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第四章课后题

应用第四章课后题
应用第四章课后题

第四单元练习题

1.单项选择题

(1)Word2010文档的扩展名是_____

A.txt

B.wps

C.docx

D.dots

(2)第一次保存文件时,将出现“ _____ ”对话框

A.保存

B.全部保存

C.另存为

D.保存为

(3)在Word2010中设置字符颜色,应选定文字颜色,在选择“开

始”选项卡的“ ________ ”组中的命令。

A.段落

B.字体

C.样式

D.颜色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段落的对齐方式中,可以是段落中的每一行(包括段

落的结束行)都能与页面左右边界对齐

A .左对齐 B.两端对齐 C.居中对齐 D.分散对齐

(5)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选择了文档全文,若在“段落”对话

框中设置行距为“20磅”的格式,应该选择“行距”列表中的 ______

A.单倍行距

B.1.5倍行距

C.多倍行距

D.固定值

2?多项选择题

(1)Word2010中的试图包括__________

A.页面视图

B.阅读版式试图C,Web版式试图 D.大纲视图

(2)在 Word2010中可以创建__________

A.普通信封

B.邮件信封

C.标签

D.首日封

(3)页面边框可以设置 ________

A.方框

B.阴影C,三维 D.自定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入脚注的位置可以是

A.文字下方

B.页面底端

C.页面顶端

D.任意位置

(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落的缩进方式有

A.页面缩进

B.首行缩进

C.段落缩进

D.不能缩进

3判断题

(1) .对当前文档的分栏最多可以分三栏。()

(2) . “查找”命令只能查找字符串,不能查找格式。()(3) .Word不能实现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互相转换。()

(4) .使用“页面设置”命令可以指定每页的行数。()

(5).在插入页码时,页码的范围只能从 1开始。()

习题答案《地图学原理与方法》地图制图学.doc

一、判断题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Y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Y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Y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Y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Y 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Y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Y 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Y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Y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Y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Y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Y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Y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Y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Y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Y 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Y 40. 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1.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42. 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43. 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Y

第四章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 静态场的解 练习题 1、设点电荷q 位于金属直角劈上方,其坐标如右图所示,求 (1) 画出镜像电荷所在的位置 (2) 直角劈内任意一点),,(z y x 处的电位表达式 (3) 解:(1)镜像电荷所在的位置如图1所示。 (2)如图2所示任一点),,(z y x 处的电位为 ??? ? ??-+-= 4321011114r r r r q πεφ 其中, ()()()()()()()()2 22422 232 2222 22121212121z y x r z y x r z y x r z y x r +-++= ++++=+++-=+-+-= 2、 两个点电荷Q +和Q -位于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的直径延长线上,距球心均为 d 。证明镜像电荷构成一位于球心的电偶极子,且偶极矩大小为232d Q a 。 证明: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知,+Q 和-Q 的镜像电荷Q Q ''',分别位于球内+Q 和- Q 连线上大小分别为Q D a μ,且分别距球心为D a 2(分别位于球心两侧)。可见Q Q ''',构 成电偶极子,由电偶极距的定义式得偶极距的大小为: 图1 图2 q - q +q -

2 322D Q a D a Q D a ql p =?==。结论得证。 3、已知一个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球外一个点电荷q 位于距球心O 为d 处。利用镜像法求球外空间任意点的电位分布。 解: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可知,q 的像电荷q '必定位于球内,且在q 与球心0连线上,位置在距离球心设为f 处。建立直角坐标系,由边界条件(?球)=0可取球面上两个特殊点B A ,讨论。B A ,是q 与球心0连线所对应的直径与球面的两个交点。由图示及点电荷的电位公式得: 0)(4)(4)(00=+' ++= f a q a d q A πεπε?, 0) (4)(4)(00=-' +-= f a q a d q B πεπε?。 解此方程组得:d a f q d a q 2 ,=-='。 所以任意场点),(y x P 处的电位为: r q r q ' '+ = 0044πεπε?。 其中r r ',分别是点电荷q 和q ' 到场点P 的距离。 值分别为21 2221 22])[(,])[(y f x r y d x r +-='+-=。 4、半径为a 的不接地导体球附近距球心O 为d (?d a )处有一点电荷q ,用镜像法计算 球外任一点的电位。 解: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可知,q 的像电荷除了有q '(即导体球接地时对应的结果, q d a q -=',其位置为d a f 2=),还在球心处有另外一个镜像电荷q '',以保证导体球面电 势不为零的边界条件成立,且可知q q '-=''。 所以任意场点P 处的电位为: r q r q r q ' '''+ ' '+ = 000444πεπεπε?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蓟县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岩石和矿物》 一、填空题: 1.按岩石的成因可以把岩石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岩浆岩),一类是(沉积岩),一类是(变质岩)。 4.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化石)。 5.所有的岩石都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6.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8.我观察岩石的方法(眼睛观察)、(显微镜观察)、(化学反应观察),常见的岩石有(页岩)、(砂岩)、(石灰岩)、(大理石岩)和(花岗岩)等,其中遇盐酸冒泡的是(大理石岩)和(石灰岩),这是因为(其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9.我能在家里找到一些岩石制品。如我们用的铅笔是用(石墨)做的。 10.先观察岩石的颜色和条痕,再测试岩石的软硬,最后观察岩石遇到盐酸的反映。 11.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12.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13.岩石的主要特征: 花斑状,坚硬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构成的岩石是(花岗岩)。 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很硬的岩石是(砾岩)。 薄层状结构,颗粒细,较软常有化石的岩石是(页岩)。 青灰色或灰色,颗粒细,光滑,较硬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 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粗糙,较软,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大理石)。 土黄色或灰色,由许多颗粒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坚硬的岩石是(砂岩)。 很轻,能浮在水面,软,有许多小孔的石头是(浮石)。 14.矿物或岩石的硬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软——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硬——用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15.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16.岩石一般是由一种或者几种(矿物)组成的,我所知道的矿物有(盐)、(石墨)、(钻石)、(金)、(银)。 17.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指甲)、(钥匙或回形针)、(小刀)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18.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地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21.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近( 4000 )种,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 171)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22.、砾岩最主要的特点是( C )。 A 、灰色 B 、粗糙 C 、由小石或卵石组成 23、下面矿物中有六个面,并且每个面都是菱形的是( B )。 A 、方解石 B 、石英 C 、石盐 24、经过地球运动,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B )。 A、化石 B、浮石 C、页岩 25、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A )。A、石英 B、云母 C 、长石 26、沙漠中的石蘑菇主要是( C )作用形成的。A、水 B、生物 C 、大气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28、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 C )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媒体包含媒质和媒介两个方面的含义。媒质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媒介是指表示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即信息的表现形式。 媒体可分为五种类型: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2.多媒体是上述各种感觉媒体的综合体,即将多媒体定义为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表达方式。 主要特征是: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多样性是相对于传统计算机而言的,指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即计算机中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特征使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空间范围更加广阔,使人机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集成性包括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处理媒体信息的设备或工具的集成,它是多媒体信息和多媒体设备的高速统一,是一次系统级的飞跃。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这一特性将更加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没有交互性的多媒体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了交互性,使用者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 3.音、视频信号往往都是模拟信号,必须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数字音频是对模拟声音信号每秒上千次的采样,然后把每个样值按一定的比特数量化,最后得到标准的数字音频的码流。对CD音质的信号来讲,每秒要44100次的采样,每个样值是16比特的量化,而立体声CD 音质信号,它每秒的码流是44.1K×16×2≈ 1.4Mbit/S。这样高的码流和容量,对于数字音频的存储、处理和传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视频图像经过变换成为数字图像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数字化后的视频信号的数据量十分巨大,需要大量的磁盘空间。对于PAL制电视来说,我国PAL/D.K制电视的视频带宽fc=6.0MHz,根据奈奎斯特定理,取样频率fs≥2fc。CCIR601建议书规定:亮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13.5MHz,色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6.75MHz,每个取样8bit,每有效行的取样数,亮度信号为720个,每个色差信号为360个。亮度信号和每个色差信号都采用线性PCM,那么传输PAL制彩色电视所需要的传输速率为:13.5×8+2×6.75×8=216Mb/s,要以25帧/秒的速率来播放数字视频信号,数据传输速率要达到216Mbit/s,即216Mbps左右,而现在各种传输技术的速度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现在最快的传输介质光纤,也只有100Mbps。以正常的速度传输、播放不压缩的数字视频信号是不可能的。 4.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和动画。 特点:(1)文本指各种字体、尺寸、格式及色彩的文本。文本数据可以使用文本编辑软件制作,应用于多媒体系统中可以使显示的信息更易于理解,是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基础。常见的文件格式有:TXT,DOC,WRI等。 (2)图形和图象 图形是指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的黑白或彩色几何图形,也称为矢量图。图形文件只记录生成图形的算法和图形上的某些特征点(如几何图形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颜色等),因此,图形文件的格式就是一组描述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特征的指令集合,绘图程序通过读取这些指令,将其转换为屏幕上可显示的形状和颜色,从而生成图形。图形常用在网络和工程计算中。图象是由称为像素的点构成的矩阵,也称为位图。图象可以用图象处理软件制作,也可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获得。常见的文件格式有:BMP,JPG、PCX等。(3)视频是指一组静态图象的连续播放,这里的连续既指时间上的连续,也指图象内容上的连续。计算机视频是数字化的,通常来自于录象带、摄象机等模拟视频信号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成为数字视频文件。常见的文件格式有:A VI、MOV,MPG等。 (4)动画是活动的画面,是借助计算机生成的一系列连续运动的画面。用计算机实现的动

地图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基本特性: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数字地图: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过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按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8中比例尺的普通地图。 地图容: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计算机制图的基本过程及容: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第三章.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 一. 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变形? 答:(1)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 (2)由于地图投影上各点是变形时不相同的,我们先从普通的意义上来研究某一点上变形变化的特点,再深入研究不同点上的变形变化规律,便不难掌握整个投影的变化规律。各种变形(面积、角度等)均可用长度变形来表示,因此长度变形时各种变形的基础。 二.什么是长度比、长度变形?什么是面积比和面积变形?什么是角度变形? 答:长度比(u):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公式u=ds`/ds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的差值。公式Vp=u-1 面积比(p):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面积dF的比值。公式P=dF`/dF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的差值。公式:vp=P-1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B`与它在地面上的固有角值B之间之差的绝对值。

数据库应用基础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 1.选择题 (1)设A、B两个数据表的记录数分别为3和4,对两个表执行交叉联接查询,查询结果中最多可获得(C )条记录。 A.3 B. 4 C. 12 D. 81 (2)如果查询的SELECT子句为SELECT A, B, C * D,则不能使用的GROUP B子句是( A )。 A.GROUP BY A B.GROUP BY A,B C.GROUP BY A,B,C*D D.GROUP BY A,B,C,D (3)关于查询语句中ORDER BY子句使用正确的是( C )。 A.如果未指定排序字段,则默认按递增排序 B.数据表的字段都可用于排序 C.如果在SELECT子句中使用了DISTINCT关键字,则排序字段必须出现在查询结果中 D.联合查询不允许使用ORDER BY子句 (4)在查询设计器中,不能与其他窗格保持同步的是(D )。 A.关系图窗格 B. 网格窗格 C.SQL窗格 D. 结果窗格 (5)下列函数中,返回值数据类型为int的是(B)。 A.LEFT B. LEN C.LTRIM D. SUNSTRING 2.填空题 (1) 在启动查询分析器时,在登录对话框中可使用(Local)作为本地服务器名称。 (2) 查询分析器窗口主要由对象浏览器和(查询)窗口组成。 (3) 从Windows“开始”菜单启动查询分析器后,默认数据库为(master)。 (4) 以表格方式显示的查询结果保存为(导出)文件,其文件扩展名为(csv);以文本方式显示的查询结果保存为(报表)文件,其文件扩展名为(rpt)。 (5) 可使用(PRINT)或(SELECT)语句来显示函数结果。 (6) 在查询语句中,应在(SELECT)子句中指定输出字段。 (7) 如果要使用SELECT语句返回指定条数的记录,则应使用(TOP)关键字来限定输出字段。 (8) 联合查询指使用(UNION)运算将多个(查询结果)合并到一起。 (9) 当一个子SELECT的结果作为查询的条件,即在一个SELECT语句的WHERE子句中出现另一个SELECT语句,这种查询称为(嵌套)查询。 (10) 连接查询可分为3种类型:(内连接)、(外连接)和交叉连接。 3.问答题 (1) 在SELECT语句中,根据列的数据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的子句是什么?能消除重复行的关键字是什么? (2) 写出与表达式“仓库号NOT IN('wh1','wh2')”功能相同的表达式。用BETWEEN、AND形式改写条件子句WHERE mark> 550 AND mark<650。 (3) 在一个包含集合函数的SELECT语句中,GROUP BY子句有哪些用途?

四年级科学练习题及答案.doc

四年级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汕应占2份左右。 3、像食盐、高镒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在、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 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o 4、由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5、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6、像向LT葵、风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他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7、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还能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十?壤吸收水分。 8、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9、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0、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多数是绿叶制造的。 10、瓶了能过“吞”下鸡蛋,吸盘能够紧紧吸在一起,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力。 11、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来日四面八方。 12、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逆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13、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热在水和空气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14、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仙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15、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16、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二、判断题 1、冬天,脏雪比干净的雪融化得快。(J) 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下降。(X) 3、银、铁、铜、铝都是热的不良导体。(X) 4、做反冲实验时,物体运动的方|可与喷出气体的方|可相反。(") 5、金属材料容易传热,塑料、陶瓷、木头等材料不能传热。(X) 6、热在水和空气中主要是靠对流方式传递的。(J ) 7、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叶了表皮上的气孔。(X)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多少和太阳能的摆放方式没关系。(X) 9、桀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的保温性能一样。(X) 10、吸油烟机是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来安装的。(J) 三、选择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4-8 一个半径为r =1m ,转速为1500r/min 的飞轮,受到制动,均匀减速,经时间t =50s 后静止,求:(1)飞轮的角加速度和飞轮的角速度随时间的关系;(2)飞轮到静止这段时间内转过的转数;(3)t =25s 时飞轮边缘上一点的线速率和加速度的大小。 解 (1)由于均匀减速,所以角加速度不变为 2015000.5/6050r r s s s β-= =-? 由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得 25/0 t r s d dt ω ωβ=? ? 得 250.5(/)t r s ω=- (2) d d d d dt dt d d ωωθωω βθθ = == 25/r s d d θβθωω=? ? 解得 625r θ= 所以转数为625 (3)由于250.5(/)t r s ω=- 所以t=25s 时 12.5/25(/)r s rad s ωπ== 所以线速率为 25(/)v r m s ωπ== 角加速度大小不变 4-9 某电机的转速随时间的关系为ω=ω0(1-e -t/τ ),式中,ω0=s ,τ=,求:(1) t =时的转速;(2)角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启动6s 后转过的圈数。 解 (1)t=60s 代入得 39(1)(/)8.6/e rad s rad s ω-=-= (2)由d dt ω β= 得 2 4.5t e β- = (3)由6 d dt θθω=?? 33618e θ-=+ [/2][5.87]5n θπ===

4-10 一个圆盘绕穿过质心的轴转动,其角坐标随时间的关系为θ(t )=γt+βt 3 ,其初始转速为零,求其转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 由d dt θ ω= 得 23t ωγβ=+ 由于初始时刻转速为零,γ=0 23t ωβ= 4-11 求半径为R ,高为h ,质量为m 的圆柱体绕其对称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 解 建立柱坐标,取圆柱体上的一个体元,其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2 222 m m dJ dV d d dz R h R h ρρρρθππ== 积分求得 23220001 2 R h m J d d dz mR R h πρρθπ= =??? 4-12一个半径为R ,密度为ρ的薄板圆盘上开了一个半径为R/2的圆孔,圆孔与盘边缘相切。求该圆盘对通过圆盘中心而与圆盘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 解:把圆孔补上,取圆盘上一面元dS ,到转轴的距离为r ,则其转动惯量为 22dJ r dS r rdrd ρρθ== 积分得绕轴转动惯量为 23410 1 2 R J r drd R π ρθπρ==? ? 圆孔部分的绕轴转动惯量可由平行轴定理得 4 422213()()()222232 R R R R J πρπρρπ=+= 总的转动惯量为 4 121332 R J J J πρ=-= 4-13电风扇在开启电源后,经过t 1时间达到额定转速ω,当关闭电源后,经过t 2时间后停止转动,已知风扇转子的转动惯量为J ,并假定摩擦力矩和电动机的电磁力矩均为常量,求电动机的电磁力矩。 解:由转动定理得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 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 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横列号 =[ ] + 1 纵行号 = [ ]+31 (东经) 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 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解析变换: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公式。 数值变换:利用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关系。地图投影的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按辅助投影面与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四上科学学案 1 我们的食物 【课堂达标】 一、填空。 1.我们常吃的食物,有的来自动物,如牛、羊等;有的来自 植物,如小麦、苹果等;还有的来自微生物,如蘑菇等。食物虽 然多种多样,但都直接或见接地来自大自然。 2.像豆角、花生油等是植物性食物。猪肉、鱼、鸡肉等是动物性食物。 3.给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可以按照原料的来源给食物分类,也可以按营养成分、食用方式、产地等标准给食物分类。 二、判断。 1.我们家天天吃火腿肠,因此火腿肠是我们家的主食。(×)2.像太空豆角、太空辣椒等食物是在太空育种的,因此太空蔬菜就不是来自于大自然的。(×)3.无论是芹菜、牛肉、牛奶,还是木耳、银耳这些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三、选择题。 1.下列食物不是甜食的有( D )。 A.石榴B.西瓜C.甜菜D.苦瓜 2.下列食物不是主食的有(A)。 A.面包 B.馒头 C.米饭 D.面条 3.下列食物不同类的是( B C)。

2 我们的营养 【课堂达标】 一、填空。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 3.蛋白质有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4.用力在纸上挤压花生,花生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这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 二、我会选。 1.含蛋白质最多的是( A )。 A.瘦肉、鸡蛋、鱼、虾 B.向日葵、油菜籽 C.小麦、玉米、水稻 D.食盐、马铃薯 2.人体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原物质是( C )。 A.蛋白质、水、盐类 B.维生素 C.淀粉和糖类 D.脂肪 三、当好小法官。 1. 用烧烤法检验食物中蛋白质的存在时,最好把教室的窗户打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2.密封包装的食品即使过了保质期,只要时间不长,仍可以吃。(×) 四、生活中的科学。 统计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分析你每天都获得了哪些营养成分?因为你 【拓展知识】 各种营养中,水、蛋白质、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脂肪、淀粉是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3在25℃,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 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60℃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4.580℃时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 4.720℃下HCl溶于苯中达平衡,气相中HCl的分压为101.325 kPa时,溶液中HCl的摩尔分数为0.0425。已知20℃时苯的饱和蒸气压为10.0 kPa,若20℃时HCl和苯蒸气总压为101.325 kPa,求100 g苯中溶解多少克HCl。 解:设HCl在苯中的溶解符合亨利定律 m = 1.867g

4.11A,B两液体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在温度t时纯A的饱和蒸气压 ,纯B的饱和蒸气压。 (1)在温度t下,于气缸中将组成为的A, B混合气体恒温缓慢压缩,求凝结出第一滴微小液滴时系统的总压及该液滴的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为多少? (2)若将A, B两液体混合,并使此混合物在100 kPa,温度t下开始沸腾,求该液态混合物的组成及沸腾时饱和蒸气的组成(摩尔分数)。 解:由于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每个组分均符合拉乌尔定律; (2)混合物在100 kPa,温度t下开始沸腾,要求 4.13液体B与液体C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在常压及25℃下,向总量n = 10 mol,组成x C = 0.4的B, C液态混合物中加入14 mol的纯液体C,形成新的混合物。求过程的△G, △S。解:n C =( 14+10×0.4) mol = 18 mol n B= ( 10×0.6) mol = 6 mol n总= 24 mol 4.15在25℃向1 kg溶剂A(H2O)和0.4 mol溶质B形成的稀溶液中又加入1 kg 的纯溶剂,若溶液可视为理想稀溶液,求过程的△G。 4.16(1)25℃时将0.568 g碘溶于50 cm3 CCl4中,所形成的溶液与500 cm3 水一起摇动,平衡后测得水层中含有0.233 mmol的碘。计算点在两溶剂中的分配系数K,。设碘在两种溶剂中均以分子形式存在。(2)若25℃在水中的浓度是1.33 mmo l·dm-3,求碘在中的浓度。 解:(1)的分子量为,因此

习题 答案《地图学原理与方法》地图制图学

一、判断题 1.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Y 2.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 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Y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Y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Y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Y 14.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 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Y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Y 19. 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Y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Y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Y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Y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Y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Y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Y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

(完整)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填空。(24分)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会占据空间、有(质量)、有(弹性)、会(流动)、、能(压缩)。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不同),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7、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 9、在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并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10、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3、森林的作用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 1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7、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 18、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度以下)。 19、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结)。 20、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1、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度,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2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2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4、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5、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26、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27、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2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29、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0、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31、物体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物质)和(颜色)。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32、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33、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它在高空为(云),在低空为(雾)。 15、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3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聚成(固体)。 3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36、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3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38、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39、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4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41、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 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42、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4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强)。 44、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低)。 45、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46、食物在人体内经由了哪些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7、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48、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49、(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50、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5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5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5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54、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 55、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绿色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