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奚旦立第四版)整理

环境监测(奚旦立第四版)整理
环境监测(奚旦立第四版)整理

2)土壤酸碱度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土壤的pH对重金属的溶解度有密切关系。在碱性条件下,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多呈难溶态的氢氧化物,也可能以碳酸盐和磷酸盐的形态存在。它们的溶解度都比较小,因此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的离子浓度也较低。例如,铜、镉、锌、铅等重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直接受土壤pH值控制。

根据溶度积便能从理论上推求重金属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随着pH值增大,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则下降。但对于两性化合物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锌来说,pH值高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又会溶解。只要在气相色谱仪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气化而不分解的物质,都可以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对部分热不稳定物质,或难以气化的物质,通过化学衍生化的方法,仍可用气相色谱法分析。高锰酸钾法测定COD需要注意的事项

配制方法

有两种

1、称取60g氢氧化钾,溶于约250ml无氨水中,冷却至室温。

另外称取20g碘化钾溶于100ml无氨水中,边搅拌边逐步加入二氯化汞结晶粉末(约10克),至出现朱红色沉淀不易溶解时,改为滴加饱和二氯化汞溶液,保持搅拌,到出现少量朱红色沉淀不易溶解时,停止滴加饱和二氯化汞溶液。

然后把该溶液缓慢注入上述已冷却的氢氧化钾溶液中,边注入边充分搅拌,并用无氨水稀释至400ml,然后静置过夜。最后将该溶液的上清液转移至聚乙烯塑料瓶中,常温避光保存。

2、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无氨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称取10g碘化汞和7g碘化钾溶于水,然后将该溶液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注入上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无氨水释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常温避光保存。

使用注意事项

1、纳氏试剂中的汞有毒,使用时要小心,皮肤触碰时要及时清洗。

2、纳氏试剂的使用寿命比较短,配制后保存期通常只有三个星期,随着沉淀增加会影响测定结果。

3、配制溶液时所有的用水都要用无氨水,而且不可以用普通的滤纸过滤,否则容易污染纳氏试剂。

1. 煮沸时,控制温度,不能太高,防止溶液溅出。

2. 严格控制煮沸时间,也即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时间,才能得到较好的重现性。

3. 由于含量较低,使用的KMnO4溶液浓度也低(0.002M ),所以终点的颜色很浅(淡淡的微红色)因此注意不要过量了。

4. 本次实验不要求做空白值。

5. 本次实验配制0.005M Na2C2O4和稀释都要用到容量瓶,所以要注意容量瓶的操作。

6. 标液用自己配制的稀释,准确称取25.00ml 到250ml 容量瓶中,就报上次配制的溶液稀释了10倍(0.02-0.002M 左右)。

方法:我国重铬酸钾法

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用K 2Cr 2O 7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胺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物质消耗的量。

测定过程:

水样200ml (原样或经稀释)于锥形瓶中 HgSO 4 0.4g (消除Cl -干扰,Cl -能被K 2Cr 2O 7氧化并于Ag 2SO 4生

成AgCl 沉淀,可加HgSO 4络合)

混匀

0.25mol/L (1/6 K 2Cr 2O 7)10 ml

沸石数粒

混匀,接上回流装置

自冷凝管上口加入Ag 2SO 4—H 2SO 4溶液30ml (催化剂)

混匀

回流加热2h

冷却

自冷凝管上口加入80ml 水于反应液中

取下锥形瓶

加试铁灵指示剂3滴

用0.1 mol/L (NH 4)2Fe (SO 4)2标液滴定,终点由蓝绿色变红棕色。

V C V V L mg O CODcr 10008)()/,(102???-=

V 0:空白耗硫酸亚铁铵标液体积(ml ),空白指以蒸馏水代替水样,其他步骤与

测定水样相同

V 1:水样耗硫酸亚铁铵标液体积(ml )

V :水样体积(ml )

C:硫酸亚铁铵标液浓度(mol/L)8:氧(1/2O)的摩尔质量(g/mol)

第二章 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二章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监测方案:监测任务总体构思和设计 根据监测目的+实地污染调查研究(来源及背景) 确定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内容) 设计监测网点(地点) 合理安排采样时间、频率,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方法及步骤)提出监测报告要求 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案实施计划(保证结果的可信性) 以水和为例 一、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1.1 污染调查(来源和背景) 根据监测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和内容。 如进行区域性污染控制设施监测,就需要对该区域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如为了某项工程设计取得原始资料,则应按设计规范或卫生标准的要求,调查该项工程及其范围内的污染状况。 A、地下水污染调查 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如:地质图、剖面图、测绘图、水井的成套参数、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流向,以及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表水污染现状。 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费用和采样程序。 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定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 B、水污染调查 水污染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调查研究:用水情况、废水或污水类型、主要污染物、排污去向、排放量、车间、工厂或地区的排污口数量及位置、废水处理情况等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点位、采样方案、分析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等。 1.2 监测项目(内容) (1)确定原则 ?目的和要求:根据目的要求及相关的水质标准及规范要求,选择测定项目。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孙裕生著)作业部分答案答案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 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 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 4.此文档打印时可能会出现乱码的问题 作业1 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 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 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2.0ml,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1.5mg/L的邻二氮菲0.2 ml、0.4 ml、0.8 ml、0.6 ml、0.8 ml、1.0 ml、2.0 ml、4.0 ml;加入5.0ml,1.0mol/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 二、如何配制成0.1g/L的铁标准溶液? 答: Fe + 4HNO3 = Fe(NO3)3 + 2H2O+NO 5.6g 0.5mol/L0.8L 0.1mol 0.4mol 1 用天平称取5.6g无杂质的铁粉 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0.5mol/L的HNO3 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 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0.1g/L的Fe(NO3)3 溶液 5 娶17.9ml,浓度为0.1mol/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 即得到0.1g/L的铁标准溶液 作业2 一、铁的质量浓度为5.010-4g/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 波长为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19 1 求a; 2 求k。 答:1 已知A=abc 则 =-1g-1 2 已知a=190L·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 所以 k=a MFe=190L·cm-1g-156 g·mol-1=10640L·cm-1·mol-1 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 作业3 一、酸度(pH值)的确定: 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OH·HCl),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1.5g/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0.5 ml、2.00 ml、5.00 ml、8.00 ml、10.00 ml、20.00 ml、25.00 ml、30.00 ml、40.00ml)的NaOH(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以水为参比,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吸收池(比色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A-pH曲线,确定pH范围。

环境监测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怎样测量污染物排放总量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口布设采样点。 (3)用某一时段污染物平均浓度乘以该时段废(污)水排放量即为该时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 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方法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氰化物或挥发酚的水样中加入NaOH 溶液调pH至12,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1)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多数污染祖坟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共存组分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分析测定,故需预处理。 (2)预处理包括悬浮物的去除、水样的消解、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 14.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1)利用待测元素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对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测定流程 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光源—原子化系统—分 光系统—检测系统 1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测定灵敏度高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但基体干扰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严重。

环境监测 奚旦立 课后答案

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各类水体: 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地下水,废水和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1)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2)对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监测项目:指影响水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 原则: 水体被污染情况;水体功能;废(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受各国重视的优先监测污染物;经济条件等。 2、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

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 制定过程:明确监测目的——调查研究——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选择采样方法 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 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 a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只设一个。 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可设多个。 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只设一个。 ④采样点位的确定 河流上——选取采样断面; 采样断面上——选取采样垂线(根据河宽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垂线) 采样垂线上——选取采样点(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对照断面、b控制断面、c削减断面。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类型? 工业废水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截面积比较小,不需设置断面,而直接确定采样点位。 a.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出口处应布点采样测定一类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砷、铅和它们的无机化合物,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有机氯和强致癌物质等。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doc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的过程(不同角度)( P1)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 评价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P1) 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 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特点(P5) 1综合性:表现在手段、对象、数据统计及分析 2连续性 3追溯性 环境优先污染物(概念)( P8) 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 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priority pollutants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 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 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污染分类(P34)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物质造成的污染。 水质监测方案(地面水、水污染源)( P41-47)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河流断面布设、监测垂线布设、采样点位确定)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 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 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 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 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第二章___水和废水监测课后答案[1]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各类水体: 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地下水,废水和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1)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2)对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监测项目:指影响水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 原则: 水体被污染情况;水体功能;废(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受各国重视的优先监测污染物;经济条件等。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水样的保存方法有: (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值 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那些内容? 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8、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质?各举一例。 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时,如果含量低,则经预蒸馏分离后,需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DDT时,需用石油醚萃取。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测定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时,可用三氯甲烷从水中萃取后测定。 12、简要说明ICP—AES 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该方法有何优点? 测定原理见书。 水样的预处理→配制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溶液)→调节仪器参数→试剂空白值的测定→水样的测定→读数→计算。 优点:准确度和精确度高、测定快速、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应用广泛。 14、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示意其流程。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的过程(不同角度)(P1)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P1) 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特点(P5) 1综合性:表现在手段、对象、数据统计及分析 2连续性 3追溯性 环境优先污染物(概念)(P8) 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污染分类(P34)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物质造成的污染。 水质监测方案(地面水、水污染源)(P41-47)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河流断面布设、监测垂线布设、采样点位确定)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 第二章 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6.答:预处理方案: 取一份水样,加适量的硫酸和5%的高锰酸钾溶液,混均加热煮沸、冷却,滴加盐酸羟胺溶液破坏过量的高锰酸钾,加适量的EDTA 掩蔽铜等共存离子的干扰,再加入双硫腙试剂,可以测定汞。 另取一份水样,加硫酸和硝酸溶液消解后,分成几份,分别加新亚铜灵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铜的含量;加双硫腙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铅的含量。 另取一份水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常压蒸馏,蒸馏液用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测定酚 8. 答: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时,如果含量低,则经预蒸馏分离后,需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DDT时,需用石油醚萃取。

环境监测第二章_水和废水监测_例题和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3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例题和习题 例题 1:配制理论 COD 值为 600mg.L -1 的葡萄糖溶液 400mL ,需称取多少克葡萄糖? 解: 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80 192 X 0.6×0.4 X = 180×0.6×0.4/192=0.225g 例题 2:测定某水样中的 BOD 5,其测定结果列于表,试计算水样中的 BOD 5 值。 1 C Na 2S 2O 3V N a 2S 2O 3 M O 2 ? 0.0150 ? 8.00 ? 32 解: DO (O , mg .L -1 ) = 4 = 4 = 9.6 V 水 100 /1000 C 1 = 9.6mg.L -1 C 2 = 3.96mg.L -1 B 1 = 10.8mg.L -1 B 2 = 10.56mg.L -1 (9.60 - 3.96) - (10.8 - 10.56) ? 29 BOD (mg / L ) = (C 1 - C 2 ) - (B 1 - B 2 ) f 1 = 30 = 162mg .L -1 f 2 1 30 例题 3 现有四个水样,各取 100mL 分别用 0.0200mol/L 的 1/2H 2SO 4 滴定,结果列于下表, 试判断水样中存在何种碱度?各为多少? 解:水样 A 有 OH -碱度、CO 2-碱度。 1 ? C ?[V - (V - V )]? M CaCO 3(OH -,mg/L)= 2 1 / 2 H 2SO 4 1 2 1 V /1000 CaCO 3 水 2 5

3 3 3 3 3 3 3 3 3 V 水 1 ? 0.0200 ?[10.00 - (15.50 - 10.00)]?100 = 2 =45mg/L 100 /1000 CaCO (CO 2-,mg/L)= C 1 / 2 H 2SO 4 ? (V 2 - V 1 ) ? M CaCO 3 3 3 /1000 = 0.0200 ? (15.50 - 10.00) ?100 =110mg/L 100 /1000 同理计算: 水样 B 有 CO 2-碱度、HCO 2-碱度。 CaCO 3(CO 2-,mg/L) =280mg/L ,CaCO (HCO -,mg/L)=106mg/L ; 水样 C 有 OH -碱度和 CO 2-碱度。 CaCO 3(OH -,mg/L) =80mg/L , CaCO 3(CO 2-,mg/L) =4mg/L 水样 D 有 HCO -碱度。 CaCO 3(HCO -,mg/L) =127mg/L 例题 4 已知某污染水样中 Pb 含量约为 150μg/mL 。现用 AAS 法测定其含量,并已知浓度 2μg.mL -1。Pb 的吸光度为 0.100。实验室现有 200μg/mL 。Pb 的标准液和 25mL 的容量瓶,请设计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该污染水样中 Pb 的含量并写出计算公式。 解:(1)配制标准系列编号 0 1 b 2 3 4 200μg/mL Pb/mL 0 0.5 1.0 1.5 2.0 C/ (μg/mL) 2 4 6 8 (2)样品测定 取 lmL 水样,定容到 25mL 。 (3)计算公式 C 样=25Cx 式中,C 样为样品中的浓度,μg/mL ;Cx 为定容测量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浓度, μg/mL 。 例题 5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铬时,所得校准曲线的数据见下表。 测得水样中总铬的吸光度为 0.095(A 0=0.007),在同一水样中加入 4.00mL 铬标准溶液(1.00μg/mL),测得加标后试样的吸光度为 0.267。试计算加标回收率(不考虑加标体积)。 解:经 Excel 回归:A=0.008+0.044C(r=0.9998) .r(水样中总铬)=(0.095-0.007-0.008)/0.044=1.82μg 加标样中总铬=(0.267-0.007-0.008)/0.044=5.73μg 加标回收率= (5.73 - 1.82) ?100% = 97.8% 4.00

环境监测第二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总有机碳 2、混合水样 3、化学需氧量 4、生化需氧量 5、总需氧量 6、对照断面 7、控制对面8、削解断面9、瞬时水样10、酸度11、碱度12、污泥沉降比 13、污泥体积指数14、污泥浓度 二、填空题 1、采样断面是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等。 2、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 3、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排口。 4、测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5、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NH3)或铵盐形式存在的氮。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法和滴定法方法。 6、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时,水中的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还原性无机物和在此条件下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均可消耗KMnO4。高锰酸盐指数常被作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7、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消解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8、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时,样品直接萃取后,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总萃取物,另一份经硅酸镁吸附后,用于测定石油类。 9、在现场采集样品后,需在现场测定的项目有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Eh)等。 10、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S/m(或答西门子/米)。 11、保存水样时防止变质的措施有:冷藏或冷冻、加入化学试剂(固定剂及防腐剂)、离心或过滤。 12、测定水中微量、痕量汞的特效监测方法是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这两种方法干扰因素少、灵敏度高。 13、离子色谱对阴离子分离时,抑制柱填充强酸性(H+)阳离子交换树脂。 14、离子色谱对阳离子分离时,抑制柱填充强碱性(OH-)阴离子交换树脂。

建筑环境监测习题2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监测 习题二: 1、用热电偶测温时为何要求冷端温度恒定?当用动圈表配合热电偶测量温度时,若冷端温度 不是 0 ℃,可采取那些措施? Ans:⑴热电偶测温是利用热电效应原理,热电势E(t,t0)=e(t)-e(t0) 如果一端温度t0保持不变,即e(t0)为常数,则热电势E(t,t0)就成为温度t的单值函数,这样 只要测出热电势的大小,就能判断测温点温度的高低。 ⑵ a.预置机械零位:将仪表的机械零点调至当时的冷端温度; b.沐浴法:将热电偶冷端分别插入盛有绝缘油的试管中,然后放入装有冰水混合 物的容器中; c.补偿导线法; d.利用温度补偿器对冷端温度进行自动补偿。 2、写出暖通、燃气专业常用的几种标准化热电偶的名称、分度号及测温上限。 Ans: ①铂铑30-铂铑6,分度号B,长期上限1600℃,短期上限1800℃; ②铂铑10-铂,分度号S,长期上限1300℃,短期上限1600℃; ③镍铬-镍硅,分度号K,长期上限1000℃,短期上限1200℃; ④铜-康铜,分度号T,长期上限350℃。 3、画出动圈式仪表、热电偶、补偿导线、参比端温度补偿器、连接导线构成的测温系统图, 并说明各部分连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对线路电阻有何要求? Ans:测温系统图 注意事项:1)热电偶与补偿导线、温度补偿器要配套使用;

2)预置零位; 3)对线路电阻的要求: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动圈仪表的外接线路的总电阻规定为15Ω; 4)在0~100℃,补偿导线与热电偶具有相同的热电特性。 4、用分度号为K的热电偶测温,测量时未用补偿导线和冷端温度补偿器,动圈表机械零位在 标尺0℃,热电偶冷端温度为20℃,当动圈表指示在500℃时,问被测温度是不是500℃? 若不是,应为多少? Ans: 被测温度不是500℃ E(t,0)=E(t,t0)+E(t0,0)=E(500,0)+E(20,0) 说明:动圈仪表指示在500℃,机械零位仍在标尺0℃,现冷端温度变为20℃,故 实测值应该加上E(20,0)。查分度表,查找对应电势的值。 5、分别提出一种测量管道内平均温度和温差的方法。 Ans: ①采用水银温度计,在管道内有规则的选取若干测点,然后求其平均值,近似为管道内的平均温度。 方法2:用热电偶的方法(串联、并联) ②利用温差热电偶(由2支同型号、同规格的热电偶反接串联而成),其热端受热之 后所产生的热电势为2支热电偶的热电势之差,此电势差反映了两热端(t1,t2) 温度差的数值。 6、写出本专业常用的几种标准化热电阻的名称、分度号及测温范围。 Ans: 1)铂电阻 Pt -190~630.755℃ 2)铜电阻 Cu -50~150℃ 3)半导体热敏电阻 -40~350℃ 7、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仪相比较各有哪些特点? Ans:1)热电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温精度较高,响应快,便于信号的远传、自动记录和集中控制;冷端补偿以及动圈仪表冷端温度不为0℃ 时应将机械零点调至当时的冷端温度;动圈仪表的外接线路的总电阻规定为15Ω。 2)热电阻温度计输出信号大,测量准确,但时间常数比热电偶的大。便于远传,与不平衡电桥或平衡电桥配套使用,能自动显示、记录和实现多点测量;不管热电 阻和测量仪表之间的距离远近,必须使导线电阻符合规定的数值(5Ω或2.5Ω)。8、影响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中,测量空气湿度的主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九章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一、填空题 应用于环境监测的遥感技术包括_______遥感、_______遥感、_______遥感和_______遥感。 【答案】摄影;红外扫描;相关光谱;激光雷达 【解析】遥感监测是指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监测手段。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有摄影遥感、红外扫描遥感、相关光谱遥感和激光雷达遥感等。 二、名词解释 1.遥感监测 答:遥感监测是指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的监测方法,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监测手段。它可以进行区域性的跟踪测量,快速进行污染源定位、污染范围核定、污染物质实时监测,以及生态环境调查等。 2.“3S”技术 答:“3S”技术是指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结合形成的对地球进行空间观测、空间分析及空间定位的完整技术体系。“3S”技术在监测大范围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污染动态和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规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简答题 怎样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 答: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方法是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采样时,记录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采样温度、采样时间、采样气压、采样流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与相应国家标准进行对照,看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能达到哪一级国家标准。

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

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环境监测重点 二、水污染监测的对象和目的第一章绪论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监测目的: (1)对江、河、湖、库、渠、海水等地表水和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1. 2.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水质 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2)对生产、生活等废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水进3.研究性监测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管理提供依据。 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3)对水资源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经过优先选择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测。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和技术手段。第三节环境标准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环境标准是标准中的一类,目的是为了防止环境(6)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 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三、监测项目 所作的规定。废(污)水监测项目: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行业保护标准。定的污染物,包括总

环境监测(奚旦立第四版)整理

2)土壤酸碱度与重金属迁移转化:土壤的pH对重金属的溶解度有密切关系。在碱性条件下,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多呈难溶态的氢氧化物,也可能以碳酸盐和磷酸盐的形态存在。它们的溶解度都比较小,因此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的离子浓度也较低。例如,铜、镉、锌、铅等重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直接受土壤pH值控制。 根据溶度积便能从理论上推求重金属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随着pH值增大,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则下降。但对于两性化合物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锌来说,pH值高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又会溶解。只要在气相色谱仪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气化而不分解的物质,都可以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对部分热不稳定物质,或难以气化的物质,通过化学衍生化的方法,仍可用气相色谱法分析。高锰酸钾法测定COD需要注意的事项 配制方法 有两种 1、称取60g氢氧化钾,溶于约250ml无氨水中,冷却至室温。 另外称取20g碘化钾溶于100ml无氨水中,边搅拌边逐步加入二氯化汞结晶粉末(约10克),至出现朱红色沉淀不易溶解时,改为滴加饱和二氯化汞溶液,保持搅拌,到出现少量朱红色沉淀不易溶解时,停止滴加饱和二氯化汞溶液。 然后把该溶液缓慢注入上述已冷却的氢氧化钾溶液中,边注入边充分搅拌,并用无氨水稀释至400ml,然后静置过夜。最后将该溶液的上清液转移至聚乙烯塑料瓶中,常温避光保存。 2、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无氨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称取10g碘化汞和7g碘化钾溶于水,然后将该溶液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注入上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无氨水释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常温避光保存。 使用注意事项 1、纳氏试剂中的汞有毒,使用时要小心,皮肤触碰时要及时清洗。 2、纳氏试剂的使用寿命比较短,配制后保存期通常只有三个星期,随着沉淀增加会影响测定结果。 3、配制溶液时所有的用水都要用无氨水,而且不可以用普通的滤纸过滤,否则容易污染纳氏试剂。

环境监测第二章

一、不定项项选择题 1、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 B )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2、COD是指示水体中( C )的主要污染指标。 A、氧含量; B、含营养物质量; C、含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量; D、含有机物及氧化物量 3、以下哪一个项目属于地表水监测中基本项目( A ) A、氯化物; B、三氯甲烷; C、锌; D、镍 4、BOD 5、COD、TOD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D )。 A、BOD5>COD>TOD; B、TOD> BOD5>COD; C、COD>BOD5>TOD; D、TOD> COD >BOD5 5、控制断面应设置在排污口的( C ) A、上游; B、下游500米以内; C、下游500-1000米; D、下游1500米以外 6、氟化物标准溶液最好用( A )容器保存。 A、聚乙烯; B、玻璃; C、硼硅玻璃; D、金属 7、酚酞酸度是用NaOH溶液滴定到pH值为( A )的酸度。 A、8.3; B、9.3; C、11.3; D、10.3 8、某试样加标后的测定值为200μg,试样测定值为104μg,加标值为100μg,其加标回收率为(D )。 A、99%; B、98%; C、97%; D、96% 9、由下列两种废水的BOD5和COD的分析结果可推论:当①BOD5220mg/L,COD560mg/L;②BOD5320mg/L,COD490mg/L时哪个废水更易生化?( B ) A、①; B、② 10、在BOD5测定时下列哪种废水应进行接种?( D ) A、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废水; B、生活污水; C、较清洁的河水; D、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 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 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 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 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当水面宽≤ 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 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 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 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 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 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 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 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 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 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6.答:预处理方案: 取一份水样,加适量的硫酸和5%的高锰酸钾溶液,混均加热煮沸、冷却,滴 加盐酸羟胺溶液破坏过量的高锰酸钾,加适量的EDTA 掩蔽铜等共存离子的干扰, 再加入双硫腙试剂,可以测定汞。 另取一份水样,加硫酸和硝酸溶液消解后,分成几份,分别加新亚铜灵试剂, 用分光光度法测铜的含量;加双硫腙试剂用分光光度法测铅的含量。 另取一份水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常压蒸馏,蒸馏液用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 度法测定酚 8. 答: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时,如果含量低, 则经预蒸馏分离后,需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DDT 时, 需用石油醚萃取。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

第一章 (2)按监测目的分类 ①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批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②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 (1)污染事故监测 (2)仲裁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 3.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士壤监测、固体版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澜、光监测卫生(病原体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对一定体重和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的最小细菌数和毒素量。 第二章 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氨、氟化物、磷酸

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彩色显影剂、显影剂及氧化物总量、元素磷、有机磷农药、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五氧酚及五氯酚钠、可吸附有机卤化物、三氧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氧苯、对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苯酚、间甲酚、2,4一二氧酚、2,4,6- 三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丙烯腈、总硒、粪大肠菌群。总余氯、总有机碳。 3.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p42断面名词解释、应用)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市成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如饮用水源地及与其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风景游览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

奚旦立第四版《环境监测》要点总结

环境监测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 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第三节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标准中的一类,目的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行业保护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般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备排放口采样。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放单位的排放口取样。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第一节水体污染和监测 一、水体和水体污染 水体是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中包含的底质、水中生物等的总称。 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化学型污染系指随废水及其它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系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二、水污染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监测目的: (1)对江、河、湖、库、渠、海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对生产、生活等废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 (3)对水资源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6)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项目 废(污)水监测项目: 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A层次方法: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 B层次方法:统一方法; C层次方法:等效方法。 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调查 1.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及农田灌溉排水情况、化肥和农药施用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2.实地调查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1.布设原则 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尽量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2.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