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是长征三号系列中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也是发射高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和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的发射,发射价格约为7千万美元。在1997年8月和10月成功地发射了菲律宾马部海卫星和亚太二号R卫星,并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成功发射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

目录

基本简介

技术参数

主要结构

1.一子级

1.助推器

1.二子级

1.三子级

1.卫星整流罩

1.星箭对接

运载能力

飞行时序

1.任务描述

1.主要飞行事件

1.典型飞行时序

技术诸元

发射操作

发射案例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长三乙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和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的发射。发射价格约为7千万美元。1998年8月,该火箭成功将

重达3770kg的亚洲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马部海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

道,并在此后承担了众多国内国际的通信卫星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载能力达到5.1

吨,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全箭起飞质量425吨,全长54.838

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三子级直径3.0米,卫星整

流罩最大直径4.0米。它的一子级、助推器和二子级使用偏二甲肼(UDMH)和四氧

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三子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LH2)和液氧(LOX)。

全箭由箭体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滑行段

推进剂管理与姿态控制系统、低温推进剂利用系统、分离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组

成。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成功地发射了多颗大型卫星,它们是:马部海卫星(Mabuhay)、亚太二号R卫星(APT-IIR)、中卫一号卫星(ChinaStar-1)、鑫诺一

号卫星(SinoSat-1)。

编辑本段技术参数

参数助推器一子级二子级三子级推进剂N2O4/UDMH N2O4/UDMH N2O4/UDMH LOX/LH2

发动机型号DaFY5-1 DaFY6-2 YF-22E (主机)

YF-23C(游动发动

机)

YF-75

推力 (kN) 740.4 * 4 2961.6 742 (主机)11.8 *

4 (游动发动机)

83.585 * 2

发动机比冲(N*s/kg) 2556.2 2556.2

2922.57 (主机)

2910.5 (游动发动

机)

4295

箭体直径 2.25 m 3.35 m 3.35 m 3.00 m

箭体长度15.326 m

(CZ-3B)16.094 m

(CZ-3BE)

23.272 m

(CZ-3B)24.76 m

(CZ-3BE)

12.92 m 12.375 m

整流罩直径 4.00/4.20 m

整流罩长度9.56 m

火箭全长54.838 m (CZ-3B) / 56.326 m (CZ-3BE)

起飞质量425.8 ton (CZ-3B) / 458.97 ton (CZ-3BE) 编辑本段主要结构

一子级

一子级长23.272米,上部是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液体偏二甲肼(UDMH)的燃烧剂箱。一子级装配有DaFY6-2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是由四台推力为75吨的液体N2O4/UDMH发动机并联而成。每台DaFY6-2型发动机的喷口可以在伺服机构的带动下单向摆动以控制火箭飞行的姿态,最大的摆动角为10度。

助推器

每枚助推器捆长15.326米,上部是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液体偏二甲肼(UDMH) 的燃烧剂箱,并在尾部各安装了一个尾翼。四个助推器各配有一台推力为75吨的DaFY5-1型发动机,喷管固定不摆。

二子级

二子级长9.943米,上部是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液体偏二甲肼(UDMH) 的燃烧剂箱。二子级装配有75吨推力的DaFY20-1型发动机(主发动机)和带四个小喷管、推力为4.8吨的游动发动机DaFY21-1。主发动机喷管固定不动,游动发动机喷管可作单向摆动,最大摆角60度,以控制箭体飞行姿态。

三子级

三子级长12.375米,上部是装有液氢(LH2)的燃烧剂箱,下部是装有液氧(LOX)的氧化剂箱。三子级采用的是YF-75氢氧发动机,具有二次启动能力,由两独立的单管发动机并联而成,每台推力8吨,可在伺服机构的带动下双向摆动,最大综合摆角4度,控制三子级箭体飞行姿态。

卫星整流罩

在火箭飞行穿过大气层这段过程中,火箭顶部的卫星整流罩保护卫星免受来自大气层的各种干扰。卫星整流罩为卫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长征三号乙火箭的卫星整流罩由端头帽、双锥段、圆柱段和倒锥段组成。端头帽由玻璃钢纤维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无线电透波性。双锥段和圆柱段是由金属蜂窝材料制成,倒锥段由化铣合金材料制成。如果需要,无线电透波窗口和操作窗口可以在柱段和双锥段上开口。长三乙火箭整流罩长9.56米,最大外直径4.0米,其静包络最大直径为3.65。

星箭对接

长征三号乙火箭可以提供多种机械接口,但一般来说,提供标准的937B和1194机械接口。卫星的下端框与火箭的有效载荷支架的上端框对接,通过包带来锁紧。

编辑本段运载能力

长征三号乙火箭的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为5.1吨。标准的GTO参数及入轨精度如下表所列:

参数标准GTO轨道参数入轨精度(3s)

近地点高度200 km ±30 km

远地点高度35786 km 半长轴±120 km

轨道倾角28.5°±0.21°

近地点幅角179.6°±0.6°

标准GTO参数表示的是在卫星与火箭分离时刻卫星所处轨道的参数。用户可以根据卫星的需要以及火箭运载能力选择不同的轨道。如果运载能力有剩余,长征三号乙火箭可以将卫星送入一个低倾角的轨道或是一个超同步转移轨道,这样的话,卫星的在轨道寿命可以得到延长。

编辑本段飞行时序

任务描述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可以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在执行一个典型的GTO任务时,长三乙火箭的一、二子级首先将卫星和三子级的组合体送入一个圆形的停泊轨道,然后三子级进行600多秒的滑行段飞行,在组合体在火箭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进行再定向之后,三子级发动机再次点火将组合体送入目标GTO轨道,最后,三子级和卫星分离。

主要飞行事件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主要飞行事件如下所列:

助推器分离:

每个助推器都是分别通过前连接面的杆系结构和后连接面的球头结构同火箭芯级相连的。在助推器发动机关机后,用于连接的爆炸螺栓和分离螺母分别解锁,装在助推器上固体小型分离火箭点火,将助推器推离火箭芯级,助推器自由下落完成分离。

一子级/二子级分离:

一子级/二子级分离是所谓的“热分离”。在一子级发动机关机后,二子级主发动机点火,联接两级的爆炸螺栓起爆解锁,这样一子级就被二子级发动机喷出的高速燃气流推离,一子级和二子级分离。

整流罩抛罩:

整流罩以“解锁-翻转-分离”方式进行抛罩。在横向上整流罩与三子级通过12个横向爆炸螺栓联接,在纵向上两半整流罩是由2个纵向爆炸螺栓和一条导爆索联接。在抛罩时,12个横向爆炸螺栓和2个纵向爆炸螺栓首先同时解爆,在0.1秒内纵向导爆索解锁,安装在三子级前端框上的分离弹簧将两半整流罩推开分离。两个整流罩半罩围绕着三子级前端框上的铰链翻转,随着火箭加速上升整流罩分离下落。

在抛罩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和污染。

二子级/三子级分离:

二子级/三子级分离是所谓的“冷分离”。在二子级的主发动机和游动发动机关机后,安装在三子级上的小型加速火箭点火,从而在火箭飞行方向上产生一个加速度,使得三子级的推进剂沉底易于三子级发动机点火起动。同时,联接二子级和三子级的爆炸螺栓起爆解锁,安装在二子级上的小型反推火箭点火产生一个反向加速度,二子级与三子级脱离。

卫星/三子级分离:

卫星与三子级分离是通过分离弹簧的分离力来实现的。当火箭控制系统发出星箭分离指令,联接卫星和有效载荷支架的包带上的无污染爆炸螺栓起爆解锁,解锁后的包带被安装在有效载荷支架上的拉簧拉回。卫星被分离弹簧推离火箭。

典型飞行时序

事件飞行时间(秒)

一子级点火-3

起飞0.00

程序转弯11.0

助推器分离127.24

一子级/二子级分离147.36

整流罩抛罩232.4

二子级/三子级分离和三子级发动机点火332.31

三子级发动机一次关机631.32

三子级发动机二次点火1281.23

三子级发动机二次关机1459.91

卫星/三子级分离1559.907

编辑本段技术诸元

长征三号乙火箭除原型型号外,还有一增强型号,其运载能力有所加强。

全长:54.8米

全重:425,800公斤

低地轨酬载:(无此项目)

地球同步轨道:5.0吨(增强型5.5吨)

离地质量:426吨

推力:604.387吨

第一节燃料:四氧化二氮+联氨

第二节燃料:四氧化二氮+联氨

第三节燃料:液态氧+液态氢

编辑本段发射操作

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进行发射。火箭将被装载在火车上从北京运往四川省的西昌,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中心和发射中心进行各种测试和操作活动,包括在技术中心的四次总检查、火箭由技术中心转运到发射中心、火箭各子级在发射中心起竖对接、在发射中心的四次总检查、卫星/火箭联合操作、火箭加注、以及最后发射倒计时等。

编辑本段发射案例

1997年8月20日,第二枚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菲律宾制造的马部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两个月后的10月17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又成功地将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经营的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98年5月3日和7月18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又发射成功美国洛马公司制造的中卫一号通信卫星和法国宇航公司为主制造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

2005年4月12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法国制造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成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冲破阻挠后又重新回到了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2006年10月2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一颗中国自行研制的鑫诺二号通信广播卫星。

2007年5月14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地将中国制造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而且也是中国以火箭、卫星及其在轨交付的方式首次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火箭、卫星服务。长征三号乙成为中国跨世纪对外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

2011年10月7日16时2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法国制造的W3C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2年5月26日23时5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星2A”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2013年5月2日,成功发射“中星十一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首个地外软着陆器平台。

编辑本段相关事故

1、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其首飞便遭遇失败。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飞行约22秒,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全部损失,星体和箭体基本没有大的残骸。此次事故共死亡6人,伤57人,爆炸地点距发射架1200米,毁伤民房80余间。故障原因后查明为惯性基准大回路里的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造成惯性基准无输出。

2、2009年8月31日北京时间17时28分,负责发送印度尼西亚“帕拉帕-D”(PALAPA-D)通信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二次点火后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将该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残骸于17点36分坠落在湖南省绥宁县境内,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卫星于当日23时捕获,状态正常,可实施变轨。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全纪录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全纪录 次 数 发射时间发射任务火箭型号基地轨道备注 1.1970-04-24 “东方红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长征一号酒泉LEO 成功 2.1971-03-03 “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长征一号酒泉LEO 成功 3.1974-11-05 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失败 4.1975-11-26 第1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5.1976-12-07 第2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6.1978-01-26 第3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7.1982-09-09 第4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8.1983-08-19 第5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9.1984-01-29 试验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部分成功 10.1984-04-08 “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1.1984-09-12 第6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2.1985-10-21 第7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3.1986-02-01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4.1986-10-06 第8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5.1987-08-05 第9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6.1987-09-09 第10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7.1988-03-07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1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8.1988-08-05 第11颗返回式卫星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9.1988-09-07 “风云一号A”气象卫星长征四号酒泉SSO 成功 20.1988-12-22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2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1.1990-02-04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3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2.1990-04-07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美)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3.1990-07-16 巴基斯坦科学实验卫星(澳星模拟星)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24.1990-09-03 “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 “大气一号甲、乙”卫星(气球卫星) 长征四号太原SSO 成功 25.1990-10-05 第12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26.1991-12-28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4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失败 27.1992-08-09 第13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长征二号丁酒泉LEO 成功 28.1992-08-14 澳普图斯B1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29.1992-10-06 第14颗返回式卫星 瑞典弗利亚科学实验卫星(瑞典) 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30.1992-12-21 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星箭分离澳星爆炸 31.1993-10-08 第15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32.1994-02-08 “实践四号”科学实验卫星(模拟星)长征三号甲西昌GTO 成功 33.1994-07-03 第16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长征二号丁酒泉LEO 成功 34.1994-07-21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35.1994-08-28 澳普图斯B3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36.1994-11-30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星5号)长征三号甲西昌GTO 成功 37.1995-01-26 “亚太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星箭爆炸

中国运载火箭(长征系列)发射记录

1 1970-04-24 酒泉5020 CZ-1 F-01 东方红一号173 LEO 2 1971-03-0 3 酒泉5020 CZ-1 F-02 实践一号221 LEO 3 1974-11-05 酒泉138 CZ-2 Y-1 F-01 返回式卫星0-0 1790 --- 失败 4 1975-11-26 酒泉138 CZ-2 Y-2 F-02 返回式卫星0-1 1790 LEO 第1颗 5 1976-12-07 酒泉138 CZ-2 Y-3 F-03 返回式卫星0-2 1812 LEO 第2颗 6 1978-01-26 酒泉138 CZ-2 Y-4 F-04 返回式卫星0-3 1810 LEO 第3颗 7 1982-09-09 酒泉138 CZ-2C Y-1 F-01 返回式卫星0-4 1783 LEO 第4颗 8 1983-08-19 酒泉138 CZ-2C Y-2 F-02 返回式卫星0-5 1842 LEO 第5颗 9 1984-01-29 西昌3 CZ-3 Y-1 F-01 东方红二号910 GTO 失败 10 1984-04-08 西昌3 CZ-3 Y-2 F-02 东方红二号910 GTO 11 1984-09-12 酒泉138 CZ-2C Y-3 F-03 返回式卫星0-6 1809 LEO 第6颗 12 1985-10-21 酒泉138 CZ-2C Y-4 F-04 返回式卫星0-7 1809 LEO 第7颗 13 1986-02-01 西昌3 CZ-3 Y-3 F-03 东方红二号917 GTO 14 1986-10-06 酒泉138 CZ-2C Y-5 F-05 返回式卫星0-8 1800 LEO 第8颗 15 1987-08-05 酒泉138 CZ-2C Y-6 F-06 返回式卫星0-9 1819 LEO 第9颗 16 1987-09-09 酒泉138 CZ-2C Y-7 F-07 返回式卫星1-1 2076 LEO 第10颗 17 1988-03-07 西昌3 CZ-3 Y-4 F-03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1号 18 1988-08-05 酒泉138 CZ-2C Y-8 F-08 返回式卫星1-2 2129 LEO 第11颗 19 1988-09-07 太原1 CZ-4 Y-1 F-01 风云一号A 757 SSO 01星 20 1988-12-22 西昌3 CZ-3 Y-5 F-04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2号 21 1990-02-04 西昌3 CZ-3 Y-6 F-05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3号 22 1990-04-07 西昌3 CZ-3 Y-7 F-06 亚洲一号1247 GTO 23 1990-07-16 西昌2 CZ-2E Y-1 F-01 澳星模拟星Badr-A 7338+70 LEO 24 1990-09-03 太原1 CZ-4 Y-2 F-02 风云一号B 大气一号A/B 881 SSO 02星 25 1990-10-05 酒泉138 CZ-2C Y-9 F-09 返回式卫星1-3 2080 LEO 第12颗 26 1991-12-28 西昌3 CZ-3 Y-9 F-07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失败* 1992-03-22 西昌2 CZ-2E Y-1 F-00 澳星B1 GTO 紧急停机 27 1992-08-09 酒泉138 CZ-2D Y-1 F-01 返回式卫星2-1 2592 LEO 第13颗 28 1992-08-14 西昌2 CZ-2E Y-2 F-01 澳星B1 7597 LEO 29 1992-10-06 酒泉138 CZ-2C Y-10 F-10 返回式卫星1-4 弗利亚2080+259 LEO 30 1992-12-21 西昌2 CZ-2E Y-3 F-02 澳星B2 7615 LEO 失败 31 1993-10-08 酒泉138 CZ-2C Y-11 F-11 返回式卫星1-5 2099 LEO 第15颗 32 1994-02-08 西昌2 CZ-3A F-01 夸父一号实践四号1342+396 GTO 33 1994-07-03 酒泉138 CZ-2D Y-2 F-02 返回式卫星2-2 2755 LEO 第16颗 34 1994-07-21 西昌3 CZ-3 Y-8 F-08 亚太一号1385 GTO 35 1994-08-28 西昌2 CZ-2E Y-5 F-03 澳星B3 7669 LEO 36 1994-11-30 西昌2 CZ-3A F-02 东方红三号2232 GTO 中星5号 37 1995-01-26 西昌2 CZ-2E Y-6 F-04 亚太二号--- 失败 38 1995-11-28 西昌2 CZ-2E Y-7 F-05 亚洲二号3500 LEO 39 1995-12-28 西昌2 CZ-2E Y-8 F-06 艾科斯达1号3288 LEO 40 1996-02-15 西昌2 CZ-3B Y-1 F-01 国际通信卫星708 4594 --- 失败 41 1996-07-03 西昌3 CZ-3 Y-10A F-09 亚太1A 1400 GTO 42 1996-08-18 西昌3 CZ-3 Y-14 F-10 中星七号GTO 失败 43 1996-10-20 酒泉138 CZ-2D Y-3 F-03 返回式卫星2-3 2970 LEO 第17颗 44 1997-05-12 西昌2 CZ-3A F-03 东方红三号2267 GTO 中星6号 45 1997-06-10 西昌3 CZ-3 Y-11 F-11 风云二号A 1369 GTO 02星

中考题:中国超级火箭完美升空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燃料的秘密

【我命中考题】 中国超级火箭完美升空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新闻背景】2019年12月27日,我国目前起飞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于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芯级发动机采用液氢液氧,助推器采用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赋予中国运载火箭“绿色环保”的新名片。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将担负起中国载人空间站、探月工程第三期、首次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采用高效、低毒的液氧+煤油替代常规的肼类燃料,是世界航天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考题原创】 1.国际研究小组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产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可用来制造出航空煤油。下列有关这项新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项技术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数目与种类都没有发生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2.航空煤油主要用作航空涡轮发动机的燃料,航空煤油中含有难闻臭味的噻吩,噻吩(用 X表示)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点燃 4CO2+SO2+2H2O。则 噻吩X的化学式为() A.CH4S B.C2H6S C.C4H4S D.C6H6S 3.我国是世界首个将煤基煤油应用到航天领域的国家,对满足我国航天工业燃料需求,拓宽航天燃料供给具有深远意义。 ⑴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的(填“煤”“石油”或“天然气”)分离而来的产品,这是利用其中各成分的不同进行分离。 ⑵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⑶以煤炭为原料制得的煤基航天煤油,其分子式可用CH3(CH2)n CH3来表示(式中n=8~16),航天煤油是由多种(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⑷航天煤油被称为无毒清洁燃料,若用C12H26表示煤油的组成,写出液氧和煤油在火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⑸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请阐述液氧煤油的优点(至少一点)为。 4.长征五号又称为“冰箭”,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燃烧液氢和液氧,不同于目前常规火箭使用的化学燃料,是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⑴液氧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氧气,下列有关该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物质的化学保持不变;②变化过程中物质吸收能量;③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相同;④由单个原子变成了分子;⑤发生了化学变化。

火箭资料

火箭发展历史 ●火箭是历史悠久的投射武器,中国古代的火箭就是现在火箭的鼻祖。早在宋理宗绍定5年(约公 元1232年)宋军保卫汴京时。便已用来对抗元军,后来火箭技术经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 中国古代火箭有箭头、箭杆、箭羽和火药筒四大部分。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战斗部。尾端安装的箭羽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而箭杆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箭体结构。中国古代火箭 外形图,首次记载于公元1621年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 ●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10~13世纪,在宋、金、元的战 争中,已应用了火枪、飞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 相似,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北宋后期,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 反作用力,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流星"(或称"起火")、"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从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 高中物理课本有“动能和动量守恒”一章,原来火箭也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制成,文章介绍了古代与现代火箭的知识,还安排了一个“自制水火箭”的小实验。“水火箭”顾名思义,即水反冲火箭,它的外形做成火箭的样子,发射时不用燃料,而是通过高压空气将水向下急速喷出,利用水的反冲,使火箭升空。为了更好地理解动量守恒的原理和应用,加深对火箭这一尖端科技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又因为“水火箭”具有设计合理,取材广泛,制作容易,操作简单等优点,所以我们几个 就成立了研制水火箭小组。 中国火箭第一人 ●据说万户原是木匠,喜好钻研技巧,从军之后,改进过不少刀枪车船,在同瓦剌的战事中屡建奇 功,受到班背大将的青睐,要他在兵器局供职,两人相交甚厚。班背性情耿直,从不趋炎附势, 因而得罪右中郎李广太等一班*臣,被革去一切职务,并幽禁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想继位当皇帝。他一方面网罗党羽,扩充兵力;另 一方面搜罗各种技艺,献给朱元璋,讨其喜欢。李广太投燕王所好,知道万户是与班背共同造飞 鸟的,对其软硬兼施,想利用他来为皇上造飞龙。万户表面上同意造飞龙,想趁机营救班背,同 时完成造飞鸟的宿愿。 ●万户去鬼谷与班背会合,但是晚了一步,原来班背已被瓦剌军所害,是李广太暗中给瓦剌军报 的信。好在班背见势不好,令随从带着他的《火箭书》冲了出去。万户决心造出飞鸟,以实现班 背的遗愿。他仔细阅读了班背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型,众匠 人按图制造飞鸟。试飞时,飞鸟放在山头上,万户拿起风筝坐在鸟背上。先点燃鸟尾引线,火箭 喷火,飞鸟离开山头向前飞去。接着两脚喷火,飞鸟冲向半空。不久,火光消失,飞鸟翻滚着摔 在山脚之下…… 现代火箭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 ●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 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 的飞行器.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 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 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

资源三号

1情况概述简介

卫星轨道(标称值)

地面像元分辨率 资源三号卫星轨道参数 前视、后视相机:3.5m 正视相机:2.1m 多光谱相机:5.8m 覆盖宽度:前视、后视相机:52km 正视相机:50km 多光谱相机:52km 图像数据压缩比 全色图像:2:1/4:1可选 多光谱图像:无损压缩 数传通道个数:2通道 研究背景 国家测绘局争取发射测绘卫星的工作由来已久,“九五”“十五”期间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卫星使用需求和研发测绘卫星的建议。从2004年开始,在原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领导下,国家测绘局牵头开展了测绘卫星发展规划编制和一系列的技术可行性论证工作。在技术论证工作的基础上,2005年9月国家测绘局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向国家递交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立项的请示。在技术可行性论证中,项目组完成了资源三号卫星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报告,明确了卫星研制的总体技术指标,提出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初步建设方案。根据相关部门的综合论证意见,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立项的请示,标志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的正式启动。2008年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组织召开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大总体专题协调会,研究讨论并初步确定了卫星研制总要求的各项关键技术指标。2009年1月资源三号卫星整星设计方案通过有关部门的评审,标志着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正式转入了初样研制阶段。[4] 主要优势 1、以往航空摄影,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比如有雨的天气就不能拍摄,导致一年成像面积只有70万到100万平方公里,而且是把所有比例尺都算上的,而资源三号卫星为解决这个矛盾,利用回访功能,以特区为单位,可以避开受天气因素影响的地方选择其他拍摄地方,并且生成的是一个可量测的实体模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量测实体模型,不用全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长征三号系列 作者:陈国华 概述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 和长征三号C4 种火箭组成。它们都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它们区别于长征二号系列的特点是:1)都是三级火箭;2)三子级使用液氧和液氢作为推进剂;3)三子级的发动机可以多次起动;4)可以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全长约45米,一子级和二子级的直径均为3.35米,三子级直径2.25米。卫星整流罩有A、B两种型号,A型的直径为2.6 米,B型的直径为3米,尾翼翼展6.15米。火箭的起飞质量约205吨。 长征三号的一子级和二子级均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推进剂,三子级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由于长征三号在中国率先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制氢氧发动机、低温绝热结构和防爆设计等。众所周知,在研制新发动机的过程中,试车占有重要的地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靠试车来发现,改进措施是否得当也要靠试车来验证。氢氧发动机在正式参加飞行试验之前,共进行了约120次试车,累积时间32000秒。在三子级绝热共底贮箱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缩比贮箱、短贮箱和全尺寸贮箱等各种试验,如推进剂的蒸发量试验、用液氢和液氮填充的爆破试验、共底的绝热试验、内压试验和外压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解决了贮箱的绝热性能、工艺性能、低温强度以及使用寿命等各项技术问题。同样,真空绝热的液氢输送管和各种低温阀门等也都在真空的介质中进行了严格的试验。针对液氢易爆的特点,在火箭上采取了安全防爆措施,如在易于聚集氢气的地方进行吹除和开通气孔;在氢箱与仪器舱之间设隔离膜,防止氢气进入仪器舱;为了防止氢气进入伺服机构,对伺服机构进行氮气保护等。此外还采用了屏蔽、接地、设置放电针等防雷电措施。 火箭的制导系统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补偿式方案,以保证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精度。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采用平台、速率陀螺、网络、摆动发动机连续式控制方案,而在三级滑行段飞行中则用继电器型开关控制系统,由开关放大器对无水肼喷管进行控制。姿态控制系统保证了火箭在给定的轨道上的稳定飞行,并将俯仰、偏航和滚动三个姿态角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为了了解火箭飞行过程中箭上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在火箭上设置了3套遥测设备。一子级上装有一套YE-3M磁记录设备,记录分布于全箭各处的振动、冲击和噪声传感器送来的信息。它只在一级飞行时工作,一、二级火箭分离后随一子级箭体落至残骸落区,然后由人工收回处理。二子级上装有一套Y7-1速、缓变状态的大速变设备。它主要测量火箭在一级和二级飞行中的缓变参数和速变参数。三子级上也装有一套Y7-1速、缓变状态的大速变设备,主要测量第三级火箭和全箭控制系统在飞行全过程中的各类缓变和速变参数。两套Y7-1设备所测得的数据均实时地通过发射机发回地面。从第11发火箭开始,取消了一子级上的YE-3M磁记录设备。 火箭飞行过程中,地面的测控台站以及海上的测量船队都要对火箭进行跟踪测量,所以在箭上设有外弹道测量系统,给地面的测控台站提供跟踪信息。为了防止火箭发生故障而危及发射设施、城镇的安全,在箭上设置了安全系统,以求尽

火箭发展史

火箭发展史 一、简介 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火箭在飞行过程中随着火箭推进剂的消耗,其质量不断减小,是变质量飞行体。现代火箭可用作快速远距离运送工具,如作为探空、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的运载工具,以及其他飞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于投送作战用的战斗部(弹头),便构成火箭武器。其中可以制导的称为导弹,无制导的称为火箭弹。 二、火箭发展史

大家知道中国是火药的故乡,也是火箭的祖先。中国人发明火箭这样一个事实已经被世界所公认。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火箭,不过当时这个火箭还不是采用喷气推进的,而是在箭杆上绑上柴草、棉布。浇上油,点燃用弓箭射出去。到了唐朝末年和宋朝初年的时候,这个时候火药替代了早期的易燃物,就成为了真正利用喷气推进的火箭。当时火箭用于战争,就是这个,左边带着箭头就是飞枪剑,右边这个带了一个刀,就叫飞刀剑。宋朝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烟花爆竹,这些爆竹也是喷气的原始火箭。明朝时期的毛元仪在他的著作里面就记载了30多种火箭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像其中有飞火飞天、火龙出水等。中国是从明朝开始发射火箭的,大明史嘉靖年间,万户进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成为现代载人飞行先驱,现在月球和火星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环形山。全世界最早的宇航员,他那次升天中壮烈殉职。最后在189米高空中爆炸。启动装置为36筒火箭,外置安全带和座椅,4个气球,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震撼的场面!可以这样说古代火箭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为现代火箭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现代火箭诞生自罗伯特·高达德将超音速的喷嘴装上液态燃料火箭引擎燃烧室。这种喷嘴将燃烧室中的热气体转成较冷的极超音速喷射气体,使推进力增加超过二倍,且巨幅地增加了效率。

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共30分.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分)(2018?泰安)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8×105Pa C.一支新2B 铅笔的长度约为50cm 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2.(2分)(2018?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2分)(2018?泰安)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4.(2分)(2018?泰安)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5.(2分)(2018?泰安)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家用保险丝熔断后,可用铁丝或铜丝代替 B.雷雨天气可以站在大树下避雨 C.选用插座时,所有家用电器都使用两孔插座 D.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6.(2分)(2018?泰安)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湖水结成冰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

中考思想品德总复习 时政热点11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素材

热点11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将用于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任务。由大火箭开启的中国航天“新长征”正壮丽起航。 热点命题解读 1. 我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说明了什么? (1)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我国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4)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5)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3)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权威发起挑战。 (4)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有什么重大意义? (1)战略: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2)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缓解在国际竞争中的巨大压力。②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③有利于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④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 我们怎样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1)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加大对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为创新研究提供人力、物力以及政策上的支持。 (3)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实用类文本阅读: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5个型号在研,长征十一号甲1个型号论证中。 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4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截至2019年3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发射300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5.33%。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靠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为例,2015年它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技术水平,浑身上下几乎都是新的,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 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带动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 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王伟童《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人民日报》2019年4月1日) 材料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1日报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承担了中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

2018年中国航天大事件

航天探索领域从2018年开始,中国航天以3战3捷、先声夺人的气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着1月9日、12日、13日,随着长征火箭冲天而起,高景一号03、04星,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陆地勘查卫星三号被准确送入预定轨道,3场航天发射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2018也开启了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 按时间顺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8年属于中国航天发生的大事件: 1.2018年1月9日11时2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景一号03、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2018年5月21日5点28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升空。 3.2018年6月2日12点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高分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4.2018年6月5日21点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星。这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气象服务。 5.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6.2018年7月3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将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网路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2018年12月09日07:54,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历时约110小时奔月飞行,最终抵达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2017年7月,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带着实践十八号卫星坠入大洋。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肩负着未来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任。经过1年多的休整,王者归来,我国将于2019年发射长征五号B火箭,开展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并将空间站核心舱送入太空,还将利用长征五号火箭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前往月球取样。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失败史

1974年 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起飞后爆炸,载荷是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4年01月29日 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发射,三级发动机二次燃烧失败,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有效载荷是“澳星”模拟星和巴基斯坦小卫星,由于火箭的问题,模拟星在入轨以后失踪,但巴基斯坦卫星正常入轨,由于关键技术,特别是捆绑技术和大型整流罩技术都得到了验证,此次发射仍按成功计算; 1991年12月28日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最后一颗东方红-2A 卫星,因三级发动机二次燃烧提前关机,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失败; 1992年3月22日 长二捆(CZ-2E)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1卫星,点火后,紧急关机,卫星无恙,因未能构成一次发射,根据国际惯例,故未计算在长征火箭发射记录内,故障原因为一助推器的一个焊点有多余铝屑物,造成助推器点火后即关机,火箭主计算机测得推力不够,实施了紧急关机; 1992年12月21日 长二捆火箭(CZ-2E)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升空45秒后,卫星发生爆炸,但火箭仍然将残骸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事后经过协商,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卫星和火箭都没问题,仍用长二捆补射一颗B3通信卫星; 1994年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加注燃料时,不慎发生爆炸,厂房受损,有人员伤亡; 1995年01月26日 长二捆火箭(CZ-2E)发射亚太二号通信卫星,升空不久,卫星爆炸引发火箭爆炸,星箭俱毁,事后中方认定的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的振动频率(12.7Hz)与卫星相同,从而卫星产生共振,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美方认为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结构破坏,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双方将两种意见都写入了故障说明书,为了以后客户保险起见,中方改进加强了整流罩,并做到绝不在气象不好的情况下发射,由此可推论到澳大利亚B2通信卫星发生爆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是长征三号系列中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也是发射高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和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的发射,发射价格约为7千万美元。在1997年8月和10月成功地发射了菲律宾马部海卫星和亚太二号R卫星,并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成功发射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 目录 基本简介 技术参数 主要结构 1.一子级 1.助推器 1.二子级 1.三子级 1.卫星整流罩 1.星箭对接 运载能力 飞行时序 1.任务描述 1.主要飞行事件 1.典型飞行时序 技术诸元 发射操作 发射案例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长三乙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和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的发射。发射价格约为7千万美元。1998年8月,该火箭成功将

重达3770kg的亚洲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马部海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 道,并在此后承担了众多国内国际的通信卫星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载能力达到5.1 吨,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全箭起飞质量425吨,全长54.838 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三子级直径3.0米,卫星整 流罩最大直径4.0米。它的一子级、助推器和二子级使用偏二甲肼(UDMH)和四氧 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三子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LH2)和液氧(LOX)。 全箭由箭体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滑行段 推进剂管理与姿态控制系统、低温推进剂利用系统、分离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组 成。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成功地发射了多颗大型卫星,它们是:马部海卫星(Mabuhay)、亚太二号R卫星(APT-IIR)、中卫一号卫星(ChinaStar-1)、鑫诺一 号卫星(SinoSat-1)。 编辑本段技术参数 参数助推器一子级二子级三子级推进剂N2O4/UDMH N2O4/UDMH N2O4/UDMH LOX/LH2 发动机型号DaFY5-1 DaFY6-2 YF-22E (主机) YF-23C(游动发动 机) YF-75 推力 (kN) 740.4 * 4 2961.6 742 (主机)11.8 * 4 (游动发动机) 83.585 * 2 发动机比冲(N*s/kg) 2556.2 2556.2 2922.57 (主机) 2910.5 (游动发动 机) 4295 箭体直径 2.25 m 3.35 m 3.35 m 3.00 m 箭体长度15.326 m (CZ-3B)16.094 m (CZ-3BE) 23.272 m (CZ-3B)24.76 m (CZ-3BE) 12.92 m 12.375 m 整流罩直径 4.00/4.20 m 整流罩长度9.56 m 火箭全长54.838 m (CZ-3B) / 56.326 m (CZ-3BE) 起飞质量425.8 ton (CZ-3B) / 458.97 ton (CZ-3BE) 编辑本段主要结构 一子级

中国火箭简单介绍

中国火箭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的飞行器.目前各种型号的中国火箭有: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三级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三级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三级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 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7.3×105 N,还有4个可以遥控的游动发动机(总推力4.7×104N),能将1.8 t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974年11月首次发射,由于一根导线有暗伤,导致飞行试验失败.197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 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 t左右,命名为“长征二号丙”,多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发射表明:“长征二号丙”设计方案正确,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3、长征二号E即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绑式(也叫集束式)运载火箭,它是以经过改进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作芯级(一级加长4.6 m,二级加长5.2 m)第一级箭体上并联4个长15.3 m,直径2.25 m的液体助推火箭.上面级和卫星都装在直径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内,全箭长49.7 m,芯级直径3.35 m,芯级一级发动机4机关联,加上4枚助推火箭,总推力为6×106N,可把8.8 t有效载荷送入200 km的圆轨道,1988年底获准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预定目标.1990年7月16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和一模拟有效载荷准确送入轨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个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属罕见,它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满足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奠定了基础.1992年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美制第二代通信卫星. 这种火箭,如配以中国的固体推进剂的上面级可将3 t的有效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配以液氢液氧推进剂上面级,构成“长征二号E/HO”,其同步轨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4.8t. 4、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三级,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总长44.56 m,起飞质量202 t,起飞推力2.8×106 N,第三级氢氧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启动.其同步转移轨道推力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由于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不正常,卫星进入近地轨道运行.经过70个昼夜的奋斗,4月8日再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5、“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 嫦娥一号简介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 1.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 (1)第一次变轨。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Long March Launch Vehicle Family) 2009-12-30 13:35:10阅读次 中国的运载火箭系列。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形成了包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4个系列10多种型号,具有发射从低轨到高轨、不同质量与用途的各种航天器、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的能力,并正在研制长征五号新一代火箭系列。长征一号为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近地轨道,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长征二号系列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卫星和飞船,包括长征二号、长征二号C、长征二号D、长征二号E和长征二号F 等。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均为两级结构,全部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推进剂,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覆盖1.5~9.2t,曾发射过返回式卫星、美国铱星、澳大利亚卫星等政府和商业卫星。长征二号F火箭为载人航天运输工具,截至2007年共发射了6艘“神舟”号飞船。长征三号系列为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卫星,包括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和长征三号C。它们的一、二子级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三子级采用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发动机能二次启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覆盖2.6~5.5t,曾发射过北斗导航星以及鑫诺、马部海等通信卫星。长征三号A为串联三级火箭,长征三号B和长征三号C为串联加捆绑式火箭,以长征三号A的芯级分别捆绑了4和2枚助推器。长征四号系列火箭也是三级火箭,6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5~3.1t,主要用于发射风云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等。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正在研制中,芯级直径为5m,全部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芯级周围将捆绑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