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与地图学

地图与地图学
地图与地图学

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

1.1 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1、特殊的数学法则

2、使用地图语言

(1)清晰表示物体复杂的轮廓图形。

(2)表示实地形体虽小,但有重要意义的物体。

(3)表示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4)表示地面上被遮盖的物体。

(5)表示无形的现象。

(6)地图既能精确地显示地物的准确位置,又能在平面上显示出三维空间的立体特征,为在图上量测提供了可能。

(7)地图不仅能表现出地理环境的现状,而且还能反映地理环境的过去和未来。

3、实施制图综合

二、地图的定义

2.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卫星遥感影像,这不但给地图制作提供了新的数据源,还可以把影像直接作为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同时把人们的视野从地球拓展到月球和其他星球;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视频、声音等都可以成为地图的表达手段。

这些变化引起了全世界地图学家们对地图定义的讨论。在众多的中外文献中看到如下的一些关于地图的新的定义。

从现代地图学的观点出发,可以这样来定义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1.2 地图的基本内容

一、数学要素

任何科学的地图都应包含数学基础,它们在地图上表现为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其中三角点是最重要的,在测图时,它们是图根控制的基础;编图时,它们成为地图内容转绘和投影变换的控制点。

控制点一般只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才体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没有控制点。

坐标网分为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和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它们都同地图投影有密切联系、是地图投影的具体表现形式。

比例尺确定地图内容的缩小程度。它虽然只在整饰要素中标出,但在地图制作过程和结果中其作用无处不在。

地图定向通过坐标网的方向来体现。

二、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是地图的主体,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上表达地理要素的种类有所区别。

普通地图:普通地图上的地理要素是地球表面上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分为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土要是陆地上的道路网)、境界线和独立地物

等。

专题地图: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三、辅助要素

1.3 地图的功能与应用

一、地图的功能

1.地图的模拟功能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或设想,按比例制成的同实物相似的物体。地图就是一种经过简化和抽象了的空间模型。它以符号和文字注记描述地理环境的某些特征和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种模拟模型。

例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形态时,等高线不是地面存在的客观实体,而是实际地形的模拟,见图1-25。

地图模型较之其他模型(如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表格图表、文字描述、航空与卫星图像等)具有更多的优点。例如,地图模型的直观性、一览性、抽象性、合成性、几何相似性、地理适应性、比例尺的可量测性等,都是其他形式的模型所不完全具备的。

2.地图的信息载负功能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就明确地表明地图所具有的信息载负功能。

既然地图是地理空间信息的载体,自然就涉及地图信息量问题。地图信息量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两部分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图形符号所直接表示的信息,人们通过读图很容易获得;间接信息是要经过分析解译所获得的信息,往往需要利用思维活动,通过分析综合才能获得。

3.信息传输功能

地图的信息载负功能为信息的传输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传递形式,它已成为信息传输的工具。信息传输的过程是,信息源的信息经过信息发送者的编码(如电报编码),通过一定的通道发送信息(如电波传递),信息接受者接到信号,经过译码(如电码翻译)把信息传输到目的地。

地图生产使用也是一种信息传输,编图者(即信息发送者)把对客观世界(信息源)的认识经过选择、概括、简化、符号化(即编码),通过地图(即传输通道)传送给用图者(即信息接收者),用图者经过符号识别(译码),同时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和解译,形成对客观世界(制图对象)的认识(图1-26)。

4.认识功能

地图具有认识功能是地图的本质所决定的。地图不仅能直观地表示任何范围制图对象的质量特征、数量差异和动态变化,而且能反映各现象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所以,地图不仅是区域性学科调查研究成果的很好的表达形式,而且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地学、地理学研究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有“地理学第二语言”之称。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运用地图进行方向的确定就是最简单、直观的例子。例如,我国各民族的区域分布十分分散,依靠语言或文字描述,无法构成整体分布状况的概念,而通过绘制“中国民族区域分布图”则能圆满地解决问题。如图1-27所示。

(2)提供空间分布物体和现象的尺寸、维数、范围等概念,形成正确的对比概念、图形感受及制图对象的空间立体分布和时间过程变化,也就是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如运用各类统计地图、剖面图、断面图、过程线等,再结合图形分析及图上量算,便可获得大量有关对象的数量特征。如图1-28,可以在各省进行人均占有耕地和粮食的对比。

(3)在形成各种事物或现象形态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它们之间可能

存在的空间相关,也就是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因为分布形态具有相似或相关规律的多种现象间,大多数会存在疏密不等的内在联系,如土壤与植被在垂直与水平分布上的相似规律是与当地的高程及气候分布特点相关的。

(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例如由于存在模糊的地域心象,通常会认为上海比非洲的开罗在地理纬度上要偏北得多,而与巴黎却处于相当的纬度。而实际情况却是上海与开罗均位于北纬30度附近,而巴黎则为北纬49度。只有地图才能帮助人们迅速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形(图1-29)。

二、地图的应用

1.地图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地图主要被用来研究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互联系的规律,研究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对自然条件、资料和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时间或空间的预测预报。

(1)利用地图研究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地图分析可以认识和掌握各种制图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这是因为地图直观地反映了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动态变化以及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

(2)利用地图研究制图现象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

由于地图特别是系列专题地图和综合地图集具有可比性的特点,所以利用地图分析各种制图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是特别有效的,一般采用对照比较各种地图的方法。

(3)利用地图研究各种制图现象的动态变化

由于地图上经常要反映各种制图现象的运动变化,这就为利用地图来研究制图现象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条件。

(4)利用地图对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利用地图对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是根据地形图、各种专题地图和统计调查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对影响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其主要指标,按评价标准给出评价值,根据按多因素评价的数学模型算得的总评价值划分等级,作出综合评价图。

(5)利用地图进行预测预报

利用地图进行预测预报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依据是现象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利用地图预测预报分为空间预测预报、时间预测预报及空间—时间预测预报。

2.地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1)利用地图进行区划

区划是根据区域内现象特征的一致性和区域间现象特征的差异性所进行的地域划分。包括自然区划和社会经济区划。

(2)利用地图进行规划

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未来提出的设想和部署。

地图也是制定各种规划不可缺少的工具。利用地图进行全国性或区域性经济建设规划,并编制规划地图,能直观地展现今后发展远景。规划包括部门规划和综合规划,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

(3)利用地图进行资源的勘察、设计和开发

自然资源地图是专题地图的一个重要领域。矿产资源图、森林资源图、水力资源图、

油汽资源图和地热资源图等,都是记载资源分布、贮存的重要资料,是进行矿产、森林、水力、油汽、地热等资源勘察、设计和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4)利用地图进行农业地籍管理、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

农业地籍管理,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应的专题地图。

3.地图在军事上的应用

地图在军事指挥作战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都非常重视利用地图。管子的《地图篇》中指出的“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阐明了地图在军事上的作用和使用地图的方法。现代战争条件下,地图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4.地图的教育功能

地图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特别是地理教学中,地图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感觉器官,促使他们的创造想象力活动起来,发展他们的思维。

地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祖国的广大领土,看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福利事业的不断增长。用地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很直观生动的。

1.4 地图的种类

一、按内容分类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二、按比例尺分类

地图比例尺常常是地图内容详细程度和使用范围及使用特点的主要标志。按比例尺一般将地图划分为大、中、小三类。

大比例尺地图是大于1:10万,包括1:10万比例尺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是小于1:10万至大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是小于1:100万,包括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

三、按区域分类

各种地图所包括的空间范围有很大区别,按制图区域分类时,总是由总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依次予以划分。首先是世界图,其次为大洲图和大洋图,在大洲(或大陆)内再按行政区或自然区划分。如按行政区划分时,则依国家或国内的一级行政区、二级行政区等等逐级划分。另一种是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如大洋图、流域图、海湾图、海峡图。

四、按用途分类

地图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教育科学与文化地图。

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自然资源及其评价地图、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及其评价地图、规划图、领航图和道路图等。

教育科学与文化地图可进一步划分为教学地图、科学参考地图、文化宣传教育地图和旅游地图等。当然还可以再进一步细分,如教学地图可分为小学教学地图、中学教学地图和高等学校教学地图等。

五、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

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可分为实地图和虚地图。

虚地图:存储于人脑或电脑中的地图,即可指导人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或据以生成实地图的知识和数据,如心像地图、数字地图等。

实地图:指的是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地图,不管是印刷在纸上,或者显示在屏幕上,或是

制成地景立体模型,或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一个“可进入”的地形仿真环境,都称之为实地图。

六、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

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可分为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

静态地图:是指制图信息被固化了的地图,即它只是变化着的实在的瞬时记录,如常见的绘制和印刷的地图就属于静态地图。

动态地图:指的是制图内容可以随时任意变化的地图。

七、按地图维数分类

按地图维数分类,可以分为平面地图、立体地图和可进入地图。如图1-35时平面地图,图1-36是立体地图,图1-37是可进入地图。

八、按地图表现形式分为模拟地图和电子地图

模拟地图:利用经过人工抽象和符号化了的图形图像描述制图的内容,它是可视的地面图像的模拟,来源于地面(或照片)又高于地面(或照片)。

十、按地图的出版方式分为单张地图和地图集。

十一、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照信息载体,可以分为:模拟地图(以图形符号作载体)和数字地图(以数字作载体);

数字地图: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储的地图,也就是把地图(或影像图)上所有的内容经过数字化转换成所有点的X、Y平面坐标和Z特征值(高程或其他特征)值,用磁带或光盘记录存储,形成由数值组成的空间地图模型,并同计算机连接可随时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所以数字地图是一种不显示图形的地图。

按照感受方式,可以分为:视觉地图、触觉地图(盲人地图)和多媒体声像地图;

按照地图幅数,可以分为:单幅地图、多幅地图、系列地图和地图集;

按照图形,可以分为:分析图、综合图、组合图、合成图、类型图和区划图等;

按照载体介质,可以分为:纸质地图、丝绸地图、塑料地图、电子地图(磁介质)等;

按图型概括程度,可分为解析型地图(分析型地图)、组合型地图(合成型地图)、综合型地图(复合型地图);

按出版年代,还可以分为古地图、今地图;图1-39是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地图,便是一幅古地图。

按信息的可靠程度分类,可分为文献地图、假想地图、预报地图,歪曲地图。

文献地图:经过实地考察得到的客观实际现象,如地形测图、地质测图、水文测图等,能以必要的详细程度和精度反映客观世。

假想地图:没有足够的实际资料,常常是根据少量路线调查的成果臆构的。

预报地图:根据不断的观测所得的资料通过科学推断或内插、处理作出的具有规律意义的地图,如天气预报图等.

歪曲地图:为了某种需要对地图内容加以明显歪曲或虚构的地图,即表示有歪曲性意向的地图.

按使用中实际需要分类,可分为调查地图、评价地图和方案地图;按使用方式,可分为桌图、挂图、折叠图;

按地图分幅,可以分为单幅地图和多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按地图形状,可分为平面图、立体图、地球仪;

按地图的基质,可分为纸质地图、丝绸地图、塑料地图;

按语言划分,也可以分为民族文字地图、汉语拼音地图、外文地图等。

1.5 电子地图

一、电子地图的定义

电子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所生成的地图,是基于数字制图技术的屏幕地图,是可视的实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可视化”是电子地图的根本特征。

二、电子地图的特点

电子地图与纸质介质的地图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1)交互性;

(2)无级缩放;

(3)无缝;

(4)动态载负量调整;

(5)多维化;

(6)信息丰富;

(7)共享性;

(8)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飞行地图:能模拟乘坐在飞行器上,按一定高度和路线所观测到的子三维图像,高度和飞行路线可以自行设定。

演进地图:能够连续显示地物的演变过程,例如在一幅反映二战历史的电子地图中,以动画形式连续显示了纳粹德国在欧洲的扩张过程,非常直观。使用者还能随时停止播放,观看静止图像,还能直接跳转到任意年代,看当时的国际形势图。

三、电子地图的应用举例

(1)在地图量算和分析和的应用;

(2)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3)在军事指挥中的应用;

(4)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四)电子地图的图种举例

(1)导航图

此类电子地图有美国的DeLorme Street Atlas USA和日本的Navin You等。

(2)多媒体地图

(3)遥感地图

(4)地形图

(5)网络地图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中用计算机处理地图将成为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因此电子地图是—个发展迅速、运用日益普及的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6 地图集和系列地图

一.地图集

(一)地图集的定义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因此,地图集不是简单意义上多幅地图的任意叠加。

(二)地图集的持点

(1)政治思想性是衡量地图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2)地图集是科学成果的综合总结

(3)地图集对所选主题具有系统、完备的内容

(4)地图集必须实现内客、形式等诸方面的统一与协调

①投影选择和图幅安排的统一协调。

②采用统一的原则来设计地图内容,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和统一的指标。

③采用统一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

④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

⑤采用统一协调的地理底图。

(5)表示方法多样

(6)地图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

(7)编图程序及制印工艺复杂

(8)地图集由于其集成化和系列化的特点,把不同的地域空间(如从世界——国家——地区——城市)与不同的要素(如自然、经济、人文、历史),从整体与局部、空间与时间、数量与质量等诸方面,为用图者有效地建立了多维、深入的空间认知环境。

(三)地图集的分类

地图集的种类及成图方法多。地图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地图集显示的强大应用功能,使更多的领域及专业需要编制地图集,这就又增加了地图集的种类及成图方法。

按常用的几项指标:内容、用途、区域范围、成图方法,地图集都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内容地图集按内容可以分为普通地图集、专题地图集、综合性地图集。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就是由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社会经济地图集和历史地图集四部分组成的特大型综合性地图集。

(2)控制图区域地图集按制图区域可分为;世界地图集,包括大洲、大洋地图集;国家地图案;区域地图集。

(3)按比途地图集按用途可分为教学地图集、旅游地图集、军事地图集、参考性地图集等。

(4)按成图方法地图集按成图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编制工艺的地图集以及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两大类。

二.系列地图

(一)系列地图的定义

系列地图是指根据同一信息源,由统一设计和编制的反映同一制图区域多种要素或现象的一组(套)图。

(二)系列地图的种类

通常系列地图可按区域、比例尺和部门加以分类。

1.按区域划分的系列地图

(1)全国性的系列图

(2)地区性系列图

2.按比例足划分的系列地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质图

全国基本自然条件图

3.按部门划分的系列地图

该系列地图包括反映某专业部门的基本内容的系列地图。

(三)系列地图的意义

1.利于对制图区域整体性认识

2.利于认识各专题差别和联系

3.利于专题地图的规范化和自动化

(四)系列地图的编制特点

1.图幅尺寸的一致性。

2.比例尺的一致性

3.图型特征的一致性

4.整饰效果的一致性

(五)系列地图的特点

(1)自然轮廓图编绘。

(2)各专题图的编绘。

1.7 影像地图

影像地图的发展与航空摄影、航空测量技术、航天技术发展息息相关。核心技术得益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航空(天)遥感技术和数字图像理论技术的发展,由于“3S”(GPS、RS、GIS技术)高科技术的渗入,使得影像地图充满传奇般绚丽色彩。一、影像地图的定义

影像地图(photographic map)是一种带有地面遥感影像的地图,是以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经几何纠正,配合以线划和少量注记,将制图对象综合表示在图面上的地图,是利用航空像片或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几何纠正、投影变换和比例尺归化,运用一定的地图符号、注记,直接反映制图对象地理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地图。

因此影像地图是具有影像内容、线划要素、数学基础、图廓整饰的地图。

二、影像地图的特点

影像地图的特点在于以地表影像直接显示自然地理要素和某些易于识别的地物,如地势、地貌、水系、森林、耕地、居民点、道路网等;影像无法显示或不易识别的地物,则用符号或注记表示,如等高线、高程点、特征地物、地名以及各种属性注记等。具有形象、直观、富立体感、易读以及地物平面精度较高、相对关系明确、细部反映真实、成图周期短等优点。

除以上特点它还具有一下特点:

①它是既具有立体效应的丰富影像信息,又有一定地图精度的组合图型。

②地面信息丰富,内容层次分明,图面清晰易读。

③简化和革新了地图编制工艺,改善了制图条件,加快了成图速度,缩短制图周期,是现代地理制图自动化的一个新途径。

④遥感资料周期快、现势性强,是开展多时相遥感数据或多种信息源复合研究,建立地学编码影像数据库的重要基础。

三、影像地图类型

影像地图依据遥感资料的不同,分为航空影像地图和卫星影像地图;按地图的性质,分为专题影像地图和普通影像地图;按分幅的形式,分为单张影像地图、单幅区域影像地图和标准分幅影像地图;按出版的颜色分为黑白影像地图和彩色影像地图;按成图制印的方法,分成光学合成影像地图和制印合成影像地图等。

普通影像地图是综合了遥感影像和地形图的特点,在影像的基础上叠加了等高线、境界线、沟渠、道路、高程注记等内容,以需求的不同,可以制成黑白、彩色、单波段和多

波段合成的影像地图。

按遥感资料的性质,又可分为航空影像地图和卫星影像地图两种。前者的比例尺较大,影像分辨率高,适用于工程设计、地籍管理、区域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区域地理调查研究和编制大比例尺专题地图.

后者是由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扫描获得的MSS4、MSS5、MSS6、MSS7等波段的影像经纠正后编制的,属于中小比例尺影像地图,区域总体概念清晰,有利于大范围的分析研究,适用于研究制图区域全貌、大地构造系统区域地貌、植被分布、制定工农业总体规划,进行资源调查与专题制图等。

专题影像地图是以影像地图作基础底图,通过解译并加绘有专题要素位置、轮廓界线和少量注记制成的一种影像地图。因像片上有丰富的影像细节,专题要素又以影像作背景,两者可以相互印证,又不需要编制地理底图,因而具有工效高、质量好等优点,是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型地图。

1.8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一、地图制图学的特点

六十年代世界开始探讨技术革命的趋势,把“信息”当作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与能源、材料一起),地图制图学家受到启发,将地图作为“信息产品”看待,明显地提高了地图学在科学中地位。

扩展了地图的功能,特别是信息的实时显示,对比和预测等方面有特别的收效;

改变传统的地图生产体制和作业人员结构;

为制图自动化准备了物资、技术和人力的保证。

二、地图学的定义

地图学的发展可以明显地区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研究制作地图的,又称为“地图制图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明确提出了地图应用是地图学的组成部分,形成了完整的地图学概念。

要给地图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就必须研究地图学的本质、概念、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地图学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发生的新的变化。在数字地图的条件下,可视化(视觉化)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空间认知和传输是可视化的重要内容,形式化则是可视化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为此,可给出地图学的定义为“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三、以制图为中心的传统的地图(制图)学

传统的地图(制图)学以手工描绘地图图形为基础。这时,地图(制图)学研究制作地图的理论、技术和工艺。

传统的地图学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个人技术对地图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2.实践经验积累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3.传统的师徒传授技艺起主导作用。

四、现代地图学的产生

在形成现代地图学的过程中,以下事实有着重大的影响:

以前苏联地图学家萨里谢夫和苏霍夫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以后,创造了一整套的制图综合理论,并在地图和地图集的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法国人贝尔廷1961年提出的一整套视觉变量理论,美国人莫里斯在哲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形式语言学,共同形成了地图符号学的核心;

波兰地图学家拉多依斯基运用信息论的观点研究地图信息的传递特点后,提出了地图学的结构模式;

英国学者博德提出了地图模型论;

捷克人克拉斯尼根据信息论中信息传输的概念提出了信息传输模型;

德国学者在图形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研究(格式塔理论),在地图阅读规律的研究方面有指导意义。

五、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六、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1.9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古代地图学的萌芽与发展

(1)地图的起源和萌芽

地图起源于上古代,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活动的实际需要。埃及尼罗河的季节性泛滥和我国黄河流域堤防和灌溉工程的兴建,诞生了农田水利测量即原始地图的测绘。

在国外,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原始地图是古巴比伦人在陶片上绘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巴比伦地图,见图1-12,迄今已有4500余年的历史;埃及东部沙漠地区的金矿山图,是古埃及人在公元前1330~前1317年间绘制的,见图1-13。

在中国,地图的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更早的时期。记载于《左传》中的《九鼎图》和后来在《山海经》中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等,见图1-14,是当时史料中众多关于地图的记述的代表。

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寻找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工具,从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市政建设管理、疆土区域的划分以及行军打仗,都离不开空间信息,长期以来最普通的工具就是地图。

(2)古代地图的发展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古代地图的发展都有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国外,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大发展,尤其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大地测量学、地图制图学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学者,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概念。

在中国,地图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广泛应用,在内容选取和表示方法上都积累了不少经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地图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3)古代地图学的基石

古代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和我国的裴秀(公元224~273年)好似两颗灿烂的明星,东西辉映。他们的著作(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和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标志着上古时代地图学的总结性成就,反映了东方和西方研究地图的珍贵实物史料。

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

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

在我国地图学史上,魏晋时期裴秀的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标志着我国古代地图学的辉煌成就,奠定了我国地图学的最初基石,裴秀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地图学之父。

裴秀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制图经验,创立了新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分率”,即比例尺;“准望”,即方位;“道里”,即距离;“高下”,即相对高程;“方邪”,即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即实地的高低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

换算。

(4)中世纪西方地图学的倒退和我国唐、宋、元、明朝时期地图学的发展中世纪是指从希腊、罗马古文化衰落至文艺复兴前这一段时期,这是地图学史上的一个漫长而黑暗的年代。

中世纪初期在西方世界叫做蒙昧时代,由于宗教占支配地位,地球是球形的概念遭到排斥,地图不再是反映地球的地理知识的表现形式,而成为神学著作中的插图。这类地图几乎千篇一律地把世界画成一个圆盘,既无经纬网格,又无比例尺,完全失去了科学和实用价值(如图1-18)。这个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1000年,启蒙思想才开始在地图学和地理学领域表现出来。

二、近代地图测绘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

近代地图学的发展是14世纪以后欧洲新兴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这个时期地图学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是: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的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世界地图的地理轮廓;16世纪地图集的盛行,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方和西方地图学的历史性成就;

17世纪后的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18世纪后专题地图的萌芽和发展,照相制版方法的出现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明,导致了地图生产技术工艺的变革;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关于地图制作的技术、方法、工艺和理论。

(1)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世界地图的地理轮廓

地理大发现为地图制图学家提供的资料和数据,被迅速吸收和反映在地图集和地球仪上。从我国郑和揭开15世纪海上探险的序幕,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等的地理大发现,基本上奠定了世界地图的地理轮廓。

(2)16世纪地图集的兴起和盛行,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方和西方地图学的历史性成就以荷兰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中国罗洪先的《广舆图》为代表,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方和西方地图学的历史性成就。

(3)17世纪后大规模三角测量与地形图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航海、贸易、军事及工程建设越来越需要精确、详细的更大比例尺地图。加之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新的、高精度的测绘仪器相继发明,如平板仪及其它测量仪器,使测绘精度大为提高,三角测量成为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很多国家进行了大规模全国性三角测量,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奠定了基础。

(4)专题地图的兴起与发展

从19世纪开始,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与深化,普通地图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产生了地质、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各种专题地图。我国专题地图的编制主要表现在历史地图方面。杨守敬(公元1839~1915年)集前人之大成,经过15年的努力,编制了《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70幅,是我国历史沿革地图史上旷世绝学的一部历史沿革地图集。(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图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地图制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0年组建军委测绘局(后改为总参测绘局),1956年组建国家测绘局,领导全国的地图测绘和编绘工作。

在完成覆盖全国的1:5万和1:1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1:5万地形图已更新三次,1:10万地形图也已更新两次。完成了全国1:5万、1:10万、1:2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地形图的编绘工作,并已建成了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数字地图数据库。

(6)传统地图学的形成

传统地图学的形成与建立在三角测量基础上的近代地图测绘是紧密联系的。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地图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已经

形成。作为地图学分支学科的地图投影、地图编制、地图整饰和地图印刷等已趋于稳定。我们把这以前的地图学称为传统地图学。

三、地图学的现代革命

1.传统地图学“封闭体系”的扬弃

传统地图学是地图生产之本,长期以来它成功地指导着地图的生产,今后也还会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很明显,传统地图学存在三个主要缺陷:其一,以经验总结为主,忽视基本理论的建设与研究;其二,以联系对本学科有直接关系的学科为主,忽视同更高层次的学科之间的联系;其三,以地图制作为主,忽视地图应用的研究,尤其忽视地图制图者自身认识活动和地图使用者认识活动规律的研究。

2.地图制图技术上的革命

当地图学走出传统的“封闭体系”后,伴随而来的是地图制图技术上的革命。这主要表现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地图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遥感图像制图的兴起为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地图印刷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提高地图印刷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理论地图学的提出

理论地图学的提出,有思维变化背景(突破传统地图学的封闭体系)、社会背景(50年代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三大理论的出现)和技术背景(地图制图技术上的革命)。60年代中期,有的地图学者开始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和“实用地图学”两部分。尽管存在上述不同的观点和分歧,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地图学家必须引进和应用横断科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概念,与地图学嫁接,发展和建立理论地图学。

1.10 现代地图学理论

一、理论地图学

1.地图信息论

地图信息论研究环境地理信息的表达、变换、传递、存储和利用的理论问题。地图信息包括地图符号和地图图形所具有的地理含义,它们不仅仅是符号所代表的内容,还包含这些符号所构成的空间实体在时空中的演化规律。

2.地图信息传递论

地图信息传递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递过程和方法的理论。地图信息传递模型是从地图制图到用图过程的概括。

地图信息传递的过程是:客观事物(制图对象)通过制图者的认识,形成概念,使用地图符号(地图语言)变成地图,地图的使用者通过对地图符号和图形的解译和分析,形成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概念。这同通讯中的编码和译码的模式是相同的。根据这个模式,捷克地图学家柯拉斯尼提出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地图信息传递结构模型(如图1-40)。

3.地图感受论

地图感受是应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来探讨读图过程。视觉感受的研究对于设计最佳的地图图形和色彩提供了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地图信息是通过视觉传送的。读者通过视觉系统将图形信息传送到大脑,在一些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对其作出判别。

4.地图模型论

用模型方法去研究系统,可大大减少认识系统所花费的代价。地图模型论就是将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空间模型,用模型方法研究地图,对深刻认识地图的功能及其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5.地图空间认知理论

认知科学是由计算机科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经科学交叉于20世

纪70年代末才形成的关于心智、智能、思维、知识的描述和应用的学科,研究智能和认知行为的原理和对认知的理解,探索心智的表达和计算能力及其在人脑中的结构、功能和表示。

6.地图信息可视化理论

可视化在西方多称为视觉化,解释为“不可直接察觉的某种事物的直观表示”。这本是一个计算机科学中的概念,它是将数据转化为图形,以便于研究人员观察计算过程。在数字地图条件下,地图信息的可视化已经成为当代地图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7.地图符号论

地图符号论又称地图语言学,是20世纪末才提出的地图学新理论。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地图符号系统(前苏联)和视觉变量(法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形式语言学逐步形成的。

地图符号论研究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系统及其视觉特征的理论,探讨地图符号和图形的构图规律、地图符号及其系统结构。

8.制图综合理论

制图综合理论对传统地图学和现代地图学来说都是基本理论,它研究编制地图的过程中对地图内容进行概括和取舍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是对制图数据处理的根据,其最终目的是合理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9.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院士等提出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图”主要是指空间信息图形表现形式的地图,也还包括图像、图解等其他图形表现形式;“谱”是众多同类事物或现象的系统排列,是按事物特征或时间序列所建立的体系。图谱兼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性。

地学信息图谱是由遥感、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地球的大量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并以计算机多维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地球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同时这种空间图形谱系经过空间模型与地学认知的深入分析,可进行推理、反演与预测,形成对事物和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可能总结出重要的科学规律或规划决策的具体方案。因此,地学信息图谱是地图学更高层次的表现形式与分析研究手段。

二、地图制图学

地图制图学包含实际制作地图的工艺方法和应用理论的学科。

普通地图制图学

专题地图制图学:

遥感制图学:

计算机制图学:

地图制印学:

三、应用地图学

应用地图学研究地图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在应用地图学体系中,实际建立的学科有地图分析、地图解释和应用。

地图分析:

地图解释和应用: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地图的基本特征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图形认知和空间认知)。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八种。 地图类型:按尺度划分、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图形划分、按地图维数划分、 虚地图:存在于人脑中或电脑中的地图。实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 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 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种,后者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第二章 法线是测量地球的基准线。 地理坐标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在地图学中,认为大地经纬度来定义地理坐标更好、因为大地经纬度定义的地理坐标,是在规整的椭球面上构建的,每条经纬线投影到平面皆呈直线或平滑曲线,便于地图投影的研究与应用。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成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一般可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高程控制网:一种称绝对高程,另一种称:相对高程。 投影,数学上的含义是两个面(平面或曲面)上的点与点(或线与线)的对应关系。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 投影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方位投影适用于两极地区图,圆锥投影适用于编制出于中纬地区沿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 地图比例尺的含义:我们把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比例尺的几种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又称说明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第三、四章 数据分布的量表的量表法可分为:定名、顺序、间距、和比率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一种或多种数学的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的三种方法:量表法、两种现象的相关分析、回归残差制图 地图学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影响地图学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地图概括的内容:选取和简化: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数量特征简化:其目的将是空间数据按数量排序进行分级,以等差分级,等比分级或任意分级处理。分级的等级愈多,概括程度愈低。数量特征的简化主要表现为减少数量分级,增大各等级间的数值间距。夸张包括:不以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符号化,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第五章 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得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得定义:地图就是依据特定得数学法则,通过科学得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得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得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与时间上得分布规律与发展变化。 2.地图得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得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得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得得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得过程,图形得形状变化与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得运用——(地理信息得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就是符号得模型) 二、地图得功能与分类 1.地图得功能: (1)、地图信息得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与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得传递功能将制图者与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得传递过程中 (3)、地图得模拟功能所需表示得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得,本质得联系,进行实物得模拟 (4)、地图得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得知识与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与推演与各种分析 2.地图得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得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得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一般特征得,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与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得主要内容) (4)按地图得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与立体地图 (5)按其她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与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得概念:地图学就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得理论实质、制作技术与使用方法得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得学科体系(了解)

新编地图学教程(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地图学复习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 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 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横列号 =[ ] + 1 纵行号 = [ ]+31 (东经) 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 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解析变换: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公式。 数值变换:利用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关系。地图投影的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按辅助投影面与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4、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6、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7、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8、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9、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0、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11、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12、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13、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14、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的变形: 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和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15、O 16、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17、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是:P65 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18、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和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19、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答:该投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形感。 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20、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答:(1)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后的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地图: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 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 5、地图的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二节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 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 第四节 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发展历史 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5、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 6、阿那可西曼德提出地球是椭圆形的假设,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编制了把地球当作球体的地图;吉帕尔赫创立了透视投影法;托勒密所著《地图学指南》是古代地图制图学的一部巨著。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完整)地图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完整)地图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地图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地图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的全部内容。

地图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 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3.真子午线:指向地球正北极和正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真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4.磁子午线:指向地球磁北极和磁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磁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5. 磁偏角(δ):磁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6.子午线收敛角(γ):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7. 磁坐偏角(c):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8.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9。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到某一直线的锐角(0°—90°)。 10。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11. 三北方向: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 向线.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些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 称为三北方向。 12.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称为大地体,是一种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可以称大 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1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14.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 一个闭合曲面。 15。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 16。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17.天文纬度: 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18.大地经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19。大地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20. 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 21.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22。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23。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24.局部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25。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 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26. 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v=μ—1 27。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 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 F之比。28。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Vp=p—1 2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30。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31. 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32。圆住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33.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 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34.等角航线: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者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 35.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36. 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德国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拟的。用一个与地轴方向一 致的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 展成平面,即可构成墨卡托投影。 37。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

《测量学与地图学》复习题集

地图学导论 1、概念:地图地图学 ①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②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2、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数学要素图形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3、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4、地图的成图方式有哪些? 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 5、实测成图过程可分哪四个步骤?编绘成图过程可分哪四个步骤? ①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②传统编绘成图过程:资料收集地图设计地图原图编绘地图出版准备地图制印 遥感制图法编制专题地图的流程如下: 遥感图像资料获取 遥感图像处理 专题要素信息识别与提取 地理底图编绘与专题要素转绘 6、地图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7、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8、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测量与地图的用途有哪些。 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第六章、地形图的应用 一、名词解释 1.普通地图普通地图使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势、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2.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3. 地理图相对概括地表示制图区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普通地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提纲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A )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1: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C )P109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B ) A.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C )P78 A.等积投影 B.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A )P98 A.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8、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C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 A.a=b B.a>b C.a

《新编地图学教程》期末复习

题型:填空(20*1′分)名词解释(5*4′=20′)简答及计算(6*5′=30′)论述及应用(3*10′=30′) 复习内容: 第一章地图的特征、地图的定义 地图的基本特征 构成地图的三大数学法则 地图的定义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地球体的三极逼近 地理坐标系统中的三种经纬度 地图投影的概念 投影变形的三个方面:角度、长度、面积适合制作中国各类地图的投影类型是:正圆锥投影 课后作业题2,5,6,7 第三章地图数据源 电磁波谱的概念 航空像片的投影方式

不同比例尺高差限制的计算 四种数据处理的量表 课后作业3,4,5 第四章地图概括 地图概括的定义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概括的步骤 选取的方法 运用开方根规律法计算新编地图中要素的数量课后作业4,5,8 第五章地图符号化 地图符号的功能 视觉变量 色彩三要素 雁行字列屈曲字列 第六章地图表示法 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方法并举例 线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方法并举例 一、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定性表示,定量表示

1、定性表示部分的知识点: a.视觉变量组合:一级分量是(),二级分量(),三级分量() b.定位符号法的定义: 2、定量表示部分的知识点: 1)表达地图信息的强度或排序采用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法;表达地图信息的数量差别采用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法或()法。 2)常数法、线性比率法、对数法的特点 二、线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1、定性表示部分的知识点: 视觉变量组合:定性:一级分量是(),二级分量();定量:一级分量是(),二级分量(); 本章知识点: 1、定位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法的异同 2、类型图和范围图的异同 3、分区统计图和等值区域图的异同 4、点值图和等值线图的互换 等值线的特性 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地图学复习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 A ) A.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3、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 A.等积投影 B.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4、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公里公里公里公里 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 D ) =b >b

的椭圆,则面积比为:( B ) 12、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 )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13.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14、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则该投影为:(C) 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 C.等积投影 D.任意投影 15、地图上经线长度比为1,纬线长度比大于1,则该投影为:(A ) 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 C.等积投影 D.几何投影 16、球面上系列微圆,投影后变为大小不等的椭圆,但椭圆的短半径均相等,且长度比为1,则该投影为:( B ) A.等积投影 B.等距投影 C.等角投影 D.多圆锥投影 17、在1:5000地形图上一条河流宽厘米,则河流的宽度为:( A ) 米米米 D.无法计算 18、有一幅1:500000的地形图,其所在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东经117°,该图幅东内图廓线的经度也为117°,则该图幅变形较小的区域是:( A ) A.地图的东部 B.地图的西南部 C.地图的西部 D.地图的西北部 19、在进行干旱区地图概括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因为:( C ) A、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B、地图比例尺 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D、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 20、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 C ) A.合并 B.位移 C.分割 D.降维转换 21、比例圆结构符号反映事物构成的数量指标是运用各扇形的:( B ) A.面积 B.圆心角 C.半径 D.弧长 22、在基本等高距为20米的地形图上,要了解相对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变化情况,需加绘:( D ) A.首曲线 B.间曲线 C.计曲线 D.助曲线 23、一条公路长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厘米,则该图属于:( D )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谈谈对地图和地图学的认识

谈谈对地图和地图学的认识?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 l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它保证地图的精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据,在大范围内保证多幅图的拼接使用。数学要素,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地理要素,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因此,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如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地、交通线、行政境界等)。 3辅助要素,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运用地图语言、地图概况、符号系统。 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平面、高程)运用地图投影:比例尺、坐标网、大地控制点。 2、使用了地图语言表示事物 1)在地图上分门别类的使用了地图符号,可清晰地表示地物的复杂轮廓;

2)实地形体,但有重要重要意义的物体,也可以用特色符号突出表示。 3)对事物的形态、质量、数量可以通过地图符号表达。 4)地表以下或受到覆盖的物体亦可在地图上清晰表达。 3、地图概括:根据地图用途或主题的需要,对实况或原图内容进行取舍和化简,以便在有限的图画上表达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地理要素的主要特点的理论与方法。 4、地图符号:表示各种事物现象的线划图形,色彩,数学语言和记注的总和,也称为地图符号系统。狭义的地图符号是指在图上表示制图对象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等特征的标志,信息载体,包括线划符号,色彩图形和注记。 地图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二大类, 普通地图:基本上以相同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层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突出而详细地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图:>1:10万 中比例尺图 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图<1:100万 3、按包含的制图区域分类: 自然区划图:大陆、海洋、世界图、自然区图

(完整版)《地图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Y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Y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Y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Y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Y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Y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Y 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Y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Y 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Y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Y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Y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Y 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Y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Y 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2. 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33.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Y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Y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Y

GIS与地图学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关系 ——20101XXXXXX 地理信息系统“脱胎于地图”,“脱胎于60年代的机助制图系统”,“从地图数据库脱胎出来”。由地图学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是科学的发展规律。从社会需求和地图学的功能来看,人类必须不断地研究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环境,人类认识地理环境和利用地理环境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地图学。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地图、地图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人类空间认识的有效工具,标志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地图学重点的漂移,即地图学的着重点从信息的获取的一端向信息深加工的一端漂移,现代地图学已经进入了信息科学的领域。地图(系列地图和地图集)是一种模拟的“地理信息系统”,它把具有时间特征的连续变化的空间地理环境信息描述成存在于某一特定时间相对静止的状况,很难甚至不可能进行动态分析。 地图数据库以数据作为载体,以光盘等作为介质,以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等方式,传输地理环境信息,较之传统的地图确实是一大进步,但它的数据范围和数据分析功能仍是有局限的。相比较而言,GIS 的数据源多、数据量大;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能保证信息传输的现势性;数据查询、检索方式灵活多样,信息传输的可选择性极强;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可为用户提供大量派生的信息;计算机图形技术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传输方式。 但地图仍然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同时它又是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的主要形式。同时,地图学理论与方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根源之一。把地图学和GIS加以比较可以看出,GIS是地图学理论、方法与功能的延伸。地图学与GIS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空间信息处理的科学,只不过地图学强调图形信息传输,而GIS则强调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说GIS是地图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

新编地图学教程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方邪、迂直之校”触及地形图的正射投影问题。 18、裴秀绘制《地形方丈图》,以“一寸为百里”,以“分率”为六体之首,表明在我国“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最晚始于晋朝,开启后代用方格缩放法确保图形准确性的传统。刻在石碑上的南宋《禹迹图》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计里画方”地图。 19、我国存世最早的木质地图模型是南朝谢庄制作的“木方丈图”;存世最早的石刻地图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