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的特征

莫扎特歌剧的特征
莫扎特歌剧的特征

莫扎特歌剧的特征

摘要:莫扎特作为欧洲歌剧创作的代表人物,他善于把德奥民间音调和意大利抒情风格融汇在一起,创造莫扎特式的富有歌唱性的、洋溢着诗意的美妙旋律。莫扎特的歌剧音乐优美轻快,形象丰富多样。喜用比较淳朴的德国民谣作为歌唱的旋律基础,剧情的发展用管弦乐队恰当的加以烘托,并伴有人声歌唱,这些特征使得他的歌剧生命力朝气蓬勃。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民间曲调;重唱

莫扎特是18世纪末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古典乐派作曲家中,他的歌剧创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歌剧创作成为莫扎特音乐思维的灵魂。他的歌剧选材,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并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在淳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的表现;在音乐上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广泛的吸收了意大利的诙谐歌剧、德奥唱剧、法国喜剧和英国民谣等诸多因素,注重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结合与布局,并把重唱作为喜剧中戏剧冲突的重头戏,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揭示矛盾冲突。因此,他的歌剧无论是从题材还是音乐方面,都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个人色彩。

一、选材在莫扎特歌剧中的特点

莫扎特在歌剧选材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他的题材大多源于现实,或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或神话。从《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

《费加罗的婚礼》的脚本是根据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播的话剧改编的,此剧在法国曾被视为是革命的先驱,莫扎特即使对博马舍本人的革命观念没有很深刻的理解,但他自身的经历也使他领悟到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立,而且受到了狂飙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选择这样的题材反映了他渴望消除社会传统惯例的思想。

《唐璜》虽然取材于一个民间传说,但莫扎特把社会现实夹杂进了进去,使其反映了18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德奥知识界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兴趣和关心,成为了一部具有现实伦理道德意义的歌剧。

《魔笛》虽然是神话题材,但莫扎特将共济会的那种博爱、公平、崇尚美德的精神隐喻其中,表达出自己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理想。当他的《魔笛》公演后,便成为德国歌剧市场的一剂强心针,并为德国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逐步将德国歌剧推向高峰。

二、音乐在莫扎特歌剧中的特点

音乐是歌剧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歌剧的成败除了题材的选择,另外就是音乐的创作。莫扎特认为“在歌剧中,诗歌永远是音乐驯服的女儿”,他重视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用音乐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个性,用很灵活的音乐手

法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戏剧风格。同时,还将交响曲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歌剧中,大大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

1、将大量的民间曲调运用到歌剧中

莫扎特的歌剧从旋律、调式、曲式结构中,都能看出德国民间音乐的特点。《魔笛》以德国歌唱剧为体裁,采用德语演唱的歌剧。剧中角色帕帕杰诺的演唱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通俗歌曲的音乐风格,他的咏叹调《我盼望有个好姑娘》,这首歌曲的旋律直接来源于1648年的民间歌曲《快乐的游戏叫做和平的胜利》 ; 《费加罗的婚礼》虽然是用意大利文写的,但这部歌剧也是德国化的。其中有些地方直接吸取了德国民歌。如咏叹调《你不要再做情郎》的曲调就直接采用了德国民歌《乡曲民兵》。因此莫扎特不仅为德奥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德奥民间音乐得以广泛传播作出努力。

2、用活泼轻快的速度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情绪。

莫扎特在旋律上追求自然轻松、精巧的音乐线条,音色上表现出晶亮透明、圆润,节奏上强调生动活泼,同时还采用轻松欢快的速度来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或情绪,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活泼优美的特征。常用的速度术语有,Allegro(快板)、Allegretto(小快板)、Vivace(活泼的快板)、Presto(急速的快板)等。如歌剧《唐璜》中唐璜的咏叹调《请你到窗前来吧》。这首曲子全曲都是轻快的6/8拍,小快板的速度。全曲多采用了十六分音符和顿音记号使节奏变得活泼欢快,把唐璜盼望采列娜快点回到他身边的急切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3、运用重唱刻画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情节。

重唱在莫扎特以前的意大利歌剧中往往不被作曲家所重视的地位,主要是当时歌唱家喜欢炫耀自己的演唱技巧,以及作曲家在创作重唱方面缺乏技巧和热情。莫扎特则充分利用重唱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揭示人物之间的戏剧性矛盾冲突。如《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中苏珊娜和马塞琳娜的二重唱,音乐把两个人的对话表现得活灵活现,刻画出人物在对话时的不同心理。

莫扎特还用三重唱来刻画人物。如《唐璜》中第一幕第一场结尾时唐璜刺倒司令官后。短短的三重唱巧妙地使舞台气氛突然发生了变化,通过三个不同人物的音乐旋律立体线条的交织,分别勾勒出不同人物对同一情境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感受,形象地刻画了司令官对自己被害的内心悲愤,唐璜对以为犯罪的懊

悔心理,莱奥伯雷的惊慌不安和对死者的同情。

莫扎特把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编入到音乐中,用极其灵活的手法,细腻高超的技巧,通过这些重唱来刻画角色的性格和心理感情,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性格特征,创作出了一种极其独特的戏剧风格。

4、管弦乐队的伴奏,烘托了剧情的氛围。

莫扎特用管弦乐队来渲染戏剧情节,表现歌剧的情节和内容,暗示舞台之外发生的情节,表达与歌词内容相关的意境,使外在戏剧与内在戏剧,在丰富的管弦乐音响色彩中得到有机的结合。如《魔笛》中第一幕第一场末的五重唱,乐队用木管和提琴加入了一些跳音的点缀,衬托出帕帕基诺可怜的样子,再也不像往常那样活泼。莫扎特又用由拨奏小提琴加以伴奏,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低沉浑厚的音色,将观众带入一种祭祀的宗教仪式中,此刻的场景沉寂、凝重。

莫扎特是继格鲁克之后,给歌剧艺术注入新活力的歌剧作曲家。他强调诗词要服从于音乐;重视音乐在人物感情刻画上的作用,重视角色性格的刻画与内心情感的表示,音乐在歌剧中占据着支配的地位。莫扎特生动的描绘出人类微妙的感情世界:爱与嫉妒、阴谋与误解等各种心机,以致最后达到宽容化解的错综复杂,而且用逼真的音符做出了完美的表现。由于内容缠绕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剧中出现了许多重唱,以及各种组合的合唱。不仅如此,莫扎特还运用管弦乐队的伴奏来烘托剧情的氛围。莫扎特用实践证明了他的创作思想的正确和深刻,他所创作的人物个性生动,栩栩如生,给予后人无限的启迪与鼓励,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

王次炤,莫扎特,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奥】曼弗雷德·瓦格纳着,付天海、傅琪译,莫扎特——作品和平生,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XX年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东出版社,20XX年5月

朱秋华,西方音乐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

姚亚萍,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歌剧《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它的结构统一,主题发展广阔、性格的刻画及人物的相互关系处理也非常出色。可以说它是一部民族音乐剧,也是一部与维也纳歌剧传统紧密联系的伟大的神话歌剧,在这部歌剧中,无论是曲调语言还是和声语言,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戏剧表现,都十分突出地体现了民族色彩。《魔笛》描述一位王子受夜后委托,带着一支魔笛和一位捕鸟人去神庙解救夜后的女儿。祭司帮助王子认识了夜后的险恶面目,并让王子和少女通过了几道考验后获得了爱情。《魔笛》中有几段非常著名的咏叹调,一首是《我是快乐的捕鸟人》,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活灵灵地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另一首是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这是一首极有名的曲调,表现了夜后仇恨光明的阴暗怪异的变态心理,同时也流露出母亲对儿女的疼爱之情。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后半段的华彩乐段和长期停留在高音区的乐句,使之成为最难演唱的曲目,即使是对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来讲,也有利考验和挑战。另外,帕米娜的《啊,我知道了》和夜后的《心中燃烧着怒火》也同样具有高难度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魔笛》可以称作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把德意志民族的优良品质,淳朴感情和清醇美丽的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莫扎特振兴德国歌剧的夙愿,开创了德国歌剧以后的发展道路,对新世纪的德国歌剧作曲家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莫扎特把音乐的创作作为歌剧创作的基础,音乐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增强歌剧的戏剧性。戏剧性广义为戏剧艺术本身所特有的本性。通过情节性、音乐性、主题性、崇高性和生命性才阐述歌剧《魔笛》的戏剧性。进而从社会环境、个人价值和才能方面分析产生这些特性的原因,揭示莫扎特的创作背景。其中,重点突出了音乐在歌剧当中的地位。这对于肯定莫扎特歌剧创作。推进歌剧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莫扎特作为18世纪伟大的指挥家、演奏家、作曲家,他的音乐涉及各类体裁,广为流传,留下了很多传世佳作,其中《魔笛》更是以其独特的戏剧性征服了大众。 在各种音乐体裁当中,莫扎特对歌剧情有独钟。他最早创作的歌剧是《阿波罗与海辛特斯》,是他为萨尔斯堡大学的学年结业创作的,是一部不够成熟的作品。后来莫扎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的创作中,这是为宫廷庆典而写作的歌剧。在这部歌剧里他修改了旧的传统歌剧形式,模糊了宣叙调在歌剧中的界限,用咏叹调来表达剧中的戏剧动作。这部歌剧标志着莫扎特歌剧在创作上的成熟。《魔笛》则牢牢地奠定了他18世纪重要歌剧作曲家的地位。 我们先来看一下莫扎特歌剧的几个突出的特点,以便我们结合这些特点对《魔笛》的戏剧性进行分析。 第一,注重情节性。歌剧要以优质的情节取胜。莫扎特的歌剧注重情节的编排,情节的曲折变化符合受众的审美期待。正是在情节上的跌宕起伏、精心布置使得莫扎特的作品有着广泛的受众。 第二,突出的音乐性。莫扎特曾经在一封信中对创作歌剧有过这样的言论:在一出歌剧中间,诗歌必须绝对服从音乐。而他还强调: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

浅谈歌剧魅影

浅谈《歌剧魅影》 外国语学院091133班 20131000485 宋嘉惠出于对音乐的极大兴趣,本学期选了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这门课,老师给我们欣赏了许多大师作品和称得上是经典中的杰作的歌剧和舞蹈。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歌剧魅影》这部音乐电影。 《歌剧魅影》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影片,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感觉还不是那么强烈,但是在平常中,脑海中还浮现着影片中的那些旋律,这一段一段的旋律在皇家音乐会上也被重新演绎,所以歌剧魅影中的一点一滴都是那么的令人陶醉,虽然我不能说自己上了这节课就有了欣赏的水平,但是从某种地方来说还是有了自己的一点点理解, 歌剧魅影是一部安德鲁·洛伊·韦伯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又译做歌声魅影、剧院魅影或歌剧院的幽灵。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音乐剧四大名剧之一。《歌剧魅影》的音乐带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幽灵、克里斯汀还是拉乌尔都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感受,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去诠释了对各自的爱。这无疑对观众来说是一种音乐美的享受。 19世纪巴黎歌剧院屡发诡异的事件,当家女高音卡罗塔每每在排练或者演出时总出现舞台布景上的纰漏,卡罗塔一气之下罢工不干,由舞蹈演员克莉丝汀替代她演出,没想到大获成功,成为歌剧院的新宠。谁也想不到克莉丝汀从小就有一个“音乐天使”相伴,每到夜晚便会教她唱歌,为她谱曲、排剧,正是她的“音乐天使”无所不用其极,不惜恐吓、杀人也要让自己心爱的女孩成为巴黎歌剧院中耀眼的明星。克莉丝汀后来终于了解了“音乐天使”的身份,他是一个因相貌丑陋自出身起便被抛弃并饱受蹂躏但有着极高音乐天赋和建筑天赋的人,后来被救,戴着面具永远躲在了歌剧院的地下。他以音乐为纽带,想要把自己和心爱的克莉丝汀永远捆绑在一起,但是这时克莉丝汀青梅竹马的男子劳尔出现了,他英俊潇洒,有金钱与地位,更有着每个女孩子心中白马王子应具备的温柔与勇敢,克莉丝汀深陷爱河。这激怒了她的“音乐天使”,嫉妒的怒火燃烧,他感觉绝望,自己唯一生存的希望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抢走了,于是“音乐天使”成了一个真正可怕的恶魔,开始了他的诅咒、抢夺与报复。 剧中的音乐大都是人物之间感情的表达,是人物情感交流的一个方式。音乐赋予了每个特定人物以特定的音乐表现。也就是说,观众不仅可以在电影中看到剧中的人物,还能够听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魅影和克里斯汀第一次见面时对唱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配以管风琴的宏大音效和弦乐的强烈碰撞,营造出了紧张而又令人兴奋的氛围,烘托出克里斯汀第一次见到魅影时心中的忐忑不安,既期待又畏惧。 我认为全剧最精彩的唱段莫过于第一幕中幽灵和女主角克里斯汀在古老的巴黎歌剧院下面,深不可测的地底两人的深情二重唱“歌声魅影”,演唱多有美声成分,音乐动机在不同的调上一次次再现,把当时那种亦真亦幻般睡半醒的戏剧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及将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得及其凄婉、完美而动人;旋律节奏中多采用的附点音型,有一种强烈的推动感和紧张感,制造出全剧中第一个情感高潮,克里斯汀与幽灵声情并茂的歌唱,使观众完全沉浸在这个美妙、真诚而又略带感伤的浪漫爱情故事当中,同时也期待着幽灵、克里斯汀、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的感情接下来将会如何发展下去。 当拉乌尔对克里斯丁的感情给予肯定时会响起一首The point of no return,我

论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

论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 摘要莫扎特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但同时他也在在意大利声乐歌剧领域获得了成功。他的主要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等。在这些作品中,除咏叹调外,重唱成为表现戏剧紧张矛盾场景的重要手段。莫扎特歌剧中,在乐队对于戏剧的烘托、序曲预示和渲染歌剧氛围的效果等方面都是同代音乐家未能达到的。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艺术特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莫扎特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不仅继承了巴洛克时期和前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更以其独有的风格形成了早期浪漫主义曲风。在器乐音乐领域里,莫扎特以其敏感的才能,有不同凡响的手笔。他的钢琴奏鸣曲旋律优美,晶莹剔透。他的交响乐大多宏伟豪迈、乐观向上:《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 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纵观莫扎特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气息,但他的艺术创作却是充满活力的,富有诗意的。这一点也表现在了他创作的歌剧里。 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 歌剧是莫扎特最痴迷的领域,他一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主要作品有:意大利正歌剧《伊多美纽斯》、《迪多的仁慈》,德国歌唱剧《后宫诱逃》。达·蓬特撰写剧本的三部歌剧中:《女人心》是传统的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以意大利喜歌剧的形式构思,融合了正歌剧的严肃戏剧矛盾主题,音乐充分显示出莫扎特以音乐塑造戏剧角色的卓著才能。除咏叹调外,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唐璜》则是一部悲喜剧,剧中主要角色唐璜未被写成一个无道德的罪犯,而是处理为无视权威和传统道德的死不悔改的反叛者。莫扎特和达·蓬特对唐璜这位文学中人物的戏剧处理影响了许多后世的音乐家。《魔笛》是一部德语对白的德国歌唱剧,它把意大利与德国、正歌剧与喜歌剧的不同因素,甚至众赞歌都集于一身,成为第一部伟大的德国歌剧。莫扎特歌剧中,在乐队对于戏剧的烘托、序曲预示和渲染歌剧氛围的效果等方面都是同代音乐家未能达到的。 (一)莫扎特歌剧以咏叹调方式塑造人物 18世纪初期,咏叹调在意大利有激情咏叹调,有滑音的咏叹调,深沉冗长的旋律和流畅的表达;有朗诵式的咏叹调,有英勇壮丽的咏叹调,还有模仿式的咏叹调。但忌讳的是两种同类的咏叹调不得连续出现。歌剧中的咏叹调就像是戏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观,要积极面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事事激进,学会安慰、鼓励自己。对于我这样学音乐表

莫扎特歌剧及其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528255.html, 莫扎特歌剧及其特点 作者:李韬 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24期 摘要:作为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代表作,《唐璜》这部歌剧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文结合其剧情和创作背景,对莫扎特歌剧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唐璜》莫扎特歌剧特点 莫扎特是西方公认的音乐天才,他的一生作品颇丰,创作风格独具特色,并且歌剧类型多种多样,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音乐遗产。他用歌剧来诠释人生的意义,而他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歌剧,就包括了《唐璜》。这个歌剧具有优美的旋律和生动明快的角色运用,在情感表达上也是细腻和妥帖。尤其剧中《我心爱的宝贝》这个男高音咏叹调,更是被称为是男高音歌者的“试金石”。因此,本文以《《唐璜》为例,对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进行了探究。 一、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 要对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的咏叹调进行演唱,就要对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点进行了解,同时熟悉作曲家的艺术实践、生活经历和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首先要分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莫扎特歌剧作品的思想性 莫扎特在童年时期,就显示出了卓越的音乐才华,被称为音乐神童。他在九岁那年,就举行了钢琴独奏音音乐会。他生活在十八世纪的维也纳,这里也是他音乐创作的中心。他的成功,标志着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和形式的形成,并深刻的影响了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舒曼曾指出:莫扎特即是音乐,他的音乐是无法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这是对莫扎特音乐艺术的最高度的概括。而莫扎特的突出贡献和音乐特征,还可通过他的歌剧艺术进行诠释。18世纪后期, 战乱迭起,而奥地利在德国和法国的迷蒙下,社会各个阶层开始广泛接受其价值观,年轻的莫扎特不但积累着人生丰富的阅历和创作经验,他还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后来,莫扎特毅然决然地离开供养他的大主教,而成为一个自由的艺术家。他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关于自由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他的诸多歌剧中,都对这种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进行了鲜明的体现。他的格局取材符合时代潮流,又新颖别致,都是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即有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歌颂,也有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揭露,更有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直接体现。尽管当时的歌剧主要是服务于宫廷贵族,但他却能把歌剧创作密切联系普通平民的生活,开辟了一代歌剧的新风。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T·S·Eliot)的儿童长诗《老负鼠的实用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cats),亲自改编成脚本而创作的音乐剧。1983 年,该剧在音乐剧的最高奖—第37 届托尼奖的评奖中获得了七项托尼大奖(Antoinette PerryAward),且与《悲惨世界》、《歌剧院魅影》和《西贡小姐》并称为英国四大经典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1.音乐元素 在音乐剧作品中,音乐起着展现角色特点、推动剧情、突出戏剧的特点与个性魅力的作用约瑟夫·克尔曼认为:“在音乐戏剧中,关键并不是脚本(虽然这是一部歌剧赖以诞生的温床),而是脚本被音乐所重新诠释后的结果——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音乐??音乐能在最严肃的意义规定戏剧形式??从这个意义说,‘作曲家也是戏剧家’??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自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超越这个层面。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韦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他在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很多不协和音程与和弦,很多音乐在结束时并没有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而是直接进人另一调式乐段。这些大胆的尝试,使这些音乐听上去新颖,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猫》全剧近三个小时,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大部分乐段是为了塑造剧中各种性格不一的猫的形象,如领袖猫、魅力猫、犯罪猫,韦伯为它们创作了专属的音乐,当其中的某段音乐响起,便预示着这段音乐所代表的角色即将上场了。在这些乐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由魅力猫——格瑞泽贝拉演唱的《回忆》(Memory)。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咏叹调,音域不是很宽,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降e,整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但是想要将它唱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伊莲·佩吉(Elaine Paige)是剧中魅力猫的表演者,她深情又高亢的歌声将一只落魄老猫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如今无家可归的落魄与无奈,以及她渴望能被大家接纳而回归家族,获得新生的惆怅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比音乐剧还成功,2O年来被许多音乐家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演绎.约150多位音乐家录制了近6OO次。 2.舞蹈元素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育作为表现手段,动作必须经过提炼、加工以及美化。音乐剧中的舞蹈不是单独的一个艺术品,而是为了刻画角色的性格、表现戏剧冲突、叙述故事情节、外化角色心灵、抒发情感而服务的。“现代舞之母”邓肯指出:“舞蹈的目的是要表现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情感,舞蹈必须为人生带来和谐之感,它既是炙热的又是欢腾的。”l,舞蹈设计师吉莲安·莱尼(Gillian Lynne)为编排此剧的舞蹈,用一段时问观 察猫的生活习性,发现了猫的神秘性感、冷漠高傲等特点,创造了不一样的“猫”的舞蹈。其中集合了以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和踢踏舞等舞蹈设计和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的舞蹈编排。这些舞蹈对演员的舞技要求很高,因其动作幅度较大,演员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与表现性。在“杰里科舞会的邀请”这一段中,白猫维多利亚在皎洁的月光下,随着柔和的音乐起舞。她的双臂向上展开、旁腿的高度控制后,又缓缓地落下,双臂随之轻柔地下压。这组娴熟而收放准确的动作,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只真正美丽、优雅的自猫;魔术猫有一连续的高难度大跳,表现丁那神秘的不可思议的魔力。可见,舞蹈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表现力,可以给人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引起与观众问的共鸣。 3.舞美元素 音乐剧中除了音乐和舞蹈元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舞美元素。精致的舞美设计也是《猫》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音乐剧开始后,映人大家跟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地上随处可见废报纸、旧轮胎、废弃的家具、碎石堆等等。背景是用灯光打出的深邃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和一轮明月悬挂在云彩后。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是不会引起人类的注意的,而对于要举行派对的猫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这里所有的道具做得都比正常的要大得多,这正是约翰纳·皮埃的用意所在,通过这些环境,让观众觉得熟悉但又陌生,将视角切换到猫的角度。约翰·纳皮 埃在《猫》剧中不仅是布景师同时又担任了服装设计师的职位。他为剧中每一只猫都“量身定做”了符合他们个性的衣服,如魅力猫穿着脏兮兮的灰毛皮外套与里面的黑色晚礼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众可以看到她光鲜照人的从前和现在令人同情的境遇;摇滚猫是个性与时尚的代表,他身着黑色连体衣,脖上戴着金色的长毛领和带刺的项圈,腰上还系

中德对照译本-莫扎特歌剧作品精选

中德对照译本—莫扎特歌剧作品和艺术歌曲精选片段 歌剧《魔笛》第二幕 夜后的咏叹调——《地狱般的复仇在我心中煎熬》 (Der Hoe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 夜后: Der Hoe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 地狱般的复仇在我心中煎熬, Tod und Verzweiflung 死亡与绝望 Tod und Verzweiflung flammet um mich her! 死亡与绝望如烈焰般在我四周燃起! Fühlt nicht durch dich 如果你不能通过你 Sarastro Todesschmerzen, 让萨拉斯特罗将死亡的痛楚感受到, Sarastro Todesschmerzen, 让萨拉斯特罗将死亡的痛楚感受到, So bist du meine Tochter nimmermehr. 那么你就将永不再是我的爱女。 So bist du meine 那么你就将 meine Tochter nimmermehr. 永不再是我的爱女。 meine Tochter nimmermehr. 永不再是我的爱女。 So bist du meine Tochter nimmermehr. 那么你就将永不再是我的爱女。 Verstossen sei auf ewig 永远地被放逐流离 verlassen sei auf ewig 永远地被抛弃 Zertrümmert sei auf ewig 永远地被斩去 alle Bande der Natur, 我们间的一切亲缘, verstossen, verlassen, o zertrümmert 被放逐流离,被抛弃,被斩去 alle Bande der Natur, 我们间的一切亲缘, alle Ba-------------nde

歌剧魅影教案

歌剧魅影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是初中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剧之夜》,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但是对于歌剧这种音乐形式却了解甚少,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对歌入手,带领他们一同去探索歌剧的魅力。 一:说教材 我使用的教材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三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歌剧之夜》,这节音乐课形式多样,以唱歌为主,通过演唱中西歌剧经典选曲,使学生初步体会歌剧的音乐风貌。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准确掌握歌曲中的弱起和唤气记号。 2.能力目标:通过师生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 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歌剧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 对歌剧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的演唱歌曲《猎人进行曲》。 2.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弱起和唤气记号,体验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情境导入法、教唱法、

示范法等为主要教法。 2.学法:学生可以采用听唱法、模唱法、创编法及合作探究等为 主要学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频)、钢琴、打击乐器(沙锤、双响筒)五:教学过程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激趣:(5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欣赏之后来思考一下两个问题:1.片中的主人公是谁? 2.这是一种什么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首歌曲叫《歌墟问答》,是一首在歌墟上青年男女“盘歌”时所唱的民歌,有问有答,选自歌剧《刘三姐》。歌剧真实反映了善唱山歌的主人公刘三姐,用歌声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曲调具有广西壮族地区音乐的浓厚色彩,使这部歌剧独具一格,那什么叫做歌剧呢。 (出示幻灯片歌剧的定义)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在歌剧中,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员根据剧本与作曲家所谱写的歌曲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我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听赏歌曲,表现歌曲。(15

浅谈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特点

浅谈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特点 莫扎特印象 在西方音乐史上没有什么谜语会比莫扎特的谜语更大,也更有意味。莫扎特一生的作品洋洋大观,几乎涵盖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人们在惊叹于其所留有的作品两百多年来给予人类的震撼之余,无一例外的想探究其短短的35年生命历程中,不为人知的“戏剧”人生,无一不想在其生活过往的每一处角落挖掘到其音乐每一小节的出处。无一不想在其生命过往的人群中找到其歌剧中每一个角色的音乐雏形。但是人们无不怅然若失在维也纳叫做Duomo街5号的那个户主曾叫做莫扎特的居所前…… 很多乐评家再也找不到凌驾于各种“阿谀”概念之上的人间词汇了,宁愿把他放入神界,顶礼膜拜。这位“天使”来到人间,手持着女人巧手编制的绿柳花篮,一路笑着从人们的身边穿过,采拾着人间属于人性,属于生命的美丽花朵,用音符将其逐一串起,再点缀在那个叫做“人类”的冠冕上。“人类”疑惑――那是来自“天庭”的礼物吗?“天使”回答――那是经由我手,来自人间的礼物!是的,他的歌剧题材的世俗特征不是说明了这一点吗?那激昂的、灌满生命力

的管弦乐序曲刚刚响起,通体烙上了“莫扎特”的印章,无论你在何处,都会立刻辨识其身份,认识的越是久了,越是对其真实“身份”不再怀疑。 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特点: 西洋歌剧是西方音乐文化的瑰宝,带给人类的,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可代替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作曲家,在艺术风格上又有着各自的不同,在演唱过程中对歌剧艺术特点的把握是歌唱者正确再现作品灵魂的必备条件。所以要了解一个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应该从了解其作品的社会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入手。 一、莫扎特歌剧作品的社会性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的社会性集中表现在他作品鲜明的时代性与世俗性中。任何作曲家的作品都会带有其生活的时代的特性的不同层面,在莫扎特35年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歌剧领域中不断地求索、前进。1781年莫扎特毅然离开萨尔斯堡的大主教,怀着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希望和信心独自来到维也纳。18世纪后期的奥地利,正处于法国、德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人的价值由才能和道德决定的意识开始取代出身限定。开始被社会逐渐广泛的接受。启蒙时代贵族的绝对权威意识已经逐渐开始瓦解,而平民敢于向

浅析韦伯音乐剧的艺术魅力

绪论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有着广阔、丰富的内涵和时尚多变的性格,是伴随着现代都市文化娱乐的需要而兴起的戏剧样式。它重在流行与时尚的魅力,而根据剧情和舞台氛围的需要来确定适用的音乐和舞蹈成分,选择相宜的形式来创作。音乐剧历经了百年历史的积淀与演化,现已成为集多元艺术为一身,极富时代感和娱乐性的国际化戏剧艺术。 音乐剧大师韦伯是音乐剧的集大成者,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艺术家,他总是在不断寻找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他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融入许多音乐剧作品中,使音乐剧中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韦伯出生在英国南肯星顿的一个音乐世家,致使他从小就领略到了舞台的艺术魅力,有着较好的音乐修养,对音乐有着其独特的见解和体会,他的每部音乐剧都流露着自己特有的个性魅力,而且大多作品都是很大众化的、通俗化的,但其中又穿插着流行与古典音乐,往往使许多观众都被这份独特的韵味所吸引,由此可见,韦伯音乐剧的艺术魅力是何其的巨大。 一、音乐剧的含义及特点 (一)音乐剧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艺术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 ①它是在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经过百余年的积淀、演化,音乐剧现在已成为集多元艺术于一身、极富时代感和娱乐性的国际化戏剧艺术。例如A.L韦伯的音乐剧《猫》,目前,《猫》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在剧中值得一看的不只是绚烂的灯光,还有华美的舞蹈,还有最能吸引观众的歌词。《猫》的世界旅行从欧洲、美洲、澳洲到日本等地,世界各地的观众都对其赞不绝口,并对剧中的音乐、舞蹈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戏剧艺术了。 音乐剧兴起于19世纪末的英国,是由西方的喜剧歌剧和轻歌剧(又称“小歌剧”)演变而成。世界上最繁密的音乐剧演出集中在英国伦敦西区和美国纽约的

《歌剧魅影》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引言 对音乐剧的研究是一个起步较晚,研究历史较短的领域,但对于著名的《歌剧魅影》而言,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今年来许多学者、专家也不断的在尝试克服前人研究资料不少、研究理论未能结合实际的困难,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也在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去粗取精、取长补短,结合个人研究观点对音乐剧《歌剧魅影》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创作《歌剧魅影》历史的背景 音乐剧有别于传统音乐,早在20世纪的音乐的内容和题材以及表现形式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从内容和题材上区分有表现自然科学的,有表现抽象概念的,有表现幻想世界等等从表现形式上分有流畅的旋律,有基本没有调性的,有使用十二音音乐语言的,也有节奏自由变换的作品,还有像微分音音乐、电子音乐等一大批新的音乐品种及表现形式,更夸张更极端的是出现了无声音乐。艺术家韦伯就刚好经历了这样的创作氛围的熏陶,从小生活在这种音乐文化之中。他借鉴了传统的音乐剧创作中的精华和优秀之处,并运用个人与生俱来的音乐天分将其大胆改造,把浪漫和激情、想象与现实完美结合,将充满张力和表现力的曲调引入到欢快的节奏当中。这也是并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将浪漫和激情以及充满想象力的曲调引入到他那欢快的旋律之中。这是《歌剧魅影》带来的惊喜与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二、《歌剧魅影》的剧情简介 音乐剧《歌剧魅影》整个故事情节是悲情的,讲述了一段发生在 19 世纪巴黎歌剧院中的让人落泪的爱情故事,算得上是一个悲剧,由著名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根据原著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小说改编而成,故事的开始,主角魅影因为长相丑陋无比而遭到一次又一次的不公平待遇,渐渐的他开始变得凶狠、高傲、自私,一步步使他的内心对社会充满了痛恨与憎恶,以至于开始产生罪恶。剧中的男主人公面部丑陋,但却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不仅会作曲,还拥有一副好嗓子,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旋律,被女主人公称为“音乐天使”。然而由于面部丑陋,害怕世人异样的眼光,于是躲藏在歌剧院的地下水窖之中,带着面具,从来不与人交往。剧中女主人公克里斯汀是一名很普通的伴舞演员,在偶然机会下,通过魅影的教导,克里斯汀在巴黎歌剧院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欣赏,就在日复一日的教导中,魅影发现自己爱上了克里斯汀,故事由此展开…… 整剧不仅人物个性鲜明,情节高潮迭起,整个舞台表现气氛浓烈,将一部有悬疑有凄美有感动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故事之外的思考与想象直戳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深处,把人性对爱情,对温情的渴望和追求一一展现,最让人铭记的是剧中各段音乐与剧情的巧妙融合与搭配,浑然天成,不多余,不生硬,使得整部剧无论从完整性还是从多元表现性上都突出了自身的特色与风格,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 三、唱段《夜的音乐》的情感分析 因为整个音乐剧所表现的是人性与社会的问题,所以在唱段《夜的音乐》中给观众听觉呈现更多也是人性的美与丑,宽容与理解,人格与情感等让人思考的问题。当人性遭遇黑暗,当命运遭遇抛弃,当温柔遭遇伤害,再也无法逃避时,只有反抗,也只有在黑暗的环境中,在优美的旋律背后才能找到一丝温暖与安慰,才能将用音乐衬托黑暗,二者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刻画出剧中魅影的黑暗世界。 1.内心世界方面。在《歌剧魅影》剧中,“魅影”形象或许只是一个表现形式而已,并不能代表其真实本质,我们也无法用好与坏,善与恶来简单的下结论,但就剧终魅影思想品德方面为我们只能从人性的角度去剖析,我们不难看到,魅影外表冷酷无情,但他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层次其实是充满伤痕的,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有焦躁,有不安,交织着欲望与恐惧,思想极其复杂,但整个都是在围绕对爱慕对象克里斯汀爱情的流露。 2.情感塑造方面。音乐家韦伯按照剧本舞台布景的变化、人物心理特点、巧夺天工的搭配与情境相呼应的的演奏乐器,使人物的个性、人格特征塑造得更为饱满。通过建立相对柔

莫扎特的歌剧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莫扎特的歌剧及演唱风格 一、西方音乐的发展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一、?古希腊音乐?二、?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渊源。与古希腊的哲学、文学、科学、建筑、美术和戏剧一样,?音乐也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很少,但是丰富的文字记述和雕刻向人们描绘了古希腊音乐文化的风貌。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希腊音乐文化精神不断地影响和启发着后世的人们。?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色雷斯的歌手奥尔菲斯以音乐的魅力拯救出地狱中的妻子尤丽狄茜,后又得而复失。这个故事体现出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特征,它被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缪斯(Muses)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Lyre),又称诗琴。神话中的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在龟壳上蒙上牛皮,支起两只羚羊角,架横木拉起琴弦便发明了里拉琴。从文艺复兴开始,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中,里拉琴一直成为音乐的象征。里拉琴后来演变成形状较大的基萨拉琴(Kithars)。古希腊的管乐器是阿夫洛斯管(Aulos),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里拉琴多用于独唱伴奏,史诗弹唱,它是祭祀阿波罗仪式中的主要乐器。而在崇拜酒神的仪式中,及后来的酒神合唱和雅典悲剧合唱中,阿夫洛斯都是重要乐器。在西方现代文化观念?中,里拉琴和崇拜阿波罗的音乐与阿夫洛斯和崇拜酒神的音乐,已成为相互对立性格的两大类音乐的象征。前者平静而节制,后者狂喜、放纵。?三、?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音乐的论述,对于西方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毕达哥拉斯把音乐的音程与节奏的和谐与宇宙星际的和谐和秩序相联系,因而把音乐纳入他以抽象的数为万物之源的理论中。然而他对弦长比例与音乐和谐关系的探讨已经带有科学的萌芽。另外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则以论述音乐的社会、道德作用而著称。?二、古罗马音乐?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古罗马的版图囊括了欧、亚、非的大片领土,先后征服了古希腊及小亚细亚的一些古国。罗马征服者将征服的大量塑像、浮雕和作为奴隶的舞蹈音乐艺人输入罗马。罗马人吸收同化于古希腊及希腊化东方的音乐文化。?公元一、二世纪形成了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盛期。?在古罗马的宗教仪式中音乐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崇拜古罗马战神、军神——玛尔斯(Mars)的仪式中,?12名贵族组成的塞利(Salii)祭司团跳武士的舞蹈并歌唱。在小亚细亚传入的母神(Cybele)、女神(Isis)的崇拜仪式中音乐都是不可缺少的。?古罗马骨制的蒂比管(Tibia)是古希腊阿夫洛斯管的变体,它在宗教仪式和戏剧音乐中广泛使用。古罗马人认为,它可以驱除邪恶唤起慈善的神性。蒂比管演奏者在社会上颇有地位。古罗马人尚武,军乐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较大型的铜管乐器,如:直筒喇叭口的大号(Tuba)和G字型的库努(Cornu)。?古罗马盛期,有许多关于音乐节日、比赛等的记述。音乐具有娱乐倾向,许多皇帝是音乐保护人,其中尼禄甚至希望自己有一个音乐家的名声。?西方音乐发展简史--中世纪篇?西亚迁至北欧的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的“民族流动”最终导致公元4、5世纪的入侵。公元378年西哥特人憎恨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压迫,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几经战乱后,公元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皇帝被废除,标志欧州封建社会的开始。?日耳曼人文化落后,知识浅陋,不懂任何艺术。公元6、7世纪,西欧大部分地区倒退至落后时代,异族的国王们完全没有能力管理他们篡取的权力。然而当西欧社会一派凋敝的时候,基督教却在向着它的巅峰发展。自从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活动由地下转为公开,它很快战胜了其他竞争的宗教,于380——392年间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唯一的合法信仰。灭亡了西罗马的日耳曼人已皈依了基督教。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王权分散而弱小的时候,基督教却由于教皇统治的兴起权力日益集中强大,然而在西方音乐史上,莫扎特无疑占有重要地位。

从两部经典作品看音乐剧与歌剧的不同(一)

从两部经典作品看音乐剧与歌剧的不同(一)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异同通俗与传统分析 摘要:本文对音乐剧《猫》和歌剧《托斯卡》这两部经典作品在社会地位、戏剧元素、音乐元素、舞蹈元素的异同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与联系,从中得出:歌剧和音乐剧这两种音乐体裁既彼此有深厚联系和相似点,又有相当的区别,分属不同的领域,但艺术上没有孰优孰劣的说法,只是艺术领域内百花齐放的两支而已。 音乐剧和歌剧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用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的音乐形式之一。《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代表作品之一,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而在众多的歌剧艺术作品中,普契尼的《托斯卡》则是所有歌剧中最富于戏剧性和吸引力的一部,也就是它自1900年罗马首演以来长盛不衰。本文从《猫》和《托斯卡》这两部经典作品入手,浅析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和联系。 一、社会地位的差异 相对而言,歌剧可谓是“高雅艺术”,而音乐剧谓之“低俗”艺术。对歌剧的欣赏是由于贵族圈子中文人墨客对古希腊崇高艺术的向往和憧憬,因而它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贵族情趣与精英趋向。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均是养尊处优的上层显贵和饱学之士。20世纪初,源于欧洲

大陆轻歌剧传统的音乐剧,尤其是美国音乐剧极其适应市民社会和商业经济的土壤,深得观众喜爱,影响很快遍及全世界。音乐剧以轻松、谐谑和生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很明显,音乐剧之所以追求活泼自如,是有意与正统的歌剧的沉重晦涩的风格分野,赢得观众,占领市场,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至此,歌剧和音乐剧形成了两个相互平行、风格迥异的戏剧形式。并且,从发展过程来看,歌剧一直延续了传统与古典,成为一种典雅、高品位的代名词。虽然它早已不是仅属于皇家贵族的音乐,但也并不是面向所有人的。歌剧的艺术层次决定了它的欣赏者的欣赏层次和艺术品位。然而音乐剧不是这样一种“高位”发展,可以说它是一种向下发展的艺术,是一种娱乐化、戏剧化、大众化、商业化的艺术,这使得音乐剧的受众更加广泛。 同时,社会背景是艺术发展的根基和土壤。歌剧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那时欧洲社会的文化艺术无不效仿古希腊文化的典雅、严谨,歌剧于这个时候诞生,就决定了它的风格,决定了歌剧的发展方向。音乐剧虽同样源于欧洲,但发扬光大的舞台却是美国,美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开放、最活跃、最善改变的地方。音乐剧这种形式不仅在感官上能够起到更强烈的冲击,同时以其娱乐化的精神和富于改变的手段迎合了美国社会的人生态度,成为人们的一种消遣。 再者,音乐剧和歌剧的不同地位还从人们的态度上看到,在那些歌剧和音乐剧广泛上演的国家,看歌剧是提前几周订好票,需要穿着正式的晚礼服入剧院,观看时要讲究礼仪,不能随便鼓掌;但是看音乐剧

歌剧魅影电影观后感心得大全

歌剧魅影电影观后感心得大全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歌剧魅影观后感1 歌剧的魅力源远流长,在艺术的殿堂里,占有相当的地位。几百年来,涌现出无数大师和经久不衰的名作品,优美的咏叹调,华丽的舞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罗西尼,瓦格纳,比才,威尔第,普契尼。这些大师的名字同其作品,永远是艺术的瑰宝。 我这天要写的是一部改编成电影的歌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观众的热捧而经久不衰,成为一代经典。他就是《歌剧魅影》。 电影的开场是1961年的巴黎歌剧院门口,黑白的色调显得整个画面沉郁而苍凉,一车停在了剧院大门口,从车上被抬下一位白发苍苍的已经无法行动与语言的老人,他要参加的是剧院里的一场拍卖,这些东西都是巴黎歌剧院前被焚烧时留下来的物品。拍卖师向大家讲述着一件件物品的来源,一件破旧的敲鼓的玩具小猴被这位老人拍下,虽然拍卖师无法说明它的来源,但能够猜到,这个小猴必须与以下的影片有着联系。帷幕拉开,拍卖会最终一件物品隆重出场。这是20年前引发火灾的那盏大吊灯,“坚信大家都还记得这盏灯,以及由这盏灯引起的杯具,还有那个挥之不去的魅影。”盖在灯上的台布被拉开,华丽的灯光瞬间照片照亮了这个已经败落的歌剧院的每个角落,逐渐的,在这耀眼的灯光下,人们看到了当年华丽的歌剧院盛况,开始了魅影的追寻。这一幕,我想起了《铁达尼号》中,露丝看到沉睡

在海底的壁柜时,由壁柜展开的对铁达尼号的怀想,这两者异曲同工。 《歌剧魅影》中充满美轮美奂的场景,新奇独特的剧情衔接,漂亮的女主角及她盛装华丽的服饰,还有她精致的面庞。最扣人心弦的还是魅影的一次次“闪亮登场”,每一次都是扣人心弦,女主角轻柔动听的声音以及魅影充满磁性温文尔雅的呼唤,使我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为歌剧而倾倒,那是不折不扣的艺术魅力。歌剧中的“魅”字,又何止于神秘莫测的鬼影,它所渲染的梦幻色彩无不引人入胜,女主人公克莉斯一袭白色的公主长裙,站在万人中间的舞台上,唱着轻柔婉转的歌,她满头闪烁的星星似的头饰还有长长的漂亮的卷发,使她好像童话中的公主。当魅影带着他透过镜子通向他的黑暗世界时,小船划过湖面,烛光盛燃的烛火架从水中如睡莲般升起时,那场景如作梦一般,克莉斯汀与罗尔在蓝色背景的天空下互诉爱意时,雪花从天而降,没有尘世的惊扰,一切安静又动人心弦,让人想到的,也唯有“童话”二字。 如《铁达尼号》一样,我同样认为能够激起人们心潮澎湃的或推动剧情矛盾上升的并不必须是善与恶的斗争。影评中曾说过《铁达尼号》中没有一个恶人,所有的人都是值得被纪念的。我同样认为《歌剧魅影》中没有恶人,虽然幽森的鬼魅以前杀过人,制造了种种的恐怖,最终还用一把火结束了整个游戏,可是我坚信,他是全剧中组有魅力的主角,他充满温柔的感性的声音,他对克莉斯汀热烈而深沉的爱让他成为观众心中独一无二的angleofmusic,成为克莉斯汀的音乐天使。人们称他为魔鬼的儿子,他长久的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连

莫扎特歌剧分析

莫扎特歌剧艺术赏析 2007级商学系国际商务A班53号林淑云[摘要]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 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本文介绍了莫扎特歌剧的部分艺术特点,并且对其作品《费加罗的婚礼》进行赏析。 [关键词] 莫扎特歌剧音乐特点费加罗的婚礼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音乐第2位大师。一提到莫扎特多数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更对他早逝发出不平之鸣。十八世纪天空最耀眼的古典巨星莫扎特,其在音乐上的全能令人惊呼。提到前奏曲,我们想到巴赫;提到艺术歌曲,舒伯特则是代表;歌剧呢,有威尔第。但莫扎特,却完成了650多首作品,几乎写遍了各种类型的音乐,任何一类他都是个中翘首。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是他创作中重要领域,主要钢琴作品,有20多部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20首,还有变奏曲、回旋曲和幻想曲等。他的《安魂曲》即为宗教音乐的杰出作品。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风格反映了18世纪末的时代精神。在莫扎特的以前,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德国乃至欧洲各个国家创作的歌剧音乐风格、体裁等都是意大利化的,演唱也是用意大利文,各个国家对意大利歌剧已经达到了膜拜的程度。莫扎特对此极为的鄙夷和愤慨,他曾表示写一部德国歌剧,这是他多年来最为炽热的愿望,可以从德国舞台上把意大利人的统治赶下去。确实如此,莫扎特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 欣赏了莫扎特的部分歌剧,如《魔笛》、《女人皆如此》、《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我感受到他的歌剧的一些强烈的音乐特点: 1.莫扎特发展了重唱,并且以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女人皆如此》是达彭特与莫扎特合作的第三部戏,莫扎特根据该剧本写成的音乐,主题围绕在男女之间的信任,由于出场人物不多,且多是成双成对出场,在戏剧中充满许多各具特色的重唱曲,将人物的个性表现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2.歌剧中的人物性格突出,莫扎特除了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征之外,还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得每个人物在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环境之中,有着不同的情绪和心情反映。以歌剧《魔笛》为例,塔米诺和帕米娜是抒情性的正派角色的形象,土耳其人奥期明的出现带来了异国情调、反映了喜剧角色的形象。萨拉斯特罗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