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地图: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

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

5、地图的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二节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

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

第四节

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发展历史

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5、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

6、阿那可西曼德提出地球是椭圆形的假设,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编制了把地球当作球体的地图;吉帕尔赫创立了透视投影法;托勒密所著《地图学指南》是古代地图制图学的一部巨著。

7、哥伦布三次航海探险、麦哲伦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墨卡托创立了等角正轴圆柱投影,用于航海。

8、现代地图及其制作的发展:

地图值对象和形式正在发展变化、制图技术的发展(光学和机械学的引进,是地图学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光化学技术的应用是地图学的第三次革命、计算机应用是地图学新的技术革命。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第一节地球体

1、物理表面(大地体)

由于地球的自然表面凹凸不平,应该寻求一种与地球自然表面非常接近的规则曲面,来代替这种不规则的地球面。它实际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2、水准面

与中立方向相垂直,可有无数个曲面,每个曲面上重力位相等,重力位相等的面被称为重力等位面,即水准面。

3、理想水准面

它是一个无波浪、无潮汐、无水流、无大气压变化,处于流体平衡状态的静止海平面、它没有棱角,没有褶皱。

4、大地水准面

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的封闭曲面。其意义: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可用重力学理论进行研究、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实际测量中以似大地水准面代替大地水准面,在海洋水完全重合,在陆地上只在山区有2-4m的差异。各国选择一个平均还水面,以其作为统一的高程基准面。

5、数学表面

将地球体绕短轴飞速旋转,以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表面,称地球椭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6、总椭球体

与大地体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体,要其达到与大地体最密合的4个条件:①地球椭球体中心和地球的质心重合;②地球椭球体的短轴和地球的地轴重合;③地球椭球体起始大地子午面和起始天文子午面重合;④在确定参数a(长半轴)、α(椭球的变率)时要满足在全球范围的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平方和为最小。

7、地理坐标

就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有三种: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8、天文经纬度

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天文经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天文纬度,是过观测点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9、大地经纬度

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大地经度,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大地纬度,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大地高,指某点沿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10、子午圈截面

含法线与椭球旋转轴的法截面

11、卯酉圈截面

含法线且与子午圈截面的法截面

12、地心经纬度

地心坐标系统(原点与地球中心重合)、参心坐标系统(原点与参考椭球中心重合);地心经度,等同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观测点和椭球质心或中心连线与赤道之间的夹角。

第二节对地观测系统

1、大地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

2、海拔(绝对高程)

地面点对似大地水准面(海平面)的高度。

第三节地图投影

1、投影的定义

两个面上点与点的对应关系

2、变形

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3、变形椭圆

地球上一个无穷小的圆-微分圆,在投影后一般成为一个微分椭圆。然后再利用微分椭圆区结石各种变形的特征。

4、按构成方法分类

几何投影(将地球经纬网透视投影到平面或几何面上)、非几何投影(不借助辅助投影面,通过数学解析方法得到)

5、几何投影

方位投影(正轴,与地轴垂直、横轴、斜轴),纬线呈同心圆,经线为同心圆半径。

圆柱投影(正轴,圆柱轴与地轴重合、横轴,圆柱轴与地轴垂直、斜轴,圆柱轴与地轴斜交),纬线是一组彼此平行的直线。经线是一组垂直于纬线的直线,且经线间隔相等。

圆锥投影(正轴、横轴、斜轴),正轴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圆弧,经线为它的半径,且经线之间的夹角与经差成正比。

6、非几何投影

正轴伪方位投影,纬线为同心圆,经线除中央经线成直线外,其余经线均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且交于纬线的共同圆心。

伪圆柱投影,纬线是平行直线,经线除中央经线成直线,其余经线均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同心圆弧,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经线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多圆锥投影,借助多个圆锥表面与球体相切设计而成的投影,纬线为同轴圆弧,其圆心位于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6、按变形性质分类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适用于交通图、风向图、洋流图等。

等积投影,投影面与椭球面上相应区域的面积相等,适用于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等。

任意投影,投影面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形变,既不等角又不等积,适用于一般参考图和中学教学图等。

等距投影,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

8、常用投影

墨卡托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用于航海,编制海图,世界地图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图、高斯-克吕格投影(横轴等角圆柱投影)、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9、高斯克吕格投影

条件:

①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②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

③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10、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UTM投影)

条件:

①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②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

③中央经线投影后长度比为0.9996

11、按位置选择投影

两极地区:正轴方位投影。

赤道附近:横轴方位投影或正轴圆柱投影。

中纬度地区:正轴圆锥投影或斜轴方位投影。

12、投影变换

一般公式、解析变换法、数值变换法

第四节比例尺

1、含义

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地图是地球空间的缩小

2、表示

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复式比例尺)3、变比例尺

突出主区和节省图面,将主区以外部分的距离压缩,而主区仍按原规定的比例表示。

第三章地图数据源

第一节地面测量数据

1、小区域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三角测量、角度交会(前方、侧方、后方)、导线测量(闭合、符合、

支)),适用于平原和工程地形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多用于丘陵和山地(地形测量中常用)2、测量工作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3、测量仪器

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

4、碎部测量步骤

展绘坐标点、距离测量、碎部点选择与施测、绘图

第二节多源遥感数据

1、遥感

从一定距离对地表或近地表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紫外线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

2、航空像片性质

中心投影、投影误差、倾斜误差(未垂直摄影)

3、航空像片种类

全色像片、红外像片、彩色像片、彩色红外像片

4、判读标志

形状、尺寸、色调、阴影、形态、位置、纹理、活动

5、遥感数据处理

辐射预处理、图像几何校正

第三节GPS

第四节制图数据与处理

1、定性数据

表示事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不考虑其数量变化。(温暖、寒冷)

2、定量数据

用可计数的值表示某一事物。(15℃)

3、自然资源

包括气候、地质、土壤、水文、植被等所有表征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数据。

4、社会-经济数据

最典型的是定期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成果,举凡统计局所进行的调查都是逐年的累计资料。

5、空间数据

空间,表示事物空间位置或所处的地理区域,是定位特征。

时间,指事物产生、存在随时间的变化,其变化周期是长、短时间不同的演变过程。

属性,表示现象或事件的名称、类别、变量和数量等。

6、数据变化

有序数据转换(将有次序或有等级关系的定性数据用定量数值表示。例如编字典)、二值数据转换(采用0和1的二值生成0-1矩阵。)、数据本身转换(将原始数据通过处理方法变成新值,以便于计算。如对数变换)

7、量表系统

按从定性到定量的四级(或四类)精确度描述和区分制图对象的属性特征,由低到高依次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比例量表

8、定名量表

采用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它是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检验公式(变率V=1-(众数的频率F/总数N)),V越大越好。

9、顺序量表

按定量特征将制图对象排序,表现为相对顺序、等级。选择中位数,并以四分位法研究数据的排序位置或编号的离差。

10、间隔量表

常用算术平均值,描述数据的平均值离散度是标准差。…、x-2σ、x-σ、x、x-σ、x-2σ、…

11、比率量表

按数据间隔排序,但呈比率变化,从绝对零值开始并能执行各种算术运算。L , kLr , kLr2, kLr3, kLr4, kLr5, …,L为最小值;r为公比;k为常数

12、相关分析

现象相关、相关系数、回归残差制图

第五节地理数据库

1、数据库的特征

?数据集成化,它集中控制和管理有关数据,以保证用户的数据共享

?数据冗余度小,数据更新、修改时保证数据库内容的一致性

?数据独立,指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

?应用不同的数据模型以表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数据间的联系

?数据保护,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多路存取及故障发现和恢复

2、数据库基本模型

层次模型(一对多),有序的树结构,节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说明位于不同节点数据间从属关系,缺点:难以解决数据共享和拓扑查询。

网络模型(多对多),网络结构,一个节点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母节点,两个节点间有多种联系,有向的,缺点:网络结构复杂,不直接支持对层次结构的表达,缺少演绎功能。

关系模型,二维表结构,列对应于域,列名为属性,行对应于元组,缺点:实现效率不够高,描述对象语义能力较弱,模拟和操纵复杂对象的能力也较弱等。

3、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指无论怎样复杂的事件都可以准确地由一个对象表述,它是一个包含了数据集和操作集的实体。基本思想是:对对象领域进行自然的分割,以更接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建立对象领域的模型,以便对客观的信息实体进行结构模拟和行为模拟,从而使设计出来的系统尽可能直接地表现对象的求解过程。

4、数字地球

指的是整个地球经数字化之后由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技术系统,最初由美国的戈尔。

第四章地图概括

第一节概述

1、定义

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便于地图上加以科学地表达。

2、意义

地图构成的重要法则之一、对地理信息从感知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多维的客观世界

清晰表现在有限的二维图面上、地理数据向抽象、概括的形象-符号模型的转变、科学的抽象、概括和符号化。 3、地图概括的实质 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4、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征、制图数据的质量、制图图解限制

第二节 模拟地图的概括内容与方法 1、地图概括的步骤 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 2、选取 使杂乱无章的地图信息,通过聚类和分群使之有序化。 3、选取的方法 资格法(按空间数据的数量、质量等级高低排序作为选取资格的选取方法。) 定额法(根据新编地图上单位面积选取对象的个数或密度确定。定额指标产生于图解、计算分析以及编图试验。优点:可以保证图面选取的内容既能清晰易读,又能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密度。) 区域指标法(对整个制图区域的景观结构特征、区域分布规律及相关要素的分布特点,进行类型分区研究。按各分区内制图对象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点确定选取指标,编制成图标和说明,称为指标图。) 确定指标选取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图解计算法、开方根规律法、等比数列法) 4、图解计算法 以地图符号的面积负载量 (S ) 确定符号选取数量指标的方法。常用于居民点选取数额 S = n (a + p ) a 是居民点符号的面积; p 是居民点注记的面积; n 为每cm2为居民点个数; S :是选取的指标; 5、开方根规律 新编地图所应选取的地物数量与原始地图地物数量之比符合原始地图与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之比的平方根。

N 为图上地物数 A —— 原始图 M 为比例尺分母 B —— 新编图 一般公式 点 线 面

B

A A

B M M N N /=

x的选取级,可设为0, 1, 2, 3 S是线状符号尺寸宽f是面状符号尺寸面积

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

⑴直观地显示了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

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物选取的比例一致。

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度变化。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6、简化

质量特征的简化(按其属性进行合并,取消低级分类)、数量特征的简化(减少数量分级)、图形特征的简化(基本要求: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性、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地物内部结构的简化(保持一定的格局特征)

7、夸张

不依比例尺放大、移位

8、地图概括对地图精度的影响

地图描绘产生的误差、符号移位产生的误差、形状概括产生的误差

第三节地图概括的现代发展(自学)

第五章符号设计

第一节地图符号设计基础

1、符号的概念

符号是一种事物的对象、属性或过程,用它来表示抽象的概念。这种表示是以约定为基础。最典型的符号是语言。

2、基本特征

有一定的约定性、可等价变换、是空间信息和视觉形象复合体

3、分类

几何特征分类(点、线、面、体)、视觉含义分类(形象、抽象)、比例分类(依比例、半比例、非比例)

第二节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设计

1、视觉变量

构成图形符号的基本要素,也称图形要素。包括:形状变量、尺寸变量(绝对比率、相对比率、任意比率)、方向变量、颜色变量(色相、亮度、彩度)、网纹变量

第三节色彩

1、三属性

色相、亮度、彩度

2、色相

色彩最基本的特征,基本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3、亮度(明度)

表示色彩的明暗程度

4、彩度(纯度或饱和度)

指反射或投射光线接近光谱色的程度

5、加色法

光的混合为加色法,越加越亮,直到为白色,是屏幕地图的设色依据。

6、减色法

颜料的混合方法,颜料吸收光,越加越暗,直到为黑色,印刷地图的设色依据。

7、常用的计算机色彩表示系统

RGB,以三原色(R、G、B)描述,取值0-255,用于屏幕视图

HSB,以色相,彩度,亮度三属性值描述,色相0-360,其余0-100

CMYK,以色料的建设描述,基本色:青、品、黄、黑,用于印刷和打印

8、地图用色设计

增强地图的表现力(生理学、心理学)、定性特征的设色、定量特征的设色

第四节注记

1、定义

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2、分类

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图幅注记

3、作用

名称注记,地名标准化,它直接关系到政治、军事、外交、测绘、邮电、交通和统计等领域。

说明注记,说明地理要素具体的属性值。

图幅注记,指的是对整幅图的各种说明文字,如图名、图例说明和制图说明等。

4、注记的设计

内容既要准确传达信息又要力求简明扼要。

第六章地理信息的符号模型

第一节对地图模型的理解

1、地图符号模型

依特定规则形成的地图符号组合配置方案即为地图表示法

2、已有的地图表示法

英霍夫的12种符号模型、萨利谢夫的10种表示方法、A.H.鲁滨逊等

第二节点状符号法

1、用定位符号表示定性数据

2、用定位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绝对比率符号、条件比率符号、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

3、绝对比率符号

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为一常数k(也称比率基数)的符号S / M = k (k > 0)平方根法:L = k× M? 立方根法:L = k× M1/3 L为符号基准线,其中平方根中,极小值符号清晰可辨,极大值符号尺寸适宜。

适用:制图现象的数值差异不能过大或过小。

优点:符号间面积之比与数值之比严密吻合。

4、条件比率符号

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种函数关系的符号

常数法:L = kM

线性比率法:L = aM + b人为设定符号尺寸的变化范围。

对数法:L = k lg M 适用于数值差异过大的制图数据表达。

心理比率法:L = k M 0.57 对绝对比率符号视觉效果的改进。

5、连续比率方式和分级比率方式

连续比率方式:使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按比率一一对应。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的大小。

6、点状符号的扩展

分割圆、坐标统计图、立体符号

7、点状符号的定位处理

通常进行定位处理的点状符号有:地形图上的控制点、居民点、独立地物(庙宇、守林屋、瞭望台、敖包)。以易读性为出发点,只有少量点状符号能进行定位处理。

第三节线状符号法

1、特征

按定位特征分(精确定位、概略定位)、按状态特征分(静态、动态)

2、不同现象符号的走向或运动方向的设计

反映运动的起点和终点、表示行进路线和方向、流量、流速、性状指标、相互联系

第四节面状符号法

1、面状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态

全域连续分布,如地貌、局域成片分布,如湖泊、离散分布,如植被分布

2、精确定域和概略定域

前者如行政边界、后者如土壤类型。

3、面状特征定性信息的表达

全域连续分布,质底法,类型图,区划图;

局域成片分布、离散分布,范围法,分布范围图、分布图

4、面状地理数据的定量表示

以点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连续分布现象)定位图表法、分区统计图法(成片和离散分布)点值法

以线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连续分布现象)等值线法、分层设色法、伪等值线法以面状符号构成的定量表示:(连续分布现象)等值区域法、网格法

5、点值法

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

6、分区统计图法

将制图对象在统计分区的绝对数量指标以点状符号表达在相应区划单元内的方法。

7、定位图表法

通过定位于数据采集点的统计图表反映一定范围内的面状现象,借以表达事物在整个制图区域连续变化的数量分布特征。

8、等值线法

用一系列等间隔的水平面切割连续3维统计面,相交的割线垂直投影到地图平面上,形成了代表不同数值的多条曲线——等值线,它们可以清晰、准确地表示3维统计面的分布形态和统计值。

9、分级统计图法(等值区域法)

与分区统计图法相同,都采用分区数据、分级比率量表制图

分级方法有:固定间隔分级(等差分级、标准差分级)、规则间隔分级(等比分级、算术分级、嵌套平均分级等)、变化间隔(自然裂点法、外因分级法)

第五节体状符号

1、等值线

用一系列等间隔的水平面切割连续3维统计面,相交的割线垂直投影到地图平面上,形成了代表不同数值的多条曲线

2、特性

①等值线图形是对制图现象空间形态较好的几何模拟

②等值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处处相同。

③等值线间彼此不相交。在特殊情况时,可能重叠。

④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值线愈密,空间垂直变化愈大,坡度愈陡;相反,等值线稀疏,空间垂直变化愈小,坡度愈缓。

3、伪等值线

伪等值线是由统计单元的定量数据衍生而来的(人口分布,收入分布等)。而真等值线的离散点是从3维连续曲面提取的定位数据(高度,温度等)。

4、地表形态的表示方法

分层设色法、晕渲法

5、分层设色法

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高程范围带,并以不同颜色普染,通过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6、晕渲法

也叫山地阴影法,是用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地形起伏形态。

第六节动态表达

第七章普通地图

第一节地理图和地形图

1、普通地图

表示地表自然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按概括程度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2、地理图

概括程度较高,反映地理环境要素基本分布规律的普通地图

3、地形图

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万,按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绘规范,经实测或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第二节地形图内容及其表示方法

1、自然地理要素

水系、地形(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土质与植被

2、社会人文要素

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

第三节分幅与编号

1、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概念

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和高程系统、具有完整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依据统一规范和图示。

2、投影分带

中国《1∶100万地形图编绘规范》规定采用边纬线与中纬线长度变形绝对值相等的等角割圆锥投影,按纬差4°、经差6°分带。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一律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并采取分带投影方式。1∶2.5万~1∶50万采用经差6°分带投影,全球60带。1∶1万及更大比例尺采用经差3°分带投影,全球120带。

3、分幅编号

1991年前采用行列-自然序列编号法,称原国家基本地形图编号法。

1991年后统一采用行列式编号方法,称为新国家基本地形图编号法。

4、原编号法

1:100万,经差6°,纬差4°,60°-76°之间,经差12°,76°-88°之间,经差24°,88°上为单独一幅。如北京:J-50

1:50万100万后面加上ABCD。J-50-A

1:25万100万后面加[1]~[16] J-50-[2]

1:10万100万后面加1~144 J-50-5

1:5万10万后面加ABCD J-50-5-B

1:2.5万5万后面加1234 J-50-5-B-4

1:1万10万后面加(1)~(64) J-50-5-(24)

5、新编号法

1:100万为基础,经差6°,纬差4°,1:50万,经差3°,纬差2°,以此类推

1::50万、25万、10万、5万、2.5万、1万、5000的代码为BCDEFGH

如北京:

1:100万J50

1:50万J50B001002

1:25万J50C003003

1:10万J50D010010

1:5万J50E017016

1:2.5万J50F042002

1:1万J50G093004

1:5000万J50H---

6、地形图的辅助要素

地形图图廓整饰有关说明、地形图的成图时间与更新日期、三北方向图(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坡度图

第四节4D产品

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地图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大地数据库、专题应用数据库

2、产品

数字线划地图(DLG,又称数字矢量化地图)、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

第八章专题地图制图

第一节基本特征与分类

1、特征

选题内容广泛、表示主题专一、构成要素的双重性、表现方法多样、图面配置灵活2、按内容分类

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环境地图

第二节设计编辑

1、数据来源

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文字资料

2、地理底图的作用

建立专题地图的框架、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深入提取专题地图信息

3、地理底图的分类

工作底图(内容详细,利于专题内容转绘)、出版底图(内容简略,主要是体现专题内容与有关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4、地理底图的编制

工作底图的准备、出版底图的编制、出版底图的数字化

5、专题地图表示方法选择

依据数据的空间分布、数量与质量特征及时间上的变化特征选择表示方法

依据地图用途、数据特点、比例尺和区域特点选择表示方法

6、图例设计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要求:完备性、一致性、系统性

7、图面配置的总体安排

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图面整体的视觉对比适度、正确处理图形与背景间的关系、实现图形配置的视觉平衡、图面设计有良好的层次结构

8、图面设计的具体安排

主图、副图(如主图位置示意图)、图名、图例、比例尺、统计图表与文字说明、图廓(单幅地图一般都以图框作为制图的区域范围)

第三节遥感制图

第四节地图集编辑

1、定义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体与用途,在地学体系的影响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的地图的集合体。

2、特点

对时空环境的系列认识模型、科学成果的综合总结、主题具有完备、系统的内容、实现内容、形式多方面的统一协调、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科学性与艺术系相结合的成果、编图程序与制印工艺复杂

第九章数字地图制图

第一节概括

1、数字地图制图

在计算机及相关外围设备的支持下,利用专业软件提供的制图工具进行地图编辑的过程。其实质是以地图学理论为基础,以设计师技术为支撑,以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等技术集成为特征的应用学科。

2、特点

无缝组织,数字地图的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可以在专业软件的支持下集成到统一的空间坐标系,实现无缝化。

视觉样式随需而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发生改变,不影响数据本身。

多维动态性,不仅拥有点线面体符号,而且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地理环境。

多媒体显示,不仅可以通过符号、文字、图片来传递信息,还能配合适当的音频、视频。

便携与共享,更容易保存、复制、传播和共享。

3、应用

输出模拟地图、代替模拟地图、融入数字地球

第二节数字地图制图方法

1、一般过程

数据输入、数据编辑与符号化、输出数字地图

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字地图制图

第十章地图分析

第一节地图的评价

地图的科学性、地图的政治思想性、地图的艺术性

第二节地图分析的作用

研究各种要素或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研究各种要素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进行预测预报、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节基本方法

1、阅读分析

包括整体分析、单要素分析、比较分析、推理分析

2、图解分析

垂直切割的剖面图、3维描写的块状图、地貌切割密度与深度图

3、复合分析

地图与地图的复合分析(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题内容、不同时间序列)、地图与遥感地图的复合分析

4、地学图谱分析

地学图谱是指一组按一定指标递变规律或分类规律排列的,能够反映地学空间分布规律的地图、图表、曲线和图像。

5、地球空间信息图谱

是计算机化的地学图谱,它是由地图和地学图进一步发展而成,是比现有的地球空间信息产品更高层次的产品,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其特点有:采用图形思维模式、具有全数字化的研究手段、具有动态模拟分析功能、能够实现决策的智能化

第十一章地图的复制与编制管理

1、地图印制的特点

印刷幅面变化大、图形精细复杂,几何精度高、用色多、要求严、内容复杂容易错漏,要求易修补、要求印制方法简单,成图快,成本低

2、四类传统印刷方式

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孔版印刷。这是根据印刷要素与空白部分在印刷版面上的相对位置而划分的,印刷要素高于空白部分的为凸版印刷,低于空白部分的为凹版印刷,处于同一平面的为平版印刷,通过网孔渗漏油墨的为孔版印刷。

3、地图编制的相关法律法规

宪法、测绘法、测绘行政法规、地方性测绘法规、测绘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测绘政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相关标准

2009年6月,我国首部《测绘标准体系》由国家测绘局正式发布实施

2009年12月,《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正式颁布实施

5、中国地理信息生产管理体制

我国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分为四个层次,国家、省、地级市、县四级管理体制,在每个层次该有横向部门的相互协作,共同对测绘实施管理。

6、地图著作权

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产品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的科学作品。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 1 、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 辅助要素 D. 补充说明 2 、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A ) A. 等角投影 B. 等积投影 C. 任意投影 D. 无法确定 3 、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 A. 等积投影 B. 等角投影 C. 任意投影 D. 方位投影 4 、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 D.31 公里 5 、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 ,最小长度比为b ,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 D ) A.a=b B.a>b C.a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地图的基本特征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图形认知和空间认知)。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八种。 地图类型:按尺度划分、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图形划分、按地图维数划分、 虚地图:存在于人脑中或电脑中的地图。实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 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 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种,后者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第二章 法线是测量地球的基准线。 地理坐标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在地图学中,认为大地经纬度来定义地理坐标更好、因为大地经纬度定义的地理坐标,是在规整的椭球面上构建的,每条经纬线投影到平面皆呈直线或平滑曲线,便于地图投影的研究与应用。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成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一般可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高程控制网:一种称绝对高程,另一种称:相对高程。 投影,数学上的含义是两个面(平面或曲面)上的点与点(或线与线)的对应关系。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 投影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方位投影适用于两极地区图,圆锥投影适用于编制出于中纬地区沿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 地图比例尺的含义:我们把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比例尺的几种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又称说明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第三、四章 数据分布的量表的量表法可分为:定名、顺序、间距、和比率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一种或多种数学的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的三种方法:量表法、两种现象的相关分析、回归残差制图 地图学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影响地图学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地图概括的内容:选取和简化: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数量特征简化:其目的将是空间数据按数量排序进行分级,以等差分级,等比分级或任意分级处理。分级的等级愈多,概括程度愈低。数量特征的简化主要表现为减少数量分级,增大各等级间的数值间距。夸张包括:不以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符号化,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第五章 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

《地图学》试题及答案.doc

一、判断题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Y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Y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Y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Y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Y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Y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Y 14.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Y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Y 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Y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Y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Y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Y 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Y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Y 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2. 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33.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Y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Y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Y 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Y 40. 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1.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42. 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43. 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Y 44. 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Y 45.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Y 46.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 47. 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3~6级较合适 48.三维符号最适宜于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Y 49. 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Y 50. 等密度线制图不能采用绝对值,如要表示区域单元的数值,必须将绝对数值转为单位面积的比率或比值。Y 51. 区划图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52. 利用遥感图像调查类型界线,实地调查和野外判读的面积应超过10%。Y 53. 分层设色法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图。Y 54. 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经差2o,纬差3o划分。 55. J—50—5—E表示1:5万地形图。 56. 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 Y 57.图名的主要效用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Y 58. 统一与协调原则是地图集编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保证地图集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Y 59. 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Y 60. TM1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 三、问答题 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

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地图学》复习提纲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着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新编地图学教程(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地图学复习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2003地图学(B卷)答案

2003地图学(B卷)答卷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地图 答案: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长度比 答案:长度比是指地面上微分线段经过投影后的长度与其原有长度之比值。 3、变比例尺 答案:变比例尺是指当制图的主区分散且间隔的距离比较远时,为了突出主区和节约图面,可将主区以外部分的距离按适当比例相应压缩,而主区仍按原规定的比例表示。 4、面积比 答案:面积比是指地面上的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与原有大小之比值。 5、目的概括 答案:选取符合制图目的的某些内容或反映地图区域特征的内容,舍去与目的无关的某些内容或不反映区域特征的内容,有利于地图使用和区域特征的显示,这种称为目的概括。 6、普通地图 答案:普通地图是同等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二、单项选择()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答案: B 2、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A.21500公里 B.500公里 C.215公里 D.0公里 答案: D 3、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答案: A 4、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A.赤道 B.两极 C.中央经线 D.各纬线 答案: C 5、地图上经线长度比为1,纬线长度比大于1,则该投影为:() 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 C.等积投影 D.几何投影 答案: A 6、在基本等高距为20米的地形图上,要了解相对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变化情况,需加绘:() A.首曲线 B.间曲线 C.计曲线 D.助曲线 答案: D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地图学(西南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20分) 地图是数学所确定的、经过概括并用形象符号在平面上表示的图形。() A. 对 B. 错 2 【单选题】(20分) 我国最早总结出编撰地图的六项规则,即提出“制图六体”的是()。 A. 贾耽 B. 沈括 C. 裴秀 D. 谢庄 3 【单选题】(20分) 1538年绘制第一幅世界地图的地图学家是() A.

墨卡托 B. 托勒密 C. 瓦尔施佩格 D. 安德烈亚斯 4 【多选题】(20分) 以下属于中比例地图的尺度是() A. 1:25万 B. 1:10万 C. 1:50万 D. 1:100万 E. 1:400万 5 【多选题】(20分) 地图功能的有()

A. 地图认知 B. 地理信息载体功能 C. 地图模拟功能 D. 信息传递功能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20分) 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A. 错 B. 对 2 【单选题】(20分) 编绘一幅南极洲地图,投影时选择比较合适有() A. 正轴圆锥投影 B.

任意投影 C. 正轴圆柱投影 D. 正轴方位投影 3 【单选题】(20分) 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 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 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 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4 【多选题】(20分) 我国选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作为数学基础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 A. 1:10万 B. 1:1万

C. 1:50万 D. 1:100万 E. 1:25万 F. 1:5000 5 【多选题】(20分) UTM投影是()。 A. 切圆柱投影 B. 等角圆柱投影 C. 割圆柱投影 D. 横轴圆柱投影 E. 等面积圆柱投影 F. 正轴圆柱投影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地图: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 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 5、地图的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二节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 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 第四节 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发展历史 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5、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 6、阿那可西曼德提出地球是椭圆形的假设,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编制了把地球当作球体的地图;吉帕尔赫创立了透视投影法;托勒密所著《地图学指南》是古代地图制图学的一部巨著。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新编地图学教程

《新编地图学教程》 1、地图的定义:按照一定制图规则,用线条、符号、图形、文字及色彩等在平面上表示地表自然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工具书。 2、地图学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3、大地水准面的定义:与一个不受风浪和潮汐等外界因素影响、处于完全静止和平衡状态的平均海平面相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重力位水准面。 4、地理坐标的定义: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5、卫星定位的技术优势:GPS定位技术具有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以及全天候作业等主要特点 6、像片判读的任务:确定某些地物和现象的存在,判明它们的性质,从影像上判断他们的延续方向,分布范围,确认他的边界,测量这些

地物和现象的主要参数,解释各种现象在空间,时间及成因上的相互关系。 7、列举卫星定位系统在民间的应用:大地测量方面,利用GPS技术开展国际联测,建立全球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测定和精华大地水准面。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我国测绘工作者也应用GPS技术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 GPS航测等航测成图的各个阶段。在地球动力学方面,GPS技术用于全球板块运动监测和区域板块运动监测。我国已开始用兵GPS技术监测南极洲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四川鲜水河地壳断裂运动,建立了中国地壳形变观测网、三峡库区形变观测网、首都圈GPS形变监测网等。GPS技术已经用于海洋测量、水下地形测绘。 8、小波分析的定义:是一种将数据,函数或运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成分,然后用其与尺度相匹配的分辨率去研究每一个成分的工具。9、数据库概括和地图概括的区别:数据库概括主要目的是减少数据量,使之能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中分析功能的效率,因而他只有数据库

《地图学》试题答案

地图学》试题集 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乂” 1.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 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3 )、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 7. 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 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 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 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12. 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3. 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 14. 1987 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 毫米。 15. 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16. 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 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19. 制1:100 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 万就是地图的主 比例尺。 20. 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 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24. 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30. 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2. 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33. 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34. 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 1956 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新编地图学教程》期末复习

题型:填空(20*1′分)名词解释(5*4′=20′)简答及计算(6*5′=30′)论述及应用(3*10′=30′) 复习内容: 第一章地图的特征、地图的定义 地图的基本特征 构成地图的三大数学法则 地图的定义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地球体的三极逼近 地理坐标系统中的三种经纬度 地图投影的概念 投影变形的三个方面:角度、长度、面积适合制作中国各类地图的投影类型是:正圆锥投影 课后作业题2,5,6,7 第三章地图数据源 电磁波谱的概念 航空像片的投影方式

不同比例尺高差限制的计算 四种数据处理的量表 课后作业3,4,5 第四章地图概括 地图概括的定义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概括的步骤 选取的方法 运用开方根规律法计算新编地图中要素的数量课后作业4,5,8 第五章地图符号化 地图符号的功能 视觉变量 色彩三要素 雁行字列屈曲字列 第六章地图表示法 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方法并举例 线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方法并举例 一、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定性表示,定量表示

1、定性表示部分的知识点: a.视觉变量组合:一级分量是(),二级分量(),三级分量() b.定位符号法的定义: 2、定量表示部分的知识点: 1)表达地图信息的强度或排序采用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法;表达地图信息的数量差别采用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法或()法。 2)常数法、线性比率法、对数法的特点 二、线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1、定性表示部分的知识点: 视觉变量组合:定性:一级分量是(),二级分量();定量:一级分量是(),二级分量(); 本章知识点: 1、定位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法的异同 2、类型图和范围图的异同 3、分区统计图和等值区域图的异同 4、点值图和等值线图的互换 等值线的特性 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完整word版)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4、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6、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7、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8、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9、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0、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11、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12、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13、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14、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的变形: 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和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最大角度变形公式,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15、O 16、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17、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是:P65 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18、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和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19、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答:该投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形感。 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20、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答:(1)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后的

新编地图学教程总结

中国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水准原点高程H=72.289m、1985青岛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H=72.2604m 平均海平面:黄海平均海平面 第一章导论 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地图的功能:①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②地图的传递功能;③地图的模拟功能;④地图的认知功能。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地图的类型:①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②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和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和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局部区域图;③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前者较详细,后者较概略)和专题地图;④按地图维数划分,二维平面地图和三维立体地图;⑤按其他指标的分类,用途、语言种类、历史年代、出版和使用方式。 国家8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裴秀,“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一里=500m,十里=5000m,一寸=3.33…cm。(P13) 地图的成图方法:①实测成图(在现场或记录载体上,利用各种测量设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作业,将成果缩小绘制在介质上的过程),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②编绘成图(根据各种制图资料,以室内作业为主制作地图的过程,属于地图编制)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利用航空和卫星数据进行各种地图编制的过程)、数字制图(应用计算机和图像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在制图软件的支持下,模拟手工作业各阶段进行地图设计和原图编绘的成图方法)。 1.野外地形测图过程: 大地控制测量→加密控制网→展绘控制点→碎步测量→符号化→清绘→地图复制。 2.常规编图过程: 资料收集、分类与区域特点分析→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前准备→地图制印。 3.遥感制图过程: ①地图数据→地图制作→ ②遥感数据→图像增强、几何纠正、图像解译→专题编辑、矢量化→

最新地图学完整版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包括其他星体)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3.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4.分层设色法:在地图上等高线间普染不同深浅的诸种颜色来表示地貌高低起伏的方法。5.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 1. 普通地图上的社会人文要素不包括(C )。 A. 居民点 B.交通网 C.水系 D.境界 2. 下列注记字列中,各字中心线连线是一条自然弯曲的曲线的是(D) A.水平字列 B. 垂直字列 C.雁行字列 D.屈曲字列 3. 墨卡托投影属于( B ) A.圆锥投影 B.圆柱投影C方位投影.D任意投影 4. 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国家水准原点的高程值(A)。 A. 下降29毫米 B. 左移29毫米 C. 上升29毫米 D. 右移29毫米 5. 全长572公里哈同公路在地图上为57.2厘米,则该图属于(D )。 A.地理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小比例尺地图 6. 某点在CGCS2000椭球系下,投影高为零,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北)=5146256m, y (东)=43483542m,则该点在6°带第22带的实际坐标为x(北)和y(东)(A )。 A. 5146256,-16458 B. 5151256.625,253054.481 C. -16458,5146256 D. 42983542,5146256 7. 图号为I-52-6-(48)的地图是(A )比例尺地形图。 A. 1:1万 B. 1:2.5万 C. 1:5万 D. 1:10万 8. 一幅标准图幅(40cm×50cm)的1:10000的地形图的实际面积( D )平方公里。 A.10000 B.25 C. 2000 D. 20 9. 对地图仪上经纬网构成的球面梯形面积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 A.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球面梯形面积相等; B.同一经度带内,纬差相同的球面梯形面积相等; C.相同经差、相同纬差的经纬线构成的梯形面积相等; D.相同经差、相同纬差的经纬线构成的梯形面积都不相等。 10. 如下图所示,问该图的等高距是(B) A.25米 B.5米 C.150米 D.125

地图学完整版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包括其他星体)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3.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4.分层设色法:在地图上等高线间普染不同深浅的诸种颜色来表示地貌高低起伏的方法。5.地图概括: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 1.普通地图上的社会人文要素不包括(C)。 A.居民点 B.交通网C.水系 D.境界 2. 下列注记字列中,各字中心线连线是一条自然弯曲的曲线的是( D) A.水平字列 B.垂直字列 C.雁行字列 D.屈曲字列 3. 墨卡托投影属于( B ) A.圆锥投影 B.圆柱投影C方位投影.D任意投影 4.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国家水准原点的高程值(A)。 A. 下降29毫米B.左移29毫米 C. 上升29毫米 D. 右移29毫米5. 全长572公里哈同公路在地图上为57.2厘米,则该图属于(D)。 A.地理图B.大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 D.小比例尺地图6.某点在CGCS2000椭球系下,投影高为零,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北)=5146256m, y(东)=43483542m,则该点在6°带第22带的实际坐标为x(北)和y(东)(A )。 A. 5146256,-16458 B.5151256.625,253054.481 C. -16458,5146256 D.42983542,5146256 7. 图号为I-52-6-(48)的地图是( A )比例尺地形图。 A.1:1万B.1:2.5万 C. 1:5万 D. 1:10万 8.一幅标准图幅(40cm×50cm)的1:10000的地形图的实际面积( D )平方公里。 A.10000 B.25 C.2000 D.20 9. 对地图仪上经纬网构成的球面梯形面积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A.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球面梯形面积相等; B.同一经度带内,纬差相同的球面梯形面积相等; C.相同经差、相同纬差的经纬线构成的梯形面积相等; D.相同经差、相同纬差的经纬线构成的梯形面积都不相等。 10. 如下图所示,问该图的等高距是(B) A.25米B.5米 C.150米 D.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