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走进化学实验室》。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九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难点是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题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参观实验室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走进化学实验室。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实验室以及一些常

用的仪器和使用方法。第二课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而学习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第三课时将学习仪器的洗涤以及做出本课题的总结。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教学要点: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通过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讲述,让同学们深刻的认识进入化学实验室也是要遵循实验室规则的。以及让同学们回忆家里的厨房中储存白糖、食盐、酒、醋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2、讲授新课:让同学们看书中的彩图,然后通过课件投影出更多的实验室图片。然后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实验室规则,让同学知道规则的重要性,最后让同学们观看一些仪器图片,展示实验室一些常用的真实仪器。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画出一些仪器,让同学说出仪器的名称。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的总结。

5、布置作业:让同学回去看家里厨房的容器使用方法以及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块状)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3、滴管的使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

2、给物质加热:用外焰加热

三、仪器的洗涤

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任教科目:初中化学 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 作者:陈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的成分。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教材中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和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 说,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于严谨的科学学习 来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 习,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 夹,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和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改进如下: 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

250ml量筒。 实验操作: 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 在于证明这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 同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是多少ml? (用于测定空气的体积) 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 导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看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的空气,是导管内的气体,不是集气瓶内的空气,也恰恰是我们实验需要排出的气体。之后水将沿着导管进入坐集气瓶,量筒内液面逐渐下降。 6.红磷完全反应后,将集气瓶倒过来,振荡,让集气瓶,充分冷却。(大约20秒钟时间即可冷却),正立集气瓶,捏住橡胶管,将导管内存留的水倒流至量筒,把长导管拿出量筒,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0ml。由此可知,减少的气体体积为50 ml。我们也精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 本装置改进之后的优点: 1.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前精确地测定出原来空气的体积。实验后,精确的测定出量筒内水减少的量,就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的量。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说课稿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 教材简析重点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难点问题的发现、提出及结论的得出。关键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主动研究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意义。 2、学习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

3、学会常见探究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主动研究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类比的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整合的能力。情感目标1、体会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讨论、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教学设备多媒体、大屏幕投影。仪器药品集气瓶、玻璃片、试管、饮料

瓶、胶头滴管、玻璃管、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熟鸡蛋等课前准备做PPT、查找网上资料、准备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过程设计 教 学过程设计 教 学过程设计 教 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问题的引入: 从学习方法、中考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出课题。[引言]化学实验探究是学

习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我们的课本里及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都出现了涉及到化学实验探究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以化学实验探究为主题进行复习,希望对同学们解决此类问题能有所帮助。总结归纳化学实验探究题的类型。[讲解]一、化学实验探究题的类型: (一)假设验证类型探究题;(二)处理、分析得出结果型探究题;(三)新情景型探究题;(四)计划方法类型探究题。投影例1 [启发]启发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和题目中有关信息提出假设。[讲解]二、题型分析、解法指导: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是初中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的启蒙,安排在课题2的两个探究活动之后,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体验的基础上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也为后面的实验操作及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通过对学生参与操作,探究,学会药品的取用及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重难点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三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虽然对实验很感兴趣,但由于对实验仪器陌生,对实验 操作不了解,就有些害怕实验操作。但是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这些实验操作是最常用的,几乎每个实验都会遇到,是基本功,必须严格训练。因此,我将固体、液体药品的使用定为本节的重点。量筒的使用在物理课程上是新学内容,学生对其读书的误差分析掌握还不是很好,所以我将其定为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主要采取实物结合多媒体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组,通过组内的自主合作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则起引导、启发作用。 对于简单的操作,如固体药品的取用,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稍复杂的操作,如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则由教师规范演示后再由学生练习操作。有关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是一个关键点,可通过学生分组活动,亲自实践,了解俯视、仰视读数造成的偏差,经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加以相应的习题巩固,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 教师: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为了便于教学,我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并事先在实验桌上摆放常用的仪器,让学生分组坐好。 通过魔术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兴趣。 首先在烧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接着用胶头滴管往里面滴加酚酞,这时学生会看到液体由无色变红,会觉得化学很神奇。此时我再用胶头滴管往里面滴加适量稀盐酸,学生将会看到液体又变回无色。在他们兴趣高涨的时候,我会说:刚刚老师表演的魔术中用到了一些常用的化学仪器,你们认识它们吗?自燃引入常用仪器的学习,让学生就着桌面上的仪器结合课本P151--152,自主学习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接下来我会问:根据仪器的用途,你能否将它们分组呢?让学生讨论之后,我将作出最后总结。仪器大概可以分为反应容器、支持容器等。 投影一张常用仪器的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仪器的名称,从中了解其掌握情况。

高中化学实验说课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

高中化学实验说课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述职报告ppt】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收集了初中化学实验说 课课件,欢迎阅读。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走进化学实验室》。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 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

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九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实验说课稿

实验说课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17年亳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说课稿 学科:高中化学 课题:《基于手持技术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的研究》 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姓名:方涛 学校:亳州市第一中学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 基于手持技术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的研究 方涛亳州市第一中学 一、实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在现行版本的教材中均有介绍,山东科技出版社新编教材必修一《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的方法和程序”课后“练习与活动”第三题(第18页)有涉及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研究,其内容是:“取一小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然后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做演示实验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该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于“滴加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因为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十分有限的,一般教师会由此现象直接告诉学生:“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是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将酚酞漂白,使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没有相关的实验事实说明,中间产物是过氧化氢。 2、学生学情分析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反应,反应原理较为复杂,然而学生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分步的问题上没有经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是直接告诉学生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是过氧化氢,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现有潜在认知水平,所以学生在处理该知识点时只能通过机械记忆。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书本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手持技术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过程的跟踪,展示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结果还有反应过程。同时和书本实验完美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过氧化钠与水或稀酸反应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不稳定,立即分解放出氧气○1。 反应方程式: 第一步: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Na 2O 2 +2H 2 O = 2NaOH + H 2 O 2 (快) 第二步: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2H 2O 2 = 2H 2 O+ O 2 ↑ (慢) 总反应:2Na 2O 2 +2H 2 O = 4NaOH+ O 2 ↑

初三化学实验教案汇编

初中部分 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①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②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③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④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3.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说课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说课稿学校:兴义市则戎乡中学 参赛教师:马建春 参赛时间:2018年6月13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是则戎乡中学的马建春老师,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展示的创新实验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内容,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出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需要用到二氧化碳气体时,能不能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这样就引入该课题。 在课本上,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提供实验仪器,(都是玻璃仪器)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带橡胶塞)、集气瓶、玻璃片、试剂有碳酸钙、稀盐酸。该实验的不足之处:1、不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用的都是玻璃仪器,容易破碎3、所用的仪器空间大,耗费大量的药品。因此我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我改进 后的实验设计体现5大理念: 1、变废为宝.我使用的仪器是塑料瓶、医院里输液用过的输液管,给动物 打针用过的注射器、我把它们高温消毒后拿来使用。可以循环使用的 橡胶塞、还有平时家里用剩的蜡烛、火机和木条。 2、容易携带,不易破碎,使用方便。 3、多功能.可用于实验室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制二氧化 碳、氢气等)。 4、容易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节约药品,可根据需要气体的多少,选 择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和注射器。 5、所用药品能就地器材,所用的大理石(石头)就是我在路边捡的。 实验过程:介绍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塑料 瓶中装入适量的碳酸钙(块状的石头),塞紧橡皮塞,把注射器里的稀盐酸(适量)推进塑料瓶里,观察实验现象,同时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初中化学说课稿集锦

初中化学说课稿集锦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第四单元课题四的有关内容,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他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的掌握它们,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指出了由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同时还指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得的,所以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但是化学式的书写,主要是通过化合价来推求。 从教材方面看,化合价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只知道了书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则,还不会确定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而且还没有核外电子排布和最外层电子得失的知识基础。因此对九年级学生说,学习这样一个抽象概念并掌握其应用,是有一定难度的。 (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背景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在此以前涉及到的有化学式,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另外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酸、碱、盐的学习。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 (2)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制定教学目标,据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使学生认识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②、培养学生对化合价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的能力 ③、使学生懂得只有确实存在的物质,才能写出它的化学式。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教育。 (3)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化合价》第一课时的学习,不但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化合价的实质,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在后续课中应用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快速而准确的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定义都抽象难懂,因此,我把它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形成化合价的概念和理解化合价的实质。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已进入九年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让他们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设置了许多活动,比如,<比一比,看谁最棒>、<动脑动手活动>、< 快速抢答>、<讨论与交流>等,特别是在课的最后我还设置了记忆化合价的过关游戏,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而且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三、说教法: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本着体现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原则,我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氨气的综合实验》说课稿

《氨气的综合实验》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实验之于化学,正如双翼之于飞鸟”。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的核心所在,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对学生知识和认知情感分析,以实验为主线来讲解氨气的性质。 同时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字典,其中的素材也并不是唯一的经典,克服教材实验的不足,设计实验改进方案,将氨气的制取、收集和喷泉实验,以及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实验用一套装置进行综合,把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融合在一起。理解氨气性质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氨气是高中阶段唯一一种碱性气体,是重要的氢化物的代表,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重要的化工产品。从内容上看,它属于物质知识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良好教材。从结构上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硅、氯、硫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之后展开教学的,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而本节课的学习还对后续的铵盐、硝酸、合成氨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 ②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另一种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③理解喷泉实验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知 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②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 责任感;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 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氨的喷泉实验及其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氨的喷泉实验及其化学性质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圆底烧瓶两个,注射器,烧杯,矿泉水瓶,导管,橡皮管,橡胶塞,止水夹,Y 型管。 实验药品:浓氨水,氢氧化钠,酚酞。 为了落实我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1、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投影】看新闻《氨气泄露事件》 【引入】讲述《氨气泄露事件》中的现场情况,以及由于事件引发的严重后果,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说课稿说课讲解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说 课稿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材简析重点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难点问题的发现、提出及结论的得出。关键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主动研究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意义。 2、学习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

3、学会常见探究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主动研究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类比的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整合的能力。情感目标1、体会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讨论、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教学设备多媒体、大屏幕投

影。仪器药品集气瓶、玻璃片、试管、饮料瓶、胶头滴管、玻璃管、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熟鸡蛋等课前准备做PPT、查找网上资料、准备实验用品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过程设计 教 学过程设计 教 学过程设计 教 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问题的引入:

从学习方法、中考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出课题。[引言]化学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我们的课本里及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都出现了涉及到化学实验探究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以化学实验探究为主题进行复习,希望对同学们解决此类问题能有所帮助。总结归纳化学实验探究题的类型。[讲解]一、化学实验探究题的类型: (一)假设验证类型探究题;(二)处理、分析得出结果型探究题;(三)新情景型探究题;(四)计划方法类型探究题。投影例1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教案[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师:程琴敏 实验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的使用方法。 2、学会取用药品的方法,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3、掌握试管、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振荡、加热等实验操作,学会仪器装置的 连接,会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4、学会洗涤试管和判断试管是否洗净的方法。 仪器:试管(5)、试管夹、试管架、烧杯、镊子、药匙、滴管、量筒、玻璃棒、托盘天平、酒精灯、试管刷等。 药品:蒸馏水、锌粒、碳酸钠粉未、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其他用品:火柴、纸片、抹布、废液缸等。 教学过程:常用仪器介绍及用途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取1粒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和纸槽取少量碳酸钠粉未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用量筒取2mL蒸馏水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注意:仰视和俯视时的读数和实际取值如何) (2)用量筒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并观察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用滴管向盛有锌粒、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观察现象。 3、酒精灯加热物质 (1)如图所示,观察酒精灯的火焰。 (2)将上述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试管,用试管夹夹持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并观察现象,然后将放在试管架上。 4、托盘天平的使用 用托盘天平称取的碳酸钠粉未,并观察现象。 5、仪器的连接与装配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洗涤玻璃仪器 洗净的标准:管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思考与交流:

1、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有哪些若是固体或液体又是如何 2、用托盘天平称取的碳酸钠粉未,将砝码放在左盘,称出的实际药品质量是多少 若称取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应如何处理 小结: 列表归纳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用途 作业:完成《实验操作指导》P2—4 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课件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走进化学实验室》。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九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难点是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题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说课稿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 一、课标要求 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操作步骤的掌握 采取探究法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展示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图片,并提出问题:实验中的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环节2:制取原理讲解。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环节3:装置图拼装并展示。

图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观察所有装置图可以分为几部分,从而指出哪部分是气体 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 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气体收集装置。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 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环节4: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由于刚接触制取实验,以防一些意外出现,所以先让学生观看 教师的制氧操作演示视频,让学生对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掌握。 如图1连接好实验装置图,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 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进试管。

最新走进化学实验室_说课稿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走进化学实验室》。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九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难点是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题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任教科目:初中化学 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 作者:陈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的成分。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教材中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和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 说,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于严谨的科学学习来 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习,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夹,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和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改进如下: 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250ml量筒。 实验操作: 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在 于证明这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 同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是多少ml(用 于测定空气的体积) 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导 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看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的空气,是导管

初中化学说课稿

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 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第四单元课题四的有关内容,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他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的掌握它们,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指出了由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同时还指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得的,所以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但是化学式的书写,主要是通过化合价来推求。 从教材方面看,化合价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只知道了书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则,还不会确定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而且还没有核外电子排布和最外层电子得失的知识基础。因此对九年级学生说,学习这样一个抽象概念并掌握其应用,是有一定难度的。 (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背景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在此以前涉及到的有化学式,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另外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酸、碱、盐的学习。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 (2)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制定教学目标,据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使学生认识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②、培养学生对化合价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的能力 ③、使学生懂得只有确实存在的物质,才能写出它的化学式。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教育。 (3)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化合价》第一课时的学习,不但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化合价的实质,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在后续课中应用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

初中化学万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册第单元课 题《》。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面我们还要 学。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很多活动:比如,“我会填”“我会答”“讨论与交流”等。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为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1.说教法: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说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 2.结合教材、学生情况和课改的三维目标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现在是一个网络发过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分成十个阶段进行,同时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演示烧手帕的化学小魔术。提出问题: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呢? (这样设计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条:“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这样做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在生活中化学是无处不在的。) 第二阶段:教师演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我会在大屏幕上将实验所要用到的仪器、药品及实验步骤给出,由各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来预测可能产生哪些现象?然后由老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燃烧的条件是:(1)有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第三阶段:提出问题:如果我想让水中的白磷也燃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由小组再次进行讨论,拿出实验方案。然后选定最佳方案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出燃烧是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的。 (这样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二条:“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可以使不能程度的学生有所提高。”这样设计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的的积极性,以及培养他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第四阶段: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叫做我会答:在这个环节中我将会出几道和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 比如:正在燃烧的炉子(1)如果不再继续加柴禾,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说课稿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 二、实验器材 磁力搅拌器、烧杯、铁架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胶头滴管 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碘水、亚硫酸钠溶液、酚酞试液、淀粉溶液。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一)课本实验的创新 1.实验装置的改进 ①用口径较大的烧杯取代口径比较小的锥形瓶,便于实验操作。②借助磁力搅拌器,这样使反应更充分快捷。 2.实验内容的扩展与提升 两个新增实验,复习旧知,学习新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更贴近高考,服务生活。新增实验和改进实验创设了更丰富的实验情境。 (二)课堂形式的创新 通过七个环节使课堂内容充实紧凑。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 (三)学习方式的创新 课内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核心素养; 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情景导入,再通过回顾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入滴定操作;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讨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小结得出误差分析的关键点;最后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两个新增实验。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操作和仪器的使用。 (2)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3)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基础知识进行提升、扩展,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滴定的操作,提升数据处理定量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滴定实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六、实验教学内容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考要求的基本实验之一,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并且该方法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由生活中的实例情景导入,把课本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计算进行扩展、提升。利用实验的改进装置,做两个新增分组实验: 实验1:用0.1mol/L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溶液10mL,通过滴定实验求得草酸的浓度是多少?指示剂如何选 择? 实验2:用0.2mol/L的碘水和未知浓度的亚硫酸钠溶液10mL,通过滴定实验求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浓度是多少?指示剂如何选择? 新增实验和改进实验创设了更丰富的实验情境。知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深化了对滴定过程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的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更贴近高考。 七、实验教学过程(包括七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揭示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

高中化学萃取和分液实验教学说课稿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药品:番茄、植物油、碘水、酒精 仪器:铁架台、研钵、玻璃棒、烧杯、铁圈、分液漏斗、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三、实验改进要点 1、以往的实验改进都从仪器中着手,我这次的实验改进从药品着手。实验药品来源于生活,用番茄汤作为要萃取的对象,选择了植物油这一绿色萃取剂,实验药品简约化,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生活化。 2、另一个改进是多步实验易于学生理解。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现改为通过设计多步实验学习,先学习分液,再学习番茄汤中色素的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番茄汤中油层现象,理解萃取的实质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番茄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现象,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番茄红素性质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以番茄汤为起点,学习分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你有喝过西红柿汤吗?它的营养成份很高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