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2、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3、(绘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4、细胞的种类有:(1)动物细胞:血细胞、肌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

(2)植物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5、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6、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7、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8、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9、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当爸爸身体里的精子和妈妈身体里的卵子结合在一起时,受精卵就形成了。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

14、人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多利于1996年出生于英国,这是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它是通过克隆而来的,科学家们认为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到来。

19、袁隆平院士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

际上甚至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称其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植物克隆技术能够使一片树叶变成一片森林。

21、现在的生物繁殖新技术主要有:胚胎移植、克隆技术、组织培养、太空育种、辐射诱变、杂交技术。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1)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火山可以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3类。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为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矿产资源法》。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地下的岩层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断裂,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地震按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3类。

10、像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能源。

1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12、在自然界中,除了河流、海洋有冲刷和搬运作用外,冰川也具有冲刷和搬运作用。

13、引起地球表面变化的自然力量可以分为2类。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14、人类的开垦梯田、开山修路、开凿运河、毁林开荒、拦河筑坝、填海造陆等活动也影响着地表的变化。

15、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的各种活动也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6、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冲刷过程中,受到水的搬运作用和相互磨圆,形成了卵石。

17、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1794千米,贯通了6个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18、卵石的相同点是:形状都近似鸟卵,表面光滑。卵石一般在河流的下游最常见。

第三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1、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2、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就越慢。反之,摆摆动的就越快。

3、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摆动的快慢也是一定的。

4、在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光能、化学能、势能等。

5、摩擦会产生热能,钻木取火就是通过摩擦生热,把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6、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

7、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电铃、马达、听筒、电磁起重机等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8、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通电的导体也会产生磁性。

9、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的发现了通电的导线能产生磁性。

10、古人利用钻木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阳燧取火等方法获得火种。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

11、电磁起重机的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

12、当接通电流时,电磁起重机能产生强大的磁力,只要电磁铁线圈里的电流不停,被吸起的钢铁重物就不会落下,看不见的磁力比链条更可靠。切断电流,磁性消失,钢铁重物就被放下来了。

13、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是线圈的匝数多少和电流的大小;而影响电磁铁磁性方向的因素是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正负极方向。

14、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存储、转化。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5、能量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机械能、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化学能等。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现在正处于它的中年期。

2、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彗星、小行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3、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了《行星定义》决议,根据决议,在太阳系中,凡满足下列3个判断的定义为行星:

(1)绕日运行(2)近球形状(3)轨道清空,由于冥王星不符合这些条件,被降级为矮行星。

4、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在黎明时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星”;在傍晚出现在西方,被称为“长庚星”。

5、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6、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同时也是卫星数目最多的行星,大红斑是它的重要标志。

7、土星拥有美丽的光环,被称为“草帽星”。

8、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9、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可以分为三大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2)巨行星: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10、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3部分组成。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76年。

1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12、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银河系直径约为7万光年,太阳系位于距银核2.3万光年的旋臂上。

13、天文学上通常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在太空中,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1光年就是光在1年中所走的距离。

14、利用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我们已经发现了十亿多个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恒星系统,即“河外星系”。

15、中国的探月计划是“嫦娥计划”,它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3个阶段。

16、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折射望远镜,并用它观察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及木星的4颗卫星。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最早用来认识宇宙的工具。

17、观察天体的望远镜有: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太空望远镜、天文台望远镜等。

18、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为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19、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脚印。

20、中国的探月计划是嫦娥工程,它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3个阶段。

2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5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2、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

23、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7号载人飞船轨道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第五单元科技与能源

1、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如筒形叶桥),这就是仿生。

2、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了解生物的性能、建立模型、检测模型、开发产品等过程。

3、仿生产品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设计的。

4、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受丝茅草的启示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

5、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6、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建议不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7、目前人类一经发现了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

8、在几十亿年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而

且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

9、氦-3是一种核聚变新能源材料,月球上氦-3储量有100万吨,如果全部用于发电能满足地球1万余年。

[毕业寄语]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写给儿子安德烈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 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 3、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4, 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 5.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 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6.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8.(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10.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11、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1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3、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 (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1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 15、 16、瞳孔---光圈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17、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 敌人阵地的情况. 18、潜望镜中的镜子表面是(平)的. 19、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块平面镜. 20、想看自己脑后的头发.需要(2)面镜子. 21、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研究出很多的“眼睛”供人类使用.例如商场里有(监控器).医院里有(电子胃镜)、(CT扫描仪)等.地震现场有(生命探测仪).道路路口有 (电子监控中心).太空中有(哈勃望远镜). 22、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视频处理器)、(电视监控器)三部分组成. 23、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4、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 25、辣椒播种前5天.应用温度为(52—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种子.置于室温下(8—12)小时. 26、人们浸泡种子的目的是为了(催芽). 27、在浸泡种子期间.要经常翻动种子.以利(透气).在水分不足时应(淘洗)种子.当 有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8、构造齐全的花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组成.这样的花叫(完 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29、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课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每课知识点 1.食物到哪里去了 1.我来填一填: (1)人的口腔内有,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 麦芽糖。 (2)人吃进的食物中含有、、等营养物质。经过人体的消化,它们分解成为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 (3)人的口腔里有(),它能分泌()。它里面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能把淀粉分解成()。 (4)鸡蛋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大米中含有(),肉类中含有()、()。 2.填写人体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3.慢慢咀嚼馒头或面包,仔细感觉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4.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每课知识点 1.(1)唾液腺(2)蛋白质脂肪淀粉能量(3)唾液腺唾液酶麦芽糖(4)蛋白质淀粉蛋白质脂肪 2.

五年级《科学》下册每课知识点 3.感觉馒头或面包变甜了。这是由于里面的淀粉变成了麦芽糖的缘故。 4 .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 后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2.我们的呼吸 1.我来填一填: (1)呼吸是生物体吸取,呼出的过程。 (2)消化器官吸取的与呼吸器官吸收的在人体内“”,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 看图片,你知道这些呼吸器官的名称吗? 3. 查阅资料,调查吸烟的害处。

五年级《科学》下册每课知识点 4. 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5. 调查生活中危害呼吸器官的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保护呼吸器官的建议。参考答案 1.(1)氧气二氧化碳(2)养料氧气燃烧 2.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单元:食物和消化器官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和直肠等。肝脏产生胆汁。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当我们嚼馒头的时间较长时,会感觉到甜味。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胆汁和胰液等,这些液体能帮助消化。食物在胃里被研磨分解,营养成分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经过人体的消化,它们被分解成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为了保护消化器官,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实验1: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 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第二单元:呼吸 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相互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烧的蜡烛熄灭。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为了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不吸烟,不随地吐痰,注意环境卫生,寒冷的冬天要带口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器官。肝脏产生胆汁 2、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帮助消化。 3、食物在(胃里)存储被研磨分解,营养成分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4.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经过人体的消化,他们被分解成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5.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1)不挑食,定时定量,(2)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3)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4)饭前便后要洗手,(5)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2《我们的呼吸》 6.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烧的蜡烛熄灭。 8.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9.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不随地吐痰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 天要带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3《心脏和血管》 10.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共4个腔。 11. 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在人体内分布最多。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血液是运输兵 12. 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人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13.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液?(1)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3)不吸烟不喝酒 4《脑与神经》 14.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 15.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三部分。人脑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运动中枢。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16.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17.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放大作用),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近视镜是凹镜。 1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填空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咀嚼和(胃)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3.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在口腔内酒被初步消化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二、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温水、碘酒、滴管、淀粉液。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三、问答题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1)不挑食。(2)吃饭定时定量。(3)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5)饭前便后要洗手。(6)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2. 为什么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答: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馒头里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2.我们的呼吸 一、填空 1.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3.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4.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问答1.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要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带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心脏和血管 一、填空 1.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2. 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3.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填图时和试卷的左右相反) 4、血管是(管状构造),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二、问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3)不吸烟、不喝酒。 4.脑与神经 一、填空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一、填空 1、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3、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放大)的作用。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照相机的镜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作用。 4、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蜡烛的像(到立的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到立的缩小的像;) 6.照相机和眼睛 一、填空 1、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2、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3.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7.保护眼睛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分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1、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器官,食物残渣经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 2、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3、食物在(胃里)被分解,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4.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5.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6.血液把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到全身各处,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把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烧的蜡烛熄灭。 8.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共4个腔。 9. 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10. 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 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人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1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 人脑不同区域掌握不同功能,通常把脑分成: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13、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 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1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面镜。 15、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16、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像;(近大离我们看的物体-蜡烛近)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远小) 17、⑴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⑵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与视网膜连接的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⑶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课知识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课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每课知识点 1.食物消化 1.填空题: 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人吃进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能量等营养物质。经过人体的消化,它们分解成为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人的口腔里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面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鸡蛋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大米中含有淀粉,肉类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

2.填写人体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3.慢慢咀嚼馒头或面包,仔细感觉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 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4.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参考答案: 1.(1)唾液腺;(2)蛋白质、脂肪、淀粉、能量;(3)唾液腺、唾液酶、麦芽糖;(4)蛋白质、淀粉、蛋白质、脂肪。 2.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和肛门。 3.面包或馒头在口腔中咀嚼时,会变得越来越细,同时感 觉到它变甜了。

4.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 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2.呼吸器官 1.填空题: 1)呼吸是生物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2)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燃烧”,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看图片,你知道这些呼吸器官的名称吗? 3.调查吸烟的害处。 4.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5.调查生活中危害呼吸器官的因素有哪些,并提出保护呼吸器官的建议。 参考答案: 1.(1)氧气、二氧化碳;(2)养料、氧气、燃烧。 2.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 3.吸烟会导致多种疾病,如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4.石灰水变浑浊。提示: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 5.危害因素有吸烟、大气污染、环境不卫生等。建议:(1)坚持锻炼身体,提高呼吸器官的抗病能力;(2)预防感冒;(3)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保持空气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4)不要吸烟,以免烟中有害物质对呼吸器官的损害。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课知识点

4.我像谁 1.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 做。 3.任何生物都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4.现在科技发达了,可以人为地改变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5.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实都是相同的。() 6.遗传也可能发生在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 7.生物依靠变异不断产生新的品种,不断进化。() 8.“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话有什么道理? 9.你的身边有双胞胎吗?你能分辨出他们吗?查阅资料说一说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相似? 5.生物繁殖新技术 1.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是,它于1996年7月5日出生于国罗斯林研究所。科学家认为它的诞生标志着的来临。 2.下列属于克隆技术的成果的是()。 A.绵羊“多利”B.杂交水稻C.人工授粉 3.有人说克隆技术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决不会带来幸福。你觉得这句话正确吗?说说你的看法。

8.地震现象可以说明地壳的岩层也是在不断变动着的。() 9.凡是地震,人都能感觉得到。() 10.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弯曲B.岩层断裂 11.如果发生地震,应该及时。 A.进入室内B.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 12.地震发生前,常有或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B.天气转暖C.动物惊慌D.天降大雨 13.如果你居住在地震多发地区,请你与家人制定一个抗震方案,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何关闭煤气管道? 8.各种各样的矿物 1.通常人们把叫做矿产。 2.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的学说指导下,我国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使我国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地球上矿产资源,又不可,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 4.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5.从金属矿产中提炼金属的过程十分简单,只要敲敲打打,挑出金属就行了。()6.“石油”一词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 7.我国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低。() 8.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因而可以尽量开采,放开使用。() 9.说一说: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有什么用途? 9.地表的变化 1.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或。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及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等。 4.下列哪项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的影响?() A.地震B.火山喷发C.修路架桥D.板块的挤压 5.地球内部和表面都在时刻不停地变化着。() 6.所有生物死后都能变成化石。() 7.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的形态。() 8.化石不但能帮助我们推测地表曾经的变化,还为研究古环境提供了线索。() 9.对人类破坏地表的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下科学各课知识点(全册)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全) 第一单元心和脑 第一课我们的脑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2.我们的大脑包括: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视觉中枢等。 3.脑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个部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左脑偏向用语言、逻辑性思考,右脑以图像和心像思考,并以每秒10亿位的速度彼此交流,两个半脑互相支持、协调。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 第二课神经系统 4.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共同组成的。 5.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 6.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刺激,听神经将信号传给脑,脑判断出是起跑信号,将指令通过神经传给肌肉,运动员便开始奔跑。 7.如何测测我们的反应速度:(1)手指与尺子的零刻度线持平,准备捏住尺子。(2)记录尺子掉下时捏住的刻度,这个距离可以说明接尺子的同学的反应速度。 第三课保护脑 8.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在学习、运动等活动中都要用到脑。 9.人体是怎样对脑进行保护的?(1)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有膜,这些膜可以降低撞击的力度,具有保护和支持脑组织的作用。(2)打哈欠是人脑增加血氧含量的一种短暂的自我保护方式。打哈欠的时候,人的肺部扩张,心脏交换血量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就会增加,从而缓解疲劳。 10.我们如何保护脑?(1)充足睡眠。在睡眠状态中,脑的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保护脑、恢复脑力。(2)使脑各部分休息。一天内交替学习不同的课程,进行不同的活动,可以使脑的各部分轮流得到休息。(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大脑疲劳。(4)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会损伤大脑,让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5)骑车要戴头盔。 第四课心脏和血管 11.我们的身体像一架精密的仪器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心脏像发动机,血管像纵横交错的管线。 12.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心率是不一样的。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率会明显加快。若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变化。不同年龄的人,心跳会有不同。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13.心率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脉搏频率就是动脉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14.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频率和心率一致。 15.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 1.人类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食物 需要经过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器官。食物残渣通过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 2.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3.食物在胃里被分解,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4.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 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5.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 看书、看电视,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6.血液把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到 全身各处,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它还会把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7.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烧的蜡烛熄灭。 8.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心脏 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共4个腔。 9.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10.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1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人脑不同区域掌握不同功能。通常把脑分成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 第二单元 13.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1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面镜。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课知识点

4.我像谁 1.生物的形态特点或生理特点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和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点或生理特性上的不同,叫做。 3.任何生物都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4.此刻科技发达了,能够人为地改变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5.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实都是相同的。() 6.遗传也可能发生在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 7.生物依托变异不断产生新的品种,不断进化。() 8.“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话有什么道理?

9.你的身旁有双胞胎吗?你能分辨出他们吗?查阅资料说一说什么缘故他们会如此相似?

8.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9.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10.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11.每隔一段时刻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活火山B.死火山 1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 有千米。 A.20 B.30 C.40 13.地球内部的温度。 A.很低B.与地面一样高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 1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份。 A.与岩石接近B.与岩石完全一样 1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痕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7.地震 1.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作用下,会不断发生。2.地壳中岩层,既受到自上而下的压力,又受到来自侧面的推挤压力,使岩石有的地址,有的地址,形成褶皱,在那个进程中,岩层本身也贮存了庞大的。 3.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历时,岩层可能发生,这时贮存在岩层中的庞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确实是。 4.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的国家,早在1800连年前,科学 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5.组成地壳的岩层厚薄是均匀的,因此它们受到的压力也是均匀的。( ) 6.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转变。() 7.发生地震时,应拉开电闸,关掉天然气,灭掉炉火。( ) 8.地震现象能够说明地壳的岩层也是在不断变更着的。() 9.凡是地震,人都能感感觉到。()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 1、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器官 食物残渣经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 2、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3、食物在(胃里)被分解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4 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 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5 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要剧 烈运动。 6 血液把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到全身各处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把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 官排出体外。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燃烧的蜡烛熄灭。 8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有左心房、右 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共4个腔。 9 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10 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人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 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1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 人脑不同区域掌握不同功能通常把脑分成: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13、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 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1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面镜。 15、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16、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像;(近大离我们看的物体-蜡烛近)当凸透镜距 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远小) 17、⑴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⑵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与视网膜连接的视 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⑶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能看见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能力强远近都能看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1《食物到哪里去了》 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器官。肝脏产生胆汁 2、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 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 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帮助消化。 3、食物在(胃里)存储被研磨分解,营养成分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4.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经过人体的消化,他 们被分解成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5.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1)不挑食,定时定量,(2)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3)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4)饭前便后要洗手,(5)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2《我们的呼吸》 6.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作用),释放出生命活 动所需要的能量。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烧的蜡烛熄灭。 8.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9.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不随地吐痰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 天要带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 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3《心脏和血管》 10.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共4个腔。 11. 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在人体内分布最多。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血液是运输兵 12. 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人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 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13.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液?(1)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3)不吸烟不喝酒 4《脑与神经》 14.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 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 15.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三部分。人脑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感觉中枢、运动中枢。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2022(新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含思维导图

(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1 我们的脑 1.脑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2.我们的脑有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视觉中枢。 3.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 4.能思考、会判断、有喜怒哀乐是脑在起作用。 2 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包括脑、周围神经、脊髓。

2.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 3.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刺激,听神经将信号传给脑,脑判断出是起跑信号,将指令通过神经传给肌肉,运动员便开始奔跑。 3 保护脑 1.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2.颅骨与核桃壳相似,都能起到保护内部的作用。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有膜,起到降低冲击的作用,具有保护和支持脑组织的作用。 3.打哈欠是人脑增加血氧含量的一种短暂的自我保护方式,可以缓解疲劳。 4.睡眠状态可以保护脑,交替学习不同课程可以使脑的各部获得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疲劳。吸烟、酗酒会使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4 心脏和血管 1.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2.心率就是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脉搏频率就是动脉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 3.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4.心脏四个腔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5.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6.一般情况下,心脏每跳一次泵出的血液约70ml。 7.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的方法有:每天进行户外锻炼,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情绪平和、乐观向上;合理膳食、饮食有节。 5 我的健康档案 1.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时防治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