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总结

2011年榆树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总结

进一步摸清我市出血热宿主动物密度、种类及带毒率情况,分析鼠密度消长的影响因素,并及时准确地为减少鼠害和预防控制鼠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的防治依据。按照长疾控【2011】31号文件精神,榆树市疾控中心于2011年5月、9月分别在榆树市的大岭镇、红星乡、城发乡和华昌街道居民区和野外进行了鼠密度、构成、带毒率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1、调查点选择:以2010年以来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最多的乡(镇)为调查对象。选择了大岭镇、红星乡、城发乡和华昌街道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分别在居民区和野外各设一个监测点。两个监测点同时进行。

2、.监测方法:监测工具使用中型钢板夹,诱饵为油饼。采用夹夜法,晚放晨收。

居民区室内、库房每15㎡布放一夹,庭院靠墙根或建筑物周围布放,每5延长米布放一夹。

野外选择居民区500米以外的农田,每5延长米布放一夹,行距不少于5米。

二、调查结果

5月份,4个乡(镇)、街道居民区收有效夹1318盘,捕鼠57只,平均鼠密度4.32%。其中鼠种构成:褐家鼠54只,占构成的94.74%;

小家鼠3只,占构成的5.26%。褐家鼠为居民区优势种。 4个乡(镇)、街道野外共收有效夹1620盘,捕鼠45只,平均鼠密度2.78%。其中鼠种构成:褐家鼠30只,占构成的66.67%;大仓鼠15只,占构成的33.33%;褐家鼠、大仓鼠为野外优势种。此次野外未捕获到黑线姬鼠。

5月11日至13日,对大岭镇、红星乡、城发乡、华昌街道调查点进行了灭鼠,投放溴敌隆鼠药400Kg,灭鼠一周后居民区平均鼠密度为0.17%、野外平均鼠密度为0.82%。

9月份,大岭镇、红星乡、城发乡、华昌街道居民区收有效夹1653盘,捕鼠35只,平均鼠密度2.12%。其中鼠种构成:褐家鼠27只,占构成的77.14%;小家鼠7只,占构成的20.00%;大仓鼠1只,占构成的2.86%。褐家鼠为居民区优势种。 4个乡(镇)、街道野外共收有效夹1628盘,捕鼠72只,平均鼠密度4.42%。其中鼠种构成:黑线姬鼠23只,占构成的31.94%;褐家鼠39只,占构成的54.17%;大仓鼠10只,占构成的13.89%。黑线姬鼠、褐家鼠为野外优势种。

这两次监测结果如下:大岭镇、红星乡、城发乡、华昌街道居民区收有效夹2971盘,捕鼠92只,平均鼠密度3.09%。其中鼠种构成:褐家鼠81只,占构成的89.13%;小家鼠10只,占构成的10.87%;大仓鼠1只,占构成的1.09%。褐家鼠为居民区优势种。 4个乡(镇)、街道野外共收有效夹3248盘,捕鼠117只,平均鼠密度3.60%。其中鼠种构成:黑线姬鼠23只,占构成的19.66%;褐家鼠69只,占构成的58.97%;大仓鼠25只,占构成的21.67%。黑线姬鼠、褐家鼠为

野外优势种。

2011年,5月中旬,榆树市疾控中心在大岭镇开展一次鼠密度、构成、带毒率监测。按照数量要求,将捕来的100只鼠分类鉴定后,无菌解剖并取鼠肺,放入冷冻塑料管内,编号,封口,放入液氮罐内保存,5月16日送至长春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计算鼠带毒率。5月22日在榆树市大岭镇采集未接种过出血热疫苗的重点人群(16-60周岁)血清标本50人份,6月1日送至长春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疾控中心先后采集市医院报告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4人份,置-20℃冰柜或冰箱冷冻层保存,6月1日送长春市疾控中心进行检验。

三、结果分析

1、从调查的鼠密度来看,2011年4个乡(镇)、街道的居民区平均鼠密度较高,达到了3.09%,超过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鼠密度监测方案》居民室外鼠密度应控制的标准(<3%)。4个乡镇、街道野外,平均鼠密度为3.60%;相对上升,提示人们从事野外田间作业应加强自我防护。夏季、秋季节鼠类由居民区向野外转移这符合鼠类生存自然规律。

2、从2次调查的鼠种类来看,居民区鼠种构成比较简单,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构成的60%以上;野外鼠种构成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均占构成的30%以上。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大仓鼠均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传染源。是近两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呈暴发流行和持续发生的原因所在。

3、从农村的灭鼠情况看,多年都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了农村居民区灭鼠工作。就调查的鼠密度结果,农村灭鼠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很难的。一方面在调查中了解到,群众普遍反响,下发的灭鼠药品非常有效,但就是药量不能满足需要,但另一方面,在有限的灭鼠药品,是否真正达到科学投药、饱和投药、高覆盖、零空白等等。也都是我们今后灭鼠工作应该值得深思和加强的。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市农村居民区、野外鼠密度均较高,5月份调查点居民区平均鼠密度达到了4.32%、9月份野外平均鼠密度达到了4.42%。超过流行性出血热鼠类控制的标准,而做为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传染源,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大仓鼠分别为居民区、野外的优势种,也是近两年流行性出血热持续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见我市农村鼠害仍较严重,鼠传染病,特别是流行性出血热的暴发流行的潜在危害仍然没有完全彻底清除。

控制鼠的危害,消除鼠传染病的隐患、灭鼠拔源,降低鼠的密度,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因此,必须采取以防鼠、灭鼠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即与农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保管好余粮,搞好垫离;及时清运垃圾,堵塞鼠洞,消除鼠类生存和栖息的场所;科学突击灭鼠与长期投放毒饵盒巩固灭鼠成果;野外作业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提高整体免疫水平。只有这样长期坚持,就一定能使鼠害及鼠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降到最低程度。

监测点名称:榆树市疾控中心监测点编号:□□□□□□捕鼠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捕鼠地点:1 居民区,2 野外(A 田野,B 山林,C 草原,D 河堤,E 其他)□

收夹数 2971 夹次□□□

捕鼠总数: 92 只□□□总鼠密 3.0%□□

主要鼠种及构成情况

填表时间:__2011____年__10_月__8_日

单位(盖章):_榆树市疾控中心

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点名称:监测点编号:□□□□□□捕鼠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捕鼠地点:1 居民区,2 野外(A 田野,B 山林,C 草原,D 河堤,E 其他)□

收夹数: 3248 夹次□□□捕鼠总数: 117 只□□□总鼠密度: 3.6%□□

主要鼠种及构成情况

填表时间:__2011____年__10_月_8__日

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博拉出血热全员培训考试标准答案 (1)

埃博拉出血热全员培训考试(标准答案) 科室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是2-21天,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半数病人可有咽痛及咳嗽。(10分) 2、埃博拉出血热感染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10分) 3、埃博拉防控工作中强调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等五早。(5分) 4、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要求标准预防、接触防护、呼吸道防护,医护人员防护应采取标准预防,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措施。(5分) 5、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个人防护穿戴顺序五步包括手卫生(七步洗手法)、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5分) 6、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个人防护脱卸六步包括一次性橡胶手套、一次性隔离衣、手卫生(七步洗手法)、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手卫生(七步洗手法)。(5分) 二、简答题 1.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依据?其中流行病学史包括哪些?(10分)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2. 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 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3.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 (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 (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流行病学史:1、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 2、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 3、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 4、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

出血热试题

出血热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流行性出血热: 二、单项选择题: 1、肾出血热综合征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A.肾 B.肝 C.心 D.肺 2、关于肾出血热综合征患者发热与病情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随发热好转,全身症状逐渐减轻 B.体温逐渐好转,全身症状反加重 C.发热期全身症状最重 D.发热与症状关系不大 3、流行性出血热“三痛”是指:() A.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疼痛 B.腹痛、腰痛、骨关节痛 C.头痛、腰痛、眼眶痛 D.腹痛、骨关节痛、肌痛 4、下列哪项不能确诊流行性出血热:() A.疑似病例+血清抗EHFIgM阳性 B.血清抗EHFIgG滴度为1:40及以上 C.恢复期抗EHFIgG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及以上 D.EHF病毒抗原阳性 5、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播途径为:() A.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垂直传播 B.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C.动物源性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D.动物源性传播、垂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6、出血热疫苗接种部位是哪里? A.上臂三角肌 B.臀大肌 C.其他部位 7、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哪个是正确的?()

A.1,15,180 B.1,30,180 C.1,45,180 8、出血热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 A.2-8℃ B.8-15℃ C.-20℃ 三.简答题: 1、肾出血热综合征的典型临床分期是什么? 2、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三大主症是什么?

出血热试题(二) 一、选择题 1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 下列哪项正确( ) A 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应以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B 病程早期可抗病毒治疗 C 病程第7日后可用肝素抗凝治疗 D 无尿者可用甘露醇静推以促进利尿 E 发热期可用解热镇痛剂退热 2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具季节性和周期性 B 是由一种RNA病毒引起的 C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D 都具典型的五期经过 E 皮疹多为出血性 3 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 ) A "三痛"和"三红"征 B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C 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升高 D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E 鼠类接触史 4 对确诊流行性出血热 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

某县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今年六月下旬开始我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根据今年灾情和历年来的出血热疫监测资料预测分析,我县今年极有可能发生继82、91年两次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后的又一次流行高峰,为防患于未然,我县积极开展以灭鼠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为主防治措施: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大面积的灭鼠工作,消灭传染源为保证灭鼠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制定了《怀远县灾后灭鼠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政府统一领导、落实组织、固定人员、分级负责、周密计划、精心指导、科学灭鼠”的工作方针,培训灭鼠技术人员和投药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积极筹购投放药品。县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灭鼠工作的统筹安排,各乡镇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灭鼠工作的实施。灭鼠工作分别于7月底和11月中旬进行两次,在灭鼠工作开展前进行了鼠密度调查,确定每次灭鼠目标(均用鼠夹法):第一次农村低于5%,县城低于3%,第二次力争室内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制定灭鼠原则:全县灭鼠工作均统一布置、统一时间、统一方法,采取全方位饱和投药方法投放毒饵,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间、间不漏堆、住区不漏外环境。两次灭鼠工作,覆盖28个乡镇及1个国营农场,培训投药员和灭鼠技术人员达1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万份,13544人次参与投药工作累计投放毒饵23600斤,使用溴敌隆母液2792斤,发放敌克8000袋,灭鼠户数达472000户。为掌握灭鼠工作进展情况及开展效果,县防疫站对灭鼠工作进行了跟踪调查,各乡镇均能够严格按《方案》要求实施灭鼠工作,鼠密度(鼠夹法)控制基本达1%之目标。二、开展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出血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又一有效措施,县政府在听取了县卫生部门的汇报后,非常重视,决定由县政府采购10000份出血热疫苗对15个重点乡镇部分重点村重点人群进行免费预防接种。本次接种工作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乡镇防保所与村卫生室共同实施接种,县卫生防疫站负责培训与技术指导及疫苗的采购工作。按照乡村上报的适龄人口数,分配疫苗使用计划,设专人负责疫苗的领发、登记、管理,严禁挪做他用。接种对象为25—40岁的男性农民,每人每次1支,采用0、15程序,分2次在15天内完成接种工作。本次接种工作8月20日开始,覆盖15个乡镇90个行政村的25—45周岁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培训接种人员12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人份,为保证疫苗挪作他用及安全接种,县卫生局在接种工作开展期间,组织人员对接种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在县乡村三级防疫机构的共同努力协作下,9月10日全部接种工作顺利完成。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县乡村三级均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以广播、板报、宣传单、电视游走字幕等各种媒介主要向广大群众宣传流行出血热的危害、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疫情形势及其防治的基本卫生知识,使群众充分了解灭鼠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方法,为灭鼠和疫苗接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宣传工作贯穿整个预防工作的始末,发放宣传材料20000余张,各村利用广播宣传达300余次,县卫生防疫站还在电视上以游走字幕的形式时刻提醒广大群众出血的危害与防治的重要性。今年疫情报表显示全年出血热发病9例,与91年发病362例相比下降达97。51%,与2002年15例相比也下降了40%,说明我县采取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措施行之有效,更说明我县疫情预测工作的正确与扎实。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测试题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测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下列哪些是对的 ( ) A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B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C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呕吐、腹泻、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D病死率高,目前在西非流行的扎伊尔型病死率为53%。 2、埃博拉出血热的一般检查正确是( ) A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随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和核左移。血小板可减少。 B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C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 D凝血功能:凝血酶原(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疑似病例的诊断:①有流行病学史( ) ②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中任何一项,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 ①A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B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 C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②A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 B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C不明原因猝死; 4、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下列哪些是对的() A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无疫苗可以预防 B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按照相应规定报告。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C埃博拉出血热患者隔离区域应当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务人员应相对固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共16页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 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 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 B易感者的集中 C人工免疫 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11、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C )

传染病培训考试试卷

传染病培训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2、甲类传染病为霍乱、鼠疫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卡报出。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和肺结核病要分型报告。需分急、慢性报告的病种是乙型肝炎、血吸虫和丙肝;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和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 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30分) 1、传染病报告卡中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的年龄范围(B )。 A 10岁以下 B 14岁以下 C 12岁以下 D 16岁以下 2、传染病报告卡中现住址的含义是(A)。 A 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 B 户籍所在地址 C 病人就诊医院所在地址 D 病人工作单位所在地址 3、传染病报告卡中就诊日期的含义(C)。 A病人首次就诊日期 B 病人本年就诊日期C病人本次就诊日期 4、某病人如同时患艾滋病、乙肝和流行性出血热三种病:

①该病人应填写(C)张传染病报告卡。 A 1 B 2 C 3 D 4 ②若该病人因艾滋病死亡,需填写死亡日期的是(D)传染病报告卡。 A 艾滋病、乙肝、流行性出血热 B 乙肝 C 流行性出血热 D 艾滋病 5、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存(B)年。 A 1年 B 3年 C 5年 D 10年 6、病原携带者是指(C)。 A 恢复期传染病病人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 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病人 7、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 早隔离、早治疗 B 早发现、早治疗 C 早发现、早治疗 D 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8、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 位应于(B)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24小时 9、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有(A)。 A 流行性感冒 B 麻疹 C 淋病 D 狂犬病 10、下列哪种病需要报告阳性检测(C)。 A 脊髓灰质炎 B 霍乱 C 艾滋病 D 乙肝 11、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A)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 预防 B 治疗 C 控制 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报告病毒性肝炎要用专门的卡片。(Y) 2)任何人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性公卫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Y) 3)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N) 4)乙类传染病的某些传染病可以按甲类传染病管理。(Y) 5)患甲类传染病死亡的,死者的尸体可直接交予家属开追掉会。(N)

传染病诊断标准大全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临床诊断:具备2 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因此,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采取以防鼠灭鼠及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抓好人间和鼠间的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 1、开展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在居民区及其周围地区采取大面积投放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村民应搞好室内卫生,室内保持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3、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村民在野外或田间劳作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减少受感染的危险。 5、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灭螨防螨: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 7、接种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接种。16-60岁目标人群,基础免疫2针,加强1针(免疫程序:0、14天、6个月)。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GB 15991—1995】 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 疑似病例 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1.3或1.4。 4 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 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 病型 6.1 确诊鼠疫病例,有1.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青岛目前进入出血热病高发期,老鼠是该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介绍,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通过老鼠传播的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 主要症状一个是发热,还有就是头痛、眼眶痛再加上腰痛,颈部、胸部,红肿发红的症状,后期有出血点。 和老鼠的接触是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和老鼠的直接接触,被老鼠咬伤了,再一个通过消化道,吃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如果有破损的话容易污染,再一个渠道是通过鼠身上的媒介,比如说螨虫,叮咬人类以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 出血热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出血热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所以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防治出血热除了要防鼠灭鼠,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对病毒性的疾病,目前通过疫苗保护是一个比较经济,比较有效的手段,建议高风险人群还是要做一个疫苗保护。据了解,出血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出血热的简介早期症状表现为: 早治疗的前提在于早发现。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的典型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这种高热通常持续4—6天。由于病毒引起的神经中毒现象,病人会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还会出现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俗称“三红”,很象“酒醉貌”,躯干及上肢皮肤出现条索状出血点,眼球结膜血。病人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 如果对早期病人不细心鉴别,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我国南方高发病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这是当地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经验总结,也是普通老百姓认知出血热的基本点,大家可以据此对出血热有个初步的认识。 猩 红 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常见于2----8岁的儿童。 猩红热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2012年1月4日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2012年1月4日

传染病培训试题(精选)aa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物理消毒法中温度不超过100℃的是 A、煮沸消毒 B、巴氏蒸汽消毒 C、高压蒸汽灭菌 D、预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 E、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答案:119、B 2.乙醇的常用消毒浓度为 A、60% B、65% C、70% D、75% E、90% 答案:121、D 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中毒性肺炎 E、肾衰竭 答案:134、B 4.出疹性传染病疹子的形态分为4大类,不包括 A、斑疹 B、风疹 C、出血疹 D、疱疹或脓疱疹 E、荨麻疹 答案:129、B 5.男,40岁。5天前入院,诊为流行性出血热,近日尿量增多,达3000ml/d,今晨自诉乏力、腹胀、心慌。此种情况下列哪种原因关系最大

B、肾功能不全 C、低血钾 D、脱水 E、高钠血症 答案:3、C 6.男,22岁。腹泻呕吐20小时,大便20余次,黄色水样,无腹痛,无发热,尿少,呈中度脱水,周围血RBC5、6×10↑(12)/L,WBC10、5×10↑9/L,Hb160g/L。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A、血培养 B、大便涂片镜检 C、血清学试验 D、大便培养 E、尿培养 答案:21、D 7.女,15岁。持续发热2周,入院经血培养、肥达检测确诊为“伤寒”,经氧氟沙星治疗10天,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后第12天,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出冷汗。体查: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血常规:WBC3、6×10↑9/L,N0、85,腹部X线摄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考虑并发“胃肠穿孔”。最可能的部位是 A、胃、十二指肠 B、空肠末端 C、回肠末端 D、横结肠 E、升结肠 答案:32、C B1型题 1~2题 A、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B、非核苷类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免疫调节剂 E、β-内酰胺酶抑制剂 8.奈非雷平属 答案:2、B 3~4题 A、肿瘤坏死因子(TNF)

感染科护士心得体会

感染科护士心得体会 在感染科一个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了,还记得刚到医院的时候,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有一种茫然感。5.7号到医院报到后被老师带到了我的第一个实习科室:感染科(其实就是传染科),这里全是些乙肝、丙肝、腮腺炎、肝硬化、肺部感染、肺结核、胸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自己觉得在那里感触还是比较多的,毕竟是第一个科室! 在实习期间,了解到该科室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患者较多,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以及他人,在感染科都应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期间,我几乎没有迟到早退过,对待病人态度良好,也有遇到过比较矫情的病人,但我都视而不见,表示无语!不过,在那里还是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比如吸氧、雾化、量血压、静脉输液、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内注射、采集血标本、配皮试液、配药水、换水的顺序以及一些药水的主要作用、特殊药水的滴速等等。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与患者多沟通,让患者放心你。 其实护士的工作有点累不过也充斥着快乐,尽管在未入临床之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了,感触就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更能体现护士医生独特的魅力! 护患沟通技巧在传染科的运用体会 【摘要】通过护患沟通技巧的灵活应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更有效的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护理工作开展的得心应手。 【关键词】护患沟通;传染科护理;技巧 护患沟通不仅是护士与患者或家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与之发生相互联系的重要形式。在现代传染科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护理工作乃至整个医疗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护患沟通技巧的灵活运用则也是成功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保证。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发生人-人传播和院内感染,病死率高。直接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其他一些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在目前阶段,以对病人血液标本检测为主。为及时检测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的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测对象 包括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病例定义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标本采集 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附表1)。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发病3日后静脉血2管,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检测。 (二)标本保存、运送 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标本应4℃保存,并尽快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置于-70℃或以下冰箱,1周内保存可置-20℃冰箱。 标本运输应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采取A类包装,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附件1)。 三、检测内容 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检测和IgM、IgG抗体检测。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一)病原学检测 1.核酸检测:是目前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主要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实时荧光PCR 方法针对埃博拉病毒2个不同的基因进行检测,在病例筛查时,任一基因检测阳性均可判为埃博拉病毒阳性;在确诊病例出院时,需针对2个基因的检测同时阴性,方可判定为阴性(附件2)。传统RT-PCR因易出现污染,较少使用,但可以获得病毒基因序列。发病后3天内,患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检出率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完整版)流行性出血热培训试卷

流行性出血热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0分) 1、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源是() A.鼠类B猫 C 猪D狗 2、对流行性流行性出血热的叙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B 鼠类是重要传染源 C发生机制和基本病变是DIC D高血容量综合征多见于少尿期 3、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变是() A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损害B损害局限于心脏、肾脏C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D全身大血管内皮细胞损害E主要是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4、流行性出血热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心机损害B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C继发感染D全身小血管广泛损害,血浆外渗E出血 5、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表现() A头痛、腰痛、眼眶痛B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C可有食欲减退D血压明显降低 E颜面、颈部和胸部皮肤充血潮红 二、多选题:(每题10分) 1、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表现有() A发热、疲乏、头痛、腰痛、眼眶痛B球结膜和眼睑浮肿 C尿中可有蛋白和管型D颜面、颈部、上胸部可见皮肤充血潮红E出血倾向严重 2、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播途径有() A虫媒传播B接触传播C呼吸道传播 D消化道传播E垂直传播 3、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电解质紊乱可出现() A低钠血症B低氯血症C低钙血症 D高钾血症E低钾血症 4、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措施是() A稳定内环境B促进利尿C导泻 D透析E快速补充血容量 5、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引起二次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电解质紊乱B出血C继发感染 D低血压E长期不能进食

答案: 一、A C A D D 二、ABCDE ABCDE ABCD ABCD ABC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 根据白卫发《关于开展全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督导检查(〔2020〕87号)》 ___精神,我院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科室按照“XX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考核标准”认真对照自查,强化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意识。 4月21日下午,在XX医院六楼会议室由消化肝病科主任薛秋霞对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流行性出血热》培训。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医教科将课件打印下发,并将流行性出血热课件及重点内容的考核试题上传至每个科室微信平台,以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知及警觉意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传播途径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及母婴垂直传播。

防控措施: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搞好环境卫生。如有不明原因发热(39℃-40℃)、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为了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并将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保健知识制作成易拉宝分别放在急诊、一楼门诊大厅、二楼电梯边。在门诊电子屏幕打上宣传口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在门诊大厅向患者发放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知识传单,另外还利用下乡巡诊机会将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传单下发到农民手中,目的就是让患者知晓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知识,做到见老鼠就消灭、勤洗手讲究卫生,有病及时就医的好习惯。 通过这次培训和宣传活动,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有关内容,达到了预期效果。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规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结核、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25)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10) 甲类传染病 1、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2、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流行性出血热、鼠类传染病及其防控.

流行性出血热及其预防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 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 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鼠为主要传染源。广泛分 布于亚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等 国。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在中国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林区是大林姬鼠,也包括猫、猪、狗、家兔等。 二、传播途径(5种) 呼吸道:鼠类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受污染食物经口腔和胃肠黏膜感染。 接触传播:鼠类血液和排泄物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感染。 虫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传播。 垂直传播:孕妇患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三、流行特征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仅小部分人发病,大部分人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告。 地区性: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有疫情发生,中国疫情最重,占世界总报数的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流涕,极易与感冒混淆。(一)发热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三红。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脸部、颈部、上胸部红肿充血。 (二)低血压期: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由于肾脏受到损害,尿量少。 (三)多尿期:患者肾脏损害逐渐修复,尿量显著增加。 (四)恢复期:随着肾功能逐渐修复,患者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一般需1—3个月恢复体力。 四、治疗

综合治疗: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就近治疗是关键。把好四关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休克、肾衰、出血、感染)。 五、疾病预防措施: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1、灭鼠防鼠:在整治环境卫生,清除鼠类栖息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开展以药物灭杀为主的灭鼠措施。一般在流行高峰前半个月进行; 2、灭螨防螨:在秋季灭鼠可同 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经常 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 3、疫苗接种:对高发疫区的青 壮年,特别是高危人群(10岁以上),应在流行前一个月内完成全程注射, 于次年加强注射一针。 鼠类传染病及其防控 老鼠能传播的疾病在鼠类与人类生活中关系密切,通过对鼠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可以更加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传播疾病主要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疾病。在我区主要鼠类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等。 1、鼠类主要在夜间活动,警惕性高,对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有明显的回避行为(即新物反应); 2、家栖鼠的感觉器官发达,可利用敏锐的嗅觉去寻食求偶,在黑暗复杂的环境利用触须、硬毛的感觉活动判断方向,并进行个体间的信息联系; 3、人类的生活垃圾都能作为食物,食物范围广; 4、凡是人类食品老鼠都能吃; 5、鼠类繁殖力强。因此灭鼠难度较大。 鼠类控制方法 (一)防鼠措施 防鼠工作应从规划和整治环境入手。食品妥善保存,搞好环境卫生,铲除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