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理解信息与数据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关系;

掌握信息的属性和价值;

掌握管理信息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信息化发展的内涵;

掌握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形成;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教学重点

信息的属性和价值、信息的概念和分类、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教学难点

信息的价值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大纲

任务一信息认知

一、信息与数据

1. 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它对决策者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

2. 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存储(或记载)于某种媒介物上的物理记号或符号,它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也可以是图像、声音或者味道。也就是说,数据是可以识别的、抽象的符号。数据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数据具有客观性。

(2)数据可以鉴别。

3.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一般来说,原始数据在没有经过分析和加工之前,其意义不容易看出来,必须对记录下来的事实或者数据进行加工。也就是说,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二、信息的属性

1. 事实性

事实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是信息的首要和基本的性质。

2. 等级性

管理是分等级的,对于同一问题,处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需要不同的信息。

3. 可压缩性

人们可以根据各种特定的需要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整理、概括和归纳,而不丧失其基本应用价值。

4. 扩散性

信息的扩散性是其本性,它力图冲破保密的非自然约束,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能力就越强。

5. 传输性

信息的传输性也被称为传递性或传播性,其含义是信息源可以通过载体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信息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物资和能源传输所需用的成本。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传输到很远的地方。

6. 共享性

信息可以由一个信息源到达多个信息的接收者,被多个接收者所共享,并且可以因交流使内容倍增。信息的共享性质是独特的,这与物质的交换是零和的(即所得所失之和是零)不同。

7. 增值性

信息的增值在量变的基础上可能产生质变,在积累的基础上可能会产生飞跃。信息的增值性、再生性使人们能在信息废品上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在司空见惯的信息中分析出重要的趋势。

8. 转换性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现在利用的三项重要的宝贵资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能分割,但是可以互相转换。

9. 不完全性

客观事物的属性非常繁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全面,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遗漏,因而人们对信息也是很难完全获得的。

三、信息的价值

信息的内涵价值是指从信息生产者的角度来讲,信息的价值可按所用的必要社会劳动量来计算。信息的外延价值指从信息的使用者来看,信息的价值是使用了该信息或接受了信息服务后可为信息使用者增加的效益。

四、信息的生命周期

信息的生命周期包括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四个阶段。

(1)要求。要求是信息的孕育和构思阶段。

(2)获得。获得是得到信息的阶段,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以及加工成适用的形式,以达到使用的要求。

(3)服务。服务是信息的利用和发挥作用的阶段,这时要精心地维护信息,使之保持最新的状态,以备用户随时使用,从而支持各种管理活动和决策。

(4)退出。退出是指信息已经老化,失去了价值,没有再保存的必要。对于这一阶段的信息,可以对其进行更新或销毁处理。

五、管理信息认知

(一)管理信息的概念

管理信息(management information)是在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

(二)管理信息的特点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的、反映管理活动的数据,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的属性外,管理信息还有如下特点。

1. 信息来源的分散性

2. 信息量大且具有多样性

3. 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4. 信息的发生、加工和使用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性

5. 信息的非消耗性

(三)管理信息的分类

1. 按信息的稳定程度划分

按照稳定程度不同,管理信息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

2. 按信息的作用划分

按照作用不同,管理信息可分为决策信息、控制信息和作业信息。

3. 按信息的来源划分

按照来源不同,管理信息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六、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用作名词,通常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如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

(一)信息化的核心要素

1. 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类学科的总称。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

2. 信息资源

(二)信息化的内容

信息化是指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信息化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引起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将得到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任务二信息系统认知

一、系统的含义和特点

(一)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二)系统的特点

任何一类系统,都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整体性

一个系统至少要由两个或者更多的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或者子系统组成,它是这些要素和子系统的有机整体。

2. 目的性

所谓目的性就是指系统运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它表现为系统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系统的目的或功能决定着系统各要素的组成和结构。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 层次性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都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同时,其

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小系统。

4. 关联性

关联性也称相关性,指一个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5. 环境适应性

系统都是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它需要与环境不断地互动,因此,系统应该具备环境适应性,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

(一)信息系统的含义

信息系统是指能够对数据收集、存储、加工处理、检索和传输,并能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二)信息系统的功能

现代信息系统主要是指以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为基础的人机系统。通常,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五种功能。

(1)数据收集和输入。

(2)数据存储。

(3)数据传输。

(4)数据加工处理。

(5)数据输出。

三、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里首先根据支持管理层次的不同,将信息系统分为面向业务处理的系统、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和面向战略决策的系统三大类,在每类中又可根据应用的不同继续细分。

(一)面向业务处理的系统

面向业务处理的系统又可分为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TPS)、知识工作支持系统(knowledge work support system,KWS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等。

1. 事务处理系统

事务处理系统又称为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DPS)或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EDPS),其功能是处理日常业务并产生报告,使日常事务处理自动化,以支持企业日常的运行工作。

2. 知识工作支持系统

知识工作支持系统是支持知识工作者工作的一个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图形、图像以及多媒体处理能力,能够在网络条件下广泛应用多方面的信息和情报资源,并为知识工作者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创造工具和手段。

典型的知识工作支持系统有:科学和工程设计的工作站系统,又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CADS)。

3. 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支持较低层次的脑力劳动者工作的系统。

(二)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

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主要是管理报告系统(management reporting system,MRS)。管理报告系统是为组织的计划、控制和决策等职能提供规范化的综合信息报告,同时,提供对组织当前运行状态和历史记录信息的检索与查询功能的信息系统。

典型的管理报告系统有销售统计分析系统、库存控制系统、年度预算系统、投资分析评价系统等。

(三)面向战略决策的系统

面向战略决策的系统又可分为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经理信息系统(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EIS)、战略信息系统(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IS)等。

1.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结合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灵活判断能力,以交互方式支持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典型的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有销售分析与预测、生产计划管理、成本分析、定价决策分析等。

2. 经理信息系统

经理信息系统也被称为主管信息系统或领导信息系统,它是支持组织领导、为组织战略层服务的信息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信息系统针对高层管理者的需要提出的解决方案。

3. 战略信息系统

战略信息系统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信息系统。

四、信息系统的计算模式

(一)集中模式

在集中模式下,信息系统的所有资源都被集中放置在中心机中,用户通过本地或远程终端访问系统。

集中模式有以下缺点。

(1)与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分布方式不相一致。

(2)主机成为系统的瓶颈。

(二)文件服务器模式

文件服务器模式是由PC机或工作站通过网络与文件服务器相连接所形成的一种计算模式。在文件服务器模式下,文件服务器以文件的方式对各工作站要共享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三)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1.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概念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最早用于描述软件的体系结构,表示两个程序的关系,即一个应用程序和一个服务程序之间在系统中的协调关系。

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特征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有以下特征。

(1)通过“服务”划分逻辑实体。

(2)不对等的计算分布处理。

(3)基于消息的信息交换。

(4)共享资源。

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优缺点

(四)应用服务器模式

应用服务器模式也称多层计算模式,它采用与三层处理逻辑对应的三级体系结构,即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模式之间增加一个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以与三层处理逻辑直接对应。

任务三管理信息系统认知

一、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形成

(1)管理信息系统观念的出现。

(2)用信息支持决策。

(3)较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形成。1

(4)我国学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面向管理决策的系统

2. 综合性系统

3. 人机系统

4. 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5. 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从总体概念来讲可以分为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个组成部分。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企业的管理活动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业务计划和控制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三个决策层次。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也可以按照使用信息的组织职能加以描述。系统所涉及的各职能部门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信息需求,需要专门设计相应的功能子系统,以支持其管理决策活动,同时各职能部门之间又存在各种信息关系,从而使各个功能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管理信息系统正是完成信息处理的各功能子系统的综合。

1. 销售管理子系统

销售管理子系统包含销售、推销以及售后服务的全部活动。作业管理主要负责销售订单、广告推销等工作。

2. 生产管理子系统

生产管理子系统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设备计划、生产设备的调度和运行、生产人员的雇用与训练、质量控制和检查等。

3. 物资供应管理子系统

物资供应管理子系统包括采购、收货、库存管理和发放等管理活动。

4.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包括人员的雇用、培训、考核、工资和解聘等。

5. 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

财务和会计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财务的职责是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保证企业的资金运转。会计的主要工作则是进行财务数据分类、汇总,编制财务报表,制定预算和成本数据的分类和分析。

6.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其他功能有必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

7. 高层管理子系统

高层管理子系统为组织高层领导服务。该系统的作业管理活动主要是信息查询、决策咨询、处理文件、向组织的其他部门发送指令等。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完整篇.doc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31 案例3: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 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 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

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3)集成的同步供应链管理平台:2000年,在集团范围内实施了销售、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与成本等应用。 (4)生产的跟踪与控制:2000-2004年,在集团各产品事业部实施了MES全程跟踪生产质量。 (5)一站到位的顾客服务系统:从1998-2005年分四期,构建了集中的海尔顾客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覆盖全国超过5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超过10000个服务网点和全国42个大中城市的备品备件管理。 (6)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设计与模具加工系统:应用了业界领先PRO/E、UGII、Cimatron、C-Mold等,可以为用户提供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学习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程是针对当前我国及世界各国开展信息化的趋势和现状,尤其是企业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电子商务、MRPII/ERP的实际情况而开设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MIS的发展现状,学习和理解MIS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企业信息化现状及趋势,系统掌握MIS的整体结构,学习MIS的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及维护等方法和技术,使学习者初步具备开发和管理MIS的能力,从而为其以后学习专业管理课程、熟悉和贴近企业、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信息、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度量方法,熟悉信息系统和现代管理的关系及面临的挑战。 2.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状况,掌握管理信息系统中体现的现代管理方法。 3.熟悉信息技术的基本发展状况,掌握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 4.理解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掌握详细调查、管理业务调查、数据流程调查的方法,理解数据字典的概念和内容,熟练掌握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及使用方法、系统化分析的方法。 5.熟悉系统设计的任务,掌握代码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系统流程图设计、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等方法,掌握设计规范、设计说明书及设计报告的编制方法。 6.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物理系统的实施方法,熟悉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系统切换的方式、系统测试用例的选择原则、系统运行与维护工作内容。 7.理解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理解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原理。 8.熟悉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内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及评价方法。 9.理解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群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三、课程的内容 1.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历史及发展、信息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原型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杰克逊系统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3.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简介、规划方法和可行性研究。 4.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管理业务调查、数据流程调查、数据字典、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系统化分析和研究、确定管理模型、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信息与管理信息 一、信息 (一)信息 远在我国唐代,诗人李中在《暮春怀故人》诗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美妙绝句。信息一词,台湾、香港及其澳门则将其译为“资讯”。我们日常应用的信息不是一个精确的术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的概念在逐步扩展、渗透和运用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广义的信息定义至今还在争论不休,目前可以说还没有定论。 人们对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些定义: 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 信息是系统有序的度量; 信息表现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是帮助人们做出决策的知识。 信息论者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而控制论者认为:“信息就是人与外界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一般认为: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可以通讯的知识。 对于信息,我们无需去研究哪一种定义更为确切,但关于信息有两点应该明确: (1)信息在客观上是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现实情况的; (2)信息在主观上是可以接受、利用的,并指导我们的行动。 从本质上讲,信息存在于物质运动和事物运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资源,它和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正如一位美国科学家在一首诗中所描写的那样: “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 没有能源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

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信息的作用就在于把物质、能源构成的混浊、杂乱的世界,变成一个有序的世界。减少人的不确定性,增强世界的有序性。 信息是现代社会中和物质、能量同等重要的资源要素。 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意义,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理解: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信息是可以传递的;信息是有用的;信息形成知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的客观性 信息是事物变化和状态的客观反映。由于事物及其状态、特征和变化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反映这种客观存在的信息,同样带有客观性。 2、信息的共享性 物质、能量是守恒的,在交换过程中遵循等值交换原则。任何物和能,某人占有了它,别人就没有它。而信息则不同,是可以共享的。交换信息的双方都不会失去原有的信息,反而会增加一些信息。 3、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本身不是物质生产领域的物化产品,但它一经生成并物化在载体上,就是一种资源,具有可采纳性,或称之为有用性。也就是说,信息具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求,被人们用来为社会服务。信息的开发和处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对它的价值评定不能简单地以“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4、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是有寿命的,有时效的,和世界上任何商品一样,它有一个生命周期。信息的使用价值与其所提供的时间成反比。时间的延误,会使信息的使用价值衰减甚至完全消失。信息作为客观事实的反映,总是要先有事实,然后才能生成信息。所以信息落后于客观事实和原始数据,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信息一经产生,就应加快信息的传输,及时使用。 5、信息的无限性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理解信息与数据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关系; 掌握信息的属性和价值; 掌握管理信息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信息化发展的内涵; 掌握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形成;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教学重点 信息的属性和价值、信息的概念和分类、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教学难点 信息的价值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大纲 任务一信息认知 一、信息与数据 1. 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它对决策者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 2. 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存储(或记载)于某种媒介物上的物理记号或符号,它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也可以是图像、声音或者味道。也就是说,数据是可以识别的、抽象的符号。数据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数据具有客观性。 (2)数据可以鉴别。 3.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一般来说,原始数据在没有经过分析和加工之前,其意义不容易看出来,必须对记录下来的事实或者数据进行加工。也就是说,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二、信息的属性 1. 事实性 事实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是信息的首要和基本的性质。 2. 等级性 管理是分等级的,对于同一问题,处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需要不同的信息。 3. 可压缩性 人们可以根据各种特定的需要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整理、概括和归纳,而不丧失其基本应用价值。

4. 扩散性 信息的扩散性是其本性,它力图冲破保密的非自然约束,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能力就越强。 5. 传输性 信息的传输性也被称为传递性或传播性,其含义是信息源可以通过载体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信息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物资和能源传输所需用的成本。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传输到很远的地方。 6. 共享性 信息可以由一个信息源到达多个信息的接收者,被多个接收者所共享,并且可以因交流使内容倍增。信息的共享性质是独特的,这与物质的交换是零和的(即所得所失之和是零)不同。 7. 增值性 信息的增值在量变的基础上可能产生质变,在积累的基础上可能会产生飞跃。信息的增值性、再生性使人们能在信息废品上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在司空见惯的信息中分析出重要的趋势。 8. 转换性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现在利用的三项重要的宝贵资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能分割,但是可以互相转换。 9. 不完全性 客观事物的属性非常繁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全面,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遗漏,因而人们对信息也是很难完全获得的。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部分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措施,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足够量的上机作业。通过上机作业,使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程所介绍的应用软件的应用技能。 二、实验内容 实验次数与具体实验内容,可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定。但依据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实践性教学时数应安排在12 学时左右。 实验:数据库操作(SQL语言) 1.实验类别:上机 2?实验目的:学习用SQL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基本方法。 3?实验主要内容:使用SQL语言和MSSQLSERVE提供的操作环境,完成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备份、还原和附加,以及数据库对象的创建、插入、修改、查询等操作。 4.实验类型:验证性 5 ?实验要求:MSSQLSERVE R 6.主要仪器:MSSQLSERVE环境。 三、实验重难点 数据库的创建及管理,单表与多表查询。 四、实验教学方法 首次实验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师演示主要过程和内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实验指导书进行独立的实践操作。然后针对学生的学习和领悟情况,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再此基础上依据指导书完成操作。教师在此阶段主要以答疑为主。以后的实验主要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引导和答疑,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在进行讲解。 五、实验具体内容 实验一数据库的创建及管理 1.实验目的 1)SQL Server 数据库的创建方法。 2)由已经生成的库产生SQL Server 脚本的方法。 3)查看、修改数据库属性的方法。 4)数据库缩小、更名、删除的方法。 2.重难点 1)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的方法。2)用T-SQL 语言创建数据库。 3.实验内容 1)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 (1)创建数据库 创建一个名称为JWG啲数据库,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设为20MB文件增长增量设为5MB文件增长方式设为自动增长,文件的增长上限设为500MB 日志文件的初始大小为 20MB文件增长增量设为1MB文件的增长限制设为100MB (2)由已经存在的数据库生成创建数据库的T-SQL脚本 由已有的数据库可以生成创建该数据库的脚本程序,同样也可以从已有的表生成产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管理信息系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学用书或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参考书籍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 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二、课程总目标 设立MIS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有较深刻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信息处理的各种方法和MIS的各种形式,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正确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和表达信息系统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一)重点章节及内容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MIS的概念、定义,MIS的结构及开发。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管理信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组织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转化法、企业系统计划法。第五章系统分析: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第六章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 (二)难点章节及内容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转化法、企业系统计划法。第五章系统分析: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第六章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主要环节安排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是以理论为主,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活动 (二)内容总体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性质及度量、信息系统的发展 2、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结构

3、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 1、信息的度量计算公式 2、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引入:为什么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和公商管理专业要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有的教材上对管理信息系统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企业的神经系统”,这是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它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的经营和管理,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信息时代,成功的经营管理就离不开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又处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因此,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海量数据在存储、管理、使用效率上的要求。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电子工具——计算机,通过使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数据库,将企业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从而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最终达到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高企业生产力的目的。而这就是我们现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同学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它们的各个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它已经象我们人的每一根神经一样布满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 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化概览 根据20世纪中美国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分析劳动力的百分比变化。根据生产力模型比较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不同的资源和生产工具。信息与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一样,成为企业的第五种资源。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就不能提高效率,就难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也谈不上是现代化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构筑、运行、管理的过程。 二、信息 (Information)的概念 信息 (Information)的广义解释: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根据该广义解释看出它包含的三层含义: 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特征是指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比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等。 第二,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认识事物的。 在MIS中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某种加工处理后并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据。对 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比较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Data):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字符、数字、图形等),是信息的表达形式。 信息(Information):指在特定背景下有特殊含义的数据,对决策者行为产生影响,是数据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信息的分类:信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1、按照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2、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3、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4、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象信息和声音信息等。分别简单解释各类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性质: 1、事实性 2、时效性 3、不完全性 4、等级性 5、变换性 6、价值性 分别解释各性质的含义并举例加以说明。 三、信息的度量 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数据资料所消除的人们认识上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等理论和方法,收集、处理、传输、存储、检索和利用各种与组织运营活动相关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规划和控制等活动的一种系统。MIS的建立与应用对于现代组织的发展和经营至关重要。本文将从MIS的基础概念、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MIS的基础概念 MIS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远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MIS还包括了信息处理与分析的方法、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组织管理的技术。MIS的基础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 信息是组织运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从数据中经过加工和处理得到的有用的知识。信息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能够为组织的决策提供支持。 1.2 系统 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它们共同协作完成特定的功能。MI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了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等环节,同时还有管理决策的分析和应用。 1.3 管理

管理是组织活动中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是 将组织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MIS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管理者有效地进行管理决策和规划。 二、MIS的功能 MIS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信息传递与交流、分析与决策支持、计划与控制等方面。 2.1 数据处理 MIS通过采集、处理和存储海量的数据,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输入、加工、存储和输出等过程,保证数据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 2.2 信息传递与交流 MIS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它 能够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提高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效率。 2.3 分析与决策支持 MIS通过数据分析、信息提取和知识发现等方法,为管理者提供决 策所需的支持。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比较,帮助管理者准确地了解组 织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2.4 计划与控制 MIS可以协助管理者进行组织的计划和控制。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制 定目标、规划资源和制定控制措施,实现组织运营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信息系统教案模板(共7篇)

信息系统教案模板(共7篇)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本教材主体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第 一、 二、 三、 四、八章) 第二部分:以生命周期法为主线,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第 五、 六、七章) 第三部分:以图书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为案例,深入学习信息系统的开发(第九章) 第一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 一.信息与信息流 (一)信息的基本知识:理解以下内容: 1.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 2.信息、物质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 3.掌握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加工以后的,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对定义的理解: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信息的价值,信息可以减小不确定性。 (二)信息的特性: 1.真伪性。真实性是信息最基本的性质。 2.层次性。 3.可传输性。

4.可变换性。 5.共享性。 (三)信息流 理解信息流在企业中重要作用。 一是信息流伴随物流等其它流产生; 二是信息流反映其它流的状态,并对它们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二、管理信息系统 (一)管理信息与信息化 1.管理的概念: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掌握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①计划职能:管理的首先要职能,计划就是对未来作出的安排和部署,计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目标。 ②组织职能:包括工作的组织和人的组织。 ③指挥职能:是一种行为过程,主要是命令。 ④协调职能:主要是通过非命令等行为。 ⑤控制职能:检查和纠正。 3.管理的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三个层次。 4.管理信息的三个层次:掌握相关实例。 5.企业信息化 (二)系统与系统方法 1.系统的定义与理解: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信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个目标(或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边界性 3.系统方法:认识的方法;分解方法和系统方法 4.信息系统: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进行处理的系统。由

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五版教学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五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流程和关键技术。 •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和策略。 •学会运用工具,设计企业信息系统。 •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含义、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关系。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趋势。 第二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和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角色和责任。

2.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2.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术。第三章系统实现与维护 3.1 系统实现 •系统开发的工具和技术。 •系统实现的步骤和方法。 3.2 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的基本概念。 •系统维护的任务和方法。第四章企业信息化 4.1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和含义。 •企业信息化的背景和动因。 4.2 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方法。

第五章电子商务 5.1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的定义和分类。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5.2 电子商务的应用 •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学生能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系统分析与 设计,系统实现与维护,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等内容。通过案例分 析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主教材 《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五版,雷志华、肖斌、郑宗富、曹小燕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参考书目 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四版),奥卡姆、汤晓鸥、 邹伟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教案 一、简介 •任务名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教案 •文章长度:不少于2000字 •内容要求: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任务主题 •输出格式: Markdown格式 •文章结构:一级标题(任务名称)、二级标题(至少3个)、三级标题(至少4个)、有序列表格式划分不同部分 二、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运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处理、整合和分析组织内外部的信息,以提供有效支持管理决策和业务活动的一种信息系统。它在组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教学目标 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3.学会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4.能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决策支持和业务活动优化。 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置 4.1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学时:36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分:3学分

4.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提升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决策支持和业务活动优化的能力。 4.3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2.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第二单元: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与应用领域 1.根据功能划分:决策支持系统、执行信息系统、查询系统等 2.根据组织级别划分:战略级、管理级、操作级等 3.不同领域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第三单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 1.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 2.数据预处理和清洗 3.数据存储和管理 第四单元: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决策支持 1.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2.数据可视化技术 3.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应用 第五单元: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与应用案例 1.业务流程优化 2.系统集成与协同 3.典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6.3-4

备课笔记 课题序号§ 6.3 § 6.4 授课班级0961/1081 授课课时 2 课时授课形式讲授 授课章节 系统分析概述业务流程分析 名称 使用教具 1、理解系统分析的目的、工作要点和难点及相应的对策 2、熟悉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的3、掌握系统分析的逻辑和步骤 4、掌握业务流程分析 教学重点系统分析的任务、逻辑、步骤,业务流程分析 教学难点业务流程分析 更新、补 充、删节无 内容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6.3 系统分析概述 6.3.1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难点 1.系统分析的目的 2.系统分析的任务 3.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要点 4.系统分析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6.3.2 系统分析的逻辑与步骤 1.系统分析的思维逻辑 2.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6.4 业务流程分析 6.4.1 业务流程的概念 1.流程的概念 2.业务流程的特点 3.业务流程的功能 6.4.2 业务流程分析的方法 1.业务流程分析的步骤 2.业务流程图 3.业务流程图画法举例 6.4.3 业务流程重组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在总体规划阶段,我们通过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建立了新 一导入系统的目标,回答了“系统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在可行性报告批准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属于详 细需求分析,它主要回答了“系统干什么”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6.3.1 系统分析的目的与难点 (双向沟通)1.系统分析的目的 系统分析也称为系统逻辑设计,是系统详细开发的关键性阶段, 它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上接总体规划,下联 系统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需要 确定的分析结果包括: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 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 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 2.系统分析的任务 (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 (2)确定新系统初步的逻辑模型 (3)编制系统说明书 3.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要点 开展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理解”和“表 达”。理解既包括用户明确表达出来的需求,也包括用户没有明 确表达出来的需求。表达的目的是指开发人员将对新系统的理 解以逻辑模型的形式表述出来,让用户检查,以确定系统分析 结果是否正确。表达以文字和图形等形式为主,辅以语言说明。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了解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并具备使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2.1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1.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组成部分 3.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介绍和应用 2.2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1.工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 2.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3.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 2.3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 1.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流程和方法 2.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 3.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 三、教学方法 本课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介绍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 理、功能和应用,并举例说明。 2.实践操作: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进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安装 与操作。 3.分组演练: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工程项目的管理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 对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考核:学生的学习笔记、实践操作报告、课堂参与度等。 2.课程测试:期末考试以及每个知识点的小测验。 3.课程作业:包括分组演练中每组提交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及分析报告。 五、教学资源 1.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如Primavera等。 2.教材: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 3.讲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讲义。 六、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学时数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2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4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 2 总计8

管理信息系统 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教案标题: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目标: 1.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3. 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选择适合的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4. 能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以支持决策制定和业务 管理。 教学重点: 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实践。 教学难点: 1. 如何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2. 如何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

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Step 2:理论讲解(20分钟) 2.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流程。 Step 3: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一个实际的企业案例,分析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让学 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以及 在实际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挑战和问题。 Step 5: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贡献评估。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教学延伸: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优化土地出让、评估和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本教学设计基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建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开发等方面的 知识和技能; 3.能够自主设计和实现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并进行数据录入、查询和分 析等操作; 4.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 1.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2. 数据建模和数据库设计 •数据建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3. 系统开发和实现 •系统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系统实现的技术和工具; •系统测试和上线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4. 系统操作和应用 •数据录入和管理; •数据查询和分析; •系统维护和更新。 5. 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课程设计; •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 本教学以理论课、实践课、案例分析等为主要教学方法。理论课主要用来讲解知识点和原理,实践课主要用来进行系统操作和应用。案例分析将重点围绕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将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课程结束时的成绩评定,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另一个是课程期间的教学反馈和自我评估,主要包括教学效果评估和学生的成长情况评估。 六、教学资源 1.教具:计算机、教学PPT、数据建模工具、数据库管理工具; 2.参考教材:《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信息系 统分析与设计》等;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

信息管理学基础讲课设计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讲课目标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见解,认识信息的特色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讲课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见解 2.信息特色、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色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要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见解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见解】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信息社会GII“三金”工程 语用信息 信息管理 语义信息 文件管理 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信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色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见解。 2、信息特色、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色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第二章信息沟通 一、讲课目标 掌握信息沟通的条件和因素、掌握信息沟通流传过程的栈沟通,认识信息的社会代理沟通,掌握信息传达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沟通的实现系统。

二、讲课内容 1.信息沟通见解、信息沟通行为 2.信息沟通的基本条件和因素 3.信息沟通流传的模式和特色 4.信息的社会代理沟通过程,信息栈和栈沟通 5.信息传达的基本规律 6.信息沟通的实现与阻截 三、本章要点 1.信息沟通的条件因素 2.栈沟通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沟通的实现系统 【简答】 1、简述信息沟通的含义与特色。 2、理解信息沟通与认识过程。 3、信息沟通有哪些条件和因素。 4、如何理解信息沟通与流传中的栈以及信息沟通传达中的代理。 5、简述 S、 R、 T 信息守恒的含义。 6、认识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由。 【本章知识点】 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信息沟通行为的界定、信息沟通与流传模式、信息沟通与信息互换、信息扩散原理、信息守恒规律、信息沟通的阻截。 1、信息沟通见解、信息沟通行为。 2、信息沟通的基本条件和因素。 3、信息沟通流传的模式和特色。 4、信息的社会代理沟通过程,信息栈和栈沟通。 5、信息传达的基本规律。 6、信息沟通的实现与阻截。 第三章信息散布 一、讲课目标 认识信息产生散布中的马太效应,认识马太效应的数学模拟,理解信息按空间、 作者、时间平散布的基本规律,掌握信息散布的基本定量规律,掌握半衰期、普 赖斯曲线、普赖斯指数等基本见解。 二、讲课内容 1.信息产生散布中的马太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