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说明:此科目,是本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的最后一科,已经顺利的高分通过。

在此,十分感谢那些在文库里面提供资料的朋友。我曾在文库找寻找关于此科的有关资料,但是甚少,特别是适合准备自考的资料更是少的可怜。

为此,通过自学为此科的课后习题整理出一分答案,仅供参考。此文献所有内容全部为本人键盘敲打,存在个别错字,十分抱歉。

准备此文献的目的,主要是回馈文库,再者为那些自考线的同学提供一点点的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

1、简述先秦文学理论概况。

答:首先,先秦文学理论还处于萌芽状态。从远古至秦末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对文学本身的性质、特征、还缺乏自觉认识。其次,先秦早期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而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之中。当时社会性质急剧变化,各阶级都企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寻找理论依据,整个思想文化领导出现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生局面,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再次,在先秦诸子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会儒、道两家学派。他们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学理论批评的基础、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2、《尚书·舜典》关于“诗言志”的一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哪

些问题?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

答:主要阐述问题:第一,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第二,提出了读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阐述了诗歌内容、形式、和作用三方面的要求,认为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实现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理想人格。文学史上的意义:朱自清先生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诗论“开山的纲领”,说明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3、孔子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其中心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第一,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认为学读有多方面的功用,核心的东西就是为封建礼教、政治服务。第二,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和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第三,主张“中和之美”。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认为“过犹不及”,反映在审美追求上便是“致中和”。第四,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具体地说是“善”与“美”两个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但实际上孔是把思想标准(善)放在第一位,而把艺术标准(美)放在第

二位。中心是:“诗教”,而“诗教”的中心点是为政治服务。

4、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怎样的文学批评标准?

答: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具体地说是“善”与“美”两个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但实际上孔是把思想标准(善)放在第一位,而把艺术标准(美)放在第二位。

5、墨子文学思想的重点是什么?他对立言、著文提出了怎么样的原则和标准?

答:思想的重点:墨子文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尚用”、“尚质”,由此他提了两个重要的文学观点,即“非乐”说和“三表”表。“非乐”即否定和反对音乐。墨子把礼乐看成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对人民的生活生产是不利的。“三表”即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主张从关心人民生活出发,考察社会现实。立言、著文的原则和标准:墨子认为:“三”表乃是立言之“仪”,即著文立论的标准、法则。没有一定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及实际功用的理论、文章,等于痴人说梦,胡言乱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6、孟子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孟子虽然没有系统地阐述他的文学观,但他提出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鉴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他在文论上的主贡献。

以意逆志:文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如暗示、委婉、夸张

等,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好高防碍对人之志的正确理解。

知人论世:孟子认为一个称得上世界性的优秀人物,是不得以能够与全世界优秀人物交友为满足的,他将上与古人交朋友。所谓与古人交朋友,就是诵古人的诗,读古人的书。

知言养气:知言是指能够看出各种言辞背后隐藏的实质。养气是指人的内在修养,主要是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思想修养。孟子把“养气”作为“知言”的先决条件,肯定了读者主体的思想水平和内修养在文学批评中的决定性意义。7、历来对孟子“以意逆志”说有哪些不同解释?你的看法如何?

答: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认为以己(读者)之意推求诗人(作者)之志;二、认为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所谓“就诗论诗”;三、认为从作品全篇的立意推求诗人之志。

我们认为作者之志,读者之意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它们通过读者的能动作用而得到统一。所以我们赞同第一种说法。

8、庄子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它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有何影响?

答:内容:第一,庄子主张自然朴素为美。第二,论述了“言”与“意”和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言”说。第三,超现实主义的特色。

影响:庄子高扬自然美的思想对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及

其自由个性的束缚和异化,具有一种反抗和批判的意义,在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自然朴实为极高审美追求的传统特色,也与之密切相关。

对突破封建礼教,发展人的个性开拓思维空间和艺术想象能力,以及丰富文学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所以,庄子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闪耀着独分明和批判的光芒,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及其创作有显的影响。

10、解释

诗言志:“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表现的感情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文质彬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文质并重,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兴观群怨:兴,感发,感触。指诗歌启发鼓舞读者的感染作用。观,观风,观志,通过诗歌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群,人与人之间的和同、团结,指通过诗歌互相交流感情,进面达到互相感化,增进团结教育作用。怨,指抒发怨情,评批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

三表: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主张从关心人民生活出发,考察社会现实。

以意逆志:读者之意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它们通过读者的能动作用而得到统一。认为以己(读者)之意推求诗人(作者)之志。就是说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事物最精微的“道”,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的。

德意忘言:庄子对言义关系的看法,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明显局限性。因此通过“忘言”的方式,捕捉言外之意,才能真得意。

第二章两汉文学理论

1、两汉文学理理论批评概况。

答:(1)开始初步认识文学和学样两个概念的区别。(2)两汉文学理论批评集中对《诗经》、屈赋和汉赋的研究讨论。(3)王充的《论衡》是当时思想界一部具有进步意义和战斗的“异书”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

2、为什么说《毛诗序》的先秦文学理论的总结、发展?答:(1)关于诗歌的本质,《毛诗序》继承先秦“诗言志”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特征。(2)关于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毛诗序》主要阐述了诗与时代政

治的关系,强调了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主张。(3)至于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毛诗序》首次提出了“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3、为什么说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是贯穿《毛诗序》全文的中心思想?

答:(1)《毛诗序》继承先秦“诗言志”的理论,突出了“志”中“情”的因素,提出了诗歌“吟咏情性”的著名理论。但是,它又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主张用封建思想、礼教来规范这种情,使之不违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政治需要。(2)关于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毛诗序》主要阐述了诗与时代政治的关系,强调了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主张。《尚书》关于“诗言志”和一段文字和孔子论《诗三百》都十分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毛诗序》把它具体化为美刺、教化两个方面内容,对人民是“教化”,统治者是“美刺”,其根本目的是维持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和制度。

4、司马迁的文学主张集中表现在哪此方面?有何进步意义?

答:文学主张集中表现两个方面,(1)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说。(2)给屈原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对屈原的批判精神的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

进步意义:(1)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怨”的思想,启发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诗空而后工”等,影响了中文学批评和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批文论家和作家。(2)实录

精神,深刻地影响到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的发展,后来很多文学家王充、白居易等皆以实录来衡量创作,所心也是要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原则。

5、简述汉代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争情况。

答:(1)淮南王刘安是第一个为屈原作品作注的人。他从屈原所处的时代,以及他身受迫害的经历,阐明了屈原作品产生的主客面原因,特别肯定了屈原作品“刺世直諫”的批判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东汉班固不赞成刘安和司马迁对屈原其人其作品的崇高评价,他从封建礼教和“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出发,把屈原的伟大人格和批判精神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一笔抹杀了,反映了这个正统的封建阶级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理论的极端保守和落后。(3)东汉的王逸不满班固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指责,并与之针锋相对全面批驳了他们的一系列谬论,进一步发扬刘安和司马迁的思想,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很高的评价。

6、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有可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答:主要阐述的问题:(1)屈原作品的产生及其流传。(2)驳班固“明哲保身”、“露才扬己”的谬论。(3)阐述《离骚》在创作手法上“依经立义”的主旨,驳班固,同时高度肯定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

积极意义和局限性:(1)全面批驳了他们的一系列谬论,进一步发扬刘安和司马迁的思想,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很高的

评价,成为汉代关于屈原争议的要重文献。(2)王逸基本上站在儒学经学的立场来批驳班固和肯定屈原,反映了汉代经学对文批评的局限与扭曲。

7、为什么说《论衡·超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

答:(1)提出了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2)强调了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3)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

8、王充文学理论的进步意义和战斗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两汉复古之风盛行,文学批评也现了贵古贱今的不良倾向,王充反对这种保守倒退的习俗,主张实事求是的批评,而且把后世超过前代看成理所当然,这对于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十分进步的文学理论。

9、解释: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歌体裁,赋、比、兴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

比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

主文而谲(jué)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发乎情,止乎礼义:诗歌抒情言志,但要符合封建思想、礼教,使之不能违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政治需要。

发愤著书:司马迁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认识和反思,从自己

写作《史记》的切身体验和历史上许多重要作家的痛苦遭遇认识到一切伟大的著作是作家在“意有所结,不得其通”的情况下为“抒其愤”、“遂其志”,才得以产生的。

博用能通:王充认为不能以读书多少为标准评价作者高下,而应该看他是否“博用能过”。

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王逸论屈原作品产生,是独依诗人之义而作。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概况。

答:(1)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自觉期。人们对文学的特征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逐渐从会儒家经学中独立出来。(2)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经学日益衰落,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要本性的变化。(3)文学观念的“自觉”,玄学思潮的兴起和文学创作的繁荣,它们互相影响,相互推进,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理论长足进步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客观基础。

2、曹丕的《典论·论文》提出了哪些重要问题?其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答:(1)肯定了文学的独立价值和地位,强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2)论述了“文”与“气”的关系,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这是曹丕文学理论的核心。(3)区分了四种不同文体,提出来“文本同末异”和“诗赋欲丽”的著名论点。(4)提出了文批评应有的态度。批评

了两种错误的态度:①“文人相轻”,“谓己为贤”。②“贵贱近,向声背实”。

曹丕文学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气为主。

3、为什么说《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进入自觉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答:(1)《典论·论文》区分了四种不同文体,提出来“文本同末异”和“诗赋欲丽”的著名论点。本:基本性质、规则而言,这是一切文章共同的。末:各种不同文章的体裁。(2)他认为一切文学作品的内容、特性,在其本质是相同的;但其表现形态却多种多样。他把这些不同的形式分为四类八体,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指出它们各自的表现特色:雅、理、实、丽,实际上是看到他作品风格形成不仅与作家个性气质相关,而且与作品体裁的审美要求也有一定的联系。(3)曹丕将诗、赋归为一类,指出它们的特点是“欲丽”,这是对文学艺术审美要求的自觉认识。

4、陆机的《文赋》是一篇什么专论?主要阐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答:《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关于创作的专论。提出来(1)作文之由一是有感于物,一是有赖于学。(2)对艺术想象在创作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及其特征作了形象化的描述。(3)提出来“诗缘情而绮靡”的新理论。

5、谈谈你对陆机“诗情缘而绮磨”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从汉代以来,正统理论是“诗言志”,而“志”被理解

为一种符合封建礼教的“德性”,诗的抒情功情实际上被取消了。但是建安以来抒情五言诗发达兴盛了,于是陆机《文赋》第一次铸成了“诗情缘而绮靡”这个新语。这即是对先秦“言志”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汉儒“言志”说的纠偏和挑战。“绮靡”是指精妙之言。绮靡或者精妙毕竟是一种阴柔之美,这就限制了诗歌情感内容和语言多样化,也有消极意义。

6、刘勰认为“神思”的特征、功能及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答:特征:(1)形象性,即不离具体感情特象,所谓“神与物游”。(2)情感情,即伴随着强烈的怀感活动,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3)神思也不排斥抽象思维的参与,所以需要“积学以储宝,酌情以富才”。

功能:(1)它能使作家摆脱身观局限,让思维自由驰骋,才情充分发挥。(2)它是整个创作活动的中心和关键。(3)神思与语言的表达密切相关。

形成条件:(1)陶钧文思,贵在静虚。(2)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有关,呈现不同个性特征,其萌发则有某种偶然性、神秘性。

7、《文心雕龙·情采》着重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主要内容如何?

答:着重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主要内容有:(1)明确提出来了文质并重的主张。(2)指出了“情采”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主张

“为情而造文”,反对当时“为文而造情”的形式主义之风。

8、简述刘勰文学观的主要内容。

答:刘勰的基本文学史观,即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主要内容有(1)指出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决定了文学的发展。(2)具体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哲学、时俗对文学发展兴衰的影响。(3)指出了文学本身内在发展的规律,即历史继承关系。

9、《诗品序》全文有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

答:《诗品序》主要内容有破有立。立的方面:(1)明确地提出了诗歌创作动机的激发,有赖于客观事物的感召。(2)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滋味”说的基本精神是主张诗歌创作运用比兴的手法,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意。

破的方面:(1)反对声病,主张自然韵律。(2)反对用典。

10、为什么说“吟咏情性”是钟嵘讨论的核心?

答:“吟咏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推崇那些产生于“直寻”的抒情佳作,反对说理的同时也反对在诗中用典。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滋味”说的基本精神是主张诗歌创作运用比兴的手法,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意。“情”是“滋”的核心审美内涵。“情”常常不是直接的抒发,而是借助“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读者只有能过对形象的感受和体验,才能产生强烈而持

久的艺术感染力。

11、解释

文以气为主:曹丕文学理论的核心。“气”在他的额《典论.论文》中主要指的是作家的个性素质,本性。曹丕认为由于作家主观个性素质不同,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是不容取代和模拟的。

文本同而末异:曹丕所说的“本”大致指基本性质、规则而言,这是一切文章共同的;所谓“末”,是指各种不同文章的体裁。他认为一切文学作品的内容、特性,在其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多种多样。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常担心思想不能很好地反映事物,语言不能很好地表达思想。

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这两句说,写文章立意要巧妙,造语要华美。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作文时想象丰富,构思极高。

神思:《神思》列为创作之首,是创作论的总纲,涉及到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核心是艺术想象。

神与物游:神思的特征之一形象性,即不离具体感性物象。窥意象而运斤:凭自己的想象来写作。

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构思凭借想象展开,为情感变化所孕育。

为情而造文: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繁丽文采却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品,品

味起来,一定令人生厌。

文变染乎世,兴废系乎时序:政治教化与时代风气、学术风气、统治者的态度都可以对文学的发展方向、内容、风格产生影响,这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动因。

质文沿时,崇替在选:文学的变化受到时代情况的感染,不同文体的兴衰和时代有关,从质到文顺着时代转变,有时发展有时倒退,在乎善于选。

滋味说:主张诗歌创作要用比兴的手法,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意。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说理多而文采不足,缺乏艺术形象和真挚感情。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理论

1、陈子昂为什么要倡导诗歌革新运动?

答:当时文坛齐梁遗风盛行,华而不实的形式产生了许多应制之作。六朝的骈赋,演变为唐化的律赋,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的专用试贴,完全丧失了文学的生命力。继六朝余习,初唐的骈文写作也极盛行,这种文体,追求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面不实。这些诗大多形式华艳,内容空虚,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陈子昂提出了以复古求革新的诗歌理论,成为唐文学理论根本改变的开端,也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陈子昂所说的“风雅”传统具体指什么?

答:“风雅”本指《诗经》的《风》诗和《雅》诗,这时得

人代指中国古代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

3、陈子昂为什么要求学习汉魏诗歌?

答:陈子昂认为汉魏诗歌具有“风骨”这种特征,所以他直接出了“汉魏风骨”的文学风格。

4、陈子昂认为晋宋以来诗歌创作的弊病何在?

答:陈子昂分析了晋宋以来诗歌创作的弊病何在,其中缺乏关键的“兴寄”和“风骨”。

5、陈子昂提出“兴寄”和“风骨”两个问题。其内涵是什么?

答:“兴寄”是对“比兴”的进一步发展,强调其情志寄托一面,其目的是强调诗歌应该具有讽刺的深刻内容,对社会民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干预生活的社会功能。

“风骨”是偏重于对诗歌艺术形式的要求。指一种文学作品的风格,这种风格明朗刚健,充满艺术感染力量。

6、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是怎么样理解文学传统的?

答:既爱古人也不菲今人,只要是文学的精华都要学习和继承。

7、杜甫为什么对梁代庾信和初唐四杰给予高度评论?

答:杜甫即看到了庾信前期作品的艳治,更重视他后期诗赋的凌云老健。就对庚信前期作品的创作,杜甫也注意把其中的淫放之体与清丽之词加以区别,从中披沙拣金。

任何时代的文学都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的

产物,这在后人看来也许有局限,可是在“当时”却正是价值所在。事实上,初唐四杰的诗文虽未能完全摆脱六朝余习,但其中已经显示出当时时代的新声,并引导唐代文学的新变。

8、杜甫认为学习诗歌创作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答:承接前诗提出文学发展中后代文学对前代文学采取继承和革新的态度,尽可能吸收历代文学优秀的精华,只有在“转益多师”中才可能达到新高峰。

9、什么叫新乐府运动?

答:“新乐府”一写,出自白居易,指的是因事立题,干预时序新题乐,其中包括虽用旧题而写时事的乐府诗和一般古体所写的讽喻诗。新乐府运动是唐代社会现实的产物。唐代由盛而衰,社会矛盾尖锐,这就客观上要求文学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弊病,结果就产生了以白居易为代的新乐府运动。

10、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作,诗何合为事而作”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答:白居易把乐府当作“补察时政”。的手段,同时也要求乐府诗为民请命,仗义执言,从而无所畏惧的积极批判现实,后者则是富有人民性和进步性。

11、白居易为什么批判“嘲风雪、弄花草”的创作倾向?答:白居易“风”、“雅”的传统就是美刺的传统,他还把美刺和讽喻、比兴都看作一个紧密联系的问题来提倡,这样,比兴就是从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演化为对文学思想内容的

要求。“讽”是“六义”的关键所在,没有了“讽”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六义”。

12、白居易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情”和“义”作为根本结果是指内容,“言”和“华”作为手段和过程是指形式。但是,正像根之于苗,花之于实,具有不可分分割的内在联系,四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也是有机统一整体,其情之于言,华之于实,也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13、唐代古文运动主要反对什么?

答:唐代“古代运动”直接反对的是六朝的骈文余波。六朝的文风浮丽,表现在散文方面已经讲究对仗、辞藻、音律和用典的骈体文风盛行。

14、韩愈为什么强调学古文应以立行为本、立言为表?

答:要想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必须首先从道德修养入手。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思想品质是根本的基质,文章和作家的品行道德是密切联系在一,有其德方有其行,有其行方有其言。

15、韩愈怎么样理解“文”和“道”及其两者的关系?

答:韩愈强调,学文的途径,要道文合一,善于学习前人的作品。不是把道德和文章完全等同,即并不是有了道德自然便有了文章。他必须把学习“圣人之志”和学习古人之文结合真情为,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这已经学习“道”与学“文”的合一。

16、韩愈所说以气为先,“气盛言宜”,其含义是什么?

答:文章创作与作家的个性人格和写作心态直接相关,个性人格饱满充实,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语言的调动和表达自然与之相适应,方能写出好的文章。简言之,气盛就是古文的主要特征,反过来说,气不足而专事于形式技巧则是骈文的主要弊病。

17、司空图的韵味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什么倾向?

答:司空图的意味说是(1)强调儒家文论传统,力倡文学政教功能;(2)遵循老庄思想,受佛学影响,注重文学的审美特征的总结和代表。所谓韵味就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审美内涵,用司空图的话来就是“韵外之致”、“味外这旨”。这种韵味不是现实现象的堆砌,而托寄在这些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上的一种无形无象、不可捉摸的艺术境界。

18、简述司空图“意味”的内涵。

答:所谓韵味就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审美内涵,用司空图的话来就是“韵外之致”、“味外这旨”。

19、司空图“辩味”对诗歌创作和欣赏有什么意义?

答:对诗歌创作来说,只有“辩于味”,才能领会诗的意境、风格等审美内涵的重要意义,才可能对于诗歌审美内涵的自觉追求。

对诗歌欣赏来说,只有“辩于味”,才能感觉到诗歌的审美魅力,才能不执着于诗歌的事理,并一路穿凿附会下去。

20、司空图的“味”在中国诗论史上的意义何在?

答:司空图的“韵味”说,是对钟嵘以来诗歌艺术意境理论继承和发展,对后代诗论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宋人严羽的妙语说,清人王士祯的神韵说,都多少受到司空图韵味说的影响。

第五章宋金元文学理论

1、试述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背景及意义。

答:宋代文学理论充分显示了繁荣与复杂的局面。本昆体诗派继承晚唐浓艳文风,以宫廷生活为题材,追求辞藻,堆砌典故,当时影响很大致使文学走上了严重的形式主义。与西昆体形式主义对立的则是新文革新运转。

2、欧阳修为什么主张重道以充文?

答:学文必先学道,如果仅仅从文本身着眼,而不注重“道”的修养和提高,否则是怎么也写不出好文章的。而且并不是“道足”就自然会写出好文章,作文本身还有一个难易工拙的问题。

3、欧阳修是如何理解“道”的,它与“百事”的关系是么样的?

答:欧阳修所说的“道”,是有具体内容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百事”,或者说,关心现实生活中的“百事”,道就是其中了。这就给士们指出关心现实社会的必要性,也说文学是不能脱离现实的,远离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没有热情的人,是不可能得到“道”的,因而也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

4、王安石如何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

统计学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前六章

第一章概论 1、“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种涵义。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它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具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3、统计学的性质是属于方法论学科,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独立的方法论科学。 4、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 5、统计学的基本职能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6、统计的基本任务:一方面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统计调查的对象,在对其数量方面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各部门编制计划,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态、国家政策,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统计监督。 7、统计工作的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8、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简称个体。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整体与部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它们互为存在条件。总体是界定总体单位的前提条件,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基本元素。 9、标志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10、统计指标的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统计指标按其说明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实物量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按指标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11、(简)指标与标志的联系,具有对应关系、汇总关系、转换关系;指标与标志的区别,说明对象范围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不同。(详)指标与标志有哪些区别及联系? 区别: ①指标和标志的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 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联系: ③统计指标是建立在标志值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各个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的汇总,没有总体单位的标志值 也就不可能有总体的指标值。 ④随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两者体现这样的关系,指标在标志的基础上形成,指标又是确定标志的依据。 12、变量的分类: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按照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13、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 专题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 任务,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 织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在 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 料的任务,所有的统计计算和统计研究都是 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1)准确性。即统计调查得到的资料应 该是真实可靠的、符合客观实际,不受人的 主观偏见和错误意识的影响。 (2)及时性。即统计调查要按时完成资 料的搜集和上报任务,以及充分发挥统计资 料的时间价值。 (3)完整性。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一 是要调查单位的完整、做到调查单位不重复、 不遗漏,以保证反映被研究对象整体的面貌; 二是要做到搜集的项目齐全,调查项目不仅 具有层次性,而且是紧密链接、赋予逻辑联 系,齐全的调查项目才能实现调查研究的目 的和任务。 3、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3)拟定调查项目、制定调查表; (4)规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地点 和方法; (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4、调查表的内容有:表头、表体和表脚。 调查表分无记名调查反馈表和记名调查 反馈表。 5、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统计报表、普查、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6、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有何异同? 相同点: 都是非全面调查;调查单位少,可节省 人力、物力、时间;灵活性强;属于有部分 到全面的调查方式。 区别: (1)定义不同 重点调查是一门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 查,它是在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只选择一 小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 本情况。 典型调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行之有效 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 求,在对被研究对象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从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 位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以便认识事物 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2)特点不同 重点调查的主要特点是:投入少、调查 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 准确。 典型调查的主要特点是:调查单位少、 机动灵活、典型单位的选择带有一定的主观 性、典型单位可以注重于现象数量方面的分 析。 (3)组织形式不同 重点调查既可以是一次性调查性调查, 也可以用于经常性调查。其组织形式可以是 组织专门调查,也可以颁发统计报表,由选 中重点单位填报。 典型调查一般有两种方式:“解剖麻雀” 式和“化类选典”式。 (4)调查方式的优缺点不同 重点调查:优点:调查单位少,可调查 较多的项目和指标,了解较详细的效果,能 使党政领导尽快的掌握基本情况,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以指导工作。 缺点:因为重点调查单位与一般单位的 差别较大,通常不能用重点调查结果来推算 调查总体的指标 典型调查:优点:是补充全面调查资料 的缺口,利用典型调查资料,可以分析全面 调查不能认识清楚地一些具体问题,还可以 深入研究新生事物,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规 律,用来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 缺点:主要是针对问题的普遍性研究, 不够深入 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典型调查单位的选择取决于调查者的主 观判断,因此具有主观性。重点调查单位的 选择取决于某一标志总量在总体所占比重, 因此具有客观性。 典型调查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能根据典 型单位估计推断总体。但由于无法合理估计 其误差,因此不能根据典型单位的数量特征, 推断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不过,可以利用 典型调查得到的具体、详细事例,补充分析 抽样调查无法获得具体、详细事例的不足。 7、统计调查的方法有:观察法、询问法、报 告法、网络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优点是取得的资料比较准确; 缺点是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都较 多,而且具有局限性。 询问法:优点是调查者能按统计口径逐 项询问,对统计项目有统一的理解,可保证 调查资料的准确性;缺点是花费大量的人力 和时间。 报告法:优点是准确性不亚于观察法; 缺点是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网络调查法:优点是速度快、费用低、 易获得联系性数据、调研内容设置灵活、调 研群体大和可视性强;缺点是代表性问题、 安全性问题和无限制样本问题。 问卷调查法:优点是节省时间、经费和 人力;调查结果容易量化、便于统计处理与 分析;现在的电子问卷克服了纸质问卷的一 些缺点,方便实施与调整;可以进行大规模 的调查。 缺点是面向设计的问题问卷调查比较 难;调查结果广而不深;问卷调查经常采用 由用户自己填答问卷的方式,所以其调查结 果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问卷调查的回 收率难以保证。 8、调查问卷的结构由卷首语(开场白)、正 文和结尾组成。 问卷的设计形式有开放式和封闭式。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统计数据整理的主要内容(步骤)是:(1) 统计资料整理方案的设计;(2)对调查资料 的审核;(3)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 汇总;(4)数据资料的显示——编制和绘制 统计表(图);(5)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 2、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被研 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征,将统计整体按照一 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或组的 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分 组标志和组距。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⑴1948年4月30号,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⑵1949年1月22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2014统计学课后复习题答案

《应用统计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1】指出下列变量的类型: (1)汽车销售量; (2)产品等级; (3)到某地出差乘坐的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 (4)年龄; (5)性别; (6)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赞成、中立、反对)。 【解】(1)数值型变量 (2)顺序变量 (3)分类变量 (4)数值型变量 (5)分类变量 (6)顺序变量 【1.2】某机构从某大学抽取200个大学生推断该校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要求: (1)描述总体和样本。 (2)指出参数和统计量。 (3)这里涉及到的统计指标是什么? 【解】(1)总体:某大学所有的大学生 样本:从某大学抽取的200名大学生 (2)参数:某大学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统计量:从某大学抽取的200名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3)200名大学生的总消费,平均消费水平 【1.3】下面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常用的统计指标: ①轿车生产总量,②旅游收入,③经济发展速度,④人口出生率,⑤安置再就业人数,⑥全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⑧恩格尔系数。 在这些指标中,哪些是数量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如何区分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解】数量指标有:①、②、⑤ 质量指标有:③、④、⑥、⑦、⑧ 数量指标是说明事物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表现为绝对数的形式,并附有计量单位。而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相对规模、相对水平、工作质量和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的结果。 【1.4】某调查机构从某小区随机地抽取了50为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70%的居民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生活压力大。 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 (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 (3)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是什么变量? 【解】(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某小区的所有居民。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统计学思考题答案

4.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集中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 4.5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众数是一组数据分布的峰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缺点是具有不唯一性。众数只有在数据量较多时才有意义,数据量较少时不宜使用。主要适合作为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数据的分布偏斜较大时,使用中位数也许不错。主要适合作为顺序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平均数对数值型数据计算的,而且利用了全部数据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最广泛。当数据呈对称分布或近似对称分布时,三个代表值相等或相近,此时应选择平均数。但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对于偏态分布的数据,平均数的代表性较差,此时应考虑中位数或众数。 4.7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 标准分数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各数值的相对位置。在对多个具有不同量纲的变量进行处理时,常需要对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它还可以用来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有离群数据。 7.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7.4解释95%的置信区间。 95%的置信区间指用某种方法构造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 7.5 Za/2的含义是什么 含义:Za/2是标准正态分布上侧面积为a/2的z值,公式是统计总体均值时的边际误差。 7.6 解释独立样本和匹配样本的含义。 独立样本:如果两个样本是从两个总体中独立抽取的,即一个样本中的元素与另一个样本中的元素相互独立。 匹配样本:一个样本中的数据与另一个样本中的数据相对应。 7.8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边际误差的关系。 样本量越大置信水平越高,总体方差和边际误差越小 10.1什么是方差分析?它研究的是什么? 答:方差分析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它所研究的是非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 10.4方差分析中有哪些基本假定? 答:方差分析中有三个基本假定: (1)每个总体都应服从正态分布 (2)各个总体的方差σ2必须相同 (3)观测值是独立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Chap1.2)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 (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 (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 (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50=226.8 kg。 4.“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一描述推断。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 (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 (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2.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1521241291161001039295127104 10511911411587103118142135125 117108105110107137120136117108 9788123115119138112146113126 (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2)如果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万~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万~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解:(1)要求对销售收入的数据进行分组, 全部数据中,最大的为152,最小的为87,知数据全距为152-87=65; 为便于计算和分析,确定将数据分为6组,各组组距为10,组限以整10划分; 为使数据的分布满足穷尽和互斥的要求,注意到,按上面的分组方式,最小值87可能落在最小组之下,最大值152可能落在最大组之上,将最小组和最大组设计成开口形式; 按照“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用划记法统计各组内数据的个数——企业数,也可以用Excel 进行排序统计(见Excel练习题2.2),将结果填入表内,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表中的左两列;将各组企业数除以企业总数40,得到各组频率,填入表中第三列; 在向上的数轴中标出频数的分布,由下至上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上累积及频率的向上累积,由上至下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下累积及频率的向下累积。 整理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 40个企业按产品销售收入分组表 (2)按题目要求分组并进行统计,得到分组表如下: 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100.0

社会统计学习题和答案--相关与回归分析报告

第十二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程度与方向·因果关系与对称关系 第二节 定类变量的相关 双变量交互分类(列联表)·削减误差比例(PRE )·λ系数与τ系数 第三节 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 同序对、异序对和同分对·Gamma 系数·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τa 系数、τb 与τc 系数)·萨默斯系数(d 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ρ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 第四节 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 相关表和相关图·积差系数的导出和计算·积差系数的性质 第五节 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积差系数的PRE 性质·相关指数R 第六节 曲线相关与回归 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函数·实例分析(二次曲线指数曲线) 一、填空 1.对于表现为因果关系的相关关系来说,自变量一般都是确定性变量,依变量则一般是( 随机性 )变量。 2.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全部误差E 1,减去知道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联系误差E 2,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这就是( 削减误差比例 )。 3.依据数理统计原理,在样本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以下两个假定:(1)实际观察值Y 围绕每个估计值c Y 是服从( );(2)分布中围绕每个可能的c Y 值的( )是相同的。 4.在数量上表现为现象依存关系的两个变量,通常称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作为( 变化根据 )的变量,因变量是随( 自变量 )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变量。 5.根据资料,分析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其表现形式或类型如何,并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之间数量变化的议案关系进行测定,即建立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称为( 回归方程 ),并据以进行估计和预测。这种分析方法,通常又称为( 回归分析 )。 6.积差系数r 是( 协方差 )与X 和Y 的标准差的乘积之比。 二、单项选择 1.当x 按一定数额增加时,y 也近似地按一定数额随之增加,那么可以说x 与y 之间 存在( A )关系。 A 直线正相关 B 直线负相关 C 曲线正相关 D 曲线负相关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自学考试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 案-自学考试.doc 查看汇总:2021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课 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 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僵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 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战争戟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联系实际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支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北朝鲜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剧地

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者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于。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倾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1)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是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2)主观原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

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课后思考题答案

统计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1.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答案同1.3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袁卫)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第三版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 (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 (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 (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4.“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一描述推断。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 (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 (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3.某公司下属40个销售点2012年的商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 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 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 要求:(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进行比较。 解:(1)频数分布表

或: (2)茎叶图

第三章 1. 已知下表资料: 试根据频数和频率资料,分别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解:计算表

根据频数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6870 34.35200 xf x f = = =∑∑(件) 根据频率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34.35f x x f = = ∑∑ g (件) 结论:对同一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资料计算的变量值的平均数是一致的。 2.某企业集团将其所属的生产同种产品的9个下属单位按其生产该产品平均单位成本的分组资料如下表: 试计算这9个企业的平均单位成本。 解:

这9个企业的平均单位成本=f x x f = ∑∑ =13.74(元) 3.某专业统计学考试成绩资料如下: 试计算众数、中位数。 解:众数的计算: 根据资料知众数在80~90这一组,故L=80,d=90-80=10,fm=20,fm-1=14,fm+1=9, ()() 1 11m m o m m m m f f M L d f f f f --+-=+ ?-+-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与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就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她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就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与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目的。 二、简答题 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就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就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与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姓名;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 ;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 ;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 ;定性数据:姓名 ;定量数据: 课程成绩 ;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2.(1)总体:广州市大学生;单位:广州市的每个大学生。(2)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价格高低,为定序尺度;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商品丰富、价格合适、节约时间,为定类尺度。(3)广州市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4)就是用统计量作为参数的估计。(5)推断统计。 3.(1)10。(2)6。(3)定类尺度:汽车名称,燃油类型;定序尺度:车型大小;定距尺度:引擎的汽缸数;定比尺度: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4)定性变量:汽车名称,车型大小,燃油类型;定量变量:引擎的汽缸数,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5)40%;(6)30%。 第二章收集数据 思考题参考答案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品质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数量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负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数量指标;单位成本属于质量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二、判断题 1、在季节变动分析中,若季节比率大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淡季;若季节比率小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旺季。(×;答案提示:在季节变动分析中,若季节比率大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旺季;若季节比率小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淡季。 ) 2、工业产值属于离散变量;设备数量属于连续变量。(×;答案提示:工业产值属于连续变量;设备数量属于离散变量) 3、中位数与众数不容易受到原始数据中极值的影响。(√;) 4、有意识地选择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调查居民消费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典型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