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分章题库

教育心理学分章题库
教育心理学分章题库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学媒体

D、教学环境

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

A、动物的存在

B、生物的存在

C、物的存在

D、意识的存在

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弗洛依德

B、冯特

C、华生

D、桑代克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方面。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教学媒体。

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群体差异,一是个体差异。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8、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也是构成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他们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

9、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三个过程。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0、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1、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而完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12、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理论有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50年代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以及60年代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

13、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以及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四个方面。

1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廖世承编写的。

三、问答题

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信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

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A、6、7岁一11、12岁

B、8、9岁一12、13岁

C、11、12—14、15岁

D、14、15—18岁

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A、成熟期

B、关键期

C、学习期

D、高原期

8、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布鲁纳

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A、感觉和知觉分化

B、感觉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

D、形象与表象分化

14、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A、比奈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7、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世界观

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维果茨基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

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

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

A、人格

B、性格

C、认知风格

D、态度

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A、性格

B、认知风格

C、学习策略

D、定势

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

A、CA=4,MA=5

B、CA=5,MA=6

C、CA=6,MA=7

D、CA=7,MA=8

二、填空题

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以及差异性。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4、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5、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具体运算阶段。

6、少年期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7、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成人感的产生是在少年期阶段,辩证思维的出现是在青年初期阶段。

8、儿童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点。

9、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0、儿童发展过程中两个相邻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是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维果斯基。

11、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特点。

12、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抽象逻辑思维。

13、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是2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4岁,书面语言学习关键期是4-5岁。

14、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之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自我同一性。

17、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学习准备。

18、在个体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19、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同一性。

20、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

2l、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自尊自爱属于其中的自我体验。

22、个体社会自我的发展是在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23、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被称为认知风格。

24、有些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其认知风格属于场独立方式;而有些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善于察言观色,其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方式。

2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6、划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27、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8、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特征。

29、斯坦福-比纳量表是推孟在比纳和西蒙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30、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冲动型。

31、智商的公式是Q=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100。一个10岁儿童,测得其智力年龄12岁,其智商是120。

32、智力发展的差异包括智力的个体差异和智力的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又反映在个体间以及个体内两个方面。

33、韦氏量表主要从言语回答和动手操作两个方面来测量人的智商。

34、智商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到1%。

35、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卢姆,而程序教学的倡导者是斯金纳。

36、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性格。

3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38、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为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39、性格特征主要由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四个部分构成。

40、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1、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4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少年期。

43、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44、开始注重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心理自我时期。

4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三、问答题

1、简答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2、简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简答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4、简答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5、简答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6、简答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7、简答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称为()

A、心理发展

B、学习

C、迁移

D、适应

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

D、言语信息

3、“先行组织者”实质上是指()

A、教师

B、研究者

C、引导性材料

D、已有的认知结构

4、强化可以增强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强化则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消退律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苛勒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7、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消退律

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对内调控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

D、言语信息

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

A、布卢姆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0、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惩罚)而使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的方法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撤除

11、消退实质上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无强化

D、替代强化

12、通过施加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方法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撤除

13、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

A、尝试错误

B、顿误

C、同化

D、意义建构

14、儿童能运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像表征

D、表象

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发现学习

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16、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是()

A、学习准备

B、定势

C、最近发展区

D、先行组织者

17、在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中伴随满意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这一现象是()

A、强化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18、尝试-错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巴甫洛大

D、苛勒

19、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这一现象是()

A、消退

B、泛化

C、分化

D、同化

20、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像表征

D、表象

二、填空题

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加涅从学习结果上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言语信息学习、态度学习等五种类型。

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刺激到反应的联结过程,强化在这一联结中起了重要作用。

4、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获得满意结果时,联结就增强,反之则削弱,这是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效果律。

5、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信号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则属于刺激反应学习。

6、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含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

7、根据加涅对学习类型的划分,学习用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属于认知策略学习。

8、通过施加满足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称为正强化;通过撒消某一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称为负强化。

9、当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称为消退。

10、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刺激泛化。

11、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称为刺激分化。

1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联结;而苛勒则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3、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

1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

15、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抑制此反应的过程,称作为惩罚。

16、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学生的感受器,作为信息进入感觉登记,受到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经过复述再进入长时记忆。当需要使用信息时,可以提取出来促成反应。在这个模式中,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类型中的认知策略)是两个重要的控制结构,它们可以激发或改变信息流的加工。

17、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的联系。

18、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

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所以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学习与发现学习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学习与意义学习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习。

21、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即动机原则、程序原则、结构原则和强化原则.

22、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三、问答题

1、简答学习的概念(或简答学习的心理实质)。

2、简答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3、简答学生学习的特点。

4、简答意义学习的条件。

5、简答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6、简答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7、简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

A、学习准备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诱因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期待

B、归因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

A、弗洛依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环境

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

A、动机

B、期待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结果期待

B、成就动机

C、自我效能感

D、需要

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B(CDA))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布卢姆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交的需要属于()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最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动机激起水平是()

A、低等

B、中等

C、高等

D、不确定

16、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的()

A、受教育程度

B、归因方式

C、成败经验

D、判断能力

17、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A、线性关系

B、倒U型关系

C、正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8、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是()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捉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9、完成难度作业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应()

A、偏低

B、中等

C、偏高

D、不确定

20、教师对学生公开表扬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

A、正强化作用

B、负强化作用

C、替代强化作用

D、自我强化作用

21、有些学生说,如果父母少一点唠叨,或者学校少一点讨厌的考试,他们会更乐意学习,这一现象的心理实质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二、填空题

1、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称为自我提高内驱力。

4、动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等三个方面。

5、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我行为的成败经验。

6、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阐述与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认知内驱力。

7、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学习期待则是学习的诱因。

8、个体为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称为附属内驱力。

9、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10、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的构成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认知动机,属于外部动机的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1、学习动机的培养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直接发生途径,一是间接转化途径。

1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倒“U”关系。

1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4、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上,从直接途径考虑,应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应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完成一般作业时最佳的动机水平应适中。

16、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马斯洛,他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

17、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个体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称为替代性强化。

1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9、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动机,另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动机。

20、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稳定性、内在性和可控性。

21、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社交的需要属于归属和爱的需要;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2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这是自我强化。

23、在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构成中,儿童早期突出表现为附属内驱力,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4、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努力程度是一种内部归因,且属于可控因素;运气好坏则是一种外部归因,且属于不可控因素。

25、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学习需要。

26、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学习期待。

27、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诱因。

28、学习动机根据其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29、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动机。

30、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学习动机是高尚的学习动机;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学习动机是低级的学习动机。

3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们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33、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完成一般作业,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适中;完成容易任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较高;困难任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较低。

34、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预期。

三、问答题

1、简答动机及其功能。

2、简答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3、简答学习动机的培养。

4、简答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5、简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7、试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

l、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

A、定势

B、迁移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5、用已掌握的英语字母来形成新的单词,这时的迁移是()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6、经验类化说强调下列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

7、强调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A、动机

B、需要

C、定势

D、学习准备

9、有些教师主张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符应了哪一种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定势主要表现为一种()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正迁移或负迁移

D、不是迁移

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学习准备。

2、—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被称为学习迁移。

3、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与定势。

4、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具有更高概括水平的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

5、学生心理发展中两个相邻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状态,称为最近发展区。

6、定势又称为心向。

7、受m(a+b)=ma+mb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lg(a+b)=lga+lgb,这种迁移是负迁移。

8、常见于归纳学习中的迁移主要是垂直迁移。

9、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可以迁移到多种学习中去,这种迁移是一般迁移。

10、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是顺应性迁移。

11、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是同化性迁移。

12、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其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以应用于新的学习情境,这种迁移是重组性迁移。

13、掌握了“义务即免费”的知识后,得出“义务教育即免费教育”,这种迁移是同化性迁移。

14、认为两种学习情境中刺激到反应的联结相似时,迁移才能发生,这一理论是共同要素说。

15、认为迁移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一般原理的概括程度,这一理论是经验类化理论。

16、格式塔代表人物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认证了关系转换理论,强调关系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17、形式训练说强调心理官能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共同要素说强调共同要素,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

18、奥苏伯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并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和概括性等特性都会影响迁移的效果。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学习策略。它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20、“脑筋急转弯”主要是要消除定势。

1、简答促进迁移的教学。

2、简答迁移的作用。

3、简答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4、试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

A、感觉和知觉

B、感知和表象

C、表象和语词

D、概念和命题

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

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下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A、高效学习

B、复习

C、过度学习

D、深度加工

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词汇学习

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

A、注意

B、复述

C、神经冲动

D、条件反射

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12、遗忘曲线呈()

A、正U型

B、倒U型

C、加速型

D、负加速型

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4、打电话时先先记住号码簿上的号码,拨完电话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抽象记忆

15、认为遗忘是“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造成的,这一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7个组块

B、5—7个组块

C、5—9个组块

D、7—9个组块

17、教师在教学中讲到重点时用彩色粉笔或用符号标记,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8、桑代克的“练习律”实际上符应了遗忘的()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9、下面属于“学习”概念的反例是()

A、猴子骑车

B、看黄色书刊

C、练嗓子

D、随机体成熟视力提高

二、填空题

1、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感性知识可以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3、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4、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表述,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及为什么的知识,称为陈述性知识。

5、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称为程序性知识。

6、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7、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8、如果学生掌握了“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那么其关于“三角形”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9、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学习主要属于符号学习中的事实性知识学习。

10、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是概念学习。

11、儿童学会用“狗”来代表他们实际见到的动物,这种学习是符号学习。

12、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种学习是命题学习。

1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4、学生原来认为“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现在又学习认知主义的“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一种学习”。学生的这种学习是相关类属学习。

15、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符合同化论中的上位学习;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则是派生类属学习。

16、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这种学习模式属于下位学习中的相关类属学习。

17、学习了“苹果”、“梨子”以后学习“水果”,这是上位学习。

18、学习了“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后学习“个性与创造力的关系”,这种学习是并列结合学习。

19、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挂国旗是爱国主义行动”这一命题,现在学习“防治非典型肺炎也是爱国主义行动”。这种学习是相关类属学习。

20、知识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21、知识直观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2、电化教具的使用主要属于模象直观。

23、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24、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方式是变式。

25、广义的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大类。

26、变式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其本质特征。

27、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28、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29、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瞬时记忆记忆。其信息受到特别注意就会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5-9组块,其信息经过复述,则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30、听报告时记笔记,主要是短时记忆。

3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2、遗忘曲线是一条倒“U”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均衡。

33、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前摄抑制;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

34、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这一理论是压抑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35、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

36、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因相互干扰而遗忘,干扰有两种情形,一是前摄抑制,一是倒摄抑制。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同化的模式。(举例说明同化论关于知识学习的三种模式)

2、简答知识学习的作用。

3、举例说明知识直观的类型。

4、简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5、简答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6、试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7、简答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A、合乎法则的

B、不随意运动的

C、遗传获得的

D、知识经验的

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外显、展开

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

D、观念、内潜、展开

3、经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A、技能

B、习惯

C、操作技能

D、心智技能

4、技能实质上是一种()

A、认知经验

B、动作经验

C、习惯

D、本能

5、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外显、展开

B、观念、内潜、简缩

C、物质、外显、简缩

D、观念、内潜、展开

6、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骑车

B、书写

C、写作

D、弹琴

7、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动作缓慢、不协调,常感到紧张,这一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8、在操作技能练习的中期会出现一个成绩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A、定势

B、瓶颈现象

C、高原现象

D、抑制

9、在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程序性知识,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逐步被动觉控制代替,这一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1、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2、开车(跳高、射箭、刹车)分别属于(C(ABD))

A、连续的封闭技能

B、不连续的封闭技能

C、连续续的开放技能

D、不连续的开放技能

二、填空题

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可以分为____技能和____技能。写字属于____技能;写作属于____技能。

3、操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____,动作进行的____,动作结构的____;心智技能的特点是:活动对象的____,活动进行的____,活动结构的____。

4、动作技能是通过____而形成的合乎法则____。心智技能则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

5、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可分为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其中用来加工外部信息,对外办事的是心智技能;用来对内调控的是认知策略。受意识明显控制,难以自动化的是认知策略;经练习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是心智技能。

6、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7、学生将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实际再现出来的阶段是____;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动作映象的阶段是____;学生形成的动作方式能适应各种变化了的条件,达到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的阶段是____;学生将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形成一体化的阶段是____。

8、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的阶段是____;动作进行中经常感到疲劳、紧张的阶段是____;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间相互干扰减少的阶

段是____。

9、练习曲线表明,练习的总趋势是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提高,开始进步快,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高原期。

10、心理模拟法主要有两个步骤,即____和____。

11、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就是把专家头脑中____的经验“外化”为____,“心理模型”的过程。

12、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阶段,而最后一个过程又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即____、____和____。

13、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阶段是原型定向。个体将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实践模式转化为头脑内部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阶段是原型内化;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的活动程序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原型操作。

三、问答题

1、简答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2、简答技能的作用。

3、简答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4、简答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5、简答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选择题

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认知策略

D、学习策略

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是()

A、人格

B、认知方式

C、学习策略

D、性格

3、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策略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组织策略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5、排除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来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1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笫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样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下列何种对象为主? 【 B 】P179 A.弱智学生 B.正常学生 C.心理疾病学生 D.聋哑学生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 C 】 A.心理危机干预 B.个别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课程D.挫折教育 3、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讲话,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向老师请教,当他一旦敢主动向老师请教时,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属于行为改变中的【 D 】P184 A.示范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 4、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时,我们发给他小红星、小红花等作为强化物,这种影响儿童行为改变的方法叫【 B 】P184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行为塑造法 5、小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变行为,此方法称作【 B 】P185 A.强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行为塑造法 11.代币奖励法 6、有些儿童活动过多、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有冲动行为,属于【 A 】 A.儿童多动综合症 B.儿童厌学症 C.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D.儿童强迫行为 7、有些儿童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映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笑闹,显得很不安宁,属于心理障碍中的【 A 】 A.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B.儿童多动综合症 C.学习困难综合症 D.儿童厌学症 8、在使用心理测验时,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下列哪种人严格按测验要求实施、计分解释【 D 】P180 A.教师 B.政工干部 C.医生 D.专业人员 9、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C 】P172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10、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11、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 5.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8.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

是()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9.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0.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 11.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12.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13.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 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15.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6.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A.描述 B.鉴测 C.解释 D.预测 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和序教学 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 B.蔡元培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评析: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2007年)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 【评析】答案为C。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干扰。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2008年4月)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 【评析】答案为B。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 3.按照学习迁移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 5.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 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7.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 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 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11.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附答案和重点 2016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P85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种学习属于【A 】P87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这是【 B 】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这种知识属于【 C 】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P85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P89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P90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 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 A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 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 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 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 (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 信息的例子是)【 B 】P94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 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 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这是【 D 】P95 A.原型 B.定势 C.直观 D.变式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得成熟时期所对应得年代就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得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得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得著名心理学家就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就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7、教育心理学得创始人就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得作者就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对当时得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得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就是教育得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 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得著作就是俄国得()1877年出版得《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 B、乌申斯基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11、()就是教学内容得载体,就是教学内容得表现形式,就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得工具。 A、教学环境 B、教学过程 C、教学媒体 D、教学手段 1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得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得研究成果。 A、布鲁纳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得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得成果简单得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了心理学得“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得观点,她就是前苏联著名得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 B、布隆斯基 C、鲁宾斯坦 D、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得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就是在活动中形成得,就是前 苏联著名得教育心理学家()。 A、鲁宾斯坦 B、维果斯基 C、布隆斯基 D、列昂节夫 15、在教育心理学中,()不仅就是课堂管理研究得主要范畴,也就是学习过程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 得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16、在学与教得过程中,要有意传递得主要信息就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7、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得就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18、学习得主体因素就是(),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教师 B、教学环境 C、学生 D、学校领导 19、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就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得出版为标志,其作者就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姆 D、詹姆士 20、教育心理学研究得核心内容就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得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管理过程 E、互动过程 23、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得研究课题,即()。 A、如何教 B、如何评价 C、如何学 D、如何管理 E、学与教之间得相互作用 1、B 2、C 3、C 4、D 5、D 6、D 7、B 8、D 9、B 10、A 11、C12、A13、A 14、A 15、C 16、C 17、B 18、C 19、B 20、B 21、ABCDE 22、ABC 23、ACE 24、ACDE 25、BD 26、ABCDE 27、ABDE 28、BE 29、ABCDE 30、BCE 31、ABC 32、ABCDE 33、ABCDE 34、ABCD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省教师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D)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 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C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B) 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5.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D) A.组织教学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6.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C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识结构理论 7.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8.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的提出者是(D )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9.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0.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C)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2.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临近 1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14.儿童刚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15.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出现在反应的(C) A.前面 B.后面 C.同时 D.很久以后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 二、选择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大学生 B、高校教师 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 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 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3、亚里士多德的()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A、《论灵魂》 B、《大教学论》 C、《论教学方法》 D、《教育心理学》 4、瑞士教育学家()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 5、是()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 6、()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派 D、联结派 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科学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是()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强调儿童个性的统一性以及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的途径的探索。 A、乌申斯基 B、卡普杰列夫 C、拉祖尔斯基 D、维果斯基 E、布隆斯基 8、()原则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特有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其他原则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系统性 D、理论联系实际 E、教育学 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E、测量法 三、填空题 1、高校具有()、()和()的三大职能。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 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和()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和()。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和()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编著的《》。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有()、 )、()、()和()等原则。 三、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A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C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C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D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B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B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乌申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C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D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C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各章习题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10章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 第2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与分类 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认知发展 第3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第12章个别差异 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13章学习动机 第5章智慧技能的学习 第14章教师、班级与家庭 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15章网络媒体与多媒体 第7章问题解决与创新性学习 第16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17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第9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返回补充习题说明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五、判断 1.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 4.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5.教育心理学在西方也称“学校心理学”。 6.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7.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六、问答 1.从课本以外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应用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事教育工作。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怎样为德、智、体三育提供哲学心理学依据的。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简述实验教育学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5.简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6.简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异同。 7.简述教育心理学学科与《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和分类 五、判断 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