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史在课标中的现状分析

生命科学史在课标中的现状分析
生命科学史在课标中的现状分析

生命科学史在课标中的现状分析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

一、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的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初,生物课程的内容是以前苏联的教材和教法为基础,强调生物的进化系统和生物与环境条件统一的观点,确立了我国中学生物课程内容,教材的学科体系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50年代末,特别强调教育要联系生产实践,在生物学科不够晚上的情况下,增设了《农业基础知识》,虽然削弱了“双基”,但在生物学科如何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积累了经验。60年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高中《生物学》教材,教材体系较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内容。不足之处是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少,有些章节描述过细,趋于繁琐,内容较为枯燥,不便于启发思考。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文革”期间全盘否定了过去使用的中学生物学教材,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断,中学开设《农业基础知识》《医疗卫生》课,用四大作物的栽培、猪的养殖以及人的疾病防治来实施生物学教学。十年动乱结束后,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引导下,1978年制订了新的生物教学大纲,推出了新的课程内容和教材。这套教材突破了以前各版高中生物课本的教学内容和编写体系: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知识,阐述有关生命活动本质的一些内容,其中分子水平的遗传和变异的教学内容是全书的重点。从这时起,我国中学生物学科首次跨入分子水平,是我国中学生物课程面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材内容较深,概念较多,生态学知识欠缺,教课时间也不够,学生实验实践不多等。1982年夏,根据1981年修订的教学计划要求,陆续供应了新教材。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和实习,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适当增加反应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等。新教材虽然有些变革,但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仍显落后。于是在1986年颁布的生物教学大纲中增添了“生物与环境”的内容,以应对80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带来的各种危机,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从1985年起,高中生物学氛围甲种本、乙种本供学校选用,到1990年止。1990年开始,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在1990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更加晚上和充实,但是选修课的大部分内容是为了高考复习的需要安排的,应试教育的色彩相当浓厚。1998年秋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生物学(试验本、必修)第一册在天津、江西、山西进行教学实验。这套教材大力进行了改革创新:坚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加强教材的先进性,重视科学态度、环保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STS教育思想,加强教材的启发性、教育性、弹性,改为16开大本,图文并茂,板式新颖,可读性强。不言而喻,1998年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为新一轮的教材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00-2003年,根据修订后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高中生物教材自身也不断修订,逐渐完善,教学内容在知识更新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新课标教材的编写点的奠定了基础.2003 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组织编写了《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教材生物(实验)》。

二、科学史在教材中地位的历史回顾

我国在 50 年代至 60 年代中期,对于科学史教育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文革期间,科学教育受到了严重破坏,走向畸形,科学史更是遭到了批判,致使科学史教育受到灭顶之灾。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学校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史教育得到恢复。80 年代后形成新的研究热潮。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显加强了对科学史教育的关注,如《科学》(7-9 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五种方式:作为引入新知识的背景材料、作为例题和习题、作为相关资料插入、作为拓展性阅读材料和作为科技活动素材。近年来一些理科教材也都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科学结论发现的历史和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而且科学史融入教材、教学的相关研究也有增长趋势。具体到高中生物学科,国内外有很多专家肯定了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并对生命科学史融入生物学教学的方式和原则作出了分析;很多中学一线生物学教师也总结了大量的生命科学史融入教学的案例,还探索了生命科学史教学模式,等等。

三、生物科学史教育的重大意义

生物科学史教育对于实现《课标》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由生物科学史的内涵所决定的。生物科学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既包括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又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从以下三方面论述科学史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体现科学是一个过程。

分析现行高中教材发现,教材偏重于讲述成熟的理论和实验,注重体现知识点,而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呈现的是静态的、成熟的、无疑义的知识,缺乏历史性和探索性。事实上,科学并非是一些既成的事实、定律和理论,而是由理论之间、实验之间、理论和实验之间的一致与矛盾共同推动发展的。科学史教育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理解科学是一个过程,能从根本上改变“唯课本是从”的被动局面。理解科学的动态产生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也能通过过程式的学习,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科学过程呈现知识的来源,使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成为可能。在阐释生物学知识的来源时,一些曾经或者正在困惑人类的生物学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

(二)为学习探究提供范例。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主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地学习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分析某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发现,虽然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但探究模式本身却是直截了当地强加给学生的,教材中缺乏关于探究本身的认识与反思。对于探究活动,教材只做操作上的规划,而没有加强理论的引导。这样的编排可能导致为探究而探究的局面。而遵循教材中的固定模式反复演练,可能会将灵活的探究变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的新八股。新编高中生物学教材,如能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作为学习探究的范例,则可能弥补这一足。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萨顿说过:“一部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工具史,这些工具,无论有形或无形,由一系列人物创造出来,以解决他们遇到的某些问题。每种工具和方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3[圣可见,科学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方法,能够作为理解科学探究、掌握科学方法的范例。揣摩前辈探究的过程,

实质上是学习科学方法,领悟探究本质的过程。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对探究本质的理解,为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依据。反过来,探究活动为实践科学方法提供切实的锻炼机会,巩固科学方法的学习。两者互相促进,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三)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史。

作为一门反映自然科学进程的人文科学,有助于人们在认识上跨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鸿沟。首先,科学史超越了科学的这一局限,充分展现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科学的局限性,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科学只能解决事实判断,即“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作出价值判断,即“应该怎样”的问题。学习科学史,以史为鉴,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他64们参与社会时,能够有意识地规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使科学技术切实地造福于人类。其次,科学史反映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主动参与过程,赋予了科学人性化。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将是生生的人对真理的热爱与锲而不舍的追求。学生能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到科学精神的真谛,而科学精神正是人文科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三,科学史有助于认识科学方法的局限性。科学史表明,科学实证方法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超出经验实证和逻辑推理的范畴,向人文方法寻找灵感。虽然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存在着相当的差别,但两者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四、教材中生命科学史的呈现方式

普通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科学史呈现的方式主要有三类:

(1)作为引入新知识的背景材料。

在课文开头出现在“问题探讨”栏目中。如: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在“问题探讨”栏目中介绍了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研究鹰消化作用的巧妙实验,以此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并能与学生对消化酶了解的已有经验结合起来。

(2)作为课文学习的主要部分。

呈现在正文以及相关的“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等栏目的科学史材料,包括科学家进行探索的经典实验及资料,如:“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

(3)在课文后面作为扩展性的阅读材料。

如出现在“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等栏目中的科学史材料。此外教材还要求学生自行搜集的相关科学史材料,如“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材料”、“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等等。

现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生物科学史的分布情况归纳以及科学史内容归纳如下:

模块问题探

讨正文科学家

史话

科学家

故事

科学前

沿

其他累计科学家

分子与

细胞

2 5 1 1

3 3 15 35

模块生物科学史内容

五、 分子与细胞模块生命科学史的分析

现行新课标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比较注重生命科学史的整合,下面将从生命科学史的数量、质量、内容编制水平和内容整合水平对教材的《分子与细胞》进行分析.

(1)生命科学史数量的分析

生命科学史材料包括人物材料和图文材料两个方面。其中,人物材料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图片材料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走进实验室的兴趣;文字材料是对科学发展和发现史的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由来和知识本身的理解。下表是对分子与细胞板块中生命科学史数量的分析。

人文材料 科学家数量 36

性格爱好描写 2

科学家趣事 4

图文材料 科学家图片 16

机器和实验室设备图片 5

科学家自己的著作摘录 4

(2)生命科学史质量的分析

通过对生命科学史的客观真实性和全面性分析比较,可以了解教材对真实历史的尊重程度,了解教材对科学史各方面的兼顾程度。 ①生命科学史内容的客观真实性:生命科学史真实地反映了科学家的学术生涯和科学的演变过,从科学形成过程的历史中,可以感受到前人在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因此教材中呈现的科学史不应仅仅是科学家的成功经历,对于失败的经历也应如实介绍。 教材力求“准确的使用科学史,完全的尊重历史,从历史事实出发, 总结科学发

分子与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组装细胞(科学前沿专栏)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科学史话专栏)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科学前沿专栏) 细胞世界微探三例 (科学家的故事专栏)

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

(科学前沿专栏)

斯帕兰扎尼研究的鹰消化作用

(问题探讨专栏)

拉瓦锡等研究人的呼吸作用

(问题探讨专栏)

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细胞的全能型

展的历史经验, 揭示其发展规律”。既介绍了科学家的成功经历,也客观描述了科学家的失败经历和与遇到的困难,对科学史的介绍比较客观、全面,既如实介绍了科学家在成功之前的失败,也介绍了他们在失败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不至于使学生“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②生命科学史的全面性:生命科学史应该兼顾对本土和国外科学家,男科学家和女科学家,经典和非经典生物学实验的介绍。仍以《分子与细胞》这一册为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见下表。科学家本土科学家 3

国外科学家33

男性科学家23

女性科学家-

生物学实验经典实验 4

非经典实验 6

从表可以看出,教材较重视对国外科学家,男科学家的介绍,而忽视对本土科学家和女科学家的介绍。另外,教材在兼顾经典和非经典试验方面做得还不错。(3)生命科学史内容编制水平的分析比较

生命科学史内容的编制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史内容相关的图表、语言文字和版式设计。图表指的是与科学史相关的图片和表格,有助于科学史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版式设计即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以达到传达信息和产生感观上美感的效果。

经分析,教材都很重视图表的安排,而且采用灵活多样的编制形式;教材在叙述科学史尤其是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时,大多采用比较生动的语言,较之旧版教材有很大进步;教材科学史图文并茂、形式多样。。

(4)生命科学史内容整合水平的分析

生命科学史内容的整合水平主要从科学史内容的教材契合度和教学适合度来考察。①教材契合度在这里主要是指科学史内容的中心内容、难度水平、呈现形式和篇幅大小等是否与教材其它内容契合。一般来说,大教材习惯把篇幅较大的科学史内容安排在课外阅读部分,正文部分相对较少,以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这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人教版比较重视将科学史融入全文。另外,教材的科学史内容难度适中或比较简单。设置了专门的栏目对科学史进行介绍。

②生命科学史内容的教学适合度教学适合度指科学史内容是否适合多种教学实践和学习方式,是否重视科学史内容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相关网站或参考书目的开列。人教版教材每个章节后都介绍相关的网站。

六、教材中科学史现状

(1)新课标材教中生物科学史的优势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史内容教材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新课标生物教材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史内容,较好地体现了“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的要求。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内容比重显著增加,呈现形式更加多样,以课程正文内容、“问题探讨”、“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等形式出现,穿插在教材中,让学生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丰富的营养,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必修模块1选取了“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方面的历史,使学生置身于科学历史的氛围中去领悟和体会科学的过程和本质。必修模块2更是基本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从孟德尔到摩尔根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等,从拉马克到达尔文再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这一主线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此外,教材的三个必修模块,都以一《科学家访谈》代序,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绪论的突破,是见人、见事、见精神;有知识、有过程、有殷殷的嘱托。如,必修1的“科学家访谈”是编者亲访了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而写成的。访谈围绕我国率先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展开,讲述科学家的勇气和创新;团队合作、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为祖国争光,为人类多作贡献的崇高志向。以“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寻找答案,而对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阐明,又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切入了本模块的主题—分子与细胞。综观教材可见,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史内容,这些生物科学史是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极好的范例,对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是非常难得的、极具启发性的教学资源。

(2)新课标材教中生物科学史内容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虽然包含丰富的科学史方面的内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材对科学、科学家的看法较为理想化,更加侧重科学研究的神圣与高深和科学家的非凡的素养,强调科学家个人的天资和勤奋,强调理性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容易使学生深深陷入科学家神话中,树立了不正确科学形象,对学生的发展和科学的创新非常不利,也难以适应科学与社会进步的要求。此外,有些科学史内容编写的篇幅过短,只是以日期及科学家名字表示某个科学理论的发现,甚至没有提及科学家的名字,这些史料在教材中基本处于一种辅助陪衬的地位,有时一两句话带过,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些科学史较为详细,但教材更加关注科学史实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帮助,更多介绍经过提炼和纯化的科学结论。蕴涵于科学史实中的科学问题、科学思想、科学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和精神很多是隐性的,这些都需要生物教师去充分挖掘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第五项修炼》的读书心得体会.

《第五项修炼》的读书心得体会 2019-05-19 踏入大学校门让我为之新奇的是外国语学院独特的班级自组织管理。经过一学期的亲身体验,它以岗位制调动了团体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整体办事效率,深感其模式新颖、高效。而后得知这样的组织模式借鉴了“学习型组织”的相关概念,所以在寒假悉心拜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深入阐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 首先通览全书,了解到了前四项修炼的大致内容――第一项:自我超越;第二项:改变心智模式;第三项: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团体学习;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系统思考”。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较强,我挑选出与目前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几个部分,并结合个人读书思考,把分为四步一一阐述。 起步――核心挑战。 学习《第五项修炼》指导置身于组织集体生活肥沃土壤中的我们,如何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更加有效地运作。这是读此书的目的。首先推进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思考至关重要,而其中最危险的阶段是受到尊重。一个人在社会中应当有尊严,一个组织同样如此。就近纵观中国社会经历的变革,当人们尝试改变社会时,大家通常先是漠不关心,然后嘲笑,跟着是辱骂、迫害。最后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受到尊重。怎样顺利的完成这一阶段,这要从思考所在团体面临的核心挑战着手,它的深入要靠对聚焦点的理解和时机的把握。比如我们大学班级,聚焦点就是如何增强大家的凝聚力然后在此基础上使学习和工作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变革往往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必须耐心,在等待中抓住大家积极性高且意愿统一的时机促成变革的完成,也就是学习型组织建立的初步。然后我认为深层学习环路要素是起步时应当经历的过程。技巧能力,认识和感知,态度和信念,这三个要素形成环路。一个团体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更有能力创造他们正真想要的东西。这些要素中大家会忽视的是:反思与交流,聆听整体。就我自己而言在这两方面很欠缺,就拿第一学期中组织的圣诞晚会来说,虽然准备充分,大家也认真对待了,但是还是缺乏了预想中的高积极性,整场圣诞晚会略显拘束,参与者似乎并没有乐在其中。晚会结束觉得有些遗憾,但就此为这个活动画上句点。其实那时候最需要的是集体的反思与交流,道出各自观点,如何改进、有何意见,同时也要让每个成员及时了解到集体的总的.想法。这样才会一步步地增强成员的向心力。 迈步――自我超越 十二年的苦读让我们了解到,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火花,人们只是被动接受培训,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自我超越至关重要。自我超越强调创造性张力。要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把自己在学习型组织的角色定位为教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识总结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 识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涵盖必修一至必修三书上出现的所有生物学史内容,包括正文和资料分析。) 细胞学说: 维萨里比利时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法国指出器官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 虎克英国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虎克荷兰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意大利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微细结构。 施莱登德国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 的基本单位。 施旺德国《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不祥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 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魏尔肖德国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克劳德美国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 的不同组分分开。 德迪夫比利时发现某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 放。这层膜经其他科学家证实存在,并命名此细胞 器为“溶酶体”。 帕拉德罗马尼亚发现了核糖体、线粒体的结构,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 的合成、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上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欧文顿国籍不祥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其中脂溶性物 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膜。由此提出 膜是脂质组成的。 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国籍不祥提出所有生物膜均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构成,描述生物膜为“静态统一结构”。 桑格、尼克森国籍不祥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酶的本质: 巴斯德法国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 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李比希德国提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只有在酵 母菌死亡并被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读书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读书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在我看来读书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理解、领悟,把吸收到的知识、得到的体会体现到行为举止上,更体现在人生价值上。读书,读好书。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读书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读书带给我的第一个人生感悟是:百善孝为先。 我的母亲有三级残疾,在她4岁的时候,上天无情的剥夺了她的劳动能力。从小开始,她就为好好活着而努力着。二十二岁,她嫁给了我的父亲,两个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三十四岁,她冒着高龄的危险,以她病残的身躯生下了我。十几年过去了,在这些年里,她含辛茹苦,她为我洗衣,为我做饭,她教我做人的道理,她做了她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还要遭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小时候,不懂事的我,经常抱怨,经常争执,有时候也会有歧视。但是,渐渐长大,便开始懂了,我错了,这可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啊!也正是史铁生的那篇《秋天的怀念》,让我明白,当母亲不在的时候,也许留给我的是无尽的伤痛和悔恨。母亲,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母爱,她把她的全部都给了我,而我,还有什么向她索求呢?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所以,我要给她幸福,我一定会给她幸福! 读书给我的第二个感悟是:家乡永远是我的家乡。 巴图朝鲁的那本《神奇的额济纳》介绍了额济纳的悠久

历史、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以及民俗风情等。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美好的事物要逐步深入的挖掘和体会。又一次,我和我的妈妈在看电视,中央四台的那一期播出的远方的家乡恰好使我们的家乡-额济纳。记者先来到了黑城,介绍了黑城的历史故事,从中,我似乎看到了飞沙走石的巴丹吉林大沙漠,我似乎看到了驼队在缓缓的前行。随后,记者来到了胡杨人家,刚出锅的手抓肉,醇香的奶茶和奶酒,还有酥油、奶皮等纯手工食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额济纳旗人们的热情好客豪爽!总有一天,我们将踏上远离家乡的路,去寻找梦想。但是无论我们在何方,无论我们在哪里、有怎样耀人的成就,家乡永远是我们的家乡。有时间,我们就应该回来,回来看看父母亲,回来看看老师、同学,回来看看那守护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胡杨林。有能力了,我们一定要回来,建设我们的家乡。额济纳的家乡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努力、去奋斗。所以,为了额济纳旗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 读书带给我的第三个感受是:读书,为了更好地活着,为了身边的人更好地活着。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周恩来十二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前往东北求学。他的授课先生在一次讲课中问同学们:‘诸生为何而学?’有些同学回答说‘为明理而读书’,有些同学回答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些同学回答说‘为挣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超越自我,勇攀高峰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是管理学领域内的经典著作。我在这个暑假有幸拜读了此书,书中许多经典的理论对个人,对企业,甚至对一个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不仅是管理学著作,更包含了许多哲学思想,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灵鸡汤。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书籍。在十几年前,该书阐述的理论在当时都显得很激进。然而,经过时间的锤炼后,但这些理论的许多应用方法,后来已经被融入到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也被整合到人们的管理实践中,并将继续指导人们的行为。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第五种修炼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同其他四种方式割裂开来。我们必须将这五种修炼方式整合起来,才会发挥最大效用。 这本书所蕴含的东西太多,我不能一一论述我的感想,只能挑其一二感触颇深的道来。 一、自我超越与结构性冲突 在《自我超越》这一章节,彼得·圣吉提出我们在自我超越过程中要不断理清“愿景”与现状。我把它理解为我们要清晰地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我超越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不断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二是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当我们将“愿景”与“现状”同时在脑海中显现时,我们心中便会形成一种“创造性张力”,即把“愿景”与现状合二为一的力量。而自我超越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如何产生和延续这种“创造性张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建立学习型组织这一理念贯穿于本书的始终。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从来不停止学习,学习是我们达成目标的源动力。我们要时刻关注我们的“愿景”与现状的差距,通过不断学习来缩小差距,弥补不足。 然而,我们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需要警惕“结构性冲突”。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心中都有限制自己创造力的矛盾。我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我们不够资格得到自己所想要的。彼得·圣吉形象巧妙地把“结构性冲突”比作两根橡皮筋,一根象征创造性张力,另一根象征我们心中的无力感和不够格。当我们越达成愿景时,这种无力感和不够格的想法也越大,最终阻碍我们迈向成功。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当我着手达成一个目标时,刚开始我总是踌躇满志,然而随着事情的进行,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就会不断怀疑自己:“我会成功吗?我的选择是否正确?”等等问题。 因此,彼得·圣吉要求我们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克服“结构性冲突”,那就是诚实地面对真相。我们要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冷静地看待我们所遇到的困难。要从自身分析问题的根源,而不应归咎于外部原因。 二、心智模式 彼得·圣吉从哲学角度讨论了心智模式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大作用。从中国的《列子》中的小故事“智者疑邻”说起,我们脑子所装的是一些对事物的印象和假设。心智模式没有对与错,但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良好的心智模式可能让人走向成功,而不合时宜的心智模式甚至会导致失败。我们仍然要通过不断学习,用新的技巧来推动自身发展,把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假设找寻出来。我们还要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探寻,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从而走向成功!

《生命科学史》读书笔记

《生命科学史》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生命科学史》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科学史创始人乔治萨顿说的好——“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的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生命科学的研究历程对生物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上海市二期课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生命科学史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对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对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 1.灵活运用科学史,渗透民族经精神教育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许多方面是落后的。但是,研读科学史,能够找到很多证据表明我们的科学家在许多可比的方面曾经领先于世界,把这些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突破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例如,中国古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人工选择、杂交的科学原理;明代学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学书、也是一本生物学巨着等;现代的例子有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等等。 当然,学科渗透“两纲”还是要注意无缝衔接。例如,高二生命科学中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内容,教师在上到这一内容时,正好是11月20日,就增加了一个教学内容“历史上的今天”——介绍了1981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家

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成就,民族精神的渗透做到了“落雪无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探究“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生命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通过生命科学课程的学习,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该具备的对生命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应用与实施、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基本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部分重复科学家当时的研究历程,例如,高一生命科学教材中有“细胞膜”的内容,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教师在教学中介绍了一系列的科学家当年的研究过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很自然就得出结论,知道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及其特点,这样的处理比原本教师的“灌输”,效果好了很多。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破译遗传密码的过程等,都可以作为探究的材料为课堂教学服务。 3.用科学史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生命科学史以其真实性更有助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科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理论。例如,高二生命科学在讲到“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时,教师出示了一张邮票,邮票以第

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真题笔记(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全版)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1、信息的概念 (1)从信息的作用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消除”、“负熵”等。(没有揭示信息的本质) (2)从信息的范围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消息、知识、情报、数据等。(只指出了信息概念的外延,及信息的范围,定义应该表达概念的内涵) (3)从信息的内容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交换的内容”。(已经注意到了信息的质的方面,但是a信息的范围没有划定,b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 (4)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物质的属性、规律、运动状态、存在标志等。 a、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亦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b、从认识论层次上看,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但不够通俗,并且从两方面定义,不便于对信息概念的整体把握)我们认为,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此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上面第三、四类观点,因此该定义基本上属于第三类定义,但事物发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事物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属性 (1)普遍性。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必然存在着信息,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交换。 (2)多样性。 (3)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 (4)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充和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将进行加工处理。 (5)与载体的不可分析。信息需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6)与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 (7)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8)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9)非消耗性。可以多次开发,反复利用。 (10)强时效性。信息老化和更替。 3、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信息与知识、情报 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这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语言性、积累性等基本属性。 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情报具有知识性、动态性(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和有用性等基本属性。 从三者的范围大小来看,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属于一种包含关系 (2)信息与数据

读书与人生心得体会

月25日,我有幸在图书馆五楼听了我校师范学院中文系毕教授的关于读书与人生的报告,听后很是感慨。我也不禁想到读书与我的人生。 在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人生有涯知无涯,读书与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从人 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开始,书就已经走进人的生活,成为每 个人生活中的阳光、雨露、物质、精神,读书的质量与人生的幸福指数成正比。当我们走进有着巨大藏书数量的图书馆,就犹如走进了实现人生理想的知识殿堂。书籍作为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未来,无所不涉无所不包 星光隐退在浩瀚的天际里,此刻已是夜深人寂之时,白日的喧嚣嘈杂倏然退去,心灵静谧得如一泉清水。若在此时,独坐在书桌前,拾一本书,再慢慢地品着书中的韵味,这或许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吧! 我的快乐从读书开始。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快乐,因为我读书。我经常徜徉在书中看落霞和白云,体会生命的灿烂和寂寞。我在灿烂中放歌,我在寂寞里低吟,生活中我不会忽视爱的残缺,但我愿意在灵魂中固守书中浪漫。我了解生命的脆弱,但我愿意在劣境中细品苦中读书的意境,探索人生也就开始了忧患和幸福的感觉。开始对身边事物的思

考,思考自己不明白的许多小问题和大问题。当遇到烦恼并且不能释怀的时候,我就喜欢读书,回忆自己读过书的。但是,现在想想,当时尽管内心有无数的困惑,但往往是看了些书就得以解决了,心情也开朗了。 读书的感觉真好,人坐书窗,神游物外,世界因此奇妙无穷。面对尴尬的生活,我依旧可以坦然。不如意的时候,书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记得困境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其中关于人性的坚强,如何塑造美好的人生,和书中主人公保儿的铿锵名言都使我受益匪浅。可以说,当我面对人生各种困难时,书籍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力量,使我从字里行间看出一个光明的方向,那个光明的方向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庆幸我找准了方向,我走上了一条属于我的道路。 伟大的导师列宁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三项任务:学习、学习、再学习。”细细地想想,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跋涉,在走过的每一段历程中,我们都会有欢乐、有困苦;也会有所思、有所想。这苦、乐、思、想的源头便是我们从书中受到的启示。 如果说人生如画,书就是那多彩的颜色; 如果说人生如海,书就是那奔泻的江河; 如果说人生如山,书就是那绵延的山峰。

2020《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学会自我超越,学会心灵的转换,学会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会用系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 我特别喜欢那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许多问题已比较清晰的出现在脑中,是啊,《第五项修炼》帮助人们重建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从习惯看世界、看环境、看别人,改变到向里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内心;从看局部,到看全局、看系统。从而能看到存在与内的智障,寻求到克服它们的可能。《第五项修炼》的成功和杰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理论,而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性。它可能帮助你在弄清为什么的前提下,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自我开发、自我超越的能力;改善心智、提高认知的能力;团队学习和团队建设的能力;系统思考、掌握未来的能力。 《第五项修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大潮,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完全符合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的发展目标。 《第五项修炼》是一部能够让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大潮中仍然具有竞争力的宝典……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能够才能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呢?终身教育,社会中人的再教育,出国深造等等。接受教育成为自我提升的手段。即使人们早已走出校园,可是知识的力量却伴随人们的一生。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也是因为知识的力量。我们要成为社会中的强者,就应该学会不断地学习,也就需要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是《第五项修炼》所提出的观点。 老师要我们在3个星期内读完《第五项修炼》这本管理学的书。阅读完后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似懂非懂的。百度一下才知道这本书并不简单,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作者是彼得·圣吉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 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

生命科学史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 在生物学中许多发现都是在观察大量生物现象后进行总结发现的,但是大多数科学家只注意其表象,对更深层次的原因却不求甚解,而孟德尔却不是这样,他不但注意观察生物的表象,更是把统计学引入到生物学的研究中,利用数学手段研究遗传现象中更深层的原因。孟德尔作为把数学工具引入生物学研究的开先河的生物学家,他做的著名的豌豆杂交实验更是精彩,其得出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成为了生物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研究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在孟德尔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也称为融合遗传。 但是这一观点却被一个叫做孟德尔的修道士打破,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二十一岁便做了修道士,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田地种植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未开花之前就完成了授粉,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因而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既可靠,又容易分析。而且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同时这些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用这样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首先他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孟德尔惊奇的发现杂交的后代都是高茎,孟德尔带着遗惑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子二代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孟德尔对子二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统计,发现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对其他性状的实验同样是这个结果。 经过一番创造性思维后,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1)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成员来自父本,另一个成员来自母本,二者分别由精卵细胞带入。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又彼此分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人生的价值_感悟人生优秀版

《人生的价值》 精选阅读(1): 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观的评价,也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所有言行举止的 客观评价。 我小时候也有梦想,没有上学之前,不知道什么叫人生的价值,只想吃饱饭,穿好衣,挺 好玩,但小小的年纪就成了放牛娃;上学读书后,只想好好读书,多学习文化,离开贫困的偏 远农村,到城市去生活,却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害得我没法好好学习,没有机会进 入初中和高中,成天与大人们口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在农田地,辛苦不得了;好不容易出 去当兵,成为军人,本想好好干,当个将军,好光宗耀祖,但在1978年却从济南军区调到昆 明军区,上了云南前线,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差点光荣在那个地方,八十年代中期随着百 万大裁军转业到地方工作。到了地方后,从事统战与侨务工作,开始是落实统战侨务政策,为那些在历次户外中遭受迫害的人们平反,恢复名誉,之后是帮侨扶困,招商引资,抚贫助学, 抗洪救灾,抗冰振灾,从海内外募捐超多的款项全部上交政府民政部门。总计多达3000多万。一向到退二线,没有停止过,几十年来,我受父母亲的佛教思想的影响,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求保平平安安。如果说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观,那我就做对了啊! 价值,是指事物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用心好处和有用性。可视为是能够公正且适当反 映商品、服务或金钱等值的总额。在经济学中,价值是商品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代表该商品在 交换中能够交换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价值通常透过货币来衡量,成为价格。这种观点中的价值,其实是交换价值的表现。根据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物体的价值就是该物体在一个开放和竞 争的交易市场中的价格,因此价值主要决定于对于该物体的需求,而不是供给。有些经济学者 经常把价值等同于价格,不论该交易市场竞争与否。而古典经济学则认为价值和价格并不等同。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商品价值。 马克思还将商品的性质分为使用价值(给予商品购买者的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交换的量)。 人生价值,是指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表现。在必须好处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好处,评估人生价值量大小,能够明白人生的好处如何,明白人生好 处大小。 对于人物来说,像霍金,人生便是无尽的探索;像海伦,人生将是绚丽的想象;像孔子, 人生就是仁爱的奋斗。与其反之,对于海子来说,人生便是无望的黑暗;对于秦桧来说,人生 将是肮脏的权利;对于和珅来说,人生就是贪污的金子;对于文强来说,人生就是贪得无厌。: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的人生好处都是不一样的,或光明或黑暗,或奋进或颓废,或美丽或丑陋。话说回来,人生只是一个过程,来时几声哭泣,走时几人叹息。但世间万物无不在走这 个过程,每一个人都是首先活在这世间,然后历经沧桑,最后走向灭亡。而人生的好处便是在 这个过程中定下的。 人生的好处是没有止境的,正因活着一天就会有一天的好处。正能量的人生,就不能有满 足的思想,就要不断的追求,要在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眼下所没有的、追求自 己透过发奋能够得到的。当然那里面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就应属于自己的才去追求。如果我 们奋斗了,发奋了,既使我们没有成功,起码是无怨无悔!这也是人生的好处。

寒假读书的心得体会

寒假读书的心得体会 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寒假读书的心得体会,一起来看一下吧。 寒假读书的心得体会篇一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位教师看一本书,并写下读书体会。对于我来说现在难得会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让人变的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往往变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别的女儿回到了身边,于是想到了看一本对儿童教学的书,能吸取一些教育经验的同时也能完成了任务。于是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的人比较多,所以找来这本书,以下就是一些读这本书的体会。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

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儿,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

一、生命科学史

特色专题素养提升 一、生命科学史 一、考试说明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 及热点问题 。 ..... 二、生物学重大发现(生命科学史)的启迪 生命科学发现史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成为结论的知识,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后者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重点强调的,同样也会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生物学重大发现 1.细胞学说 2.细胞膜结构模型的研究 3.酶的发现过程 4.光合作用发现史 5.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 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8.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9.DNA半保留复制的探究过程 10.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发现 11.遗传密码的破译 12.生长素的发现 13.促胰液素的发现…… 四、典型例题

1.请回答下列与研究细胞膜结构有关的问题 (1)1895年,Overton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胆固醇、甘油等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相对困难;另外有人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水解,这些事实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的膜混杂。哺乳动物细胞内其他的膜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内膜系统,将其用________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 (3)1970年,科学家进行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2)细胞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蒸馏水 (3)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抗原)是可以运动的 2.某小组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绿叶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表实验方案,请据表回答相关问题: 甲组乙组 环境条件黑暗、低温、充足空气光照、适宜温度、充足空 气 实验材料同株天竺葵植物相同叶片同株天竺葵植物相同叶片方法与步骤先将两组天竺葵植物相同叶片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再将甲、

励志类读书感悟

励志类读书感悟 励志类读书感悟1000字范文格式篇1:《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着一本书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的著作!这本书聚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不仅走出窘境,有的还成为世人敬慕的出色人士!我阅读之后,对在社会上该如何待人接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第二篇的:使人喜欢你的六种方法,最让我受益良多,它的内容与现实社会有着严密的联络,照实地反映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第一章中,我明白到,其实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你产生兴趣,都会关心你!假如我们只是想使人注意,使人对我们发生兴趣,我们、水远不会有很多真诚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那样造成的.例如老总统罗斯福的仆人爱默士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妻子问总统,美洲鹑鸟是什么样子? 因为她从没有见过鹑鸟,而罗斯福总统不厌其详的告诉了她。过些时候,我家里的电话铃声响了一爱默士和他妻子,住在罗斯福总统牡蛎湾住宅内一所小房子里一,我妻子接了电话;原来是总统亲自打来的。罗斯福总统在电话里告诉她,现在窗外正有一只鹑鸟,假如她向窗外看去,就可以看到了.这样关心一桩小事情,正是罗斯福总统的特点之一。像这样一位主人,怎么不使仆人们喜欢?谁能不喜欢他呢?所以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必需遵守的第一条规则是:真诚的对别人

发生兴趣。看到这里,我又想到,现在的人思想过于自私,总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太强了,导致有点脱群!人际关系需要整理! 在第二章,如何给人好印象.我看了一比遗产的妇人司华伯两个事例后,我懂得了浅笑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一个人的行动,比他所说的话,更有详细的表现,而人们脸上的浅笑,就有这样的表示: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非常快乐见到你,那么喜欢狗,相信也是同样的原因你看牠们那么的喜欢跟我们接近,当牠们看到我们时,那股出于自然的快乐,所以人们也就喜欢了牠们。一个浅笑虽然是小事,但坚持着其实不容易! 在第三章中,你要避免发生费事,就请这样做!罗斯福总统知道一种最简单、最明显、而又是最重要的如何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对方的姓名,使别人感到自己很重要可是,在我们之间,又有多少人能这样做?当别人介绍一个生疏人跟我们认识,虽有几分钟的谈话,临走时已把对方的姓名忘得干干净净。我觉得能记住你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的名字,是一种基本的礼貌,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 在第四章中,如何养成优美而得人好感的谈吐。只谈论自己的人,永远只为自己设想,而只为自己设想的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白德勒博士,他曾经这样说过:这种人是无药可救的,没有受过教育的!白德勒博士又说:无论他曾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仍然跟没有受过教育一样。 需要记住:跟你说话的人,对他自己来讲,他的需要、他的问习题,比你的问习题要重要上百倍。他的牙痛,对他来讲,要比发生天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之第五项修炼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之第五项修炼 利用这个寒假我读了两本书:《第五项修炼》和《杜拉拉升职记》,我从书里看到的似乎 只是一些表层的东西,却也足以让我受益。 先看的是《第五项修炼》,刚开始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 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几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慢慢我读懂了。呵,那 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 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我喜欢那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 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然后慢慢加热,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 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 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 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第五项修炼》有五项主要的内容: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 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第五项修炼》字字如玉,发人深思,催人觉醒,授人以渔,引人成功…… 读《杜拉拉升职记》完全是抱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却也看到了许多许多的东西。这是一本贴近现代生活的书,是对我们现代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书中的主人公,那个具有时 尚名字的杜拉拉,因她身在世界500强之外企职场,执著上进踏实勤奋,用一般人难有的勤奋,再加上不断学习聪明的大脑,为她自己加薪晋级换来了机会,最终成长为这个大公 司的hr经理,并为自己赢来了理想中的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