商、批发商中转后销售给零售商。1971年起,法国出版业明确了代理商的发行商的职责。期刊发行主要依靠报刊代理公司。法国的网络书店销售也在稳定增长,但与英美相比,法国数字图书的数量还很有限。

(4)法国政府对出版活动起一定指导作用。文化与交流部的图书与阅读局负责制订促进出版业发展的政策,统一管理政府用于促进图书出口和资助翻译法国图书事业的“图书文化基金”。法国对出口书刊免征增值税。

(四)德国出版业:

(1)15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国美因茨的金匠约翰·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一译“约翰·谷腾堡”)利用包括手工平压式印刷机、铸字机、铅锑锡合金活字等在内的一整套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2)16世纪初,宗教改革促进德国出版业的发展,新教徒和新教著作占主导地位。期间,法兰克福是德国出版业乃至欧洲出版业交流的中心。约从1650年开始,莱比锡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基地。

(3)18世纪,德国出现专业出版商,其中近百家至今仍在营业。

(4)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工业革命促进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力,德国出版业迅速发展。1913年德国年出版图书居世界第一位。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出版业遭受沉重打击,战后才逐渐恢复。1990年德国统一之后,出版业进一步发展,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出版大国。

(5)20XX年,德国出版物市场的销售额为240亿美元,占欧洲出版物市场的约25%。(6)德国对图书出版实行扶持政策。德国出版业实行统一定价制度。《统一定价法》(修正案)于20XX年10月1日生效。

(7)德国,图书从出版社到达消费者手中,一般经过两个环节----中间商和零售商。德国图书中间商主要有三种类型----订单中心、出版社配送代理和综合性中间商(图书即时供货商)。(8)与英美等国相比,德国电子书市场的发展稍显落后。

(五)日本出版业:

(1)大约公元七八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经朝鲜传入日本,日本的书籍出版才真正出现。16世纪中期,民间开始出现出版活动。17世纪中期,日本民间出版业真正形成,主要集中在京都、大阪和江户。19世纪末叶,日本的大规模出版体制形成。1890年前后,日本年出书种数仅次于德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出版业几乎遭受灭顶之灾。1936年,日本实行“出版统制”。1940年,半官方的日本文化协会(1943年改名为日本出版会)监管统治全国出版业,掌握纸张分配权、控制出版社并审查图书出版计划。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媒体进行强制改革。1945年9月24日,占领当局向日本政府发出《关于将新闻界与政府分离开来的指令》,要求日本废除阻碍言论自由的相关法律。出版等媒体产业实现了产业化转型。日本出版业逐渐成为世界出版强国。1997年开始,日本出版业一直持续轻微下滑。(3)20XX年日本出版物市场的总销售收入约占亚太地区出版物市场份额的约52%。报纸出版是日本出版业最大的出版门类,

(4)日本的大中型出版商往往同时出版图书和报刊。20多年来,期刊(尤其是漫画期刊和周刊)一直是日本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批发市场80%的市场份额。日本的网络书店影响力日益扩展。

十二、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基础学科是应用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出版学研究涉及出版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出版活动的主体、客体、过程以及运作方式等。其中,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范畴。

(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

(1)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2)出版物:○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关系;○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关系。(3)出版业:○1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2出版业的体制机制○3出版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4)出版物市场;

(5)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6)出版管理体制、出版法规及宏观管理;

(7)中外出版历史。

十三、出版学的相关学科:○1目录学、○2版本学、○3校勘学、○4文献学、○5传播学、○6新闻学、○7文化学、○8社会学、○9经济学、○10管理学、○11市场营销学等。

第二章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品

一、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概念。

(一)电子出版:电子出版是指将数字化内容与具备一定外在形态的物质载体固定在一起提供给消费者的出版方式,不论内容的形式是否为数据库,也不论读取设备是否为计算机。(二)互联网出版: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20XX年6月联合发布《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对“互联网出版”的定义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三)手机出版: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送出版物内容信息的出版方式,把产品内容信息以二进制数字编码形式存储在服务器上,根据用户事先或即时提出的需求,利用相应的设备和支撑软件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磁波信号,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特定消费者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

二、数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征。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定义:“数字出版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二)数字出版的特征:

(1)内容生产数字化;

(2)管理过程数字化;

(3)产品形态数字化;

(4)传播渠道网络化

三、数字出版的发展。

展,并推动数字出版活动成为一种新型的出版业态。

(1)国外数字出版的兴起:国外数字出版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书目数据库建设,以195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卫生法律中心建立全文检索系统为标志。1974年,美国《纽约时报》建立了报纸的电子化资料库,将该报登载的文章存储于计算机之内,并向公众提供联机信息检索服务。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最大的联机信息检索服务系统----DIALOG系统诞生。1987年《圣何赛信使报》以网络出版形式在全球首次发行。但总的来看,世界范围内数字出版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之后。

(2)我国数字出版的兴起:我国数字出版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Internet),随着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交互网(Chinanet)的正式开通,互联网建设的热潮兴起。1996年,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创刊,并通过中国教育与研究网(Cernet)向全球发行,标志着中国第一份网络报刊诞生。1999年10月,人民出版社将《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制成网络版,并通过人民时空网第一次成功地实现销售,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图书出版的开始。20XX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了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标志着数字出版在我国正式成为一种新的出版业态,我国的数字出版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四、数字出版相关技术。

(1)信息处理技术:利用电子技术改善出版洗动,可以说是一种“出版的数字化”的过程;(2)互联网技术:○1全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2每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3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五、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和种类。

(一)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

(1)物理空间利用率高;

(2)复制成本低廉,有利用环保;

(3)版本更新和发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

(4)方便消费者全面把握知识信息;

(五)互动性强,收集反馈信息便捷。

(二)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

(1)数字图书(2)数字报纸(3)数字期刊(4)数据库出版物(5)手机书(6)手机报;(7)手机刊(8)手机音乐(9)电子书(10)按需印刷(11)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

第三章编辑概论

一、“编辑”的概念:就出版物的编辑活动而言,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

二、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原因有三:(1)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

(2)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2)思想性(3)科学性(4)创造性(5)选择性(6)加工性(7)中介性

(1)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

(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引导功能;

(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五、对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的要求:

(一)对编辑人员能力的要求:

(1)政治认知能力;

(2)策划能力;

(3)语言文字能力(包括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

(4)社会活动能力;

(5)判断能力;

(6)信息感知能力;

(7)审美能力。

(二)对编辑人员责任的要求:

(1)政治责任;

(2)社会责任;

(3)把关责任;

(4)宣传引导责任。

六、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一)编辑应该做的作者工作:作者工作对于开发作者资源和提高出版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体包括:

(1)发现作者;

(2)选择作者;

(3)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

(4)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

(5)为作者服务;

(6)维护作者权益。

(二)编辑应该做的读者工作:读者工作也是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体包括:

(1)进行读者调查;

(2)为读者服务;

(3)处理读者来信。

七、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编辑学关系密切的相关学科有出版学、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1)出版学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编辑活动与复制、发行活动的关系,与编辑学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

(2)逻辑学、语言学等与编辑理论和实务的关系较直接,许多编辑工作的实际操作和编辑人员的素质提高,都需要借助于这些学科的帮助。

(3)新闻学、传播学等在理论上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更加值得编辑学研究者学习和参考。(4)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也有许多值得编辑学借鉴、参考的重要内容,尤其在研究编辑史及编辑与信息的关系方面。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看法,目录学是研究书目的形成、发展和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版本学是研究书籍的不同版本在文字、印刷、装帧上的差异,借以鉴别版本优劣、判断版本时代和特点的科学;校勘学是对古籍中校正文字、篇章错误并加以补阙的工作进行研究的科学;文献学是对一切知识载体(包括图书、档案、情

籍)整理方面的学问,与图书编辑工作(尤其是古籍编辑工作)关系尤为密切。

八、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一)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编辑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包括四个方面:(1)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

(2)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及其实现手段;

(3)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

(4)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

(二)编辑学的研究任务:

(1)从宏观而言,编辑活动是出版活动的中心环节,因而出版活动的任务主要就是编辑活动的任务;

(2)从微观而言,编辑活动承担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审读作品以作出选择,对选定的已有作品进行加工整理等任务。

编辑学不仅要研究编辑活动所承担的任务,而且要研究用怎样的措施、方法来完成编辑活动的任务,尤其要研究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的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成才规律及其工作特点和规律。

九、编辑学的学科内容有哪些?

(1)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2)编辑过程;

(3)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4)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特点;

(5)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6)编辑历史。

第四章中国近代出版历史知识

一、近代中国印刷业的发展:主讲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西方印刷术以机械操纵为基本特征,采用机械、光学、电器、化学等技术手段,导致中国印刷术及印刷业的迅速发展和重大变革。

(1)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19世纪初,欧洲兴起研究制造中文铅活字。分单纯制造中文活字和先制字模再铸活字,《华英字典》用单纯制造中文活字的方法。先制字模再铸活字的方法由传教士戴尔最先试验并取得初步成功。

1、近代造字技术:○11815年左右,澳门东印度公司印刷所成立。为印制《华英字典》,传教士汤姆斯专门刻制了一套中文铅合金活字,这是最早的中文铅合金活字。○21838年,传教士米怜发明用钢冲压制造中文字模的方法,很快传入中。○31858年,威廉·姜别利主持宁波花华圣经书房工作,发明了用电解法铸造汉字字模的新方法,制成大小铅字七种,分成一至七号,称“美华字”,“美华字”成为在中国通用几十年的字模和铅字。

2、近代印刷技术: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首先在中国引进用铅活字排版的机械印刷。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字的图书,是《华英字典》。点石斋书局首次引进石印技术,于1878年印制《康熙字典》。申报馆引进机制纸印《申报》,并首先使用手摇平版机和单色轮转机。

此外,美华书馆的姜别利在发明“美华字”后,还发明了元宝排字架,将汉字分为常用、备用、罕用三类。排字架中间放常用、备用字,两边放罕用字。并按部排列。

(2)石印技术的兴盛:石版印刷是最早的平版印刷术。以表面磨光的天然多微孔石灰石板为版材,将图文用转写墨(一种含有脂肪的油墨)直接写画在石板上或通过转写纸加压转印到石板表面,制成印版,并用酸性液等处理以增强图文的亲墨性。印刷时,先用水润湿版面,

1821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建立印刷所,1828年用石印技术印刷出版《中文课本》。1832年,广州出现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印刷所。1833年,广州出版石印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74年,石印技术进入上海,首先出现在土山湾印书馆中,但真正光大门庭的则是英国人美查办的点石斋书局。

1881年出现中国人自办的石印局-----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1891年受清政府委托印刷《古今图书集成》100部,堪称石印出版物中的精品巨制。石印技术工序少、印刷速度快、貌不失真,不仅逐步取代雕版印刷,且胜过铅印。

(3)铅印技术主导地位的形成:

辛亥革命前后,清末废科举后各级学校的兴办和新的科技知识的传播,书刊出版量陡然大增。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文字印刷能力作保障。

从光绪末年到辛亥革命前后,铅印物质条件逐渐完备,价格也略有下降,小型印刷机国内已能制造,纸型取代泥板,铅印取代石印成为必然。

1906年清廷废除科举制度,以石印应试读本为营生的众多石印书局遭到致命性打击,铅印技术从此一始战据绝对优势地位。

(二)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近代是中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引用国外先进的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有实力的印刷企业对技术进行改进,并取得一定成绩,印刷技术作为重要的出版生产力要素,推动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19世纪开20世纪初,国人自营的机械印刷业迅速发展。有财力的企业直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以发展生产,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近代,印刷主要用于书刊生产领域。多数印刷厂直接隶属出版机构,也有一些印刷厂兼营出版业务。像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正中书局等大出版机构都有自己的印刷厂,且在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生产水平等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在1932年遭日寇轰炸之前,已是远东综合实力最强的印刷厂。在全率先采用新技术。中华书局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印刷厂的中国第二大印刷企业。1932年九江建分厂,设备之完善号称远东第一。

新式印刷设备与技术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中国近代印刷业机械化的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新技术对图书装帧形态的影响。

(1)中国古代的图书装帧,在纸张普遍使用以后,从当初的卷轴装到经折装,到旋风装,到蝴蝶装,到包背装,最终定格为统一的线装形式,新技术使之逐渐演变为平装。

(2)五四运动后,书刊整体设计得到加强。不仅是面封、还有底封、书脊、勒口、环衬、衬页、扉页、目录,甚至广告页等都进入设计者的视线范围内。不仅是图案,还有颜色、字体版式,乃至材料、印刷与装订工艺等其他设计元素,也均由设计者组合变化,布局安排。作为书籍装帧重要元素的图片,运用更加普遍,类型也日渐丰富。

三、中国近代的出版机构种类。

(1)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

(2)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包括地方官书局和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

(3)民营出版机构。

(4)文化团体办的出版机构。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

(6)国民党办的出版机构。

四、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

《几何原本》。外资直接在中国办出版机构是五口通商后。在中国沿海及附近海外地区开办教会出版机构,其目的是用新技术印刷宗教宣传品(包括出版一些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中文书刊)

(1)英华书院:1814年成立于马六甲。

(2)华英书院:1838年成立于新加坡。

(3)花华圣经书房:1844年设立于澳门。

在中国沿海地区有:

(1)黑海书馆:英国传教士都思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上海成立,首次在中国引进了西方印刷机械和铅活字排版技术。

(2)土山湾印书馆、申报馆、点石斋书局、益智书会(即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图书集成局、广学会等,均由外国传教士主持。

五、地方官书局和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

(一)地方官书局创办的出版机构:地方官书局兴盛时期:19世纪60、70年代。

(1)金陵书局(曾国藩创办于1864年左右);

(2)淮南官书局(扬州);

(3)江苏官书局(苏州);

(4)浙江官书局(杭州);

(5)崇文官书局(武昌);

(6)思贤官书局(长沙);

(7)福州官书局(福州);

(8)广雅官书局(广州);

(9)存古官书局(成都);

(10)云南官书局(昆明);

(11)直隶官书局(北京);

(12)山东皇华官书局(济南);

(13)山西官书局(太原);

(14)陕西官书局(西安)。

地方官书局的特点:用政府力量刊刻了几乎全部的传统学术文化典籍(称“局刻本”);多由学者名字从事校勘而质量精良;价格低廉,流布广远。

地方官书局衰落时间:洋务运动的失败和戊戌变法的兴起。

地方官书局衰落原因:地方官书局刻以“中学”书刊为主,与戊戌变法精神不协调。

最后只剩下浙江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

(二)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

(1)京师同文馆: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于北京,是第一所官办洋务学堂,内容是培养外交人才、洋务人才、翻译出版大量西方书籍。其中丁韪良的《万国公法》,毕利干的《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影响最大。

(2)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中国晚清译书最多、影响最大,内容是翻译西方各个领域。著名的出版物有《谈天》、《地学浅释》、《佐治刍言》和《西国近事汇编》等。工厂附的翻译出版机还有有福州政船政学堂。

六、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出现和发展。

20世纪初叶的民营出版主体地位正式确立形成。

(一)民营出版机构的崛起:

康有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明确地将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大书藏(图书馆)、开博物馆列为“最要者四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著作大量出版,如康有为的《新学

派出版的《公车上书记》等。同时还有《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报》等报刊宣传维新变法。

在他们的影响下,1896~1898年间,全国各地出版的报刊数量有60种以上,多由个人或团体创办,基本属于民营性质。

维新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开始寻求新道路,于是宣传民主革命的图书大量涌现。最著名者有章炳麟《訄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派创办的刊报如上海的《苏报》、《国民日日报》、广东的《严洲日报》,武汉的《江汉日报》,安徽的《安徽俗话报》,河北的《直隶白话报》等。大多由民营出版机构出版。

20世纪初叶,清政府在“新政”期间出台的制定学制和废除科举等教育改革措施,既促进了学堂在全国大规模兴起,也推动了许多以教科书为主要出版业务的民营出版社的发展与壮大。

(二)民营出版机构云集的上海成为中国出版中心:

清末最后十年,许多民营出版机构在上海涌现,如商务印书馆、大同译书局、广智书局、广益书局、神州国光社、科学仪器馆、锦章书局、文明书局、国学扶轮社、作新社、小说林社、有正书局、群学社、新世界小说社、集成图书公司、中国图书公司、乐群书局等。这些民营书局的先后兴起,正式确立了上海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中心地位,不断强化。

1912年民国初建,全国第二大民营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在上海创立,随后,全国出版界公认的第三、第四、第五大出版机构,也产生于上海。根据上海市档案馆所藏的有关档案记载,1920~1935年上海市书业同业公会登录的会员出版机构有81家,其中资本在100万以上的有2家,50万~100万的有1家,还有像良友图书公司那样没有参加书业同业公会的出版机构60多家。上海出版机构如此繁盛,出版资本如此雄厚,是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

上海的出版机构形成商业区域。类型丰富的书刊品种,鳞次栉比的书局书店,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书商们来这里发货和添货,上海发达的水陆交通也保证了出版物物流的畅通。善于推销的出版经营者又十分重视邮购业务的开展,通过上海发达的邮政系统把各种书报刊无远弗届地送到读者手中。为拓展业务,上海有规模的书局,都设法在全国重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和特约经销处。它们像一个庞大的网络,纵横交错地把上海这个中心点和全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辐射全国的局面。

七、近代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

兴起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三大民营出版机构,堪称全国出版业的巨头。(1)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人合资创办,开始以印刷为主。商务印书馆早期的出版业务主要:1、大量编印教科书,行销海内外。2、大量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著,如严复与林纾的著名译作。3、出版新式工具书,早期以双语工具书为多,后来各类品种大增。4、兴办各种期刊,自1903年创办《绣像小说》起,到1914年已有自办期刊6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中华书局:由陆费逵、戴克敦、陈寅等人在上海创办,全国第二大出版机构。1913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局,下设编辑、事务、营业、印刷4个所。创业之初除教科书外,还出版《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大中华》、《中华妇女界》、《中华学生界》八大期刊,风行一时。

(3)世界书局:沈知方创办于1917年,1921年,世界书局从独资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将发行所房屋漆成夸张的红色,对外称为“红屋”,为全国第三大书局,世界书局在教科书、工具书、古籍、儿童读物、社会科学读物、人文科学读物、自然科学读物等主要出版领域,均有一定的建树。

八、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运营模式。

和发行方式等方面来说明。

(1)机构组织:中国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规模差别悬殊,大出版机构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有数百万资本,数千名员工;而小书店,有的只有两三个人,还有些资本在万元上下,员工数十人的中型出版机构。

(2)人员构成:大出版机构人员众多,分工细密,层次相当明显,上至总经理、总编辑,中至各部门主任,下至一般员工,一应俱全。中、小出版机构层次界限相对模糊,人员身兼两任的情况较多。

(3)资本构成: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资本形式不外乎独资、合伙和股份制公司三种。由于出版业的文化特性和高风险性,使得独资或合伙成为中、小出版机构不得已的现实选择。(4)选题开发:大型出版构出书范围广,编辑力量雄厚,选题的范围广泛,质量也有保证。一些中、小型出版机构也在选题上独辟蹊径。

九、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

(1)新青年社:1920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设立。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刊物之一。

(2)人民出版社: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出版马列主义著作,开拓了出版业的新领域。

(3)上海书店:1923年11月成立于上海。由毛泽东负责,1926年2月3日被军阀孙传芳查封。

(4)长江书店:1926年11月成立于武汉,由瞿秋白负责。

(5)无产阶级书店(1928~1929年,上海)、华兴书店(1929~1931年,上海)、北方人民出版社(1931~1932年,河北保定)。

(6)中央出版局:,由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设立。

(7)1933年8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了12家出版局和工农书店,出版《共产党》、《斧头》、《红旗》等报刊。

(8)解放周刊社:1937年4月中央党报委员会创办。以新华书店名义对外联系,发行《解放》周刊。

(9)新华书店:1939年9月成立。

(10)生活书店:1932年7月由邹韬奋等创办于上海,前身是《生活》周刊社。

(11)新知书店:1935年由钱俊瑞、徐雪寒、薛暮桥等人创办于上海。

(12)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年由艾思奇、郑易里出资,邀黄洛峰在上海创办。

此外,八路军、新四军、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各野战军,都有各自的书报出版机构,如战时出版社、大众日报社、江淮通讯社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营进步出版机构中,最有影响的是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生活出版社。

十、近代出版的报纸、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图书种类。

(一)近代出版的报纸:

(1)《中外新报》:1858年伍廷芳创办于香港,是中国人主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

(2)《循环日报》1873年王韬创办于香港,是香港首份由个人独资出版的大型日报,具有现代报纸的各项主要特征,内容包括行情、新闻(京城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航运消息和广告、启事等。

(3)《大公报》:1902年英敛之创办于天津。1925年11月27日停刊。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组织新记公司于1926年9月1日接办复刊,在张季鸾等人的经营下,《大公报》成为近代很有影响的一份报纸。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

(4)《申报》1872年由英商美查等人合资在上海创办,初期曾几易其主,1912年转让给史

(二)近代出版的期刊: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学术界认为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用木板雕印,主要在南洋华桥中免费散发。(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国内最早创办的现代中文期刊,由外国人在广州出版。(3)《吴医汇讲》:苏州长洲人唐大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开始纂辑出版,有学者认为已经是期刊。

(4)《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教会创办,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所办最有影响的一种刊物。

(5)《瀛寰琐记》:1872年英商申报馆创办,是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

(6)《时务报》:1896年创刊、由梁启超任主笔,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7)《亚泉杂志》:1900年杜亚泉创办,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

(8)《东方杂志》:1904年商务印书馆创办,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的综合性杂志。

(9)《图书月报》:1906年上海书业商会创办,是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

(三)近代出版的图书种类:

(1)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

(2)翻译作品;

(3)古籍;

(4)工具书;

(5)丛书。

十一、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

(一)近代著作权意识的萌芽与《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

近代的著作权保护意识最先在翻译介绍西方学说的知识分子中萌牙,并由他们在翻译出版实践中予以应用,严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翻译《天演论》时提到:“译文取明深义,故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计较于字比句次,而意义不倍(背)本文。”“不倍本文”就包含了尊重原作者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意思,也即“信达雅”中的“信”。此外,严复在翻译出版《原富》时曾就版税问题与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的张元济书信往返讨论,提出让著译者分享销售利润的著作权保护建议,并获得张元济的支持。梁启超在戊戌变失败后做了很多古书辨伪工作。虽然他的初衷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古书作者的人身权,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张元济领导的商务印书馆尊重和倡导著作权保护,给予的稿酬一般都是从优的,吸引了诸如严复、林纾、梁启起等一大批优秀作者。商务印书馆还编译出版了《著作权考》,介绍西方的著作权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讲,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带领中国近代出版业走了著作权保护之路。

1886年第一个国际著作权公约----《伯尔尼公约》诞生,1902年上海的《外交报》全文译载了《伯尔尼公约》,开启了这部国际著作权公约在中国的传播工作。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保护法律。

(二)《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著作权法》,共5章45条,很多条文和内容是对《大清著作权律》的沿用和变通。1916年2月公布了《著作权法注册程序及规费施行细则》,对申请著作权注册的具体程序以及交纳规费作了详细规定。因为该法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较多,而保护不够,引起了出版界的不满。1916年,上海书业商会递交了《呈为陈请正著作权法以振文化而费维商业事》的请愿书要求对个别条款进行修改。此时的北洋政府忙于稳固统治,对于上海书业商会的呼吁只做了敷衍回应,没有解决问题,出版界只好在民间自己实施著作权保护,调停解决纠纷。

注册生效制度、外国人作品保护等方面做了一些补充。这次修订采纳了部分上海书业商会的意见,但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得修订后的条款仍存在很大缺陷,故执行中不断发生疑义。同年,国民政府颁布了《解释著作权法各项疑义令》,最高法院设有统一解释法令的会议,即便如此依然不能适应发展了的出版业的实际。如20世纪30年代电影事业已经兴起,但《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一条就缺乏相应的有关电影的著作权客体保护,以至于后来不得不将电影著作权按照保护美术作品的办法来执行。接下来的内战和抗日,使得国民政府无心顾及《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的修订。直到1944年抗战即将胜利,国民政府才颁布了修订的《中华民国著作权法》,在著作权保护客体上进行了修改和增删,加重了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处罚。同年公布了《著作权法实行细则》,规定了注册登记和规费收取的标准。1949年初,国民政府再次修订《中华民国著作权法》,只是将罚金有所降低,其他并无太多变化。

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了《中华民国著作权法》本身存在很大缺陷,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但是《中华民国著作权法》在实施过程中也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为出版界处理著作权纠纷和维护著作权权利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依据。

第五章出版行政管理

一、出版行政管理的概念

出版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的行为

二、实施出版行政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法律规范

(1)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依据各种法律规范进行出版行政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出版行政管理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我国参加的涉及出版活动的国际条约也是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

(2)出版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次是各种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涉及出版的法律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等。

此外,我国刑法中对与出版有关的各种刑事犯罪及行为人须承担的刑事责任也有具体规定。对从事非法出版活动而涉嫌触犯刑律者,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三、出版单位的变更与注销登记。

(一)出版单位的变更审批:

(1)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主管机关、业务范围、资本结构,合并或分立,设立分支机构,出版新的报纸、期刊、或报纸、期刊变更名称,都应依照新设立出版单位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经新闻出版总署同意。出版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法人的,还应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属于企业法人的,还应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互联网出版单位若有这类变更事项,还应持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手续。

(2)若还有其他变更,应经主办单位及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向省级新闻出版局申请变更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出版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法人的,还应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属于企业法人的,还应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二)出版单位的注销登记:出版单位因实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主动停业,或者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被迫停业,或有违法行为而被吊销出版许可证,都应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办理注销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出版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法人的,还应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属于企业法人的,还应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四、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制度。

(1)期刊出版单位:年度核验每年进行一次。

(2)图书出版社、音像制品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年度核验每2年进行一次。(出版单位应按核验材料按时提交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

(3)对于期刊出版单位:省局进行全面审核后,作出予以通过年度核验、暂缓年度核验或不予通过年度核验的决定。暂缓年度核验的期限,由省局确定。省局完成年度核验工作后,要将书面材料报总署备案。

(4)对于音像制品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省局审核后,作出予以通过年度核验、暂缓年度核验的决定。音像制品出版社的暂缓期限为3个月;电子出版物出版社的暂缓期限,由省局确定,但不超过3个月。省局完成年度核验工作后,要将书面材料报总署备案。(5)对于图书出版社:省局审核后,须出具审核意见报送总署,总署作出予以通过年度核验、暂缓年度核验或不予通过年度核验的决定。暂缓年度核验的期限为6个月。凡是通过年度核验的出版单位,予以登记;凡是不予通过年度核验的出版单位,撤销其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凡是被暂缓年度核验的出版单位,应在暂缓期满时重新办理年度核验手续。如经过整改达到年度核验要求,予以登记;如仍未达到年度核验要求,撤销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

五、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简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指在图书、非新闻性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内承担内容加工整理、装帧和版式设计(即技术编辑)等工作的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以及在报纸、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版专业资格制度适用的出版单位: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互联网出版单位、期刊社等出版单位。

(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

(1)对所有人员的基本要求:

1、凡在出版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试”,取得规定级别的“资格”,持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2、出版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出版专业人员职务考试行条例》有关规定,从具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用合适的人担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2)不同人员的具体要求:

1、在出版单位担任社长(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主编(副主编)、编辑室主任(副主任)职务的人员,除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外,还必须具有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

2、凡在出版单位担任责任编辑(或责任校对、责任技术编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办理注册手续,领取责任编辑证书;否则,不能担任责任编辑。

3、凡在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在到岗2年内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按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否则不得继续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1)初级和中级资格的取得规定:20XX年起,出版专业初级和中级职业资格的取得,实行全国统一考度制度;相应级别的出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不再进行。考试每年一次,由国家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标准、统一证书。取得初级资格者,可以聘任助理编辑(助理技术编辑或二级校对)职务;取得中级资格者,可以聘任编辑(技术编辑或一级校对)职务。

(2)高级资格的取得:目前实行评审制度,将要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出牍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1)报考的基本条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热爱出版工作,恪守职业道德。

(2)报考的资历条件:报考不同级别的人员还须在学历和工作资历方面符合一定的条件。(3)报考的否定条件:凡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违犯出版法规受到严厉惩处者和有刑事犯罪记录者,均不得申请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四)对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获得者的管理:

(1)接受继续教育

(2)职业资格登记

(3)责任编辑注册,包括首次注册、续展注册、变更注册和申请续展注册的资格保留期(4)违规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六、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国家对新闻出版行业的领导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1)必须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领导有: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经理)和总编辑(均包括副职,下同);期刊社主编,新华书店省、地(市)、县市店经理(含外文书店、古旧书店及总发行单位经理),省管书刊印刷企业厂长(经理),音像复制单位的法定代表或主要负责人。

(2)《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获取要求:单位领导都要在当年内或任职后半年内按规定参加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级新闻出版局组织或指定培训机构举办的相应岗位培训班,学完全部课程,并经考试、考核合格,方可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各个岗位的规范内容和培训要求,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规定。

(3)《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设定:1、统一印制:新闻出版总署;2、颁发机构: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级新闻出版局指定的培训机构;3、有效范围:全国新闻出版行业;4、有效时期:5年;5、有效规定:a.持证人要在有效期满后的第一年同再参加培训,重新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b.持证人调离原单位但不改变任职岗位性质的,其证书继续有效;c.脱离原岗位工作并改变岗位性质不超过3年的,回原岗位工作时其证书要经新闻出版行政机关核验方可有效;d.改变岗位性质时间超过3年的,证书自行失效。

(4)单位领导持证上岗率的要求:单位领导持证上岗率列入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内容,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年度核验主管机关将视不同情况给予警告或暂缓年度核验。被警告或暂缓年度核验的出版单位,要在年度核验主管机关规定的时间内使持证上岗率达到要求。

(5)要求持证上岗的中层领导干部:出版单位、省管书刊印刷企业、音像复制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及新华书店门市部主任等人员。要求:由各省级新闻出版局参照社长、总编辑等领导岗位的持证上岗办法及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各个岗位的规范内容和培训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七、出版单位的等级评估。

实行等级评估制度的目的:出版单位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推动出版产业繁荣发展。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关于“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出版单位综合评估办法,对出版单位分类实施综合评估”的规定,对图书出版单位的评估已经实施,对其他出版单位的综合评估体系正在建立。对图书出版单位的等级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实行动态评估。

(一)评估指标体系:由图书出版能力、基础建设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违规记录及附加项目5个方面组成。选取能反映图书出版单位真实水平的、有代表性的25项要素为评估指标,组成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评估指标体系。

(二)评估等级有关政策:对图书出版单位的评估分4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最高分数为1000分。根据各项指标在图书出版中的不同作用,赋予不同的权重。按照图书出版单位所得分数,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并按比例分别确定等级。(1)评为一级:各类图书出版单位数量约占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总数的20%。20XX

颁发荣誉证书或奖牌,并在出版资源配置上实行倾斜政策。

(2)评为二级:各类图书出版单位数量约占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总数的30%。

(3)评为三级:各类图书出版单位数量约占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总数的40%。

(4)评为四级:各类图书出版单位数量的比例不超过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总数的10%。对被评为四级的图书出版单位、要求其主管、主办单位加强管理,促进其完善各项制度、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综合实力。

对少数综合排名靠后、经营管理不善、资不抵债、或有严重违规问题的图书出版单位,给予警示或托管;对连续两个评估期被警示的且不具备办社条件的图书出版单位,按行政和法律程序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直至取消其出版资格。

八、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

(1)年度出版计划是出版社准备在某一年度安排出版的产品计划,有时也称“年度选题计划”。属于保障图书质量的出版宏观调控机制中预报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项制度要求,出版社的年度出版计划应经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2)实际操作中,出版社应在上一年第四季度制定出版计划,先报主管部门审核和批准,再送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出版社如在年度出版计划已经审核、备案后还要增补选题,须在发稿前一个月将选题计划报送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特殊急件须随时报批。

(3)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是出版行政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规定,出版社未将年度出版计划上报备案或在出版物出版后再补报计划,都将受到行政处罚。

九、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涉及初级)。

(1)重大选题备案制度也属于保障图书质量的出版宏观调控机制中预报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重大选题指内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选题。重大选题未经备案,不得出版。

(2)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的重大选题:应经所在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新闻出版总署自决定受理备案之日起30日内,予以答复或者提出意见。

(3)出版单位在将重大选题申报备案时,应填写备案登记表并提交备案申请报告,选题、书稿、文章、图片或者样片、样带,出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地党委宣传部门的审核意见。

十、对书号、刊号的管理要求(涉及初级)。

书号、刊号都是出版物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书号”的全称是“中国标准书号”,由以ISBN为前缀的5段、1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主要用于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等。“刊号”是“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习称。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组成。前者由以ISSN为前缀的2段、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后者由以“CN”(中国的国名代码)为前缀的2段、6位阿拉伯数字以及分类号组成。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给出。刊号主要用于报纸和期刊及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国家对于书号、刊号的管理规定主要有:

(1)书号、刊号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2)书号、刊号不得“一号多用”。

(3)逐步实施书号实名申领制度。

(4)严禁买卖书号、刊号。

十一、出版物质量管理。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XX年12月公布的修订后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四项均合格的图书,质量属合格。四

(一)图书质量监督检查:各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采用抽样检查方法。抽样检查分两类:一是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有经验、有水平的审读人员,随机抽样审读所辖地区出版单位出版的和市场上的图书,大力推荐优秀的,对质量有问题的图书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汇报;发现倾向性的问题,向上级汇报并向出版单位发通报。二是每年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图书质量标准对图书进行质量抽样检查。我们主要讲后一类抽样检查。抽查方式有两种:(1)各出版单位每年对自己所出图书的质量至少分别进行两次自查,每年的自查结果和有关情况应于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在出版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省级新闻出版局和出版单位的主管单位组织图书质量检查小组或聘请图书质量审读员,对所辖各出版单位的图书进行抽查。

(2)新闻出版总署根据全国图书质量实际情况及读者的反映,每年选取部分出版单位的图书,进行质量抽查。

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图书质量检查,须将审读记录和检查结果书面通知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如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提出申辩意见,请求复检。对复检结论仍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请求裁定。

(二)对图书质量的奖惩措施:奖励措施:对在图书质量检查中被认定为成绩突出的出版单位和个人,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处罚措施分三类:

(1)对内容不合格图书的处罚措施:根据《出版管理和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1、行政处罚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衡量违法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后依法实施,主要包括: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没收出版物及声违法所得,按违法经营额的一定倍数处以罚款,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2、刑事处罚由人民法院对行为人依法定罪量刑。主要适用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而触犯刑法者。

(2)对编校质量、印制质量不合格图书的处罚措施:

1、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方可继续发行;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

2、印制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出版单位必须及时予以收回、调换。

3、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后,如果已定为不合格的图书仍在市场上销售,由省级以上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出版单位进行处罚。

4、对于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由省级以上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可以根据情节处3万元以下罚款。

(3)对不合格图书直接责任者的处罚措施:1年内造成3种及以上或连续2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责任者,取消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注销登记,且3年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十二、出版物样本送交制度。

(1)国家规定,出版单位发行出版物前应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免费送交出版物样本。因此,出版单位应由专人负责按规定的数量和方式送交样本。逾期不交者,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2)出版单位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交出版物样本,主要是支持国家保存、收藏出版物以便进行文化积累和开展信息服务。出版单位向出版行政主管部门送交出版物样本,实际是向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样本备案。出版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审读样本,可以及时发现出版物内容有无问题,把握出版动向,采取相应的对策。要求出版单位送交出版物样本也是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十三、国家对书刊印刷的管理。

的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复印、影印、打印等活动”。未依照国家规定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印刷经营活动。个人不得从事书刊印刷经营活动。书刊委托印刷的当事人是书刊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因而国家对双方行为都有规定。

(一)对书刊出版单位的规定:

(1)书刊出版单位在委托印刷书刊时,必须审核拟委托承印书刊的企业是否属于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定许可的书刊印刷企业。不得委托非书刊印刷企业承印书刊,也不能委托因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法规规定正处于受罚期间的书刊印刷企业承印书刊。(2)书刊出版单位委托书刊印刷企业印刷书刊,必须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委托印刷书刊的有关证明,并依法与印刷企业签订合同。

(3)书刊出版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委托印刷的书刊上刊载出版单位名称、地址,书号或刊号,出版日期或刊期,书刊印刷企业的真实名称和地址,及其他有关事项。(二)对印刷企业的规定:

(1)印刷企业接受书刊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必须验证并收存出版单位盖章的印刷委托书,并在印刷前报出版单位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印刷企业接受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书刊出版单位委托印刷书刊,印刷委托书还必须事先报印刷企业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印刷委托书由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统一格式,由省级新闻出版局统一印刷。(2)印刷单位应自完成书刊印刷之日起两年内,留存一份承接的书刊样本备查。

(3)印刷单位不得印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书刊: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禁止内容的,非法进口的,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或报纸、期刊名称的,未署出版单位名称的,中学小学教科书未经依法审定的,侵犯他人著作权的。

十四、国家对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活动的管理。

国家实行复制经营许可制度。未依照国家规定取得《复制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复制经营活动。复制经营活动涉及光盘、磁带、磁盘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存储介质,除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外,还包括音像非卖品、电子出版物非卖品及计算机软件等。对复制对象统称为“产品”。

(一)对出版单位的规定:

(1)出版单位应委托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复制单位复制产品,必须出示出版许可证、营业执照副本、复制委托书和出版单位授权书,依法签订合同。

(2)出版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关于复制委托书的管理规定,使用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刷、由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核发的复制委托书。

(3)出版单位应保证复制委托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须将其直接交送复制单位。(4)复制委托书的第二联,应由出版单位和复制单位盖章后,在产品完成复制之日起30日内,连同相应的样品一起上交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

(5)复制委托书的第四联由出版单位留存两年备查。

(二)对复制单位的规定:

(1)复制单位接受委托复制产品,应当验证委托的出版单位盖章的复制委托书及其他法定文书。接受委托复制的若属于非卖品或计算机软件,应当验证经省级新闻出版局核发并由委托单位盖章的复制委托书。复制单位接受委托复制境外产品的,应当报给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批准;复制的产品除样品外应当全部出境,不得在境内发行。

(2)复制单位不得接受非音像出版单位、非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或个人的委托复制经营性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不得擅自复制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计算机软件、音像非卖品、电子出版物非卖品等。

(3)复制单位应建立和保存完整清晰的复制业务档案,含委托方按本办法有关规定提交的复制委托书和其他法定文书及复制样品、生产单据、发货记录等。保存期为2年,以备查验。(4)复制单位复制光盘,必须使用蚀刻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光盘来源识别码(SID码)

2010~2012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已过时]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沿用至今的字体是()。 A.隶书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答案】C 【考点】汉字的产生与演变 【解析】隶书在八分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以钟繇所书之字为代表的“真书”,即楷书,又称“正书”。自从楷书出现之后,汉字的字体趋于基本稳定。楷书沿用至今,在历史上与书籍复制的关系最为密切。 【说明】最新版考试教材已删除了该知识点,此部分内容已并到中级基础第三章中考查。 2.[已过时]标志着雕版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的是五代时期()的刊刻。 A.《大藏经》 B.《十三经》 C.《十三经注疏》 D.《九经》 【答案】D 【考点】雕版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的标志

【解析】我国发明的雕版印刷技术,最先是在民间使用,直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才在宰相冯道主持下由官府刻印《九经》。《九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它的刊刻,开了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的先河,也标志着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 【说明】最新版考试教材已删除了该知识点,此部分内容已并到中级基础第三章中考查。 3.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作品编辑发行 B.编辑复制发行 C.作品复制发行 D.作者编辑读者 【答案】B 【考点】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解析】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即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为编辑、复制和发行。 4.中国标准书号ISBN 978-7-5403-2020-1中的“5403”表示的是()。 A.出版序号 B.出版物号 C.出版代码 D.出版者号 【答案】D 【考点】中国标准书号的组成名称

最新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4年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顺序编号,连续出版B.便于检索 C.稳定性、系统性强D.信息量大 2.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几种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 A.需要依赖电子计算机B.具有交互功能 C.不需要事先复制就可以发行D.可以在互联网上销售 3.出版物的制作单位是()。 A.通过物化劳动印刷或复制出可以大量传播的出版物的单位 B.能使作品成为最终出版物产品的单位 C.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的桥梁 D.能把精神生产内容制成“母版”供复制单位使用的专门单位 4.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 A.登记制度B.注册制度C.备案制度D.许可制度 5.开发、利用出版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是()。 A.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编辑、校对工作自动化 B.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等 C.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尽量只使用一个书号 D.充分利用外审力量完成大部分稿件的审稿和加工整理 6.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中不包括()。 A.出版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B.出版业的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编辑工作的环节大大简化D.出版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 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为最多。 A.历书、韵书B.佛经、佛像C.四书五经D.诗词曲选本 8.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活动是印制()。 A.《大藏经》B.《四库全书》C.《古今图书集成》D.《邸报》 9.我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办出版机构是()。 A.同文书局B.拜石山房C.墨海书馆D.扫叶山房 10.某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 A.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B.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C.新闻出版总署D.所在地省级文化局和工商管理局 11.一位大学讲师2003年调入某出版社。如果他要担任书稿的责任编辑,就必须()。A.在2003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B.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C.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D.在2003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1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登记制度。凡在一个登记期内(),缓登一年。A.有一次年度考核不合格B.脱离出版专业技术岗位两年 C.因违法而受到刑事处罚 D.伪造学历和出版专业工作资历证明 13.对未办理备案手续而出版的属于重大选题范围的出版物,无论内容有无问题,首先应该责令出版单位()。

语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知识点梳理 现代文部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铺垫、类比、以小见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物、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 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材料的安排:线索、主次、详略 七、行文的结构:承上启下、铺垫、伏笔、照应、起承转合。 八、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细节、 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十一、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二、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三、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四、记叙文的语言:语言准确、形象生动、感情色彩鲜明、充满气势。 十五、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六、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然……气氛 2.衬托人物的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 二十、说明文分类: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语言特点 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 二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主—次、因—果、从一般到 特殊、从概括到具体、整体—部分、现象—本质、特点—用途,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 的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顺序) 二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 二十三、说明文的语言:一般的说明文准确性、周密性说明了事物的性质、形态、功能等。 科学小品:语言通俗易懂、活泼形象、生动有趣。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介绍“旅人桥”时说:“它大约建成于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作者在这句话里连续用了四个修饰语。“大约”和“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表示有依据。又限制了能了解到的一定的范围;“最早的”表示能了解到的时间和程度。 例2.介绍赵州桥时,其大拱的长度为38.4米,是“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在当时”限制了时间,使“最长”得以成立。“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说明赵州桥大拱的长度时,虽依据了不少资料,但又顾虑掌握不全,故说得留有余地。 二十四、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证明)、论证(怎样证明) 二十五、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六、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法、“归谬法”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1.下列各项中,单位名称和中文表述都正确的有(ACD)。 A.速度单位m/s:米每秒 B.质量热容单位J/(kg?K):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 C.面积单位m2:平方米 D.摩尔体积单位m3/mol:立方米每摩尔 E.力矩单位N?m:牛顿米 2.编辑检查复印清样的主要目的有(ABE)。 A.确保排版质量 B.确保全书结构组成齐全 C.处理作者修改意见 D.处理编辑加工整理阶段遗留或疏忽的问题 E.检查全书各个组成部分的印订次序 3.书刊外部装帧设计不包括(AE)。 A.版心规格设计 B.书刊开本选择 C.书心用纸选择 D.表面整饰设计 E.页码版式设计

4.排版、改样人员造成文字出错的原因包括(ACE)。 A.草字误判 B.原告错误 C.邻位错改 D.校样错改 E.拆字失误 5.段玉裁说:“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谓之校异同;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谓之校是非。”把这句话用于现代校对,正确的理解是(BCE)。 A.“本”是指作者交来的原稿 B.“本”是指经编辑加工过的原稿 C.校异同是指将校样与原稿的相异之处改得与原稿相同 D.校异同是校正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差异 E.“非”是指原稿中的错漏,但现代校对对它的处理方式与段玉裁应该不同 6.下列关于折校的表述,错误的有(CE)。 A.折校不利于校是非 B.折校是对校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C.折校是一种本校法 D.折校时,要把校样放在桌上,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进行 E.折校时,要把原稿和校样平放在桌上进行 7.下列关于本校法的表述,正确的有(ADE)。 A.通读校样时常采用本校法

2019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真题-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答案word精品文档14页

2019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甲骨 B.青铜器 C.竹木简牍 D.缣帛 2.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产生于()。 A.商代 B.战国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3.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程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日本 4.活字发明以后,我国用泥、木、金属对活字印刷进行多方的实验,()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铜活字印书。 A.《宋诸臣奏议》 B.《蔡中郎集》 C.《白氏文集》 D.《元氏长庆集》 5.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A.《妙法莲华经》 B.《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C.《陀罗尼经咒》 D.《金刚经》 6.清朝采用木活字印书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印()。 A.《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C.《康熙字典》 D.《子史精华》 7.政府刻书,又称官刻,是指中央国家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等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始于()时期。 A.五代 B.宋代 C.元代 D.唐代 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发明的,比德国谷腾堡的同样技术早()。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1 000年

9.我国报纸印刷的开端出现在()。 A.明初 B.明末 C.清中期 D.清末 10.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装到精装、平装是在()。 A.唐代 B.宋代 C.近代 D.现代 11.宋代官刻机构很多,其中刻书规模数量最大的是()。 A.大理寺 B.进奏院 C.国子监 D.兴文署 12.西洋机械化印刷技术传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是()。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3.1920年,我国出版了由()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瞿秋白 1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党的主要创建人在党初创时期都曾进行过出 版活动,毛泽东主编了()。 A.《新青年》 B.《共产党》月刊 C.《中国青年》 D.《湘江评论》 15.198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提出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要求,其中的一项是()。 A.放开经营方式,搞活发行渠道 B.放手发动群众,搞活各类书店 C.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 D.放开管理方式,搞活出版社 16.2019年12月25日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是由()制定的出版行政法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新闻出版总署 D.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文化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17.在《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设立出版单位应具备的条件中,对出版单位的业务范围、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的要求是()。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春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春》一文作者用诗的笔调,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多角度(视、听、嗅、味)、多层次地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字音:朗润喉咙hóu lóng 应和yìng ha抖擞sǒu 窠kē巢黄晕yùn 卖弄(字义)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文首:“盼望着,盼望着”——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期待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 在词语、修辞运用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 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偷偷地”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情态。“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侧面烘托春草的生机勃勃。 写景层次:由点到面由物到人正侧结合 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修辞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野花数量多,色彩明丽,闪闪发光的特点。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春风图:(第5自然段)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 吹面不寒杨柳风……从触觉方面,引用加比喻,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春风的温暖柔和。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侧面写,表现了春风的和悦。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卖弄:原意是炫耀的意思,文中是尽情的表现,形象地写出了鸟鸣叫的声音多,此起彼伏,连续不断 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和排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雨细细、密、亮、绵

2008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08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地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编辑工作是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 B.编辑工作在宣传发行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C.编辑工作是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 D.编辑工作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 2.下列关于编辑和读者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B.编辑要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 C.与经济效益相一致 D.编辑富有引导读者的责任 3.下列出版类型中,属于电子出版物的是( A )。 A.只读光盘 B.激光唱盘 C.激光视盘 D.录音带 4.出版物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商品,在于它具有( B )。 A.物质产品属性 B.精神产品属性 C.商品性 D.艺术性 5.书刊版心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包括( C )。 A.文字 B.图表 C.天头和地脚 D.空间和线条 6.广义的封面不包括( C )。 A.面封 B.底封 C.内封 D.书脊 7.《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报社、期刊社自登记之日起( B )未出版报纸、期刊的,由原登记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注销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A.满60日 B.满90日 C.满120日 D.满180日 8.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者,可以聘任( D )职务。 A.见习编辑 B.技术编辑 C.一级校对 D.二级校对 9.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的标准线下限是( B )。

A.差错率未超过0.5/10 000 B.差错率未超过1/10 000 C.差错率未超过5/10 000 D.差错率未超过1/1 000 10.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D )。 A.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B.未公开发表的作品 C.作者死亡已超过50年的作品 D.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一般为( A )。 A.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B.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40年 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3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20年 12.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如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方式,图书出版单位应该在作品出版后的( D )内向著作权人付酬。 A.15天 B.1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是( D )。 A.着想(zhuó) B.炽热(chì) C.嗜好(shì) D.同仇敌忾(qì) 14.下列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和方法 B.《汉语拼音方案》与直音法、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法等注音方法没有关系 C.《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部分构成 D.《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字母 1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是( C )。 A.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B.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 C.你是吃米饭还是馒头? D.《汉语大词典?缩印本》已经出版发行。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初级) 2008年08月19日 10:47 阅读次数:491 1.下列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关于汉字及其使用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B。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C.所谓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音同、义同而用法不同的词 D.汉字的整理包含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方面的内容?2.下列各字中,笔画数不同 3.“奪”简化为“夺”,采用于其他字的是( )。?A.凄B。逸?C。鸶D.虒? 的简化方法是(). 4。下列词语中,加点A。简化偏旁 B.保留局部?C。草书楷化 D。换用简单符号? 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啜泣点缀辍学拾掇 B。癖性荒僻开辟躲避 C.蠕动怯懦孺子嗫嚅 D。惴惴湍急揣摩喘气?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兴高采烈源远流长 B.睿智成群结党翻来复去 C。暴躁怨天尤人声名狼藉 D.裨益走头无路川流不息?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相映成趣截足先登优柔寡断 B.旁征博引铤而走险舍本逐末? C.违疾忌医大显身手变本加利 D。各行其是手屈一指众口铄金? 7.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春风和旭,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荡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B。突然,蝉声戛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C.墙上贴着一张标语,写着:“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 D.他一进门,说了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9。下列句子中,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的是()。 A。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消费食用植物油1。7万吨,蛋1.87万吨,酒3。6万吨,布3.6万千米,煤60万吨以上。 B.白炽灯照明距桌面的最佳高度:15瓦为25公分,25瓦为45公分,40瓦为60公分,60瓦为100公分。? C.厦门海沧投资区距高雄港160海里,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多海里。 D.海南农业开发综合试验区,占地40多公顷。 1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A.2005~: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我们的一切努力,包括未来的五年、十年朝什么方向发展等,都要用科学发展观加以指导.?B.这6年多来,中科院共引进海外知名学者50余人,国外杰出人才700余人。 C.《18家诗钞》卷25收录了陆游《元日读易》。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1节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 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

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 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 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促进文化交流 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 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 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小学六年语文知识点整理

小学六年语文知识点整理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e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前鼻音为:an en in un 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 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5、标调: a o e i u ,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 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 以a o e 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 )隔开。如海鸥hǎi ōu

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 如:鼎dǐng 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g)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 如查挥字, 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 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 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 如查乙, 在难检字索引中查(1)画。 理解词语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真题2011年

[真题]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真题2011年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下列少数民族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是()。 A.西夏文 B.八思巴字 C.突厥文 D.朝鲜文 参考答案:D 第2题: 关于套版印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套版印刷由涂版印刷发展而来 B.套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印刷进入彩印时代 C.套版印刷术在明代后期已经广泛应用 D.恒版不属于套版印刷 参考答案:D 第3题: 关于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发行 B.编辑是通过创作作品对信息进行开发 C.复制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D.发行是出版单位通过商晶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 参考答案:B 第4题: 加强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不包括()。 A.加强自我修养 B.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 C.加强制度化建设 D.加强经营活动 参考答案:D 第5题: 作者自投的图书稿件,其编辑过程一般不包括()环节。 A.组稿 B.审稿 C.编辑加工 D.校样处理 参考答案:A

第6题: 关于出版社业务部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编辑部门主要保证出版物精神文化内容的质量 B.校对部门的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 C.出版部门负责全社出版计划的制定 D.发行部门负责促进出版物在市场上顺利流通并实现其价值参考答案:C 第7题: 出版专业助理编辑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在编辑指导下练习组稿 B.练习撰写书评 C.承担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 D.在编辑指导下加工稿件 参考答案:C 第8题: 下列选题中,不需要办理重大选题备案手续的是()。 A.《云南自助游地图集》 B.《青少年性教育读本》 C.《日本动画选编》 D.《××市机关名录》 参考答案:B 第9题: 关于著作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者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笔名 B.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C.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不包括发行权 D.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也称“经济权利” 参考答案:C 第10题: 原始著作权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为自然人作者,一为()。 A.合作作者 B.演绎作者 C.视为作者的组织 D.作品创作的组织者 参考答案:C 第11题: 标点符号的作用,不包括()。 A.表示停顿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第一章出版概论 §1.1 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 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⑴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⑵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⑴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⑵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度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及详细答案

06年度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汉字及其使用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B.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C.所谓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音同、义同而用法不同的词 D.汉字的整理包含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方面的内容 2.下列各字中,笔画数不同于其他字的是( )。 A.凄B.逸 C.鸶 D.虒 3.“奪”简化为“夺”,采用的简化方法是( )。 A.简化偏旁B.保留局部 C.草书楷化 D.换用简单符号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啜泣点缀辍学拾掇 B.癖性荒僻开辟躲避 C.蠕动怯懦孺子嗫嚅D.惴惴湍急揣摩喘气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喧兴高采烈源远流长 B.睿智成群结党翻来复去 C.暴躁怨天尤人声名狼藉 D.裨益走头无路川流不息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相映成趣截足先登优柔寡断 B.旁征博引铤而走险舍本逐末 C.违疾忌医大显身手变本加利 D.各行其是手屈一指众口铄金 7.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 A.春风和旭,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荡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 B.突然,蝉声戛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 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C.墙上贴着一张标语,写着:“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 D.他一进门,说了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9.下列句子中,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的是( )。 A.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消费食用植物油1.7万吨,蛋1.87万吨,酒3.6万吨,布3.6万千米,煤60万吨以上。 B.白炽灯照明距桌面的最佳高度:15瓦为25公分,25瓦为45公分,40瓦为60公分,60瓦为100公分。 C.厦门海沧投资区距高雄港160海里,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多海里。 D.海南农业开发综合试验区,占地40多公顷。 1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 A.2005~: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我们的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考试习题

壹、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汉字及其使用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B.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C.所谓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音同、义同而用法不同的词 D.汉字的整理包含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两方面的内容 2.下列各字中,笔画数不同于其他字的是()。 A.凄B.逸 C.鸶D.虒 3.“奪”简化为“夺”,采用的简化方法是()。 A.简化偏旁B.保留局部 C.草书楷化D.换用简单符号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啜泣点缀辍学拾掇B.癖性荒僻开辟躲避 C.蠕动怯懦孺子嗫嚅D.惴惴湍急揣摩喘气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喧兴高采烈源远流长B.睿智成群结党翻来复去 C.暴躁怨天尤人声名狼藉D.裨益走头无路川流不息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相映成趣截足先登优柔寡断

B.旁征博引铤而走险舍本逐末 C.违疾忌医大显身手变本加利 D.各行其是手屈一指众口铄金 7.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春风和旭,阳光灿烂,山谷里回荡着鸟儿们缭亮的歌声。 B.突然,蝉声戛然而止,树林里顿时一片寂静。 C.这小生灵虽然是缈小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它。 D.叶欣以身恂职的事迹见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动。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C.墙上贴着一张标语,写着:“你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 D.他一进门,说了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9.下列句子中,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的是()。 A.我国城乡居民每天消费食用植物油1.7万吨,蛋1.87万吨,酒3.6万吨,布3.6万千米,煤60万吨以上。 B.白炽灯照明距桌面的最佳高度:15瓦为25公分,25瓦为45公分,40瓦为60公分,60瓦为100公分。 C.厦门海沧投资区距高雄港160海里,距香港287海里,距上海560多海里。 D.海南农业开发综合试验区,占地40多公顷。 1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的是()。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课 程 学 习 指 导 书 作者:王献玲 2008年 9 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程以教材《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为准。在学习教材时,要搞清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意义及有关的政策;要熟识课程中出现的概念;要注意将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要深刻认识国家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在学习的方法上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要结合着我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本课程网络课件中的讲授内容是对教材的辅导性解说,是归纳、总结,多为知识点,这些都必须是要掌握的。在课程学习指导书中,每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章节重点、要点,对这些一定要熟练掌握、能运用。指导书的每章节的后面都附有练习题,作为学员学习成绩考查的基本标准。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及课时分配 本课程学习共有课程讲授二十五讲,具体分配为第一章二讲、第二章三讲、第三章三讲、第四章四讲、第五章五讲、第六章二讲、第七章二讲、第八章四讲。要求每星期应学习一讲 每讲学习2个课时。

第一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机,了解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了解当今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要弄清楚为什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到 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熟悉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特点。 3.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 4.深刻认识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意义。 二、本章重点 1、要把握整个当今整个时代发展具有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时代特征:(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由此上述三个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而这种新时代的人才必须依靠课程与教学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的储备 一①体裁分类: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 “歌”“行”“吟”“引”等名称)。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②题材分类: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三考点分析: 1人物形象类答题模式盖帽子; 找依据; 析感情 2意境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感情意境一般由双音节词构成四字短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 冷寂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淡雅 3 炼字类答题 答题步骤: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引述关键词语+分析用法用意+表达 效果3、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4.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①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用典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古伤今等) ②描写方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衬静,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 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以景衬情, 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 描写角度: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 ③修辞手法:有赋、比、兴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写活了,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问而不答)——加强语气,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对偶、用典、反语、夸张、借代、互文、双关、顶真 叠词:增添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4.语言风格: 平淡、绚丽、庄重、幽默、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朴素直白、豪放俊逸、沉郁顿挫、雄浑豪迈、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等。 5情感表达 哀情 :思乡怀人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不平贬谪的愁苦 对世俗的蔑视人世沧桑的叹息国运衰败的哀叹国破家亡的苦痛 乐情: 自己对某种品德节操的坚守与傲岸对自然的喜爱与回归远离世俗的恬淡之情 看淡荣辱成败的旷达精忠报国的忠心

2008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试题

全部的试题均为独家提供,请尊重版权,不要侵权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2008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初级) 一、单 1.下列关于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地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编辑工作是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 B.编辑工作在宣传发行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C.编辑工作是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 D.编辑工作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 2.下列关于编辑和读者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B.编辑要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 C.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检验者和促进者D.编辑负有引导读者的责任 3.下列出版物类型中,属于电子出版物的是()。 A.只读光盘B.激光唱盘 C.激光视盘D.录音带 4.出版物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商品,在于它具有()。 A.物质产品属性B.精神产品属性 C.商品性D.艺术性 5.书刊版心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包括()。 A.文字B.图表 C.天头和地脚D.间空和线条 6.广义的封面不包括()。 A.面封B.底封 C.内封D.书脊 7.《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报社、期刊社自登记之日起()未出版报纸、期刊的,由原登记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注销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A.满60日B.满90日 C.满120日D.满180日 8.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者,可以聘任()职务。 A.见习编辑B.技术编辑 C.一级校对D.二级校对 9.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的标准线下限是()。

A.差错率未超过0.5/10 000 B.差错率未超过1/10 000 C.差错率未超过5/10 000 D.差错率未超过1/1 000 10.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A.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B.未公开发表的作品 C.作者死亡已超过50年的作品D.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一般为()。 A.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B.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40年 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30年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20年 12.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如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方式,图书出版单位应该在作品出版后的()内向著作权人付酬。 A.15天B.1个月 C.3个月D.6个月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是()。 A.着.想(zhuó)B.炽.热(chì) C.嗜.好(shì)D.同仇敌忾.(qì) 14.下列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和方法 B.《汉语拼音方案》与直音法、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法等注音方法没有关系 C.《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部分构成 D.《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字母 1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是()。 A.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B.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 C.你是吃米饭还是馒头? D.《汉语大词典·缩印本》已经出版发行。 16.下列各句中,数量词使用不当的是()。 A.上学我俩一起走吧 B.下午两点整举行开幕式 C.今年海南产的香蕉销量比往年下降了两倍多 D.一辆载重卡车缓缓地驶出 17.下列各组词,不属于副词的是()。 A.更最非常特别略微至少 B.能够可以应当必须敢肯 C.立刻曾经渐渐忽然始终永远 D.简直索性竟然难道莫非未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